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战国策》专炼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秦,张仪日:"不如伐韩
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帽辕维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
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馥之地。周自知不救,九
敬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
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
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
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日:"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
富其民;欲王者,务嗜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
故臣愿从事于夏。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
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
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道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
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
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
请谒其故:周,大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目知失九鼎,韩自
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国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
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秦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秦,十月取之,遂定秦,秦主
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选自《战国策・秦策》)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赣辕绥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
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
B.亲藐善楚/下兵三/川塞赣辕绥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
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
C.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帽辕绥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
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
D.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帽辕辕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
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
1L对文中下列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是国家王权至高无上的象征,与成语"一
言九鼎"中"九鼎"意义相同。
B."从事于易"中"易”指容易,与《愚公移山》中“寒暑易节,始
一反焉"中"易"的意义不同。
C."故拔一国"中"拔"指攻克、攻取,与《出师表》中"是以先帝
筒拔以遗陛下"的"拔”意义相同。
D."韩自知亡三川”中"亡"指丢失、失去,与《过秦论》中“秦无
亡矢遗徽之费"的"亡"意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绕秦王扩充军寻、推进王业的问题,张仪和司马错展开军事辩论,
二人针锋相对各陈己见,最终秦王采纳司马错的建议,出兵平定蜀国。
B.张仪建议秦王可以先与魏、楚两国亲善,冉让秦军借道两国来切断
通路,进而逼迫周天子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这就能建立王业了。
C.司马错认蜀国是西边偏僻的国家、以戎狄为首领,而且有像夏桀、
奇纣一样的祸乱,现在让秦军前往攻打,就如同用豺狼驱赶羊群一样容易。
D.张仪与司马错的观点迥异,从两人的辩论中能够看出,张仪的主张
多主观唯心的空想,司马错则是从实际出,知已知彼,提出积极稳妥的办
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
远矣。
②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
14.针对张仪伐韩的主张,司马错从哪些方面进行反驳?请结合原文
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
10.C
11.cA."一言九鼎"的意思是"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形容说的话
分量大,起决定作用",和原文中的"九鼎"意思相同。B."从事于易”
的意思是“从容易办的事做起","易"的意思是"容易";"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的意思是"冬夏季节转换,才能往返一次","易"的意思是
"交换,转换"。故两个"易”的意思不同。C."意义相同"错,"故拔
一国"的意思是"所以攻占一个国家","拔"的意思为"攻占、攻取";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意思是"因此先帝选拔(人才)来送给陛下"
"拔"的意思是"选拔"。所以两个“拔”的意思不同。D.”韩自知亡三
川"的意思是"韩王自己知道丢失(丧失)了三川之地","亡"的意思
是"丢失,丧失";"秦无亡矢遗链之费"的意思是"秦没有耗费(失去)
一支箭(一兵
一卒)","亡"的意思是"丢失,失去"。故两个"亡"意思相同。
12.D"张仪的主张多主观唯心的空想”错,张仪主张的是“亲魏善
楚,下兵三川”,然后兵临二周,威胁周室,达到拱大于以令诸侯的目的,
这并不是张仪的空想,只是没有权衡利害。
13.①现在的三川地区和周王室,正是整个天下的市集和朝廷,大王
不去争夺,反而与那些野蛮的人争夺名利,这就离帝王之业远了。
②得到它的土地,能够使秦国的疆域扩大;得到它的财富,能够使百
