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理解分析【知识精研】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_第1页
专题13 理解分析【知识精研】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_第2页
专题13 理解分析【知识精研】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_第3页
专题13 理解分析【知识精研】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_第4页
专题13 理解分析【知识精研】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03核心精讲·题型突破目录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二轮·讲练测

课标要求总体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具体要求1.阅读与鉴赏: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2.学段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3.学习任务群: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主要考点1.内容情感(1)分析诗歌主题:根据诗歌题材判断,如山水田园诗多表达对自然的喜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边塞诗常体现保家卫国的豪情、对战争的厌恶等。(2)体会诗人情感:通过诗中的意象、关键词等体会诗人的喜怒哀乐。2.意象意境(1)意象理解:把握常见意象的特定含义,如“松竹梅”象征君子的高洁品格,“大雁”代表思乡或传递书信等。(2)意境分析:感受诗人通过意象组合营造出的整体氛围和境界。主要题型1.描写概括型:要求考生对诗歌所写的人、事、景、物等内容进行描绘或概括,如“请简要概括本诗描绘了怎样的生活场景”。此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整体内容的把握能力。2.情感分析型:直接让考生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或诗人的心境,像“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旨在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内涵的理解与感悟能力。主要题型3.意象分析型:常以“诗中XX意象有什么作用”或“分析XX意象的内涵”等形式出现,考查考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明确意象在传达情感、营造氛围等方面的作用。4.意境赏析型:一般会问“请赏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或“描绘XX诗句所展现的意境”,需要考生能够体会诗歌所营造的整体氛围和艺术境界,考查对诗歌意境的审美鉴赏能力。命题预测1.内容方面(1)选材更广泛(2)注重整体把握与细节挖掘结合(3)跨文本比较渐多2.情感方面(1)深度与广度并重(2)结合背景考查增多(3)比较情感异同突出3.意象方面(1)常见意象与新意象共举(2)意象作用与内涵深挖(3)意象比较与组合创新4.意境方面(1)意境特点多元考查(2)意境赏析综合化(3)意境与其他要素融合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二轮·讲练测03核心精讲·题型突破二轮·讲练测考点诗歌理解与分析【真题研析】►考法一描写概括型►考法二情感分析型►考法三意象分析型►考法四意境赏析型【核心精讲】►知识点一古代诗歌内容理解►知识点二古代诗歌情感分析►知识点三古代诗歌常见意象►知识点四古代诗歌意境分析【命题预测】古诗词鉴赏:《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①且徐行。竹杖芒鞋②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③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④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①吟啸:高声吟咏。②芒鞋:草鞋。③料峭:形容微寒。④萧瑟: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词的上片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所展现的画面。典例1(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描写概括题考法01词人出游遇雨,拄着竹杖,穿着草鞋,似乎也能轻快得胜过骑马,怕什么呢?披着蓑衣,任凭风吹雨打,依然从容、镇定地穿行于烟雨之中,过好人生。阅读下面的清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成都竹枝词》(节选)吴好山鲜鱼数尾喜无穷,分付烹煎仔细烘。九眼桥头凉意足,邀朋畅饮一楼风。(选自《成都诗览》)除“烹煎”的“鲜鱼”外,还有什么让诗人“喜无穷”?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典例2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描写概括题考法0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与概括。诗句“九眼桥头凉意足”中的“凉意足”的意思是:凉爽的天气让人感到快乐和满足;“邀朋畅饮”的意思是:与朋友欢聚畅饮十分快乐。由此可概括出诗人“喜无穷”的原因:凉爽的天气,欢聚的友情。阅读杜甫《春望》,完成下面小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颔联与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乱花渐欲迷人眼”同是写花鸟,二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典例3(2024·四川内江·中考真题)情感分析题考法02

