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二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二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2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二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3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二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4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二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州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下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学业测评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4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2小题。小语说:阅读经典的过程就是与先贤对话、与智者神交的过程。品读隽永深刻的学术著作,沐浴字里行间弥散的理性光辉,我们能领略历代硕儒的宏博哲思,获得人生的启迪和向美而生的力量。阅读,为我们打开一扇大门,吸引我们探寻bān①斓的世界。小文说:听了你讲的话,使我想起了我们一起学习那些经典课文的过程。在江南赵庄皎洁的月光下,我们和迅哥儿同看一台好戏;在革命老区延安,我们品尝了美味的糜子、米酒和油馍;在黄土高原上,我们感受了一场不容束缚、不容羁绊、不容闭塞的震hàn②人心的安塞腰鼓;在吴伯箫家乡静mù③的庭院里,我们看到了那盏暖融融的灯笼……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都在我们眼前一一展现。1.依次给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jiāomíjīsāi B.jiǎoméijīsèC.jiǎomíjìsāi D.jiāoméijìsè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班②憾③暮 B.①班②撼③睦C.①斑②撼③穆 D.①斑②憾③慕3.下面是小商为“我最爱的民俗物件”栏目搜集的资料,可他不小心把其中几句话顺序打乱了,请你帮他排好序()(2分)春节贴年画,在我国由来已久。,,,,,这些泛指年节之时张贴的民俗画,亦即年画。直至清道光二十九年,才第一次出现了“年画”这一说法,并被沿用下来。①年画虽形成于宋代,但此时并没有年画这一称呼,而是称作“纸画”②清朝初年,北京把年画叫“卫画”,因为当时北京销售的年画多出自天津的杨柳青③年画,古称“门神画”,其最早的名称叫“门画”④明代宫中叫作“贴画”⑤在南方,杭州称其为“欢乐图”,苏州称作“画张”A.①③②④⑤B.③①④②⑤C.①②③⑤④D.③①②⑤④4.小南搜集整理古诗文中流传的民俗时,写了一段感言。请你根据提示,将名句补充完整。(8分)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从《诗经.子衿》“①,悠悠我思”一句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人有佩玉的着装习俗;从《诗经·关雎》中的“②,③”,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婚嫁有奏乐的习俗;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以看出古人有临别赠诗的礼俗,“④,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可以了解唐代知识分子有送诗求仕习俗,孟浩然用“⑥,⑦”表明心迹,希望得到引荐,入仕做官;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⑧,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可以看出古代文人有记游的习俗。5.“一片甲骨惊天下。”如今,龟甲上的刻画,青铜器上的金文,纸张上行云流水的书写………在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得到了完美展现。班级围绕“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10分)(1)请你根据下面两则材料,介绍中国文字博物馆和汉字公园的建筑特色。60字左右。(4分)【材料一】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建筑面积是主体馆建筑面积的三倍,分东西两个场馆,东馆为“徽文馆”,西馆为“博文馆”,与一期建成的主体馆“宣文馆”形成合抱之势,俯视效果犹如汉字的“合”字,整体建筑兼具文化性和艺术性,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创新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理念【材料二】汉字公园位于中国文字博物馆东西两侧。公园通过特色水系、高低错落的植物和色彩、形态各异的建筑,把生态、自然、人文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汉字之源”“汉字之变”“汉字之趣”“汉字之美”“汉字之韵”“汉字力量”六个汉字文化展示园地,成为自然天成、新颖美观的汉字文化特色主题公园。小南准备用中国文字博物馆的馆徽(如图)绘制海报宣传图,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对馆徽进行介绍。(注:馆徽主色为中国红)(4分)(3)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的系列活动,以中国传统技艺、传统文化、汉字民俗等为内涵,以形式多样的博物馆社教活动为辅助,打造沉浸式活动盛宴,让游客参与感十足。这引发了同学们对博物馆“如何传承中华文明”的热议,请你就此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2分)现代文阅读(共26分)(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6-9题。