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04-T 303-2024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_第1页
DBJ04-T 303-2024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_第2页
DBJ04-T 303-2024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_第3页
DBJ04-T 303-2024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_第4页
DBJ04-T 303-2024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ofhighperformanceconcreteDBJ04/T3032024批准部门: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编单位: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设北方有限公司施行日期:2024年10月1日前言根据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22年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晋建科字(2022)232号)要求,规程修订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家和先进省市的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修订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原材料;5.配合比和耐久性设计;6.性能要求;7.质量控制;本规程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对第2章节u术语"中的高性能混凝土等定义做出修订;2.对第3章节基本规定"中条款进行了修订和增加了内容;3.对第4章"原材料"中第4.2节"水泥"要求进行了细化,对第4.3节"骨料"要求进行了修订,重点修订了人工砂技术指标要求,对第4.4节"矿物掺合料"要求进行了修订,结合本省地域材料的特点,增加掺合料的种类;对第4.5节"外加剂要求进行料"使用要求;4.对第5章"配合比和耐久性设计"进行了修订;本规程由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反馈给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山右巷10号,邮编:030001),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5本次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本规程主编单位: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设北方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山西华建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山西五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黄河新型化工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李晓峰李志军贺晟李溪 张荣霞徐坤刘金荣李琳赵永茂郭忠义宋伟李山峰桑颖慧梁彦平罗作球高世孝任升学郭创新陈晋明刘虎史小妮于婷张晓波徐宏伟王晓亮郭慧张国刚赵慧赵斌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朱卫中王晶梁福忠姚荣光闫蕊珍樊永盛滕朝晖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2.2符号 3基本规定 4原材料 4.1一般规定 4.2水泥 4.3骨料 4.4矿物掺合料 4.5外加剂 4.6混凝土用水 4.7纤维 5配合比和耐久性设计 5.1一般规定 5.2配合比设计 5.3耐久性设计 6性能要求 6.1拌合物性能 6.2物理力学性能 6.3耐久性及长期性能 77质量控制347.1原材料347.2生产 347.3工作性检验 7.4运输387.5浇筑 387.6养护397.7其他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418质量验收 本规程用词说明43引用标准名录44条文说明 8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 2Termsandsymbols 2.1Terms 2.2symbols 3BasicRequirements 4RawMaterials 4.1GeneralRequirements 4.2cement 4.3Aggregate 4.4Additives 4.5Admixtures 4.6Mixingwater 4.7Fiber 5DesignofMixproportionandDurability 5.1GeneralRequirements 5.2DesignofMixproportion 5.3DesignofDurability 6performanceRequirements 6.1performanceRequirementsofMixtures 296.2physicalandMechanicalperformanceRequirements316.3Durabilityandlong-timeperformanceRequirements3297Qualitycontrol347.1RawMaterials347.2produce 347.3workabilityInspection 7.4Transportation387.5pouring 7.6curing397.7constructionofotherHighperformanceconcrete418QualityAcceptance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 ListofQuotedstandards44Explanationofprovisions 47总则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设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行业及山西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concrete以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和使用对混凝土性能特定要求为总体目标,选用优质常规原材料,合理掺加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采用较低水胶比并优化配合比,通过预拌和绿色生产方式以及严格的施工措施,制成具有优异的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长期性能的混凝土。