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一上散文总复习_第1页
人教版语文高一上散文总复习_第2页
人教版语文高一上散文总复习_第3页
人教版语文高一上散文总复习_第4页
人教版语文高一上散文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总复习第1页第2页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初设在扬州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英雄气概”。著作有《朱自清全集》。第3页朱自清(1900——1948)主要作品有:《雪朝》(诗集)1922,《踪迹》(诗与散文)1924,《背影》(散文集)1928,《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散文名篇《春》、《绿》、《背影》、《威尼斯》、《急忙》《荷塘月色》(1927.7)《桨声灯影里秦淮河》第4页

明线:游踪(外结构)暗线:情感(内结构)出家门踱小路观荷塘赏四面不宁静求宁静得宁静失宁静淡淡忧愁淡淡喜悦文章结构第5页荷香荷香远处高楼上渺茫歌声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通感第6页

月光如流水普通,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泻泻“泻”

与“流水”相照应,范围广,月辉照耀,一览无余,而且有动态美,显得生动活泼。第7页画“画”——好像有没有形手在展纸描绘普通,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喜爱之情。(如“印”,不能写出美)弯弯杨柳稀疏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第8页曲波折折荷塘上面,弥望是田田叶子。

叠词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有一个韵律美,渲染出雅而不涩语言气氛。第9页故都秋郁达夫第10页

郁达夫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最为著称,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和《出奔》等最为著名。小说多以失意落魄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富于浪漫主义感伤气息,笔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含有强烈主观抒情色彩。第11页分析视点作者在文中是经过哪些景物描写来详细品味这个秋味呢?

第12页清静悲凉小院清秋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槐落蕊清秋佳果第13页把握情与景3——111.观秋色天(蓝绿)牵牛花(蓝色)秋草(黄色)落蕊(灰白)树影(暗灰)土(灰色)阴天(灰色)青布(灰蓝)枣树(淡绿微黄)冷色“清”“清”“清”落寞落寞孤独第14页把握情与景42.听秋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触觉。”“像花而又不是花那一个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扫街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一条条扫帚丝纹”。环境静心境静以静写静第15页把握情与景3——112.听秋声以声写静鸽飞声

蝉声

风雨声问答声故都寂静反衬“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第16页囚绿记陆蠡第17页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当代散文作家、翻译家。太平洋战争暴发,日军进驻上海租界,因为在沦陷后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很快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陆蠡是当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散文作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以后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

作者介绍第18页哪几段直接写“囚绿”?“囚绿”前后分别写了什么?(用“__绿”形式短语概括)

1.寻绿(1—4)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由来。2.观绿(5—7)开始对绿枝条直接描写。3.囚绿(8—12)文章主体,与文章标题相呼应,写出了绿枝条生命改变五个阶段。4.放绿(13)不屈服黑暗,向往光明。5.怀绿(14)惦念牵挂。线索:对绿感情(找依据)第19页总结课文归纳主旨

《囚绿记》作者经过窗前一株不屈于黑暗而永向光明常春藤描写,颂扬了忠贞不屈民族气节,抒发了自己对光明与自由向往之情。第20页喜欢原因:绿是我朋友(绿友),希望象征.放绿原因:佩服绿,与自己同命相连怀绿原因:关注北平人民命运,坚信抗战胜利,忧国忧民第21页二、1、我思念着绿色把我心等焦了。绿是幸福希望象征,这句话说明作者观绿、亲绿愿望,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正需要绿色抚慰心灵。为下文与绿枝条亲密接触做铺垫。第22页二、2、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郁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年华。绿是幸福希望象征,作者爱绿。第23页二、3、临行前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囚人。作者把绿枝条看成人来赞美、歌颂,其实是对一个坚强高尚精神品格认定和追求。第24页记念刘和珍君第25页鲁迅(1881-1936),中国当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1921年12月发表中篇小说

