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进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联合检测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江西省上进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联合检测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江西省上进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联合检测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江西省上进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联合检测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江西省上进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联合检测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江西省第一次学情联合检测高二历史试卷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1占20%;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占20%,第三单元至第五单元占60%。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原始农业作为世界农业发展的最初阶段,由采集、狩猎逐步过渡而来,近似自然状态。其特征为使用石制工具,如石刀、石铲等,耕作方法粗放,采用刀耕火种,且以简单协作为主的集体劳动来获取有限的生活资料,生产发展缓慢。这表明原始农业()A.生产方式受自然环境制约大 B.使人类开始定居并形成村落C.推动了社会分工与文明进步 D.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初步尝试2.近代史学家指出:“秦之时,“邮”司长途公文书信之递,若为近距,则以“步传'行之。于邮传之式,秦多采接力之法以传文书,依官府所定固途,使司职邮递者逐站递传焉。”这一记载反映出()A.秦朝交通网络普及发达 B.步传方式阻碍信息的传递C.邮传制度推动文化繁荣 D.秦朝通讯体系严密且规范3.《南齐书》载:“晋初太学生三千人,既多猥杂,惠帝时欲辨其泾渭,故元康三年始立国子学,官品第五以上得入国学……太学之与国学,斯是晋世殊其士庶,异其贵贱耳。”据此可以推知,西晋早期()A.教育专业化趋势增强 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官员考核制度的完善 D.门阀士族势力发展4.在宋朝,马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社会地位的象征。马车的种类繁多,从简易的农用车到装饰华丽的贵族座驾,它们的设计和结构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观念。这表明,宋朝的马车()A.促进了工商业集镇的兴起 B.呈现出多元化与阶层性C.推动了手工业技术的革新 D.因商业繁荣而种类增加5.下图所示是为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发行的邮票。由邮票中的信息,可以推断出()仿印票·仅用于文化宣传A.郑和下西洋旨在传播中华文化 B.古代中国航海技术已领先世界C.中外交流促进多元文化的交融 D.明朝的对外交往以经济为核心6.1865年,英国商人杜兰德为向清政府宣扬铁路的优点,在北京宣武门外自费修建了一段“迷你铁路”供清廷参观。当时清人视火车为“妖物”,此举引发社会骚动。清廷见状,赶忙役使衙门拆除铁道,风波才得以平息。这反映出由邮票中的信息,可以推断出()A.传统观念阻碍近代化进程 B.清政府坚决抵制西方技术C.英国对华经济侵略遇挫折 D.民众成为反侵略中坚力量7.《怀德县志》显示,民国的老怀德镇在商业最兴隆的时期,有当铺11家。另据《怀德学署竣工碑》碑阴记载:仅光绪十年(1884年)七月学署竣工时,在怀德街担任监董的当铺就有世合当等6家。这一现象表明由邮票中的信息,可以推断出()A.当地商业繁荣依赖当铺经营 B.晚清民初当铺推动金融转型C.区域经济活跃促进当铺兴盛 D.当铺是主要的城乡商业形式8.二十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我国公务员制度逐步构建成型。1929年《公务员任用条例》出台,为公务员制度奠基;1933年《公务员任用法》颁布,标志其正式确立。其间,公务员选任职权归考试院,而且允许女子报考。这些举措由邮票中的信息,可以推断出()A.提升了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 B.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C.确保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D.开启了近代文官制度的先河9.位于吉林长春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一汽),堪称“新中国汽车工业摇篮”。1953年奠基,1956年建成投产,成功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载重汽车,1958年又打造出“东风牌”小轿车与“红旗牌”高级轿车,自此开创新中国汽车工业新纪元。由此可见由邮票中的信息,可以推断出()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B.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工业快速发展C.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D.党和政府的工业发展战略成效显著10.