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感染与免疫2_第1页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2_第2页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2_第3页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2_第4页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细菌的感染与免疫2第1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少数细菌总有致病性许多细菌具有潜在致病性大多细菌不具有致病性

第2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一节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一、正常菌群(normalflora)

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一)人体正常菌群及其作用添加第3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土壤水空气第4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分布特点:种类数量多,多数为非致病菌作用:参与自然界物质循环、产生抗生素病原菌多来自人和动物的排泄物、死于传染病的人畜尸体,极易死亡危害:能形成芽孢的细菌(如破伤风梭菌)可长时间存活,因此土壤与创伤及战伤的厌氧性感染有很大关系。第5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水中微生物的分布来源:土壤、人和动物的排泄物等分布特点:上>下、静>动、边>中危害:常引起消化系统传染病流行第6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来源:人畜呼吸道的飞沫及地面飘扬起来的尘埃特点:室内>室外危害:伤口或呼吸道感染、污染生物制品、药物和培养基等预防:空气消毒、无菌操作、隔离措施第7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第8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细菌在人体的分布*人体有菌部位: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部、肠道、外耳道等腔道人体无菌部位:血液、内脏、骨胳、肌肉腹腔等部位。以下部位正常人有无细菌:肺脏、胃、膀胱、子宫第9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世界爱牙日——9月20日你会洗手吗?洗手不擦,不如不洗第10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人体正常菌群及其作用

正常菌群*:正常寄居在宿主体内,,对宿主无害而有利的微生物群。第11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人体正常菌群及其作用正常菌群的生理学作用*: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第12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占位性生物屏障作用第13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人体正常菌群及其作用正常菌群的生理学作用*: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第14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5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人体正常菌群及其作用正常菌群的生理学作用*: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第16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7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微生态平衡与失调微生态学医学微生态学:研究对象?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失衡?菌群失调症?第一节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第18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机会致病菌(致病条件)*寄居部位改变宿主免疫功能下降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第一节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第19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烧伤病人:皮肤屏障受损,抵抗力低第20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21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细菌方面机体方面正常菌群/非致病菌机会致病菌?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pathogen

正常菌群/非致病菌机体方面机会致病菌?正常菌群/非致病菌寄生部位改变菌群失调免疫功能下降细菌方面机体方面机会致病菌?正常菌群/非致病菌第22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节细菌的致病作用致病性(质)细菌引起疾病的能力毒力(量)

表示病原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感染量(ID50)第23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入侵、定居、繁殖、扩散侵袭力产毒性

毒力足够的侵入数量适当的侵入途径病原菌致病条件细菌毒素机体免疫力第24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细菌侵袭力

突破、进入、定值、繁殖扩散的能力(一)粘附素(二)荚膜(三)侵袭性酶类(四)侵袭素(五)细菌生物被膜第25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粘附素作用:特异性粘附于组织细胞;

分类:菌毛粘附素非菌毛黏附素外膜蛋白(OMP)膜磷壁酸(LTA)第26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受体(粘连蛋白)

配体(膜磷壁酸)

G+配体(菌毛)受体(糖类)细菌G-

侵袭力——粘附素第27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荚膜抗吞噬抗杀菌物质(三)侵袭性酶类抗吞噬帮助扩散(四)侵袭素(五)细菌生物被膜凝固酶透明质酸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

第28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细菌的毒素*外毒素exotoxin内毒素endotoxin第29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细菌的毒素外毒素exotoxin合成代谢产物G+菌和G-菌均可产生释放到菌体外,或溶解释放

第30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外毒素(exotoxin)外毒素的主要特征:蛋白质毒性作用强,选择性强理化稳定性差抗原性强可脱毒制成类毒素

第31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活性单位结合单位A细胞表面B蛋白质,由两个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为活性单位B亚单位为结合单位外毒素(exotoxin)第32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外毒素分子结构完整性是致病的首要条件第33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外毒素(exotoxin)外毒素的主要特征:蛋白质毒性作用强,选择性强理化稳定性差抗原性强可脱毒制成类毒素

第34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破伤风梭菌外毒素引起的肌肉痉挛肉毒梭菌外毒素引起的肌肉麻痹霍乱弧菌外毒素导致的严重脱水第35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外毒素(exotoxin)外毒素的主要特征:蛋白质毒性作用强,选择性强理化稳定性差

