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7生物大分子、合成高分子(核心考点精讲精练)-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解析版)_第1页
考点37生物大分子、合成高分子(核心考点精讲精练)-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解析版)_第2页
考点37生物大分子、合成高分子(核心考点精讲精练)-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解析版)_第3页
考点37生物大分子、合成高分子(核心考点精讲精练)-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解析版)_第4页
考点37生物大分子、合成高分子(核心考点精讲精练)-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37生物大分子、合成高分子目录TOC\o"1-3"\h\u 11.高考真题考点分布 12.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 1 2考法01糖类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2考法02蛋白质氨基酸 6考法03核酸 9考法04合成高分子 13 171.高考真题考点分布考点内容考点分布生物大分子2024·安徽卷,3分;2024·山东卷,3分;2024·北京卷,3分;2024·广东卷,3分;2024·湖南卷,3分;2023浙江1月选考8题,3分;2023湖北卷7题,3分;2023湖南卷8题,3分;2023北京卷3题,3分;2022广东卷9题,2分;2022浙江6月选考6题,2分;2022浙江1月选考14题,2分;合成高分子2024·河北卷,3分;2024·安徽卷,3分;2024·全国甲卷,3分;2024·新课标卷,3分;2024·北京卷,3分;2023北京卷9题,3分;2023全国新课标卷8题,6分;2023重庆卷8题,3分;2022湖南卷3题,3分;2022山东卷4题,2分;2022海南卷4题,2分;2.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命题规律】高频考点从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来看,从官能团角度考查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合成高分子的性质与用途,仍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备考策略】【命题预测】预计2025年高考会以新的情境载体考查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结构与性质,高聚物单体和反应类型的推断等知识,题目难度一般适中。考法01糖类的组成、结构和性质1.糖类(1)概念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可以定义为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大多数糖类化合物的通式为Cn(H2O)m,所以糖类也叫碳水化合物。(2)分类2.单糖(1)葡萄糖结构多羟基醛CH2OH(CHOH)4CHO,与果糖[多羟基酮]互为同分异构体。(2)葡萄糖性质3.二糖——蔗糖与麦芽糖比较项目蔗糖麦芽糖相同点分子式均为C12H22O11性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不同点是否含醛基不含含有水解产物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相互关系互为同分异构体4.多糖——淀粉与纤维素(1)相似点①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属于多糖,分子式都可表示为(C6H10O5)n。②都能发生水解反应,如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③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2)不同点①通式中n值不同。②淀粉溶液遇碘显蓝色。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糖类物质的分子通式都可用Cm(H2O)n来表示()(2)糖类是含有醛基或羰基的有机物()(3)糖类中除含有C、H、O三种元素外,还可能含有其他元素()(4)糖类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能生成它们的化合物()(5)糖类可划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三类()(6)单糖就是分子组成简单的糖()(7)所有的糖都有甜味()(8)凡能溶于水且具有甜味的物质都属于糖类()(9)所有糖类均可以发生水解反应()(10)含有醛基的糖就是还原性糖()【答案】(1)×(2)√(3)×(4)√(5)√(6)×(7)×(8)×(9)×(10)√考向01考查糖类的结构与性质【例1】(2024·山东青岛·一模)下列有关葡萄糖与果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两者都易溶于水C.两者都能发生银镜反应D.葡萄糖比果糖要甜【答案】D【解析】A项,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都是C6H12O6,前者是多羟基醛,后者是多羟基酮,两者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正确;B项,葡萄糖和果糖都易溶于水,正确;C项,尽管果糖中不含醛基,但由于多个羟基对酮羰基的影响,使果糖也像葡萄糖一样能发生银镜反应和被新制的Cu(OH)2氧化,正确;D项,两者都具有甜味,但果糖比葡萄糖甜得多,在糖类中,果糖是最甜的糖,错误。考向02考查淀粉的水解【例2】(2024·安徽巢湖·模拟)某学生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方案甲:淀粉液eq\o(→,\s\up11(稀硫酸),\s\do4(加热))水解液eq\o(→,\s\up7(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液eq\o(→,\s\up7(碘水))溶液不变蓝。结论:淀粉完全水解。方案乙:淀粉液eq\o(→,\s\up11(稀硫酸),\s\do4(加热))水解液eq\o(→,\s\up11(银氨溶液),\s\do4(水浴加热))无银镜现象。结论:淀粉尚未水解。方案丙:淀粉液eq\o(→,\s\up11(稀硫酸),\s\do4(加热))水解液eq\o(→,\s\up7(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液eq\o(→,\s\up11(银氨溶液),\s\do4(水浴加热))有银镜现象。结论:淀粉已经水解。方案丁:结论:淀粉部分水解。根据上述操作现象,回答设计、结论是否正确。然后简要说明理由。(1)甲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丙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丁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设计和结论都不正确。因为加入NaOH溶液呈碱性后,加入碘水,I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没有I2存在,不能证明淀粉是否存在(2)设计和结论都不正确。因为在酸性条件下,加入的银氨溶液被破坏,不能与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按方案乙的设计,无银镜现象,淀粉可能是完全水解,也可能是部分水解或尚未水解(3)设计和结论都正确。