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生活变化显著,其中耐用消费品的不断升级尤为突出:20世纪80年代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90年代的彩电、冰箱、洗衣机;新世纪的移动电话、电脑和家用汽车。这些物品,无不见证时代的变迁。这表明由邮票中的信息,可以推断出()A.科学技术不断转化为生产力 B.经济持续发展带动生活改善C.对外开放使消费市场国际化 D.科技创新引领消费潮流变革11.在国力臻于鼎盛之际,罗马呈现出一幅壮观的交通网络图景:以首都罗马为核心,呈辐射状延展出去的大型军用公路多达29条,它们如同帝国的血脉,向外延伸并与帝国内113个省份中的372条大道紧密相连,总里程逾12万公里,构建起庞大的道路体系,彰显罗马的雄厚国力。这一道路体系由邮票中的信息,可以推断出()A.促进了罗马海外贸易的发展 B.为罗马帝国扩张提供便利C.引发罗马帝国内部区域冲突 D.主要服务于罗马贵族出行12.在中世纪晚期至近代早期,欧洲农业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彼时,重犁的身影愈发频繁地穿梭于田间,其广泛应用,有力助推了二圃制、三圃制等全新土地耕作制度的萌生与成型。与此同时,畜力运用方面亦有显著提升,马的饲养日益普及,成为农业生产的得力帮手。这些现象由邮票中的信息,可以推断出()A.促使农业生产走向集约化 B.标志着近代农业已然形成C.为工业革命奠定物质基础 D.引发欧洲地区的商业革命13.《国际公法百科全书》中的“国际法的历史”条目,把国际法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古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阶段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阶段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其中,第一阶段又分为由古代到1648年,1648年到1815年,1815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分期依据主要是由邮票中的信息,可以推断出()A.国际关系格局重大变迁 B.国际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C.世界经济体系的演变历程 D.人类思想解放的推进过程14.下面是近代世界市场和商业贸易关系的示意图。由图中的信息,可知()A.商业资本主导地位逐渐减弱 B.世界经济中心持续转移更迭C国际贸易规则日益规范完善 D.国际经济实力对比动态变化15.自1976年至1991年,巴黎大区的汽车保有量呈现出显著增长态势。1976年时,巴黎汽车保有量已达285万辆,平均每户拥有0.75辆车;到1991年,汽车保有量攀升至409万辆,每户平均拥有车辆数也增至0.96辆,汽车愈发普及。这些变化由图中的信息,可知()A.表明法国已完成工业化转型 B.得益于二战后的经济复苏计划C.反映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D.标志着汽车工业成为主导产业16.下表所示是苏联科技成就统计情况。名称类型米格——105空天飞机能源号和暴风雪号火箭和航天飞机极地号卫星安——225巨型运输机MAKS空天飞机和平二号国际空间站里海怪物鹞型地效飞行器K——222核潜艇图——155氢动力飞机杜伽远程警戒雷达以上成就()A.反映苏联注重军事科技研发 B.意味苏联尖端科技成就领先世界C.表明苏联经济以高科技支撑 D.说明苏联航天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宋以后,农村宗族制度得到中央权力的认可,成为乡村基层自治的合法组织形态。乡村中,人们大多聚族而居,以父子为主轴的家庭结构,通过血缘、姻缘关系形成纵横交错的家族宗族。家族宗族的族长往往充任乡长、里正、保长、甲长,实际承担基层治理职能。通过科举任官的士绅一身而二任,既是具有天然内生属性的基层社会代言人,是乡村组织的基石,又是国家权力在基层社会的代理人。——摘编自王瑞来《士人走向民间:宋元变革与社会转型》材料二近代以来士绅制度经历了历史性的转型,晚清新政中的基层治理机制改革倚重地方士绅,士绅与基层政府共同支配着地方自治的进程与走向,一度形成“官绅合治”的基层治理格局。辛亥之后到新中国成立,绅权在军阀政治背景之下得到进一步扩展。——摘编自夏春涛《中国历代治理体系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宋以后“农村宗族制度得到中央权力的认可”的社会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民国时期“官绅合治”的基层治理格局。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中叶,随着百货商店崭露头角,美国首创“连锁商店”这一具有革命性的经营模式。1859年,美国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建立首家连锁商店,开启商业新篇。然而,其真正高速发展却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彼时,零售业态创新浪潮涌起,自助购物、超级市场等新模式涌现。连锁商店顺应潮流,融合新技术、新理念,拓展服务,优化布局,不仅重塑美国商业版图,更如星星之火,为全球商业发展照亮前进的方向,成为推动商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力量。——摘编自[美]山姆·沃尔顿《富甲美国——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自传》材料二中国零售业历经漫长岁月,在近几十年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引入连锁机制,起步于超级市场并逐步拓展,短短20年浓缩西方160年发展轨迹,从凭票购物的“三尺柜台”迈向“开架自选”的超市,业态多元绽放,一片繁荣。然而,对外开放进程中,自1992年起外资涌入,尤其自2004年后限制得到放开,外资零售发展加速,连锁百强内资增速放缓,竞争格局突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近年来网络零售连锁崛起,电商与店商从博弈走向融合,全渠道零售连锁兴起,新模式、新技术快速推广。