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部分地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安徽省部分地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安徽省部分地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安徽省部分地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安徽省部分地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部分地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近段时间以来,“内卷”“佛系”“躺平”等新兴表达在青年群体中不断涌现,成为社会中的流行热点。“社会心态是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中的宏观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青年群体是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卷”“佛系”“躺平”等“热”词的出现不仅反映了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和价值取向,也折射出中国社会整体心态的演变。从“卷”到“佛”再到“躺”,是青年对生存现状不满的抗争,是在过度压力下发出的呐喊,也是无奈中的舒缓自嘲。社会冲突学派的代表人物科塞认为,社会是由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的系统,每个部分存在着不平衡、紧张和冲突。这些冲突有正负两方面的功能,科塞强调冲突的正功能并创造性地提出社会安全阀理论。他认为,安全阀有利于社会中的群体宣泄敌对情绪,通过“阻止其他方面可能的冲突或通过减轻其破坏性的影响”而有助于维护社会系统的运行。对待社会负面心态的正确态度,“不是强行遏制它的产生、否定它的存在,是要允许它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存在,从而宣泄民众对于社会矛盾的不满,释放可能的社会冲突的潜在能量,化解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隐患”。因此,我们要允许青年适当宣泄负面情绪,在看到青年抵抗“内卷”、要求“佛系”和“躺平”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们在用“点赞”“给力”“打call”等方式主动进行自我调适。比起直接否定,积极探寻其生成机理,从而更好地对症下药才是良策。“内卷”“佛系”和“躺平”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要清醒地认识到它们都是青年亚文化。“内卷”传递出青年对自身社会地位的焦虑,长期如此容易挫伤青年的自信心;“佛系”和“躺平”带有享乐主义的色彩,极易诱导青年沉醉其中,走向与社会脱嵌的边缘。要“清醒认识到‘佛系’‘躺平’等网络热词所反映的现象,归根结底都绕不开缺乏奋斗精神这个本质”。如果任由青年沉浸于自我建构的“乌托邦”世界中逃避现实难题,难免使其丧失精神内驱力,出现思想道德滑坡甚至心理问题,从而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时,还要谨防青年由逃避焦虑的心态走向精神懈怠的风险,出现类似于“三和青年”的“没有规划中的未来,只为当下而工作;不求累进式的成长,只求即刻的满足;维持着近乎底线的生存,安于低欲望的生活状态”。这种看似不争不抢、看淡一切的生活方式,又何尝不是对自己不能融入主流社会的逃避?逃避立大志、做大事的世俗观念束缚,打着释放个性自由、活出自我的旗号,却做出不符合青年身份的行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也是难以真正获得人生快乐的”。这类消极的“躺平”折射出青年群体存在信仰危机与精神懈怠的潜在危机,必须提前预警和及时引导。客观来看,“佛系”“躺平”等话语更多的是青年面对无奈现实的自嘲与释放压力的出口。我们要允许青年适当宣泄负面情绪,舒缓自身压力,也要正确引导青年,防止其精神懈怠。作为助力青年发展的内生动力,奋斗精神的激发最根本的是要加强科学理论、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的教育与引导,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用正确价值理念涵养青年品德,选树正面典型,不断提高青年的思想觉悟,使其在为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不断奋斗中激活自身动能,摆脱“躺平”的生活态度,找寻人生的价值坐标。(摘编自王珑玲《“内卷”“躺平”与中国青年奋斗精神培育》)材料二:有些“躺平”是为了自我保护,即降低他人对自己的期待,避免被过度关注。这类青年以自嘲的方式把话语权掌控在自己手里,主动圈定出自我的社会形象。有些“躺平”则用于维系社交,如通过使用“躺平”这一热词实现社交初期的破冰,或通过对他人困境的附和,强化朋友关系。如果说以上基于实用需求的“躺平”更侧重于解决使用者的社会关系问题,那么基于情感需求的“躺平”则更聚焦于使用者自身的情感问题。有的青年借助“躺平”进行宣泄,或释放负面情绪,或强化快感情绪,通过这种自我调侃式的话语将自己从高压状态中解放出来,此时的“躺平”或许等同于“休息”。而对于当下生活处境比较艰难的群体而言,生活境况决定了他们不可能真正“躺平”,那么“躺平”作为一种目标,一种未来,可以激励他们直面当下的挫折。目前,尽管学界对青年“躺平”现象在认知态度上意见不一,但都一致认为:“躺平”的“不思进取”,甚至以“不思进取”为荣的话语表达,与主流文化形成了对抗。但通过以上走访调查可见,“躺平”一词并不具备稳定的内涵,它确有对抗性,但对抗目标却十分模糊。有受访者表示:“其实当时的反抗是很模糊的,与其说是反抗别人,不如说是在怨恨自己的平庸。”可见埋藏在“躺平”的表层对抗性之下的,是青年群体在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的踌躇与迷茫,这恰恰反映了他们内心对于主流价值的深刻认同。所以,“躺平”一词中所谓的对抗性,往往是其唤起彼此共鸣的手段。“躺平”青年在共鸣中联合,在联合中寻求生活的解困之道。(摘编自韩敏、卢松岩《回到中国文化的对抗认同:网络流行语“躺平”的话语脱逸与共识反哺》)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内卷”“佛系”“躺平”已成为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B.科赛反对否定“躺平”,认为应该允许“躺平”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存在,可释放化解社会隐患。C.沉浸于自我建构“乌托邦”的“三和青年”群体可能就有从精神懈怠心态走向逃避焦虑的风险。D.激发青年的内在成长,要激励青年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他们在人生价值的引领下奋斗。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推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引用科赛观点是为了证明“安全阀”理论有利于社会中的群体宣泄敌对情绪,能有效预防“躺平”的危害。B.材料一认为“躺平”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有可能会诱导青年脱离社会。因此,我们要对它保持警惕的态度。C.材料二认为,真正“躺平”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而有些青年的“躺平”则是一种面对挫折时自我激励的策略。D.材料一认为要辩证地看待“躺平”;而材料二更多从积极与发展的眼光,看到了“躺平”“对抗性”的正面价值。3.以下情境中的“躺平”,不能体现李明对自身情感问题关注的一项是(

