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题型-文言文实词与课内关联专项训练(教师版+学生版+考试版)_第1页
高考新题型-文言文实词与课内关联专项训练(教师版+学生版+考试版)_第2页
高考新题型-文言文实词与课内关联专项训练(教师版+学生版+考试版)_第3页
高考新题型-文言文实词与课内关联专项训练(教师版+学生版+考试版)_第4页
高考新题型-文言文实词与课内关联专项训练(教师版+学生版+考试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新题型一文言文实词与课内关联专项训练

(教师版+学生版+考试版)

教师版

(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

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

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日:“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

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

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

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善二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

日:“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日:“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

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

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

何?”周公日:“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

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

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

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

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

1

“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

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

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

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饥者则食之”与“食野之苹”(《短歌行》)两句中的“食”字

含义相同。

B.“而汤放之”与“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放”字

含义相同。

C.“靡使有余”与“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靡”字

含义不同。

D.“公悲之呜"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悲”

字含义不同。

【答案】A【解析】A.”饥者则食之”意思是“饥饿的人就给他粮

食吃”,“食”是名词作动词,拿食物给人吃;“食野之苹”意思是“在那

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食",吃。两者含义不同。故选A。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顾谓吴起曰"与“忍顾鹊桥归路”(《鹊桥仙》)两句中

的“顾”字含义相同。

B.“美哉乎河山之固也”与“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

宫赋》)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

C.“德义不修”与“修之于朝廷”(《答司马谏议书》)两句

中的“修”字含义不同。

D.“夏桀之居”与“居则曰,不吾知也!”(《侍坐》)两句中

的“居”字含义相同。

【答案】D【解析】A项,两个“顾”都是“回头看”的意思、;B

项,前者是“险固”的意思,后者是“顽固”的意思;C项,前者是

“学习、锻炼和培养等”的意思,后者是“修订”的意思;D项,前

者是“居住的地方”,后者是“平素家居”的意思。故选D。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君不修德”与“若入前为寿”(《鸿门宴》)两句中的

“若”字含义不同。

B.“武王克殷”与“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两

句中的“克”字含义不同。

C.“臣闻爱其人者”与“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两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

D.“咸刈厥敌”与“咸来问讯”(《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咸”

字含义相同。

3

【答案】C【解析】A项,前者是“如果”的意思,后者是“你”

的意思;B项,前者是“攻克”的意思,后者是“能够”的意思;C

项,前者是“喜爱”的意思,后者是“吝惜”的意思;D项,两个都

是“全”的意思。故选C。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公游于寿宫”与“秦时与臣游”(《项脊轩志》)两句

中的“游”字含义相同。

B.“无罪者活之”与“某知罪矣”(《答司马谏议书》)两句

中的“罪”字含义相同。

C.“惟仁是亲”与“是心足以王矣”(《齐桓晋文之事》)两

句中的“是”字含义不同。

D.“百姓有过”与“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两句

中的“过”字含义不同。

【答案】A【解析】A项,前者是“游览”的意思,后者是“交

好”的意思;B项,都是“罪过”的意思;C项,前者是宾语前置的

标志,后者是“这”的意思;D项,前者是“过错”的意思,后者是

“责怪”的意思。故选A。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予一人”与“举以予人”(《六国论》)两句中的“异

日”字含义不同。

4

B.“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与“所以游目骋怀”(《兰亭集序》)

两句中的“所以”字含义相同。

C.“咸刈厥敌”与“思厥先祖父”(《六国论》)两句中的“厥”

字含义相同。

D.“臣闻之”与“谨拜表以闻”(《陈情表》)两句中的“闻”

字含义不同。

【答案】B【解析】A项,前者通“余”,后者是“给”的意思;

B项,前者表愿意,后者表目的或方式;C项,都是代词“其”;D

项,前者是“听到”的意思,后者是“使……听到”的意思。故选B。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守国之本也”与“人穷则反本”(《屈原列传》)两句中

的“根本,,字含义相同。

B.“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与“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陈

情表》)两句中的“逮”字含义不同。

C.“将之养之”与“最难将息”(《声声慢》)两句中的“将”

