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程标准目标分解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1.搜集新航路开辟后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的历史事实,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物种交换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2.运用比较法比较新航路开辟前后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体会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历史解释、唯物史观、时空观念)课程标准目标分解以及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3.从时空观念角度搜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变化,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4.搜集相关史料,运用比较法比较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走向整体的变化,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培养学生世界联系的全局眼光和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历史解释、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续表自主预习·悟新知合作探究·提素养随堂检测·精评价课后精练·重达标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人口的迁移背景新航路的开辟表现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影响美洲的①__________人口减少;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物种交流背景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表现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家畜家禽、农作物、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②________、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印第安人马铃薯疾病的传播因素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表现欧洲人将③______、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影响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使得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续表天花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特点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提升,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表现印度洋贸易欧洲商人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大西洋贸易欧洲与美洲的贸易和“④__________”澳门中转贸易形成以⑤______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葡萄牙人参与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获取大量白银,大部分白银流入中国三角贸易澳门表现太平洋贸易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西班牙武装商船“⑥_______________”,运载中国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白银运回马尼拉,这些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影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马尼拉大帆船续表三、早期殖民扩张表现葡萄牙16世纪,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西班牙殖民侵略以美洲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⑦________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荷兰、英国和法国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也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菲律宾影响对非洲和美洲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对亚洲亚洲的古老帝国受到冲击对欧洲引发⑧__________和价格革命。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⑨__________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⑩__________格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对世界市场⑪__________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续表商业革命资本主义多元文明资本主义1.欧洲的殖民扩张2.“价格革命”3.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活动的关系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轻巧识记罪恶的“三角贸易”中的三角航程黑奴贸易给欧洲带来了巨额财富,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在西欧殖民者获得血腥财富的同时,促进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商业危机”“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的区别(1)商业危机:是指旧商路被奥斯曼帝国阻断,造成欧洲市场上的亚洲商品奇缺,亚洲商品的物价大涨。(2)商业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出现全球性的商业联系;欧洲商业经营方式和商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法国、荷兰等商业强国崛起。(3)价格革命:是指由于美洲大量金银流入欧洲,欧洲金银货币剧增,形成通货膨胀。它使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财富相对贬值,走向衰弱,而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思考点全球物种大交换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解题关键:全球物种大交换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思路引领:结合教材内容,从物种大交换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两个角度归纳。[答案]
