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庐江盛桥中学2024届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庐江盛桥中学2024届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庐江盛桥中学2024届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庐江盛桥中学2024届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庐江盛桥中学2024届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庐江盛桥中学2024届高考化学二模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

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木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NaHSCh溶液中滴加过量的Ba(OH)2溶液:2H++SO4〉+Ba2++20ir=BaSO41+2H2O

++

B.向NazSiO.)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SiO3+2H=H2SiO31+2Na

+3+

C.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量过量HC1:A1O2+4H=A1+2H2O

+3+

D.过量的铁与稀硝酸Fe+4H+2NO3=Fe+2N()t+2H2O

2、菇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某菇类化合物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菇类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ioHuO

B.该有机物属于芳香烧

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

D.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可生成两种芳香烯点

3、下列关于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说法错误的是()

A.两者的原料来源相同

B.两者的生产原理相同

C.两者对食盐利用率不同

D.两者最终产品都是Na2c03

4、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84消毒液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居家环境杀菌消毒

B.加强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有利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C.中国华为自主研发的5G芯片巴龙5000的主要材料是Si

D,太阳能光催化环境技术技术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该燃料属于一次能源

5、下列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大气固氮B.工业制漂粉精

C.用S02漂白纸浆D.天空一号中用NazOz供氧

6、在一定条件下,使Hz和02的混合气体26g充分发生反应,所得产物在适当温度下跟足量的固体NazOz反应,使固

体增重2g。原混合气体中%和0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B.9:1C.4:1D.4:3

7、将浓度均为0.5mol-L'氨水和KOH溶液分别滴入到体积均为20mL且浓度相同的AlCh溶液中,测得溶液的导电

率与加入碱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1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B.根据图象可以确定导电率与离子种类有关

C.cd段发生的反应是A1(OH)3+OH-=AIO2+2H2O

+-

D.e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c(K)=c(CF)+C(A1O2)

8、在环境和能源备受关注的今天,开发清洁、可再生新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国家战略,科学家发现产电细菌后,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难降解废物的处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示意图如

下所示(假设有机物为乙酸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室菌为厌氧菌,B室菌为好氧菌

+

B.A室的电极反应式为CH3COO-8e+2H2O^=2CO2+«H

C.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电流的流向为b-a

+

D.电池总反应式为CH3COO+2O2+H^=2CO2+2H2O

9、在常温下,向20mL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和氯化钱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T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pH

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NaOH)=20mL时,2n(NH;)+n(NH3H2O)+n(H+)-n(OH)=0.1mol

B.V(NaOH)=40mL时,c(NH;)<c(OH)

C.当OVV(NaOH)V40mL时,WO的电离程度一直增大

D.若改用同浓度的氨水滴定原溶液,同样使溶液pH=7时所需氨水的体积比氢氧化钠溶液要小

10、下列卤代炫不能够由克经加成反应制得的是

11、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下表:

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苯

沸点/・/p>

熔点re13-25-47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用蒸嘴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

C.甲苯和氢气完全反应所得产物的分子式是C7H16

D.对二甲苯的一溟代物有2种

12、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6

分离CH3COOH和CH3COOC2H5混合液

B.验证NH4NO3晶体溶于水的热效应

筐蒸发FeCb溶液得到FeCk固体

n

D.验证C、Cl、Si的非金属性强弱

:22

1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H4\Fe\SO4\CO3.Br',且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取样进行实验,结果是:①测

得溶液pH=2;②加入氯水,溶液颜色变深。对原溶液描述错误的是()

A.一定含有Fe2+B.一定含有Br

C.可能同时含Fe2\BrD.一定不含NH4+

2223

14、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iO3>、OH>CO3>SO4\A1O2\HCO3\Na\Mg\Fe\人四等离子。当向该溶液中

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盐酸溶液的体积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Hcn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2s。4

B.反应最后形成的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I

2

C.原溶液中含有CO3与AK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OIT、COF、SiOF、A1CV

15、根据元素周期律可判断()

A.稳定性:H2S>H2OB.最高化合价:F>N

C.碱性:NaOH>Mg(OH)2D.原子半径:C1>AI

16、同素异形体指的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结构的单质,它描述的对象是单质。则同分异构体、同位素、同系物描述