字含义不同。

D.“是夺民时也。”与“舅夺母志”(《陈情表》)两句中的

“夺”字含义相同。

【答案】D【解析】A项,都是“根本”的意思;B项,前者是“达

到”的意思,后者是“等到”的意思;C项,前者是“抚养”的意思,

5

后者是“调养”的意思;D项,前者是“失去”的意思,后者是“强

行改变”的意思。故选D。

参考译文

圣人对待天下百姓就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饥饿就给他食物吃,

寒冷就给他衣服穿,抚养他们,培育他们,唯恐他们不能发展壮大。

魏武侯乘船顺黄河而下,在中游的时侯回头对吴起说:“多么美

丽而险要的山河啊,这是魏国的无价之宝呀!”吴起回答:“(一国

之宝)在于国君的德政而不在于山河的险要。当初的三苗氏,左面有

洞庭湖,右面有彭蠡湖;但由于他不讲仁义道德,被夏禹消灭了c夏

桀所居住的地方,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泰华山,伊阙山在南边,

羊肠阪在北边;由于他治国不施仁政,被商汤放逐了。由此可见,(国

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如果君王不施德政,恐怕船上这些

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啊。”魏武侯说:“你说得对。”武王打败了商,

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力、?”太公回

答:“我听说喜欢那个人,同时会喜爱他房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

会连他所住地方的墙壁都厌恶。把他们全部杀掉,不留活的,怎么样?”

武王说:“不行。”太公出去后,邵公进见,武王问:“你看怎么力、?”

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杀掉,无罪的让他活着,怎么样?”武王说:

“不行。”邵公出去后,周公进见。武王问;“你看该怎么力、?”周

公说:“让他们各自居住在自己的家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要因为

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仁爱的人。百姓有了过错,责任在

我一个人身上。”武王说:“平定天下的胸怀多么宽广啊!凡是尊重

6

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啊!”齐景公在寿宫游玩,

看见一个老年人背着柴,面有饥色。齐景公就很同情他,感慨她说:

“让当地的官员养活他。”晏子说:“我听人说,喜好贤良的人,怜

悯不幸的人,这是守住国家的根本啊。现在君主怜惜老者,那么您的

恩泽没有达不到的了,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齐景公笑了,脸上也

有了喜悦的神色。晏子说:“圣贤的君王遇到贤良就喜好贤良,遇到

不幸就怜悯不幸。现在我请求找来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

有房屋的人,评定之后安置他们。”齐景公说:“很好!”于是,老

弱的人有人养活,丧妻丧夫的人也有了居住的屋子。

晋平公想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叔向进言说:“不可以。古代圣

明的君王崇尚道德,乐善好施,宽缓刑律,抓紧农时;在春天建造游

观之台,这是耽误百姓的农时啊。怎么能靠这些来安身存命,而被后

代尊称为国君呢!”晋平公说:“好!”于是放弃了建造游观之台的

工程。

【方法技巧】

1.注重积累教材相关知识点。

2.明确教材例句的内容,带入到文本句子中,看是否合理。

3.结合文木内容,进一步确定。

【通关训练】

一、(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

谓张仪日:“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日:

7

“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

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

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

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宣言之

于朝廷日:“不毂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

见,独不贺。楚王曰:“不毂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

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诺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

日:“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日:“何也?”对日:“夫

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

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

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

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

某,广从六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日:“伐

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

于齐也。"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故

楚之土壤土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泰策二》)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丝勺”

字含义相同。

8

B.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

言''含义不同。

C.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蔑妇”的“孤”

字含义相同。

D.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合‘朝晖夕阴”的“阴”

字含义不同。

【答案】A【解析】A.〃约车”的“约”是“拴套、准备”之意,“与诸

将约,,的,,约,,是,,约定,,之意,二者含义不同。说法错误。B.〃宣言”是指

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作文告的“宣言”是指国家、政党、团

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的宣传号召,二者含义不同。

说法正确。C.〃孤国”中的“孤”是孤单、孤立的意思;《赤壁赋》“泣孤

舟之蔑妇''的"孤''字是孤单之意,二者含义相同。说法正确。D.〃阴合”

的“阴”是私下、暗中的意思,《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指阴

晦的气象,二者含义不同。说法正确。故选A。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后秦欲伐齐”与“平伐其功”(《屈原列传》)两句中