—大多数不耐热抗原性强可脱毒制成类毒素

第36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外毒素(exotoxin)外毒素的主要特征:蛋白质毒性作用强,选择性强理化稳定性差---大多数不耐热抗原性强---B亚单位为保护性抗原可脱毒制成类毒素

第37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

类毒素(无毒抗原)外毒素(极毒抗原)抗毒素(抗毒抗体)免疫动物脱毒0.3-0.4%甲醛外毒素抗原性的利用类毒素(toxoid):受甲醛作用脱去外毒素毒性而保留其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抗毒素(antitoxin):类毒素或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的能中和外毒素的抗体第38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细菌外毒素疾病作用机制症状和体征破伤风梭菌痉挛毒素破伤风封闭抑制性神经元骨骼肌强直性痉挛

肉毒梭菌肉毒毒素

肉毒中毒阻止乙酰胆碱释放肌肉松驰性麻痹

神经毒素细菌外毒素疾病作用机制症状和体征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毒素白喉抑制蛋白质合成肾上腺出血、心肌损伤、外周神经麻痹

细胞毒素细菌外毒素疾病作用机制症状和体征霍乱弧菌肠毒素霍乱激活肠粘膜腺苷环化酶,增高细胞内cAMP水平腹泻、呕吐产毒型大肠埃希菌肠毒素腹泻呕吐、腹泻金葡菌肠毒素食物中毒刺激呕吐中枢呕吐、腹泻

肠毒素第39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内毒素——脂多糖(LPS)

主要毒性成份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第40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

内毒素的特点G-菌体裂解释放化学成分为LPS理化性质稳定毒性弱,无选择性不能制成类毒素G-菌崩解和内毒素释放过程演示内毒素(endotoxin)第41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

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与内毒性休克

内毒素的致病机制(自学)败血症的皮肤表现内毒素(endotoxin)第42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对比(表6-4)区别外毒素内毒素来源G+菌与部分G-G-菌存在部位分泌到菌外,少数是崩解释出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60~80℃,30分钟

160℃,2~4小时

作用方式与受体结合刺激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血管活性物质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引起特殊临床表现较弱,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脱毒形成类毒素弱,抗体作用弱第43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入侵、定居、繁殖、扩散侵袭力产毒性

毒力体内诱生抗原超抗原病原菌致病机制细菌毒素免疫病理损伤第44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

第三节宿主的抗感染免疫天然免疫(固有免疫)获得性免疫(适应性免疫)第45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固有免疫固有免疫的概念及特点又称天然免疫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建立与生俱来,作用广泛,发挥效应迅速固有免疫的组成第46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皮肤和粘膜屏障

阻挡和排除作用分泌杀菌物质正常菌群的拮抗血脑屏障

软脑膜脉络丛的脑血管壁星状胶质细胞胎盘屏障

基蜕膜、绒毛膜滋养层细胞阻挡微生物、大分子物质(一)屏障结构

第47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吞噬细胞小吞噬细胞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大吞噬细胞包括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两者组成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第48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炎症反应巨噬细胞在吞噬细菌吞噬作用第49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过程及后果

吞噬和杀菌过程趋化、识别与粘附吞入杀灭与消化后果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组织损伤抗原提呈

第50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体液因素补体溶菌酶源于吞噬细胞存在于血清、唾液、泪液、乳汁等中主要作用于G+菌抗微生物肽第51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概念及特点又称获得性免疫个体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产生具有针对抗原的专一性具有免疫记忆性,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能迅速发生强烈的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分类体液免疫(humoralimmunity)

细胞免疫(cellularimmunity)

第52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记忆T细胞活化的T杀伤细胞

抗原(Ag)抗体浆细胞形态较大,寿命较短(小于一周)记忆B细胞形态较小、寿命较长,翌年以上与B细胞结合,诱导B细胞释放抗体结合并激活T细胞特异性免疫第53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外部屏障内部屏障抗菌物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炎症反应淋巴结的过滤作用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非特异性宿主的免疫力特异性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协同作用第54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四节感染的发生与发展一、感染源与传播

(一)感染源1.外源性感染:体外、致病性强

2.内源性感染:体内、多为正常菌群第55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传染源病畜及带菌动物患者带菌者第56页,共6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传播途径途径方式疾病举例呼吸道气溶胶,飞沫、尘埃吸入肺结核、白喉、百日咳消化道粪-口方式,食入伤寒、痢疾受损皮肤黏膜皮肤黏膜损伤、动物咬伤破伤风、狂犬病经节肢动物媒介密切接触、叮咬鼠疫、斑疹伤寒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