学习笔记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三专项题库练习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含答案或解析_第1页
学习笔记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三专项题库练习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含答案或解析_第2页
学习笔记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三专项题库练习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含答案或解析_第3页
学习笔记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三专项题库练习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含答案或解析_第4页
学习笔记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三专项题库练习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含答案或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课程标准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古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2.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1.识记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战争。(时空观念)2.通过史料探究,分析古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双重作用,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统一。(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知识点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1.亚历山大远征(1)过程: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2)影响①战争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些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②被征服地区人口遭到奴役、屠杀,城市遭到劫掠、烧毁。(3)结果: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其部下陷入混战,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2.“希腊化时代”(1)时间:指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的时期。(2)内容①亚历山大统治期间,试图以希腊文化(欧洲文化起源)为主导,融合埃及文化(非洲)和西亚文化(主要指波斯帝国)。②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他们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占有大量土地,并享受税收优惠,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3)影响①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②托勒密埃及鼓励文化发展,城内的缪斯宫收藏了大量文化典籍,吸引学者前往研究。③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④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4)成就①学者们系统整理和研究了《荷马史诗》和古典希腊的悲剧、史学、地理学作品。②欧几里得编写的《几何原本》流传后世。③阿基米德提出著名的物理学定理。④埃拉托斯提尼利用探险家提供的资料,对地球周长作出了精确的计算。首次采用了“地理学”一词来表示研究地球的学问⑤医生通过解剖尸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进行了基础研究。知识点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1.过程第一次1218年,花剌子模国扣留蒙古商队,杀害蒙古使臣。不久,成吉思汗旧译“火寻”,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的土地上以复仇为由,灭掉花剌子模国,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第二次灭亡金朝之后,蒙古发动第二次西征,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第三次13世纪中叶,蒙古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2.结果:忽必烈建立元朝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3.影响(1)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但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①第二次西征后,两位欧洲传教士分别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到达漠北与蒙古进行交涉。②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由陆路来华,后经海路返回。根据他口述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对以后的欧洲航海、探险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③畏兀儿人列班·扫马经由耶路撒冷到欧洲访问,见到了教皇和英、法国王。(2)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①由东向西迁徙的移民主要是西征的蒙古军队。14世纪后,他们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②大批移民自西东迁,进入中国中原地区,被称为“色目人”。他们中的大部分元代时对来自中西亚和欧洲的各民族的统称后来融入汉族和蒙古族。③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1.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是希腊文化与西亚、北非等地的文化相互影响的产物。(√)2.