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
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
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与西方文化的融合——促进思想启蒙和经世之学与佛教文化的融合——深刻影响宋明理学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董仲舒新儒学(杂糅各家)(一)佛教的本土化与传播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传入过程:两汉之际佛教传入魏晋时佛教日趋兴盛,与儒、道融合,渐趋本土化隋唐时期禅宗成为主流,完成本土化宋明理学以儒学为核心,兼容佛道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一部分春日过上天竺朱熹竺国古招提,飞甍碧瓦齐。林深忘日午,山迥觉天低。琪树殊方色,珍禽别院啼。沙门有文畅,啜茗漫留题。——绍兴十八年(杭州)(一)佛教的本土化与传播1.传入过程:结合所学,分析佛教的传入从哪些方面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雪窦山弥勒大佛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一)佛教的本土化与传播2.传入影响:(1)积极“禅则一悟之后,万法皆空,棒喝怒呵,无非至理;诗则一悟之后万象冥会,呻吟咳唾,动触天真。”——【明】胡应麟评严羽“妙悟说”与佛教有关的成语无事不登三宝殿不看僧面看佛面天上天下,惟我独尊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梦幻泡影皆大欢喜现身说法半路出家天女散花味同嚼蜡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注重境界的表达结合所学,分析佛教的传入从哪些方面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南宋四明佛《释迦佛图》南宋陆信忠《释迦涅槃图》绘画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莲瓣或莲花纹被广泛运用于器物装饰。在佛教艺术中,莲花代表"净土",寓意吉祥,象征"自性清净"。莲瓣纹是南北朝瓷器最重要、最具时代特征的标志。青瓷莲花尊雕刻结合所学,分析佛教的传入从哪些方面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发展?2.传入影响:(1)积极: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2)消极:材料:佛教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苦”的,即“苦海无边”,造成苦难的原因不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不是吃人的社会,而是“业”,提出超脱苦难的办法是忍耐、修行,以便达到“涅樂”境界。佛教这一套说明苦难和解决苦难的学说完全掩盖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本质,起到了麻醉人民的鸦片作用……佛教的基本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者所乐于接受和利用的。——叶洵灶:《佛教在中国古代得以传播的原因》①佛教文化宣扬因果轮回、消极避世;②影响农业生产和国家财政收入;③冲击封建正统思想和伦理,不利于社会稳定。(二)西学东渐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明末清初③《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1)明末:◎徐光启◎《几何原本》利玛窦制定了适应中国社会文化的传教策略,使西学在中国传播成为可能◎《泰西水法》①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利玛窦②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农政全书》2、清初:①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汤若望、南怀仁结合材料与所学分析早期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影响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确切的讲应该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涉及天文、历法、物理等应用科学技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利玛窦等耶稣会士先后进入中国,他们学习中国文化,采取适合中国习俗的传教方式;他们相当一部分人精通天文历法、炮术等知识,而这又是崇祯、康熙等皇帝所赏识并需要的。与此同时,徐光启、李之藻等知识分子不仅推动西学的广泛传播,而且翻译了大量的西学典籍。——摘编自徐先知《明末清初西学东渐成因浅析》①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推动;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③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④传教士推动;⑤皇帝的支持;⑥有识之士推广。
明末清初,一批来华耶稣会会士由于精通中国文化而获得高官的赏识,其中最有名的是利玛窦,他们脱下僧袍,换了儒服,通过与儒家学者们谈天、辨论,用三棱镜、自鸣钟和地理知识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汤若望精通天文,后来他在满清官廷担任过钦天监监正的职务。耶稣会会士们将大约7000种西文图书带到了北京。17世纪时会士与中国学者合译出了大约380种著作,这些书多为神学著作,但也有一些涉及天文、数学、地理、医药、气象、机械、解剖学、动物学、逻辑以及欧洲政治和教育制度等方面的论文和专著。——费正清《东亚:传统与变迁》积极:①引入西方的某些自然科学技术,丰富了中国的传统科技;②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③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局限:传播范围有限,在思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没有使中国社会产生根本性变革。(2)影响(1)特点①以传教士为主体;②以传教为主要目的;③局限于士大夫阶层;④以科学技术为主;⑤适应性调整策略。结合材料与所学分析早期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影响(二)西学东渐2、晚清民初(近代以来)(1)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徐继畲,主张学习西方,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四洲志》◎徐继畲《瀛寰志略》◎魏源《海国图志》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2)洋务运动时期——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奕䜣张之洞(1)设学校建译书机构(2)办学堂派留学生(二)西学东渐2、晚清民初(近代以来)(3)维新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伸民权、设议院(4)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实行民主共和制(5)新文化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激进派(6)五四运动时期——无产阶级前期:①思想革命:核心: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②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比明末清初和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的不同明末清初近代以来背景内容主体目的影响作用国力较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在中国落后于西方被迫向西方学习主要是自然科学内容广泛,涉及器物、制度、思想等多个方面以西方传教士为主以中国知识分子为主体与中国士大夫进行合作,反映了向中国传播基督教的目的救亡图存前者社会影响小;文化上东西双向交流(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西学传播途径广泛,社会影响大;促进了中国社会转型。