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的饭店》阅读理解_第1页
《云上的饭店》阅读理解_第2页
《云上的饭店》阅读理解_第3页
《云上的饭店》阅读理解_第4页
《云上的饭店》阅读理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上的饭店》阅读理解

《《云上的饭店》阅读理解》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

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云上的饭店》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8分)

云上的饭店

袁省梅

张六九跳下三轮车,手里举着根麻花,说:要是有钱了,我要在这里开个

城里最好的饭店。

话是说给他媳妇王凤凤的。王凤凤知道这是张六九的第一句话。每天到了

麻花铺前,张六九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句,好像这句成了他一天的开始,好像

没有这句这一天就没法开始。每天早起,张六九骑着三轮车收破烂时,第一个

到的地方就是街头的这个麻花铺,买一根麻花给媳妇吃。刚炸出来的麻花,油

乎啦啦的,飘着白腾腾的热气,老远就闻上了香。王凤凤喜欢吃麻花。王凤凤

说,这世上没有比麻花好吃的了。就她的这一句话,结婚八年,张六九给她买

了八年的麻花.以前他们都在城里的大富豪酒店打工,酒店没有早.饭,张六九

每天早上爬起来,骑上车子,穿过大半个城,到城西这家麻花铺给她买根麻

花。担心凉了不好吃,他就把叮铃吭啷的自行车骑出了摩托车的水平。

张六九说了第一句话后呢还有第二句。张六九的第二句话是:开一个最有

羊凹岭特色的饭店。

羊凹岭有凤凰岭,有状元坡,有百鸟朝凤和江山庙。王凤凤也是这样想

的。可是,今天,王凤凤嚼着麻花,想叫他别说了,天天就是这两句话。话说

三遍都淡如水了,有这力气,多跑儿个地方,年根了,家家扫尘,说不定能多

收个东西多挣俩钱。可她嚅嚅唇,没有说,一声悠长的叹息却藤蔓般在心头

爬,也无奈,也伤感。嘴上说说跟云在空中飘有啥两样?由着他吧。

说到饭店,张六九的眉眼飞扬开了。他说,肯定红火,你信不凤?肯定人人

都喜欢。他的饭店在云中热闹了好一会儿,才骑了三轮车,叫王凤凤坐好,猛

猛地大吼了一嗓子,走咧一一王风风在车厢的编织袋上坐着,手边放着个拐

棍。一次车祸中,王凤凤丢了半条腿,张六九坏了一只脚。肇事车至今也未找

到。

张六九又指着麻花铺旁边的羊汤馆,说,咱可不开这种店,羊肉羊汤,呼

呼啦啦的一碗,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有什么劲。

这块地方张六九早就看好了,说是来往的人多,饭店生意肯定好。

当然是出事前。

出事前,张六九是大富豪酒店的厨子,王凤凤刷锅洗碗。面案、菜案上的

活儿,张六九都能拿得出手。张六九说是攒够了钱,就开饭店,最起码不用雇

厨子不用雇服务员吧,这就省了一笔。王凤凤问他钱呢?一说钱,张六九就没话

了。张六九就低了眉眼,继续在饭店给人家打工。王凤凤心疼他,就说,给人

家打工也好,少操心。张六九却不同意她的说法。张六九说,不当将军的兵不

是好兵,人活一辈子,不能没个想法.他说,要是咱自己的饭店,我就会开一

张我喜欢的饭菜单子,我还会看人下菜,男人还是女人,老人还是孩子,做出

不同的口味来,不高兴的人我要让他吃出高兴来,高兴的人我要让他吃出满足

来,你信不凤?他们出车祸后,就再没去过打工的饭店。去,能干了活?可是,

张六九还是想开个饭店。张六九说,等过了年,咱手里的活儿一倒腾,就把这

个麻花铺租下开饭店,麻花铺要搬到街头,不远,你啥时候想吃我啥时候买。

张六九说,咱的饭店兀不是一般的店……

寒风里,张六九突突地开着三轮车,和王凤凤说得也豪迈,也自信,是欢

喜了。王凤凤呢,坐在车里,由着他云来云去,有时嗯一声,有时顾自看街上

的热闹,也不理会他。张六九呢,满脑子都是他的饭店,走了好一会儿了,还

在说他的饭店。[中外颜国教”育*出版网]

张六九说,咱的饭店就是卖馒头稀饭、油条豆浆,也肯定比别人家的好

吃,有羊凹岭的特色呢,少说一天也能挣个二三百吧。一天二三百,一月下来

能挣多少呢风?你算算。

王凤凤没有算,她说,要是我的腿不坏,不至于二三百吧,咱还能多挣

点。

张六九呵呵笑着,不怕,没事,慢慢来。再说了,多了咱也不挣,人活

着,不是只图了个挣钱,你说对吧凤?