,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出色作品之一。作者介绍周树人豫才《狂人日志》《阿Q正传》作品集有:小说集:《》《》《》(历史小说〕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第26页既然作者重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必要”,为何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作者对学生有爱,对段政府有恨,对流言家有恨,对大众庸人有失望,这些感情混杂在一起,说不出话来,因为太痛苦、太愤恨、太多话不知从何说起。但,正义感、责任感和复仇意识充塞于作者心胸,情不自禁要张口说出。“不说”是假,“说”是真。

欲吐还吞欲吞不得吞而复吐

第27页想象中刘和珍——第一次见到刘和珍——赁屋讲课时刘和珍——教职员准备引退时刘和珍——微笑着,很温和桀骜,尖锐微笑着很温和黯然至于泣下阅读第3章刘和珍是怎样人?第28页学生自治会组员,被开除3反抗一广有羽翼校长3虑及母校前途3向执政府请愿4欣然前往,为请愿而死5有斗争反抗精神有责任感有爱国精神献身精神追忆刘和珍事迹毅然预定《莽原》整年1追求进步、渴求真理第29页“而今后几个所谓文人学者阴险论调,尤使我以为悲伤。我已经出离愤恨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浓黑悲凉;以我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菲薄祭品,贡献于逝者灵前。”“悲凉”为何用“浓黑”来修饰?

化抽象为形象,使“悲凉”可感可触可视,且是极度悲凉。“投枪匕首”般语言第30页“而今后几个所谓文人学者阴险论调,尤使我以为悲伤。我已经出离愤恨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浓黑悲凉;以我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菲薄祭品,贡献于逝者灵前。”警告反动派别高兴得太早,血债必将血偿!第31页“而今后几个所谓文人学者阴险论调,尤使我以为悲伤。我已经出离愤恨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浓黑悲凉;以我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菲薄祭品,贡献于逝者灵前。”未能以更加好方式悼念死者,深感歉意!第32页“真猛士,勇于直面惨淡人生,勇于正视淋漓鲜血。这是怎样哀痛者和幸福者?”为何说是“哀痛者”又是“幸福者?

“真猛士”

真正勇敢革命者。“惨淡人生”指反动派统治下黑暗现实“哀痛”:看到民族衰亡,社会黑暗,人民痛苦,看到爱国志士被杀戮,感到万分哀痛,所以说是“哀痛者”。能为人民而死,重于泰山,因而感到莫大幸福,不论是奋斗还是牺牲都是幸福。第33页品味语言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知道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缘由了。缄默呵,缄默呵!不在缄默中暴发,就在缄默中灭亡。”第34页

“惨象“:长久镇压,不敢说话。

有形刀枪“流言“:不停诽谤,无法说话。

无形刀枪

横蛮而严密专制统治,使得我们民族逐步消亡,以致不能反抗、不知反抗。第35页品味语言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知道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缘由了。缄默呵,缄默呵!不在缄默中暴发,就在缄默中灭亡。”第36页最终一句是什么复句?两个“缄默”寄托了作者怎样思想?选择关系复句。两种缄默,一个是暴风雨前酝酿,一个是走向灭亡死寂。

用意:对“后死者”呼唤激励对黑暗势力警告第37页“苟活者在淡红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希望;真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普通民众,会从中国女子英勇斗争,相互救助,虽殒身不恤事实中,多少看到一些改变黑暗现实希望;

真正革命者,将因受到激励而愈加奋勇前进。第38页第39页“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小狗包弟》选自——《随想录》巴金(1904—),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第40页巴金对包弟感情改变疼爱有加——变成了大“包袱”,胆战心惊——轻松——沉重,内疚,羞耻,自责善良正直自省自律第41页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TYTYTYyw第42页梁任公先生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第43页梁启超,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自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变法后逃亡日本,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非常真实地反应了他忧国忧民心境。第44页了解作者——梁实秋第45页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著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浙江余杭县人。1915年考入清华大学,在该校求学期间开始写作。1923年赴美留学,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授并编辑刊物。1949年去台湾。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还独立译有《莎士比亚全集》,晚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课文选自他《槐园梦忆》(1974)。格调:幽默幽默,朴实隽永。第46页读三到九段,作者是怎样来塑造梁任公学者形象?突显了梁任公什么性格品质?

●肖像——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睿智)

神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