(共15分)春酒 ①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还有个家家邀饮春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觉里,其气氛之热闹,有时还超过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原因是: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生怕撞来撞去,碰碎碗盏。说话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受拘束。过了元宵,大人们觉得我们都乖乖的,没闯什么祸,佛堂与神位前的供品换下来的堆得满满一大缸,都分给我们撒开地吃了。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②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等,已经不稀罕了。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③八宝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木于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猪也是个酒仙呢!④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我总是说:“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母亲听了很高兴,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一杯八宝酒。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⑤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⑥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举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⑦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⑧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⑨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子,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去又长大一岁了。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买来的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⑩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6.情节概括文章围绕“春酒”写了哪几件事?请仿照示例进行概括。(4分) 母亲 泡春酒 ① 检查“我”吃了多少春酒 ②“我”偷尝春酒③ 弄洒春酒,小猫“喝”醉 ④7.品味语言品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按要求作答。(4分) (1)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就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2)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品味细节描写的妙处)8.心理分析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语句,体会当时“我”的心理,感受其中的童真童趣。(3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内容主题理解小语同学建议编者将这篇文章编入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该单元的目录和单元导语,谈谈你的看法。(4分)目录1社戏/鲁迅2回延安/贺救之3*安塞腰鼓/刘成章4*灯笼/吴伯箫单元导语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0-12题。(共11分)【文本一】①物候南方与北方不同。我国疆域辽阔,在唐人、宋时代,南北纬度亦相差30余度,物候的差异自然很分明。往来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诗人已可辨别这点差异,至于放逐到南岭以南的柳宗元、苏轼等人的诗中更反映出岭南物候不但和中原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不同了。②秦岭在地理上是黄河、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在气候上是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许多亚热带植物如竹子、茶叶、杉木、柑橘等等只能在秦岭以南生长,间有例外,只限于一些受到适当地形的庇护而有良好小气候的地方。 ③秦岭是我国亚热带的北界,南岭则可说是我国亚热带的南界,南岭以南便可称为热带了。热的特征是:“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换言之,在热带里,干季和雨季的分别比冬季和夏季的分别更为突出。而五岭以南即有此种景象,可于唐、宋诗人的吟咏中得之。柳宗元的《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诗:“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意思就是二月里正应该是中原桃李争春的时候,但在柳州最普遍的常绿乔木榕树却于此时落叶最多,使人迷感这是春天还是秋天?温带植物如菊花、桂花在广州终年可开;但是即使在热带,原处地方植物的开花结果,仍然是有节奏的。1962年春分前一周,广州越秀山下的桃花早已凋谢,而柳叶尚未抽青,在韶关、郴州一带,却正值桃红柳绿之时。可知五岭以南若干物候,是和长江流域先后相差的。④我国地处世界最大陆地亚洲的东部,大陆性气候极显著,冬冷夏热,气候变迁剧烈。在冬季,南北温度相差悬殊;但到夏季,则又相差无几。