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校联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1页
3校联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2页
3校联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3页
3校联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4页
3校联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第5页,共5页答案1.C解析:材料二明确提到纸质书读者在记忆和情感共鸣上的数据优势,且解释了触觉和视觉的原因。2.D解析:材料一用“矛盾性”“悖论”等词体现辩证态度,而非“坚决否定技术”。3.C解析:唯一兼顾两材料核心观点(数字技术便利性+纸质载体不可替代性),提出互补方案。4.

参考答案:

①创作关系非线性化(作者读者界限模糊)

②文本形态流动可塑(超文本链接、二次创作)

③接受方式即时交互(弹幕互动、社区讨论)

(评分标准:每点1分,三点4分)5.参考答案:

①利用数字技术拓展传播渠道(如经典作品的二次创作)

②保留纸质载体的文化记忆功能(物质证据与认知优势)

③建立数纸并存的互补机制(数字存储解决空间,纸质确保安全)

④加强技术伦理规范(规避算法茧房、数据丢失风险)

(评分标准: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6.B(原文说的是叶书华在写作多年来就习惯了构思时的浑浑噩噩和文章写成后的自鸣得意,并不是在获得彩笔后才出现的。)7.D(小说表达的是对那些可能拥有创作天赋却未被发现的人的敬意,而不是对普通人的赞美。)8.参考答案:“彩笔”在小说中象征着纯粹的艺术创造力和文学才华(2分),同时也象征着一种孤独的、不被世人理解和认可的艺术追求(2分)。9.参考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不被大众所知晓和认可(2分)。从小说中看,叶书华得到彩笔后创作出的优秀作品在现实中却无法被看到,这体现了文学创作的孤独和无奈(2分)。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可能因为时代、文化、传播等因素而被埋没(2分)。例如,一些小众的文学作品可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由于受众有限,未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可。这提醒我们,不能仅仅以作品的知名度来评判其价值,而应该更加注重作品本身的内涵和艺术品质。10.CDG[(原文标点)虞乃备礼请与相见,大悦之,遂署为从事,具其车骑。]11.C【解析】"署为从事"的"署"是"任命"之意(《田畴传》),而《赤壁赋》"举匏樽以相属"的"属"通"嘱",意为"劝请"。二者含义不同,选项解说错误。12.答案:C【解析】"恪守臣道"理解错误。田畴不报公孙瓒是因洞察其篡逆之心,体现政治智慧,非愚忠。干扰项C偷换"忠义"内涵。13.(1)当今道路阻断,盗寇横行,若以官员身份奉命出使,必成众人瞩目之的。(关键词:"阻绝"1分,"纵横"1分,"指名"比喻义1分,句意1分)(2)将军正欲成就大事以实现私欲,既已杀害无罪的君主,又仇视坚守道义的臣子。(关键词:"举大事"1分,"灭"1分,"仇"动词用法1分,句意1分)14.①

忠义报恩:为报张超知遇之恩,誓死抵抗袁绍(张超被杀后"怨绍,绝不与通");

斥责不臣:痛斥袁氏背弃汉室、图谋篡逆("欲因际会,希冀非望");

