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寒假练习题2022_第1页
高一语文必修一寒假练习题2022_第2页
高一语文必修一寒假练习题2022_第3页
高一语文必修一寒假练习题2022_第4页
高一语文必修一寒假练习题202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寒假练习题202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店铺为大家推荐了高一语文必修一寒假练习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挥斥(chì)遒劲(qiú)橘子洲(jú)

B.逶迤(yí)看守(kàn)沁园春(qìn)

C.磅礴(pánɡ)中肯(zhōnɡ)怅寥廓(chànɡ)

D.遏止(è)当初(dànɡ)岁月稠(chóu)

【解析】B项,“看”应读“kān”;C项,“中”应读“zhònɡ”;D项,“当”应读“dānɡ”。

【答案】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漫江碧透火势蔓延轻歌慢舞漫无边际

B.百舸争流苛政如虎道路坎坷克敌制胜

C.苍海桑田苍茫大地满目疮痍天下苍生

D.鱼翔浅底材料翔实神态安祥周密详细

【解析】A项,慢—曼;C项,苍海—沧海;D项,安祥—安详。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生活为背景,叙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C.《东方红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D.一匹脚踏飞燕、身姿矫健的骏马气宇轩昂,凌空奔腾,骏马矫健的身影与基石上镌刻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几个金色大字交相辉映。

【解析】C项,“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A项,“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胜,形容朝气蓬勃、富有才华。不能用来形容“学习和生活故事”。B项,“指点江山”指评论国家大事,此处属于望文生义。D项,“气宇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一般用于形容人。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B.近日,受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消息的影响,选购其文学作品书籍的人数猛增。

C.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将分赴黑龙江、湖北等地,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关于稳定粮食生产、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D.通过阅读红色经典,能使生命达到一种自由的状态,使我们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自我与世界,从而提升生命质量。

【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少“具有”一词的宾语,应在“显示实时输入状态”后加“的功能”。C项,语序不当,应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的建议”。D项,乱用介词,造成整个句子无主语,删掉“通过”。

【答案】B

5.默写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

(3)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2)粪土当年万户侯(3)漫江碧透百舸争流(4)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

6.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山上选取了“林”,从江面选取了“舸”,从天空选取了“鹰”,从水中选取了“鱼”来进行描写。其中“林”是静景,“舸”“鹰”“鱼”是动景。“层林”所处的“万山”是远景,“鱼翔浅底”的“鱼”是近景。此外,写景由上到下,层次分明。

7.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意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诗人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及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自然地想到了万物的主宰者,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生“怅”。②“主沉浮”在这里是指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际上诗人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8.(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3题)“层林尽染”“百舸争流”中的“染”和“争”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染”字形象地写出了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丽美景。“争”字让碧绿无尘的江面充满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9.上片“看万山红遍”以下各句,下片“恰同学少年”以下各句,是铺叙,也就是古人所说“赋、比、兴”手法中的“赋”。此处使用“赋”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使用铺陈、排比的手法,先抒发了对美好秋景的赞美之情,后回忆了“同学少年”的激情岁月。这样写,使词句连贯直下,非常有气势,为后文的抒情、议论做了铺垫。

三、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3题。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0.“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恰似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洁而鲜明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你是怎样理解“挥鞭”一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中关键词的赏析。诗歌语言讲究精练,一字传神。鉴赏关键词时应联系全词的主旨,从遣词造句及修辞等方面仔细揣摩、推敲、理解,同时注意名词“鞭”的象征意义,兼顾动词“挥”的动态、力度。

【答案】“挥鞭”是一个典型的蕴藉丰富的动态意象,作为片段过程,它概括了人物驰骋沙场、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作为瞬间动作,它显示了人物沉雄豪放、威猛英武的性格特征。

11.词中描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倾注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景物特点的能力及分析借景抒情这种表达技巧的作用的能力。解答第一问应抓住几组关键意象“大雨”“白浪滔天”“一片汪洋”等去分析特点,第二问可以结合作者一贯的创作风格去作答。

【答案】概括描写了壮阔的海景,倾注了词人对人民大众无限关切的思想情感。

12.联想与想象是诗歌的两只翅膀。作者由上阕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之景,联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应根据词中的设问句“知向谁边?”与时间跨度句“往事越千年”这两句来寻找答题的区间,再将词中的关键句——“东临碣石有遗篇”用合理的语言表述出来。

【答案】联想到一千多年前曹操登临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观沧海》诗。

13.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确,作品的主旨往往就是作者本人的观点。其次应明确主旨句常出现的位置,一般来说,主旨句常出现在作品的开头、结尾部分。再次还要明确主旨句在性质上大都是议论、抒情的句子。

【答案】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二)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完成第14~16题。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4.请简要分析“犹有花枝俏”中“俏”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俏”字的表达效果时首先要注意分析它写出了梅花的什么形态,然后分析其中所体现的梅花的精神或品质。

【答案】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凸显了在恶劣环境中梅花傲岸挺拔的精神气质。

15.请分析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主要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可以从修辞等角度考虑作答。

【答案】(1)反衬:上片主要用恶劣的生存环境来反衬梅花的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

(2)拟人:下片一个“笑”字赋予梅花人格化的特征,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

16.在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前有一句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请分析这两首词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要找出词里的关键词语,然后再联系词人的身份、心情等去分析。

【答案】毛泽东的词:表达了词人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

陆游的词:词人借孤高寂寞的梅花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操守和高洁的傲骨。

四、语言表达

17.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扩写“鹰击长空”,要求所写语句符合表达方式的特点。不少于40字。

(1)用描写的方式扩展。(其特点是:能反映出事物的具体情形,如形、声、色、动态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议论的方式扩展。(其特点是:语句中有观点,有分析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语句扩展”类题目要注意分析题干的要求,第一问要用描写的方式扩写,可以将鹰的外形、声音、动态、特点作为修饰语,加入到句中,应重点扩展“击”的具体动态。第二问要用议论的方法,观点要明确,既可赞美雄鹰,也可赞美天空,支撑观点的句子不可太空泛。解答这两问都要注意语言有文采,不超过规定字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