从总体上看,“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3.在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西移,亚历山大城等成为新的文化中心。(×)4.蒙古西征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交流,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文化面貌。(√)5.畏兀儿人列班·扫马经由耶路撒冷到访欧洲,这是中欧之间友好往来的最早记载。(×)6.《马可·波罗行纪》不仅使西方人知道了东方的元朝,而且也丰富了中古保守时期人们的地理知识。(√)❶阅读插图《亚历山大大帝和波鲁斯》(见教材P61):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提示亚历山大远征的范围比较广;远征必然激化与当地人之间的矛盾;亚历山大善于使用政治手腕。❷托勒密埃及的统治者是马其顿人,他们为赢得埃及人支持,有意戴上了传统的法老王冠。(摘自教材P62)这反映了希腊化时代的什么历史特点?提示希腊文化和埃及文化的融合。❸阅读教材P63“历史纵横”:马卡比起义反映了什么问题?起到什么作用?提示问题:塞琉古王国的扩张及其推行的希腊化政策与巴勒斯坦发生了深刻的矛盾,人们只能用起义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作用:使犹太人基本赢得独立,传统的犹太文化也可以继续发展。❹阅读教材P63“学思之窗”:这本是一场平常的民间纠纷,但这个希腊人为什么特别强调自己的希腊人身份和对方的埃及人身份?提示在希腊化世界中,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他们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这个人的用意在于强调自己是统治者,埃及人是被统治者。❺阅读教材P63“史料阅读”:埃及人为什么不让托勒密王朝使用房屋?提示托勒密王朝在埃及进行的希腊化统治是一种侵略行为,冲击了埃及的传统文化,势必引起埃及人民的反抗。埃及人不让托勒密王朝使用房屋正体现了他们之间的矛盾。❶希腊化指希腊文化在空间地域上的扩展,它的直接结果就是希腊文化向东方各地区的传播和渗透,与此同时,东方文化对希腊也进行着反向渗透,多种文化的融合构成了希腊化文化。❷“希腊化时代”指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托勒密埃及的一段历史时期,这段时期内地中海东部原有文明区域的语言、文字、风俗、政治制度等逐渐受希腊文明的影响而形成新的特点,这一时期在后世逐渐被西方史学界称为“希腊化时代”。❸托勒密埃及托勒密埃及(公元前305—公元前30年)是在马其顿帝国君主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埃及总督托勒密一世所开创的一个王朝,统治埃及和周围地区。❹《荷马史诗》《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它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主题一“希腊化时代”的特点及影响任务“希腊化时代”的亚历山大城史料在希腊化时代的城市中,最著名的要数亚历山大城。亚历山大城在希腊化时代成为重要的贸易港口,斯特拉波称其为“已知人类世界最大的百货商店”。然而,商业中心似乎还不足以概括亚历山大里亚的特性,它还是著名的政治中心。在亚历山大城里,希腊人和外国人住东城,埃及人住西城,犹太人住戴尔塔区,形成了一个多民族的大熔炉。——摘编自杨巨平《碰撞与交融——希腊化时代的历史与文化》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亚历山大城成为希腊化时代政治、经济中心的原因,概括亚历山大城居住区的特色,结合所学说明这一特色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提示原因:亚历山大城位于尼罗河河口,地理位置优越;由亚历山大规划修建;托勒密占据埃及后,亚历山大城成为埃及都城。特色:分区聚族而居。影响:既保有埃及文化,又融入了希腊、犹太等多种文化,形成多种文化并存、互渗的多元格局。任务“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色史料《几何原本》两千多年来一直被作为欧洲数学的基本教科书之一,而这部著作就是古代东方各国(主要是埃及)的实践与希腊抽象思维、逻辑推理智慧相结合的产物。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通过观察埃及人民的农业生产实践发明了阿基米德螺旋泵。——摘编自杨凤霞《史海探微》思考根据史料,概括指出“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的特色,结合所学,指出《几何原本》的作者。提示特色:混合型文化。作者:欧几里得。任务希腊化世界的特点史料希腊化时代的斯多亚学派主张“人人皆兄弟”,认为“人不只对政治共同体忠诚,更负有对世界共同体的忠诚”。这种世界主义是“以世界为人类生活的中心,从而倡导一种‘大一统’的社会”。艺术家把关注的目光从遥远的宇宙转向了多变的人生;在文学创作上,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所创新,由神话传说回归到了现实生活,出现了田园诗、科普诗以及反映中上层私人生活趣事的新喜剧。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5年—公元前30年)的统治者是埃及的征服者,而实际上却是埃及的君主制征服了希腊—马其顿人,“法老体系贯穿于整个托勒密时期”。西亚塞琉西王朝(又译塞琉古王国,公元前312年—公元前64年)的统治者,也基本上沿袭了波斯帝国的君主专制政体。——摘编自杨凤霞《史海探微》思考根据史料,概括希腊化世界的特点。提示主张世界主义;关注现实;实行君主制。1.历史解释——亚历山大政策对“希腊化时代”的影响(1)亚历山大的政策为“希腊化时代”奠定了政治基础。在波斯实行一种特殊的君主专制政体,融合了希腊与东方的特征。他保留了波斯的专制政体,保留了波斯帝国的行省制;笼络东方各地的贵族,任命原地区的将领等为官员,共同统治东方人民。(2)亚历山大的政策为“希腊化时代”奠定了经济基础。①亚历山大远征,打通了欧亚大陆的交通,打破了东西方长期独立或隔离的状态,为东西方经济的交流创造了条件,为希腊化的实现奠定了经济基础。②亚历山大在远征中,建立了许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化文明城市,并且随远征而来的大量希腊人纷纷涌入这些东方城市,成为沟通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的桥梁,成为孕育希腊化文明的沃土。(3)亚历山大的政策为“希腊化时代”奠定了文化基础。亚历山大鼓励文化发展,积极兴建文化设施,这种文化策略成为联结东西方民族的纽带,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奠定了“希腊化时代”文化发展的基础。2.历史解释——“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1)多元性:亚历山大统治期间的帝国空前广袤,首次统一了地中海以东的领域,足迹跨越亚、欧、非三洲。