2.1.2常规品高性能混凝土ordinaryhighperformanceconcrete规使用的混凝土。2.1.3特制品高性能混凝土specialhighperformanceconcrete符合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的轻骨料混凝土、高强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纤维混凝土。2.1.4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durabilityofconcretestructure在预定作用和预期的维护与使用条件下,混凝土结构及构件在设计工作年限内保持其适用性和安全性的能力。2.1.5水胶比waterbinderratio混凝土配制时的总用水量与胶凝材料总量的质量比。2.1.6矿物掺合料mineraladditive以硅、铝、钙等一种或多种氧化物为主要成分,具有规定细度,掺入混凝土中能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粉体材料。2.1.7粗骨料不规则颗粒irregularparticleincoarscaggregate卵石、碎石颗粒最小一维尺寸小于该颗粒所属相应粒级的平均粒径0.5倍的颗粒。2.1.8人工砂片状颗粒flakyparticleinartificialsand粒径1.18mm以上的人工砂颗粒中最小一维尺寸小于该颗粒所2属相应粒级的平均粒径0.45倍的颗粒。2.1.9石粉亚甲蓝值(MB值)methylenebluenumberofrockfines2.1.10石粉流动度比fluidityratioofrockfines泥胶砂的流动度之比,用于判定石粉对减水剂吸附性能的指标。2.1.11人工砂需水量比waterrequirementofartificcialsand能的指标。2.2符号FF石粉流动度比;X人工砂需水量比;MBF石粉亚甲蓝值;ca30强度等级为C30的引气混凝土。33基本规定限内必须满足耐久性和结构承载力、刚度等正常使用功能要求。级进行耐久性设计,当结构构件受到多种环境类别共同作用时,应等级见表3.0.2-1和表3.0.2-2。应依据要求选用适当的水泥品种、矿物掺合料,以及适当的水胶比,并采用适当的化学外加剂。表3.0.2-1环境类别环境类别名称腐蚀机制(劣化机理)一般环境保护层混凝土碳化引起钢筋锈蚀(正常大气作用引起钢筋锈蚀)冻融环境反复冻融导致混凝土损伤盐湖氯化物环境氯盐引起钢筋锈蚀除冰盐等其他氯化物环境氯盐引起钢筋锈蚀V化学腐蚀环境硫酸盐等化学物质对混凝土的腐蚀注:一般环境系指无冻融、氯化物和其他化学腐蚀物质作用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暴露环境。表3.0.2-2环境作用等级环境类别与名称环境作用等级C中度D严重E非常严重F极端严重I-CII冻融环境II-CII-DII-EII-CII-DⅢL-EIII-FV-CV-DW-EV-CV-DV-E4能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应考虑混凝土可能发生的碱-骨料反应、钙矾石延迟生成反应和环境水对混凝土的溶蚀,在设计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2水胶比不大于0.452I级以568采用符合I级以568上骨料,掺加高性能减水剂及符合要求的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矿产及管理技术规程》JGJ/T328中的要求进行绿色生产,生产企业应最少满足绿色生产评价等级一星级或以上的要求;管理。价标准》JGJ/T385的规定进行。52熟料C3A含量(按质量计)不大于6%;时应符合表4.2.3的规定。指标要求3d抗压强度(Mpa)≥22.0,≤≤28d/3d抗压强度比≥1.70水化热3d水化热≤280KJIkg,7d水化热≤320KJ/kg注:表中28d/3d抗压强度比为28d抗压强度与3d抗压强度的比值。式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以及所有出厂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或确认本规程第4.1.3条中的检验项目,且检验结果应符合本规程第4.1.3条的规定。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且水泥各项技术指标的试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法》GB/T8074的方法测定;23d抗压强度、28d抗压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的方法测定;3熟料C3A含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的方法测定;743d水化热、方法》GB/T12959的方法测定;176的方法测定;4.2.6的方法测定。4.3骨料土用骨料》JG/T568的要求。表4.3.2-1粗骨料颗粒级配公称粒径累计筛余(%)4.75连续级配5~1685~1005~205~250~55~31.515~450~5单粒级配5~1085~10016~2555~7025~4085~1008表表观密度(kg'm3有机物计,%吸水率(%)(%)氯化物(以氯离子质量计)(%)含水率(%)实测值岩石抗压强度变质岩不应小于60Mpa,水成岩不应低于45Mpa注:1当粗骨料中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杂质时,应进行专门检验,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后,方能采用;当粗骨料中含有黄铁混凝土(坍落度大于180mm)时,碎石的压碎指标可放宽至20%.