答案提示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消极影响: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导致了各种疾病传播;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该地居民死亡和原有社会解体;是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学思之窗说说新航路开辟前香料贸易的主要路线,并与新航路开辟后的贸易路线进行比较。解题关键: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思路引领:第①小问根据材料“西班牙人从古以来就由红海沿岸、由阿拉伯、由恒河流域诸地输入香料和草药”等信息回答;第②小问结合新航路开辟对世界贸易产生的影响回答。[答案]
答案提示新航路开辟前的主要路线:由红海沿岸、阿拉伯、恒河流域诸地输入香料。比较:传统海路贸易中转较多,东方商品价格奇贵。新航路开辟后的贸易路线是绕过地中海东岸直达中国和印度的新航路,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形成了跨大洋贸易网络,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思考点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解题关键:注意从多视角解读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思路引领:结合本课内容,从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等角度逐一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答案]
答案提示①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初步形成了全球交通网络。②整体世界开始形成: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走向一体。③促进了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④推动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⑤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家走上了大规模殖民掠夺的道路;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⑥海外市场不断开拓,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欧洲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⑦世界格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问题探究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对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到怎样的作用?解题关键:西方殖民者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关系。思路引领:根据材料“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在这里转化为资本”等信息概括,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殖民者殖民扩张的方式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关系。[答案]
答案提示:欧洲通过殖民掠夺、奴役和屠杀、经商贸易和奴隶贸易等获得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学习拓展选择一个或两个亚洲国家,进一步查找资料,看看新航路开辟对它们有哪些影响。解题关键:亚洲国家。思路引领:选择一个或两个亚洲国家,进一步查找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答案]
答案提示(1)经济方面:第一,从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世界物种大交流来看,(明朝中后期)中国从菲律宾等地大规模引种西班牙人从中南美洲带来的玉米、马铃薯、花生等作物,尤其是高产作物马铃薯和玉米,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有更多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出现了专业生产区域,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客观上为清朝前期人口的迅速增长创造了条件;也使得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习惯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当时欧洲的商品没有竞争力,只能用掠夺来的美洲白银来购买中国商品,如纺织品、瓷器等。明中后期至清朝前期的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也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2)外交方面: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我国。一方面,中国被迫开始了反侵略的战争,捍卫国家主权。明朝时,葡萄牙窃据澳门,西班牙和荷兰侵略台湾,中国开始了反对西方殖民侵略的斗争。1521年,汪
在屯门岛率军击退葡萄牙殖民者的进攻,这是中国军队和西欧殖民者的首次交锋。郑成功抗击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更是典型的例子。另一方面,为抵制西方殖民者在东南沿海海盗式的骚扰,清军入主中原后,清政府开始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错失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从而导致近代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3)文化方面:伴随着新航路开辟,“西学东渐”开始,西方文化开始在中国传播。新航路开辟后,罗马耶稣会传教士直接来到中国传教,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天文、地理、历法、数学、绘画等方面的书籍和知识,如《坤舆万国全图》;中国明清两朝部分上层人物开始吸收西方科技成果,并合作翻译出版作品,徐光启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曾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与汤若望合作修订历法,其著作《农政全书》吸收了西方科技成果,包含一部分西方新知识,如:充分汲取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介绍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与工具;等等。所谓的“西学东渐”,实际就是新航路开辟在文化上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和物种交换