按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有银镜现象,说明淀粉已水解生成了葡萄糖(4)设计和结论都正确。按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溶液变蓝又有银镜现象,说明既有淀粉又有葡萄糖,淀粉部分水解【解析】在具体设计实验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在检验葡萄糖存在时,加银氨溶液之前,要加碱中和溶液中的硫酸,否则银氨络离子要被破坏;二是检验淀粉存在时,不能是碱性溶液,因为碘能与NaOH反应,因此水解液可以直接加碘水检验,不必先中和。若淀粉水解完全时,则在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不会出现蓝色;若淀粉尚未水解时,则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溶液不会出现银镜反应;若淀粉部分水解,则既要用碘水检验淀粉的存在,又要用银氨溶液检验葡萄糖的存在。【思维建模】淀粉水解产物的判断1.检验淀粉水解产物及水解程度的实验2.实验现象及结论情况现象A现象B结论1溶液呈蓝色未产生银镜淀粉未水解2溶液呈蓝色出现银镜淀粉部分水解3溶液不呈蓝色出现银镜淀粉完全水解【对点1】(2024·广东江门·模拟)下列有关淀粉和纤维素两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都能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不相同B.二者含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且互为同分异构体C.它们都属于糖类,且都是高分子化合物D.都可用(C6H10O5)n表示,但淀粉能发生银镜反应而纤维素不能【答案】C【解析】淀粉、纤维素都属于多糖,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水解,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二者的组成都可用(C6H10O5)n表示,所以二者分子中C、H、O的质量分数相同,但由于n值不同,故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二者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对点2】(2024·四川攀枝花·模拟)某同学为了检验纤维素的水解产物是否为葡萄糖,他将纤维素与70%的硫酸共热后加入新制的Cu(OH)2并加热煮沸,无砖红色沉淀生成,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纤维素水解产物中无葡萄糖B.使用的硫酸过浓只发生了脱水反应C.由于水解后混合液中含有H2SO4,所以见不到砖红色沉淀D.加热时间不够长,所以见不到砖红色沉淀【答案】C【解析】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反应必须在碱性环境下,因而纤维素水解后应先加入NaOH溶液中和硫酸,再和新制的Cu(OH)2反应。考法02蛋白质氨基酸1.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1)蛋白质的组成与结构①蛋白质由C、H、O、N、S等元素组成。②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缩聚反应生成的,蛋白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2)蛋白质的性质(3)酶:大部分酶是蛋白质,具有蛋白质的性质。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催化作用具有以下特点:①条件温和,不需加热;②具有高度的专一性;③具有高效催化作用2.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1)概念:羧酸分子中烃基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产物。蛋白质水解后得到的几乎均为α-氨基酸,其通式为,官能团为—NH2和—COOH。(2)氨基酸的性质①两性例如:甘氨酸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NH2CH2COOH+HCl→,H2NCH2COOH+NaOH→H2O+H2NCH2COONa。②成肽反应:氨基酸可以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二肽或多肽。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氨基酸分子中的—COOH能电离出H+显酸性,—NH2能结合H+显碱性。()(2)氨基酸分子、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数均为偶数。()(3)氨基酸能发生酯化反应、成肽反应和水解反应。()(4)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均有固体析出,两者原理相同。()(5)蛋白质遇浓硝酸都会显黄色。()(6)医疗器械的高温消毒的实质是蛋白质的变性。()(7)酶的催化作用是温度越高越好。()(8)蚕丝、帛的主要成分均是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9)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10)蛋白质水解的条件是酸、碱或酶()【答案】(1)√(2)×(3)×(4)×(5)×(6)√(7)×(8)√(9)√(10)√考向01考查蛋白质的性质【例1】(2024·云南昭通·一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B.利用盐析的方法可将蛋白质从溶液中分离C.根据纤维在火焰上燃烧产生的气味,可以鉴别蚕丝与棉花D.苯酚、乙醇、硫酸铜、氢氧化钠和硫酸铵均能使蛋白质变性【答案】D【解析】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是氨基酸,A项正确;蛋白质的盐析是一个可逆过程,盐析出的蛋白质在水中仍能溶解,并不能影响其活性,采用多次盐析和溶解,可以分离提纯蛋白质,B项正确;蛋白质在火焰上灼烧时能产生类似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棉花等纤维素则无此现象,C项正确;硫酸铵不是重金属盐,不使蛋白质变性,D项错误。考向02考查氨基酸的成肽规律【例2】(2024·陕西安康·模拟)一种二肽的结构简式为,合成这种二肽的氨基酸是()【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成肽反应的断键、成键位置:,所以合成这种二肽的氨基酸应该是和。【思维建模】氨基酸的成肽规律(1)2种不同氨基酸(只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脱水可形成4种二肽(可以是相同分子之间,也可以是不同分子之间),如甘氨酸与丙氨酸混合后可形成以下4种二肽:(2)分子间或分子内脱水成环(3)氨基酸分子缩聚成高分子化合物【对点1】(2024·湖北荆门·模拟)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是由多种α-氨基酸加聚而生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通常用酒精消毒,其原理是酒精使细菌中的蛋白质变性而失去生理活性C.浓的Na2SO4溶液能使溶液中的蛋白质析出,加水后析出的蛋白质又溶解D.鉴别织物成分是蚕丝还是“人造丝”可采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答案】A【解析】氨基酸生成蛋白质发生的是分子间的脱水反应而不是加聚反应,故A项错误;无论何种形式的消毒,其原理都是使细菌中的蛋白质变性而失去原有生理活性,故B项正确;盐析不能使蛋白质变性,故C项正确;“人造丝”的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D项正确。