的对象依次为

A.化合物、原子、化合物B.有机物、单质、化合物

C.无机化合物、元素、有机化合物D.化合物、原子、无机化合物

17、向碳酸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测得碳酸中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琥的是:

A.除去NaCl溶液中Na2c03的方法是向其中加入盐酸至pH=7

B.X、Y为曲线两交叉点。由X点处的pH,可计算Kai(H2cO3)

++2

C.pH=10的溶液中c(H)+c(Na)=c(HCO3)+2c(CO3)+c(OH)

D.将CO2通入NaOH溶液制取Na2cO3,应控制pH>12.5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到另一烧杯中

B.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离试管口约1/2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

C.为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NH4+,可在此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加热后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向容量瓶加水至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定容

19、下列表述和方程式书写都正确的是

A.表示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2H5OH⑴+3(h(g)=2CO2(g)+3H2O(g)AH=-1367.0kj/mol

B.KAl(S(h)2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使沉淀物质的量达到最大:A13++2SO42-+2Ba2++4OIT=AIO2+2BaSO4+2H2O

+2+

C.用稀硫酸酸化的KM11O4溶液与H26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2MnO4+6H+5H2O2=2Mn+5O2t+8H2O

D.用石墨作电极电解NaCl溶液:2cl・+2石电解CLT+H2T

20、常温下,向20.00mL0.1000mol-L”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0.1000mol・L”的NaOH溶液,pH随NaOH溶液体积的

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冲1

12--

102030v/ml

A.在滴定过程中,c(Na+)+c(H+)=c(CHjCOO)+c(OH)

B.pH=5时,c(CH3COO)>c(Na+)>c(H+)>c(OH)

C.pH=7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20.00mL

D.在滴定过程中,随NaOH溶液滴加c(CH3coO-)持续增大

21、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W和X的最外层电

子数之和等干Z的最外层电子数.同一主族的W和Y.Y的原子序数是W的2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VZVYVX

B.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弱于Z的气态氢化物

C.W与X形成的化合物不可能含有共价键

D.常温常压下,Y的单质是固态

22、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X与Z可形成常见的XZ或

XZ2型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质量是相同条件下同体积氢气的8.5倍,W是原子半径最大的短周期元素。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最高价含氧酸酸性:X<YB.X、Y、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C.W可形成双原子分子D.M与W形成的化合物含极性共价键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14分)2010年美、日三位科学家因钮(Pel)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获诺贝尔化学奖。一种钿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

如下:

R-X-R-CH=CH:—R-CH=CH-R*HX(R、R,为炫基或其他基团),应用上述反应原理合成防

NaCOjN\(P

晒霜主要成分K的路线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试剂和条件未注明):

己知:①B能发生银镜反应,1molB最多与2mol出反应。

②C8HI7OH分子中只有一个支链,且为乙基,其连续氧化的产物能与NaHCCh反应生成CO2,其消去产物的分子中

只有一个碳原子上没有氢。

③G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④核磁共振图谱显示J分子有3种不同的氢原子。

请回答:

(1)B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3)D-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机物的结构简式:G;K

(5)符合下列条件的X的同分异构体有(包括顺反异构)种,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o

a.相对分子质量是86b.与D互为同系物

(6)分离提纯中间产物E的操作:先用碱除去D和H2s04,再用水洗涤,弃去水层,最终通过________操作除去

CsIlnOH,精制得E。

24、(12分)存在于茶叶的有机物A,其分子中所含的苯环上有2个取代基,取代基不含支链,且苯环上的一氯代物

只有2种。A遇FeCh溶液发生显色反应。F分子中除了2个苯环外,还有一个六元环。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

,量NaHCS,回।命»回

稀坨SRHa,回NaOH溶蚱回浓摩0%

-A-C9H9CIO3A△

浓坨SR

M170PIN|

C2H6。

(1)有机物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

(3)A->C的反应类型为,E->F的反应类型为ImolA可以和mol

Br2反应;

(4)某营养物质的主要成分(分子式为G6Hl4。3)是由A和一种芳香酥R发生酯化反应成的,则R的含有苯环的同分

异构体有种(不包括R);