王凤凤怅然地叹息着,那咱也得先把借人家的钱还了啊。[来

源:zz~s#t&ep@.conT]

张六九说,不急,急啥?过日子跟开车一样,低挡位起步,大油门爬坡,慢

放离合,礼让三先,这样车才能跑快跑稳。

王凤凤乐了,可她却撇着嘴说,看把你能的,好像你开过车。

张六九说,三轮车不是车?[中&[emailprotected]~出版网]

王凤凤咯咯笑了。

张六九听着王凤凤的笑声,他也乐了。街上人流车流,嘈杂热闹,可他看

见自己的心哗地也豁亮,也轻松,是自在了。他就给自己也说了一遍,很重,

很响。他说:不怕,没事,慢慢来。

寒风里,王凤凤悄悄地擦了一把泪。

(原文有删节)

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6

分)

A.小说开篇写张六九的第一句话、第二句话,构思新颖,一开篇就抓住了

读者眼球,激发了阅读兴趣。

B.小说中间插入张六九夫妻出事以及之前生活相关内容的叙写,是为了表

达对车祸肇事者的谴责。

C.小说刻画了一龙患难夫妻的形象,但妻子并不理解丈夫,对丈夫的罗

嗦、没钱,有时也感到不满。[来源:[emailprotected]~%#&版网]

D.小说善于刻画人物,“眉眼飞扬”“猛猛地大吼了一嗓子”,细腻地写

出了张六九说到饭店时的兴奋之态。

E.小说语言富有生活气息,写麻花说“油乎的啦的”,夫妻关于三轮车是

车的对话等,都极有生活味。

18.“云上的饭店”是指主人公张六九想象中的饭店,这个饭店有哪些特

点?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4分

19.小说用大量篇嗝描写张六九想象中的饭店,刻画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20.小说最后一句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王凤凤怎样的内心世界?谈谈你的

理解。(4分)

【答案】

17.B.C(6分)

18.是一家价格低廉,处处为顾客着想,讲诚信,具有羊凹岭特色的饭店。

19.①张六九一直希望自己开家饭店,表现他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人;②张六

九设想自己开的饭店可以满足不同人的不同口味,是当时最好的饭店,表现他

厨艺好,为人自信;③张六九在脚坏了无法上班后,依然不改变自己的想法,表

现他为人的坚定与执著;④张六九开饭店对一天挣多少钱没有过多的奢望,并认

为生活要慢才会稳,可见他为人的乐观。

20.张凤凤虽然为家里借了别人的钱没还而着急,但在张六九以开车为喻的

宽慰下,明白了生活的坎坷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自信乐观,慢慢地稳稳地

生活定会出现转让机.她既为生活的辛酸而哭,又被丈夫的这份自信乐观感动

的而哭。

【解析】

17.本题考查小说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理解与分析。B有误,小说以张六九二

人的对话,表现出张六九面对生活的乐观与自信,“再说了,多了咱也不挣,

人活着,不是只图了个挣钱”也表现了张六九的人生追求。从这点来看,写二

人残疾的原因,是为了以车祸肇事司机来反衬张六九为人的正直。C.有误,从

文中的“可她嚅嚅唇,没有说,一声悠长的叹息却藤蔓般在心头爬,也无奈,

也伤感。嘴上说说跟云在空中飘有啥两样?由着他吧”“寒风里,王凤凤悄悄地

擦了一把泪”,可以看出妻子王凤凤虽然觉得丈夫的想法不切实际,但是他理

解丈夫,并没有感到不满。

18.本题考查情节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从文中反复出现的“开一个最有羊凹

岭特色的饭店”“咱的饭店就是卖馒头稀饭、油条豆浆,也肯定比别人家的好

吃,有羊凹岭的特色呢”可见这个饭店最突出的熔点是有羊凹岭特色。“再说

了,多了咱也不挣,人活着,不是只图了个挣钱”“过日子跟开车一样,低挡

位起步,大油门爬坡,慢放离合,礼让三先,这样车才能跑快跑稳”“我还会

看人下菜,男人还是女人,老人还是孩子,做出不同的口味来”等句子,瓦以

看出他们所开的饭店以顾客的感受为中心,讲诚信,价格低廉,不会有欺诈顾

客的行为。

1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从小说的内容可知,张六九原来是一家酒店

的厨师,在出车祸前就有开饭店的愿望,“不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人活一辈

子,不能没个想法”可见他有上进心;“我还会看人下菜,男人还是女人,老人

还是孩子,做出不同的口味来”可见他为人的朴实、自信;在脚坏了无法去干活

以后,他还有开饭店的想法,可见他的自信与执著;”张六九呵呵笑着,不咱,

没事,慢慢来。再说了,多了咱也不挣,人活着,不是只图了个挣钱”“不

急,急啥?过日子跟开车一样,低挡位起步,大油门爬坡,慢放离合,礼让三

先,这样车才能跑快跑稳”又表现出了他的乐观。[wwE.zzste&p.

20.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理解。文章结尾以王凤凤听了张六九的话偷偷擦眼

泪的动作结束,结合前文二人的对话,可见她为车祸后借别人的钱还没还而着

急,所以会哭.但是张六九以生动的比喻,告诉她生活得放慢速度,才能稳稳

地走下去,她为丈夫的自信与乐观而感动的哭。[

2、《我与地坛》阅读理解教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一些常识。

2.了解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

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

2.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3.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设计

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诗中一些字词的运用,学生可能

在理解上产生问题,不采用讨论、点拨、联想、想象的方式加以解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及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同学们,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

学生:(照片)

老师:准确来说,这是一张毕业照。翻到照片的背面,映入我们眼帘的是

这样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经常被引用到各种毕业照、

留念册上。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句诗出自何处呢?