——摘编自《中国连锁经营年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连锁商店的发展历程及推动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代中国连锁零售业发展的特点。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5年中国10万人以上的城市及其人口(单位:万人)数据排名城市人口是否开埠排名城市人口是否开埠1上海100开埠23太原232西安10024归化城203广州90开埠25开封204汉口82.13开埠26兰溪县205天津80开埠27凉州府206北京7028无锡207福州62.4开埠29奉天17.4开埠8杭州59.4开埠30济宁159重庆51.7开埠31安东县14.310苏州50开埠32镇江12.8开埠11兰州5033厦门11.4开埠12武昌50开埠34沙市10.53开埠13佛山5035济南10开埠14绍兴5036吉林10开埠15宁波46.5开埠37贵阳1016成都4538湖州1017昆明45开埠39潍县10开埠18汉阳4040扬州1019南京36.88开埠41温州10开埠20南昌3042石龙1021湘潭30开埠43亳州1022长沙25开埠——根据《日本东亚同文书院》中数据编制材料二1900年城市人口所占比例1950年城市人口所占比例2008年城市人口所占比例——根据[美]保罗·诺克斯、琳达·迈克卡西《城市化》中数据编制(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初中国人口较多城市的分布情况,并简要说明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现代城市化与西方近现代城市化的主要不同之处。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63年美国威廉姆·布洛克发明的自动进纸轮转印刷机——摘编自[美]伊丽莎白·爱森斯坦《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材料二新造印书机(手摇平台印刷机,上海申报馆于同治十一年,即1872年开始应用)——摘编自万启盈《中国近代印刷工业史》根据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条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予以分析说明。(要求:紧扣材料,史论结合,符合格式要求,逻辑严密)

2024——2025学年下学期江西省第一次学情联合检测高二历史试卷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1占20%;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占20%,第三单元至第五单元占60%。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原始农业作为世界农业发展的最初阶段,由采集、狩猎逐步过渡而来,近似自然状态。其特征为使用石制工具,如石刀、石铲等,耕作方法粗放,采用刀耕火种,且以简单协作为主的集体劳动来获取有限的生活资料,生产发展缓慢。这表明原始农业()A.生产方式受自然环境制约大 B.使人类开始定居并形成村落C.推动了社会分工与文明进步 D.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初步尝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原始农业由采集、狩猎逐步过渡而来,近似自然状态,使用的是石制工具,耕作方法粗放,采用刀耕火种。这些生产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环境,A项正确;题干未提及原始农业与人类定居和形成村落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原始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特征,没有体现出其对社会分工和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排除C项;“初步尝试”否定了原始农业产生之前早期人类改造自然的努力,排除D项。故选A项。2.近代史学家指出:“秦之时,“邮”司长途公文书信之递,若为近距,则以“步传'行之。于邮传之式,秦多采接力之法以传文书,依官府所定固途,使司职邮递者逐站递传焉。”这一记载反映出()A.秦朝交通网络普及发达 B.步传方式阻碍信息的传递C.邮传制度推动文化繁荣 D.秦朝通讯体系严密且规范【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题干从“邮”负责长途、“步传”负责近距,还有接力传送、依固定路线、专人司职等信息,可以看出秦朝通讯体系严密且规范,D项正确;材料仅提及长途“邮”和近距离“步传”,这并不能表明交通网络得到普及,排除A项;材料中只是说近距离用步传,且提到了秦朝采用接力之法逐站递传,没有表明步传方式阻碍了信息传递,排除B项;材料主要是在描述邮传的方式和组织形式,未涉及邮传对文化繁荣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3.《南齐书》载:“晋初太学生三千人,既多猥杂,惠帝时欲辨其泾渭,故元康三年始立国子学,官品第五以上得入国学……太学之与国学,斯是晋世殊其士庶,异其贵贱耳。”据此可以推知,西晋早期()A.教育专业化趋势增强 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官员考核制度的完善 D.门阀士族势力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西晋(中国)。根据材料“官品第五以上得入国学”“晋世殊其士庶,异其贵贱耳”可知,国学与太学成为区分士庶的重要手段,国子学的创立也成为门阀士族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D项正确;“专业化”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A项;西汉时期,汉武帝尊崇儒术,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排除B项;材料考查士族发展,未涉及官员考核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4.