杜甫在诗中,通过描写花鸟的意象,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情怀,他因为国家战乱而感伤,看到花儿都仿佛在落泪,鸟儿也让他感到惊心。而白居易则在诗中描绘了早春的生机与美好,早莺争暖树、乱花迷人眼,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和欣赏之情。因此,两者在表达情感上有着明显的区别。阅读苏轼的《定风波》,完成下面小题。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中的“谁怕”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意思相近,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两位作者的人生经历,简要分析两个词语所表达情感的不同之处。典例4(2024·云南·中考真题)情感分析题考法02典例4(2024·云南·中考真题)情感分析题考法02①《定风波》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谁怕”侧重于表达苏轼在逆境中对人生的感悟和超脱。②《登飞来峰》为王安石三十岁时所作。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不畏”侧重于表达王安石在追求政治理想过程中对困难和阻碍的勇敢面对。下列两首《秋夕湖上》,分别为诗人和人工智能所作,请从意象选择和情感表达的角度判断哪一首是诗人创作的,并陈述理由。【甲】一夜秋凉雨湿衣,西窗独坐对夕晖。湖波荡漾千山色,山鸟徘徊万籁微。【乙】荻花风里桂花浮,恨竹生云翠欲流。谁拂半湖新镜面,飞来烟雨暮天愁。典例5(2024·山东威海·中考真题)意象分析题考法03【答案】示例:【甲】人工智能所作,【乙】是诗人所写。【甲】诗中的意象包括雨、衣、西窗、夕晖、湖波、千山、山鸟等。再根据题目“秋夕湖上”可知,诗歌写作的时间是秋季的傍晚,地点是湖上,所以“一夜秋凉雨湿衣”和题目相矛盾;“湖波荡漾”说明有风,风吹过湖面泛起波纹,“山鸟徘徊”属于动态描写,和“万籁微”相矛盾;且根据常识可知,傍晚是山鸟归林的时刻,所以“山鸟徘徊”不符合动物生活习性。故甲文是人工智能所做。下列两首《秋夕湖上》,分别为诗人和人工智能所作,请从意象选择和情感表达的角度判断哪一首是诗人创作的,并陈述理由。【甲】一夜秋凉雨湿衣,西窗独坐对夕晖。湖波荡漾千山色,山鸟徘徊万籁微。【乙】荻花风里桂花浮,恨竹生云翠欲流。谁拂半湖新镜面,飞来烟雨暮天愁。典例5(2024·山东威海·中考真题)意象分析题考法03【乙】诗有“人味”。“荻花风里桂花浮,恨竹生云翠欲流”,写出了秋天的获花和桂花一飞一落,一浮一沉,竹林间云雾缭绕翠色欲流的生动场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物的细致观察和独特感受。“谁拂半湖新镜面”,描绘了烟雨中湖面的变化。风带来的烟雨掠过湖面。像有人拂拭镜面擦干净了一半的样子。此时正值黄昏时分,诗人愁绪顿生,“暮天愁”三字点明了这种由自然景观而引发的主观情绪。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菩萨蛮·登云中①清朔楼》清·朱彝尊夕阳一半樽前落,月明又上阑②干角。边马尽归心,乡思深不深?小楼家万里,也有愁人倚。望断尺书传,雁飞秋满天。【注释】①云中:今山西省大同市。②阑干:栏杆。阅读诗词要注意积累意象,下列诗句借“月”抒发的情感与本词不同的一项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D.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过山西村》)典例6(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意象分析题考法03D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过友人隐居》戴叔伦潇洒绝尘喧,清溪流绕门。水声鸣石濑①,萝影到林轩。地静留眠鹿,庭虚②下饮猿。春花正夹岸,何必问桃源。【注】①石濑:水被石激形成的急流,这里指石潭。②虚:空。阅读全诗,梳理内容,完成填空。典例7(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意境赏析题考法04眼前景友人隐居处的环境景象特点思考:诗歌中“

”最能体现意境。庭院外清溪绕门而过、

、藤萝掩映着林间小屋宁静清幽庭院内林鹿栖息庭院、猿猴下树饮水心中情结尾以用典、反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