(唐朝时期)高丽、百济、新罗等,亦遣派子弟请入国子学随名儒晓习经籍。由于新罗等在各方面都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西方汉学家常视之为唐朝的微型翻版。在19世纪西方影响传入之前,东亚诸国形成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东亚文化圈”。——王家范《大学中国史》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一)对亚洲: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一)对亚洲:东亚文化圈的形成1、BC4——3C,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下列图片中文字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作用?15世纪朝鲜王朝世宗大王遣人完成《训民正音》,创造朝鲜谚文。推动当地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一)对亚洲:东亚文化圈的形成2、3-5世纪(汉-南北朝)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成均馆(朝鲜):讲授儒学,供奉孔子。(一)对亚洲:东亚文化圈的形成3、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他留居日本10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一)对亚洲:东亚文化圈的形成4、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大化改新政治中央集权律令制国家经济土地国有;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社会私地部民改为编户齐民儒教的传播也比过去广泛了。我国一部分贵族学习儒学,有的还在中国中了进士,其代表人物是那篇一直传诵到今日的《白云照春海赋》的作者姜公辅。——明峥《越南史略》14世纪末中国人进入琉球15世纪,伴随经贸往来,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传播中华文化中国人在琉球传播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15世纪前期,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进一步扩大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一)对亚洲:东亚文化圈的形成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外传:影响:外传:影响:8世纪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促进教育、政治及商业发展。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粉碎骑士阶层,推动了封建社会的瓦解。外传:影响:13世纪初,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推动大航海时代到来。外传:影响:14至15世纪印刷术传至欧洲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冲击封建社会,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二)对欧洲:中学西传的影响利玛窦最早把儒家经典《四书》、《五经》译为西文,《利玛窦日记》第一次向欧洲全面介绍中国的道德和宗教思想。【思考点】中华文化对人类发展的影响还表现在哪些方面?(二)对欧洲:中学西传的影响(1)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欧洲,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2)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长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促使中国的丝绸、铁器、瓷器等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科举制度西传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创立。由以黄河流域为核心的“中国”,一步一步走向世界文化中的“中国”。每一个阶段,“中国”都要面对别的人群及其缔造的文化,经过不断接触与交换,或迎或拒,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邻居族群的文化,甚至“自己”和“别人”融合为一个新的“自己”。——许倬云《万古江河》1、(2022·全国卷)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D2、(2021·山东卷)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B3、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伏尔泰在其著作《风俗论》中说,如果说有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狄德罗曾高度评价“四书”“五经”;孟德斯鸠认为中国的统治者因严格遵守礼教而取得成功。这说明() A.中国文化为西方的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B.中国文化与启蒙思想具有一定的共通性C.大部分启蒙思想家具有崇洋媚外的心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悬挂系统维修常识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汽车美容师行业广阔前景与职业发展机遇探讨试题及答案
- 物理初2测试题及答案
-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第六教研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英语期中试题(含答案)
- 二手车评估与市场风险控制试题及答案
- 六年级语文测试大纲试题及答案
- 二手车评估过程中的诚信原则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药品临床应用考题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驾驶员与维修工协作技巧试题及答案
- 二手车评估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管制无线电陆空通话(2022年版)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冷缩式电力电缆终端头制作流程课件
- 小学生作文纸模板
- 银行员工以案促改心得体会三篇
- 小学生诗词大会宣讲公开课一等奖市赛课获奖课件
- 药学毕业论文5000字药学论文的5000字集合16篇
- 小学语文整本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教学案例
- (机械创新设计论文)
- GB/T 39802-2021城镇供热保温材料技术条件
- GB/T 2792-2014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 GB/T 215-2003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