在宋朝,马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社会地位的象征。马车的种类繁多,从简易的农用车到装饰华丽的贵族座驾,它们的设计和结构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观念。这表明,宋朝的马车()A.促进了工商业集镇的兴起 B.呈现出多元化与阶层性C.推动了手工业技术的革新 D.因商业繁荣而种类增加【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材料中的马车既是交通工具又是地位的象征,种类多样,为不同阶层所用,体现出多元化与阶层性,B项正确;材料只是述及马车的特征,并不能说明其促进工商业集镇兴起,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交通工具对手工业技术革新的推动作用,排除C项;材料只提及马车种类多,普通农用车可能是自己制作的,贵族座驾可能是官营的,此两类情况皆与“商品”无关,且商业繁荣泛指很多领域,与马车交易未必有逻辑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5.下图所示是为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发行的邮票。由邮票中的信息,可以推断出()仿印票·仅用于文化宣传A.郑和下西洋旨在传播中华文化 B.古代中国航海技术已领先世界C.中外交流促进多元文化的交融 D.明朝的对外交往以经济为核心【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郑和船队到达多地并开展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不同地域间文化的相互交融,C项正确;郑和船队与各地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并非单纯传播中华文化,排除A项;邮票内容重点在展现中外交流场景,未突出航海技术领先,排除B项;材料未表明明朝对外交往以经济为核心,相关交流是多方面的,排除D项。故选C项。6.1865年,英国商人杜兰德为向清政府宣扬铁路的优点,在北京宣武门外自费修建了一段“迷你铁路”供清廷参观。当时清人视火车为“妖物”,此举引发社会骚动。清廷见状,赶忙役使衙门拆除铁道,风波才得以平息。这反映出由邮票中的信息,可以推断出()A传统观念阻碍近代化进程 B.清政府坚决抵制西方技术C.英国对华经济侵略遇挫折 D.民众成为反侵略中坚力量【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5年(中国)。据题干“清人视火车为‘妖物’,清廷拆除铁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统观念(如迷信或保守思想)阻碍了铁路等近代技术的引入与推广,A项正确;题干未体现清政府坚决抵制(如洋务派后来推动铁路建设),排除B项;英国对华经济侵略未因铁路风波受挫(如后续铁路修建),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民众反侵略(如组织或行动),排除D项。故选A项。7.《怀德县志》显示,民国的老怀德镇在商业最兴隆的时期,有当铺11家。另据《怀德学署竣工碑》碑阴记载:仅光绪十年(1884年)七月学署竣工时,在怀德街担任监董的当铺就有世合当等6家。这一现象表明由邮票中的信息,可以推断出()A.当地商业繁荣依赖当铺经营 B.晚清民初当铺推动金融转型C.区域经济活跃促进当铺兴盛 D.当铺是主要的城乡商业形式【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民国时期的老怀德镇在商业兴隆时有较多当铺,光绪年间学署竣工时当地也有多家当铺担当监董,由此可看出区域经济活跃促使当铺数量增多、地位突出,C项正确;“依赖”表述过于绝对,商业兴隆不能仅归因于当铺,其背后还有其他诸多行业的协同作用,排除A项;当铺在中国古代早已出现,材料只述及当铺的数量,未述及当时当铺经营的方式变化特别是近代化倾向,不能体现转型,排除B项;“主要”表述不准确,当铺只是商业形式之一,由材料不能得出它是主要城乡商业形式,排除D项。故选C项。8.二十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我国公务员制度逐步构建成型。1929年《公务员任用条例》出台,为公务员制度奠基;1933年《公务员任用法》颁布,标志其正式确立。其间,公务员选任职权归考试院,而且允许女子报考。这些举措由邮票中的信息,可以推断出()A.提升了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 B.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C.确保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D.开启了近代文官制度的先河【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社会倡导平等、民主等思想,允许女子报考体现平等观念,说明公务员制度走向规范化,顺应时代发展,B项正确;仅通过颁布法律,并不能提升公务员整体素质,排除A项;“确保了”表述绝对,现实中很难完全做到公平公正,还有诸多因素影响,排除C项;近代文官制度在北洋军阀掌权时期,就已有探索,排除D项。故选B项。9.位于吉林长春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一汽),堪称“新中国汽车工业摇篮”。1953年奠基,1956年建成投产,成功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载重汽车,1958年又打造出“东风牌”小轿车与“红旗牌”高级轿车,自此开创新中国汽车工业新纪元。由此可见由邮票中的信息,可以推断出()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B.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工业快速发展C.