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炼钢工序极致能效技术对接盛会上的欢迎词_第1页
在2025年炼钢工序极致能效技术对接盛会上的欢迎词_第2页
在2025年炼钢工序极致能效技术对接盛会上的欢迎词_第3页
在2025年炼钢工序极致能效技术对接盛会上的欢迎词_第4页
在2025年炼钢工序极致能效技术对接盛会上的欢迎词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在2025年炼钢工序极致能效技术对接盛会上的欢迎词尊敬的各位领导、行业专家、企业同仁,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相聚在**(城市名),共同迎来钢铁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2025炼钢工序极致能效技术对接会"。首先,我谨代表XX钢铁集团**全体员工,向远道而来的国家部委领导、行业协会专家、科研院所学者、上下游企业代表以及国际同行友人,致以最诚挚的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一、时代呼唤钢铁行业的能效革命今天的盛会召开于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从国家战略看,我国"双碳"目标已进入攻坚阶段,工业领域正加速推进"能效领跑者"计划;从行业变革看,全球钢铁工业经历着"绿色低碳"与"数智融合"的双重转型;从技术突破看,氢冶金、富氧燃烧、碳捕集等颠覆性技术正推动炼钢工序迎来百年未有之变局。数据显示,我国钢铁行业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3%,其中炼钢工序占全流程能耗的48%。要实现《钢铁行业能效标杆三年行动方案》提出的"到2025年能效标杆水平产能比例超过30%"目标,亟需全行业凝聚共识、协同攻坚。这正是我们举办此次盛会的初心——搭建开放共享的平台,推动能效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车间,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集成。二、极致能效:破解钢铁转型的"不可能三角"过去十年,中国钢铁人用全球首创的"负能炼钢"技术,将转炉工序能耗降至-30kgce/t的标杆水平。但在新形势下,我们正面临更复杂的挑战:如何平衡短流程工艺的能效优势与长流程的规模效应?如何在提升余热回收效率的同时保障设备稳定性?怎样构建覆盖"铁水预处理-转炉/电炉冶炼-炉外精炼"的全工序能效优化体系?XX钢铁通过"三步走"实践给出探索答案:第一步:设备级能效提升引入量子电弧炉、智能废钢预热系统,使电炉冶炼电耗下降至280kWh/t,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二步:工序间能量耦合构建"转炉煤气-蒸汽-余热"多介质梯级利用网络,实现工序间能源互供比例突破65%。第三步:全流程数字赋能部署"能效数字孪生平台",通过5万多个传感节点实时优化能源流,年节约标煤12万吨。这些实践印证:极致能效不是简单的技术改造,而是需要重构生产逻辑,将"节能"从成本项转变为价值创造源。三、开放协作:构建能效创新共同体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宝武集团的氢基竖炉直接还原技术实现吨钢碳减排50%突破;鞍钢股份的熔融钢渣显热回收装置创造吨渣发电40kWh新纪录;沙钢集团的智能燃烧控制系统使加热炉能效提升8.2%;北京科技大学开发的超低氮燃烧器将NOx排放控制在50mg/m³以下...这些成果昭示着:极致能效的追求,正在催生一场全产业链的创新共振。为此,XX钢铁愿以三个"共享"推动行业协同:共享实验场景:向行业开放智能钢厂中试基地,提供真实工况下的技术验证环境;共享数据资产:联合编制《炼钢工序能效提升技术图谱》,建立动态更新的知识库;共享人才资源:发起"能效工程师联合培养计划",三年内输送500名复合型技术骨干。四、迈向零碳未来的路线图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我们倡议全行业聚焦四大攻坚方向:1.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氢冶金、微波炼钢、等离子体加热等前沿技术产业化进程,力争2030年实现短流程占比40%。2.数字化深度赋能构建"能源流-物质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智能管控系统,推动能效管理从经验驱动转向AI优化。3.标准体系重构联合制定《极致能效技术评价规范》,建立涵盖能耗强度、碳排因子、循环效率的复合指标体系。4.商业模式突破探索能效提升的收益分成机制,让技术创新者分享节能降碳带来的市场红利。五、共铸钢铁强国的绿色脊梁各位同仁!两千年前,华夏先民以高温炉火淬炼出青铜器的璀璨文明;两百年前,工业革命用焦炭与蒸汽机重塑了人类生产版图;今天,我们这代钢铁人正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既要守护"工业粮食"的战略基石地位,更要担当"双碳转型"的先锋使命。让我们以此次盛会为起点,携手做好三件事:第一,拆除创新"围墙"建立跨企业、跨学科的技术攻关联合体,让单点突破转化为系统优势。第二,贯通产学研"链条"推动"实验室-中试线-大生产"的无缝衔接,缩短创新成果转化周期。第三,共建全球生态圈积极参与国际能效标准制定,向世界输出中国钢铁的绿色解决方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