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和新民主主义第10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教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1页
2025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和新民主主义第10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教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2页
2025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和新民主主义第10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教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3页
2025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和新民主主义第10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教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4页
2025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和新民主主义第10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教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10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2.新民主主义革命。考点从五四运动到国民革命运动『名师导语』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是中国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面貌一新,北伐斗争成为这一时期革命潮流的顶点。从近五年全国卷考查状况来看,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主要涉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如2024年全国卷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特征(如2015年全国卷Ⅰ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从新高考对家国情怀素养的要求来看,五四运动蕴含的爱国精神、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大革命的历史地位需重点关注。学问点一五四运动1.历史背景(1)1915年日本提出妄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二十一条”。(2)巴黎和会召开,欧美列强做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确定。(3)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2.主要过程(1)揭开序幕: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3000余名学生汇合天安门广场,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2)快速发展: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气登上历史舞台,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三罢”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3)初步成功:北京政府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释放了被捕的学生。3.历史意义(1)是一场宏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体现出剧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2)它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3)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显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4)是一场宏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近代社会转型的新起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倾向几乎确定了以后几十年中国的思想、社会和政治的发展。在这场思想骚动中起先形成的深刻的社会和民族意识始终长盛不衰。五四以后,新学问分子接着和更剧烈地要求现代“科学文化”,要求有一个有效力的政府以保证多民族国家大家庭中各民族的独立和同等。——周策纵《五四运动史》学问点二中国共产党成立1.成立标记:中共一大(1)背景eq\b\lc\{(\a\vs4\al\co1(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气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不断发展壮大。,②思想基础: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③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④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召开eq\b\lc\{(\a\vs4\al\co1(①时间:1921年7月23日。,②地点:在上海召开,最终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③内容:确立了党的名称、性质、奋斗目标;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3)意义: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今中国革命的面貌面貌一新。中共“一大”提出以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为目标,这一目标脱离了当时中国革命实际,说明中共当时还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2.中共二大(1)时间:1922年。(2)内容:将党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3)意义: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白方向。3.工人运动的发展(1)领导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2)高潮:以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被镇压为终点。(3)影响:使中国共产党相识到:必需团结广阔农夫、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学问点三国民革命运动1.基础——国共合作的实现(1)背景eq\b\lc\{(\a\vs4\al\co1(①中共方面:中共“三大”确立了同国民党合作的方针。,②孙中山方面:接受了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2)实现: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记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3)意义:反帝、反军阀的国民革命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2.目标:反对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3.成果: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所部,张作霖势力也遭到沉重打击。4.失败:1927年,国民党右派制造“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裂开。