(5)A-C的过程中还可能有另一种产物G,请写出Ci在NaOH水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5、(12分)乙醛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如果条件控制适当,析出的银会均匀分布在试管上,形成光亮的银镜,

这个反应叫银镜反应。某实验小组对银镜反应产生兴趣,进行了以下实验。

⑴配制银氨溶液时,随着硝酸银溶液滴加到氨水中,观察到先产生灰白色沉淀,而后沉淀消失,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

该过程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A.AgNO3+NHyH2O=AgOHj4-NH4NO3B.AgOH+2NHyH2O=Ag(NH3)2OH+2H2O

C.2AgOH=/\g2O+H2OD.Ag2O+4NHrH2O=Ag(NH3)2OH+3H2O

(2)该小组探究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最佳条件,部分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

银氨溶液/mL乙醛的量/滴水浴温度/C反应混合液的pH出现银镜时间

序号

11365115

2134511£5

31565114

41350116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推测当银氨溶液的量为1mL,乙醛的量为3滴,水浴温度为6UC,反应混合液pH为U时,出现银镜的时间范围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0

②进一步实验还可探索对出现银镜快慢的影响(写一条即可)。

⑶该小组查阅资料发现强碱条件下,加热银氨溶液也可以析出银镜,并做了以下两组实验进行分析证明。已知:

++

Ag(NHj)2+2H2O^^Ag+2NH,rH2Oo

实验序

装置试管中的药品现象

2mL银氨溶液和数滴较浓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黑,试管壁

<;实验I

NaOH溶液附着银镜

;实验II2mL银氨溶液和数滴浓氨水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

①两组实验产生的气体相同,该气体化学式为,检验该气体可用试纸。

②实验I的黑色固体中有Ag2O,产生Ag2O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该小组同学在清洗试管上的银镜时,发现用FeCb溶液清洗的效果优于Fe2(SO5溶液,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实验室中,我们常选用稀HNO3清洗试管上的银镜,写出Ag与稀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

26、(10分)氮化钙(Ca.,N2)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某化学兴趣小组拟制备氮化钙并测定产品纯度。

已知:①氮化钙极易与水反应;②实验室在加热条件下用饱和NaNO2溶液和饱和(NHD2SO4溶液混合制备Nz;③焦性

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2。

I.制备氮化钙。

他们选择下列装置设计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

就焦性没食子

?芟/酸溶液

D

(1)实验室将钙保存在_______中(填物质名称)。氮化钙中所含化学键类型是—

(2)气体从左至右,装置连接顺序为。(填代号)

⑶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用化学方法检验氮化钙(CasN》产品中是否混有Ca,设计实验方案:

II.测定产品纯度。

利用如图装置测定氟化钙产品纯度(杂质不产生气体,氨气不溶于煤油)。

质气管

⑸当产品与蒸储水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调平液面、读数。调平液面的操作是

⑹取产品质量为H,g,开始量气管读数为LmL,最终量气管读数为匕mL(折合成标准状况),则该样品纯度为

(用代数式表示)。如果开始仰视刻度线,终点时俯视刻度线,则测得结果(填“偏

高”“偏低”或“无影响

27、(12分)单晶硅是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丁业卜.可用焦炭与石英砂(SiOD的混合物在高温下与氯气反应生

成SiCL和CO,SiC14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得高纯硅。以下是实验室制备SiCL的装置示意图:

实验过程中,石英砂中的铁、铝等杂质也能转化为相应氯化物,SiCL、AlCh.FeCb遇水均易水解,有关物质的物理

常数见下表:

物质SiChAlChFeCh

沸点/七57.7—315

熔点/℃-70.0————

升华温度/C—180300

(1)装置B中的试剂是_______,装置D中制备SiCL的化学方程式是

(2)D、E间导管短且粗的作用是______o

(3)G中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中肯定存在OK、C「和SO』*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酸

根离子(忽略空气中CO2的影响)。

(提出假设)假设1;只有Sth?-;假设2;既无SO3?-也无CIO'假设3;o

(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可供选择的实验试剂有:3moi/LH2s。4、Imol/LNaOH、0.01mol/LKMnO4s溟水、淀粉-KI、