大于条、第续表4.3.5-2细骨料其他技术要求天然砂人工砂特级I级特级I级表观密度(kg'm3)≥2500≥2600≥2600≤41.0≤43.0≤41.0≤43.0≤1.0≤2.0≤1.0≤2.0≤1.0≤2.0≤1.0≤2.0含水率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供需双方协商确定有机物含量合格合格2(折算%)≤0.5≤0.5成3≤0.01≤0.02≤0.01≤0.02确认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后,方能采用;当细骨料中含有黄铁矿0.25%。MBF应超过3.0%;p<MBF>p<MBF>FF≥MBF≤FF≥F≥MBF≤F≥根据使用环境和用途,并经试验验证,供需双方协商可适当放宽石粉含量(按质量计),但不应超过15%。4石粉亚甲蓝(MBr)值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石粉亚甲蓝值(MBF)按式(4.3.5)计算(4.3.5)式中:MBF亚甲蓝值,表示每千克石粉试样所消耗的亚甲蓝克数,单位为克每千克(gkg),精确至0.1;G试样质量为50g;;VmL;10换算系数,用于将每千克试样消耗的亚甲蓝溶液体积换算成亚甲蓝质量。2)石粉亚甲蓝(MBF)值取2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除应采取抑制骨料碱活性措施外,还应在混凝土表面采用隔离措施。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50733的规定。报告和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并应进行抽样检验,检验项目及检验批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别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和《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的规定进行,砂的细度模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的规定进行,粗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按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的规定进行;料》JG/T568附录A进行JG/T568附录B进行568附录C进行;568附录D进行JG/T568附录E进行GB/T14684及《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的规定进行。4.4矿物掺合料GB/T的II烧失量不大于5%求检测粉煤灰中的氨离子含量;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规定,且应选用S95级或S105级矿渣粉;GB/T27690的规定;GB/T30190的规定;JG/T486的规定。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验证符合工程要求后方可使用。核素限量》GB6566的有关规定,且不应含有影响混凝土长期性能13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检验频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4.7纤维《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rT221的规定。等级应为600级及以上。需要掺入合成纤维时宜选用膜裂纤维。设备,为保证纤维均匀分布在混凝土中,宜先将纤维和粗细骨料投入搅拌机中干拌,将纤维打散,然后再加入水泥、矿物掺合料、水、外加剂搅拌,其搅拌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适当延长。质量证明文件,并应进行抽样检验,检验项目及检验批量应符合的规定。5.1般规定性。耐久性设计应针对混凝土结构所处外部环境中劣化因素的作用,确保结构在设计工作年限内不超过容许劣化状态。配合比设计应提前进行,以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配合比调整及长期耐久性能试验。构通用规范》GB55008的相关规定。计,在满足拌合物性能和施工要求情况下,宜尽量增加粗骨料用量。5.1.5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要求应符合表5.1.5的要求。表5.1.5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要求名称要求配合比设计依据常规品高性能混凝土水胶比不大于0.4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强度等级不低于C30,胶凝材料用量不大于550kg'm3特制品高性能混凝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1C70、C75、C80的混凝土胶材用量不大于580kg'm3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水胶比不大于0.45《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强度等级不低于C30,胶凝材料总量应不大于600kg'm3,C45及以下等级自密实混凝土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大于sookg'm',扩展度控制目标值应不小于550mm续表5.1.5名称要求配合比设计依据特制品高性能混凝纤维高性能混凝土水胶比不大于0.45《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钢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小于360kg'm3,不大于550kg/m3合成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大于550kg/m3轻骨料高性能混凝土净水胶比不应大于0.48《轻骨料混凝土JGJ/T12的相关标准要求。5.1.7高性能混凝土的浆体比宜符合表5.1.7的规定。表5.1.7不同等级混凝土浆体比推荐性参数强度等级浆体比C30C50(不含C50)≤0.32C50~C60(不含C60)≤0.35C60及以上≤0.38m的石粉、水、气体和外加剂的体积之和与混凝土总体积之比。