姓富足,整支军队又不伤害百姓,蜀国已经归服了。
14.①从争利方面,阐述伐蜀有扩地、富民、博德的好处;
②从争名方面,伐韩、胁迫周天子会背负不义的名声;
③从军事方面,周、韩一旦联合其它各国会危及秦国。
参考译文:
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进行了一场争论。司马错要攻打蜀国,张
仪说:"不如攻打韩国。”
秦惠王说:"请你们说说各自的见解,让我听听。"
张仪回答说:"应先与魏、楚两国表示亲善,然后出兵三川,堵塞辕、绥
氏两个隘口,挡住通向屯留的路,让魏国出兵切断南阳的通路,楚国派兵逼
近南郑,而秦国的军队则攻击新城和宜阳,兵临二周的近郊,声讨周君的
罪行,(随后)乘机侵占楚、魏两国的土地。周王室知道已经不能拯救自身•,
一定会交出九鼎和宝器。我们占有了九鼎,掌握地图和户籍,挟持周天子,
用他的名义来号令天下,天下没有敢于违抗的,这就能建立王业了。如今,
蜀国是西边偏僻(落后)的国家,戎狄为首领。攻打蜀国,会使士兵疲惫,
使百姓劳苦,却不能以此来建立名望;即使夺取了那里的土地,也算不得什
么利益。我听说:’争名的要在朝廷上争,争利的要在市场上争。’现在
的三川地区和周王室,正是整个天下的大市场和朝廷,大王不去争夺,反而
与那些野蛮的人争夺名利,这就离帝王之业远了。"
司马错说:"不对。我听到过这样的话:‘想使国家富庶,一定要扩大他
的领地,想使军队强大的一定让他的百姓富足,想建立王业的一定要广布
他的恩德。这三个条件具备了,那么,王业就会随之实现了。‘现在大王
的土地少,百姓贫困,所以我希望大王先从容易办的事做起。蜀国是西边
偏僻的国家,以戎狄为首领,而且有像桀、纣一样的祸乱。用秦国的军队
前往攻打,就如同用豺狼驱赶羊群一样。得到它的土地,能够扩大秦国的
疆域;得到它的财富,
能够使百姓富足,整治军队又不伤害百姓,蜀国已经归服了。因此夺
取了蜀国,但天下人不认为我们暴虐;取尽了蜀国的财富,诸侯国也不认
为我们贪婪。这就是说,我们用兵一次,就能名利双收,还能得到除暴、
平乱的好名声。如果现在去攻打韩国,胁迫周天子,胁迫周天子必然招致
坏名声,而且不一定有利,又有不义的名声。去进攻天下人都不希望进攻
的地方,这是很危险的!请允许我讲明这个缘故:周王室,现在还是天下
的宗室;韩国,是周国的友好邻邦。如果周天子自己知道要失去九鼎,韩
王自己知道要丧失三川,那么,两国一定会联合起来,共同采取对策,依
靠齐国和赵国,并且向楚、魏两国求援,以解除危难。把九鼎送给楚国,
把土地送给魏国,大王是不能阻止的。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不如攻打蜀
国那
样万无一失。”
秦惠王说:"很对。我采纳你的意见。”结果,出兵进攻蜀国。十月
夺取了那里的土地,然后平定了蜀国。蜀国的君主改称为侯,泰国派遣陈
庄去辅佐蜀侯。蜀国归附以后,泰国就更加强大富庶,看不起其他诸侯国
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苏秦始将连适说泰惠王曰:"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
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
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
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苏秦曰:"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
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中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
惑;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行义约信,天下不亲。
于是,乃废文任武。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设故国,制海内,子元元,臣
诸侯,非兵不可!"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
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纫嫂不为
炊父母不与言苏泰喟叹日:"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
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
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
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
"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
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
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
母间之,清官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
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
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
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节选自《战国策•奏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A.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
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纫/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B.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
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纫/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C.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
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纫/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D.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
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纫/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2)对文中下列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连横,战国时期与"合纵”对应的外交策略之一,文中指齐、楚、
燕、韩、赵、魏等国联合起来打击秦国。