国民革命的新特点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亲密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主动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陈勤《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辞的革命》【漫画说史】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信息提取: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主要目标是收回山东权益。会议结果却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同为战胜国的中国在国际上依旧毫无尊严。【构图解史】五四运动【深化理解】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的各种因素(1)政治上:农夫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失败而告终。(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3)思想上: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构图解史】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漫画说史】国民大革命信息提取:图示体现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时代主题,说明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大革命取得巨大历史功绩的主要缘由。探究1解读重要“历史概念”1.巴黎和会与山东问题(1)巴黎和会: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成功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斗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的会议。它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一场分赃大会,并没有解决帝国主义之间争夺殖民地的冲突,对战败国德国的苛刻的勒索,也种下了报仇的种子。(2)山东问题:1919年,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参与巴黎和会,期盼收回被帝国主义侵占的主权,特殊是山东权益。在美、英、法三国的操纵下,山东问题并未在巴黎和会上得到解决。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期间,中日两国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的条约》,规定:复原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日本将胶州湾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中国将其全部开为商埠,并敬重日本在该区域内的既得利益;日军撤出山东,胶济铁路由中国向日本赎回。2.“左”倾与右倾(1)“左”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主要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如王明的“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等。(2)“右”倾:是保守主义、机会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如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3)“左”倾和右倾都是主观主义。因此,既要反“左”,也要反右。1.(2024·北京朝阳区模拟)有学者称,20世纪初期,中国的青年学生、工商业者、工人等阶层将“一战”“巴黎和会”“山东问题”给予了非同寻常的“历史记忆”。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是()A.维护政局稳定 B.进行革命动员C.建立统一战线 D.培育国家认同解析由材料“将‘一战’‘巴黎和会’‘山东问题’给予了非同寻常的‘历史记忆’”可知面对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民族意识、国家认同思想的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2.(2024·安徽蚌埠调研)陈独秀在谈到党内合作的方式时说:“只不过是因为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的压力,中国共产党才牵强承认在国民党内开展活动的必要性。”这表明()A.中共坚持独立自主的路途B.中共在政治上尚不成熟C.共产国际错误指导中国革命D.陈独秀排斥革命统一战线解析迫于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的压力,说明中共没有坚持独立自主的路途,表明中共在政治上尚不成熟,故B项正确。答案B探究2从“历史说明”角度相识五四运动的时代潮流及国民革命1.五四运动彰显的时代潮流(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起先发挥主力军作用,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与,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气。2.国民革命的特点及功绩(1)特点①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②群众基础:以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③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④革命军队:组建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斗争,基本歼灭了封建军阀,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2)历史功绩①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③为中国革命接着前进奠定了基础,宣扬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共产党起先驾驭一部分武装,广阔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1.(2024·湖北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测评)“世界好像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样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社会和思想的酝酿,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这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的主要影响是()A.推动了现代科学的传播 B.促进了民众的思想解放C.加速了国家统一的进程 D.掀起了抗日救亡新高潮解析材料中“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是指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大大促进了民众的思想解放,故B项正确。答案B2.(2024·湖南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下表为国民革命时期部分省区农会会员统计。据此可知()省份1926年6月1927年6月会员数(人)占全国百分比(%)会员数(人)占全国百分比(%)广东64776666.07000007.6湖南381503.9451714049.4湖北41200.4250260027.3江西11530.13826174.2河南27000027.52455002.7A.地域性的社会经济结构变更快速B.湖北的政治环境一度比较宽松C.广东农运对北伐的反应较为理性D.湖南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区域解析湖北农会会员的比例发展快速,这说明湖北革命形势发展良好,且成立了武汉国民政府,所以湖北政治环境比较宽松,故B项正确。答案B探究3从“家国情怀”角度相识五四运动和北伐斗争体现的爱国精神1.