)A.上司的苛刻要求让李明心烦意乱,下班后他发了一条朋友圈:“爱谁谁吧,我已经‘躺平’了。”B.李明最近一直在为考试高强度学习,考完后他欢呼:“终于完成了!谁也不能阻挡我‘躺平’!”C.朋友跟李明吐槽一些生活上的不如意,称自己已经“躺平”了,李雷回应:“一起‘躺平’吧。”D.李明是一位出身小镇的硕士,他表示:“我的家境一般,我要早日财富自由,实现‘躺平梦’。”4.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当代青年应如何看待“躺平”?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麦收孙犁1939年,冀中解放区小麦黄梢的时候。二梅在街上来回地吹着笛子。青年妇女们一个一个从自家大门里走出来。她们站在那新刷写上晋察冀边区“双十纲领”的高房下面的大槐树树阴里。①她们简直是挤在一块儿,手里的铲镐碰得叮当乱响,还夹着清脆的说笑声。队伍站得整整齐齐,风吹动树枝筛下的阳光,在她们的头上、衣服上游动,染成各色各样的花。二梅站在队前问:“你们拿着家伙干什么呀?”“挖沟!”大家一齐大声地回答。“对了。驻在咱村的队伍,今天下午去打击敌人,这是为了保护咱们的麦子。我们也不能落后,我们把接村路挖通!”二梅用高粱秆分好段,用铁铲划上印,说:“来吧,两个人挖一段,一把铁铲一把镐。”队上的指导员从一块麦地里走出来,后面跟着个背大枪的矮个子通讯员。在村里住长了,他认识二梅。他说:“部长领导得好,真积极!”二梅也直起身子笑着说:“指导员,我们弄好了路,你们抓不住鬼子,叫他们冲过来,我们可批评你!”指导员说:“好,好,好。你听枪响吧!”指导员穿进另一块麦地,他的衣服和麦子一个颜色,麦穗打到他腰里。那个通讯员却淹没在麦地里了,只有那黑黝黝的枪口露在外头。不久,这枪口也消失不见了,②一只布谷鸟像是受了惊,着了慌,慌慌张张从东边扑过来,一声连着一声喊:“莫黄莫割——莫黄莫割!”“嘎勾——”东边响了一声枪。妇女们拖着铁镐和铲从道沟里跳上来,向东边张望。枪声响得越来越密,越来越急,也越来越近了。二梅的脸有些青白。东边卷起了一团烟,罩住了金黄的麦子。机枪声、炮声,好像压低了那里的麦子。炮弹炸碎我们的土地,土地飞到半天空,那里面有多少炸碎了的金黄的麦穗!二梅知道这是敌人的炮,在那里作战的同志们是不是受了伤呢?她喊道:“我们不要在这里傻站着了,快回家抬担架,预备鸡蛋和水!”当她们抬了几副担架回来,枪声停了,那一团烟也远了。但是枪声很响很急,二梅知道这是我们的军队追赶敌人了。她们很快向那里跑去。我们的军队把敌人赶回窝里,才停下来。二梅她们抬回受伤的指导员和他那矮矮的通讯员。这两个同志去夺敌人的重机枪,受了伤。她们把夺来的重机枪也放在一副担架上,还空着一副担架。她们回来,路过二梅家的地边,爷爷正靠在一个捆了牛腰粗的大麦个[注]上等候,他担心他的孩子,眼望着东边的路。二梅说笑着回来了,看见爷爷,她说:“把麦个放在担架上,我们给你抬回去!”老头子听了孙女儿的话,真的把麦个放在担架上,飞快地往村里去了。第一副担架上是指导员,第二副担架上是通讯员,第三副担架上是重机枪,第四副担架上是麦子。老头子跟在后面,打着火抽着烟。③太阳已经有一半落到远远的西山里去了,在它上面是一团团千变万化的云彩——那在老人眼里,是一只虎,一只豹,一匹飞马,一只老鹰。晚上,奶奶又把饭放在那里,小桌上却有了白面饼。爷爷回来,二梅回来。奶奶说:“你今儿个更有功了,奶奶给你烙了白面饼,快点吃!”二梅说:“有功的是人家队伍上的人,有功的是指导员和通讯员,人家夺了敌人一挺重机枪,受了伤,先慰劳他们吧!”二梅带了自家的饼还有别人家的鸡蛋到指导员那里去,指导员和通讯员的伤口全包扎好了,躺在院当中月亮地里的软床上。④田野里是收割麦子和打场的声音,风吹来薄薄的小麦的香味。二梅和她的两个小组长站在受伤人的床前,念着妇救会的慰问信。二梅又念了她自己的慰问信。她念着,她述说自己原是这样一个孩子,从小没了娘,在野地里,春天挑野菜,秋天拾庄稼,冬天割柴草,风吹着,雨打着,长到十五岁。八路军来了,是正好的年岁,赶上了正好的年岁。这样她就不再走奶奶的路,娘的路。一条完全崭新的路,在她眼前打开了。她的声音是那么庄严、热情和诚恳,感动得受了伤的人硬支起身来,严肃地听着。(选自《孙犁作品精编》,有删改)[注]麦个:麦捆。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麦收”,看似普通,实则巧妙,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又寓含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暗示了文章的主旨。B.小说善用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人性之美,如青年妇女们挖路配合战斗,用担架抬回伤员、重机枪与麦子等,写出冀中人民的朴实与善良。C.小说结尾运用插叙手法交代二梅的身世,既揭示了其积极参加抗战的原因,又突出其已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巾帼英雄。D.小说构思巧妙,没有描写战争场面,而是用富有诗意的笔调将视线锁定在抗战时期的青年妇女身上,突出其成长与进步。6.对文本一中画线部分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①句中,青年妇女们“清脆的说笑声”写出她们在弥漫硝烟的战争环境里锤炼出来的幽默滑稽的性格。B.在②句中,运用拟人修辞,既交代了时令节气,又渲染了紧张气氛,为后文描写敌我交战的情节做铺垫。C.在③句中,云彩成为了虎豹、飞马和雄鹰,暗示老人内心充满对抵御外敌、保卫家园的乐观和笃定。D.在④句中,描写战斗结束后收麦、打场的场面,营造一种平淡、祥和的氛围,也暗含战斗胜利后的喜悦。7.孙犁曾说“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请概括分析二梅有哪些“美德”。8.荷花淀派以语言美著称,请分析《麦收》的语言美。二、文言小题9.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通“纵”,合纵。②乃令张仪详去秦