这次对外扩张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形成了包括希腊文化、埃及文化、西亚文化以及波斯文化的希腊化文化。(2)开放性:伴随着东西方文明交互渗透的过程,超越种族和国界的观念开始呈现。在希腊化的过程中,各地区和各部落之间的差别在缩小,从前的宗教、城邦和公社的闭关自守性在逐渐发生着变化,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在扩大,人们的活动超越了过去的城邦界限,出现了统一的希腊化世界的经济体系,希腊化时期的世界主义取代了过去狭隘的民族主义,在多元文化共存局面下的希腊化世界呈现开放的全球意识。主题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任务蒙古西征对当时的影响史料一蒙古帝国把远东和近东的文明国家置于一个民族、一个王朝的统治之下,这就不能不促进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中亚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得到空前的发展。——摘编自[苏联]巴托尔德《苏联域外的东方中世纪史》史料二成吉思汗统治后期,骚乱止息,因此,凡有利可图之地,哪怕远在西极和东鄙,商人都向那里进发……——摘编自[伊朗]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思考根据史料一、二,概括蒙古西征的意义。提示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任务蒙古西征对近代欧洲的影响史料1294年,伊利汗国为摆脱财政危机,开始用雕版印刷纸币。到了十四世纪,印刷术便由波斯传入了欧洲。火药的传入是十三世纪在蒙古人与阿拉伯的战争中,阿拉伯人学会了这种技术并将其传至欧洲。马克思在他的《经济学手稿》中说:“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杠杆。”——摘编自陈西进《蒙元王朝征战录》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伊利汗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印刷术和火药对欧洲近代社会的影响。提示历史背景:蒙古西征后,蒙古在西方的统治区实际上脱离了控制,形成相对独立的政权,包括伊利汗国。影响: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唯物史观——蒙古西征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蒙古帝国内外发达的“驿站”制度,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②蒙古帝国几乎把亚洲合为一体,进一步加强了东亚与中亚、西亚之间的关系,大大加速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进程。③蒙古帝国将亚欧大陆连成一片,恢复、加强了东亚和欧洲之间的直接交往,扩大了东西方文化交流。④蒙古统治者对东西方贸易和技术交流的重视和保护措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发展。⑤蒙古帝国的宗教政策兼容并蓄,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⑥蒙古西征所导致的东西方人口大迁徙和蒙古帝国时期各国人士频繁的来往以及蒙古统治者对西域人的信任政策,进一步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2)消极影响:蒙古大军大肆屠杀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并焚毁城市和建筑,这种毁灭性的残酷行为,破坏了该地区的文明和生产力,阻碍了被毁坏地区的发展和进步,在客观上也阻滞了人类自身的进步。2.唯物史观——蒙古西征对近代欧洲文明的影响(1)对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推动四大发明在西方的进一步传播及应用,其中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更被马克思誉为预示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2)对文艺复兴:蒙古帝国侵入西方时,整个欧洲正处在中古时期,封建神学为整个社会的精神支柱,使人们的思想受到了禁锢,而蒙古人的西征打破了这一局面。在蒙古人对封建制度的打击和对欧洲传统观念的摧毁之下,欧洲人对以前深信不疑的神学观点产生了质疑。(3)对新航路的开辟:蒙古西征给欧洲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们对东方的好奇从未停止过,《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的渲染更是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遐想,召唤着探险家不顾一切艰难险阻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1.(2022·湖北黄梅高二模拟)在亚历山大的远征中,反抗马其顿统治的希腊城邦底比斯被夷为平地,居民被贩卖为奴;腓尼基名城推罗被攻陷后,成年男性居民几乎都被屠杀,妇女和儿童被卖为奴隶。这些史实说明()A.历史的进步必然伴随着战争B.战争是文明交流的唯一形式C.战争为文化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D.战争会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反抗马其顿统治的城邦被夷为平地,大量居民被屠杀或卖为奴隶,由此可知战争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故选D项;历史的进步不一定伴随战争,战争也不是文明交流的唯一方式,排除A、B项;材料主要体现了战争的消极作用,C项说法无从体现,排除。2.(2022·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高二模拟)远征以前,亚历山大认为只有希腊民族才真正具有开化的文明。随着远征的进行,他却产生了一个伟大的想法,想让波斯人、希腊人与马其顿人结为友好的同伴。这表明()A.野蛮的非希腊民族文明有相通性B.亚历山大对希腊文明持否定态度C.亚历山大性格导致远征范围扩大D.远征改变了亚历山大的思想观念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他却产生了一个伟大的想法,想让波斯人、希腊人与马其顿人结为友好的同伴”可知,亚历山大在远征过程中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改变了“只有希腊民族才真正具有开化的文明”的观念,故选D项;材料内容强调的是远征改变了亚历山大的思想观念,没有强调非希腊民族文明有相通性,排除A项;亚历山大并未对希腊文明持否定态度,只是其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亚历山大的性格与远征范围扩大的关系,排除C项。3.