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_第4页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炎陵县年上期高二语文入学检测卷时量:分钟分值:分一、现代文阅读(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念性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群众实践,从而转化成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力量。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从认识的过程来看,表现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来看,表现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干部的领导实践过程来看,表现为制定和贯彻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总之,毛泽东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每次大挫折,都是唯心论盛行的结果。共产党早期的干部像陈独秀等,革命信仰都

很坚定,但最大的问题是脱离实际,结果给党带来1927年的大挫折。开始以为,只要听苏联的就肯定能取

得胜利,后来才知道盲从他国经验,脱离中国实际是要掉脑袋的。中国共产党第一堂学到东西的党课是谁

上的?是共产党的对立面蒋介石在1927年给上的。敌人是最好的教师,沙场是最好的课堂。你正儿八经给

他讲,他听不进去,一流血,什么都学会了。那一次蒋介石逼得共产党人抛弃了陈独秀“绘画绣花”式的

革命,脱了西服,拿起枪上了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逻辑就这样展开了。开展武装斗争,刚刚打开一点局面,王明又带着斯大林的圣旨来了。李德、博古等人听不进长期坚持

实际斗争的同志们的意见,将用于欧洲平原的坚守阵地决战的战法用于中国东南山地,最后把根据地丢了

个干净。红军大转移开始时,他们还是死守他们那一套办法,结果损失惨重。当时你说他,他不听,很多

但一打仗就不行。长征路上打得赢就是硬道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追追。最后实践的权威打倒了观念的

权威,到陕北后,我们党明白了,马列主义的原理要跟中国实际相结合。1964年3月24当时,共产国际是世界革命的灯塔,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中国支部,大家都是坚定的革命者,自觉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但问题是唯心主义是不能带领革命走向胜利的。当时许多在领导岗位的人缺乏中文章写得好。我认为,它好就好在这篇文章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论打倒了曾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盛行的打着“马克思主义”幌子的唯心论。毛泽东认为:中国的问题需要听听中国同志的意见。对世界革命的贡献取决于中国革命取得的胜利。制定方针政策必须以中国革命的利益为最高原则,不能机械地服从其他国家的革命经验。这是毛泽东和教条主义者争论的一个焦点。教条主义本质上就是唯心主义。延安整风期间,全党充分认识到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对中国革命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反过来想,如果没有长征及其路途上经历的生死实践的检验,这些共识的形成是很难想象的。所以说,毛泽东思想来自血的教训,这不是从书本和课堂里就能学来的。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昨天不是从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掉下来的,今天也不是从华盛顿的白宫掉下来的,它是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的。不这样,与长征一样,还是要流血,要亡党亡国的。材料三:社会实践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经过社会实践检验所证明了

认识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目的,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一致,就是真理性认识,相反便是谬误。但在现实

“某些权威人士的某些言论”发生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认识路线坚持下去,就应

该遵照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性”和“此外再无别的”而“只能是”的“绝对性”要求,坚持从客

观存在着的实际情况出发,检验、修正他们的那些错误意志、言论和丰富、发展书本上写的不成熟、不完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其他一切真正科学知识的生命力所在。所以说,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的转化。B.在毛泽东看来,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都属于能够检验思想的正确性的社会实践。

C子的唯心论。D正又无情。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B.人的正确思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头脑中固有的,是必须借助血的教训后再从实践中来的。C.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理具有客观性,它不依赖于主体、人和人类,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一致。D.不论是何人的言论还是何种书本中的原理,如果没有通过实践的检验,可能难免会面临各种问题。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正、反事例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500方。B解造成的。C.某同学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的认识逐步合乎规律。D的人。44分)5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革命就是解放[注]孔厥革命就是解放!折聚英不再受公公的折磨了,折聚英不再受丈夫的虐待了。她跟着女宣传,来到陈家洼,苏维埃的区政府,扎在那儿的。那女宣传,名叫池莲花,小小个子,瘦瘦的,却是圆脸,大眼睛,脾气挺好,待她就像亲人。她给折聚英看了看脚,原就没好缠,不用再放了;她又给折聚英绞(剪)了发,也变成短毛盖子了。池莲花自己衣衫本不够,她却还把顶光烫的袄子脱给折聚英。折聚英是后来的丈夫给她题的名字,那时候她只有个小名叫女子,池莲花却给她取了个官名,叫折兰英。过了几天,池莲花就领着兰英到青化砭去受训,那儿,几眼石窑里,好多农村来的妇女啊,大脚片的,很多革命的道理,他还教了他们很多工作的方法。还有一个教员是崔守功,又大又胖,宽宽的脸,戴着老障碍你革命!咱能把你障碍定吗?咱可只是要你回窑看看呵,你就偏不回来看看吗!唉!你这小女子!你去,可不会出乱子吗?”怎奈她虽强,却是好心肠,她不忍心不回去看看老年人呵。然而,革命真是解放!革命把公公也解放了!从蜡龙区,从乌阳区,一直红过来,红过来,把姚店区也红过了。从此,住在刘家沟的公公,也免了租,免了税,分得了足够的土地,还分得了足够的牛羊。这样一来;公公可就变了,他可变成好脾气的公公了。兰英回家的时候,就见地的公公眉欢:眼笑的,恨不得供出七个碟子八个碗来,片儿,也有翻身日子可!嗨!好红军!啥事都给咱们百姓想到了!你看咱,咱过去是虚土打不起墙,咱而她男人倒真的去当红军了。-九四三年三八节(有删改)参议员折聚英为原型,讲述了边区农村妇女折聚英幼时在随家人逃荒的路上被卖作童养媳,因不堪丈夫的