“详”,通“佯”,假装。③自知者明

“知”,通“智”,明智。④厚币委质事楚

“质”,通“贽”,见面礼、信物。⑤屈平属草稿未定

“属”通“嘱”,叮嘱。⑥赢粮而景从

“景”,同“影”,像影子一样。⑦余威震于殊俗

“震”通“振”,振动。⑧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破败、破损。⑨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指”,通“旨”,意旨。A.②④⑥⑨ B.①⑤⑧⑨ C.②④⑥⑦ D.③⑤⑦⑧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兄弟亲近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仓皇东出C.才能不及中人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置币遗单于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杖汉节牧羊

②席卷天下

③于是怀石,自投汨罗以死④却匈奴七百余里

⑤天下云集响应

⑥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⑦欲因此时降武

⑧因利乘便

⑨函梁君臣之首

⑩诚甘乐之A.①③⑨/②⑤⑧/④⑩/⑥/⑦ B.①⑨/②⑤/③⑥/④⑦/⑧/⑩C.①③⑨/②⑤/④⑦/⑥/⑧/⑩ D.①②/③⑨/④⑩/⑤/⑥⑧/⑦12.下列句子按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见犯乃死,重负国

②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③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④此不知人之祸也

⑤子卿尚复谁为乎

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⑦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⑧为降虏于蛮夷⑨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⑩汉天子我丈人行也A.①⑦/②/③/④⑩/⑤/⑥⑧⑨ B.①⑥⑨/②⑦/③⑧/④⑩/⑤C.①③⑥/②/④⑩/⑤⑦/⑧⑨ D.①⑥⑨/②⑤/③④⑧/⑦⑩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举国政属大夫文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①,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居三年,勾践召范蠡曰:“吴已杀子胥,导谀者众,可乎?”对曰:“未可。”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复问范蠡,蠡曰:“可矣。”乃发习流二千人,教士②四万人,君子③六千人,诸御千人,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材料二: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曰:“昔者,越王勾践窃有天之遗西施郑旦越邦洿下贫穷不敢留使下臣种再拜献之大王。”吴王大喜。申胥④谏曰:“不可。王勿受。臣闻五色令人目不明,五音令人耳不聪。大王受之,后必有殃。胥闻越王勾践昼书不倦,晦诵竟旦,聚死臣数万,是人不死,必得其愿。胥闻越王勾践服诚行仁,听谏,进贤士,是人不死,必得其名。胥闻越王勾践冬披毛裘,夏披絺绤,是人不死,必为利害。胥闻贤士邦之宝也,美女邦之咎也。夏亡于末喜,殷亡于妲己,周亡于褒姒。”吴王不听,遂受其女。后以申胥为不忠而杀之。越乃兴师伐吴,大败之于秦余杭山,灭吴,禽夫差,而戮太宰嚭与其妻子。(节选自《越绝书·内经九术》,有删改)[注]①行成:议和,求和。②教士:受过训练的士兵。③君子:国君亲近有恩的禁卫军。④申胥:伍子胥,名贠(yún),字子胥,吴国著名谋臣,因封于申,故称申胥。13.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越王勾践窃有A天之遗B西施郑旦C越邦洿下D贫穷E不敢留F使下臣种G再拜H献之大王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同“座”,指座位,与《鸿门宴》中“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的“坐”意思相同。B.归,使……归,使动用法,与《苏武传》中“反欲斗两主,观祸败”的“斗”用法相同。C.明,眼力敏锐、看得清楚,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的“明”意思相同。D.利害,偏义复词,偏指“害”,《出师表》中“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异同”也是偏义复词。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勾践返回越国后,铭记耻辱,亲自参加耕作,吃饭不加肉,穿衣不穿华丽衣服。B.尽管伍子胥已死,吴国朝内多是阿谀之臣,但范蠡还是认为攻打吴国的时机未到。C.伍子胥用众多君王宠幸美女而导致亡国的历史来劝谏吴王,却因此触怒了吴王而被杀。D.伍子胥、文种均为得力谋臣,吴王、越王对待谋臣的态度决定了他们不同的结局。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2)越乃兴师伐吴,大败之于秦余杭山,灭吴,禽夫差,而戮太宰嚭与其妻子。17.