(2022·吉林抚松一中高二模拟)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希腊化一般是指希腊化时代,又有它特定的空间范围。希腊化的地域空间大约包括希腊本土、马其顿、埃及、利比亚,以及亚洲的西部叙利亚、伊拉克、波斯、土耳其等)的地区,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A.商业征服 B.文化同化C.宗教皈依 D.财富侵蚀答案B解析据材料“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并结合所学可知,古罗马人虽然征服了希腊化的地区,但却被希腊文化同化,故选B项;希腊的商业相比于罗马而言较为落后,排除A项;希腊是多神崇拜,而罗马最终将基督教立为国教,排除C项;罗马帝国的财富远远超过希腊,排除D项。4.(2022·山东郓城一中高二模拟)“15世纪欧洲的传奇,充满着马可·波罗的故事里的名字,如契丹、汗八里之类,他们从游记中所看到的东方的富庶,又成为驱动西人东来的巨大诱惑。据说,哥伦布就是读其书而有志于东行者。”以上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马可·波罗行纪》荒诞不经B.《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东方的富庶C.《马可·波罗行纪》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D.哥伦布是马可·波罗的崇拜者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据说,哥伦布就是读其书而有志于东行者”可知,《马可·波罗行纪》展示了一个富庶而神奇的东方世界,对欧洲航海、探险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故C项正确。5.(2021·山东菏泽高二期末)“当蒙古部落之间的征战结束后,蒙古帝国的对外征服便开始了。草原游牧生活是经济活动中最专业化和单一化的形式之一。(他们)很少能自给自足……游牧民与定居者的跨越军事边界的商业交往经常受到南面农业帝国的限制……而唯利是图的商人与游牧者有着共同的利益,因为这种共同利益,在对外征服中他们将协调行动,给定居文明以致命的打击。”由此产生的影响是()A.游牧民族逐步转向了定居的农耕经济B.蒙古贵族采取限制商业发展的政策C.蒙古帝国发动对保守农业帝国的征服D.蒙古的对外征服阻碍科技文化交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蒙古以草原畜牧业为经济基础,不能自给自足,又加之需要长期维持强大军事实力应对其他部族侵略,需要对农耕地区进行掠夺,以获得必需物资,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游牧民族逐步转向了定居的农耕经济”,A项错误;草原游牧生活的专业化和单一化特点,使生产生活资料无法自给自足,因此蒙古鼓励商业发展并对科技文化交流持包容态度,B、D项错误。6.(2022·浙江湖州高二质检)13世纪,蒙古进行了三次西征。第二次西征后,两位欧洲传教士分别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到漠北与蒙古进行交涉。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约于1275年来到中国,留居17年,根据他口述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展示了一个富庶而神奇的东方世界。这反映出蒙古西征()A.推动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B.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C.引发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D.促进了被征服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答案B解析蒙古西征后,欧洲传教士逐渐东行,马可·波罗的口述记录描绘了中国的富庶,这说明西征活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选B项;西征是军事活动,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蒙古西征引发“大规模的民族迁徙”排除C项;蒙古西征的过程中,被征服地区人口锐减,经济发展迟缓,排除D项。题组1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1.(2021·天津高二期末)希腊化时代是指从公元前4世纪晚期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托勒密埃及为止的一段历史时期,这段时期内地中海东部原有文明区域的语言、文字、风俗、政治制度等逐渐受希腊文明的影响而形成新的特点。与“希腊化时代”有密切关系的是()A.亚历山大远征 B.古希腊人对外移民C.罗马帝国分裂 D.波斯帝国的建立答案A解析亚历山大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他推广希腊文化,地中海东部原有文明区域大多在政治、文化、风俗上或多或少地受到古希腊文明影响,古希腊文化与当地原有文化交流融合,这一时期被西方史学界称为“希腊化时代”,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2.(2022·浙江金华模拟)亚历山大经过10年的征战,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在埃及,他自称法老之子;在波斯,他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装,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他还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亚历山大采取的这些统治措施()A.其目的是缓和民族矛盾,维护帝国统治B.有效维持了亚历山大帝国长时间的统治C.对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没有任何的影响D.企图以波斯文化改造希腊文化答案A解析亚历山大建立统一的帝国后,为有效地统治广阔的疆域,在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采取政策,其目的是缓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维护帝国的统治,故选A项;亚历山大帝国存在时间较短,亚历山大死亡后即宣告解体,排除B项;亚历山大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建立“希腊化时代”文化,排除C、D项。3.(2022·河南郑州模拟)《希腊化时代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中指出:“希腊化时代,是指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的三个世纪里,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程。”