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古诗文测试题_第1页
初三古诗文测试题_第2页
初三古诗文测试题_第3页
初三古诗文测试题_第4页
初三古诗文测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虹口一模【甲】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乙】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丙】唐才子杨炯杨炯博学善文,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海内称四才子,亦曰“四杰”,效之者风靡焉。炯之才凭傲,每耻朝士矫饰,呼为“麒麟楦①。或问之,曰:“今假弄麒麟戏者,必刻画其形覆驴上,宛然异物,及去其皮,还是驴耳。”闻者甚不平,故为时所忌。【注】①麒麟檀:“楦”读[xuàn],唐朝人称演戏时装假麟麟的驴子叫麟麟楦,比喻虚有其表没有真才的人物。5.【甲】诗和【乙】文的作者分别是。(2分)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或异二者之为(

②故为时所忌(

)7.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杨炯恃才傲物,常常讥笑朝廷官员把自己打扮成麒麟,故称他们是“麒麟楦”B杨炯恃才傲物,常常讥笑朝廷官员虚伪造作,掩盖真相,称他们是“麒麟楦”C杨炯恃才傲物,每天讥笑朝廷官员把自己打扮成麒麟,故称他们是“麒麟楦”D杨炯恃才傲物,每天讥笑朝廷官员过分打扮,掩盖真容,称他们是“麒麟楦"。8.联系上下文理解【甲】诗中加点的“尔”指代的是

,【乙】文中加点的“斯人”指代的是

,【丙】文中加点的“闻者”指代的是

。(6分)9.下列对诗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甲】诗"千磨万击还坚劲”句中的“还”,赞美了竹子不惧严酷考验的坚韧品性。【乙】文"其必曰”中的“必”表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的坚定信念。【乙】文"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中志同道合者难觅的失望之情。【丙】文“效之者风靡焉”反映了“初唐四杰”文学造诣之高,在当时的影响之大。10.文人风骨指的是文人所具有的一种处世态度和气节风度,这在【甲】诗【乙】文【丙】文中都有体现。【甲】诗和【乙】文作者对人生共同的态度是

,【甲】诗作者和【丙】文的主人公杨炯都具有

的可贵品质。(4分)2023年黄浦区一模【甲】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乙】醉翁亭记(节选)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②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③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注释]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②非其上: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③为民上: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6.甲文作者

(人名)和乙文作者

(人名)都是

(朝代)人。(3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句的意思。(6分)(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8.解释丙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人不得()9.以下对丙文画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天下(归顺)而快乐,因为天下(不顺)而忧愁,这样不是王者,从来也不是。B.把天下人的快乐当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忧愁,这样还不能称王的,是没有过的。C.因为天下(归顺)而快乐,因为天下(不顺)而忧愁,这样还不能称王,从来没有。D.把天下人的快乐当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忧愁,但是这样成为王者,是没有过的。10.以下对甲乙丙三文的理解和分析,最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甲文运用了抒情和议论,抒发了作者远大的胸襟和政治抱负,揭示了全文的中心。B.乙文以禽鸟之乐衬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太守之乐,在议论中含蓄点出思想情感。C.丙文中孟子强调君王只有把自己所好之“乐”,由己及民,国家才会得到安定稳固。D.在甲乙丙三篇选文中,都提到了“乐”字,可见历代治国,百姓的忧乐都至关重要。11.将丙文中孟子治国的思想与甲文中作者的政治抱负比较,其异同分别是:(1);(2)。(6分)2023年长宁区一模【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乙】(仲淹)服除①,至京师,上宰相书,言朝政得失及民间利病,凡万馀言,王曾见而伟之。时晏殊亦在京师,荐一人为馆职,曾谓殊曰:“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已为公置不行,宜更荐仲淹也。”殊从之,遂除馆职。顷之,冬至立仗,礼官定议欲媚章献太后,请天子帅百官献寿于庭,仲淹奏以为不可。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仲淹正色抗言曰:“仲淹受明公误知,常惧不称,为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殊惭无以应。

(选自《涑水记闻》,有删改)【注释】①服除:指服丧期满。②王曾:北宋名相诗人。③立仗:设立仪仗。④章献太后:即章献明肃太后。仁宗即位,曾垂帘听政。⑤明公:此处是对晏殊的尊称。5.【甲】文节选自范仲淹所写的(篇名)。(2分)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舍不荐舍()(2)殊从之从()7.解释【甲】文中的画线句。(3分)微斯人,吾谁与归?8.【甲】文中范仲淹提出了“

”的政治抱负。这一政治抱负在【乙】文中的具体表现是(1)

;宁肯得罪权贵,也要上书直言,不献媚于章献太后;(2)

。(8分)9.【乙】文中晏殊“大惧”“怒责之”这些表现背后的想法是否符合【甲】文所阐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仁人”情怀?请作简析。(5分)2021年奉贤区一模【甲】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乙】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全文省略)6.《望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岳”指的是_______(山名);《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____代文学家范仲淹,岳阳楼和崔颢笔下的______都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4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属予作文以记之。8.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3分)A.两段诗文的开头都交代了写作背景。

B.两段诗文都是作者登高后的有感而发。C.两段诗文都写到了春天的景色。

D.两段诗文都通过写景来抒发感情。9.两段诗文都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志向,甲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雄心壮志,乙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人生抱负。(2分)2021年嘉定区一模【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乙】岳阳楼记(节选)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全文省略)6.【甲】诗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刘禹锡;【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人名)。(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属予作文以记之。8.下列对两篇作品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诗是作者酬答朋友而作,【乙】文是作者应朋友邀请而作。B.【乙】文和【甲】诗都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后的心酸和愤懑之情。C.【甲】诗颔联借助景物描写,表达人生哲理,做到景情理三结合。D.【乙】文由写景抒情转入议论,含蓄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9.两篇作品都与作者被贬的经历有关。【甲】诗联尾句和【乙】文末句在收束全篇,情感表达上有些异同。相同点:联系写作缘由,【甲】诗和【乙】文都表达了(1)___________的情感。不同点:【甲】诗尾联句还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却依然(2)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乙】文末句则表达了作者虽“处江湖之远”,却依然对“古仁人”怀着(3)_________之情。(4分)2021年徐汇区一模【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岳阳楼记(节选)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6.【甲】【乙】两文的作者分别是宋代文人欧阳修___________。(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