之情。桃源急流发出悦耳声音对友人清静、闲逸、超脱的隐居生活的艳羡阅读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凉州词》(唐)王之涣(乙)《恭诵左公西行甘棠①》(清)杨昌浚②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注:①左公:即左宗棠,湖南人,领兵平定新疆战乱,被誉为“民族英雄”,征战时曾率部在千里戈壁植树造林。甘棠:功德。②浚:—作“濬”。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甲诗开端写景,以黄河和万仞山为“孤城”搭建戍边背景;乙诗前两句叙事,表现平乱部队的浩大气势。B.两诗后两句通过共同的“杨柳”“春风”“玉门关”意象,描绘了大致相同的画面,也营造了类似的诗歌意境。C.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习,因此两首诗按题材都可归类为送别诗。D.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用语巧妙,一“怨”一“引”,形象可感,丰富了诗歌意蕴。典例8(2024·山东东营·中考真题)意境赏析题考法04AD

B.两首诗虽然都涉及到了“杨柳”和“玉门关”的意象,但它们的意境并不相同。甲诗中的“杨柳”和“玉门关”更多地是表达了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边疆荒凉环境的感慨;而乙诗中的“新栽杨柳三千里”则是象征着生机与希望,预示着边疆的安定和繁荣,与甲诗的意境大相径庭;

C.两首诗虽然都涉及到了“杨柳”这一意象,但它们的题材并不相同。甲诗是一首边塞诗,主要描绘了戍边将士的孤寂生活和思乡之情;而乙诗则是一首歌颂英雄的诗篇,主要赞颂了左宗棠等湖湘子弟平定边疆叛乱、保卫国家安宁的英勇事迹。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两首诗都归类为送别诗。典例8(2024·山东东营·中考真题)意境赏析题考法04知识点1古代诗歌内容理解一、看题目,揣摩内涵信息: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情感、主旨、写作目的、写作背景。二、看注释,提取暗示信息:对诗歌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关键字词的介绍。三、看作者,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把握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四、明意象,把握特定含义: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寄托着特定的情感。五、知典故,恰当取其意义:借典故的特定意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六、关注诗歌的表达方式:议论和抒情往往直接表明作者的思想情感。七、看题材分类,体悟思想感情:写景诗、咏物诗、思乡诗、怀古诗、战争诗、边塞诗、送别诗、抒怀诗、爱国诗……知识点2古代诗歌情感分析1、送别抒怀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常见特征】古人送别的习俗:折柳送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2、羁旅思乡诗: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常见特征】常见场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杨柳,酒等。3、山水田园诗: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常见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村景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4、怀古咏史诗: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感悟昔盛今衰;感慨个人遭遇;抨击统治者昏庸和社会时弊;【常见特征】借古讽今、古今对比、用典知识点2古代诗歌情感分析5、咏物言志诗: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常见意象】如松、竹、梅、荷、芳草等。6、边塞征战诗:A.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B.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C.长年征战的艰辛连年征战的惨烈;D.对家人思念。【常见意象】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胡、羌、羯、夷、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7、人生感慨诗:怀才不遇、爱国情怀不得重用;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常见意象】风雨、阴晴、夕阳、落花、流水、闲居、衰鬓等;8、忧国忧民诗:战乱离散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知识点3古代诗歌常见意象1.自然景观类(1)月:常代表思乡、怀人。(2)云:象征漂泊、自由。(3)风:春风一般代表生机、希望,秋风往往带来萧瑟、凄凉之感(4)雨:春雨常象征生机、滋润,秋雨则多传达忧愁、哀伤2.植物类(1)柳:因“柳”与“留”谐音,所以常表示送别、惜别之情(2)花:不同的花有不同含义。(3)松:象征坚韧、不屈。知识点3古代诗歌常见意象3.动物类(1)雁:常表示游子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之愁,也可传达书信、消息。(2)燕:代表春天、生机,也可表现时光易逝、人事变迁。(3)蝉:象征高洁。4.器物类(1)酒:可抒发豪情,也常用来排解忧愁。(2)笛:笛声往往传达出思乡、孤独等情感。(3)舟:常表示漂泊、孤独。知识点4古代诗歌意境分析1.抓住意象(1)全面梳理:找出诗中出现的所有意象,包括景物、事物等。(2)分析特点:对每个意象的特点进行分析,明确所蕴含的情感和氛围倾向。2.体会情感(1)把握主旨:通过诗歌的标题、注释、作者生平及诗句中的关键词句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基调。(2)情感与意象融合:将情感与意象相结合,看意象是如何为表达情感服务的。3.关注表现手法(1)描写手法:分析运用的描写手法,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2)抒情手法: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等。知识点4古代诗歌意境分析4.描绘画面(1)还原场景:根据诗歌中的意象和描述,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将其描绘出来。(2)突出氛围:在描绘画面时,要突出画面所营造的氛围,如宁静、热闹、萧瑟等。5.概括特点(1)精准用词:在分析完意象、情感、表现手法和描绘画面后,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概括出诗歌的意境特点,如雄浑壮阔、清新自然、沉郁顿挫、孤寂冷清等。(2)结合诗句:概括意境特点时要结合具体诗句,说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设置情境