【对点2】(2024·吉林四平·模拟)科学家发现半胱氨酸能增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力,对控制艾滋病病毒的蔓延有奇效。已知半胱氨酸的结构简式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半胱氨酸属于α-氨基酸B.半胱氨酸既能跟强酸反应又能跟强碱反应C.半胱氨酸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碱性气体D.两分子半胱氨酸脱水形成的二肽结构简式为【答案】D【解析】A项,半胱氨酸可以看作是HSCH2CH2COOH中α-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的产物,是α-氨基酸;B项,半胱氨酸既含有羧基又含有氨基,既能跟强碱反应又能跟强酸反应;C项,半胱氨酸与NaOH溶液反应只能生成半胱氨酸钠,不能生成氨气;D项,两分子半胱氨酸脱水形成的二肽结构简式应为。考法03核酸油脂一、核酸1.核酸的组成核酸可以看做磷酸、戊糖和碱基通过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1)戊糖:分为核糖和脱氧核糖,对应的核酸分别是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2)碱基:具有碱性的杂环化合物,RNA的碱基和DNA的碱基不同,共同的类别有3种。如下图所示:(3)水解及产物的缩合过程:2.核酸的结构(1)DNA分子:由两条多聚核苷酸链组成,两条链平行盘绕,形成双螺旋结构;每条链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作用结合成碱基对,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与胞嘧啶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RNA分子:与DNA类似,以核苷酸为基本构成单位,其中的戊糖由核糖替代了脱氧核糖、碱基由尿嘧啶替代了胸腺嘧啶,RNA分子一般成单链状结构,比DNA小的多。3.生物功能DNA分子具有一定碱基排列顺序的DNA片段含有特定的遗传信息,决定生物体的一系列性状。RNA分子负责传递、翻译和表达DNA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二、油脂1.组成和结构:油脂是甘油和高级脂肪酸形成的酯,属于酯类化合物,其结构可表示为。2.油脂的分类物理性质代表物分子组成油常温下通常呈液态,熔点较低植物油(花生油、大豆油等)含较多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脂肪常温下通常呈固态,熔点较高动物脂肪(羊油、牛油等)含较多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3.油脂的化学性质(1)水解反应(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例)条件化学方程式酸性碱性油脂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反应又称为皂化反应,常用于生产肥皂,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有效成分。(2)油脂的氢化如油酸甘油酯通过氢化发生转变的化学方程式为。该过程也可称为油脂的硬化,这样制得的油脂叫人造脂肪,通常又称为硬化油。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根据组成,核酸分为DNA和RNA。()(2)DNA大量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壁中。()(3)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4)DNA和RNA的碱基组成相同,五碳糖不同。()(5)细胞中的DNA一定有氢键,RNA一定没有氢键。()(6)天然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7)C17H33COOH和C17H31COOH与甘油形成的酯属于油脂()(8)油都是由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组成的,脂肪都是由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组成的()(9)油脂里饱和烃基的相对含量越大,油脂的熔点越高()(10)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答案】(1)√(2)×(3)×(4)×(5)×(6)×(7)√(8)×(9)√(10)×考向01考查核酸的组成、结构与性质【例1】(2024·浙江舟山·一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核酸和蛋白质都是生物大分子B.核酸和蛋白质都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核酸中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酯键连接D.一定浓度的含氯消毒液可使病毒中的蛋白质变性【答案】B【解析】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它们都能水解,A项正确、B项错误;核酸中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酯键连接,C项正确;病毒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蛋白质,蛋白质遇具有强氧化性的含氯消毒液会发生变性,D项正确。考向02考查油脂的结构和性质【例2】(2024·安徽马鞍山·模拟)关于油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硬脂酸甘油酯可表示为B.花生油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植物油通过催化加氢可转变为氢化油D.油脂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造肥皂、油漆等【答案】A【解析】A项,硬脂酸为饱和高级脂肪酸,其结构可以表示为:C17H35-COOH,硬脂酸甘油酯可表示为:,A错误;B项,花生油是含有较多的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B正确;C项,花生油是含有较多的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生成氢化植物油,C正确;D项,油脂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发生皂化反应制造肥皂,D正确;故选A。【对点1】(2024·江西宜春·模拟)核酸是生命的基础物质,是病毒的“身份证”,所以患者的确诊需要病毒的核酸检验。以下关于核酸的论述正确的是()A.核酸是核蛋白的非蛋白部分,也是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B.核酸水解产物中含有磷酸、葡萄糖和碱基C.核酸、核苷酸都是高分子化合物D.核酸有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类,对蛋白质的合成和生物遗传起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A项,核酸是由磷酸、五碳糖和碱基通过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的,故A错误;B项,核酸水解的最终产物是磷酸、五碳糖和碱基,故B错误;C项,核酸是高分子化合物,但核苷酸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D项,核酸有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类,分别是RNA和DNA,他们共同对蛋白质的合成和生物遗传起到重要作用,故D正确。