五四运动蕴含的时代精神(1)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概括地讲,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2)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究、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特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3)五四运动要解决的是民族危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统一: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学问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的精神的统一;独立自主的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的统一。2.北伐斗争体现的爱国精神中华儿女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打倒列强,除军阀”,体现了北伐斗争中爱国主义最显著的特点。北伐斗争的成功进军,是中华儿女用爱国主义的热血挥洒在神州大地的英雄史诗。中国人民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维护中华民族尊严的爱国热潮,成为北伐斗争中爱国主义的又一突出特点。1.(2024·山西运城考前模拟)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发起时,其立意在通过救人来救国;而1919年学生运动及其后续种种相关运动,则转为先救国后救人了。这种转变表明()A.民族意识日益增加 B.社会冲突发生变更C.民族经济快速发展 D.十月革命影响扩大解析从“先救人后救国”到“先救国后救人”,反映救亡压倒一切,体现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民族意识的增加,故A项正确;社会冲突没有变更,故B项错误;都是在民国初年,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十月革命,故D项错误。答案A2.(2024·广东佛山模拟)对于蒋介石久攻南昌不成,中国共产党虽对他有不满,但仍尽力“去帮助他,不使他江西的战事失败,不使他离开北伐革命的战线,不使他失去军事上的地位”,并极力主见第四军、第八军东下对他进行增援。材料表明当时()A.蒋介石呈现较强的革命性B.国共主动维护统一战线C.中共右倾思想占据上风D.革命统一战线名存实亡解析材料中的事务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斗争期间,这时的蒋介石还没有叛变革命,还具有较强的革命性。为了保证北伐的成功,中共在军事上救济了蒋介石,故A项正确。答案A考法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特征【考题1】(2015·课标全国Ⅰ,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心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答案D『eq\a\vs4\al(方法突破)』★明立意从北洋军阀割据混战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抓关键“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皖直交斗”反映出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之间的混战。★清误区本题属于历史概念型选择题,难度适中。考生片面认为材料描述的是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清朝统治分崩离析的场景,而材料真正强调的是地方军阀争斗与混战。考法2有关五四运动感性爱国与理性爱国的争辩【考题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五四学生运动,可分为以傅斯年、梁实秋为首的理性爱国者和以杨晦、匡互生为主的以情感宣泄为主的暴力爱国者。对于杨晦、匡互生这样的火烧赵家楼,并且痛打所谓“卖国贼”的学生,很多学者认为他们表现了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1919年6月,陈独秀在题为《我们原委应不应当爱国》的文章里写道: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好像“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不容探讨的了。感情和理性,都是人类心灵的重要部分,而且有时两相冲突。……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一小部分。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摘编自黄广明、杨潇《启蒙是最好的爱国——新文化运动健将的觉悟》等思索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论证感性爱国与理性爱国的统一性。(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观点:爱国主义是激情与理性的统一。探讨:首先,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民族利益受到严峻危害,能够自告奋勇,坚决反对外来侵略是一种爱国行为。山东问题发生后,爱国学生奔跑相告,唤起了民众的觉醒;抗战时期为国捐躯的将士们,他们都是爱国英雄。同时,激情爱国往往又极不理性,导致无政府主义倾向加剧。五四运动中,学生用暴力惩治了他们眼中的“汉奸”。这样的结局就是暴力赢了,文明输了,情感赢了,法律丢了。激情爱国往往破坏了社会理性,难以达到预期目的。『eq\a\vs4\al(解题技巧)』★关键信息信息1材料“五四学生运动,可分为以傅斯年、梁实秋为首的理性爱国者和以杨晦、匡互生为主的以情感宣泄为主的暴力爱国者”说明存在两种迥然不同的爱国方式。信息2依据材料“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一小部分。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可知非理性爱国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思路点拨本题属于观点评述类试题,材料以五四运动为例,分析爱国的两种方式,即感性爱国和理性爱国,二者是统一的。评述时可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论证两种爱国方式的利弊。如义和团“扶清灭洋”、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民众“抵制日货”等,都属缺乏理性的激情爱国。总结升华时可适当联系当今现实社会,呼喊科学爱国行为。课时作业(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二十八日,和约签字;我国代表拒绝签字,不出席会场;而发电报告北京政府,说:“……不料大会专横至此……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将更无外交之可言。”下列选项与该会议相关的是()A.割让台湾全岛及全部附属各岛屿B.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让与日本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提出“两个中国”的席位解析“二十八日,和约签字;我国代表拒绝签字,不出席会场;而发电报告北京政府,说:‘……不料大会专横至此……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将更无外交之可言’”可得出所叙述事务为巴黎和会。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以“委任统治”的方式转让给日本,故B项正确。答案B2.(2024·山西大同、阳泉模拟)下表为不同报刊对同一事务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新闻来源地报道的主要内容北京《晨报》青岛问题当以死争,被拘同学应宜营救,此罢课之其次理由也天津《大公报》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曹汝霖宅之焚烧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北京烧打起排日学生的暴动A.火烧曹汝霖宅是事务的导火线B.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波及全国全部的大中型城市D.学生绽开盲目的排日行为解析材料“罢课”“学界之大举动”“学生的暴动”均说明学生运动有重要地位,故B项正确。