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D.党和政府的工业发展战略成效显著【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我国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第一汽车集团1953年奠基,1956年建成投产新中国第一辆载重汽车,这正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显著成效的体现,D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完成,不足以解释1956年以后的工业发展原因,排除B项;国民经济全面恢复是在1952年底,排除C项。故选D项。10.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生活变化显著,其中耐用消费品不断升级尤为突出:20世纪80年代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90年代的彩电、冰箱、洗衣机;新世纪的移动电话、电脑和家用汽车。这些物品,无不见证时代的变迁。这表明由邮票中的信息,可以推断出()A.科学技术不断转化为生产力 B.经济持续发展带动生活改善C.对外开放使消费市场国际化 D.科技创新引领消费潮流变革【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使得群众收入增加,有能力实现从“老三件”到“新三件”等耐用消费品的升级,这反映出经济发展带动生活改善,B项正确;科学技术是推动消费品升级的重要因素,材料主要强调居民生活的改善,没有直接体现生产力的转化过程,排除A项;材料重点在于国内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而非消费市场国际化,对外开放虽有影响但不是材料直接表明的内容,排除C项;这些消费品在相应年代被人们广泛使用,关键原因是经济发展使人民消费能力增强,而非科技的创新,排除D项。故选B项。11.在国力臻于鼎盛之际,罗马呈现出一幅壮观的交通网络图景:以首都罗马为核心,呈辐射状延展出去的大型军用公路多达29条,它们如同帝国的血脉,向外延伸并与帝国内113个省份中的372条大道紧密相连,总里程逾12万公里,构建起庞大的道路体系,彰显罗马的雄厚国力。这一道路体系由邮票中的信息,可以推断出()A.促进了罗马海外贸易的发展 B.为罗马帝国扩张提供便利C.引发罗马帝国内部区域冲突 D.主要服务于罗马贵族出行【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可知,众多且连贯的道路有利于军队调动、物资运输等,对罗马帝国四处扩张领土、巩固统治能起到关键支撑作用,B项正确;道路体系的建立间接上促进了商业发展,而材料强调的是军用公路,且海外贸易更多依靠海运,排除A项;罗马内部冲突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层面的因素,不能简单地将罗马的道路体系视为引发内部冲突的直接原因,排除C项;结合“军用公路”“……省份……大道”等信息可知,该道路体系功能广泛,并非主要服务于贵族出行,排除D项。故选B项。12.在中世纪晚期至近代早期,欧洲农业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彼时,重犁的身影愈发频繁地穿梭于田间,其广泛应用,有力助推了二圃制、三圃制等全新土地耕作制度的萌生与成型。与此同时,畜力运用方面亦有显著提升,马的饲养日益普及,成为农业生产的得力帮手。这些现象由邮票中的信息,可以推断出()A.促使农业生产走向集约化 B.标志着近代农业已然形成C.为工业革命奠定物质基础 D.引发欧洲地区的商业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晚期至近代早期的欧洲。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三圃制的普及(中世纪后期至13世纪)通过轮作制度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结合畜力(如马)的推广,使粮食产量和农业稳定性提升。由此可见,中世纪晚期农业技术的改进(耕作制度、畜力使用)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粮食储备,为后续工业革命所需的劳动力转移、市场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C项正确;材料仅表明农业技术、工具及畜力使用有所进步,未体现集约化,集约化涉及多方面的精细管理,排除A项;近代农业此时处于发展阶段,远未达到“已然形成”的地步,排除B项;商业革命主要是指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贸易规模的扩大、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等。农业领域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与商业革命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3.《国际公法百科全书》中的“国际法的历史”条目,把国际法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古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阶段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阶段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其中,第一阶段又分为由古代到1648年,1648年到1815年,1815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分期依据主要是由邮票中的信息,可以推断出()A.国际关系格局的重大变迁 B.国际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C.世界经济体系的演变历程 D.