故选D。【对点2】(2024·福建南平·模拟)有一瘦身用的非天然油脂,其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非天然油脂属于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B.该非天然油脂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其水解产物不与溴水反应C.该非天然油脂为高分子化合物D.该非天然油脂在稀硫酸的作用下能水解【答案】D【解析】该非天然油脂水解得到的产物不含甘油,所以该非天然油脂不属于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故A项错误;该非天然油脂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水解生成不饱和油酸盐,所以能与溴水反应,故B项错误;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达到上万甚至百万,所以该非天然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项错误。考法04合成高分子1.有关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关概念(1)单体: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化合物。(2)链节:高分子化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可重复的最小单位。(3)聚合度:高分子链中含有链节的数目。2.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性质(1)溶解性:线型高分子(如有机玻璃)能溶解在适当的有机溶剂中,网状结构高分子(如硫化橡胶)不溶于有机溶剂,只有一定程度的溶胀。(2)热塑性和热固性:线型高分子具有热塑性(如聚乙烯),网状结构高分子具有热固性(如电木、硫化橡胶)。(3)强度:高分子材料强度一般比较大。(4)电绝缘性:通常高分子材料电绝缘性良好。3.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反应(1)加聚反应:不饱和单体通过加成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单体聚合物CH2=CH—CH3CH2=CH—CNCH3COO—CH=CH2CH2=CH—CH=CH2CH2—CH=CH—CH2(2)缩聚反应:单体分子间缩合脱去小分子(如H2O、HX等)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单体聚合物、HOCH2CH2OHCH3CH(OH)—COOH、HCHOH2N—(CH2)6—NH2、HOOC—(CH2)4—COOH4.高分子材料的分类(1)eq\a\vs4\al(高分子化合物)eq\o(→,\s\up11(根据),\s\do4(来源))eq\b\lc\{(\a\vs4\al\co1(天然高分子化合物,\a\vs4\al(合成高,分子化,合物)\o(→,\s\up7(按结构))\b\lc\{(\a\vs4\al\co1(线型结构:具有热塑性,,如低压聚乙烯,支链型结构:具有热塑性,,如高压聚乙烯,网状结构:具有热固性,,如酚醛树脂))))(2)eq\a\vs4\al(高分子材料)eq\b\lc\{(\a\vs4\al\co1(\a\vs4\al(传统高分子材料)\b\lc\{(\a\vs4\al\co1(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新型高分子材料\b\lc\{(\a\vs4\al\co1(功能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3)eq\a\vs4\al(纤,维)eq\b\lc\{(\a\vs4\al\co1(天然纤维:如棉花、羊毛、蚕丝、麻等,\a\vs4\al(化学,纤维)\b\lc\{(\a\vs4\al\co1(人造纤维:如人造丝、人造棉等,合成纤维:如“六大纶”:涤纶、锦纶、,腈纶、丙纶、维纶、氯纶))))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为纯净物。()(2)聚氯乙烯塑料可用于包装食品。()(3)酚醛树脂和聚氯乙烯都是热固性塑料。()(4)缩聚反应生成的小分子的化学计量数为(n-1)。()(5)加聚反应单体有一种,而缩聚反应的单体应该有两种。()(6)用热水可以洗涤做过酚醛树脂实验的试管。()(7)盛放汽油的试剂瓶不能用橡胶塞()(8)天然橡胶是高聚物,不能使溴水褪色()(9)为防止污染,可以将塑料购物袋直接烧掉()(10)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线型结构、支链型结构和网状结构三类()【答案】(1)×(2)×(3)×(4)×(5)×(6)×(7)√(8)×(9)×(10)√考向01考查高分子的结构、性质与用途【例1】(2024·广东韶关·一模)PBT是最坚韧的工程热塑性材料之一,它是半结晶材料,有非常好的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电绝缘性和热稳定性,其结构简式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PBT具有热固性,受热不熔化B.PBT的单体是对苯二甲酸和丁二醇C.由单体合成PBT的反应属于缩聚反应D.1molPBT与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可消耗2nmolNaOH【答案】A【解析】PBT属于线性高分子,具有热塑性,受热会熔化,A不正确;PBT的单体为和,两者通过缩聚反应生成PBT,B、C正确;1molPBT与NaOH溶液发生水解反应生成nmol和nmolHO(CH2)4OH,nmol能与2nmolNaOH反应,D正确。考向02考查高分子化合物单体的判断【例2】(2024·安徽滁州·模拟)今有高聚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其单体是CH2=CH2和B.它是缩聚反应的产物C.其单体是D.链节是CH3CH2COOCH2CH3【答案】C【解析】从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该高聚物是由CH2=CHCOOCH2CH3经加聚反应生成的,其链节是。【思维建模】高聚物单体的推断方法1.加聚产物的主链一般全为碳原子,按“凡双键,四个碳;无双键,两个碳”的规律画线断键,然后半键闭合、单双键互换。如的单体为CH2=CH2和CH2=CHCN,的单体为CH2=CHCH3和CH2=CH—CH=CH2。2.缩聚产物的链节中不全为碳,一般有“COO、CONH”等结构,在画线处断键,碳原子上连—OH,氧原子和氮原子上连—H,即得单体。【对点1】(2024·广东揭阳·模拟)在制备顺丁橡胶和高吸水性树脂时,都要加入交联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入交联剂都可使线型结构变为网状结构B.橡胶工业中将线型结构连接为体型结构是为了增强橡胶的强度C.制备高吸水性树脂时将线型结构连接为体型结构是为了使它既吸水又不溶于水D.顺丁橡胶和高吸水性树脂都可溶于水【答案】D【解析】顺丁橡胶和高吸水性树脂都是体型结构,都不溶于水,故D错误。【对点2】(2024·江西鹰潭·模拟)凯夫拉是一种高强度、耐腐蚀的芳纶纤维,军事上称为“装甲卫士”,但长期浸渍在强酸或强碱中其强度有所下降。下表中是凯夫拉的两种结构:名称结构简式芳纶1313芳纶14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芳纶1313”和“芳纶1414”互为同分异构体B.“芳纶1313”“芳纶1414”中数字表示苯环上取代基的位置C.凯夫拉在强酸或强碱中强度下降,可能与“”的水解有关D.