的“伐”字含义不同。

B.“惠王患之”与“无敌国外患”[《孟子•告子下》)两句

中的“患”字含义相同。

C.“大王苟能闭关绝齐”与“苟以天下之大”(《六国论》)

两句中的“效”字含义相同。

9

D.“群臣闻见者毕贺”与“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两句中的“毕”字含义不同。

【答案】B【解析】A项,前者是“攻打”的意思,后者是“夸

耀”的意思;B项,前者是“忧虑”的一是,后者是“祸患”的意思;

C项,都是“如果”的意思;D项,前者是“都”的意思,后者是“完

结”的意思。故选B。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敝邑欲伐之”与“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

两句中的“敝”字含义相同。

B.“寡人自以为智矣”与“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两句中的“以为”字含义相同。

C.“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中的“土壤”是“国土”的意思,

和现在汉语的“土壤”含义不同。D.“广从六里”与“约从离衡”

(《过秦论》)两句中的“从”字含义相同。

【答案】A【解析】A项,前者是“破败”的意思,后者是“使……

破败”的意思;B项,前者是“认为”的意思,后者是“用……做”

的意思;D项,都同“纵”。故选A。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王大说”与“秦伯说”(《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

“说”字含义相同。

10

B.“不伤一人”与“何伤乎?”(《侍坐》)两句中的“伤”

字含义相同。

C.“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与“而绝江河”(《项脊轩志》)

两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

D.“则两国兵必至矣”与“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论》)

两句中的“兵”字含义不同。

【答案】B【解析】A项,都通“悦”;B项,前者是“伤害”的

意思,后者是“妨碍”的意思;C项,前者是“断绝”的意思,后者

是“横渡”的意思;D项,前者是“军队”的意思,后者是“兵器”

的意思。故选Bo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王不听”与“听臣微志”(《陈情表》)两句中的“听”

字含义相同。

B.“吾事善矣”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

“善”字含义相同。

C.”子其弭口无言”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两句中的“其”字含义不同。

D.“与之伐齐”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两句

中的“与”字含义不同。

【答案】A【解析】A项,前者是“听从”的意思,后者是“允

许”的意思;B项,前者是“好,完美”的意思,后者是“向来”的

11

意思;C项,都是语气副词,表祈使,译为“不要”;D项,前者是

“和”的意思,后者是“亲附”的意思。故选A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

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

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

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

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鞫武日:“燕有田光先

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

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

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

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日:“敬

诺。“太子送之至门/日/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俯而笑曰/诺。

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

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虚足下急过太子,言

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到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

言日:“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不泄

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日:“田先生不知丹不肖,

12

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袁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

勇士使于秦,筑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

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

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诸侯得合纵,其破秦必矣。

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剂轲曰:“此

国之大事,臣莺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

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兵以临易水”与“临崩寄臣以大事”(《出师表》)两句

中的“临”字含义相同。

B.“樊将军亡秦之燕”与“秦无亡矢遗镶之费”(《过秦论》)

两句中的“亡”字含义不同。

C.“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与“委命下吏”(《过秦论》)两

句中的“委”字含义不同。

D.“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与“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

王阁序》)两句中的“穷”字含义相同。

【答案】C【解析】A项,都是“靠近、逼近”的意思;B项,前

者是“逃亡”的意思,后者是“丢失”的意思;C项,都是“把……

交给”的意思;D项,都是“不得志”的意思。故选C。

13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置之匈奴”与“沛公则置车骑”(《鸿门宴》)两句中的

“置”字含义不同。

B.“是丹命直卒之时也”与“率疲弊之率疲弊之卒”(《过秦

论》)两句中的“卒”字含义相同。

C.“愿太傅更虑之”与“仍更被驱遣”(《孔雀东南飞》)两

句中的“更”字含义不同。

D.“所善荆轲可使也”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

句中的“善”字含义相同。

【答案】B【解析】A项,前者是“安置”的意思,后置是“丢

弃”的意思;B项,前者是“终了”的意思,后者是“士兵”的意思;

C项,前者是“改变”的意思,后者是“竟然、去『的意思;D项,

都是“交好”的意思。故选B。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却行为道”与“行为迟”(《庖丁解牛》)两句中的“行