人类思想解放的推进过程【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世界)。从古代到一战期间,国际关系格局历经诸多重大转变,如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主权国家体系,1815年维也纳体系重塑欧洲格局等,这些变革深刻影响了国际法,以其为分期的主要依据是较为合理的,A项正确;国际组织在早期发展缓慢,并非主导国际法历史分期的因素,排除B项;经济体系演变虽有影响,但不如国际关系格局对国际法影响直接,C项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人类思想解放与国际法发展的联系相对间接,不能作为关键分期依据,排除D项。故选A项。14.下面是近代世界市场和商业贸易关系的示意图。由图中的信息,可知()A商业资本主导地位逐渐减弱 B.世界经济中心持续转移更迭C.国际贸易规则日益规范完善 D.国际经济实力对比动态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世界)。17世纪荷兰商业发达,成为世界商业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凭借工业优势主导贸易,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德等国崛起,使贸易格局多中心化,反映国际经济实力对比的动态变化,D项正确;商业资本主导地位逐渐减弱只能解释贸易中心从荷兰到英国的转变,不能解释从英国到多中心,排除A项;贸易格局中心变化不能简单等同于世界经济中心持续转移,经济中心涵盖范畴更广,而材料聚焦贸易层面,B项扩大范围,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完善情况,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5.自1976年至1991年,巴黎大区的汽车保有量呈现出显著增长态势。1976年时,巴黎汽车保有量已达285万辆,平均每户拥有0.75辆车;到1991年,汽车保有量攀升至409万辆,每户平均拥有车辆数也增至0.96辆,汽车愈发普及。这些变化由图中的信息,可知()A.表明法国已完成工业化转型 B.得益于二战后的经济复苏计划C.反映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D.标志着汽车工业成为主导产业【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法国)。据题干“1976年时,巴黎汽车保有量已达285万辆,平均每户拥有0.75辆车;到1991年,汽车保有量攀升至409万辆,每户平均拥有车辆数也增至0.96辆,汽车愈发普及”可知,1976年至1991年间,巴黎汽车保有量增多,意味着更多家庭有能力购置汽车,这直观反映出民众生活水平在这一阶段显著提升,C项正确;仅凭巴黎大区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不能直接推断出整个法国已完成工业化转型,因为工业化转型涉及产业结构、生产技术等诸多复杂层面,排除A项;二战后经济复苏计划多集中在战后初期的恢复经济秩序、重建基础设施等活动,1976年至1991年汽车保有量增长主要得益于后续经济持续发展及居民消费能力提升,排除B项;巴黎大区汽车保有量的情况不能说明汽车工业成为法国主导产业,主导产业需综合考量其对经济增长、就业、产业链带动等多方面的影响力,排除D项。故选C项。16.下表所示是苏联科技成就统计情况。名称类型米格——105空天飞机能源号和暴风雪号火箭和航天飞机极地号卫星安——225巨型运输机MAKS空天飞机和平二号国际空间站里海怪物鹞型地效飞行器K——222核潜艇图——155氢动力飞机杜伽远程警戒雷达以上成就()A.反映苏联注重军事科技的研发 B.意味苏联尖端科技成就领先世界C.表明苏联经济以高科技为支撑 D.说明苏联航天技术得到迅猛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现代(苏联)。从列举的成就看,空天飞机、核潜艇、远程警戒雷达等多服务于军事用途,可见苏联在军事科技领域投入大、成果多,侧重明显,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苏联与其他国家相关科技成就的对比,无法得出苏联尖端科技成就领先世界,排除B项;科技成就不能直接体现经济以高科技为支撑,苏联经济结构复杂,有诸多制约因素,排除C项;表中成就不仅仅局限于航天技术,还涉及核潜艇、雷达多个领域,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宋以后,农村宗族制度得到中央权力的认可,成为乡村基层自治的合法组织形态。乡村中,人们大多聚族而居,以父子为主轴的家庭结构,通过血缘、姻缘关系形成纵横交错的家族宗族。家族宗族的族长往往充任乡长、里正、保长、甲长,实际承担基层治理职能。通过科举任官的士绅一身而二任,既是具有天然内生属性的基层社会代言人,是乡村组织的基石,又是国家权力在基层社会的代理人。——摘编自王瑞来《士人走向民间:宋元变革与社会转型》材料二近代以来士绅制度经历了历史性的转型,晚清新政中的基层治理机制改革倚重地方士绅,士绅与基层政府共同支配着地方自治的进程与走向,一度形成“官绅合治”的基层治理格局。辛亥之后到新中国成立,绅权在军阀政治背景之下得到进一步扩展。——摘编自夏春涛《中国历代治理体系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宋以后“农村宗族制度得到中央权力的认可”的社会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民国时期“官绅合治”的基层治理格局。【答案】(1)社会条件:政府的支持;宗族宗法制度的增强;乡约逐步具有强制力;乡村基层自治作用的增强;士人通过科举入仕,投身基层社会教化;士绅成为连接国家权力与宗族势力的纽带;小农经济分散性的影响;程朱理学的影响。(2)简评:晚清时期,“官绅合治”有利于地方治理和社会稳定,实质上仍在维护封建统治;民国时期,成为军阀割据、对抗中央的工具,导致地方基层治理的混乱无序;使中共对国情的认识更加清晰;客观上有利于民主革命的胜利。【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原因题。时空是唐宋时期的中国。