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伶官传》中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两则材料都体现了勾践为“兴国”而“忧劳”,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小园①陆游其一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其四少年壮气吞残虏,晚觉丘樊乐事多。骏马宝刀俱一梦,夕阳闲和饭牛歌②。[注]①《小园》组诗写于淳熙八年(1181),陆游自江西回山阴。②饭牛歌:春秋时期,卫国人宁戚因怀才不遇,通过喂牛时敲击牛角,唱出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最终被齐桓公发现并提拔为丞相。1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第一句“接邻家”既写出了小园的生机盎然,也暗示了与邻居之间的亲近。B.其一第二句“桑柘阴阴”既描绘了环境的静谧,亦隐含了乡村生活的自给自足。C.其四第一句“少年壮气”与《书愤》中的“中原北望气如山”同有意气风发的收复之志。D.其四第三句“骏马宝刀”代指功名利禄,“俱一梦”颇有苏轼“人生如梦”的幻灭之感。19.有人认为,《小园》组诗虽然抒发了诗人隐居闲适之乐,但实有愤愤不平之气。请结合这两首诗谈谈你对这种矛盾心态的理解。五、名篇名句默写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时行军打仗,常常通过敲击金属器具来传递信息,高适的《燕歌行并序》对此即有体现:出征路上,士兵们“”。(2)司马迁《屈原列传》中,“”一句用蝉作喻,写屈原的高洁;“”一句写屈原可以与日月争辉。(3)课堂上,王老师在讲解成语“一呼百应”时,举了贾谊《过秦论》中“,”两句作为例子。(4)陆游《书愤》中的“,”两句,化用南朝名将檀道济的典故,抒发了自己年老力衰、自我期许落空的悲凉愤懑之情。(5)“玉”因其独特的美丽和珍贵的价值而备受古人推崇,是文人诗词创作钟爱的意象,如“,”。六、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4年,微短剧热度飙升,①。据机构测算,我国微短剧市场价值在2021年至2023年间跃升了10倍;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预计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不仅如此,微短剧的发展迅猛之势不减,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就将超过1000亿元。微短剧②,满足了受众时间零散、生活节奏快的需求;爽点密集、嗨点频出,满足了受众情绪价值的需求。与此同时,吸睛也“吞金”、质优却侵权、让人上瘾但内容低质,是劣质微短剧的通病。唯流量、唯“爽感”、导向低俗的、扭曲观众的审美观念的微短剧对社会风气产生了不良影响。2024年,自上而下、多管齐下,野蛮“淘金”的劣质微短剧加速出局,微短剧精品化发展成为主流声音。“微短剧+”成为新趋势,一系列创作计划引导创作风向,推动微短剧在更大范围赋能千行百业;优质微短剧正成为大屏的收视增长点,很多传统视听内容生产方也纷纷加入微短剧赛道。回顾2024年,流量和话题依然是微短剧的大众印象。微短剧所带来的审美变迁,给传统视听带来的挑战,仍有待观察。确定无疑的是,要想微短剧长盛不衰,③。只有不断创作精品并将其当作共识,行业生态才能逐步清朗。至2024年11月,30余部优质微短剧在全国省级卫视播出,收视规模超5亿户次,千万级别观众规模剧片占比48.3%。(改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12月30日任姗姗《微短剧——热度飙升,求精求变》)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写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3.下列句子中的“点”字,与文中加点的“点”,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夜幕如墨,繁星点点,宛如镶嵌在天幕上的璀璨宝石。B.清晨,阳光准时在六点洒进我的窗户,像温柔的呼唤。C.苏州园林堪称建筑艺术瑰宝,假山池沼是其布局妙点。D.在高海拔的藏区,水的沸点有时候会降低至80℃以下。七、作文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这一年,AI更加强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嵌入各行各业;这一年,AI亦有更多风险,从人类安全、伦理,蔓延至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因AI技术狂飙而欣喜,也有人因此而焦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安徽省部分地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D2.A3.C4.①“躺平”反映了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和价值取向,是青年对生存现状不满的抗争,是在过度压力下发出的呐喊,也是无奈中的舒缓自嘲。②我们要允许青年适度合理“躺平”,它不仅是一种解决情感问题与社会交往的手段,亦是面对挫折的激励;③要清醒地认识到长期“躺平”极易诱导青年走向与社会脱嵌的边缘,必须提前预警和及时以奋斗精神来引导。【导语】这篇阅读文章围绕“内卷”“佛系”“躺平”等网络热词,探讨了当代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及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文章从社会心态、文化现象、心理状态等多个角度展开分析,既指出了这些现象的消极影响,如可能导致青年精神懈怠、脱离社会,也肯定了其作为情绪宣泄和自我调适的积极意义。