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语故事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4年成语故事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4年成语故事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4年成语故事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4年成语故事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成语故事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成语中,出自《庄子》的是:

A.鹏程万里

B.海阔天空

C.螳臂当车

D.画蛇添足

2.“精卫填海”中的精卫是一只:

A.燕子

B.鸥鸟

C.蜻蜓

D.鹰

3.“刻舟求剑”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讲述的是:

A.儒家的智慧

B.道家的哲学

C.墨家的兼爱

D.法家的法治

4.“杯弓蛇影”的典故源于:

A.《庄子》

B.《战国策》

C.《左传》

D.《史记》

5.成语“画龙点睛”中的“龙”原指:

A.龙舟

B.龙袍

C.龙脉

D.龙图

6.“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用来比喻:

A.盲目自信

B.自欺欺人

C.狡猾多端

D.胆小怕事

7.成语“井底之蛙”出自《庄子》,用来比喻:

A.知识贫乏

B.眼界狭窄

C.修养低下

D.粗心大意

8.“悬梁刺股”用来形容:

A.学习刻苦

B.耐心细致

C.勤奋努力

D.坚持不懈

9.“掩耳盗铃”的典故告诉我们:

A.不要自欺欺人

B.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C.要勇于面对现实

D.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10.“对牛弹琴”这个成语用来比喻:

A.没有目的

B.白费力气

C.无可救药

D.不合时宜

11.成语“杯弓蛇影”的“弓”是指:

A.弓箭

B.弓形

C.弓弦

D.弓身

12.“画蛇添足”的“蛇”原指:

A.毒蛇

B.玩蛇

C.龙蛇

D.长蛇

13.“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铃”是指:

A.铃铛

B.铃声

C.铃铛声

D.铃铛响

14.“对牛弹琴”的典故告诉我们:

A.要善于沟通

B.要尊重他人

C.要善于表达

D.要勇于尝试

15.成语“井底之蛙”中的“蛙”是指:

A.青蛙

B.蛙鸣

C.蛙声

D.蛙鸣声

16.“悬梁刺股”的典故出自《史记》,用来形容:

A.学习刻苦

B.耐心细致

C.勤奋努力

D.坚持不懈

17.“画蛇添足”的典故告诉我们:

A.要珍惜机会

B.要学会放弃

C.要保持自信

D.要勇于尝试

18.“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掩耳”是指:

A.掩盖耳朵

B.掩盖真相

C.掩盖事实

D.掩盖真相

19.成语“对牛弹琴”中的“弹琴”是指:

A.弹奏琴曲

B.弹奏琴声

C.弹奏琴音

D.弹奏琴调

20.“井底之蛙”的典故出自《庄子》,用来比喻:

A.知识贫乏

B.眼界狭窄

C.修养低下

D.粗心大意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成语中,出自《战国策》的有:

A.刻舟求剑

B.海阔天空

C.画蛇添足

D.杯弓蛇影

2.成语“精卫填海”中的精卫是一只:

A.燕子

B.鸥鸟

C.蜻蜓

D.鹰

3.“井底之蛙”用来比喻:

A.知识贫乏

B.眼界狭窄

C.修养低下

D.粗心大意

4.“悬梁刺股”用来形容:

A.学习刻苦

B.耐心细致

C.勤奋努力

D.坚持不懈

5.下列成语中,出自《庄子》的有:

A.鹏程万里

B.海阔天空

C.螳臂当车

D.刻舟求剑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成语“刻舟求剑”中的“剑”是指宝剑。()

2.成语“掩耳盗铃”的典故源于《左传》。()

3.成语“对牛弹琴”中的“牛”是指黄牛。()

4.成语“井底之蛙”出自《庄子》,用来比喻人的修养。()

5.成语“画龙点睛”中的“龙”原指龙图。()

6.成语“悬梁刺股”的典故出自《史记》。()

7.成语“掩耳盗铃”用来比喻盲目自信。()

8.成语“对牛弹琴”用来比喻白费力气。()