的规定。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采用硅酸盐水泥时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粉煤灰≤0.40453535>25粒化高炉矿渣粉≤0.40555545>55454535石灰石粉≤0.4025>硅灰复合掺合料≤0.40555545>55454535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5采用其他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上的混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37%44%;粗骨料空隙率不宜大于40%;外加剂的掺量应根据试验确定。算时宜采用饱和面干状态的表观密度。两个阶段。5.2配合比设计5.2.1试配确定。5.3耐久性设计设计要求设计工作年限、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50年强度等级≥C35≥C35≥C40抗渗等级≥P12≥P12≥P12水胶比≤0.45≤0.42≤0.4028d≤15≤10≤52抗碳化耐久性水胶比按式(5.3.1)计算:(5.3.1)W/B水胶比;mm;Cmm;1.0,室内取1.7;tt的规定。1采用引气混凝土,其含气量应符合表5.3.2-1的要求,且气泡间距系数应小于300ym;其设计要求应符合表5.3.2-2的规定。表5.3.2-1高性能混凝土最小含气量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潮湿或水位变动的寒冷和严寒环境受除冰盐作用、盐冻环境、盐湖水冻融环境4.55.55.5注:含气量为气体占混凝土体积的百分比。表5.3.2-2冻融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设计要求设计要求50年100年强度等级≥ca30/C45≥ca35≥ca40≥ca35/C45≥ca40≥ca45抗冻等级≥F250≥F300≥F350≥F300≥F350≥F400水胶比≤0.45≤0.42≤0.38≤0.42≤0.38≤0.35≥350≥380≥400≥380≥400≥420的规定。表5.3.2-3复合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水胶比采用硅酸盐水泥时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0.40>注:1采用其他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可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上的混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2复合矿物掺合料中各矿物掺合料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本规程表5.1.8中单掺时的限量。符合表5.3.2-4的要求。表5.3.2-4骨料的品质要求环境条件细骨料粗骨料吸水率(%)坚固性试验质量损失(%)吸水率(%)坚固性试验质量损失(%)严寒地区≤2.0≤5≤1.5≤5寒冷地区≤3.0≤8≤2.0≤8注:按照最冷月平均气温划分微冻地区、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其平均气温分别为-3℃~2.5℃、-8℃~-3℃和-8℃以下。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规定的快冻法测定,根据混凝土测定的冻融循环次数确定混凝土的抗冻等级。重的规定。单掺粉煤灰或者粉煤灰、矿渣、硅灰中的两种或三种复合。当采用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和电通量。地区(离盐湖岸边250m~1000m)、一般盐害环境地区(离盐湖岸50m250m)、重盐害环境地区(离盐湖岸边50m以内)。盐害地区的高性能混凝土电通量应满足表5.3.3-2的要求。在盐害地区,高性能混凝土的表面裂缝宽度宜小于c/30(C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表5.3.3-2盐害地区的混凝土电通量(C)混凝土等级设计工作年限50年30年<C30<1500<2000<2500C30C45<1200<1500<2000≥C50<1000<1200<1500列规定:5.3.4-1235.3.4-3的要求。表5.3.4-3其他化学腐蚀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环境条件腐蚀介质指标最大水胶比水(含酸雨等)中酸碱度(PH值)6.0~5.55.0~5.5<5.0水中侵蚀性COZ浓度15~3030~6060~100GB/T14685的规定进行碱活性检验。2对快速砂浆棒法检验结果膨胀率不小于0.10%的骨料,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50733的规定进行抑制骨料碱硅酸反应活性有效性试验,并验证有效结构的混凝土不得采用碱活性骨料。定:1采用F类的I级或II级粉煤灰,碱含量不宜大于2.5%,粉煤25176执行。3采用二氧化硅含量不小于90%、碱含量不大于1.5%的硅灰,执行。5采用碱含量不大于1500mgL的拌和合用水,水中碱含量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合下列规定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下列规定进行:和;含量可用1/6实测值计算;硅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碱含量可用1/2实测值计算;表环境条件特殊工程结构重要工程一般工程干燥环境3.5不限制潮湿环境3.5含碱环境2.0(采用非碱活性骨料)2.5(采用非碱活性骨料)列规定:的骨料,于10%;2)对于快速砂浆棒法检验结果膨胀率为0.10%~0.20%范围内的骨料,宜采用不小于25%的粉煤灰掺量;3)当本款第1、2项规定均不能满足抑制碱硅酸反应活性有效性要求时,可再增加掺用硅灰或用硅灰取代相应掺量的粉煤灰盐水泥配制混凝土时,可将水泥中混合材掺量20%以上部分的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掺量分别计入混凝土中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与施工要求;5.3.9高性能混凝土预防碱骨料反应时生产和施工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准》GB50164的规定;2对于采用快速砂浆棒法检验结果不小于0.10%膨胀率的骨料,当其配制的混凝土用于养护周边地区盐渍土、海水和受除冰盐作用等含碱环境中非重要结构时,除应采取抑制骨料碱活性措施和控制混凝土碱含量之外,还应在混凝土表面采用防碱涂层等隔离措施;276性能要求6.1拌合物性能时损失和凝结时间等拌合物性能应满足施工要求。