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本课分析《宋代经济的发展》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其次单元的内容,是整个单元内容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该单元的主题是“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改变”。本课则为宋代经济发展的介绍,内容包括三个子目,第一目是“农业的发展”,介绍了两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的缘由及概况;其次目是“手工业的兴盛”,讲解并描述了两宋时期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等手工业的发展;第三目是“商业贸易的旺盛”,介绍了宋代商业发展的概况,包括城市商业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发展、以及纸币的发行等。三个子目的支配体现了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确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史实的实力,他们对历史学科的爱好深厚,自我表现欲强,形象思维活跃,但是,对于经济发展的相识因社会阅历的缘由而有限。整体设计●教学目标时空观念1.驾驭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详细状况。2.驾驭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状况。史料实证1.通过对材料思索,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育综合归纳的实力。2.通过对材料的思索,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缘由,提高分析理解问题的实力。家国情怀1.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相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2.通过本课的学习,相识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加学生的民族骄傲感。●教学重点两宋商业旺盛的表现。●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缘由。●课前打算1.教材: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设计好教案与学案,设计与教学配套的多媒体课件。2.学生:引导学生做好预习。●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方法1.情景创设法:本课因为涉及经济问题,通过展示图片,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引导学生主动主动地参加到课堂教学中,2.归纳法:本课主要讲了三目的内容,可以采纳归纳法归纳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发展的表现,培育学生归纳实力,同时也培育学生的总结、概括、比较实力。3.小组探讨、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沟通、合作探究的方式,可以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语言沟通、思想碰撞,加强学生的思维实力,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宋代《耕获图》[老师讲解并描述]这是一幅故宫博物院藏品,采自《宋人画册》。这幅宋代《耕获图》描绘的是一座江南地主的田庄生产劳动的场面,重点反映了种植水稻的佃客从耕田到收获的全过程。《耕获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了解宋代江南农业生产状况难得的形象史料,反映出宋代江南水稻生产技术水平的超群。二、讲授新课第一目农业的发展(展示)[展示表格]西汉、唐朝与北宋时期南方与北方的人口对比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人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4076062.9%662429637.1%[提出问题]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改变?可以说明什么?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南方人口超过北方。说明经济重心渐渐南移。[老师提问]自东汉起先,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南方农业发展的缘由是什么?[活动探究1]学生分组探讨:南方农业发展的缘由?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小组1:从东汉后期到两宋,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小组2:两宋时期,人口增长,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老师讲解并描述]从东汉后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两宋时期,人口增长,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探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的团队合作实力和探讨实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心情。)[提出问题]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有哪些?可以从农作物、经济作物等方面进行归纳。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1:农业作物上,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学生2:南方经济作物上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动。[展示图片][老师讲解并描述]图中的是现在我国南方种植的水稻,一般是一年两熟。两宋时期,我国南方已经由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期推广到东南地区。占城位于中南半岛东南部,北起今越南河静省的横山关,南至平顺省潘郎、潘里地区。[老师提问]宋朝时哪一农作物的种植跃居我国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学生活动预期效果:水稻。[老师讲解并描述]宋朝时我国的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在经济作物方面,到南宋时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动到江淮和川蜀一带。[老师展示]“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老师讲解并描述]苏指苏州,今江苏吴县一带,太湖以东。湖指湖州,今浙江吴兴一带,太湖以南。太湖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小河流遍布,“百流众渎(dú,水道),曲折萦绕”,称“水乡泽国”。[老师过渡]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那么,两宋时期的手工业又得到了怎样的发展?其次目手工业的兴盛(展示)[展示图片]古代纺线图古代织布图[老师提问]以上两幅图片都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纺织技术的发展。那么,到了北宋时期,纺织业方面有哪些发展呢?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赛过北方。学生2: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学生3: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宋朝的制瓷业的发展有哪些表现?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1: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新颖的美感。学生2: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闻名的瓷都。学生3: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展示图片]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老师补充总结]1974年,一艘沉睡了近七个世纪的宋代海船在泉州后渚胜利发掘,举世震惊。从那以后,各国从事文博考古探讨的专家学者纷至沓来。这艘宋代海船的发觉,揭开了我国造船史及海外交通史探讨崭新的一页,甚至被英国闻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誉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重要的发觉之一”。泉州湾古船出土也被《考古》杂志列为“197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觉”之一,它为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泉州认定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供应了重要的物证。[提出问题]宋朝的造船业的发展有哪些表现?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1: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学生2: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学生3: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了先进的指南针。[老师过渡]宋代的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了发展,宋代的商业贸易是否也一片旺盛的景象呢?第三目商业贸易的旺盛(展示)[展示图片][老师讲解并描述]宋代商业旺盛超过了前代。两宋时期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城市可以沿街开铺,还出现了早市和夜市。《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货郎图》反映了宋代的乡镇商业的旺盛。[展示图片]泉州市舶司遗址[老师讲解并描述]泉州市舶司遗址位于鲤城区,泉州港兴于唐,盛于宋元,衰于明中叶。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朝廷于泉州设立福建市舶司,尚续到明朝成化八年(1472年),市舶司才迁往福州。福建市舶司在此的四百年间,管理着泉州诸港的海外贸易及有关事务。[展示图片][老师讲解并描述]“交子”是宋真宗时,在四川出现的代替金属货币的纸币。“会子”是南宋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活动探究2]分小组探讨:宋代商业贸易旺盛的缘由有哪些?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小组1:自唐朝晚期起先,南方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旺盛奠定了基础。小组2:自北宋起先,南方相对安定,为商业的发展供应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小组3:南宋政权重视商业特殊是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旺盛。(设计意图:通过分组探讨,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探讨问题,能够培育学生的概括、总结实力,培育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实力,体现老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问题]宋代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南宋时完成经济重心南移,那时中心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殊是东南地区。课堂小结通过引导学生探讨分析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缘由,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及通过史实得出历史结论和归纳历史发展规律的实力。板书设计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经济发展的表现1.农业:水稻、茶树、棉花种植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区域的改变2.手工业:纺织、制瓷、造船业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区域的改变3.商业:都市、海外贸易的发展和纸币的出现二、经济发展的缘由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生产阅历和大量的劳动力2.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3.政治因素:南方相对安定4.政策倾向:宋代统治者政策的推动三、经济发展的结果: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教学反思本课在明确学科特点的前提下,围绕设定的核心素养进行教学,留意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讨,合作探究,给学生供应充分的思索空间,力求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同时本课的学习涉及经济方面的发展缘由,学生比较难理解,须要老师在授课时,结合学生实际水平调整教化策略,在课堂上刚好对学生的精彩表现赐予确定。交子交子是世界最早运用的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1023年)的成都。最初的交子事实上是一种存款凭证。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确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交子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很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分铺。由于铺户恪守信用,随到随取,交子渐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开铸币搬运的麻烦,也越来越多的干脆用交子来支付货款。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觉,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于是他们便起先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正是这一步步的发展,使得“交子”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特性,成为了真正的纸币。随着交子影响的逐步扩大,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的需求也日益突出。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张咏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