打骂与公公的折磨,选择跟随女宣传员池莲花加入红军,在革命的考验中舍弃旧家庭、组建新家庭并获得

幸福生活的故事。与节选相关的后续情节是:丈夫参加红军不久就叛变当了民团,还带人到区政府捉拿折

聚英。在政府的支持下,折聚英与之离婚。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表现党的宣传动员的力量。B示了革命对农民的影响。C表开启新的婚姻生活。D7.下列关于池莲花这一人物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她所从事的是“把千百万妇女都叫醒”的工作,这也是她所处时代的革命要求。B.她熟悉妇女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善于做宣传鼓动工作,贴合“女宣传”的身份。C.小说以她的视角叙事,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感受,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和沉浸感。D.作为次要人物,着墨不多,但她性格鲜明,与主要人物折聚英的形象互为映衬。84分)91946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小题。材料一武帝初通西域,置校尉,屯田渠犁。是时军旅连出,海内虚耗。上既悔远征伐,桑弘羊与丞渠,种五谷,与中国同时孰。可遣屯田卒诣故轮台以东,置校尉三人分护,各举图地形,通利沟渠,使以时益种五谷,张掖、酒泉遣骑假司马为斥候,属校尉,事有便宜,因骑置以闻。田一岁,有积谷,募民壮昭帝用桑弘羊前议,以杼弥太子赖丹为校尉将军,田轮台,轮台与渠犁,地皆相连也。——摘编自徐天麟《西汉会要》材料二充国奏每上,辄下公卿议臣。初是充国计者什三,中什五,最后什八。有诏诘前言不便者,于是军与中郎将卬复得五千余人。诏罢兵,独充国留屯田。——摘编自班固《汉书•赵充国传》【注】①奏:有关屯田的奏章。②上:汉宣帝。③卬:赵卬。103分)皇帝A问B后将军C上书D言E羌虏F可胜之G道H今听I将军J将军K公计L善。.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温和,文中指气候不冷不热,与现在的“态度温和”中的“温和”意思不同。B.中国,文中指中原地区,与“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的“中国”意思相同。C.便宜,文中指客观情况的变化,与表示价钱低廉的“便宜”的意思完全不同。D.军册,文中指军队的花名册,用以登记士兵年龄、籍贯等基本信息的册子。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植五谷,并可派遣官吏进行管理。B垦面积,这是乌孙国头等重要的事情。C于是轮台与渠犁的土地连成一片。D千多人,赵充国俘虏敌人五千多人。138分)(14分)(24分)14.汉武帝与汉宣帝对待屯田的态度和理由有什么不同?(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小题。摊破浣溪沙•咏桂花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15.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花,不论在事实上还是感觉上,却都是轻柔的。B分鲜明的个性。CD.词的下片前两句将桂花拟人化,进一步写出桂花脱于流俗的高雅,带有较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166分)(三)名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一句将屈原高洁的志趣与日月类比,对其进行高度评价。(3)诗词中常常对白发进行描摹,借以表达时光易逝、世事沧桑、壮志难酬等复杂情感,有时也以“霜鬓”“衰鬓”代之,如以下诗句正好契合这样意境和情感“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5小题,共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共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碗滚烫的汤饼下肚更舒服呢?汤饼是什么?①______,就是饼撕碎了泡在汤里,类似今天羊肉泡馍或牛肉罩饼。实则不然。古时所或面片。再以二寸为度,用手一段段掐断,投沸水中,用急火煮熟。②______,不过改用刀削而已。