(2024·河南信阳·二模)1.新考法阅读崔颢的《黄鹤楼》,完成下面小题。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校音乐团为崔颢的《黄鹤楼》谱曲,并准备将其拍摄成音乐短片。请你为拍摄组简要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示的画面,并针对取景工作提出建议。示例:这两句诗描绘了在晴天,隔水相望的汉阳城中清晰可见的树木和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展示出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我觉得应该用远景,选择有古代建筑、高耸的大树、水中有洲的地方进行拍摄,这样才能拍摄出空明、悠远的画面。《戏咏江南土风①》【宋】黄庭坚十月江南未得霜,高林残水下寒塘。饭香猎户分熊白②,酒熟渔家擘蟹黄。橘摘金苞③随驿使,禾舂玉粒送官仓。踏歌夜结田神社,游女多随陌上郎。【注释】①黄庭坚,江西九江(宋时属江南地区)人,此诗是黄庭坚远离家乡在偏远之地汝州叶县任职时所作。②熊白:熊背上的白脂,为珍肴美味。③金苞:指金橘,江西之地盛产。3.颈联选取了人们摘橘入贡、

的场景,展现了一幅

的景象。4.本诗与陆游的《游山西村》都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请简要概括两首诗歌情感的不同之处比较探究

(2024·山东烟台·二模)2.新考法本诗表达了诗人远离故土出外做官时浓浓的思乡之情、丰收的喜悦之情;《游山西村》表达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游山西村的轻松闲适舂米交粮丰收

比较探究

(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小秦在对已学诗歌进行归类时,将本诗与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均归为“情牵故园”类。你认为归类合理,并准备结合两首诗的内容、情感等方面说明理由。请写出你的理由。3.新考法示例:《夜雨寄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时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封“家书”,表达诗人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的深深思念。《次北固山下》是借助长江雄奇壮阔的风景描写,表达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两首诗都含有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因此将这两首诗归为“情牵故园”类很合适。

(2024·陕西西安·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乙】《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甲】【乙】两首诗中都含有“日”的意象,其意蕴有什么不同?(2)毕业在即,老师想送给同学们一句寄语以激励大家。请你从以上两首诗中选择最恰当的诗句,并说明理由。4.新考法

(2024·陕西西安·二模)(1)【甲】【乙】两首诗中都含有“日”的意象,其意蕴有什么不同?(2)毕业在即,老师想送给同学们一句寄语以激励大家。请你从以上两首诗中选择最恰当的诗句,并说明理由。4.新考法(1)【甲】诗中的“日”是指初升的太阳。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乙】诗中的“日”是黄昏的太阳。表达了作者无尽的离愁和感叹韶光易逝、国势衰退的悲凉之情。(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体现了作者的远大抱负,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而毕业在即,用此句可以来激励大家要勇于攀登,不怕困难。

综合拓展

(2024·海南省·二模)5.新考法“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草,本义指茎秆比较柔软的草本植物,古诗中常引草入诗,表达情感。因此,诗文中带有“艹”字头的汉字大多都意蕴丰富,各具情韵。请认真阅读两首诗,补写下面表格中空缺的内容。《说文解字》里关于“艹”的解释为:百卉也,从二中,凡舛之属,皆从艸。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