6.1.2拌合物坍落度、扩展度等级划分应符合表6.1.2-1、表6.1.2-表6.1.2-1坍落度等级划分等级坍落度(mm)10~40S250~90S3100~150S4160~210S5≥220表6.1.2-2混凝土拌合物的扩展度等级划分等级扩展度(mm)≤340F2350410F3420480F4490550F5≥6306.1.3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不应超过表的量不应大于硅酸盐水泥的量。当采用P-I或P-II型硅酸盐水泥时,硅酸盐水泥的量即为水泥用量;当采用除P-I、P-II型硅酸盐水泥29以外的其他类型的硅酸盐水泥时,硅酸盐水泥的量以水泥用量减去混合材用量计算。水泥中的混合材掺量应按水泥厂家提供的出厂数据确定。环境条件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干燥环境潮湿但不含氯离子的环境潮湿且含有氯离子的环境除冰盐等侵蚀性物质的腐蚀环境、盐湖周边、盐渍土环境剂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含气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期处于潮湿或水位变动的寒冷和严寒环境、盐冻环境、受除冰盐作用环境的高性能混凝土应掺用引气剂,引气剂掺量应根据混凝土含气量要求经试验确定,密实成型的高性能混凝土最小含气量应符合本规程表5.3.2-1定:;20s;,经时1h扩展度应无损失;扩展时间T'soo不宜大于8s;坍落扩展度与J差值不宜大于25mm;离析率不宜大于15%;210mm,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宜大于30mm/h;泵送合成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坍落度控制目标值不宜大于180mm,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宜出现结团现象。制品制造工艺的要求。定。6.2物理力学性能分为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C85C9OC95C100C105C110C115C120;为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C85C9OC95C100C105C110C115;为CF35、CF40、CF45、CF50、CF55、CF60CF65CF70CF75CF80CF85CF9OCF95CF100CF105CF110CF115;分为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o料高性能混凝土除外。31构设计标准》GB/T50010和《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T50011的规定。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并应满足设计要求。6.3耐久性及长期性能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的规定。能的等级按照表6.3.2-1的规定划分表6.3.2-1高性能混凝土抗冻性能、抗水渗透性能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等级划分抗冻等级(快冻法)抗渗等级抗硫酸盐等级F250P12KS120P12KS150F350P12KS150P12KS150>P12>KS150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时,应符合表6.3.2-2的规定,且测试龄期宜为84d;表6.3.2-2等级RCM-IIRCM-RCM-V氯离子迁移系数DRCM(RCM法)(X10-I2m2/S)2.5≤DRCM<3.01.5≤DRCM<2.5DRCM<1.532符合表6.3.2-3的规定,且高性能混凝土测试龄期宜为28d。当混凝试龄期可为56d等级Q-V电通量Qs(C)1000≤Qs<2000500≤Qs<1000Qs<500的规表等级T-V28d10≤d<150.1≤d<10d<0.1上的总开裂面积不宜大于700mm2/m2,180d干燥收缩率不宜超过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并满足耐久性设计要求。33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JGJ/T息技术手段,并及时封存相关信息作为备案资料。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混凝土搅拌站(楼)》GB/T始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检查和零点校准;用于集中搅拌的搅拌站(楼)经大修、中修或迁移至新的地点后,应对计量设备进行允许偏差应符合表表7.2.2原材料品种水泥骨料水外加剂掺合料每盘计量允许偏差23士2士2注:*滤芯更换。35混凝土或采用引气剂、膨胀剂、防水剂和其他外加剂时,应相应延长7.3工作性检验度经时损失等,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尚应测定含气量。时损失不宜大于30mm/h控制目标值(mm)允许偏差(mm)坍落度≤40≥160扩展度≥3506.1.5条的规定。等有关三方见证取样的条件下,测定其工作性,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条的规定控制。37骨料最大粒径小于25mm的拌合物最大落料高度应控制在6m以内。4混凝土搅拌后240min内应泵送完毕,如因运送时间不能满足要求或气候炎热,应采取经试验验证的技术措施,防止因坍落度损失影响泵送。规程》温高于和保温材料覆盖,保温材料的厚度可经热工计算确定,冬期施工采用的外加剂应经试验确定。分布。高性能混凝土应进行二次振捣,确保有效地消除塑性阶段产生的沉缩和表面收缩裂缝。