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年检测(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山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年检测(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山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年检测(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山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年检测(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山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年检测(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三开年检测语文本试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器物审美是建立在实用性基础之上的审美,审美离不开实用功利性。由于器物审美的对象主要是人类生活中实用的物品,这些物品的实用性远远超越了审美性,因此,器物审美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审美活动。首先,器物要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所需要的适用性、可用性,这是器物自身拥有的功利价值,是其存在的根由。因此它在形制样式的设计上,是实用性决定器物的形式,而不是审美的目的决定器物的形制样式。例如,秦汉以后货币的主要形制是外圆内方,这主要是由制造铜钱的工艺决定的。铜钱采用熔铜铸钱工艺,浇铸出来后其边缘往往有毛刺,需要去刺磨光。为了大批量加工,工匠们就在铜钱模型中间开一方孔,把一串钱穿在方形棍子上以便打磨加工。另一方面,铜钱外圆内方又契合了古人“天圆地方”的空间意识、“外圆内方”的为人处事之道,加之铜钱在几何形式上的对称之美、钱面上的文字艺术之美,为审美提供了可能。其次,器物制造者在充分满足了器物的实用性之后,才去注重器物的审美品质。可以说,器物的审美特性是附着于、寄生于实用性上面的。格罗塞说:“我们的定义曾经说过,艺术的努力是要由它的整个过程或者它的结果来引起审美感情……我们必须承认这个定义在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十分切合实际的。原始民族的大半艺术作品都不是纯粹从审美动机出发,而是同时想使它在实际的目的上有用,而且后者往往还是主要动机,审美的要求只是满足次要欲望而已。”原始民族的所谓“艺术作品”是后人进行的命名,或者说是后人从艺术角度进行的追认。实际上它们是原始先民出于巫术(宗教)、生产、生活等目的制造的器物。直至现在,人们制造器物也是实用为先,兼顾审美。这是器物制造同艺术品创作之间,在创作目的上的根本差别。我们谈器物之美,主要是谈器物的实用形制或者说形式上显现出来的人类创造性的智慧,它表现为工艺技术之美以及器物装饰之纹样图式之美。当然,有的器物两者兼而有之,如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马踏飞燕”、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翠玉白菜”、四川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都在工艺技术和审美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契合统一。任何器物都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两重品格,两者既有分别,又相互交织。起初,附加装饰元素主要不是为了审美,而是出于宗教、礼仪、标识等要求,或者是制作者的心爱、喜欢。器物是制作者心理构思的实现、自身能力的证明,装饰过的器物在“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心理共鸣基础上,逐渐成为人们共同认可的“美的形式”。随着社会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有的器物被废弃,或丧失实用功能,为器物从实用对象转化为纯粹的审美对象提供了可能,凝结在器物形式上的历史的、审美的功能逐渐凸现出来,如商周的青铜礼器、战国的竹简、汉唐的铜镜等。