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瑞巴林口服溶液-药品临床应用解读_第1页
普瑞巴林口服溶液-药品临床应用解读_第2页
普瑞巴林口服溶液-药品临床应用解读_第3页
普瑞巴林口服溶液-药品临床应用解读_第4页
普瑞巴林口服溶液-药品临床应用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瑞巴林口服溶液1Part01药品基本信息2Part02安全性3Part03有效性4Part04

创新性5Part05公平性Part01药品基本信息药品通用名称:普瑞巴林口服溶液注册规格:2%(200ml:4000mg)说明书适应症/功能主治(概述):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纤维肌痛abc中国大陆首次上市时间:2021年1月d目前大陆地区同通用名的上市情况:目前大陆地区有普瑞巴林胶囊,普瑞巴林缓释片,普瑞巴林口服溶液全球首个上市国家/地区及上市时间:美国

2010年1月是否为OTC药品:否efg参照药品建议:普瑞巴林胶囊h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10%的患者疼痛时间超过一个月,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疼痛可在疱疹消失后仍然存在,有的病例疼痛甚至超过数十年。与发病年龄有关,小于40岁患者很少发生,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为50%,7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为75%,约有10%~25%的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可持续超过一年。可于皮疹出现前或伴随皮疹出现。纤维肌痛:是一种非关节性风湿病,临床表现为肌肉骨骼系统多处疼痛与发僵,并在特殊部位有压痛点。多见于女性,最常见的发病年龄25—45岁。所治疗疾病基本情况:Part01药品基本信息药品通用名称:普瑞巴林口服溶液注册规格:2%(200ml:4000mg)说明书适应症/功能主治(概述):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纤维肌痛abc中国大陆首次上市时间:2021年1月d目前大陆地区同通用名的上市情况:目前大陆地区有普瑞巴林胶囊,普瑞巴林缓释片,普瑞巴林口服溶液全球首个上市国家/地区及上市时间:美国

