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教学的依据和目标台州市教研室叶军彪讲课教案_第1页
课程标准教学的依据和目标台州市教研室叶军彪讲课教案_第2页
课程标准教学的依据和目标台州市教研室叶军彪讲课教案_第3页
课程标准教学的依据和目标台州市教研室叶军彪讲课教案_第4页
课程标准教学的依据和目标台州市教研室叶军彪讲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教学的依据和目标台州市教研室叶军彪一、认识课程标准二、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三、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的指导意义一、认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也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依据。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都应当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主要依据,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坚持试题自创的命题原则,试题材料和语言情境具有人文性、时代性、典范性。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2013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说明•语文》(2)“前言”部分:导语完全重写;“课程性质”的表述有重要补充;“课程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也有较多的修改。(3)“课程目标与内容”部分:“总体目标内容”和“学段目标内容”在内容和语言表述方面也有较多修改。(4)“实施建议”部分:“教学建议”增加了比较多的具体建议;“评价建议”也补充了具体建议,结构上有较大的调整;“教材编写建议”有所补充。(5)“附录”部分:“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增加了16篇,并在具体篇目上略有调整;“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列举的书目有所增补和调整;新增了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坚持语文课程对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坚持“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系统,坚持“素养-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式。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与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的普遍要求,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育中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发展。

坚持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正确把握本学科人文性、实践性、本国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以及汉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特点,积极探索语文教育的规律。坚持推进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积极吸收当代教育的新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提高人文修养和创新能力。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认真吸取以往的成功经验,在学习语文的各种环节中,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注重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探索语文课程的创新发展,使语文课程保持“开放”的态势,避免固步自封,能根据需要不断更新与发展,始终适应时代的变迁。新课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2)进一步突出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进一步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社国语言文字的运用;(4)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进一步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5)针对语文教学和社会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突出问题,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加大了改革力度;(6)根据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提出语文教学的新要求。二、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1.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一表述,首先明确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强调语文教学必须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核心任务。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紧扣这一核心目标进行。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表达的实践上下功夫,应避免围绕知识条文、概念定义耗费精力。要培养这方面的实践能力,不能光靠反复做题,学会应对考试,而是要设计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把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生活联系起来,和各种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根据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真正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能力。2.语文素养所谓“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语文素养是人的基本修养,是每一个人在长期的语文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言语活动经验,其中虽然包括多种因素,但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不能简单地分解为几项孤立的“要素”,安排彼此孤立的各种单项训练。教师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手段和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形成语文素养。

课标提出的“语文素养”的理念,实质上是一种“素养-养成”的理念。即通过“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最终形成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一定要把握语文素养的整体性,建立语文培养目标的整体观,突出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坚持“素养-养成”的语文课程实施观念,重视学生主体的实践,重视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并提高语文素养。3.三维目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课标强调教学的“三维目标”,但不是每一堂课都落实三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是长期、隐性的目标,语文教育要靠熏陶,不可能在每一节课内全部落实“三维”。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相对集中,不可能完成太多目标。4.知识教学“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指导与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因此,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5.学习方式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主动获取、自主构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实现课堂自主学习,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以发展的目标。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研究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过程进行学习,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6.语文训练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所以不再把“训练”作为唯一的教学实施方式,也不再作为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7.语文生活与读书有关的是学生的“语文生活”,包括学生的课外“闲书”的阅读交流、上网、博客、微信、QQ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语文能力成长的重要方面,又关系到语文兴趣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形成。课标提倡尽可能在语文课和学生的“语文生活”之间疏通一条通道,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起读书的习惯。三、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的指导意义(一)写字教学新课标首先强调要转变汉字教育的理念,不能简单地把识字写字的学习当作阅读、写作的附庸。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物化成果,也是民族心理积淀的成果。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汉字教学,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更是祖国文化的认同理解、审美观念的培育过程。课标要求学生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附录4中的字表一(2500字)、字表二(1000字)共列出了3500个常用字,将这一学习要求的内容具体化了,这一字表可以给教科书编写和识字写字教学的评估提供参考。(二)阅读教学根据课标“教学建议”的要求,阅读教学可以从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现象人手,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也可以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总之,要紧扣语言文字的运用。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理解、感悟、体验、察悟,包括语感,主要靠在大量阅读中去涵泳,逐步习得。如果缺少个人的阅读体验与感觉,没有个性化的阅读,而教师讲得太多、太细、太零碎,效果不一定就好,还可能破坏那种涵泳的感觉。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性课程。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功夫,应该下在对具体语言材料的积累、品味、感悟上,在语言材料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可能,帮助学生认识语文运用规律。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也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三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第四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杭外初中生阅读书目第一部:故园柳1、《小王子》2、《城南旧事》3、《三国演义》4、《草房子》5、《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6、《欧亨利短篇小说选》7、《新月集飞鸟集》8、《绿山墙的安妮》9、《偷书贼》10、《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11、《情书》12、《阁楼上的光》13、《平面狗》14、《风的旱冰鞋》15、《乡愁四韵》16、《诗境浅说》17、《贾平凹散文选》18、《刘墉精品书坊之花季卷》第二部:陌上桑19、《追风筝的人》20、《大国崛起》21、《活着》22、《老人与海》23、《傲慢与偏见》24、《炼金术士》25、《目送》26、《人类群星闪耀时》27、《三毛全集》28、《许三观卖血记》29、《人间词话》30、《边城》31、《契诃夫短篇小说选》32、《灿烂千阳》33、《伊豆的舞女》34、《少年维特之烦恼》35、《家》36、《相约星期二》37、《透明的哀伤》38、《一个人的村庄》39、《世说新语》40、《连城诀》41、《汪曾祺散文》42、《缘缘堂随笔》43、《朦胧诗新编》44、《我与地坛》45、《干校六记》第三部:渔阳调46、《苏东坡传》47、《红楼梦》48、《呐喊》49、《野火集》50、《林清玄散文》51、《渴望生活梵高传》52、《京华烟云》53、《聊斋志异》54、《史记》55、《平凡的世界》56、《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57、《长恨歌》58、《西湖梦寻》59、《幻影书》60、《宋词选》61、《西线无战事》62、《日出》63、《一个人的遭遇》64、《流言》65、《空山灵雨》第四部:凉州词66、《围城》67、《博尔赫斯小说集》68、《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选》69、《罗生门》70、《玩偶之家》71、《拜伦、雪莱、济慈抒情诗精选(穆丹译)》72、《我们的祖先》73、《帕斯卡尔思想录》杂志推荐:74、《中国国家地理》75、《名作欣赏》76、《环球》77、《VISTA看天下》78、《南方周末》(三)写作教学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2013年台州中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也许你不富有,但你有一个温暖的家,这就够了;也许你不聪明,但你有一股拼搏的劲儿,这就够了;也许你不出众,但你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这就够了……也许你很听话,但这可能还不够;也许你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可能还不够;也许你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但这可能还不够……题目一:这就够了题目二:这还不够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四)综合性学习1.综合性。一是学科内的综合,即综合运用多种语文知识和能力,去解决综合性的语文问题。如劝说某人参与某项活动,我们可能需要相应的修辞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语言交际的原则与技巧等。二是学科间的综合,即以语文学科为主,进行跨学科的渗透。语文学科是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基础工具,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同样需要其他学科的支持。学科渗透能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寻找到解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