材料
除了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的,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的……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摘编自[美]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分析指出物种交换所带来的“正负参半”的影响。【参考答案】特点:欧洲起主导作用;时间具有长期性;范围具有全球性;内容具有丰富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积极影响:丰富了人类的经济生活和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等等。消极影响:物种交流所带来的传染病造成了美洲和大洋洲的原住民大量死亡;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大量种植,在某些地区破坏原有生态,造成水土流失;等等。
早期的殖民扩张对世界区域性文明的影响
材料
几乎没有人否认,欧洲人所谓的新旧世界之间全新而复杂的交往已经变成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不断的人口迁移,世界范围的贸易活动,以及因不同文化的交叉相遇而产生的令人迷惑的经历,都标志着现代世界史的真正开始。欧洲人改变甚至毁灭了许多别的文化,但他们自己的文化通过与其他地区人民、社会传统和宗教之间的稳定而广泛的联系接触也发生了转变。新的富裕商业阶级在欧洲大西洋沿岸成长起来,海军成为决定性力量。欧洲由于引入了美洲的马铃薯而人口增加,欧洲人民依赖糖和烟草等进口商品。与此同时,各个文明地区日益与跨大西洋的经济体系连接在一起,当欧洲士兵、商人和传教士进入这些地区时,美洲和非洲的人民也为保卫自己正在发展的文明和各种习俗而斗争。——摘编自[美]R.R.帕尔默、乔·科尔顿等《现代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参考答案】示例论题: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使世界真正开始成为一个整体。阐述: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羊等家畜家禽和小麦等农作物引入美洲,美洲特产马铃薯、玉米、甘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世界不同地区的宗教、传统习俗和文化相互影响。总之,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人类社会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
(问题会设计、知识能迁移、思维讲层次、分段有讲究)审试题要求,确定试题主旨初步设计“问题”(论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试题主题不明确——自拟论题)读相关素材(文字、图片、表格等)有效信息“不断的人口迁移,世界范围的贸易活动,以及因不同文化的交叉相遇而产生的令人迷惑的经历,都标志着现代世界史的真正开始”“各个文明地区日益与跨大西洋的经济体系连接在一起”“欧洲人改变甚至毁灭了许多别的文化”“欧洲由于引入了美洲的马铃薯而人口增加,欧洲人民依赖糖和烟草等进口商品”读相关素材(文字、图片、表格等)时空定位世界近代史实梳理(准备论据,先“多多益善”,再“去伪存真”)人口的迁移;物种大交流;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文化的相互影响层次鲜明人口—物种—商品—文化其他方面结合所学知识续表答题步骤
确定论点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使世界真正开始成为一个整体梳理论据(2个为宜,不贪多求全)人口迁移
物种大交流得出结论(回望论点,展示素养)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人类社会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续表1.有学者概括某一阶段世界贸易的特征如下:“中国出售丝绸和瓷器;东南亚地区出售香料和胡椒;印度出售棉布;非洲出售奴隶和黄金;美洲出售白银、皮毛、糖和烟草;欧洲人则出售远洋保护,并运输各方的货物。”符合此特征的阶段应是(
)。CA.14、15世纪
B.1500年前后C.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中期
D.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解析]
据材料可知,此时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已经建立起联系,故时间应为新航路开辟后,又根据此时非洲还在出售奴隶可知,此时还在进行罪恶的三角贸易,故应该在19世纪初之前,故选C项。2.1513年的西班牙人抱怨:“今天一磅羊肉的价格在过去能买一整头羊;一磅蜡或油的价格顶得上过去的十二磅。”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结果是(
)。CA.商业中心发生转移
B.商品种类急剧增加C.资产阶级获益匪浅
D.各国联系日益紧密[解析]
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欧洲金银财富急剧增多,金银贬值,物价上涨,封建地主因收取定额货币地租导致其实际收入减少,反而资产阶级因产品价格上升而获利最大,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故C项正确。3.下图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物种交流图。该图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BA.洲际物种交流频繁B.世界联系日益增强C.饮食文化相互融合D.自然环境状态改变[解析]
据图片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物种在全球范围内交流,说明世界联系日益增强,故选B项;据图片信息可知,洲际物种交流频繁是材料表象,并非本质,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饮食文化相互融合属于世界联系日益增强的表现,不是本质,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自然环境状态改变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威尼斯的商人可以用汇票购买商品,也可以把汇票存入银行,或兑换成现金,支票开始逐渐盛行起来。支票的盛行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