通过引用科塞的社会安全阀理论,文章强调了对青年负面情绪的合理疏导与引导的重要性。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整个社会”错误。由原文“‘内卷’‘佛系’‘躺平’等‘热’词的出现不仅反映了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和价值取向,也折射出中国社会整体心态的演变”可知,“内卷”“佛系”“躺平”等“热”词的出现不仅反映了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和价值取向,也折射出中国社会整体心态的演变。B.“科赛”错误。由原文“对待社会负面心态的正确态度,‘不是强行遏制它的产生、否定它的存在,是要允许它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存在,从而宣泄民众对于社会矛盾的不满,释放可能的社会冲突的潜在能量,化解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隐患’”可知,反对否定躺平不是科赛的观点,而是作者的观点。C.“从精神懈怠心态走向逃避焦虑”错误。由原文“还要谨防青年由逃避焦虑的心态走向精神懈怠的风险,出现类似于‘三和青年’的‘没有规划中的未来,只为当下而工作;不求累进式的成长,只求即刻的满足;维持着近乎底线的生存,安于低欲望的生活状态’”可知,不是从“精神懈怠”心态走向“逃避焦虑”,而是从“逃避焦虑”到“精神懈怠”。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能力。A.“证明‘安全阀’理论有利于社会中的群体宣泄敌对情绪,能有效预防‘躺平’的危害”错误。由原文“科塞强调冲突的正功能并创造性地提出社会安全阀理论……因此,我们要允许青年适当宣泄负面情绪”可知,引用科赛的观点是为了证明“躺平”的合理性。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属于情感宣泄。B.属于情感宣泄。C.“躺平”属于维系社交的工具。D.属于情感激励。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①由原文“‘内卷’‘佛系’‘躺平’等‘热’词的出现不仅反映了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和价值取向”“从‘卷’到‘佛’再到‘躺’,是青年对生存现状不满的抗争,是在过度压力下发出的呐喊,也是无奈中的舒缓自嘲”可知,“躺平”反映了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和价值取向,是青年对生存现状不满的抗争,是在过度压力下发出的呐喊,也是无奈中的舒缓自嘲。②由原文“对待社会负面心态的正确态度,‘不是强行遏制它的产生、否定它的存在,是要允许它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存在,从而宣泄民众对于社会矛盾的不满,释放可能的社会冲突的潜在能量,化解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隐患’。因此,我们要允许青年适当宣泄负面情绪,在看到青年抵抗‘内卷’、要求‘佛系’和‘躺平’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们在用‘点赞’‘给力’‘打call’等方式主动进行自我调适”可知,我们要允许青年适度合理“躺平”,它不仅是一种解决情感问题与社会交往的手段,亦是面对挫折的激励。③由原文“‘佛系’和‘躺平’带有享乐主义的色彩,极易诱导青年沉醉其中,走向与社会脱嵌的边缘。要‘清醒认识到‘佛系’‘躺平’等网络热词所反映的现象,归根结底都绕不开缺乏奋斗精神这个本质’”可知,要清醒地认识到长期“躺平”极易诱导青年走向与社会脱嵌的边缘,必须提前预警和及时以奋斗精神来引导。5.A6.A7.①顽强坚韧,勇于担当。二梅组织青年妇女集合挖路助战保护麦收,动员力量抬担架救伤员,体现了她的果敢与担当。②质朴善良、真挚诚恳。二梅前去探望、慰问伤员,念慰问信,体现了她对伤员的关心。③积极乐观,对革命充满激情,对抗战充满信心。二梅坚信八路军带领人民抗日的路是一条完全崭新的路。8.①语言质朴自然之美,小说人物对话中善用具有地域特色的方言口语,富有地方特色,如“驻在咱村的队伍”中的“驻”,称麦捆为“麦个”;②语言的诗性化之美,营造诗意氛围,使小说富有诗情画意。如开头描写青年妇女们站在大槐树下,阳光、槐树、青年女子,营造了美好而有生命活力的氛围。【导语】《麦收》是孙犁的经典短篇小说,以冀中解放区麦收时节为背景,通过青年妇女二梅的视角,展现了抗战时期人民群众的团结与坚韧。小说语言清新质朴,富有诗意,尤其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充满田园牧歌般的意境。作者通过对二梅等青年妇女的刻画,表现了她们在战争中的勇敢与担当,以及对新生活的向往。小说虽未直接描写战争场面,但通过侧面烘托,将战争的紧张与田园的宁静巧妙结合,既突出了人民的抗战精神,又体现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整篇作品充满了人性之美与时代气息。5.本题考查学生读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肖像”错误。文章有动作描写“挤在一块儿”、语言描写“你们拿着家伙干什么呀”、心理描写“在那里作战的同志们是不是受了伤呢”描写。没有肖像描写。C.“插叙手法”错误。根据“她念着。她述说自己原是这样一个孩子……”可知,这是二梅在慰问信中交代自己的身世,并非插叙。D.“没有描写战争场面”错误。“东边卷起了一团烟,罩住了金黄的麦子。机枪声、炮声,好像压低了那里的麦子”,这些都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故选A。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分析和鉴赏能力。