由材料“唐宋以后,农村宗族制度得到中央权力的认可”可得出政府的支持;由材料“乡村中,人们大多聚族而居,以父子为主轴的家庭结构,通过血缘、姻缘关系形成纵横交错的家族宗族。”可得出宗族宗法制度的增强;由材料“家族宗族的族长往往充任乡长、里正、保长、甲长,实际承担基层治理职能。”及所学可得出乡约逐步具有强制力;乡村基层自治作用的增强;由材料“通过科举任官的士绅一身而二任,既是具有天然内生属性的基层社会代言人,是乡村组织的基石,又是国家权力在基层社会的代理人。”及所学可得出士人通过科举入仕,投身基层社会教化;士绅成为连接国家权力与宗族势力的纽带;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小农经济分散性的影响;程朱理学的影响。【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题。时空是晚清民国时期的中国。由材料“近代以来士绅制度经历了历史性的转型,晚清新政中的基层治理机制改革倚重地方士绅,士绅与基层政府共同支配着地方自治的进程与走向,一度形成‘官绅合治’的基层治理格局。”及所学可得出晚清时期,“官绅合治”有利于地方治理和社会稳定,实质上仍在维护封建统治;由材料“辛亥之后到新中国成立,绅权在军阀政治背景之下得到进一步扩展。”及所学可得出民国时期,成为军阀割据、对抗中央的工具,导致地方基层治理的混乱无序;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从中共对国情的认识更加清晰;有利于民主革命的胜利等方面说明。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中叶,随着百货商店崭露头角,美国首创“连锁商店”这一具有革命性的经营模式。1859年,美国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建立首家连锁商店,开启商业新篇。然而,其真正高速发展却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彼时,零售业态创新浪潮涌起,自助购物、超级市场等新模式涌现。连锁商店顺应潮流,融合新技术、新理念,拓展服务,优化布局,不仅重塑美国商业版图,更如星星之火,为全球商业发展照亮前进的方向,成为推动商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力量。——摘编自[美]山姆·沃尔顿《富甲美国——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自传》材料二中国零售业历经漫长岁月,在近几十年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引入连锁机制,起步于超级市场并逐步拓展,短短20年浓缩西方160年发展轨迹,从凭票购物的“三尺柜台”迈向“开架自选”的超市,业态多元绽放,一片繁荣。然而,对外开放进程中,自1992年起外资涌入,尤其自2004年后限制得到放开,外资零售发展加速,连锁百强内资增速放缓,竞争格局突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近年来网络零售连锁崛起,电商与店商从博弈走向融合,全渠道零售连锁兴起,新模式、新技术快速推广。——摘编自《中国连锁经营年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连锁商店的发展历程及推动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代中国连锁零售业发展的特点。【答案】(1)发展历程:从国内连锁商业发展到全球连锁商业;从零售管理发展到自助购物、超级市场。推动因素:国家实力增强;百货经营模式促进;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货币体系和贸易体系重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科技革命和技术进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民众生活质量提高;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二战后国家干预的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2)特点:起步晚,速度快;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资本来源多元化;经营模式多样化;内资一度受到外资的冲击;内资和外资竞争激烈;网络连锁新模式、新技术快速推进。【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题、背景题。时空是近现代(美国)。发展历程:据材料一“1859年,美国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建立首家连锁商店”“连锁商店顺应潮流,融合新技术、新理念,拓展服务,优化布局,不仅重塑美国商业版图,更如星星之火,为全球商业发展照亮前进的方向”可得出从国内连锁商业发展到全球连锁商业;“零售业态创新浪潮涌起,自助购物、超级市场等新模式涌现”可得出从零售管理发展到自助购物、超级市场。推动因素:据材料一“随着百货商店崭露头角,美国首创‘连锁商店’这一具有革命性的经营模式”“美国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建立首家连锁商店”可得出百货经营模式促进;“真正高速发展却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通过构建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和贸易体系,不断拓展其商业版图,因此可得出国家实力增强;世界货币体系和贸易体系重建;“零售业态创新浪潮涌起,自助购物、超级市场等新模式涌现。