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方法_第1页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方法_第2页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方法_第3页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方法_第4页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方法一、引言古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以简洁凝练的语言、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情感。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环节。通过古诗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思维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古诗的语言与现代白话文存在一定差异,加之其蕴含的文化内涵较为深厚,给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探寻科学有效的古诗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熟练掌握古诗中的生字词,包括读音、写法、字义等,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意境,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的画面。3.培养学生对古代汉语的语感,提高其文言文阅读理解的初步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古诗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2.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质疑、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如借助注释、查阅资料、分析意象等,提高学习古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古代文学、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2.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如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友情等,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增强情感体验。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提高审美能力。

三、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方法(一)朗读感悟法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教师范读:教师要以富有感情的范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朗读榜样。范读时,要注意读音准确、节奏恰当、语调抑扬顿挫。例如,在教授李白的《静夜思》时,教师范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学生跟读:学生跟随教师逐句跟读,模仿教师的读音、节奏和语调,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自主朗读:学生自己朗读古诗,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通诗句,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或字典解决读音问题。2.再读古诗,读通诗句指导节奏: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节奏规律,五言诗一般是"二三"节奏,七言诗一般是"四三"节奏。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让学生按照节奏朗读,使诗句读得通顺自然。同桌互读:同桌之间互相朗读,互相倾听、纠正读音和节奏错误,通过合作学习提高朗读水平。3.精读古诗,读出韵味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根据情感把握朗读的语调、语速。例如,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痛心情,朗读时语调应低沉缓慢,语速适中,读出凝重之感;而贺知章的《咏柳》描绘了春天柳树的勃勃生机,朗读时语调应轻快活泼,语速稍快,读出欢快之情。个性化朗读: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进行个性化朗读,展现独特的感悟。可以通过比赛、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让他们在朗读中更好地体会古诗的韵味。配乐朗读:选择与古诗意境相符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营造氛围,增强感染力。如在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配上轻柔舒缓的古典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更深刻地感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

(二)注释解读法1.引导学生关注注释介绍注释作用:向学生说明古诗注释是帮助理解古诗的重要工具,它能解释生字词的意思、介绍写作背景、点明典故等。例如,在学习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时,注释中对"浪淘沙"词牌名的解释,能让学生了解这首词的基本格律特点;对"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中"九曲""浪淘风簸"等词语的注释,有助于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自主阅读注释: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古诗中的注释,尝试自己理解一些简单的字词意思,并圈画出不理解的地方。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注释的理解和对诗句意思的初步认识。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例如,在学习杜牧的《清明》时,对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中"断魂"一词,学生可能不太理解,通过小组讨论,结合注释中对"断魂"形容哀伤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的解释,能更好地体会诗人在清明时节的惆怅心情。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后仍存在的疑惑,教师进行重点讲解。讲解时要结合诗句的上下文,深入浅出地解释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诗句的意思。比如在讲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时,教师可以说明这个字在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使江南大地变绿的动态过程,让学生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

(三)意象分析法1.介绍意象概念讲解意象定义:向学生介绍意象是诗歌中寄托诗人情感的具体形象。例如月亮常常寄托着思乡之情,柳树常与离别有关等。通过举例让学生初步了解意象在古诗中的作用。2.找出古诗中的意象引导发现:让学生仔细阅读古诗,找出诗中描绘的具体形象,即意象。如在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诗中的"寒雨""楚山"就是意象。分类整理:帮助学生对找出的意象进行分类整理,如自然景物意象(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风雨雷电等)、动物意象、人物意象等,使学生对意象有更系统的认识。3.分析意象的内涵小组探究: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意象所蕴含的内涵。例如在探究李白《送友人》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意象内涵时,小组讨论"浮云"和"落日"分别代表什么,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能理解"浮云"漂泊不定象征游子的行踪,"落日"缓缓落下暗示友人离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师引导:教师在学生小组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引导,深入分析意象与诗人情感的联系。如在分析王维《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象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空山""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营造出的清幽、宁静的意境,感受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四)背景介绍法1.作者生平背景了解作者经历:详细介绍古诗作者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性格特点等。例如在学习杜甫的古诗时,介绍杜甫一生坎坷,经历了安史之乱,他的诗作大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通过了解这些背景,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为何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出的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关联作品风格:将作者的生平经历与他的其他作品风格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构建对作者文学创作的整体认识。比如了解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和一生游历四方的经历,就能理解他诗歌中豪放飘逸的风格,像《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所展现的豪迈气势。2.时代背景讲述时代特点:介绍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包括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等。如在学习宋代诗词时,介绍宋朝时期商业繁荣,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壮大,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这些背景对诗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婉约派和豪放派诗词的兴起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分析时代与作品关系:引导学生分析时代背景对古诗内容和情感表达的影响。例如,在学习陆游的爱国诗词时,介绍南宋时期政权偏安江南,面临北方政权的威胁,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他的诗词如《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充分体现了他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这种情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

