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设计方案_第1页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设计方案_第2页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设计方案_第3页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设计方案_第4页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设计方案一、班会主题走进清明感受传统

二、班会背景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学生对清明节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对其背后的传统习俗、文化意义缺乏深入认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清明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开展本次主题班会。

三、班会目的1.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等基本知识,增强对传统节日的认知。2.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清明节所蕴含的缅怀、感恩等情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3.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促进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与能力。

四、班会时间[具体时长],建议安排在清明节前夕

五、班会地点教室

六、参与人员全班同学

七、班会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与清明节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准备班会所需的道具,如青团、风筝、白花等。设计并打印相关的调查问卷、知识问答题目等。安排好班会流程,确定主持人及各环节负责人。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与清明节相关的知识,可通过查阅书籍、网络等方式。准备一个与清明节有关的小故事或自己的感悟,以便在班会上分享。

八、班会流程

(一)导入(5分钟)1.播放轻柔的古典音乐,营造出宁静、庄重的氛围。2.主持人开场:"同学们,在时光的长河中,有许多美好的节日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一个充满诗意与深情的节日清明节。它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重要节日,更承载着无数先辈的故事和我们对过去的追思。让我们一起开启这场探寻清明之旅,感受传统的魅力。"

(二)清明知识知多少(15分钟)1.展示课件,呈现关于清明节的起源、发展历程等内容。介绍清明节的起源:"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最初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讲述清明节名称的演变:"在历史的长河中,清明节还有许多别称,比如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每个别称都有着独特的含义,反映了清明节在不同时期的特点。"2.进行简单的互动提问,如:"同学们,谁能说一说清明节在二十四节气中属于哪一个节气呢?"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答对给予小奖励(如小贴纸)。

(三)清明习俗大揭秘(20分钟)1.祭祖扫墓播放一段祭祖扫墓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一传统习俗。主持人讲解:"祭祖扫墓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每到清明,人们都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献上鲜花、祭品,清扫墓碑,表达对祖先的思念和敬意。这一习俗传承了中华民族尊亲敬祖、慎终追远的优良传统。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和家人一起去扫过墓呢?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邀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2.踏青展示人们在春天里踏青的图片,介绍踏青的由来和意义:"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人们走出家门,来到郊外田野,漫步于青山绿水之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踏青不仅能锻炼身体,放松心情,还能让我们感受春天的气息,增进对大自然的热爱。"组织学生讨论:"如果让你选择一个地方去踏青,你会去哪里?为什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踏青地点和理由。3.放风筝拿出一个风筝展示,介绍放风筝的习俗:"放风筝也是清明节的传统活动之一。在古代,人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晦气。当风筝放飞得很高很远后,就将风筝线割断,让风筝随风飘逝,寓意着带走烦恼和病痛。现在,放风筝更多的是一种娱乐活动,给人们带来欢乐。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知道放风筝有哪些技巧吗?"请会放风筝的同学分享经验。4.荡秋千展示古代人荡秋千的图片,讲解荡秋千的历史:"荡秋千的历史很悠久,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还能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仍深受人们喜爱。"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玩过荡秋千?在荡秋千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体验?"5.插柳展示柳枝图片,介绍插柳的习俗:"清明插柳的习俗由来已久。据说,插柳可以辟邪驱鬼,还能预报天气。民谚说:'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在这一天,人们会将柳枝插在屋檐下、门口或头上,以祈求平安。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与柳树有关的文化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6.吃青团拿出准备好的青团分给学生品尝,同时介绍青团的制作和寓意:"青团是清明节的特色美食。它一般用糯米粉、艾草汁等制成,馅料多为豆沙、芝麻等。青团颜色翠绿,口感软糯,清香扑鼻。在清明节吃青团,不仅是一种美味的享受,还寓意着团圆和希望。同学们,尝尝青团,说说它的味道怎么样?"学生品尝后分享感受。

(四)清明诗词赏读(15分钟)1.主持人介绍清明诗词的丰富内涵:"清明节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他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这些诗词或描绘清明时节的美景,或抒发对逝者的哀思,或表达对生活的感悟。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诗词,领略其中的韵味。"2.展示并讲解杜牧的《清明》:播放轻柔的古典音乐,主持人富有感情地朗诵《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讲解诗词大意:"在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细雨纷纷扬扬地下着,路上的行人心情格外沉重,好像失魂落魄一样。诗人想问哪里有可以借酒消愁的地方,牧童远远地指着远处的杏花村。这首诗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和行人的心境,营造出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引导学生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如果你是当时的行人,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邀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3.展示并讲解黄庭坚的《清明》:主持人朗诵:"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讲解诗词大意:"清明时节,桃花、李花竞相开放,仿佛在欢笑,而野外的荒坟却让人感到忧愁。春雷惊醒了天地,龙蛇开始蛰伏,春雨充足,郊外的原野上草木变得柔软。古时有一个人向人乞讨祭祀后的残羹剩饭,还向妻妾炫耀,而介子推甘愿被火烧死也不接受晋文公的封赏。贤人和愚人千百年来谁又能说得清呢?最后都化为一丘荒冢,长满了蓬蒿。这首诗通过对比桃李的欢笑和荒冢的凄凉,以及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组织学生讨论:"诗中提到的两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人生的富贵与贫贱?"让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4.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清明诗词,并谈谈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五)清明故事汇(15分钟)1.主持人介绍:"在清明节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体现了人们对祖先的敬仰,有的展现了清明习俗的由来,它们是清明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些故事。"2.邀请学生讲述介子推的故事:学生讲述:"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他论功行赏,大封功臣,却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打好行装,同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主持人提问:"从介子推的故事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品质?寒食节与清明节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3.邀请学生讲述清明扫墓的传说:学生讲述:"相传,古代有一个皇帝,他的母亲去世后,他非常悲痛,决定在母亲的墓地周围修建豪华的陵园。为了防止盗墓贼,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在陵园里设置了许多机关和陷阱。同时,他还规定每年的清明节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后来,这个习俗逐渐流传下来,人们在清明节都会去扫墓,缅怀逝去的亲人。"主持人引导学生讨论:"这个传说反映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清明扫墓这一习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感恩与传承(10分钟)1.主持人引导:"清明节,不仅是一个追思逝者的节日,更是一个感恩生命、珍惜当下的时刻。先辈们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如何感恩他们呢?同时,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又该如何传承和弘扬清明节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呢?"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围绕"感恩先辈"和"传承文化"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并记录下小组的观点和想法。3.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代表1:"我们要感恩先辈们的辛勤付出,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辜负他们的期望。"代表2:"我们可以通过参加清明节的传统活动,如祭祖扫墓、踏青等,让更多的人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代表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尊重长辈,关爱家人,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也是对先辈最好的感恩。"4.主持人总结:"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感恩先辈,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提升自己,为家庭和社会贡献力量。传承文化,需要我们积极参与传统节日活动,传播节日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我们带着对先辈的感恩之情,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让清明节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永远延续下去。"

(七)班会总结(5分钟)1.主持人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今天的主题班会,我们一同走进了清明节,了解了它的起源、习俗、诗词和故事。通过这次班会,我们感受到了清明节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丰富文化。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铭记清明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感恩和缅怀之情化作前行的动力。"2.教师补充强调:"同学们,清明节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精神。希望大家在今后不仅要在清明节这一天践行传统习俗,更要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

九、班会延伸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参与清明节的传统活动,如祭祖扫墓、制作青团等,并写一篇心得体会。2.组织学生开展"清明文化手抄报"活动,将自己在班会上所学的知识以及对清明节的理解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在班级内进行展览。3.鼓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