以和为原料制备芳纶1414的反应为缩聚反应【答案】A【解析】“芳纶1313”和“芳纶1414”都是高分子,n值不一定相同,所以它们不互为同分异构体,A项错误;“芳纶1313”是指苯环上1、3位置被取代,“芳纶1414”是指苯环上1、4位置被取代,B项正确;可水解成—COOH、—NH2,在强酸或强碱中水解程度增大,故芳纶纤维的强度在强酸或强碱中下降,C项正确;和反应生成和HX,属于缩聚反应,D项正确。1.(2024·四川成都·模拟预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特殊气味,是由于油脂发生了水解反应B.乙醛和丙烯醛不互为同系物,但它们与氢气充分反应后的产物互为同系物C.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摄入后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D.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部分发生水解【答案】B【解析】A.油脂中含有碳碳双键,易被氧化变质而产生难闻的气味,并不是因为发生了水解,A错误;B.乙醛和丙烯醛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但是两者与氢气充分反应生成乙醇和丙醇,乙醇和丙醇互为同系物,B正确;C.油脂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且纤维素摄入后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C错误;D.无论淀粉是没有水解还是部分水解,加入碘水都会使淀粉溶液变蓝,不能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部分水解,D错误;故答案选B。2.(2024·浙江杭州·模拟预测)为了自制肥皂,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方案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步骤Ⅰ中,试剂Ⅰ可以为乙醇,作用是提供均相溶剂B.用玻璃棒蘸取混合液A,滴入装有冷水的试管中,观察有无滴浮在液面上来判断油脂是否水解完全C.步骤Ⅱ中,试剂Ⅱ为饱和食盐水,目的是降低高级脂肪酸钠盐溶解度,使其析出D.步骤Ⅲ中,可用多组纱布进行过滤操作【答案】B【分析】油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钠,随后加入试剂II进行盐析,步骤Ⅲ为过滤得到高级脂肪酸钠,最后经过洗涤成型。【解析】A.油脂和NaOH溶液都溶于乙醇,试剂I可以为乙醇,使得油脂和NaOH溶液都溶解在乙醇中,提供均相溶剂,A正确;B.检验油脂是否水解完全,应该用玻璃棒蘸取混合液A,滴入装有热水的试管中,若用冷水,则反应平衡会逆向移动,一定会见到油水分层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B错误;C.盐析过程中,试剂Ⅱ为饱和食盐水,目的是降低高级脂肪酸钠的溶解度,从而促使其析出,C正确;D.步骤Ⅲ中,为使得高级脂肪酸钠与液体充分分离同时减少高级脂肪酸钠的损失,可用多组纱布进行过滤操作,D正确;故答案选B。3.(2024·北京海淀·二模)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淀粉水解生成乙醇,可用于酿酒B.75%的酒精使蛋白质盐析,可用于杀菌消毒C.植物油与发生加成反应,可用于制人造黄油D.纤维素在人体内水解成葡萄糖,可为人体供能【答案】C【解析】A.淀粉可用于酿酒是因为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发酵生成乙醇,故A错误;B.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常用于灭菌消毒是因为75%的酒精使蛋白质凝固变性,故B错误;C.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一定条件下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制得人造黄油,故C正确;D.人体内不存在能使纤维素发生水解反应的纤维素酶,所以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成葡萄糖,故D错误;故选C。4.(2024·天津·二模)下列与食品有关的叙述中没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用葡萄糖酸-δ-内酯做食品的凝固剂品B.用抗坏血酸做食品抗氧化剂C.将植物油氢化,以便运输和储存D.使用臭氧代替氯气进行自来水消毒【答案】A【解析】A.食品的凝固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符合题意;B.用抗坏血酸做食品抗氧化剂,利用了抗坏血酸的还原性,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C.植物油氢化是指植物油与氢的加成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D.使用臭氧代替氯气进行自来水消毒,利用了臭氧的强氧化性将细菌和病毒杀死,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故选:A。5.(2024·四川成都·模拟预测)葡萄糖水溶液中,存在链状和环状结构间的平衡,常温下相关组分及占比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由链状转化为环状结构时发生了分子内脱水B.吡喃葡萄糖的稳定性小于吡喃葡萄糖C.同浓度的乙醛和葡萄糖水溶液,前者进行银镜反应的速率更快D.葡萄糖的链状和环状结构中均有4个手性碳原子【答案】C【解析】A.葡萄糖由链状转化为环状结构,—CHO与—OH加成,发生了加成反应,A错误;B.因为α−D−吡喃葡萄糖的羟基离环面更近,使得羟基与环面形成了较强的氢键作用,从而增加了分子的稳定性,B错误;C.乙醛的-CHO空间位阻比葡萄糖的小,等浓度的两者与银氨溶液反应,乙醛进行银镜反应的速率更快,C正确;D.连接四种不同基团的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葡萄糖链状结构中有4个手性碳原子,环状结构中有5个手性碳原子,D错误;故选C。6.(2024·湖南·模拟预测)某聚合物商品的结构简式(假设为理想单一结构)如下:下列有关该聚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属于线型高分子,具有热塑性 B.属于合成纤维,可降解C.可通过缩聚反应制得 D.聚合单体有3种【答案】D【解析】A.由结构简式可知,该聚合物属于线型高分子,具有热塑性,A正确;B.该聚合物属于合成纤维,其中含有酯基,可以发生水解反应而降解,B正确;C.由结构简式可知,该聚合物可通过缩聚反应制得,C正确;D.由结构简式可知,生成该物质的反应为缩聚反应,其单体为和,共2种,D错误;故选D。7.(2024·浙江杭州·模拟预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质谱法可用来测定物质的部分结构信息B.天然淀粉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支链淀粉含量很高的谷物,有比较黏的口感C.肽链通过肽键中的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存在的氢键作用形成蛋白质的二级结构D.顺丁橡胶用二硫键等作用力将线型结构连接为网状结构,且硫化交联的程度越大,弹性和强度越好【答案】D【解析】A.质谱法可以测定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从而得到物质的部分结构信息,故A正确;B.支链淀粉含量很高的谷物,有比较黏的口感,故B正确;C.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依靠肽链中-NH-上的H原子与羰基上的O原子形成氢键而实现的,故C正确;D.橡胶硫化程度越高,强度越大,弹性越差,故D错误。答案选D。8.