B.寡人,我国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诸侯王的谦称。与《孟子》"寡人
之于国也”中的“寡人”的意思相同。
C"臣诸侯"的"臣"字为使动用法,与"项伯杀人,臣活之”(《鸿
门宴》)中的"活"字用法相同。
D.关即函谷关。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它与"一夫当
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都是重要关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苏泰起初游说泰惠王兼并列国,称帝而治,希望得到秦国重用。秦
惠王认为时机尚不成熟,未采纳他的建议。苏秦十次上书游说秦王都没有
成功。
B.苏秦认为,从古至今,战争从未停止过,虽然有推行仁义、订立盟
约,天下并没有因此而亲善,想要吞并天下,一定要通过战争才能达到。
C.苏秦离开秦国回到家中,却遭到家人的冷遇,于是用以锥刺股的精
神发奋攻读《太公阻符》,一年之后学有所成,再次出发游说君王。
D.苏秦成功游说赵王,被封为武安君,并得到了赵王丰厚的赏赐。苏
秦在赵国为相,成功抑制了强大的秦国,于是赵国不再出兵函谷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②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5)苏秦的人生追求具有功利性,请结合文本就此作简要说明。
【答案】
(1)A
(2)A
(3)D
(4)①现在先生郑重地不远千里而来,在大庭中教导我(兼并诸侯的
道理),希望日后再聆听您的教导。②妻子不敢正眼看他,侧着耳朵听他
说话;嫂子匍匐在地像蛇那样爬行,行四拜大礼跪地谢罪。
(5)①苏秦游说连横不成,就去游说合纵,在他的心目中,维护哪个
国家的利益、站在哪个国家的立场倒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功名利禄一
定要得到实现。②他研读《太公阴符》,引锥刺股,是为了日后游说国君,
得到金玉锦绣、卿相之尊,③面对家人"前倨而后卑”的表现,苏秦认为,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权势和富贵不可不顾。
(5)【解答】(1)"黑貂之裘"为偏正短语,"弊"通"敝",指
"破旧",要连在一起,徘除B;"尽"修饰"黄金百斤",要连在一起,
指百两黄金都用完了,排除C;"妻不下纫"与"嫂不为炊”为对称结构,
前后分别断开。排除D。译文:黑貂皮衣破了,百两金币也用光了,资用
责乏,不得已离开秦国回家。挑着书囊,体态憔悴,面容黑黄,带有惭愧
的样子.回到家里,妻子不从织机上下来迎接,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
跟他说话。
故选:A。
(2)A.”文中指齐、楚、燕、韩、赵、魏等国联合起来打击秦国“错,
这解释的是“合纵"策略,"连横"应是秦与六国中任何一国联合以打击
别的国家。
故选:A。
(3)D."于是赵国不再出兵函谷关"分析错误,原文为"故苏秦相于
赵而关不通”,意思是所以苏奏在赵国为相,秦国不敢出兵函谷关,应是
"秦国不敢出兵函谷关”。
故选:D。
(4)①“俨然",郑重的样子;"庭教",在大庭中教导;“异日",
日后。译文:现在先生郑重地不远千里而来,在大庭中教导我(兼并诸侯
的道理),希望日后再聆听您的教导。
②"侧目",偏着头看,不敢从正面看,形容畏惧;"蛇行",像蛇
一样爬行;"谢",谢罪。译文:妻子不敢正眼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
嗖子匍匐在地像蛇那样爬行,行四拜大礼跪地谢罪。
(5)原文写到“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结果是"说秦王书十上
而说不行”。然后他选择游说合纵的策略,文中写到"乃见说赵王于华屋
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
三璧百双,黄金万溢,约从散横"。这些说明苏秦做人本身是没有原则的,
并不是为了维护谁的利益,也不是站在哪个国家的立场上,完全是为实现
自己飞黄腾达的美梦。还写到"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
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
'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说明他研读《太
公阴符》,引锥刺股,那么刻苦,完全是为了卿相之位,金玉锦绣。游说
连横不成回家后所有人都看不起他,当他成功合纵之后,家人的态度大为
转变,可谓"前倨后恭",看到此景,苏秦感慨“人生世上,势位富贵,
盖可忽乎哉",也能说明他一切都是以利益为出发点的。
参考译文:
苏秦迪初以连横政策游说秦惠王,说:”凭大王的贤能,军民的众多,
战车、马队训练得法,士卒作战教育有方,完全可以兼并诸侯,侵吞天下,
称帝而治,希望大王稍加注意,请允许我用实际情况说明其功效。"秦王
说:“寡人听说,羽毛不丰满的雀鸟,不能冲天高飞;制度不完备的国家,
不能出兵征战;对人民少恩少惠,不能发动战争;政教不顺人心,不能拿
战争劳烦大臣。现在先生郑重地不远千里而来,在大庭中教导我(兼并诸
侯的道理),希望日后再聆听您的教导。"苏秦说:"哪有不运用战争的
道理呢?古时候,出使的车辆络绎不绝,外交使节互结同盟,这是天下都
一致的;(即使这样),或言合纵,或言连横,但也从未停止过使用武力;
当外交、军事同时并用,则诸侯混乱;道理虽在不厌其烦地讲述,而使用
武力之事却在愈来愈频繁地发生;搞巧言善辩,奇装异服,战争却没有一
日停息推行仁义,订立盟约,然而天下并不因此而亲善。于是才废弃文治
使用武力。现在想要吞并天下,控制大国,击败敌人,统治海应,扶爱百
姓,使诸侯臣服,非战争不可!"苏秦十次上书游说秦王都不成功。黑貂
皮衣破了,百两金币也用光了,资用匮乏,不得已离开泰国回家。挑着书
囊,体态憔悴,面容黑黄,带有惭愧的样子。回到家里,妻子不从织机上
下来迎接,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
我当丈夫,楚子不把我当小题,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
于是他就在夜间打开书籍(攻读),摆开几十个书箱我到姜太公的兵书《太
公阴符》来,伏案诵读,选择其中重要的加以熟读,探求它的真谛。读书
困倦想睡,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上。并自言自语说:
"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
满一年,研究成功,说:"这下真的可以去游说当代国君了!”于是苏奏
在华丽的殿堂中拜见游说赵王,双方谈得十分投契。赵王非常高兴,封他
为武安君,并授给相印,随后赏赐他兵车百辆,锦绣千匹,白璧百双,金
干万两,缔结合纵,离散连横,来把制强大的秦国.所以苏奏在赵国为相,
秦国不敢出兵函谷关。苏秦将要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
收拾房屋清扫道路安排东则设置酒宴,到城郊三十里之外迎接。妻子不敢
正眼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匍匐在勉像蛇那样爬行,行四拜大礼跪
地谢罪。苏秦说:"嫂子为什么先前那样傲慢,如今又如此卑躬屈膝呢?"