为”字含义不同。

B.“左右无人”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两句中的“左右”字含义相同。

C.“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与“诚能见可欲,则思知

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诚”字含义相同。

14

D.“太子跪而逢迎”与“千里逢迎”(《滕王阁序》)两句中

的“逢迎”字含义不同。

【答案】D【解析】A项,“行为”都是两个词,前者是“走”

“替”,后者是“动作”“因为”;B项,都是“身边的人”的意思;

C项,都是“如果”的意思;D项,都是“迎接”的意思。故选D。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与“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两句中的“因”字含义不同。

B.“丹所报先生”与“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答司马

谏议书》)两句中的“报”字含义相同。

C.“愿足下过太子于宫”与“大母过余曰”(《项脊轩志》)

两句中的“过”字含义相同。

D.“愿先生留意也”与“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范仲

淹》)两句中的“留意”字含义不同。

【答案】B【解析】A项,前者是“通过”的意思,后者是“沿

袭”的意思;B项,前者是“报告”的意思,后者是“回复”的意思;

C项,都是“拜访、看望”的意思;D项,前者是“关注、注意”的

意思,后者是两个词“留下的打算”的意思。故选B。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15

A.“窥以重利”与“自胡马窥江去后”(《扬州慢•姜夔》)

两句中的“窥”字含义不同。

B.“诚得劫秦王”与“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两

句中的“劫”字含义相同。

C.“以其间诸侯”与“道芷阳间行”(《项脊轩志》)两句中

的“间”字含义不同。

D.“固请无让”与“其言不让,是故哂之”(《侍坐》)两句

中的“俨然”字含义相同。

【答案】D【解析】A项,前者是“引诱”的意思,后者是“侵

略”的意思;B项,都是“挟持”的意思;C项,前者是“离间”的

意思,后者是“从小道”的意思;D项,前者是“推辞”的意思,后

者是“谦虚”的意思。故选D。

参考译文

秦国将灭掉六国,秦兵又已逼近易水,恐怕祸临燕国。太子丹为

此非常忧虑。

樊将军逃离秦国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太傅鞠武劝他说:“不

行啊!秦王很残暴,对燕国积累了很深的仇恨,真让人(或“为这件

事情”)胆战心惊,更何况秦国听说樊将军逃到了燕国呢!这就像将

肉放置在饿虎往来的路上,(您遭受到的)灾祸一定无法挽救了!我

希望您赶快把樊将军送到匈奴去,以便消除秦国进攻燕的借口。”太

子丹说:“樊将军在这个世界上已经走投无路了,才投奔到我这里来,

我总不能因为被强秦压迫,便抛弃了我所可怜的朋友,将他送到匈奴

16

去。(反正)这是我性命本当绝的时候了。希望太傅再想一个别的计

策。”鞠武说:“燕国有位田光先生,可以和他研究谋划。”

太子丹跪着上前迎接田光,向后倒着走为田光引路,跪着为他抹

拭坐席。田先生坐好以后,太子丹看看左右没人,便离开坐席请教说:

“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关心一下这件事。”田光说:“现在太

子您听到的是我精力旺盛时的情况,可不知道现在我的精力已经消耗

完了。虽然如此,我不敢因为我(精力不如以前)就荒废了国家大事。

(庆幸的是)我有一位好朋友荆轲可以为您所用。”太子说:“希望

通过您(让我)与荆轲结交。可以吗?”田光说:“可以。”太子送

他到门口,说:“我向您汇报的情况,和您自己说的话,都是国家大

事,希望先生不要泄漏出去。”田光俯下身子笑了笑,说:“好”。

田光去见荆轲,说:“我和您关系很好,这在燕国是无人不知的。

我向太子推荐了您,希望您到宫中去拜见太子。”荆轲说:“愿接受

您的教导。”田光说:“希望您赶快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表

明我不会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泄漏出去了。”于是田光自刎而死。

荆轲见到太子丹,说田光已经自刎而死。太子听了,跪下拜了两

次,又跪着往前行,泪流满面。过了一会才说:“我所以请田光先生

不要说出去,是想通过他来实现一个伟大事业的计划。现在田先生死

了,这哪里是我的本意呢?”荆轲坐好以后,太子离开坐席,叩头至

地说:“田先生不知道我不才,让您来到这里,我希望(向您)说出

我的想法,这是上天哀怜燕国,不抛弃他的后人啊。我想如果能够找

到一位勇冠天下之士出使秦国,用重利引诱秦王,秦王贪图那些厚重

17

的礼物,(我们)一定能实现愿望。如果真能劫持秦王,让他全部返

还侵占诸侯的土地,那就最好了;如果不行,趁势就杀了他。那些秦

国大将这时都在国外指挥军队,而国内出现了大乱,这样,君臣会互

相猜疑。(我们)凭借这样的机会,诸侯能够再次合纵,打败秦国就

是必定无疑的了。这是我的最大愿望,但不知这个使命用来交给谁好,

(我)希望您多多关心这件事。“过了好一会,荆轲说:“这是国家

大事,我才学很低下,恐怕不能胜任这个使命。”太子上前叩头至地,

坚决请他接受这个使命,不要推辞。这样,荆轲才答应了。于是太子

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

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

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

之有所部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日:“日

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

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

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

18

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日: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

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

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

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

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

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日:

“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入主之子孙

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

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

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

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遂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

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选自《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太后新用事”中的“用事”是执掌朝政的意思,和“意

气用事,,中的“用事”不同。

19

B.“必以长安君为质”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两句中的“质”字含义不同。

C.“入而徐趋”与“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滕王阁序》)

两句中的“趋”字含义相同。

D.“至而自读”与“多谢后世人”(《孔雀东南匕》)两句中

的“谢”字含义相同。

【答案】D【解析】B项,“意气用事”中的“用事”是“做事”

的意思;B项,前者是“人质”的意思,后者是“质朴”的意思;C

项,都是“小步快跑”的意思,D项,前者是“道歉”的意思,后者

是“告诫”的意思。故选D。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不能疾走”与“声非加疾也”(《劝学》)两句中的“疾”

字含义相同。

B.“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邦也”与“令将军与臣有邦”(《鸿

门宴》)两句中的“邦”字含义相同。

C.“日食饮得无衰乎”与“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

两句中的“得”字含义不同。

D.“少益耆食”与“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两句中的“少”字含义不同。

【答案】B【解析】A项,都是“快”得意思;B项,前者是“不

舒适”得意思,后者是“隔阂”得意思;C项,前者是“应该”的意

20

思,后者是“得到”得意思;D项,前者是“稍稍”得意思,后者是

“一会”得意思。故选B。

1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窃爱怜之”与“可怜九月初三夜”(《暮江吟》)两句中

的“怜”字含义相同。

B.文中的“填沟壑”和“山陵崩”意思基本相同,都是“死”

的委婉说法。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与“师不必贤与弟子”

(《师说》)两句中的“贤”字含义不同。

D.“奉厚而无劳”与“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

生序》)两句中的“奉”字含义不同。

【答案】C【解析】A项,都是“爱”的意思;C项,都是“超过、

胜过”的意思、;D项,前者通“俸「后者是“奉养、享受”的意思。

故选Co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妇人异甚”与“饮酒乐甚”(《赤壁赋》)两句中的“异

日”字含义相同。

B.“微独赵”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两句中的“贤”字含义相同。

21

C.“恣君之所使之”与“恣观终南、嵩、华之高”(《上枢密

韩太尉书》)两句中的“恣”字含义不同。

D.“犹不能恃无功之尊”与“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两句中的“犹”字含义不同。

【答案】D【解析】A项,都表示程度更近一层;B项,都是“非、

不是、没有”的意思;C项,前者是“听凭、任凭”的意思,后者是

“尽情”的意思;D项,都是“尚且”的意思。故选D。

参考译文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

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不答应,大

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白地告诉身边的近臣说:“如果有再说让长安

君去做人质的人,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左师触龙希望去见太后。太后气势汹汹地等着他。触龙缓慢地小

步快跑,到了太后面前向太后道歉说:“我的脚有毛病,连快跑都不

能,很久没来看您了。私下里自己原谅自己。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

什么不舒适,所以想来看望您。''太后说:“我全靠坐车走动。”触

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

触龙说:“我现在特别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

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太后说:“我

做不到。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左师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才;而我又老了,私

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替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我冒着

22

死罪禀告太后。”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

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

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女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女

更厉害。”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

安君。”太后说:“你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

“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的利益。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

拉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可怜的

了。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

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

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太后说:“是这样。”