(2024·浙江杭州·模拟预测)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含有2种官能团 B.能发生银镜反应C.不能与溶液反应生成 D.经酶催化水解,可转化为燃料乙醇【答案】D【解析】A.根据葡萄糖结构简式可知,含有羟基和醛基2种官能团,A正确;B.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B正确;C.葡萄糖只含有醇羟基和醛基,不能与溶液反应生成,C正确;D.葡萄糖不能水解,经酶催化氧化可转化为燃料乙醇,D错误;故选D。9.(2024·辽宁沈阳·模拟预测)在葡萄糖水溶液中,链状结构与环状结构的平衡关系及百分含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链状葡萄糖成环是-OH与-CHO发生加成反应的结果B.链状葡萄糖成环后,分子中多了一个手性碳原子C.三种葡萄糖分子相互转化发生了化学反应,不能互称为同分异构体D.水溶液中,-D-吡喃葡萄糖比-D-吡喃葡萄糖稳定【答案】C【解析】A.由链式葡萄糖和环状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可知,链状葡萄糖成环是-OH与-CHO发生加成反应,故A正确;B.链状葡萄糖成环后,醛基变为羟基,醛基中的碳原子变为手性碳原子,分子中多了一个手性碳原子,故B正确;C.三种葡萄糖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D.水溶液中,-D-吡喃葡萄糖比-D-吡喃葡萄糖含量高,更易形成-D-吡喃葡萄糖,说明-D-吡喃葡萄糖比-D-吡喃葡萄糖稳定,故D正确;故选C。10.(2024·黑龙江吉林·模拟预测)黑龙江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鄂伦春族桦树皮制作技艺、七台河刀剑锻制技艺、勃利黑陶、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制作船只使用的桦树皮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以传统技艺锻造出的刀剑属于合金C.制造黑陶使用的原料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D.制手套和衣服的鱼皮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答案】C【解析】A.桦树皮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是高分子材料,A正确;B.刀剑属于金属合金,B正确;C.制造黑陶使用的原料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C错误;D.制手套和衣服的鱼皮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是高分子材料,D正确;故选C。11.(2024·北京·模拟预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麦芽糖和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二者均可以发生水解B.维生素C具有强还原性,可以与补铁剂一起服用C.天然氨基酸室温下均为固体,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易溶于水D.植物油经催化加氢的硬化油,不易被空气氧化变质,便于存储和运输【答案】C【解析】A.麦芽糖和蔗糖的分子式均为C12H22O11,但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麦芽糖和蔗糖均可以发生水解,故A项正确;B.维生素C具有强还原性,可以与补铁剂一起服用,故B项正确;C.天然氨基酸室温下均为固体,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故C项错误;D.植物油含有碳碳双键,经催化加氢的硬化油,不易被空气氧化变质,便于存储和运输,故D项正确;故本题选C。12.(2024·浙江·模拟预测)当新鲜的牛奶被加热后,其表面会凝结成一层奶皮,这层奶皮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是以碳链为骨架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蛋白质分子内含有氢键C.可以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来识别葡萄糖分子中的官能团D.灼烧蛋白质时会散发出类似烧焦羽毛的气味【答案】A【解析】A.脂肪和单糖、双糖等糖类物质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B.蛋白质分子内含有N-H····O氢键,B正确;C.红外光谱仪能测定出有机物的官能团和化学键,C正确;D.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是蛋白质的特征反应之一,D正确;故选A。13.(2024·天津南开·模拟预测)核酸是一类生物大分子,关于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核酸在酶的催化下水解可以得到核苷和戊糖B.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形成氢键进行互补配对C.核苷酸是磷酸与戊糖脱水形成的酯D.腺嘌呤分子中的碳原子与氮原子杂化方式完全相同【答案】B【解析】A.核酸水解得到磷酸和核苷,核苷水解得到戊糖和碱基,其中戊糖有脱氧核糖和核糖,故A错误;B.DNA分子由两条多聚核苷酸链组成,每条链中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通过磷脂键连接,两条链上的碱基之间都是通过氢键而连接,故B正确;C.碱基与戊糖缩合形成核苷,核苷与磷酸缩合形成核苷酸,故C错误;D.腺嘌呤分子中六元环中的N原子为sp2杂化,-NH2中N原子为sp3杂化,C原子为双键的连接方式,因此只有sp2杂化的方式,故D错误;故答案选B。14.(2024·安徽安庆·模拟预测)某光刻胶(ESCAP)由三种单体共聚而成,ESCAP在芯片表面曝光时发生如下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合成ESCAP的一种单体为对羟基苯乙烯 B.Y分子所有碳原子共平面且存在顺反异构C.X的酸性比ESCAP的酸性强 D.曝光时发生了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答案】B【解析】A.合成ESCAP的单体为、、,故A正确;B.Y分子为,可看作乙烯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甲基取代,据乙烯分子六原子共平面可知,Y分子所有碳原子共平面,但双键碳原子所连基团相同,所以不存在顺反异构,故B错误;C.X分子的链节比ESCAP多一个羧基,所以其酸性比ESCAP的酸性强,故C正确;D.曝光时ESCAPZ支链上的酯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羧基和羟基,羟基又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碳碳双键,得到,即曝光时发生了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故D正确;故答案为:B。15.(2024·北京·三模)高吸水性树脂的结构片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成的反应为缩聚反应B.合成的单体中碳原子均共面C.将中羧基等基团酯化可提高其吸水性D.丙烯与1,4-戊二烯共聚可形成类似骨架的交联结构【答案】D【解析】A.聚合物高分子链全部为碳原子,所以合成聚合物的反应为加聚反应,A错误;B.根据聚合物P的结构可知,合成聚合物P的单体为CH2=CH-R-CH=CH2和CH2=CH-COONa,由于R为-(CH2)-,碳原子不一定共面,B错误;C.羧基等基团为亲水基团,酯化后降低其吸水性,C错误;D.