他嫂子答:”因为现在你地位尊显、钱财多啊。”苏秦说道:"唉!贫贱
则父母不认亲子,富贵则妻嫂更惧。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权势和富贵怎么
能忽视不顾呢?"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
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
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
券民称万岁。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日:
"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日:"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
"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
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盂尝君曰:"市义奈
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至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
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
日:"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日:"昼A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
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
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
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
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
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
'爰先驱,诫孟尝君日:"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县闻之矣。”
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
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
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
"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日:"三窟已就,
君姑高枕为乐矣。"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选自《战国策》,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
用/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B.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
用/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C.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
/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D.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
/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11.对文中下列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寡人"原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齐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
常如此谦称自己。
B."齐其闻之矣"中"其"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中"其"的词
性相同。
C."不拊爱子其民"中"子"的用法与"吾从而师之"中的"师"的
用法一样。
D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的句式特点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的句式特点是一样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及手法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收债,无视孟尝君的命令,当场把债券烧掉,
百姓都高呼"万岁",孟尝君却很不高兴。
B.齐王对孟尝君说:"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当作我的臣子。“孟尝
君只好到他的领地薛去。还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扶老携幼,都在路旁
迎接孟尝君的到来。
C.冯谖有超人的智慧,极具战略眼光。孟尝君在做齐国相国的几十年
时间里,"无纤介之祸",是与冯谖的精心谋划分不开的。
D.文章善于蓄势储能,制造悬念,以欲扬先抑、欲露先隐的手法,使
全文波澜迭出,姿态横生。成语"狡兔三窟""高枕无忧"都出自此文。
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2)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
市义也。
14.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又日:三窟已就,君姑高
枕为乐矣。请简要概括冯谖为孟尝君所设计经营的"三窟"的内容。(3
分)
【答案】
10.选A。解析:"使吏白诸民当偿者“,不应断开:"当偿者”是
对"诸民”的补充说明,"悉来合券’承前省,据此排除B、D两项;券
遍合/起,两个动作,要断开。据此排除C项。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
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
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
11.选B。解析:B项"齐其闻之矣"中"其"是副词,表推测语气;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的"其"是代词,他们的;C项"不拊爱子其民"
中"子”是意动用法,以……为子"吾从而师之"中的"师"是意动用法,
以……为师;D项都是判断句式
12.选A.解析:冯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收买人心,绝非无视他的
命令。
13.(1)齐国有个叫冯谖的人,穷得没法养活自己。他便托人告诉孟
尝君,想在他门下做食客。("者""自存""寄食"各1分,句子大意
1分。)
(2俄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就地烧掉了那些契据,
以致百姓欢呼‘万岁’,这就是我为您买的义啊(这就是我为您买义的方
式啊)。("窃矫""责""市"各1分,句子大意1分。)
14.解析:(1)一是焚券市义,在孟尝君封邑薛地当众烧毁债券,赢
得人心(1分);(2)二是利用魏王抬高孟尝君身价,巩固他的地位(1
分);(3)三是请齐王立宗庙于薛,使薛地有重兵把守,孟尝君也就无后
顾之忧(1分)。
【附:译文】
齐国有个叫冯谖的人。穷得没法养活自己。他便托人告诉孟尝君,想
在他门下做食客。
后来,孟尝君拿出记事的本子来询问他的门客:"谁熟习会计的事?