2010年1月是否为OTC药品:否efg参照药品建议:普瑞巴林胶囊h肾功能正常(eGFR≥90mL/min/1.73m²)的成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本品推荐剂量为每次75mg或150mg,每日两次;或者每次50mg或100mg,每日三次。起始剂量可为每次75mg(150mg/日),每日两次或每次50mg(150mg/日),每日三次;可在一周内根据疗效及耐受性增加至每次150mg(300mg/日),每日两次;服用本品300mg/日,2至4周后疼痛未得到充分缓解的患者,如可耐受本品,可增至每次300mg,每日两次(600mg/日),或每次200mg,每日三次(600mg/日)。治疗纤维肌痛:本品推荐剂量为300至450mg/日。起始剂量为每次75mg或150mg,每日两次;或者每次50mg或100mg,每日三次。起始剂量可为每次75mg(150mg/日),每日两次或每次50mg(150mg/日),每日三次;可在一周内根据疗效及耐受性增加至每次150mg(300mg/日),每日两次;服用本品300mg/日,2至4周后疼痛未得到充分缓解的患者,如可耐受本品,可增至每次225mg,每日两次(450mg/日)。如需停用普瑞巴林,建议用至少1周时间逐渐减停。用法用量:Part01药品基本信息未满足的治疗需求: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30mL/min),日服用剂量小于150mg,目前胶囊剂型无法满足(普瑞巴林胶囊每日最低服用剂量为150mg,胶囊无法拆分),而普瑞巴林口服溶液可以精确调节剂量至25mg/次,填补日服用剂量小于150mg治疗需求空白。大陆地区发病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估计为9%—14%。60多岁中有50%者和70多岁中有75%者患带状疱疹后容易形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纤维肌痛的发病率为2%~4%,好发于18~60岁人群,多见于青壮年人群,女性患病比例较高,其中肥胖人群为高发人群,一级亲属的患病风险比非患者家属高8倍。年发病患者总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年发病患者总数约300万人左右。纤维肌痛年发病患者总数约4000万人左右。【所有上市前对照试验中最常导致停药的不良反应】整合上市前对照试验所有成人人群的数据,因不良反应提前停药的患者比例在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14%和7%。普瑞巴林导致停药的最常见不良反应是头晕(4%)和嗜睡(4%)。安慰剂组1%患者因头晕停药,<1%患者因嗜睡停药。对照试验中与安慰剂组比较,普瑞巴林组其它较常见导致停药的不良反应包括共济失调、意识模糊、乏力、思维异常、视物模糊、运动失调及外周水肿(各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动物研究显示本品具有生殖毒性。本品对人类的可能风险目前未知。尚无本品对女性生育力影响的临床数据。在一项评价本品对精子活动力影响的临床试验中,健康男性受试者暴露于600mg/天剂量的本品。给药3个月后,未发现精子活动力受到影响。妊娠妇女使用普瑞巴林的数据不足,除非必要(孕妇服药的益处明显大于药物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否则妊娠期间不应服用本品。育龄妇女必须应用有效的避孕措施。普瑞巴林可分泌到人乳中。普瑞巴林对新生儿/婴儿的作用尚不清楚。必须考志哺乳对孩子的益处及治疗对母亲的益处,以决定是停止哺乳还是停止普瑞巴林治疗。【儿童用药】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惠者用药的安全有效性尚未确立,不推荐使用本品。【老年用药】老年患者由于肾功能减退可能需要減量。药品说明书收载的安全性信息:安全性与目录内同类药品安全性方面的主要优势和不足:与胶囊相比,口服溶液优势为服用方便,口感好且易于吞咽;同时,可以精确微调剂量,同时可以实现更低的起始剂量以减少副反应发生,更适合老人与儿童使用。不足口服溶液携带不方便。该药品在国内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初始治疗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昏、嗜睡、乏力、水肿等症状,不良反应为自限性,停药后可自行缓解。Part02安全性临床试验中与对照药品疗效方面的主要优势和不足:本品与对照药品比有明显的止痛效果。Part03有效性临床指南/诊疗规范推荐情况:指南名称疾病普瑞巴林推荐级别2013年中国《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神经病理性疼痛一线用药2018年中国《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一线用药2018年中国《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的药物治疗专家共识》慢性肌肉骨骼疼痛(背痛、神经痛)一线用药2016年中国《老年慢性非癌痛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神经病理性疼痛一线用药2016年中国《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疱疹后神经痛一线用药2016年中国《中国2型糖尿病护理标准》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用药2015年中国《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神经性疼痛一线用药2014年中国《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合理用药指南》糖尿病神经病变神经性疼痛一线用药2013年中国《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疼痛(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用药2012年中国《中国失眠防治指南》[8]广泛性焦虑相关失眠治疗用药2012年中国《中国1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2年版)》疼痛(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用药2012年中国《痛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治疗共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一线用药(A级证据)其他痛性多发性神经病一线用药(A级证据)疱疹后神经痛一线用药(A级证据)2011年中国卫生部《癌症疼痛诊疗规范》神经病理性疼痛辅助用药2011年中国《纤维肌痛综合症诊断和治疗指南》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用药2011年多国癌症支持治疗协会皮肤毒性研究小组MASCC《EGFR抑制剂相关的皮肤毒性的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瘙痒(EGFR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皮肤病)用于抗组胺药失败后的二线治疗2007年中国《瘙痒炎症性皮肤病的相关递质与抗组胺药应用——专家共识》神经病理性瘙痒(治疗后瘙痒、感觉异常性背痛、肱桡瘙痒)治疗药物Part04

创新性主要创新点:剂量的精确调节,以及胶囊无法耐受的低剂量起始给药方案。该创新带来的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优势:普瑞巴林胶囊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2021版),规格有25、50、75、150和300mg,普瑞巴林口服溶液与胶囊生物等效,可替代胶囊用于临床,同时口服溶液可以灵活调整剂量,从25到225到300mg的单次给药量均可满足,能避免多规格胶囊搭配用药出现混淆、一次服用多个胶囊致吞咽困难或粘附在食管壁,也能避免市场暂时短缺某种规格影响患者用药,口服溶液尤其适用于老年和吞咽困难的患者,能显著提高用药顺从性。是否为国家“重大新药创新”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上市药品:否是否为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否Part05

公平性是否能够弥补药品目录保障短板: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30mL/min),日服用剂量小于150m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