学生:(举手回答)

老师:没错,它就出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诗中,即王勃的《送杜少

府之任蜀州》.

(二)通过“老师提问一一学生回答一一老师补充”的方式进行学生整体

感知环节,让学生了解诗的体裁及作者的相关背景资料。

1、本诗属于哪种体裁?(五言律诗。回顾关于律诗的知识。律诗有四联,

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以数字来判断是几言。)

2、老师对作者进行简介,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的背景资料。(王勃(650-

675),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一生短暂坎坷。有《王子安集》传世。初唐四

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来让学生体会和感受诗歌的韵味。

(1)老师范读本诗,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感情基调。

(2)学生齐读,注意把握诗的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在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揣摩诗歌的感情。

4、朗读结束后,以“老师提问一一学生回答一一老师补充”的方式来引导

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诗歌中写的是什么事情?从哪里看出?

(送别友人,从题目中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感上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感情比较达观。)

(3)你从诗中的哪句话理解到作者的这种感情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怎样来理解这句话呢?用自己的话来说。

(“只要四海之内知心的朋友时刻关心着自己,即使远隔天涯,也会觉得

跟近邻一样。”这句话可以说道出了古今上下儿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

(第二课时)

(一)先听录音的诗歌朗诵,然后全班同学一起朗诵诗歌以回顾上一节课

中所学的内容。

(二)创设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讲解分析诗歌。

1、结合五言律诗特点分析诗歌

(1)题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动词,到的意思C

(2)字词学习:

阙(que):皇宫前面的望楼。辅:护卫。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个渡口。

宦(hudn):做官的意思。无为:不要,不须。

(3)分析诗句:

A.经过同学们的朗读和刚才老师的分析,诗中的哪句诗给同学们的感觉最

深?

3、《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渔家傲》《天净沙秋思》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课型:赏析课课时:1课时执笔:

审核:备课组时间:学生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体会诗词曲中所表达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方法指导:1、结合注解了解诗的大意。

2、综合各种信息,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朗读三首诗,学背。

二、学习《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1、齐声朗读,理解填空:

第1-4两句,直抒心中郁结,表现作者()的心理。5-6句借景抒情,烦

忧为之一扫,精神为之一振,感到心情()。7T0句,“蓬莱文章”指(),

“小谢”指(),这里是作者自比。“俱怀逸兴壮思飞”意思是(),“欲上青

天揽明月”一句,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的向往和追求,十分形象地表

现出来。11T4句写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慨。()一句比喻,表现诗人内心

的苦闷无法排解。三个“愁”字足见()之多,与开头的“多烦忧”相呼应。

结尾两句是诗人()的愤激之词。

2、诗意理解李白才高志远,但一生很不得意,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使

他长期陷于苦闷之中。这首诗抒写的就是()。

三、学习《渔家傲》

1、朗读这首词,理解填空:上阕写景,“秋”和“异”二字,交代了()

和(),而“雁”“无留意”则表现出西北边境景色(),“孤城闭”三字透漏

出军事态势的

下阕转入抒情。“浊酒一杯”表现出诗人因思乡()。“燕然未勒”意思是

(),“归无计”意思是()。“人不寐”中的“人”指(),“将军白发征夫

泪”的原因是()。

2、理解词意全词上阕围绕(“”)字勾勒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塞下秋

景,下阕重在揭示孤城将士()的心情,()的情怀和()的苦闷,构成守边将

士的复杂抑郁的情怀。()和()完美结合,表现出苍凉悲壮的艺术风格。

四、学习《天净沙秋思》

1、齐读曲子,理解填空:

O1根据语言形式上的特点,很明显,这首曲子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三句

纯粹(),每句都是三个()排在一起,短语之间、句子之间,没有任何关联词

语,让读者根据前后连贯的几个画面意会“秋思”的主题。

02根据这些写景的短语,你知道这是(深秋傍晚)时候所特有的景色。

“昏”意思(),“西风”意思即(),既点明(),又给人以()的感觉。乌鸦

却能引起旅人()之念。“()”本来是恬静明丽的景物,在境界上似乎与上

下句所描写的景象截然异趣,其实不然。因为旅人在荒郊野外见此安适的人

家,只会引起“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愁绪。第三匀更给人以苍凉之感。一个

“古”字唤起人们对古往今来多少过客的不尽联想。古道:年代久远的驿道;

而旅途劳顿的“瘦马”,更使整个画面带有令人沮丧的感情色彩。

03在这幅图画中,人是(“”),“断肠”意思是(),末两句不仅写

(),而且写()。

2:、理解曲意

这支曲子只有28个字,却能以巧妙的构思,选取秋天几个富有特征性的景

物,给我们摹画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用以衬托

天涯游子思乡的那种孤寂凄楚的心情。不仅写景,动静相衬,而且写人,借景

言情;不仅用景物点染“秋”,而且用景物来表现“思”,化景为情:情从景

出,把“秋思”写得非常凄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练习把这并列的九种景物,用你自己的语言联缀起来,向大家描绘一幅

秋郊夕照图。

缠着枯藤的老树上栖息着傍晚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桥畔住着

儿户人家,年代久远的驿道上,游子在瑟瑟秋风中,骑着瘦马缓慢前行。

五、默写这三首诗词曲,在教学案的背面。

六、教(学)后收获

4、《看云识天气》《绿色蛔蝇》教案及练习

《看云识天气》《绿色烟蛔》

二.教学目标:

《看云识天气》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绿色蛔蝎》

1.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

2.体味文中美词佳句,试分析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2.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

的能力。

四.知识分析:

《看云识天气》

(一)结构分析

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是概述。接下来的4段具体

介绍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第2段是后面3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

朗的象征;低而厚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4、5段对应第2段中的

“厚密”“阴雨风雪”,写作思路与上面几段相同。从第6段开始,文章转入

了另外一层意思,即“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应该说,“云的光彩”是被

第1段中“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所涵盖了,所不同的是

3、4、5段是从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的角度来说明的,第6段转为从云的光

彩与天气的关系的角度来说明。

(二)主题: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

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三)的写作特点:

1.层次清楚,有纲有目。

2.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

3.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

4.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绿色嵋蛔》

(-)的写作特点:

1.文艺笔调。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既

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

2.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蛔蛔充满了喜爱之情,因此在语言的使用上尽

量生动感人。比如,“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它毫不犹豫地都接

受”“嗦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

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这些语言都很传神。

3.拟人手法的运用。像“蛔嵋在窃窃自语”“蛔嵋酷爱甜食”“嵋嵋是彼

此十分和I®地共处在一起的”等都运用了拟人手法。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文

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

4.通过比较来写蛔蛔。比如在写嵋蛔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

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蠡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

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蜗蛔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

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典型例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招牌”:

(2)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预兆:

2.指出下列说明语句,哪些是生动说明,哪些是平实说明。

(1)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2)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3)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

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3.文章最后一段指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一定的限

度。”对这句话意思的理解,你同意哪一种?()

A.这句话是在否定“看云识天气”的作用。

B.这句话是说明“看云识天气”的范围有限。

C.这句话是指明“看云识天气”的作用有限。

D.这句话是阐明“看云识天气”并不科学。

4.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1)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

就是虹。()

(2)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

绫纱。()

(3)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

西方将会有大雨。()

(4)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项,就

变成了积雨云。()

5.说明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和相似点,韦出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的

问题。

(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本体:

喻体:

相似点:

(2)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

绫纱。

本体:

喻体:

相似点:

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

6.下面四句中哪句语言风格不同,简要说明。

(1)“华”的颜色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

(2)地球的赤道也不是正圆,而类似椭圆。

(3)在太阳和月亮周围,有时会产生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

(4)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7.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

(1)这句名言不仅说明了一种生活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请说

出这个道理。

(2)请举出一个与这句名言相符的事实来。

答案:

1.(1)本意是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的牌子,这里指各种各样的天气

可能出现的标志

2)预先露出来的迹象。

2.(1)生动说明(2)平实说明(3)生动说明

3.C

4.(1)打比方(2)打比方(3)引用、作诠释(4)摹状貌

5.(1)本体:云;喻体:招牌;相似点:都有标志作用(2)本体:卷

云;喻体:羽毛、绫纱:相似点:颜色、动态;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喻体

能够准确的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6.第四句,语言比较生动,其他的语言较平实。

7.(1)一个人在自强自立,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或:如果一个人没有知

识,就会像一只没有装东西的空口袋一样,不能自立。(2)略,符合要求即可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阅读分析

(一)

(1)天上的天,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

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

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

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

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

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2)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①)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

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②)的,外层是(③)的。这

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

云和雨层云时,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

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

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口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

高积云的边缘。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

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

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足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

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

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出现朝霞,表明(④);出现晚霞,表

示(⑤)。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第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第一段的结构形式是。

3.第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4.第一段文字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

5.为了说明云的形态之多,一连用了多个比喻,这些比喻有什么作用?

6.第二段中①处应填的词语是()

A.断定B.推定C.推测D.猜想

7.第二段②处应填的颜色是,③处应填的颜色是。

8.第二段④处填天气状况是,⑤处填天气状况是。

9.“……是大风雨的征兆”中“征兆”的意思是。

10.第二段文字第一句话的作用是()

A.承上启下的过渡句B.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11.第二段文字采用了的说明方法。

12.第二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

A.总一一分B.分一一总C.总一一分一一总

13.《看云识天气》一文中写了很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将你积累的关于天

气的谚语写出两条。

(二)

白银的妙用

人类发现和使用银的历史至少已有两千年了。我国考古学者从近年出土的

春秋时代的青铜器当中就发现镶嵌在器具表面的“金银铜”,从汉代古墓中出

土的银器已经十分精美,在古代银的最大用处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一一货

币。

银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公元前三百多年,希腊王国皇帝亚历山大带领军队

东征时受到热带痢疾的感染,大多数士兵得病死东征被迫终止。但是皇帝

和军官却很少染疾,这个谜直到现代才被解开。原来皇旁和军官们的餐具都是

用银制造的,而士兵的餐具都是用锡制造的。

银在水中能分解出极微量的银离子,这种银离子能吸附水中的微生物,使

微生物赖以呼吸的能失去作用从而杀死微生物。银离子的杀菌能力十分惊人,

十亿分之几毫克的银就净化1千克水。

普通的抗生素仅能杀死六种不同的病原体,而含银的抗生素则能杀死650

种以上的病原体。所以,人类在两千年前就知道用银片作外科手术的良药,用

银煮水治病,银遇到硫化物、砒霜等有毒物质,表面会很快变黑,我国古代法

医就懂得用“银针验尸法”来测定死者是否中毒而死,帮助破了不少谋杀案

件。

银的这种特性如果加以利用,可以预防一些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及某

些大地震前,地面均有可能渗出含硫的气体,这种气体会使银器的表面很快变

成黑色,从而显示出火山将要爆发,大的地震将要来临的某种征兆。

银还是一种可为人类食用的金属,在我国和印度均有银箔包裹食品和药丸

服用的记载.同时银还是某些生物的食物.据我国古籍《天香楼外史》记载:

古时有一个妇人藏了150两私银。有一天她开箱查看藏银,银竟不翼而飞,妇

人大吃一惊,怀疑被人盗走,一时弄得全家人心惶惶,后来再开箱寻找,只见

一大堆白蚁正团团集在一起,吃着残存的银粒,妇人一气之下把白蚁投入炉

中,以解心头之恨,“火烧蚁死,白银复生”,一称恰好150两。

1.文中写了白银的妙用有哪些:

2.文中最能体现白银杀菌能力很强的2个句子是:

3.文中加点的“这种特性”指的是:

4.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5.找出文段中阐释希腊士兵染疾死亡的真正原因。

6.写出末段的中心句,并说明此段的支撑方式。

(三)

地球的外衣一一大气

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层空气好像地球的外衣,在科学上叫大

气层。

大气层非常厚,在靠近海面的地方十分稠密,越往高越稀薄,在海拔6到

7公里的地方,空气的密度就减少了一半;在500公里的高度,大气已经十分

稀薄。

大气层可以分成好几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特点。

紧贴地面的一层叫对流层,大约11公里,这一层的空气最稠密,总重量占

全部大气重量的四分之三还要多。在这一层里,寓地面越高空气温度越低,每

升高1公里,温度差不多下降摄氏六点五度,低处热,热空气就往上升;高处

冷,冷空气就往下降,这就形成了对流,所以这层空气叫对流层。

空气对流就形成了风。再说,对流层里有大量的小蒸气和灰尘之类的微

粒,因而会形成云、雾、雨、雪。刮风下雨是对流层经常发生的现象。

对流层以上是平流层。这一层的顶部离地面大约80公里。在平流层里,高

层和低层的大气温度几乎没有变化,差不多都是摄氏零下五十六度,因而空气

没有上下方向的对流,所以叫平流层。由于平流层里的水蒸气非常少,没有云

雨等现象,所以适宜飞机飞行。

从平流层往上,直到800至1000公里的高处,是电离层.这里的空气受到

宇宙射线和阳光紫外线的强烈照射,分子被电离成带电荷的离子,所以叫电离

层。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波,给无线电通讯带来好处。电波沿地面只能传播

100公里远,通过电离层反射回来,可以传送2000公里外,晚上,我们能听到

远方的电台广播就是这个原因。

电离层还会产生一种美丽的自然现象,就是吸光。极光是太阳射来的电子

流跟电离层中稀薄的气体分子猛烈冲击引起的发光现象。电子流受地球磁场的

影响,总是偏向地球南北两极,所以极光都发生在两极地带。

在电离层以上是扩展层,因为这里离地球很远,地球的引力非常小,空气

分子就经常逃离散到星际空间去,所以叫扩展层。扩展层并没有明显的边缘,

几乎延伸到了3000公里以外,从这里逐渐过渡到宇宙空间。

大气层实在是地球得天独厚的一件理想的外衣。大气层里的二氧化碳为植

物提供养料

地球有了这件外衣,白天的阳光才不会把地面晒得太热,夜晚太阳落山以

后,才不会变得过冷,为人类创造了适宜生存的曳好环境。这件外衣还象一件

盔甲,可以抵挡陨石和宇宙射线、紫外线的袭击,保护我们的安全。大气层真

是一件宝衣啊!

1.什么叫“大气”?什么叫“极光”?请根据文章内容分别给二者各下个

定义。

①大气是

②极光是

2.简述大气层和大气层中的“平流层”的主要特点。

①大气层的主要特点是(不超过10个字)。

②平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不超过10个字)。

3.大气层大体上分为四层,最后一层的名称叫。这四层是按顺序来说明

的。

4.对流层中刮风下雨是经常的事,其原因:

5.大气层对地球的作用,除“大气里的二氧化碳为植物提供养料”一项

外,还有两项作用,它们是:①;②。(每项表达不得超过20个字)

【试题答案】

(-)

1.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密切,看云可以识天气。

2.总--分----总

3.比喻、排比、变比

4.生动、形象,既准确又具体。

5.准确具体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云的各种形态。

6.C

7.红色;紫色

8.阴雨天气就要到来;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9.预先露出来的迹象

10.B

11.举例子、作诠释、引用

12.A

13.略

(二)

1.装饰、铸器、杀菌、防灾、食用。

2.①十亿分之几毫克的银就能净化1千克水;②普通的抗生素仅能杀死6

种不同的病原体而含银的抗生素,则能杀死650种以上的病原体。

3.银遇到硫化物、砒霜等有毒物质表而很快就会变黑。

4.作比较、举例子、列数据、作引用

5.士兵的餐具不具有杀菌能力

6.白银是一种可为人类和某些生物食用的金属;举例支撑。

(三)