品红等溶液。

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加3moi/LH2s04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将所得溶液分置于a、b、c三支试管中,分别进行

下列实验。请完成下表:

序号操作可能出现的现象结论

若溶液褪色则假设1成立

①向a试管中滴加几滴_____溶液

若溶液不褪色则假设2或3成立

若溶液褪色则假设1或3成立

②向b试管中滴加几滴_____溶液

若溶液不褪色假设2成立

③向c试管中滴加几滴_____溶液—假设3成立

28、(14分)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印染等行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热分解CUCH2H2O制备CuCL并进行相关探

究。

(资料查阅)

「万…cHC1代血八…>3002.

CuCL•2H、O—“CuCK—>CuCl+CL

■•nor・

A2001c

-----------►Cu(OH)£1=4CuO

(实验探究)该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DD装置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

⑵装置D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o

⑶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中物质由白色变为蓝色,C中试纸的颜色变化是

(4)反应结束后,取出Cu。产品进行实验,发现其中含有少量的CuO杂质,根据资料信息分析:则产生的原因是

29、(10分)大多数金属硫化物难溶于水,可溶于硝酸。例如:

@FeS+HNO3(稀)-Fe(NO3)3+NOt+SI+H2O(未配平)

@CuS+HNOj(浓)^CuSO4+NO2t+H2O(未配平)

(1)配平反应②的方程式:

(浓)

_CuS+_HNO3^_CuSO4+_NO2t+_H2O

(2)反应①中若生成3.2g硫,则电子转移一个。

(3)由反应①和②是否能够判断稀硝酸与浓硝酸的氧化性强弱?并说明判断依据。—o

(4)反应①和②所涉及的4种非金属元素中,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一;未成对电子最多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式为一。

下列描述,不能用来比较硫、氮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是_。

a.单质与氧气化合的难易程度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c.含氧酸的酸性强弱d.S4NJ中共用电子对的偏向

(5)写出①NO②S③HzO④NO?四种物质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用编号回答)一。若要判断NO2分子的极性,

你所需要的信息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C

【解题分析】

A.向NaHSO4溶液中滴加过量的Ba(OH)2溶液,发生两个过程,首先发生2NaHSO&+Ba(OH)

2=BaSO4I+Na2SO4+2H2O,生成的Na2sO4再与过量的Ba(OH)2反应Na2sO4+Ba(OH)2=BaSO4I+2NaOH,两式合

+22+

并后离子反应方程式:H+SO4+Ba+OH=BaSO41+H2O,故A错误;

2+

B.向Na?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zSiCh可溶性盐,要拆开,离子反应方程式:SiO3+2H=H2SiO3l,故B错误;

C.偏铝酸根离子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遇酸生成沉淀,过量的酸使沉淀溶解。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量过量HC1:

+3+

A1O2+4H=A1+2H2O,故C正确;

+2+

D.过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产物应该是眺2+,3Fe+8H+2NO3=3Fe+2NOt+4H2O,故D错误;

答案选C。

2、A

【解题分析】

A.由祜类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ioHuO,故A正确;

B.菇类化合物中含有氧元素,属于芳香化合物,不属于芳香烧,故B错误;

C.菇类化合物中含有4个饱和碳原子,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故C错误;

D.菇类化合物含有羟基,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含有的两个甲基是等效的,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只能生成一种芳

香烯短,故D错误;

故选A。

【题目点拨】

判断分子中共线、共面原子数的技巧

L任何两个直接相连的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2.任何满足块烧结构的分子,其所有4个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3.苯环对位上的2个碳原子及与之相连的2个氢原子共4个原子一定在一条直线上。

4.典型所有的原子一定共平面的有:CH2=CH2、CH=CH、苯;可能共平面的有:CH2=CH—CH=CH2^

CH?。

5.只要出现CH。、一CM或一CX3等,即只要出现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肯定不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3、A

【解题分析】

A.氨碱法:以食盐(氯化钠)、石灰石(经煨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氨气为原料;联合制碱法:以食盐、氨和

二氧化碳(来自合成氨中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为原料,两者的原料来源不相同,故A错误;

B.氨碱法其化学反应原理是NH3+COi+H2O+NaCl—NaHC(M+NH4cL联合制碱法包括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与