可以为我到薛地收取债务?"冯谖回答道:"愿意去。"于是套好车马,
整治行装,载上契约票据动身了。辞行的时候冯谖问:"债收完了,买什
么回来?"孟尝君说:"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
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核验完毕
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
掉。百姓都高呼"万岁"。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直奔齐都,清晨就求
见孟尝君。冯谖回得如此迅速,孟尝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
去见他,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冯谖说:"都收了。"
"买什么回来了?"孟尝君问。冯谖回答道:"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
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
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
义‘。"孟尝君道:“买仁义是怎么回事?"冯谖道:"现在您不过有块
小小的薛邑,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这
怎行呢?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
以至百姓欢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听后
很不快地说:”嗯,先生,算了吧。"
过了一年,齐闵王对孟尝君说:“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当作我的臣
子。”孟尝君只好到他的领地薛去。还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扶老携幼,
都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到来。孟尝君见此情景,回头看着冯谖道:“您为我
买的‘义‘,今天才见到作用了。"冯谖说:"狡猾机灵的兔子有三个洞
才能免遭死患,现在您只有一个洞,还不能高枕无忧,请让我再去为您挖
两个洞吧。”孟尝君应允了,就给了五十辆车子,五百斤黄金。冯谖往西
到了魏国,他对惠王说:“现在齐国把他的大臣孟尝君放逐到国外去,哪
位诸侯先迎住他,就可使自己的国家富庶强盛。”于是惠王把相位空出来,
把原来的相国调为上将军,并派使者带着千斤黄金,百辆车子去聘请孟尝
君。冯谖先赶车回去,告诫孟尝君说:"黄金千斤,这是很重的聘礼了;
百辆车子,这算显贵的使臣了。齐国君臣大概听说这事了吧。"魏国的使
空往返了三次,孟尝君坚决推辞而不去魏国。
齐王听到这个消息,君臣震恐,连忙派遣太傅带"黄金千金、文车二
驷、服剑一、封书”等物,非常隆重地向孟尝君谢罪,请孟尝君要"顾先
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劝盂尝君趁机索取先王的祭器,"立
宗庙于薛"。等齐国的宗庙在薛地落成后,冯谖向孟尝君报告说:"三窟
己就,君姑高枕为乐笑”。
在孟尝君做齐国相国的几十年时间里,"无纤介之祸",是与冯谖的
精心谋划分不开的。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
郭隗先生日:"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
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
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设
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①,则什
已者至。人趋已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若恣睢奋击,啕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
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子燕矣。”
昭王曰:"要△_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
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
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日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
直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
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
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
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
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塞通。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①嘿:同"默"。②涓人:中涓,掌管宫中扫除之役。此指国
君近侍。
10.下列对文中回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日/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B.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
祈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C.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
祈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D.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
祈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11.对文中下列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人"是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意为富德即缺少德行之人。君主
常"称孤道寡"。
B."三晋"是战国时赵、韩、魏的合称。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卿
分晋,故有此称。
C."追北"指追逐打了败仗向北逃亡的敌兵,与《过秦论》中“追亡
逐北"意义相同。
D."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祭汜祖宗的庙宇。天子、诸侯、大夫、
士立庙仪制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趁燕国内乱之际,突袭攻破了燕国。燕昭王在国势衰弱时即位。
他知道国力弱小,难以轻易洗雪国耻,因此主动请教郭隗,询问复仇的计
策。
B.郭魄告诉燕昭王,开创帝业、成就王业,称霸诸侯、亡失国家的君
主,各有不同的用人方式;不同的用人方式会招来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
结果。
C.古代某国君以重金购求千里马,长久不能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培训
-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语言教学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古代汉语Ⅰ(新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筑设备施工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外语暖通》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应用回归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施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山西美食及地方文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省咸阳市达标名校2025年中考摸底测试综合能力试题含解析
- 2024年H13-531云计算HCIE认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路灯安全培训
- DLDS-1214F电气装置技术方案(世赛KNX版)
- 电力行业电气工程师求职简历
- 2024中智集团总部公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答案
- 《以哪吒精神照亮成长之路》开学家长会课件
- 全国公安移动警务视频应用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正式-来源广东
-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基建工程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安装部分)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心得体会与社会责任
- 【生物】人的生殖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