(五)情境创设法1.故事导入情境讲述古诗相关故事:根据古诗内容,讲述与之相关的故事。比如在学习《司马光》时,讲述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引起学生兴趣,自然导入新课,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为理解文言文内容奠定基础。引发思考讨论:故事讲述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相关问题,如"如果你是司马光,你会怎么做?"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角色扮演情境确定角色分工:根据古诗内容,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让学生分别扮演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角色。模拟对话表演:学生根据对古诗的理解,模拟角色之间的对话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学生能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心胸狭隘等,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3.多媒体情境图片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时,展示庐山瀑布的壮观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诗句中描绘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画面,增强视觉体验。视频播放:播放与古诗意境相符的视频,如在学习《敕勒歌》时,播放草原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草原景象,使学生更身临其境,加深对古诗的理解。音频朗读:播放古诗的音频朗读,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同时也能纠正自己朗读中的不足。

(六)对比教学法1.同一诗人不同作品对比主题对比:选取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对比其主题。例如,比较李白的《静夜思》和《月下独酌四首·其一》,《静夜思》表达了思乡之情,而《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则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寞又豪放旷达的情怀,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的多样性。风格对比:对比同一诗人作品的风格特点。如比较杜甫早期的《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出的雄心壮志和后期经历安史之乱后的作品风格差异,让学生感受诗人在不同人生阶段作品风格的变化,更好地理解诗歌与作者经历的关系。2.不同诗人同类作品对比情感对比:选取不同诗人写同一主题的作品进行情感对比。比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王维诗中情感更为深沉、真挚,王安石诗中则多了一份对故乡的眷恋和无奈,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不同诗人表达情感的不同方式。手法对比:对比不同诗人同类作品的写作手法。如比较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和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在表现边塞风光和戍边情怀上的写作手法差异,王昌龄诗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交织展现出一种雄浑壮阔和深沉感慨,王之涣诗则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塞外风光的荒凉和戍边战士的哀怨,让学生学习不同的写作技巧。

四、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一)多种方法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应将多种古诗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一首古诗时,可以先通过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基调,再运用注释解读法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接着借助意象分析法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内涵,同时适时引入背景介绍法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使学生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古诗。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情境创设法,如通过角色扮演情境让学生更生动地体验古诗中的人物情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二)根据不同年级特点选择方法1.低年级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时可多采用情境创设法和朗读感悟法。如通过故事导入情境,像讲述《小池》中杨万里看到小池美景创作诗歌的故事,吸引学生兴趣;利用多媒体情境展示小池的图片、动画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画面。同时,注重朗读指导,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模仿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2.中年级中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所提升,可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更多地运用注释解读法和意象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小组合作探究意象内涵。例如在学习《赠汪伦》时,让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桃花潭水",分析其在表达李白与汪伦深厚情谊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诗歌的理解能力。3.高年级高年级学生抽象思维逐渐发展,可加强背景介绍法和对比教学法的运用。介绍古诗创作背景时,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背景与作品内容、情感的关系。在对比教学中,不仅可以进行同一诗人不同作品、不同诗人同类作品的对比,还可以拓展到不同朝代同类题材古诗的对比,如比较唐代、宋代送别诗的特点,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结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通过朗读感悟法让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