7.6养护标准》GB50164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规定。构件及大体积构件宜根据构件尺寸、环境情况及施工条件确定养护开始时间及养护时长。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宜适当延长养护时板等大面积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二次振捣和抹压表面时,可卷起覆盖物操作,然后及时覆盖,混凝土终凝后7.6.4养护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39规定。小于90%,7d和28d抗压强度比均不应小于95%。养护剂有效保水率和抗压强度比的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养生剂(膜)》JT/T522的规定。护时间应符合表7.6.6的规定。表水胶比大气潮湿(相对湿度≥50%),无风,无阳光直射大气干燥(20%≤相对湿度<50%),有风,或阳光直射大气极端干燥(相对湿度<20%),大风,大温差日平均气温T(℃)养护时间(d)日平均气温T(℃)养护时间(d)日平均气温T(℃)养护时间(d)>5≤T<105≤T<10285≤T<1010≤T<2010≤T<2010≤T<2045T≥207T≥20T≥2035≤0.455≤T<105≤T<105≤T<104510≤T<2010≤T<2010≤T<2035T≥207T≥20T≥2028行适当的保温保湿养护。7.6.8施进行养护,不应直接进行洒水养护。度的要求。40283的规定,纤维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的规定。标准》GB50496的规定。土应用技术标准》JGJ/T12的规定。本规程用词说明同的用词说明如下:;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宜";的规定"或"应按执行"。43178《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rT221《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I/T281《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rT283《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JGI/rT322《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JGJ/rT328《高性能混凝土评价标准》JGJ/T385《混凝土防冻泵送剂》JG/T377《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JG/T486《高性能混凝土用骨料》JG/T568《混凝土防冻剂》JC475《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养生剂(膜)》JT/T52245山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BJ04/T3032024条文说明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523基本规定 4原材料 4.1一般规定 4.2水泥 564.3骨料 564.4矿物掺合料 4.5外加剂 574.6混凝土用水 5配合比和耐久性设计 5.1一般规定 5.2配合比设计 5.3耐久性设计 6性能要求 7质量控制 7.1原材料 7.2生产 7.3工作性检验 7.4运输 647.5浇筑 7.6养护 7.7其他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 8质量验收 总则1.0.11.0.2应用技术规程的适用范围与普通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基本相同,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和施工方法与普通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士也相同。所以使用本规程时应注意与相关标准的衔接。1.0.3自我省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经验。同时砂石骨料、混凝土外加剂、粒化高炉矿渣粉等材料相继颁布了新的标准规范,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混凝土概念以及相关条件进行了重新定义。本规程在充分尊重采纳《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GB/T410542021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学习其他行业研究成果、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其他行业相关的标准规范,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2术语和符号2.1术语能混凝土提出如下定义: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用途要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经济性。为此,高性能混凝土在配制上的特点是低水胶比,选用优质原材料,并除水泥、水、集料外,必须掺加足够数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本规程采用了《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GB/T410542021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2.1.22.1.3均沿用了《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GB/T41054之外,高性能混凝土的cl渗透率明显低于普通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具有较高的密实性和抗渗性,因此,其抗化学腐蚀性能显著优于普通强度混凝土。减水剂时应将外加剂中的水量考虑到总用水量中。