是也。伏日进食汤饼的习俗应与古代的伏祭活动有关。古时每年六月和十二月举行祭祀仪式,祈福禳灾,

由汤饼辟恶,后世还进一步发展出了祈福的食俗。如孩子生日吃长命面,老人寿诞吃长寿面。唐代著

18.下列语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加点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BC.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赢——这是竞赛的辩证法。D19.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不超过20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3分)甲()乙()丙()(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共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80①根据对仗的要求看,②这个题目和答案确实不错,③尽管从意义上、语音上、结构上去衡量,④上下都或反对,或正对,或串对,一般以反对为佳,而且对得越工整越好。写对仗句不仅要斟酌词义,还要斟酌语音——声韵调和词语之间的组合关系。只有这些都考虑到了,才能做到对仗工整精巧。律诗就要求中间等,都是对仗工整、脍炙人口的佳句。另外,还有很多构思精巧、寓意深刻的谚语,如“拳不离手,曲不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都不存在了,那里还会有那么多流连忘返的游客吗?很多人千里迢迢去昆明登大观楼,如果没有那副写景抒情、忆历史、述现实的举世闻名的长联,恐怕许多游客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兴味了。21.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两处语病,请标出序号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4分)223分)四、写作(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和思考。12)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C是作者的观点。D权威真理等一切形式的主观真理论不相容的”可知,原文说的是“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社会实践,B。2.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B。3.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主要谈的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意义。DD。4.①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例如“中国共产党第一堂学到东西的党课”等例子,具有说服力。②对比论证方法,正、反事例结合,如文章先以王明、李德等人为反面事例,后以毛泽东为正面事例,论1点1分,2点3分,3点4分)5.①材料一,立足于对毛泽东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解读,重点强调了“实践”对“认识”1点3分,2点6分)6.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D离婚。故选D。7.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C和沉浸感的叙事视角是第一人称叙事。故选C。8.①处境变化,不再受公公和丈夫的虐待;②形象改变,剪短发,穿着整齐;1点1分,4点4分)【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心中,革命最直接的好处是自己在家里的处境的变化,即不再受公公和丈夫的虐待;原文“她又给折聚英绞(剪)了发,也变成短毛盖子了。池莲花自己衣衫本不够,她却还把顶光烫的袄子提高认识,要和男人一起闹革命;他们眼中,折聚英身份转换,由家庭妇女变为女农民干部。9.①人物形象塑造以边区女参议员折聚英为原型,源于生活,有亲切感;②小说图文结合,讲述一个女人翻身故事,表达妇女解放时代主题,人民大众喜闻乐见;1点2分,3点6分)【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体裁特征和艺术特色的能力。“好看好懂”即文章选材有意思,不枯燥;选材贴近生活,易于读者理解。从人物形象塑造看,小说以陕甘宁边区女参议员折聚英为原型塑造人物形象,这一人物形象是千万个觉醒的农村妇女的代表,贴近生活,源于生活,有亲切感;文中有图片,图片形象直观地描绘剪着“短毛盖子”的女宣传池连花正在与折聚英亲切交谈的情景,与文章内容相互映衬,讲述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表达妇女解放的时代主题,人民大众喜闻乐见;倒究,砖头瓦片儿”等,这些方言具有陕甘宁边区特色,活泼生动,贴近生活。10CHJC应在H个“将军”中间J处断句。故在C、H、J1处1分,3处3分)D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及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平和不猛烈、激烈。句意:气候不冷不热/态度平和。B.正确。句意:与中原地区同时成熟/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C.正确。句意:客观情况发生变化/价格低廉。DD。12.B积为本业,益垦溉田,稍筑列亭,连城而西,以威西国,辅乌孙为便”说的是屯田和军事都会对乌孙国有很大帮助。故选B。1312答案(1)以前有关部门奏请,想要增加百姓的赋税来供给边疆费用,现在又请求派遣士卒到轮台屯田。(2)开始认为赵充国的建议正确的人有十分之三,中期有十分之五,最后有十分之八。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依据“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天下,非所以优民也,朕不忍闻”可知,汉武帝对屯田持反对态度,他认为屯田轮台扰乱天下对百姓不利。依据“上以破羌、强弩将军数言当击,又答案汉武帝:持反对态度。他认为屯田轮台扰乱天下、对百姓不利。汉宣帝:持折中(支持)态度。宣帝1点22点4分)【参考译文】材料一汉武帝刚开通西域,设置校尉,在渠犁屯田。这时军队连续出兵,国内空虚。广袤,水草丰茂,有五千顷以上可以灌溉的田地,气候温和,田地肥美,可以增开沟渠,种植五谷,与中地图,开通沟渠,让他们按季节广种五谷,张掖、酒泉二郡各派骑假司马为屯田者瞭望放哨,骑假司马归属校尉节制,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就利用驿马报告皇上。种田一年,有存粮,就招募身体强壮健康、有家通向西方,来威慑西方的国家,对辅助乌孙国很有利。”汉武帝于是颁发诏书,沉痛检讨以往的失误,说:“以前有关部门奏请,想要增加百姓的赋税来供给边疆费用,现在又请求派遣士卒到轮台屯田。轮台在车师以西一千多里,现在请求远到轮台屯田,打算修筑瞭望所,这是扰乱天下,不是使人民得到好处的办法,持这种局面,于是招募不守法度、欺凌百姓的人到南夷地区种田,将收获的粮食卖给当地县官,然后到京都内府支取粮款。汉昭帝采用桑弘羊以前的建议,让杼弥国太子赖丹担任校尉将军,在轮台屯田,轮台与渠犁,土地都连在一起。材料二十分之三,中期有十分之五,最后有十分之八。皇帝下诏质问先前说赵充国计策不好的人,这些人都磕头