1.①大气是包围着地球的气体;②极光是太阳射来的电子流跟电离层中稀

薄的气体分子猛烈冲击引起的发光现象。

2.①空气越往高处越稀薄(或空气低浓度高);②空气向水平方向流动。

3.扩散层:空间(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空气由浓到稀”)

4.①对流层中温度下高上低,空气对流而成风;②对流层中有大量水蒸气

和尘土之类微粒,遇冷而成云、雾、雨、电。

5.①调节地球昼夜温差,使之适于人类生存;②为地球抵挡陨石、宇宙射

线、紫外线的袭击。

5、《化石吟》《看云识天气》教案及练习

《化石吟》、《看云识天气》

二.重点、难点分析

《化石吟》

1.把握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看云识天气》

1.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4.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三.新课讲解

《化石吟》

1.词语积累:

(1)正音:

奇幻(huan)骸(hdi)骨潜(qian)行葱(cong)茏(16ng)

裹(gub)藏(cang)幽(y6u)雅(yd)海枯(ku)石烂

猛(meng)吗(ma)引颈(jing)长吼

(2)解词:

骸骨一一尸骨。

2.整体把握:

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木诗的主要内容。

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②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表达了作者走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③诗歌如果分层,可分为几层,大意如何概不?

诗歌分为三层:(:-2)通过发问,引发联想

(3-6)具体抒写无限遐想

(7)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3.深入剖析:

(1)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诗中3、4、5、6节是化石说的话。意思是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

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你

看,那冰冷的骸骨不就是明证吗?古代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就化

为乌有,但它们作为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有这些深埋地

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的,在这些

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提

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些有机物的残余不就是生命的信息吗?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不

就是破译这些密码吗?人脸上的皱纹就是生命历程的写真,同理,化石也就是地

球古生物的档案,那远古洪荒,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物换星移,无论多么久

远,无论变化多大,都阻挡不了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出发,生命的

形成也由低级向高级演化。当你参观古生物博物馆,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狷,

你会作何感想呢?你可能想像它在引颈长吼;当你站在重现的远古林木之中的时

候,难道你不会赞叹大自然的高妙吗?作者由衷地叹服大自然是魔法师,是雕刻

家。

(2)诗的第2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最后一节回应第2节,这样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

(3)诗歌把化石祢为“你”有什么好处?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

“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

《看云识天气》

1.词语积累:

(1)正音:

峰峦(luan)点缀(zhui)一霎间(shG)匀称(chen)

(2)解词:

峰峦:山峰和山峦。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2.整体把握:

(1)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

风雪的预兆。

(2)课文分段及大意。

第一部分(1自然段)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看云可以识天气。

第二部分(2-6自然段)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7自然段)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

到这一点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文章第1段概述云和天气的关系,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

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纲”:

“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

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

朗的象征”,将“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

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

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

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3.深入剖析:

*学习第一部分,思考:

(1)课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天的“姿态万千”?哪些句子又说明了云的

“变化无常”?

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紧扣了“万千”、“有时……有

时……刚才……一霎时”,紧扣了“变化无常”。

(2)本段的最后一句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以“招牌”作比,说明了云是天气的标志,可以看云识天气,引出全文的

中心。

*分析第二部分,思考:

(1)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层?

两个层次:第一层(3—5自然段),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第二层(6自

然段),光彩现象与天气的关系。

(2)依据课文内容,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

情况。

晴天云简表

云•名云的形态变化高度厚度天气征兆

卷云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最高最薄象征晴朗

卷积云像水面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很高很薄无雨雪

积云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2000米左右较薄阳光温和

高积云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2000米左右较薄天晴

雨雪冰直云层变化简表

云名变化过程形状位置天气征兆

卷层云卷云聚集,向前推进像白绸幕蒙住天空高晴转阴

高层云卷云越变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阳低将下雨雪

雨层云高层云变徨更厚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更低雨雪连绵

积雨云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乌云密布天空更低雷雨冰雹

云的光彩简表

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征兆

晕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华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

虹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

霞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云层变红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学习第三部分。

①看云识天气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它有哪些局限性?

看云识天气的目的: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

看云识天气的方法:要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留心观察云的变化,在反

复的观察中掌握规律;

看云识天气的局限: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

4.举例说明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打比方。如:“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形

象地说明了卷云的轻盈和洁白;“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比喻卷积云

的形态特征;“像棉花团似的白石”比喻积石的形态特征。

(2)引资料。如:'"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所以有‘朝霞

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引用民间谚语来说明物象的道理。

5.总结:

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

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

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

辞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习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只要我们做生

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骸骨()裹藏()葱茏()潜行()猛吗()匀称()笼罩()顷刻()

2.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

事在必行()其貌不洋()坐想其成()以逸代劳()故技重演()针贬

时弊()言不由中()出神入画()

3.解释词语。

(1)腐朽,

(2)化为乌有:

(3)潜行:

(4)海枯石烂:

(5)葱茏:

(6)叹服:

4.选恰当的词填入空白处。

(1)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形成,变成)

(2)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了积雨云。(形成,变成)

5.与下面诗句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朋友,不要说地上是阴影,那是因为你总低着头。

A.抬起你的头,大步往前走,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B.挺起你的胸,抬起你的头,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C.抬起你的头,迎着太阳走,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D.迎着太阳走,誓死不回头,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二.阅读:

文段一: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C

复原的恐龙、猛狷仿佛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一一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术师,卓越的雕刻家!