北京、南京纬度相差7度强,在三四月间,桃李始花,先后相差19天;但到四五月间,柳絮飞、洋槐盛花时,南北物候相差只有9天或10天。3月,南京平常温度尚比北京高3.6摄氏度,到4月则两地平均温度只差0.7摄氏度,5月则两地温度几乎相等。在长江、黄河大平原上,物候差异尚且不能简单地按纬度计算出来,加之我国地形复杂,丘陵、山地多于平原,更使物候差异各处不同,差异自必更为复杂。 (作者:竺可桢。选自《物候的南北差异),有删改) 【文本二】]①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季风区。一年中,伴随着季风的变化,大陆上的降水也呈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华北地区春季降水稀少,故有“春雨贵如油”等说法;江南地区的春雨较多,正所谓“江南春雨少晴日,露坐青天能几时”。春季的江南是冷空气和暖湿气流激战的主战场,既容易出现连绵的阴雨,也容易出现短时强降雨、雷暴等强对流天气。那么,华北和江南的春雨为何性格如此不同呢?②春季是冬季风转向夏季风的过渡时节,虽然总体趋势是冬季风慢慢变弱、夏季风逐渐强盛,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呈现拉锯战的态势。当冷空气在春季南下时,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③第一种情况是干冷空气强劲,暖湿空气柔弱。强劲而干冷的西北风以“短、平、快”的特点快速掠过中东部地区,此时,华北地区的天气现象就表现为大风、降温。其间,如果某地有水汽条件并且存在幅合上升运动,就可能产生短时弱降水。在江南,强冷空气推着柔弱的暖空气东移南撒,形成了冷锋锋面,锋前区城往往会被阴雨笼罩,而后冷空气快速过境,江南地区蓝天重现。④第二种情况是暖湿空气北上,然后干冷空气南下。暖湿空气先北上,渐次占领江南和华北,上述地区近地面风向以南风为主。俗话说“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春季的冷空气也不是吃素的,它们在关键区积蓄到一定程度后会大举南下。由于暖湿空气比较强势,所以冷空气南下的进程阻力较大、行进缓慢,“打太极式”地慢慢推着暖湿空气南撒。在这种情况下,华北表现为连续两三天的绵绵细雨,十分有利于夏粮生产。可惜这种天气形势并不常见。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会渐次减弱、变性,抵达江南时,与盘踞此处的暖湿空气势均力敌,甚至会形成静止锋,此时江南地区降水多,持久且猛烈。⑤综上所述,当春天的冷空气南下时,华北多数情况下只是刮刮风、降降温,落几滴微雨;而江南等 会发生冷暖空气的激烈对峙,从而产生持续性降雨。10.下列对以上两个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大陆性气候极显著,冬冷夏热,气候变迁剧烈。在冬季,南北温度相差悬殊;但到夏季,则又相差无几。B.文本一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举例子、打比方和列数字三种说明方法,真实准确地说明我国南北物候差异的复杂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C.文本二第①段引用诗句,不仅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大陆上降水的季节特征,也使文章语言生动典义雅,富有文采。D.文本二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可能”表估计、推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1.文本一为事理说明文,逻辑严密。阅读文本一,分析其行文思路。(4分)12.文本一和文本二都提到了南北方物候的不同,但说明的主要问题不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三、古诗文阅读(16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2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茅屋三间,木榻一枕,烧高香,啜苦茗,读数行书,懒倦便高卧松梧之下。日常以苦茗代肉食,以松石代珍奇,以琴书代益友,以著述代功业,此亦乐事。人之交友,不出趣味两字,有以趣胜者,有以味胜者。然宁饶于味,而无饶于趣。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烟霞具足;会景不在远,蓬窗竹屋下,风月自赊。会得个中趣,五湖之烟月尽入寸衷;破得眼前机,千古之英雄都归掌握。何地非真境?何物非真机?芳园半亩,便是旧金①;流水一湾,便是小桃源。林中野鸟数声,便是一部清鼓吹②;溪上闲云几片,便是一幅真画图。明窗之下,罗列图史琴尊以自娱。有兴则泛小舟,吟啸览古于江山之间。渚茶野酿足以消忧;莼鲈稻蟹,足以适口。又多高僧隐士,佛庙绝胜。家有园林,珍花奇石,曲沼高台,鱼鸟流连,不觉日暮。(选自陈继儒《小窗幽记·集景篇》,有删改)【注释】①旧金谷:晋代石崇所建的金谷园,极为华丽奢靡。②清鼓吹:清美的鼓吹之曲。13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才通人”中的“通”是“通过”的意思,与“中通外直”(《爱莲说》)中的“通”意思不同。B.“停数日”中的“日”是“天”的意思,与“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中的“日”意思不同。C.“饶”有“富足,多”“宽容,宽恕”“逊色,不如”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然宁饶于味”中的“饶”是“富足,多”的意思。D.“绝”有“断”“穷尽”“极,极端的”“一定的”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佛庙绝胜”中的“绝”是“穷尽”的意思。14.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5.甲文中,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界?(3分)乙文中的“小桃源”和甲文中的“桃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5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7.对《蒹葭》一诗艺术手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