如果说以前的文明都是孤立发展的话,那么“希腊化”恰恰是使分散的希腊、埃及、西亚和印度文明走向了一体。它使原先的文明能在更广阔的空间争相怒放。由此可知希腊化时代()A.突出的表现为暴力冲突与政治联姻B.推动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和交融C.对不同地区的文明造成毁灭性打击D.希腊文明对其他文明采用排斥方式答案B解析据材料“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程”“使分散的希腊、埃及、西亚和印度文明走向了一体”可知,希腊化时代推动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和交融,故选B项;材料“它使原先的文明能在更广阔的空间争相怒放”说明希腊化时代并没有对不同地区的文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更没有采用排斥的方式,排除C、D项;A项中的政治联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4.(2021·湖北武汉调研)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现在人们对希腊这一黑暗时代(指古代希腊遭受蛮族入侵)的了解要比印度遭受蛮族入侵时期的了解详尽得多,这主要归功于希腊人自己留下的宝贵遗产。”“宝贵遗产”是指()A.《神曲》 B.《荷马史诗》C.《天方夜谭》 D.《马可·波罗行纪》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古代希腊遭受蛮族入侵时期的历史。《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故B项正确。5.(2021·山东潍坊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与古典时代的希腊文化已有明显不同,这一时期希腊文化的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宗教、科学等方面,都包含了一定的东方文化的因素。由此可见,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征是()A.内容丰富的城邦文化B.东西方文化交汇融合C.雅典式的民主和文化D.向东扩散的古典文化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包含一定的东方文化因素,说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征是东西方文化交汇融合,故选B项;材料的主旨是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不仅仅包括内容丰富的城邦文化,排除A项;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是帝国文化,不包括雅典式民主,也不是向东扩散的古典文化,排除C、D项。题组2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6.(2021·辽宁丹东高二期末)13世纪初,蒙古征服撒马尔罕(现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后不久,有人看到有较多来自中国的工匠和来自周边地区的人在一起恢复该城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大量商人在此经商。这反映出蒙古西征()A.客观上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B.旨在与西方国家建立经济联系C.未给撒马尔罕带去灾难与痛苦D.使元朝的统治范围进一步扩大答案A解析据材料“蒙古征服撒马尔罕(现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后不久,有人看到有较多来自中国的工匠和来自周边地区的人在一起恢复该城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大量商人在此经商”可知,蒙古西征为当地带来了中国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并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商业发展,客观上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故选A项;蒙古西征旨在掠夺人口和土地,并不是与西方国家建立经济联系,排除B项;“未给撒马尔罕带去灾难与痛苦”这种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13世纪初,元朝尚未建立,排除D项。7.(2022·湖北黄梅高二模拟)“到目前为止,它(《马可·波罗行纪》)是外文文献中对元朝记载最为详尽的历史文献,虽然记载有不实之处,但为学者提供了研究元朝历史的一手文献,也为当时的欧洲展现了元朝的画卷。”对材料中的“它”表述正确的是()A.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元朝历史B.记述了古罗马旅行家在东方的经历C.最先向欧洲人介绍了指南针技术D.对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起了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居住17年后回到意大利,根据他口述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记述了他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对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起了重要作用,故选D项,排除B项;据材料“虽然记载有不实之处”可知,《马可·波罗行纪》并非“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元朝历史”,排除A项;马可·波罗是意大利旅行家而非古罗马旅行家,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①促进了被征服地区思想观念的更新②促进了不同地区商贸交往③推动了宗教和学者传播知识④推动东西方科学技术的交流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A9.(2022·山东邹城二中测试)苏联的东方学专家巴托尔德指出:“蒙古帝国把远东和近东的文明国家置于一个民族、一个王朝的统治之下,这就不能不促进贸易和文化珍品的交流。西亚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材料意在说明()A.蒙古西征促进了地域间商贸的发展B.商贸发展推动统一的蒙古帝国建立C.蒙古西征促进了人口的大规模迁徙D.蒙古帝国实现对欧亚地区直接统治答案A10.(2022·河北大名一中高二模拟)有学者认为,蒙古西征把原来因地理、政治、经济条件不同而互相阻隔的地区连成一片,丝绸之路一度畅通无阻,实现了人类文明的大交流;也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