A.“幽默滑稽”错误。“清脆的说笑声”不能体现幽默滑稽的性格,只能体现乐观和豪爽。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二梅在街上吹着笛子,将青年妇女们集合在那新刷写上晋察冀边区“双十纲领”的高房下面的大槐树树阴里,并且说到“驻在咱村的队伍,今天下午去打击敌人,这是为了保护咱们的麦子。我们也不能落后,我们把接村路挖通”,组织青年妇女集合挖路助战保护麦收。东方响起枪声和炮声的时候,二梅又带着青年妇女们回家抬担架,预备鸡蛋和水,并且将受伤的指导员和他那矮矮的通讯员抬了回来,体现出二梅的果敢与担当。②晚饭的时候,奶奶认为二梅有功,烙了白面饼。二梅说有功的是人家部队上的人,是受伤的指导员和通讯员,应先慰劳他们,于是带了自家的饼还有别人家的鸡蛋到指导员那里去。二梅和她的两个小组长站在受伤人的床前,念了妇救会的慰问信,二梅又念了她自己的慰问信,表现出二梅对伤员的关心,体现二梅的质朴善良、真挚诚恳。③二梅在慰问信中写到自己的身世,即二梅从小没了娘,在野地里,春天挑野菜,秋天拾庄稼,冬天割柴草,风吹着,雨打着。在长到十五岁的时候,八路军来了,自己就不再走奶奶的路,娘的路,而是走上了一条崭新的路。所以,二梅坚信八路军带领人民抗日的路是一条完全崭新的路。体现二梅的积极乐观,对革命充满激情,对抗战充满信心。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语言特色的把握能力。①文中在写到二梅组织青年妇女集合挖路助战保护麦收的时候,二梅对青年妇女们说“驻在咱村的队伍”,其中“驻”在很有地域特色。在写到爷爷时写到“爷爷正靠在一个捆了牛腰粗的大麦个上等候”,其中“大麦个”是麦捆的意思,也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方言口语。所以,在描写人物对话中善于运用具有地域特色的方言口语,富有地方特色,体现出语言质朴自然之美。②文中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清新优美,如“风吹动树枝筛下的阳光,在她们的头上、衣服上游动,染成各色各样的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阳光透过树枝洒在妇女们身上的画面,给人一种灵动、美好的感觉,充满了生活气息。所以,语言的诗性化之美,营造诗意氛围,使小说富有诗情画意。9.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①正确。句意: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②正确。句意: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③错误。“知”,不通假,了解。句意: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④正确。句意: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⑤错误。“属”,不通假,连缀。句意: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⑥正确。句意: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像影子一般地跟着他。⑦错误。“震”,不通假,震慑。句意: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⑧错误。“弊”,不通假,弱点。句意:秦有富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来制服他们。⑨正确。句意: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②④⑥⑨全部正确。故选A。10.B【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实词之古今异义现象的能力。A.古今异义。古义,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句意:第二年,秦国割让汉中的土地给楚国以求和解。古今异义。古义,皇帝的亲近之臣;/今义,关系亲密。句意: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B.古今异义。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连词,表结果。句意:不吝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宝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以此来招揽天下的贤士。古今同义,慌慌张张。句意:匆忙慌张地向东逃出。C.古今异义。古义,平常人、普通人、一般人;/今义,中间介绍人。句意:才能比不上普通人。古今异义。古义,脸色,气色;/今义,色彩。句意:脸色憔悴,身体瘦弱。D.古今异义。古义,委婉得体;/今义,不慌不忙,镇定自若。句意:然而都是效法屈原的从容言辞和风度。古今异义。古义,泛指财物;/今义,钱币,交换各种商品的媒介。句意:留下礼物送给单于。故选B。11.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①“杖”,名词作动词,拄着。句意: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②“席”,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句意:像卷席子一样吞并天下。③“怀”,名词作动词,抱着。句意: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④“却”,使动用法,使……后退。