)。DA.商业中心的转移
B.契约规则的确立
C.“价格革命”的影响
D.贸易规模的扩大[解析]
新航路开辟后,交易范围以及贸易规模扩大,需要更多的货币,当时使用的是贵金属货币,携带大量贵金属货币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传统的金融支付方式不能适应贸易需求,所以汇票、支票开始盛行,故D项正确。2.15世纪前后,欧洲消费了约10万千克胡椒和10
万千克其他香料,这要用65
000千克白银才能换取,其价值相当于30万吨黑麦,能养活150万人。这一状况促使欧洲(
)。CA.物价急剧上涨
B.贫困人口增加
C.向外掠夺金银
D.出现粮食危机[解析]
由材料“这要用65
000千克白银才能换取,其价值相当于30万吨黑麦,能养活150万人”可知,欧洲市场消费的增长,增加了欧洲人对金银的需求,促使其通过对外掠夺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故选C项;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的“价格革命”使黄金、白银贬值,物价上涨,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贫困人口,排除B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3.从图1到图2圈定位置的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C图1图2A.资产阶级革命转移
B.文艺复兴的发展C.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D.食物物种的交流[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图1到图2圈定位置的变化,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商贸中心的转移——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可以用来说明新航路开辟后商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情况,故选C项;资产阶级革命通常与政治制度的变革相关,而非商贸中心的转移,图示变化无法体现资产阶级革命的转移情况,排除A项;文艺复兴是欧洲的思想文化运动,与商贸中心的转移无直接关联,图示变化也无法体现文艺复兴的发展情况,排除B项;图示变化主要反映的是商贸中心的转移,而非食物物种的交流,食物物种交流只是商品流动的一部分,排除D项。4.17世纪中期,西欧出版了各种类型的新式地图与地图集,甚至传统书商也开始在书籍中添加一些地图插页或者封面,以配合这一时期流行的冒险故事和游记文学。这主要是因为(
)。AA.外部空间知识的更新
B.商业革命的兴起C.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
D.印刷技术的传入[解析]
据材料“17世纪中期……流行的冒险故事和游记文学”可知,17世纪欧洲地图市场兴盛,流行新式地图、冒险故事和游记文学等,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使西欧人对欧洲以外的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外部空间知识得到了更新,故选A项;16世纪左右,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兴起,与材料中“17世纪中期”不符,排除B项;当时欧洲流行冒险故事和游记文学是受到海外殖民扩张和探险的影响,与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15世纪活字印刷术已经传入欧洲,与材料中“17世纪中期”不符,排除D项。5.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写道:“他们游到我们的小船上,用鹦鹉、棉线团、短矛和其他很多东西同我们交换,我们给他们玻璃念珠和小铃铛。总之,以物换物,两相情愿。”这反映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CA.建立了欧洲对美洲的统治
B.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C.密切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
D.扩大了工业品的销售市场[解析]
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描述了他与美洲原住民进行物物交换的场景,这反映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贸易联系开始建立,即密切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故选C项;材料只涉及哥伦布与美洲原住民的物物交换,没有关于欧洲对美洲进行统治的描述,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但材料中的物物交换属于经济交流,与资本原始积累无关,排除B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在1492年,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展,“扩大了工业品的销售市场”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6.下图是1505年一座意大利别墅中的雕饰画,画面详细刻画了南瓜的成熟果实、藤、叶、花等。这一作品内容(
)。DA.反映了人类饮食习惯的改变B.揭露了欧洲殖民扩张的残酷C.表现了美洲作物的主导地位D.受到了全球航路开辟的影响[解析]
据材料“意大利……南瓜的成熟果实、藤、叶、花等”可知,南瓜是美洲特产,新航路开辟后,各洲动植物进行了物种大交换,南瓜传入欧洲,因此该雕饰画的内容受到了全球航路开辟的影响,故选D项;材料仅涉及南瓜的雕饰画,与人类饮食习惯的改变无关,排除A项;殖民扩张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通过武力、政治等手段占领其他国家或地区,并将其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仅有南瓜一种作物,没有将其与其他作物进行比较,不能得出“主导地位”的结论,排除C项。7.1528年,意大利热那亚共和国与西班牙政府达成合作关系,成为西班牙政府财政的主要借款方。热那亚的多利亚、森特里奥内、帕拉维希诺等金融家族,纷纷介入西班牙的金融业。从1570年开始,热那亚成为秘鲁白银的集散中心。由此可知,上述合作(
)。AA.进一步推动了欧洲价格革命
B.确立了西班牙的殖民霸主地位C.导致全球贸易网的正式形成
D.加速了西班牙资本的原始积累[解析]
据材料可知,热那亚与西班牙的合作,尤其是热那亚成为秘鲁白银的集散中心,使得大量美洲白银流入欧洲,这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A项正确;西班牙的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仅仅归因于与热那亚的合作,排除B项;此时全球贸易网络并没有正式形成,排除C项;西班牙在海外获得的白银大多被用于奢侈消费,对西班牙的资本原始积累作用有限,排除D项。8.(原创)欧洲殖民者初到美洲时,用船上的刀子、斧头、布料等不值钱的小物件,和印第安人交换了大量皮毛。皮毛贸易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的印第安人已经不习惯祖先“自力更生”的生活方式,逐渐欧洲化,习惯使用欧洲的布料、刀斧等手工业品。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的皮毛贸易(
