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并序)》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并序)》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并序)》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并序)》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并序)》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并序学习提示

乐府诗是汉魏六朝时期重要的诗歌类型,其继承了《诗经》所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讲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其中有两首叙事诗被誉为"乐府双璧",一首是《木兰诗》,另一首是《孔雀东南飞》。

乐府:原指西汉武帝刘彻始设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兼及创作、收集民间歌谣,以供朝廷制礼作乐之用。

乐府诗:中国古代官署(乐府)中配乐演唱的诗歌。

汉乐府:主要反映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情的乐府诗歌,以五言为主,句式灵活,语言流畅,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文学常识:汉乐府民歌特点1.反映社会现实的广阔和深刻。2.叙事成分占很大的比重。3.比兴的运用在汉乐府民歌里也有特色。4.形式多样,有四言诗,有五言诗,有杂言诗。5.有专用诗题,常见的有“歌”“行”“吟”“曲”等,被称为“乐府歌行体”。6.题材特点:反映战争、徭役的痛苦及贫困;反映漂泊他乡、游子羁旅之悲;歌咏爱情婚姻,表现妇女的悲惨命运及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反映统治者的荒淫、人民的劳动生活;写饮酒求仙、人生无常等。作品介绍《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与《木兰诗》以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成为“乐府三绝”。

《玉台新咏》是继《昭明文选》之后,于公元六世纪编成的一部诗歌选集,是一部继《诗经》、《楚辞》,汇集了不少两汉魏晋南北朝古典诗歌精华的优秀诗集,全书共收录汉代至粱代诗歌八百余首。是第一部专录妇女题材的诗集。这些诗主要写闺情艳歌,反映女性生活,表现女性情思,描绘女性柔美,吐露女性心声,同时也表现了男性对女性的欣赏、爱慕,刻画了男女之间的爱恋与相思。因此又可以说,《玉台新咏》是一部关于女性的诗集,一部情爱的宝典,一部唯美的乐章,在文学史和审美发展史上有重要的价值和不同寻常的意义。作品介绍故事背景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

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男家可据这七条把妻子赶出家门:不顺父母;无子;淫佚;妒嫉;恶疾;多言;盗窃)、“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规戒律。另外,汉朝时,社会并不特别看重妇女的贞节问题,妇女丧偶或离婚仍可再嫁。

在“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的时代氛围里,一个叫焦仲卿的庐江小吏,一个叫刘兰芝的贤慧女子,夫妻相爱却不能永远相守,演绎了一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孔雀东南飞并序》自学要求:1.阅读学习提示,了解学习重点。2.阅读文章,标清段号,处理字词,疏通文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标记重点字词注释,总结文言现象。(检查)3.划分文章层次,理清文章思路,能够做到对故事的复述。(检查)4.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正面描写(肖像、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和侧面描写(别人的反应、评价、环境描写等),也可以从人物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细节描写等方面概括分析人物形象。(检查)复述故事情节比兴开头兰芝被休夫妻誓别刘兄逼嫁夫妻殉情魂化鸳鸯情节段落划分内容大意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划分层次:按照故事的引子、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脉络分析诗歌的内容结构,并拟上小标题,找出描写顺序及线索。第1段托物起兴,引出故事第32段魂化鸳鸯第2-6段兰芝自请遣归,仲卿向母求情第7-12段夫妻誓别、兰芝辞别焦家第13-23段兰芝归家,官府托媒,兰芝抗婚第24-31段双双殉情故事以时间为顺序,以焦、刘的婚姻悲剧的发展过程为线索。文中句子形象特点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两次抗婚人物形象:根据诗歌内容,概括刘兰芝的形象特点,并分析用了什么手法。勤劳能干,任劳任怨不亢不卑,很有教养感情专一,忠于爱情心地善良,重情重义有礼有节,举止得体外柔内刚,心有主意

是一个聪明善良、勤劳能干、重情忠贞、知书达理、不慕权贵、敢于反抗封建家长制的妇女形象。不慕权贵,清醒反抗手法:铺陈,直接描写,侧面烘托,对比文中句子形象特点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吾今且报府,吾今且赴府。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人物形象:根据诗歌内容,概括焦仲卿的形象特点。忠于爱情懦弱顺从谨于职守孝顺善良优柔寡断叛逆精神

对爱情的忠贞战胜了对母亲的孝顺、屈从,是一个忠厚善良,忠于爱情,由顺从到抗争(消极抗争)的叛逆形象。人物形象:根据诗歌内容,概括焦母、刘哥的形象特点,并分析用了什么手法。文中句子形象特点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蛮横无理专断蛮横、顽固有心机独断专行顽固不化、势力专横

反面形象,焦母是一个势利、蛮横无理、独断专行,对儿子软硬兼施的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刘哥是一个性行暴戾、趋炎附势、见利忘义、尖酸刻薄、冷酷无情的市侩形象,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见利忘义、趋炎附势开放性思考:1.刘兰芝是一位勤劳、善良、美丽的女性,她与焦仲卿夫妻感情又极为深厚,但却遭到焦母的虐待乃至驱逐,最后不得不与仲卿双双殉情。焦母驱逐兰芝的原因是什么?2.刘兰芝殉情的真正原因是什么?3.造成刘、焦爱情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鲁迅说: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①封建礼教的“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工。②《礼记·本命》“七出”之罪: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③《礼记》: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④《孝经》:“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社会背景:1.越礼说:原因在于兰芝没有遵从封建礼教的妇德要求,“本自无教训”,“举动自专由”,平日的言行,超越了封建礼教的规范,因而为焦母所不容。(三从四德)2.无子说:原因在于兰芝多年不生育,焦母为传宗接代考虑,为娶进罗敷而驱逐兰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3.门第说:原因在于焦刘两家贵贱悬殊,门第不对,焦母见异思迁,为娶进罗敷而逼走兰芝。(门第观念)

4.情爱说:原因在于焦母无法理解也不能容忍仲卿与兰芝间真挚热烈的爱情,因而必欲逐之而后快。(寡母恋子)深入探讨思考:造成刘、焦爱情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封建社会:做人难,做人媳妇更难诗歌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故事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兰芝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

主旨概括夜间时辰更名现代时间黄昏(戌)一更19-21人定(亥)二更21-23夜半(子)三更23-1鸡鸣(丑)四更1-3平旦(寅)五更3-5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文常补充:古时计时法1、元日:正月初一日。2、人日:正月初七日。高适:“人日题诗寄草。”3、灯节(元宵节、上元):正月十五日。朱淑贞:“去年元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