现在听将军的,将军的计策很好。请把留守屯田以及应当撤回的人马数上报给我。将军请多进饭食,谨慎

敌人侵犯,于是同时采纳了他们两方的计策,诏令两位将军与中郎将赵卬出兵攻打敌人。强弩将军的部队

出击,降服敌人四千多,破羌将军杀敌两千人,中郎将赵印斩杀以及俘虏的敌人也有两千多,而赵充国俘

虏的敌人又有五千多。宣帝诏令撤军,只留下(赵)充国屯田。15D“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用梅花、丁香反衬桂花,贬梅花与丁香的俗、粗,并没有将桂花拟人化。故选D。16②对比或反衬。用梅花和丁香反衬桂花,从侧面衬托桂花的翩翩风度和高风亮节。③用典。采用魏晋名士

的典故,暗示桂花的精神气度如魏晋名士一般超凡脱俗,个性鲜明,风度翩翩,节操高尚。令人崇敬欣赏。1点2分,3点6分)解析比喻桂花,用“碧玉”比喻桂叶,写的是桂花的颜色,像是黄金揉破后万点金花,还有如刀裁剪而成的如

精神如彦辅,大鲜明”结合注解可知,这里采用了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彦辅的典故,形容桂花的精神气度,

写的是桂花馥郁的芳香。这里“无情”并非真的抱怨,而是运用反语,说桂花芳香太浓,惊扰了我的思乡

之梦,突出其芳香四溢。17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2)蝉蜕于浊秽,虽与日月争光可也(318.A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加点处破折号用法是对前文进行解释说明。A.解释说明。B.话题突然转变。C.对前文进行概括或总结。D.声音延长。故选A。19.①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②现在的刀削面做法与之类似③唐代就出现了这种风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根据“就是饼撕碎了泡在汤里,类似今天羊肉泡馍或牛肉罩饼。实则不然”可知,有些人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认为汤饼是将饼撕碎泡在汤里,故此处可填:很1空2分,3空6分)20.甲:天寒地冻乙:热气腾腾丙:骄阳似火解析1空1分,3空3分)21解析⋯⋯(1点2分,2点4分)22仄仄平,音韵和谐。正短语,一一对应,工整巧妙。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本题要求从意义、音律、语法结构中任选一个角度分析“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对仗特点。如从意义上,要分析上下句在表达意义上的联系,这是描写性句子,可以从景物、意象等角度分析。如从音律上,要分析上下句在平仄上的对应,突出其音韵和谐。如从语法料阐释)2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可以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写有人为了取得成功,选择追赶他人的脚步,与他人一道加入到竞争之中;第二层写有些人选择放弃竞争,让自己过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材料围绕“竞争”展开,从材料的前半部分“社会上很多人为了成功,急切地追赶别人的脚步,加入到竞如何竞争?也就是说,如果在成长发展中急功近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