1.所选这几节紧承诗的第二节中一句展

开。

2.第一节中“造物主的存在”是什么样的理论?“平凡的真理”是什么意

思?

3.所选部分第二节是什么意思?

4.缎纹和化石有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写皱纹?

5.从选文看,诗句发展到第节时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诗人由衷的赞叹。

6.诗中称化石为“你”有什么好处?

文段二: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

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

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它们有

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

光灿烂;一瞬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

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本段文字的中心句。

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句话运用了的说明方

法,说明了。“招牌”在文中的意思是:

3.文段中的“姿态万T”、“变化无常”词语分别是写云的

4.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o

5.文段中的最后一句引出了节选的全文的说明中心,联系全文,说说全文

的说明中心是:o

文段三:

去年六月,蒙大拿洛基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咱特・莱基在蒙大拿荒原的一

个偏僻地方,发掘出一具约12米长、约为完整骨骼75%的霸王龙骨骼化石。

除了尾部短缺一小部分外,差不多是一具完整的霸王龙骨骼化石。据此,科学

家就能着手解开霸王龙的一些悬而未决之谜。

通常,体长12米、体重达3000千克,并长有17.7厘米长、剃刀般锋利牙

齿的霸王龙,如果不归入食肉动物范围,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可是,一部分古

物学家认为,霸王龙短得可怜的前肢(在4.5米长的躯干上,前肢只有91厘米

长),以及这蹒跚的步伐、缓慢的移动速度,使得它们不可能对小动物发起突然

袭击。他们深信,霸王龙的食物是以死亡动物为主的。

为了研究霸王龙的奔跑能力,科学家对所发掘的霸王龙腿骨、骨盆、趾骨

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他们测定了霸王龙化石上左前肢二头肌腱附着的痕迹,根

据骨的大小和肌腱附着的度以及骨上大致的肌肉量,计算出霸王龙的每侧前肢

可以抓得住约545千克的重量,这足以应付捕食的需要了,而食腐动物绝而不

会长有能发挥如此强大力量的前肢。此外,过分寂小的前肢在捕捉猎物时,也

许还可借助于胸肺的重量,不让猎物逃走。

1.填入文中横线上的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那便是唯一保存有完整的短小前肢同时也是最完整的骨化石。

B.这是最为完整也是唯一保存至今仍有完整短小前肢的骨骼。

C.那就是唯一保存有完整的短小前肢也是至今最完整的骨骼。

D.这是至今最为完整也是唯一保存有完整的短小前肢的骨化石。

2.对霸王龙,科学研究者有两种不同看法。第一种认为是食腐动物,其根

据是:①,②,第二种认为是食肉动物,其根据是:

①,②捕捉猎物时可借助胸脯重量。你倾向于第

种看法。

【试题答案】

1.hdigudcdnglongqidnmengmdchenldngqing

2.势扬享待伎硬衷化

3.(1)物质由于长时期的风吹雨打或微生物的侵害而破坏。

(2)变得虚幻,不存在。

(3)在水面以下行动或秘密行走。

(4)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

(5)青翠茂盛。

(6)称赞而且佩服。

4.形成变成

5.C

二.文段一:

1.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2.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所谓上帝创造

万物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意思接近即可

3.古代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就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曾经

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

4.人脸上的皱纹就是生命历程的写真,化石是生物进化的写真。

5.四;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6.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

然亲切。

文段二:

1.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2.打比方;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

3.形态、特征。

4.总一分一总

5.看云可以识天气。

文段三:

1.D

2.①前肢短得可怜。②步伐蹒跚,移动速度缓慢。①前肢力量足以应付捕

食的需要。

6、六上《看云识天气》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了解气象知识,学会看云识天气。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难点:

1、了解气象知识,学会看云识天气。

2、学会搜集一些资料,加深对看云知识和天气知识的了解。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收集有关云的谚语,

3、云名称卡片。

4、天与天气关系简表(10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中国有句俗话叫“天有不测风云”,意思是“天也有不能预测的时

候”,那么用逆向思维反过来思考就成了“天气一般都能预测”。确实,我国

古代的劳动人民就已经能够预测天气了,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经验总结成

了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下面就让我们用这些谚语并做个游戏一一找朋友。我

这里有谚语的上半句,下半句已经分到了你们手上。我们就来找一找谚语的下

半句各是什么。

第一组: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师:请手里拿着这句谚语的同学到第一组就坐。

第二组: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第三组:朝霞不出门这个简单,下半句是什么?生:晚霞行T里

第四组:乌云接E头下一句是什么呢?生:半夜雨淋淋

第五组:有雨山戴帽生:无雨云拦腰

第六组: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师:请到第六组就坐。

师:(分学习小组)好,现在每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也组成了一

个学习小组,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要相互配合。下面我分配一下任务:请①②号

同学代表小组发言;③号同学补充;④号同学为组长,组织好合作学习;⑤号同

学负责记录下小组讨论的内容,给发言的同学参考。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

请认真完成。

师:我们看到古人是那么聪明,已经能将天气情况编成简单的谚语。我们

当然也不甘示弱,今天我们也来看云识天气。(补充:课题2)我们虽然没有古

人那么多的实践经验,但我们手头有最好的老师。是什么?