连锁商店顺应潮流,融合新技术、新理念,拓展服务,优化布局”可得出科技革命和技术进步;“为全球商业发展照亮前进的方向”可得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为美国连锁商店开拓国内外市场提供了重要支撑;南北战争的结束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二战后,在凯恩斯主义的指导下,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为美国连锁商店发展起到指导作用;二战后,美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二“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引入连锁机制,起步于超级市场并逐步拓展,短短20年浓缩西方160年发展轨迹”可得出起步晚,速度快;据材料二“从凭票购物的‘三尺柜台’迈向‘开架自选’的超市”可得出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据材料二“自1992年起外资涌入,尤其自2004年后限制得到放开,外资零售发展加速,连锁百强内资增速放缓,竞争格局突变”可得出资本来源多元化;内资一度受到外资的冲击;内资和外资竞争激烈;据材料二“网络零售连锁崛起,电商与店商从博弈走向融合,全渠道零售连锁兴起,新模式、新技术快速推广。”可得出经营模式多样化;网络连锁新模式、新技术快速推进。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5年中国10万人以上的城市及其人口(单位:万人)数据排名城市人口是否开埠排名城市人口是否开埠1上海100开埠23太原232西安10024归化城203广州90开埠25开封204汉口82.13开埠26兰溪县205天津80开埠27凉州府206北京7028无锡207福州62.4开埠29奉天17.4开埠8杭州59.4开埠30济宁159重庆51.7开埠31安东县14.310苏州50开埠32镇江12.8开埠11兰州5033厦门11.4开埠12武昌50开埠34沙市10.53开埠13佛山5035济南10开埠14绍兴5036吉林10开埠15宁波46.5开埠37贵阳1016成都4538湖州1017昆明45开埠39潍县10开埠18汉阳4040扬州1019南京36.88开埠41温州10开埠20南昌3042石龙1021湘潭30开埠43亳州1022长沙25开埠——根据《日本东亚同文书院》中数据编制材料二1900年城市人口所占比例1950年城市人口所占比例2008年城市人口所占比例——根据[美]保罗·诺克斯、琳达·迈克卡西《城市化》中数据编制(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初中国人口较多城市的分布情况,并简要说明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现代城市化与西方近现代城市化的主要不同之处。【答案】(1)分布情况: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西部和边疆地区发展缓慢;主要是省会城市或较早开埠的城市。原因:沿海地区交通位置便利;受近代西方列强开埠通商的影响。(2)不同之处:①中国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曲折;新中国成立后,进展迅速;西方起步早,发展快,进展平稳。②中国城市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西方国家城市覆盖面更广。③中国农村人口转移缓慢,西方农村人口大量快速涌入城市,转移较快。④政治上,中国的城市化与殖民侵略相关,西方受政治、军事和社会动荡的影响小。⑤中国的城市化受列强经济渗透影响大,西方国家多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关。【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分布情况:可从东中西的地域分布和城市类型方面分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西部和边疆地区发展缓慢;主要是省会城市或较早开埠的城市。原因:结合所学,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较多主要与沿海地区交通位置便利有关;很多是较早开埠的城市与近代西方列强开埠通商的影响有关。【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与近现代西方。不同之处:可从发展历程、发展水平、地域分布、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比分析。①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城市化起步晚,发展曲折;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独立,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展迅速;近代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进展平稳。②中国城市化发展不平衡,城市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西方国家城市覆盖面更广。③中国地域大、农村人口多,农村人口转移缓慢,西方农村人口大量快速涌入城市,转移较快。④⑤近代中国城市化具有浓厚的殖民地色彩,政治上中国的城市化与殖民侵略相关,西方受政治、军事和社会动荡的影响小。经济上中国的城市化受列强经济渗透影响大,西方国家多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关。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63年美国威廉姆·布洛克发明的自动进纸轮转印刷机——摘编自[美]伊丽莎白·爱森斯坦《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材料二新造印书机(手摇平台印刷机,上海申报馆于同治十一年,即1872年开始应用)——摘编自万启盈《中国近代印刷工业史》根据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条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予以分析说明。(要求:紧扣材料,史论结合,符合格式要求,逻辑严密)【答案】示例信息一: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