句意: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⑤“云”,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句意:天下豪杰纷纷像云彩一样聚集像回声一样响应。⑥“短”,形容词作动词,诋毁、说坏话。句意: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句意:想要趁这个时候使苏武投降。⑧“利”,形容词作名词,有利的形势。句意:凭借这有利的形势。⑨“函”,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句意:用木匣子装着梁国君臣的首级。⑩“乐”,意动用法,以……为乐。句意:我也心甘情愿。①③⑨为名词作动词/②⑤为名词作状语/④⑦为使动用法/⑥为形容词作动词/⑧为形容词作名词/⑩为意动用法。故选C。12.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①被动句,“见”表被动。句意: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②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亡罪夷灭大臣数十家”。句意:没有犯罪却被灭族的大臣有几十家。③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而于怀王之宠姬郑袖设诡辩”。句意: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话。④判断句,“此……也”为判断。句意: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⑤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子卿尚复为谁乎”;句意: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⑥被动句,“为”表被动。句意: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⑦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人又谁能以察察身,受汶汶物者乎”。句意: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⑧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蛮夷为降虏”。句意:在蛮荒夷狄之地做投降的俘虏。⑨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所以在内被郑袖迷惑,在外被张仪欺骗。⑩判断句,“……也”表判断,可译为“……是……”。句意:汉朝天子是我的长辈。①⑥⑨为被动句,②⑦为定语后置句,③⑧为状语后置句,④⑩为判断句,⑤为宾语前置句。故选B。13.CEF14.C15.C16.(1)(勾践)降低自己的身份谦卑地对待贤人,优厚地对待宾客,赈救贫穷的人,吊唁死去的人,与百姓共同劳动。(2)越国于是发兵攻打吴国,在秦余杭山把吴军打得大败,灭了吴国,活捉了吴王夫差,同时杀了太宰伯嚭和他的妻子儿女。17.①自我修为方面:勾践苦身焦思、卧薪尝胆,亲自参加劳作、节衣粗食,时刻做好准备,伺机报仇雪耻。②治国理政方面:勾践勤于政务,礼贤下士,虚心纳谏,与百姓同甘苦,带国民复兴越国。【导语】这篇文言文阅读材料通过《史记》和《越绝书》的选段,展现了越王勾践从忍辱负重到最终灭吴的历程。材料一重点描写了勾践回国后的励精图治,通过“卧薪尝胆”等细节,体现了他为雪耻而付出的努力;材料二则通过献美女西施和伍子胥的谏言,揭示了吴王的昏庸与勾践的隐忍。两则材料共同刻画了勾践的“忧劳”精神,强调了其在逆境中坚持不懈、最终实现复国的过程。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越王勾践私下里得到了上天馈赠的两个美女西施、郑旦,越国地势低洼,十分贫穷,不敢留下她们,派遣下臣文种再拜献给大王。“天之遗”修饰“西施、郑旦”,“天之遗西施郑旦”作“有”的宾语,应在“旦”后即在C处断开;“越邦洿下贫穷”是主谓句,主语是“越邦”,应在“穷”后即在E处断开;“不敢留”的主语为“越邦”,构成主谓结构,应在“留”后面断开,即在F处断开。故选CEF。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词类活用以及偏义复词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将苦胆悬挂在座位上。/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B.正确。使……归,使动用法;/使……斗,使动用法。句意:两年后吴国释放范蠡回国。/反而想要使两国国君争斗。C.错误。意思不同。眼力敏锐、看得清楚;/视力。句意:我听说多看五色会让人眼睛看不清。/(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D.正确。偏义复词,偏指“害”;/偏指“异”。句意:一定会成为吴国的大患。/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却因此触怒了吴王而被杀”错误。由原文“后以申胥为不忠而杀之”可知,后来是因为吴王怀疑伍子胥谋反而将其赐死。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下”,活用做动词,谦卑地对待;“振”,通“赈”,赈救、救济;(2)“大败之于秦余杭山”,状语后置句,“于秦余杭山大败之”;“禽”,通“擒”,抓住、活捉;“妻子”,妻子和儿女。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可知,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越王勾践回国后,就亲身受苦,忧心思虑,将苦胆悬挂在座位上,坐着躺着都时时仰尝苦胆,饮食也要尝尝苦胆,说:“你忘记会稽山的耻辱了吗?”