左师公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

候,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

赵太后说:“没有。”触龙说:“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

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左师

公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

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

位尊贵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功劳,占有的象征国家权力的珍

宝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

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去世之后,

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

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指派

他吧。

23

因此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

的救兵才出动。

子义听到这事说:“国君的孩子,可算是国君的亲骨肉了,尚且

还不能凭靠无功的尊位、没有劳绩的俸禄来守住金玉宝器,更何况是

人臣呢!“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

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

请奏其效。"秦王日:“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

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

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

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薰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

不下红,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

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

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弓I锥自

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

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王大说,封武安君,受相印,

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

以抑强秦。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

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椿枢之土耳,

24

然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将说楚王,

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

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

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

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

1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以异日”与“异日图将美景”(《望海潮》)两句中的

“异日”字含义相同。

B.“以大王之贤”与“尊贤而重士”(《过秦论》)两句中的

“贤”字含义相同。

C.“乃夜发书”与“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两句

中的“发”字含义不同。

D.“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与“屋舍俨然”(《桃花

源记》)两句中的“俨然”字含义不同。

【答案】B【解析】A项,都是“日后、将来”的意思;B项,前

者是“贤能”的意思,后者是“贤士”的意思;C项,前者是“打开”

的意思,后者是“发出”的意思;D项,前者是“严肃的样子”,后

者是“整齐的样子”。故选B。

1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5

A.“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与“始速祸焉”(《六国论》)

两句中的“始”字含义不同。

B.“引锥自刺其股”与“两股间脓血流离”(《促织》)两句

中的“股”字含义相同。

C.“形容枯槁”与“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红楼梦》)

两句中的“形容”字含义相同。

D.“臣请奏其效”与“吾家读书久不效”(《项脊轩志》)两

句中的“效”字含义不同。

【答案】D【解析】A项,前者是“起初”的意思、,后者是“才”

的意思;B项,都是“大腿”的意思;C项,都是“形态容貌”的意

思;D项,都是“功效”的意思。故选D。

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简练以为揣摩”中的“揣摩”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简

练”和现代汉语意思不同。

B.“资用乏绝”与“生生所资”(《归去来兮辞序》)两句中

的“资”字含义相同。

C.“期年,揣摩成”与“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两句

中的“期”字含义相同。

D.“受相印”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两句中的“受”字含义不同。

26

【答案】B【解析】A项,“简练”文中是“挑选”的意思;B项,

前者是“财物”的意思,后者是“供给”的意思;C项,都是“满一

年”的意思、;D项,前者是“授予”的意思、,后者是“传授”的意思。

故选B。

1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抑强秦”与“抑本其成败之迹”(《伶官传序》)两句

中的中的字含义不同同。

B.“山东之国”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六国

论》)两句中的“出东”字含义相同。

C.“杜左右之口”与“杜耳恶闻”“防微杜渐”中的“杜”含

义相同。

D.“富贵则亲戚畏惧”与“悦亲戚之情话”(《归去来兮辞》)

两句中的“亲戚”字含义不同。

【答案】D【解析】A项,前者是“抑制”的意思,后者是“或

者”的意思;B项,都是“嵯山以东”的意思;C项,都是“堵塞”

的意思;D项,都是“内外亲属,包括母系亲属和父系亲属”的意思。

故选Do

参考译文

苏秦起先主张连横,劝秦惠王说:“凭着大王的贤明,士民的众

多,车骑的充足,兵法的教习,可以兼并诸侯,独吞天下,称帝而加

以治理。希望大王能对此稍许留意一下,我请求来实现这件事。”秦

27

王回答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不能高飞上天,法令不完备的不

能惩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驱使百姓,政教不顺民心的不能烦劳

大臣。现在您一本正经老远跑来在朝廷上开导我,我愿改日再听您的

教诲。”

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苏秦的主张仍未实行,黑貂皮大衣

穿破了,几百两铜(战国时代黄金指铜))也用完了,钱财一点不剩,

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背着书箱,挑着行李,脸上又瘦又黑,一

脸羞愧之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

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

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半夜找书,摆开几十只书

箱,找到了姜太公的《阴符》兵书,埋头诵读,反复挑选其中重要的

内容熟习研究体会。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针刺自己的大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