丙烯与1,4-戊二烯与聚合物SPA的单体结构相似,能形成类似交联结构,D正确;故选D。1.(2024·河北卷)高分子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线型聚乙烯塑料为长链高分子,受热易软化B.聚四氟乙烯由四氟乙烯加聚合成,受热易分解C.尼龙66由己二酸和己二胺缩聚合成,强度高、韧性好D.聚甲基丙烯酸酯(有机玻璃)由甲基丙烯酸酯加聚合成,透明度高【答案】B【解析】线型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塑性,受热易软化,A正确;聚四氟乙烯由四氟乙烯加聚合成,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受热不易分解,B错误;尼龙66即聚己二酰己二胺,由己二酸和己二胺缩聚合成,强度高、韧性好,C正确;聚甲基丙烯酸酯由甲基丙烯酸酯加聚合成,又名有机玻璃,说明其透明度高,D正确;故选B。2.(2024·山东卷)中国美食享誉世界,东坡诗句“芽姜紫醋炙银鱼”描述了古人烹饪时对食醋的妙用。食醋风味形成的关键是发酵,包括淀粉水解、发酵制醇和发酵制酸等三个阶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淀粉水解阶段有葡萄糖产生 B.发酵制醇阶段有产生C.发酵制酸阶段有酯类物质产生 D.上述三个阶段均应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答案】D【解析】淀粉属于多糖,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反应为,A项正确;发酵制醇阶段的主要反应为,该阶段有CO2产生,B项正确;发酵制酸阶段的主要反应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2CH3CHO+O22CH3COOH,CH3COOH与CH3CH2OH会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H3COOCH2CH3,CH3COOCH2CH3属于酯类物质,C项正确;发酵制酸阶段CH3CH2OH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H3COOH,应在有氧条件下进行,D项错误;答案选D。3.(2024·安徽卷)D-乙酰氨基葡萄糖(结构简式如下)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特殊单糖。下列有关该物质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 B.能发生缩聚反应C.与葡萄糖互为同系物 D.分子中含有键,不含键【答案】B【解析】由该物质的结构可知,其分子式为:C8H15O6N,故A错误;该物质结构中含有多个醇羟基,能发生缩聚反应,故B正确;组成和结构相似,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互为同系物,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该物质分子式为:C8H15O6N,不互为同系物,故C错误;单键均为σ键,双键含有1个σ键和1个π键,该物质结构中含有C=O键,即分子中σ键和π键均有,故D错误;故选B。4.(2024·全国甲卷)我国化学工作者开发了一种回收利用聚乳酸(PLA)高分子材料的方法,其转化路线如下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PLA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降解反应B.MP的化学名称是丙酸甲酯C.MP的同分异构体中含羧基的有3种D.MMA可加聚生成高分子【答案】C【解析】根据PLA的结构简式,聚乳酸是其分子中的羧基与另一分子中的羟基发生反应聚合得到的,含有酯基结构,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发生降解反应,A正确;根据MP的结果,MP可视为丙酸和甲醇发生酯化反应得到的,因此其化学名称为丙酸甲酯,B正确;MP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羧基的有2种,分别为正丁酸和异丁酸,C错误;MMA中含有双键结构,可以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D正确;故选C。5.(2024·新课标卷)一种点击化学方法合成聚硫酸酯(W)的路线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双酚A是苯酚的同系物,可与甲醛发生聚合反应B.催化聚合也可生成WC.生成W的反应③为缩聚反应,同时生成D.在碱性条件下,W比聚苯乙烯更难降解【答案】B【解析】同系物之间的官能团的种类与数目均相同,双酚A有2个羟基,故其不是苯酚的同系物,A不正确;题干中两种有机物之间通过缩聚反应生成W,根据题干中的反应机理可知,也可以通过缩聚反应生成W,B正确;生成W的反应③为缩聚反应,同时生成,C不正确;W为聚硫酸酯,酯类物质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因此,在碱性条件下,W比聚苯乙烯易降解,D不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B。6.(2024·北京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葡萄糖氧化生成和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核酸可看作磷酸、戊糖和碱基通过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C.由氨基乙酸形成的二肽中存在两个氨基和两个羧基D.向饱和的溶液中加入少量鸡蛋清溶液会发生盐析【答案】C【解析】葡萄糖氧化生成CO2和H2O是放热反应,在人体内葡萄糖缓慢氧化成CO2和H2O为人体提供能量,A项正确;核酸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分析核酸水解的产物可知,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单体形成的聚合物,核苷酸进一步水解得到磷酸和核苷,核苷进一步水解得到戊糖和碱基,故核酸可看作磷酸、戊糖和碱基通过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B项正确;氨基乙酸的结构简式为H2NCH2COOH,形成的二肽的结构简式为H2NCH2CONHCH2COOH,该二肽中含1个氨基、1个羧基和1个肽键,C项错误;鸡蛋清溶液为蛋白质溶液,NaCl溶液属于轻金属盐溶液,向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少量鸡蛋清溶液,蛋白质发生盐析,D项正确;答案选C。7.(2024·北京卷)CO2的资源化利用有利于实现“碳中和”。利用CO2为原料可以合成新型可降解高分子P,其合成路线如下。已知:反应①中无其他产物生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O2与X的化学计量比为B.P完全水解得到的产物的分子式和Y的分子式相同C.P可以利用碳碳双键进一步交联形成网状结构D.Y通过碳碳双键的加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难以降解【答案】B【解析】结合已知信息,通过对比X、Y的结构可知CO2与X的化学计量比为,A正确;P完全水解得到的产物结构简式为,分子式为,Y的分子式为,二者分子式不相同,B错误;P的支链上有碳碳双键,可进一步交联形成网状结构,C正确;Y形成的聚酯类高分子主链上含有大量酯基,易水解,而Y通过碳碳双键加聚得到的高分子主链主要为长碳链,与聚酯类高分子相比难以降解,D正确;故选B。8.(2024·广东卷)我国饮食注重营养均衡,讲究“色香味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烹饪糖醋排骨用蔗糖炒出焦糖色,蔗糖属于二糖B.新鲜榨得的花生油具有独特油香,油脂属于芳香烃C.