9.成语“井底之蛙”用来比喻知识贫乏。()

10.成语“画蛇添足”的典故告诉我们要珍惜机会。()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

1.简述成语“精卫填海”的故事背景和寓意。

答案:成语“精卫填海”的故事背景是讲述精卫鸟为了填平大海,不惜牺牲自己,日复一日地捡拾树枝和石子投入大海,最终化为神鸟精卫。这个成语寓意着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鼓励人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放弃,持之以恒地追求目标。

2.成语“刻舟求剑”反映了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案:成语“刻舟求剑”反映了一种固守成规、不知变通的生活哲理。故事中的人不知道船已经移动,仍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剑,讽刺了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人。它告诉我们,面对变化,要灵活应对,不能墨守成规。

3.请举例说明成语“画蛇添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成语“画蛇添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可以体现在做事情时过度追求完美,反而弄巧成拙。例如,一个人在演讲时,为了追求语言的华丽,添加了许多不必要的修饰词,结果反而让听众感到厌烦,这就是典型的“画蛇添足”。它提醒我们在做事情时要适度,避免过度修饰。

五、论述题

题目:成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素养的培养作用

答案: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哲学和道德智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成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成语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成语是汉语中独特的表达方式,它们简洁凝练,富有表现力。通过学习成语,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词汇储备,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其次,成语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古文。许多成语源自古代文学作品,通过学习成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语境和内涵,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再次,成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成语背后往往有着丰富的历史典故和哲理,通过学习成语,学生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此外,成语教学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具有积极作用。许多成语富含道德寓意,如“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等,这些成语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最后,成语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成语往往具有多义性和灵活性,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过程中,需要调动思维,发挥创造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试卷答案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D

解析思路:鹏程万里、海阔天空、螳臂当车均出自《庄子》,而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

2.B

解析思路:精卫填海中的精卫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鸟,属于鸥鸟类。

3.D

解析思路:刻舟求剑出自《战国策·齐策四》,讲述了一个人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剑的故事。

4.C

解析思路:杯弓蛇影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讲述了晋文公在宴会上误将弓影当作蛇的故事。

5.A

解析思路:画龙点睛中的“龙”原指龙图,即皇帝的印章,比喻在关键时刻加上一笔使事物生动有力。

6.B

解析思路:掩耳盗铃出自《庄子·外物》,讲述了一个掩耳盗铃的人以为别人听不见自己的行为,实际上是在自欺欺人。

7.B

解析思路:井底之蛙出自《庄子·秋水》,比喻见识短浅,眼界狭窄的人。

8.A

解析思路:悬梁刺股出自《史记·苏秦列传》,形容人学习勤奋刻苦。

9.B

解析思路:掩耳盗铃的典故告诉我们,不要自欺欺人,要正视现实,勇于面对问题。

10.B

解析思路:对牛弹琴出自《庄子·秋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徒劳的。

11.B

解析思路:杯弓蛇影中的“弓”是指弓形,比喻事物本无问题,却因误解而感到恐惧。

12.D

解析思路:画蛇添足中的“蛇”原指长蛇,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13.A

解析思路:掩耳盗铃中的“铃”是指铃铛,比喻掩盖真相,自欺欺人。

14.B

解析思路:对牛弹琴的典故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避免白费力气。

15.A

解析思路:井底之蛙中的“蛙”是指青蛙,比喻见识短浅,眼界狭窄的人。

16.A

解析思路:悬梁刺股的典故出自《史记·苏秦列传》,形容人学习勤奋刻苦。

17.B

解析思路:画蛇添足的典故告诉我们要珍惜机会,避免过度追求完美。

18.A

解析思路:掩耳盗铃中的“掩耳”是指掩盖耳朵,比喻掩盖真相,自欺欺人。

19.A

解析思路:对牛弹琴中的“弹琴”是指弹奏琴曲,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徒劳的。

20.B

解析思路:井底之蛙的典故出自《庄子·秋水》,比喻见识短浅,眼界狭窄的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AC

解析思路:刻舟求剑、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