生: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跳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五分钟准备)

2、研读课文,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光彩?在文中画出来。(抢答)(出

示课件3)

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C星、

华、虹、霞。

3、这些云和光彩各有什么特征呢?现在请小组长上台来任选其中的两种,

小组合作完成简表里相关的内容。(4分钟准备)

4、现在,请各小组根据所选的两种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出

示课件4)。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

怎样的天气。(先小组活动,五分钟完成。)

答案参考:

我是“雨层云”,我又矮又胖,穿着暗灰色的外衣,太阳、月亮见了我都

要躲藏起来,我在天空出现时就表示连绵不断的雨雪就要来临了。连绵不断的

雨雪就要来临。

当积云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时就变成了我,我是积雨云,然后

我越长越高,慢慢变黑,最后我整个倒下了,这是乌石弥漫、雷声隆隆、电九

闪闪,马上下起了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或者龙卷风。

我是卷层云,是在连绵的雨雪来临之前出现在天空的一层薄云,看到我,

请大家出门前带上雨具。

生:我的绰号叫“毛玻璃”,是由卷层云积聚而来的,透过我看天就会模

糊不清因而得名,其实我的真名叫“高层云”。雨雪都是我的好伙伴,常常和

我形影不离。

听了那么多云和光彩的自我介绍,我们对这些云所预示的天气已经很清楚

了。请你判断一下图上分别是什么云?(出示各种各样的云层图)象征晴天的是

哪几种云?有什么特点。象征雨雪冰雹的是哪几种云?有什么特点?云上的光彩又

有什么特点呢?预示怎样的天气?

三、我是小小预报员:

以往我们总习惯于听天气预报,今天我们也来当一次小小的天气预报员,

根据云图来预报天气。提示:确定云的种类;说明它所预示的天气;模仿天气

预报员的语气、语调、动作、表情。也是5分钟的准备时间,现在开始。现在

是气象服务时间,想要了解未来的天气趋势吗?让我们来听听天气预报

江西的上空出现了一片雨层云,雨层云……(介绍雨层云的特点),那里马

上就要下雨,请出门的朋友带好雨具°

海南岛上空偶而飘着儿多积云,晴空万里,气温23——27°Co人体舒适

指数:2级,气温适宜。穿衣指数:3级,长袖衬衣。旅游指数:4级,适合外

出游玩。

四、课外拓展:

听了那么多介绍,我们发现天上的云真是变叱多端,非常奇妙啊。它离天

最近,是最佳的天气预测者。但善于观察的人一定会发现,除了云之外,自然

界中还有许多东西也可以预示天气。你发现过吗?它们预示了什么天气?

燕子低飞,要下雨。

鸡迟迟不愿入笼,是下雨的预兆。

蜻蜓低飞要下雨。

蚂蚁搬家预示将要下大雨。

蜘蛛张网补网兆天晴

我们除了可以看云识天气,还可以看天象.风向.物象识天气呢.

看物象识天气:看天象识天气: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

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先雷后刮风,有雨也不凶。

蜻蜓千百绕,不E雨来到。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看风识天气:

常刮西北风,近E天气晴。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

半夜东风起,明E好天气。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

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

狂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

五、课堂小结

有这么多可以预示天气的现象,你们想过其中有什么科学依据吗?或者有

没有什么疑惑?我就有一大堆的疑惑?这些现象真的准确吗?为什么能预示天

气?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可能都在课堂上解决,下课后,学习小组可以继

续活动,相互协作找出问题的答案。同时我们还要把这节课上“细心观察、专

注思考”的学习方法继续用下去,仔细观察身边的任何一样小事物,发现它的

独特之处,并用最精彩的话将其记录下来。我们到时来看看谁的发现最新鲜、

描写最生动有趣。

板书设计:

17看云识天气

说明文

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怎卷云卷积云高轻薄

样积云高积云(晴)

云卷层云高层云低密厚

识雨层云积雨云(雨雪冰雹)

气晕华虹霞(阴晴风雪)

7、人教版七年级上《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而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

雨风雪的预兆,并且可以根据种种迹象判断天气,虽不是十分准确,但是谚语

却也流传几世,后被选入了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不妨看看人教版七

年级上《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属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以对自然世界的探索为主题,共

安排了五篇课文,其体裁、题材等丰富多样,主题集中,其中《看云识天气》

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不同形态的云、不同光彩的云两

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层次清楚,有纲有目,运用了下定义、列数

字、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语言准确,巧妙

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从单元安排来看,学

习的重点不强调文体的学习,强调的是练习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

能力。因此,我从两个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处理: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

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揣摩

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多种修辞方法妙用的好处,适当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

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利用网络上丰富的知识、图片设置教学情景,调动学生

兴趣,帮助学生整体感知并概括课文内容要点;运用图表法理清文章思路,提

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和阅读现代科技文的技巧。

过程和方法目标:先用快速默读法,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填写

图表,进行归类,初步形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再运用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

件,呈现各种云的形态、色彩,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探究过程

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最后,运用讨论法抓住课文中的比喻

句进行揣摩,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

的兴趣。

三、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