他亲自耕作,夫人自己织布,吃饭不加肉,穿衣不穿华丽衣服。所以,勾践苦身焦思、卧薪尝胆,亲自参加劳作、节衣粗食,时刻做好准备,伺机报仇雪耻。②由原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可知,降低自己的身份谦卑地对待贤人,优厚地对待宾客,赈救贫穷的人,吊唁死去的人,与百姓共同劳动。所以,勾践勤于政务,礼贤下士,虚心纳谏,与百姓同甘苦,带国民复兴越国。参考译文:材料一: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越王勾践回国后,就亲身受苦,忧心思虑,将苦胆悬挂在座位上,坐着躺着都时时仰尝苦胆,饮食也要尝尝苦胆,说:“你忘记会稽山的耻辱了吗?”他亲自耕作,夫人自己织布,吃饭不加肉,穿衣不穿华丽衣服,降低自己的身份谦卑地对待贤人,优厚地对待宾客,赈救贫穷的人,吊唁死去的人,与百姓共同劳动。这时他把国家政事都委托给大夫文种,让范蠡与大夫柘稽去求和,作为人质留在吴国。两年后吴国释放范蠡回国。过了三年,勾践召见范蠡说:“吴王已杀死了伍子胥,阿谀奉承的人很多,可以攻打吴了吗?”范蠡回答说:“不行。”到第二年春天,吴王到北部的黄池去会合诸侯,吴国的精锐部队全部跟随吴王赴会了,唯独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吴都。勾践又问范蠡是否可以进攻吴国。范蠡说:“可以了”。于是派出熟悉水战的士兵两千人,训练有素的士兵四万人,受过良好教育的地位较高的近卫军六千人,各类管理技术军官一千人,攻打吴国。吴军大败,越军还杀死吴国的太子。材料二:越国于是把西施、郑旦两位美女打扮整齐后,派大夫文种献给吴王,说:“从前,越王勾践私下里得到了上天馈赠的两个美女西施、郑旦,越国地势低洼,十分贫穷,不敢留下她们,派遣下臣文种再拜献给大王。”吴王大悦。伍子胥进谏说:“不能这样做,大王您不能接受这两个女子。我听说多看五色会让人眼睛看不清,多听五音会让人耳朵听不清。大王您如果接受了,这以后必定会有灾祸。我听说越王勾践白天不知疲倦地起草文件,夜晚还诵述到天亮,他聚集了几万名敢死之士,这个人不死,一定会实现他的愿望。我听说越王勾践服膺诚信推行仁道,虚心听取谏言,提拔贤能之人,这个人不死,一定会获得好的名声。我听说越王勾践冬天只披着粗陋的毛皮衣服,夏天只穿粗葛布衣,这个人不死,一定会成为吴国的大患。我听说贤能之士是国家的珍宝,美女是国家的祸根。夏朝就是因为末喜而灭亡,殷代因为妲己而灭亡,周朝因为褒姒而灭亡。”吴王不听从伍子胥的进谏,于是就接受了越国送来的这两个美女,以伍子胥不忠的借口把他杀了。越国于是发兵攻打吴国,在秦余杭山把吴军打得大败,灭了吴国,活捉了吴王夫差,同时杀了太宰伯嚭和他的妻子儿女。18.D19.①隐居闲适之乐:小园的生机盎然与诗人悠哉游哉的躬耕形象,以及“乐事多”都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闲适生活的归属与喜爱;②愤愤不平之气:少壮吞虏的戎马生涯依然难忘;想像宁戚一样唱出自己的才华抱负,这些都说明陆游仍未彻底放下报国之志,有不甘还有期待。③两种情感看似矛盾,实则合情合理。归隐是不被重用的无奈之举,亦是安放不得志心灵的安乐乡;不平是以兼济天下为毕生志业的儒生不得志时的必然情绪,所以即便归隐,也不是彻底的归隐,心里仍牵挂国家。【导语】陆游的《小园》组诗,表面描绘田园闲适,实则蕴含壮志未酬的愤懑。其一通过“卧读陶诗”“锄瓜”展现隐逸生活,其四则以“骏马宝刀俱一梦”抒发了功名幻灭之感,体现了诗人晚年内心的矛盾与无奈。18.本题考查学生对诗的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代指功名利禄”错误,“骏马宝刀”代指陆游征战沙场的愿望,而非功名利禄。故选D。1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①隐居闲适之乐。其一中,诗人描绘了小园的宁静与田园生活的惬意,如“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卧”写出诗人生活的闲适,悠闲地躺着读着陶渊明的诗作,这是作者心情闲适的表现。以及“乐事多”都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闲适生活的归属与喜爱。②愤愤不平之气。其四写少年时意气风发有收复之志,诗人回忆起“少年壮气吞残虏”,表达了对年轻时吞虏的戎马生涯依然难忘;“骏马宝刀俱一梦”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幻灭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能实现抱负的愤懑;“夕阳闲和饭牛歌”,想像宁戚一样唱出自己的才华抱负,虽然现在享受隐居生活,但曾经的豪情壮志依然在心中萦绕,这些都说明陆游仍未彻底放下报国之志,有不甘还有期待。③《小园》组诗在抒写隐居闲适之乐的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愤愤不平之气,这种矛盾心态正是诗人复杂情感的体现,看似矛盾,实则合情合理。诗人归隐是出于不被重用的无奈,但在隐居生活中找到了暂时的宁静与满足;作为爱国的知识分子,作者内心深处无法完全放下对功名事业的追求,其不得志时的不平是必然情绪,所以即便归隐,也不是彻底的归隐,心中对隐逸生活满足的同时,又有对无法实现抱负的愤懑,心里仍牵挂国家。20.𪭢金伐鼓下榆关蝉蜕于浊秽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𪭢”“景”“鬓”“沧”“凰”。21.①延续爆发态势/且态势不减/并将延续一段时间

②短小精悍/节奏紧凑

③必须要创作精品/靠的还是精品22.①部分微短剧导向低俗,②只追求流量和“爽感”,③既扭曲了观众的审美观念,④也对社会风气产生了不良影响。或:①唯流量、唯“爽感”的微短剧导向低俗,②既扭曲了观众的审美观念,③也对社会风气产生了不良影响。或:①导向低俗的微短剧,②只追求流量和“爽感”,③扭曲了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