氨碱法柜同,将氨通入饱和食盐水而形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沉淀,经过滤、洗涤得NaHCCh晶体,

再煨烧制得纯碱产品,第二个过程是从含有氯化铁和氯化钠的流液中结晶沉淀出氯化钱晶体,故B正确;

C.氨碱法的最大缺点在于原料食盐的利用率只有约70%,联合制碱法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

故C正确;

D.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两者最终产品都是Na2c03,故D正确;

选A。

4、D

【解题分析】

A.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具有强氧化性,有杀菌消毒作用,因此可用于居家环境杀菌消毒,A正确:

B.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使能够回收利用的物质物尽其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害物质集中处理,就可以减少污染

物的排放,有利于社会持续发展,R正确;

C.5G芯片主要材料是Si单质,C正确;

D.太阳能光催化环境技术技术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涉及太阳能与化学能的转移,产生的燃料为氢气、CO等

属于二次能源,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5、C

【解题分析】

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以此来解答。

【题目详解】

A.大气固氮,将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N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工业制漂粉精时,氯气与碱反应,且C1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用SO?漂白纸浆,化合生成无色物质,无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选;

D.用NazOz供氧,过氧化钠中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故答案选Co

6、D

【解题分析】

己知:2H2+O2=2H2O,2H2O+2Na2O2=4NaOH+O2T,二者相加可得H2+Na2(h=2NaOH,所得产物在适当温度下跟足

量的固体NazOz反应,使固体增重2g,则增加的质量为Hz的质量,据此回答。

【题目详解】

分两种情况:

2g24

⑴若O2过量,则m(H2)=2g,m(O2)=26g-2g=24g,n(H2):n(O2)=~~;-----—;-----------7=4:3;

2g/mol32g/mol

⑵若H2过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2H2+02=2WO,参加反应的氢气2g,消耗氧气为16g,所以混合气体中O2

10g16g

的质量是16g,%的质量是10g,n(H):n(O)=——~~-=10:1.

222gImol32g/mol

故答案为D。

【题目点拨】

抓住反应实质H2+Na2O2=2NaOH,增重的质量就是氢气的质量,注意有两种情况要进行讨论,另外匕值顺序不能弄反,

否则会误选A。

7、D

【解题分析】

根据图象得出I为氨水滴加到氯化铝溶液中的图象,H为KOH滴加到氯化铝溶液中的图象,c点为恰好反应生成氢氧

化铝沉淀的点。

【题目详解】

A选项,根据分析得到c点恰好反应完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是氯化铝物质的量的3倍,因此A1CI3

0.024Lx0.5moiI?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20Lco1,故A正确;

c=------------------=0.2mol-TL-I

3

B选项,根据图象可以确定导电率与离子种类、离子浓度有关,故B正确;

C选项,c点是氢氧化铝沉淀,再加入KOH,则沉淀开始溶解,其cd段发生的反应是A1(OH)3+OIT=A1O2—+2%。,

故C正确;

++--

D选项,e点是KOH、KAKh、KCL溶液中的离子浓度:c(K)4-c(H)=c(Cr)+c(OH)4-c(AlO2),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8、B

【解题分析】

根据装置图可知B室中氧气参与反应,应为好氧菌,选项A正确;方程式中电荷和氢原子不守恒,选项B错误;MFC

电池中氢离子向得电子的正极移动,即向b极移动,b为正极,电流方向是由正极流向负极,即b-a,选项C正确;

+

电池的总反应是醋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被氧化成CO2、H2O,BPCH3COO+2O2+H^=2CO2+2H2O,选项D正

确。

9、B

【解题分析】

A.V(NaOH)=20mL时,溶液中的溶质为0.02mol氯化钠和0.02mol氯化铉,电荷守恒有n(Na+)+n(H+)+n(NH;)

=n(Cl)+n(OH),因为n(Na+)=0.02moLn(Cl-)=O.04mol,所以有n(H+)+n(NH;)=0.02+n(OH),物料守恒

Wn(Cl')=n(Na+)+n(NH;)+n(NH3H2O),即0.02=n(NH:)+n(NH3H2O),所以,2n(NH;)+n(NH3H2O)