在现代,器物的社会价值明显分化为实用和非实用两种,但这两种价值又更加呈现出相互依存、彼此彰显的态势。一方面,那些以实用性为目的的器物往往通过尽力增强其审美品格,在满足实用目的的同时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来实现它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那些非实用性的、专供收藏或审美的器物,往往又复制器物原来的历史形制,来获得更大的经济价值。(摘编自李社教、邱紫华《论器物审美的特性》)材料二:中国古代在器物制作的工艺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炫技并不是中国传统器物的美学追求。相反,中国传统文化极为反对炫巧争奇,如果器物一味追求制作工艺的精细繁琐,就被认为是“奇技淫巧”,为文人士大夫所不齿。虽然对一些极为精湛的工艺技术有“鬼斧神工”的感慨,但这种制作工艺所达到的效果并不是中国传统器物美学所追求的。总体而言,工艺和装饰的“适度”,才是传统器物设计中所崇尚的“文质彬彬”的美学思想。“中庸”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也是传统造物“工巧适度”美学思想的来源。儒家强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立而不倚”,推崇一种不偏不倚的哲学,欣赏“中庸”与“和”的美。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些观点同样适用于对器物的美学评价。对于器物来说,“质”和“文”分别指构成器物的材质和装饰。如果在器物的制作上过于强调材质缺乏装饰,就会显得粗野;如果太过装饰就会掩盖材质本身的美,因而显得呆板。只有克服了“文胜质”或“质胜文”的倾向,不偏不倚、中和适度,才会达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效果。也就是说,只有文与质达到和谐统一、材料和装饰相得益彰的时候,器物才会体现出一种非常协调的美来。“文质彬彬”作为一种审美的尺度,表达的是适度、适当的观点。在处理材料的工艺上,就美化和装饰而言,要把握好适当和适度的尺度,以两者的和谐统一为美。(摘编自梁梅《致用为本,简雅素朴——中国传统器物设计美学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民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在所造器物上附加装饰元素,主要不是为了审美,但美的形式会逐渐成为人们的共同认可。B.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马踏飞燕”,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双重品格,集工艺技术和纹样图式之美于一身。C.随着社会的变化,有的器物被废弃,有的丧失实用功能,这表明器物已从实用对象转化为纯粹的审美对象。D.中国传统造物追求“工巧适度”的“中庸之美”,表明器物审美深受中国哲学文化的影响。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在器物制作的工艺上,偶尔炫技也会出现“鬼斧神工”的工艺技术,也会产生一定的美学效果。B.格罗塞认为艺术品创作的主要目的是引起审美感情,从这一点来看,先民制造的各种器物,大都不是艺术品。C.明代圈椅之美,关键不在于榫卯结构工艺,而在于其功能的舒适实用、材质的本色自然和造型的圆婉典雅。D.古人提出“白玉不雕,宝珠不饰”,强调的是自然之美,不符合“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的器物审美主张。3.下列材料,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鸡公山遗址出土的双大耳陶罐,其双侧设计的线条流畅的大耳,主要是为了提供了稳固且便捷的着力点,使提拿过程更为轻松省力。B.国家博物馆中的商后母戊鼎,形制巨大,两耳四足,雄伟庄严,充分体现了对称感和平衡感,从美学角度看,这是器物形象的重要表征。C.古代先民制造的神器,下部大都有一个尖锐的圆锥,因为他们大多以狩猎或游牧为生,流动性强,圆锥形方便随时随地插入土壤中祭拜。D.明代沈春泽在为文震亨的《长物志》一书作序时,指出器物应该“几塌有度,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其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也。”