2.1.6本条依据《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10032014对矿物掺合料定义进行了修改。目前我省预拌混凝土企业普遍采用了粒化高炉矿渣粉和粉煤灰,太原及周边地区使用了硅灰,天然沸石粉等材料未见使用。2019以及国标《建设用砂》GB/T146842022提出的新控制指标的表述。52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第3.1.2条中关于结构混凝土用砂",指出机制砂应按石粉的亚甲蓝值指标和石粉的流动比指标JG/T5682019以及国标《建设用砂》GB/T146842022中的相关术语定义。联系,又常存在矛盾。因此,在一定施工工艺的条件下,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是以上三方面性质的矛盾统一。流动性是指新拌混凝土在自重或机械振捣的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板的性能。流动性反映出拌合物的稀稠程度。若混凝土拌合物太干稠,则流动性差,难以振捣密实;若拌合物过稀,则流动性好,但容易出现分层离析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是混凝土用水量。泥浆容易分离,造成混凝土不均匀,振捣后会出现蜂窝和空洞等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是胶砂比。保水性是指在新拌混凝土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在施工过程中,不致产生严重泌水现象的性能。保水性反映混凝土拌合物的稳定性。保水性差的混凝土内部易形成透水通道,影响混凝士的密实性,并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泥品种、用量和细度。或硬化过程中出现的体积缩小现象,一般分为塑性收缩(又称沉缩、缩会引起混凝土开裂。本规程中主要通过早期抗裂试验和干燥收缩53率来表征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力受压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等。2009中的抗硫酸盐等级的定义。2.1.19采用了行标《高性能混凝土用骨料》JG/T568相关概念和GB/T50476中的符号。543基本规定这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3.0.23.0.3指标参考了公路、铁路、水利行业对耐久性的技术要求。产、严谨施工综合技术的混凝土。设计评价有利于工程设计采用高性能混凝土,从而促进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生产评价有利于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和应用,有利于混凝土生产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工程评价有利于体现高性能混凝土对整个工程及其领域的贡献。554.5外加剂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是继木钙为代表的普通减水剂和以萘系为代表的高效减水剂之后发展起来的第三代高性能减水剂,是目前世界上较前沿、科技含量高、应用前景好、综合性能优良的一种高效减水剂。经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性能试验比较,我省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在技术性能指标、性价比方面都达到了当今国内先进水平。作为绿色产品逐步取代了萘系减水剂,目前在省内大部分地市县已含量为20%左右的聚羧酸系减水剂,掺量为1.0%~1.2%时,其减水率完全能达到25%,具有很高的性价比。4.6混凝土用水4.6.1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和和养护用水,如果是取自地下水或附近河流,宜进行有害物质分析,避免对混凝土造成危害。宜用于高性能混凝土。575配合比和耐久性设计5.1一般规定比设计规程》JGJ55也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并突出了混凝土耐久性的规定,本规程不再重复介绍。41054202的浆体比相关要求。5.1.8久性能,尤其是对于抗碳化、抗冻等性能等最普遍的需求,但对于有较高抗硫酸盐侵蚀、抗氯离子渗透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则可根料而又不超出表5.1.8的限值,则采用复合使用矿物掺合料的方法比较合理。再者,不同的矿物掺合料有不同的优点和弱点,复合使但掺多了会影响混凝土早期强度、抗碳化、抗冻等性能;而矿渣粉强度补偿能力好,降低混凝土电通量也较有效,但低水胶比时掺多性能有利。关键看注重哪方面的需求,合理设计相对比例。矿物掺合料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实际掺量是通过试验确定的,当采用超出能进行全面试验论证,证明结构混凝土安全性和耐久性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后,还是可以采用的。585.2配合比设计5.3耐久性设计下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设计提出了设计条件。混凝土抗碳化耐久constructionpracticeofHighDurableconcrete"。抗冻要求的混凝土。但引气剂的掺量要适当,引气量太少作用不够,7%为宜。低、坚固性质量损失小的骨料,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融能力。4对水中冻融及盐水中冻融,混凝土均可用冻融循环次数及到4%~5%。而且在盐水中冻融比在水中冻融的含气量要求高一个等级,即含气量要达到5%~6%才能实现300次快速冻融循环。附等途径从混凝土结构表面往内部迁移,可引起混凝土内钢筋的严重锈蚀。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要求与抗渗和抗碳化性能类似,都需要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但抗氯离子渗透对混凝土密实性的要求更高,因此水胶比要求更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