+n<H+)=0.04mol+n(OH),故错误;

B.V(NaOH)=4UmL时,溶质为0.04mol氯化钠和0.02mol一水合氨,溶液显碱性,因为水也能电离出氢氧根离

子,故c(NH:)<c(OH)正确;

C.当0VV(NaOH)V40mL过程中,前20亳升氢氧化钠是中和盐酸,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后20毫升是氯化铁和氢

氧化钠反应,水的电离程度减小,故错误;

D.款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为中性,若改用同浓度的敏水滴定原溶液,盐酸和氨水反应后为氟化核的溶

液仍为酸性,所以同样使溶液pH=7时所需氨水的体积比氢氧化钠涔液要大,故错误。

故选B。

10、C

【解题分析】

可由环己烯发生加成反应产生,A错误;

CH>

B、可由甲基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错误;

A

CMJ

C、H’c-卜3K可由2,2-二甲基丙烷发生取代反应产生,不能通过加成反应生成,C正确;

CH]CHj

D.CH3<一(j-CHj可由2,3,3一三甲基一1一丁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错误。

CH3C!

答案选C。

11、C

【解题分析】

甲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二甲苯,由表中数据可知苯与二甲苯的沸点相差较大,可用蒸馈的方法分离,而对二甲苯熔点

较低,可结晶分离,结合有机物的结构特点解答该题。

【题目详解】

A、甲苯变成二甲苯是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所得,属于取代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苯的沸点与二甲苯的沸点相差较大,且二者能够互溶,因此可以用蒸馈的方法分离,故B不符合题意;

C、甲苯和氢气完全反应所得产物为甲基环己烷,分子式是C7HM,故C符合题意;

D、对二甲苯结构对称,有2种H,则一溟代物有2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12、B

【解题分析】

A.CH3COOH和CH3COOC2H5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A错误;

B.硝酸铁晶体溶于水吸热,所以U型管中的液体向左侧移动,故该实验能验证NH4NO3晶体溶于水的热效应,故B

正确;

C.蒸发FeCh溶液时促进铁离子水解,最后得到氢氧化铁,灼烧又得到氧化铁固体,故C错误;

D.根据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分析,要验证C、Cl、Si的非金属性强弱应用实

验证明高氯酸、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但实验中使用的是盐酸,故D错误。

故选B。

【题目点拨】

掌握非金属性强弱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的对应关系,不能用盐酸的酸性强弱进行比较。

13、A

【解题分析】

溶液pH=2,呈酸性,H+一定有,COy不能存在,加入氯水,溶液颜色变深,溶液中可能含有Fe?+和Bi之一或者

两者都有,被氯气氧化成Fe3+和Brz,由于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符合电荷守恒,如设各离子的浓度是

则有可能存在c(H+)+2c(Fc")=2c(SO产)十c(Br)还有可能溶液中只含氢离子和滨离子,但N%+不能存在,

故答案选A,FF+可能存在,符合题意。

14、D

【解题分析】

A.根据图像,开始没沉淀,所以原溶液一定有OH1一定没有HCO3一、Mg2\Fe3\Al”,根据电荷守恒,一定有

Na+;沉淀先增多后减少,但不能完全溶解,说明原溶液一定有Suh?-、AIO2-;滴加盐酸体积为412,沉淀的

量不变,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综合以上溶液可能含有SCh2-,故A错误;

B.若原溶液含有SO4?一,反应最后形成的溶液中的溶质有Na。、Na2s。4,故B错误;

C滴加盐酸体积为a-。+2,发生反应为CO32,+2H+=H2O+CO2;。+2-。+6,发生反应为

4(O”)3+3〃+=4产+3%。,所以(:032-与410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故C错误;

22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OH—、CO3-、SiO3-^AIO2-,故D正确。

答案选D。

15、C

【解题分析】

A.O和S位于同一主族,非金属性O大于S,故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zOAHzS,故A错误;

B.F没有最高正价,N是第二周期,第VA族,氮的最高正价为+5价,故B错误;

C.Na和Mg位于同一周期,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故最高价叙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减弱,NaOH>Mg(OH)2,

故C正确;