气节坚守:宁舍性命也不屈从悖逆之臣("何面目视息世间哉")。

(每点1分,共3分)译文:文本一田畴,字子泰,右北平郡无终县人。他喜爱读书,擅长剑术。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各地义军起兵讨伐董卓,董卓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息道:"逆贼作乱,天子蒙尘。我身为汉室宗亲,岂能坐视不顾?如今欲遣使臣向朝廷尽忠,何处寻得不辱使命的义士?"众人一致推举田畴。刘虞备厚礼召见,交谈甚欢,当即任命他为从事,备好车马仪仗。临行前,田畴劝谏:"如今道路阻断,贼寇横行,若以官员身份出使必遭瞩目。臣愿隐匿身份秘密前往。"刘虞应允,亲自出城设宴饯行。田畴改道西关,穿越塞外,沿北山直抵朔方,最终辗转抵达长安完成使命。朝廷欲封他为骑都尉,田畴以"天子蒙难未安,臣子岂能受禄"为由坚辞不受。朝廷感佩其高义,三公府多次征召,田畴皆婉拒,只愿回乡侍奉刘虞。归途中得知刘虞已被公孙瓒杀害,他直奔刘虞墓前哭祭,将奏章焚于坟前,含泪离去。公孙瓒闻讯大怒,悬赏擒获田畴,质问:"你既哭祭刘虞,为何不将奏章呈报于我?"田畴凛然答道:"汉室衰微,人心离散,唯刘公恪守忠节。奏章所言皆将军所恶,故未奉上。将军既行弑主篡逆之事,又仇视忠义之臣,如此作为,燕赵豪杰宁投东海而死,岂肯屈从?"公孙瓒为其气节所慑,竟未加害,只将其拘禁军中,禁止旧友往来。后经人劝说,终将田畴释放。《田畴传》文本二臧洪,字子源,广陵郡射阳县人。董卓篡逆时,臧洪劝谏太守张超:"明府世代蒙受皇恩,如今王室危殆,奸臣虎视,此乃志士报效之时。"张超深以为然,与臧洪西行至陈留,与其兄张邈共商大计。后袁绍任命臧洪为青州刺史,适逢曹操围攻雍丘张超,臧洪欲率军救援遭袁绍阻拦,张超终遭灭族。臧洪因此与袁绍决裂,断绝往来。袁绍发兵围城,久攻不下,派臧洪同乡陈琳写信劝降。臧洪回信:"洪本微末之人,蒙恩执掌兵权。今主君遇害,恨我力薄不能手刃国贼,有何颜面苟活于世!"袁绍知其不降,增兵猛攻。城破后,袁绍质问:"如今可服?"臧洪怒目按剑:"袁氏四世五公,深受汉恩。如今不思匡扶王室,反生不臣之心!惜我力弱,不能为天下诛此国贼!"终被杀害。《臧洪传》15.D(3分)【解析】D项“夸张笔触”错误。“浪粘天、葡萄涨绿”化用李白“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之句,以“葡萄”比喻江水的碧绿,并非夸张手法;“半空烟雨”则是实写江南烟雨朦胧之景,未刻意凸显“壮阔”。此句重在渲染迷离苍茫的意境,而非突出壮阔。16.情感分析(6分)①故地难归的怅惘:“江南梦断”直写对江南旧游的怀念与梦醒后的失落,“目断千山阻”以山峦阻隔象征归途渺茫,强化了漂泊无依的愁绪。②知音难觅的孤寂:“谁采蘋花寄取”用“采蘋”典故(《楚辞》中“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暗指无人传递情思,表达无人理解的孤独。③功业无成的悲慨:“万里云帆何时到”以“云帆”隐喻仕途抱负,反问句式抒写壮志难酬的焦灼;“谁为我,唱金缕”化用杜秋娘《金缕衣》中“劝君惜取少年时”,流露出对时光虚掷、功名未立的深沉憾恨。17.(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3)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等)[每空1分,多字、错字、漏字等均不得分;第(3)小题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18.①不由自主②望而却步③微乎其微19.A.那为什么要加入小石子呢B.糖炒栗子加了石蜡,多吃会致癌20.丙:其中的重金属确实会对健康造成损害。丁:而且工业石蜡含有的多环芳烃类会致癌。(或:而且工业石蜡含有的多环芳烃类会引发癌症。)【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语境中要表达的是闻到特殊的香味时,感官会有所反应,喉咙不自觉地吞咽口水。此处应该用“不由自主”。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②结合语境可知,网上的传言,让部分人意识到糖炒栗子有毒,对糖炒栗子不再认可,可写“望而却步”。望而却步:看到了可怕的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往后退缩。③结合上文“石蜡仅仅包裹在栗子皮上而已,在食用时会随着皮一起剥掉,加上渗入量少”可知,糖炒栗子中的石蜡对人体的危害作用很小,可用成语“微乎其微”。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19.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A:结合下文“加入的小石子作为传热介质”可知,提出的问题应该与“加入小石子有关”,可提问糖炒栗子时加入小石子的原因。B:结合下文中的“石蜡”“工业石蜡”“引发致癌”等词语可知,此处传言的内容应该是说路边买到的油光发亮的“糖炒栗子”是加了石蜡,多吃会致癌。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丙:语序不当,“确实”是副词,修饰“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应该把“确实”放到“会”前面。丁:“引发致癌”结构混乱,应改为“致癌”或“引发癌症”。21.①引起了巨大争议②需要先弄清AI绘画的本质③AI与插画师合作完成22.AI虽然目前还不能完全替代人类,但会因其高成长性影响人类的就业前景。【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根据横线后面“人悲观地认为……有人则持乐观态度”可知,人们的态度差异很大,对这个问题有争议。所以下文才提到“回应这些争议”,可填“巨大的争议”。再根据横线前面的名词短语“该奖项的授予”做主语,需要补充搭配得当的谓语和宾语,故可填“引起了巨大争议”。②处,根据横线后面的“其实,AI绘画的本质是……”可知,应填关于“AI绘画的本质”的词句。此处不是问句,横线前面的“回应这些争议”,接下来就要填具体措施,可以搭配的动词是“弄清”,这个问题是第一个要解决的,故可填“需要先弄清AI绘画的本质”。③处,根据横线前面的“原来由原画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可由”可知,此处应填由谁“完成”。横线后面提到了“插画师”,本段提到了“AI”绘画,故可填“AI与插画师合作完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变换句式的能力。本段前两句分析了AI绘画的本质,进一步得出结论“目前来看,AI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并分析原因。接下来从长远角度,分析了“AI的高成长性让许多人对就业前景忧心忡忡”,并举例分析。梳理一下要点就是:①目前AI并不能完全替代人类,②AI因为具有高成长性影响人类就业前景。两句形成转折关系,补充关联词“虽然……但是”,从而得出答案:AI虽然目前还不能完全替代人类,但会因其高成长性影响人类的就业前景。23.【写作提示】(一)材料解读本次作文题目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是关于前人经验与人生成功的内容,具有辩证性。写作任务为“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写作要求:主要从标题、立意、字数等方面做了常规要求。

(二)写作任务分解任务一:前人经验与人生成功之间的关系辨析。注意:必须明确辨析前人经验与人生成功之间的关系,要有明确的观点。否则,内容不得被评为一类或二类文。任务二: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对于材料中“前人经验与人生成功”的内容必须在行文中有具体的阐释或分析。考生可以结合材料,扣住“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来写作。(三)立意参考写作时,要注意写出“前人经验与人生成功”之间的关系,辩证分析“喜欢按照前人的经验”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体现思辨性。因此要分析前者对后者的促进作用,也要分析前者对后者的束缚作用,还要提出我们应当如何做,等等。参考立意:从肯定第一种观点的角度分析,可以立意为“成功在于总结前人的经验”“借鉴前人精华,成就自我人生”“前人经验,成功保障”“参前人之经验,书自己之答案”“吸纳他人智慧,展现成功之美”等;从肯定第二种观点的角度分析,可以立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