)。BA.中断了美洲传统社会生活
B.改变了新大陆的生活方式C.造成了印第安人口的锐减
D.破坏了新大陆的生态环境[解析]
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的皮毛贸易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故选B项;材料主旨是新航路开辟后的皮毛贸易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中断了美洲传统社会生活”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印第安人数量的变化情况,排除C项;材料仅是手工业品传入美洲的影响,不能说明生态环境的变化,排除D项。9.1750年至1850年,小麦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穷人奢望的食品。这一变化说明物种交流(
)CA.扩大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B.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增长C.改善了欧洲的饮食结构
D.带来了世界文明的交融[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推动物种在世界范围内交流,小麦引入欧洲,改善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习惯,故选C项;材料主要涉及“饮食结构”的变化,“经济文化的交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小麦作为粮食作物,引入欧洲能够促进欧洲人口增长,但材料没有提及,排除B项;文明交融是指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材料只单方面涉及小麦引入欧洲丰富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体现不出“交融”,排除D项。10.16世纪以后,甘蔗被广泛种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巴西是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巴西蔗糖成为当时重要的国际商品。这反映出(
)。A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早期全球化发展
B.物种的跨洲传播具有单向性C.物种交流改变了殖民地经济结构
D.欧洲殖民者开始主导世界市场[解析]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甘蔗被传入美洲,欧洲殖民者在巴西种植甘蔗,这体现了新航路开辟之后,物种之间的跨洲交流是早期全球化的表现,故选A项;新航路开辟后,物种的跨洲传播具有双向性,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强调物种交流对殖民地经济结构的影响,排除C项;由材料无法看出欧洲殖民者开始主导世界市场,排除D项。11.隆庆元年(1567年),月港的开放使闽南商人在合法贸易中独占先机。福建商船将丝绸和瓷器等物资运到菲律宾马尼拉。大量的银元跟随商船从马尼拉返程,输入闽南、粤东地区并在民间广泛流通。这说明月港的开放(
)。CA.建立了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
B.使得西方殖民扩张进入中国东南沿海C.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D.标志着马尼拉大帆船航线正式开通[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月港的开放使得大量白银输入东南沿海地区,这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据材料“福建商船将丝绸和瓷器等物资运到菲律宾马尼拉”可知,材料仅涉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菲律宾的贸易,“全球贸易网络”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与西方殖民扩张无关,排除B项;马尼拉大帆船航行于菲律宾马尼拉与墨西哥之间,材料未提及墨西哥,排除D项。12.英国东印度公司创建于1600年,是一家由100多个持股人组成的股份公司。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垄断“东印度”贸易的特权和为了利益而发动战争的权力。由此可见,东印度公司(
)。CA.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垄断组织
B.对外贸易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C.体现了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
D.由政府主导建立但由商人自主经营[解析]
据材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垄断‘东印度’贸易的特权和为了利益而发动战争的权力”可知,东印度公司由国家授权进行垄断贸易、殖民掠夺,体现了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故选C项;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给予它垄断‘东印度’贸易的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品创新与技术升级战略研究
- 中医美容养颜之秘
-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与探索
- 中国独立游戏开发者如何在海外立足
- 企业人才培养及团队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 个人品牌打造与网络推广策略
- 小学英语试卷分析稿子
- 林业育苗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综述及其关联研究
- 合理规划鲜食玉米栽培操作流程和科学推广运用分析
- 从团队管理角度看品牌建设与维护
- 英语语言与文化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华侨大学
-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教学建议-把握中考方向、共研备考策略课件
-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
- 团体心理辅导课件-团体辅导的理论和技术
- 2022岭南版美术中考试题及答案
- 通信原理第13章-同步原理全章课件
- 北京市室内装修合同范本(七篇)
- 2023年高中音乐课件春游(合唱)
- 通信原理 (完整)
- 新疆地方史模版202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