答案B3.(2024·北京东城模拟)《每周评论》在评价某一历史事务时指出:“它是‘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裁制的精神’、‘民族自决的精神’的结合,是民意与正气的表示,也是中国国民的创举。”该事务()A.使民主共和观念渐渐深化人心B.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C.标记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解析“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裁制的精神”、“民族自决的精神”与五四运动一样。“标记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指五四运动,故C项正确。答案C4.(2024·“超级全能生”联考)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中共党史从何处讲起,这是始终为学界探讨的问题。毛泽东认为,“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白方向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面貌一新C.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D.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解析由材料“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可知中共成立与之前的革命行动紧密相连,故C项正确。答案C5.(2024·清华高校高三学生诊断测试)1927年《大公报》发表社评,“国民党人习闻宣扬之法,稍稍习之,颇奏奇效”;北方军阀针锋相对,印发各类“讨赤”歌、“讨赤”文、“讨赤”画,因通俗易懂,可能比南方“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之类的口号更简单理解和接受。材料主要反映了国民革命时期()A.舆论宣扬左右斗争进程 B.社会群众思想愚昧无知C.南北双方重视舆论宣扬 D.反帝口号脱离群众认知解析据材料“‘国民党人习闻宣扬之法,稍稍习之,颇奏奇效’;北方军阀针锋相对,印发各类‘讨赤’歌、‘讨赤’文、‘讨赤’画,因通俗易懂,可能比南方‘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之类的口号更简单理解和接受”可得出南北双方重视舆论宣扬,故C项正确。答案C6.(2024·宁夏银川模拟)1923年1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这是共产国际第一次就中国问题特地作出决议。这说明共产国际()A.视国共关系为中国头等要事B.意图干预中国革命道路C.干脆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D.旨在实现国共和平共处答案A7.(2024·湖南岳阳模拟)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近代军阀的跋扈,看似扰乱了中国好几十年,然这一班并无大略,至少是思想落伍,不失现代潮流的人,在今日的情势之下,复何能为?而在今日,国内即无问题之后,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吕思勉意在强调()A.思想落后是军阀混战根源B.中国自存之理在于打退侵略C.当时中国内部已实现合作D.中国革命的前途在内不在外解析依据“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可知外来侵略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关键,所以中国自存之理在于打退侵略,故B项正确。答案B8.(2024·广东珠海模拟)胡适指出:民国十三年以后,国民党一度成为中国“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这四五年来,又渐渐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国民党成为中国“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的主要缘由是()A.北伐斗争的成功 B.国民党的改组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共产国际帮助解析由材料“民国十三年”可知为1924年,结合所学,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民党进行了改组,国共两党合作,故B项正确。答案B9.(2024·广西南宁模拟)1924年后,共产党一方面推动国民党中心先后设立了农夫部、工人部、青年部、妇女部和商人部,工运、农运安排及相关政策、法规也相继出台;另一方面主动从事国民党不情愿做的下层民众动员工作,这说明()A.共产党主导群众运动B.国共合作在基层未实现C.国民党不愿发动民众D.中共驾驭了革命领导权解析材料反映出共产党“一方面推动国民党中心”、“另一方面主动从事国民党不情愿做的下层民众动员工作”,说明共产党主导群众运动,故A项正确。答案A10.(2024·河北邯郸模拟)1926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说:“在城市中退却并收缩工人争取改善其地位的斗争的政策是不正确的,必需在农村中绽开斗争,但同时必需利用有利的时机来改善工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和法权地位,用一切方法使工人的斗争具有组织性。”这说明共产国际()A.忽视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地位B.关注中共工农联盟政权的建设C.比较关注中国城市革命战略D.主见中共开拓农村革命依据地解析由材料“必需在农村中绽开斗争,但同时必需利用有利的时机来改善工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和法权地位”可知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新道路进行指导,故C项正确。答案C11.(2024·湖南十校协作体调研)1926年2月,广州国民政府“统一两广特殊委员会”会议议定,将广东、广西两省的军政、民政、财政统一,均受国民政府之指挥监督。这一举措()A.利于土地改革顺当开展B.推动革命统一战线建立C.实质是军阀的相互勾结D.为北伐斗争供应了条件解析据题干“将广东、广西两省的军政、民政、财政统一,均受国民政府之指挥”信息,可将这一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统一调配,保障当时国民政府即将进行的北伐斗争,故D项正确。答案D12.(2024·广东广州模拟)国共两党曾主动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夫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夫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农村革命依据地的广泛建立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D.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国共两党均主动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培训农夫运动干部,发表农村和农夫题材文章,应当是在第一次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农村革命依据地的广泛建立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是在全面抗战起先之后,故C项错误;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24·江西南昌考前调研)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全部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洪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摘编防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材料二20世纪20年头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夫、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阔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