D.AI和C1位于同一周期,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AI>CL故D错误;

答案选C

16、A

【解题分析】

同分异构体是一种有相同分子式而有不同的原子排列的化合物;同种元素的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同系物是结构相

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原子团的化合物的互称。同分异构体、同位素、同系物描述的对象依次是化合物、

原子、化合物;故A正确;

答案:A

17、A

【解题分析】

A.由图像可知,当pH=7时含碳微粒主要为H2cCh和HCOG而pH约为3.5时,主要以碳酸形式存在,故要除去

NaCl溶液中Na2co3,需要调节pH小于3.5左右,故A错误;

B.Kai(H2co3)=c(HCO3-)c(H+),根据图像,X点处c(HCO#=c(H2co3),此时Kai(H2co3)=C(H+),因此由X点处的pH,

可计算Kai(H2co3),故B正确;

C.根据图像,pH=10的溶液中存在碳骏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Na+)=c(HCO3>2

2

C(CO3)+C(OH),故C正确;

D.根据图像,pH>12.5含碳微粒主要以碳酸根离子形式存在,将C02通入NaOH溶液制取Na2c。3,应控制pH>

12.5,故D正确;

答案选A。

18、D

【解题分析】

A.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A不选。

B.用试管夹时,应夹住距离试管口约1/3处,故B不选。

C检验氨气,应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氨气变蓝,故C不选;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向容量瓶加水至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定容是正确的,故D选。

故选D。

19、C

【解题分析】

A.燃烧热是Imol可燃物完全燃烧产生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水的稳定状态是液态,因此该式不能表示该反应的

燃烧热,A错误;

B.KA1(SO4)2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使沉淀物质的量达到最大:2Al3++3SO4、3Ba2++6OHF2Al(OH)31+3BaSOaB

错误;

C用稀硫酸酸化的KMn(h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反

2+

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6ir+5H2O2=2Mn+5O2f+8H2O,C正确;

D.用石墨作电极电解NaCl溶液,阳极Q•失去电子变为Cb,阴极上水电离产生的H+获得电子变为H2,反应方程式为:

2C1+2H2。电解C2T+H2T+2OH:D错误;

故合埋选项是Co

20、D

【解题分析】

A.反应后的溶液一定满足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分析;

B.pH=5时,溶液呈酸性,贝IJc(H+)>c(OIT),结合电荷守恒判断;

C.如果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20・00mL,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若为中性,则加入的氢氧化

钠溶液体积小于20.00mL;

D.由于CH3COOH的物质的量是定值,故c(CH3COO)不可能持续噌大。

【题目详解】

A.在反应过程中,一定满足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OH-),故A正确;

+

B.pH=5的溶液呈酸性,则c(H+)>c(OIT),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CH3COO)>c(Na),则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为:

++

c(CH3COO)>c(Na)>c(H)>c(OH),故B正确;

C.如果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20.00mL,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若为中性,则加入的氢氧化

钠溶液体积小于20.00mL,故C正确;

D.由于CH3COOH的物质的量是定值,故随NaOH溶液滴加,溶液体积的增大,c(CH3COCr)不可能持续增大,故D

错误;

故答案选Do

【题目点拨】

本题明确各点对应溶质组成为解答关键,注意应用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及盐的水解原理判断离子浓度的大小。

21、C

【解题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同一主族的W和Y,Y的原子序数是W的2倍,W是O,Y是

S,则Z是。。X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W和X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Z的最外层电子数,X的最外

层电子数是7・6=1,所以X是Na,结合物质的性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

【题目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W、X、Y、Z分别是O、Na、S、CL

A.同周期元素原子从左到右半径增大,有CIVSVNa;一般情况下,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则O原子半

径最小;综合原子半径:OVCIVSVNa,正确,A不选;

B.非金属性。〉S,则S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弱于C1的气态氢化物,正确,B不选;

C.W与X形成的化合物过氧化钠中含有共价键,错误,C选;

D.常温常压下,S的单质是固态,正确,D不选;

答案选C。

22、A

【解题分析】

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与Z可形成常见的XZ或XZ2型分子,则X为C元素、Z为O元素;Y与

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质量是相同条件下同体积氢气的8.5倍,该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8.5x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