凉拌黄瓜加醋使其具有可口酸味,食醋中含有极性分子D.端午时节用棕叶将糯米包裹成形,糯米中的淀粉可水解【答案】B【解析】蔗糖属于二糖,1mol蔗糖水解可得到1mol葡萄糖和1mol果糖,故A正确;油脂主要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不属于芳香烃,故B错误;食醋中含有CH3COOH、H2O等多种物质,CH3COOH、H2O均为极性分子,故C正确;糯米中的淀粉可水解,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故D正确;故选B。9.(2024·湖南卷)组成核酸的基本单元是核苷酸,下图是核酸的某一结构片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结构中的碱基相同,戊糖不同B.碱基与戊糖缩合形成核苷,核苷与磷酸缩合形成核苷酸,核苷酸缩合聚合得到核酸C.核苷酸在一定条件下,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D.核酸分子中碱基通过氢键实现互补配对【答案】A【解析】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戊糖为脱氧核糖,碱基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核糖核酸(RNA)的戊糖为核糖,碱基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两者的碱基不完全相同,戊糖不同,故A错误;碱基与戊糖缩合形成核苷,核苷与磷酸缩合形成了组成核酸的基本单元——核苷酸,核苷酸缩合聚合可以得到核酸,如图:,故B正确;核苷酸中的磷酸基团能与碱反应,碱基与酸反应,因此核苷酸在一定条件下,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故C正确;核酸分子中碱基通过氢键实现互补配对,DNA中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嘌呤(G)与胞嘧啶(C)配对,RNA中尿嘧啶(U)替代了胸腺嘧啶(T),结合成碱基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故D正确;故选A。10.(2023·北京卷)下列过程与水解反应无关的是()A.热的纯碱溶液去除油脂B.重油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小分子烃C.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氨基酸D.向沸水中滴入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答案】B【解析】A项,热的纯碱溶液因碳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能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故可用热的纯碱溶液去除油脂,A不符合题意;B项,重油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发生裂化或裂解反应生成小分子烃,与水解反应无关,B符合题意;C项,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C不符合题意;D项,Fe3+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Fe(OH)3,加热能增大Fe3+的水解程度,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2023·浙江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都是多羟基醛及其缩合产物B.蛋白质溶液与浓硝酸作用产生白色沉淀,加热后沉淀变黄色C.水果中因含有低级酯类物质而具有特殊香味D.聚乙烯、聚氯乙烯是热塑性塑料【答案】A【解析】A项,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都是多羟基醛或酮及其缩合产物,故A错误;B项,某些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液与浓硝酸会因胶体发生聚沉产生白色沉淀,加热后沉淀发生显色反应变为黄色,故B正确;C项,酯是易挥发而具有芳香气味的有机化合物,所以含有酯类的水果会因含有低级酯类物质而具有特殊香味,故C正确;D项,聚乙烯、聚氯乙烯的是具有优良性能的热塑性塑料,故D正确;故选A。12.(2023·湖北卷)中科院院士研究发现,纤维素可在低温下溶于NaOH溶液,恢复至室温后不稳定,加入尿素可得到室温下稳定的溶液,为纤维素绿色再生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纤维素是自然界分布广泛的一种多糖B.纤维素难溶于水的主要原因是其链间有多个氢键C.NaOH提供破坏纤维素链之间的氢键D.低温降低了纤维素在NaOH溶液中的溶解性【答案】B【解析】A项,纤维素属于多糖,大量存在于我们吃的蔬菜水果中,在自然界广泛分布,A正确;B项,纤维素难溶于水,一是因为纤维素不能跟水形成氢键,二是因为碳骨架比较大,B错误;C项,纤维素在低温下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是因为碱性体系主要破坏的是纤维素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促进其溶解,C正确;D项,温度越低,物质的溶解度越低,所以低温下,降低了纤维素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解性,D正确;故选B。13.(2023·湖南卷)葡萄糖酸钙是一种重要的补钙剂,工业上以葡萄糖、碳酸钙为原料,在溴化钠溶液中采用间接电氧化反应制备葡萄糖酸钙,其阳极区反应过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溴化钠起催化和导电作用B.每生成1mol葡萄糖酸钙,理论上电路中转移了2mol电子C.葡萄糖酸能通过分子内反应生成含有六元环状结构的产物D.葡萄糖能发生氧化、还原、取代、加成和消去反应【答案】B【解析】A项,由图中信息可知,溴化钠是电解装置中的电解质,其电离产生的离子可以起导电作用,且-极上被氧化为,然后与H2O反应生成和-,再和葡萄糖反应生成葡萄糖酸和-,溴离子在该过程中的质量和性质保持不变,因此,溴化钠在反应中起催化和导电作用,A正确;B项,由A中分析可知,2mol-在阳极上失去2mol电子后生成1mol,1mol与H2O反应生成1mol,1mol与1mol葡萄糖反应生成1mol葡萄糖酸,1mol葡萄糖酸与足量的碳酸钙反应可生成0.5mol葡萄糖酸钙,因此,每生成1mol葡萄糖酸钙,理论上电路中转移了4mol电子,B不正确;C项,葡萄糖酸分子内既有羧基又有羟基,因此,其能通过分子内反应生成含有六元环状结构的酯,C正确;D项,葡萄糖分子中的1号C原子形成了醛基,其余5个C原子上均有羟基和H;醛基上既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羧基,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醇,该加成反应也是还原反应;葡萄糖能与酸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羟基能与其相连的C原子的邻位C上的H(β-H)发生消去反应;综上所述,葡萄糖能发生氧化、还原、取代、加成和消去反应,D正确;故选B。14.(2022·湖北卷)化学物质与生命过程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维生素C可以还原活性氧自由基 B.蛋白质只能由蛋白酶催化水解C.淀粉可用CO2为原料人工合成 D.核酸可视为核苷酸的聚合产物【答案】B【解析】A项,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活性氧自由基,故A正确;B项,蛋白质在酸、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