4.图一是1959年出土的新石器大汶口文化晚期白陶翯,最初形制如图二,先民用以烧水、温酒。请结合材料一,分析白陶鬻如此演变的原因。图一图二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涉及器物之美,但论述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水袖徐向林筱兰芳踏着碎步上台,水袖一抖一掷、一荡一甩、一抛一扬、一叠一搭,①台下必是掌声雷动,叫好声四起。这是多年前的事了。这些年,作为地方小剧种的阜剧市场萎缩,阜剧团多年没排过大戏,被称为“阜剧皇后”的筱兰芳也多年没上过舞台了。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袖舞是筱兰芳的绝活儿。人们常说,筱兰芳的袖子是她的第二张脸,只要舞动起来,剧中人或悲或喜、或惊或怒、或娇或羞、或憨或痴的表情,人们都可以从水袖上看出来。凭着这个绝活儿,筱兰芳获奖无数。也有不少戏校、剧团的年轻人想拜筱兰芳为师,但她择徒极其严格,没有一个年轻人能通过她的考核,故而她一直没收徒弟。为这事,阜剧团的王团长没少操心,他多次劝筱兰芳降低收徒标准,筱兰芳却把眼睛一瞪,道:“戏比天大,怎能随便降标准呢?”一句话,噎住了王团长。可眼下,王团长接到一个紧急任务,他必须动员筱兰芳收徒。原来,市里给阜剧团拨了三百万元经费,要求阜剧团排出一部高质量的新戏。为了阜剧文脉的传承发展,要求新戏的主要角色全部起用年轻人,这些年轻人还必须是当地阜剧名家的徒弟。也就是说,这次筱兰芳无论如何都要收一个徒弟了。王团长挑了四个刚从戏曲学院毕业的女学员资料来找筱兰芳。他告诉筱兰芳,这四个学员只能留三个,分别拜阜剧团的青衣、花旦、刀马旦名角为师,留下来的都会获得阜剧团的正式编制。筱兰芳作为青衣名角,这四个学员首先任她挑。筱兰芳大略翻了翻学员的资料,说:“看来我这次不收徒弟不行了。”王团长笑道:“筱老师,现在表面上看是四选一,但这四个学员是我从戏曲学院四百多个毕业生中挑选出来的,实际上是四百选一,一定会让你称心如意的。”“既然这样,那就在明天的舞台上见分晓吧。”筱兰芳说出这句话时,王团长长出了口气,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第二天面试前,筱兰芳问王团长:“团里留三个,淘汰出局的那个咋办?”②“那就退回学校呗,戏曲学院学生毕业出来改行的多着呢。”王团长无所谓地说。筱兰芳听后沉默不语。面试开始了。学员分别以《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二进宫》中的李艳妃等青衣角色亮相。一出场,③她们就把水袖的甩、掸、拨、勾、挑、抖、打、扬等功夫施展得行云流水。王团长看得眼花缭乱,每个学员表演结束他都拍手叫好。学员全部退场后,王团长赔着小心问:“筱老师,看中几号学员了?”“三号吧。”筱兰芳想了想答。“啊,我以为您会看中二号。我觉得二号的表现力是四人中最好的。”筱兰芳的选择出乎了王团长的预料。“三号潜力最大,就定三号吧。”筱兰芳不容置疑地说。筱兰芳的徒弟选定后,团里花旦、刀马旦名角的徒弟也相继选定了。最终是二号学员出局。花旦、刀马旦名角对王团长说:“二号的形象、气质和表现力是最适合的青衣人选,可惜了,没被筱兰芳选中。”但是谁也没想到,二号因“祸”得福,她在市阜剧团落了选,却被省淮剧团作为重点人才引进,找到了更好的归属。而且一年后在省里举办的文艺会演大赛中,她一举击败筱兰芳的徒弟,获得全省戏剧表演最高奖“幽兰奖”。获奖名单公布后,很多人颇感意外,因为筱兰芳不但是“幽兰奖”终身成就奖得主,还是此次大赛的主评委之一,她收的唯一徒弟竟然没获奖!于是,议论声四起。有的说筱兰芳胳膊肘往外拐;有的说筱兰芳选徒弟时看走了眼;还有的说得更难听,说筱兰芳“徒有虚名”,不配当师父……对于这些议论,筱兰芳当没听见,从没公开辩解过。④筱兰芳的徒弟却受不了,一次排练过后,她独坐在后台正哭得梨花带雨,不料房门被轻轻推开,走进来的是进入省淮剧团的那个二号学员。筱兰芳的徒弟赶紧止住悲声,努力挤出一丝笑容道:“祝贺你,一出道就获大奖。”“谢谢,这个奖你以后也会获得的。”二号学员说,“我还想告诉你一个秘密。”“啥秘密?”筱兰芳的徒弟有点儿摸不着头脑。“那次我们四个人的面试中,筱老师第一个看中的是我。”二号学员说。“怎么可能?她最终选择的是我!”说这话时,筱兰芳徒弟的脸上露出了愤怒之色。“你先听我把话说完。”二号学员不疾不徐道,“你是左撇子,舞水袖时,指、腕、肘、肩不够协调和统一,筱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了。如果她不收你做徒弟,估计阜剧团其他老师也不会收你,也许你就永远吃不上这碗饭了。”二号学员的话让筱兰芳的徒弟一下子愣住了,难怪筱老师一年来把重心放在调教她的右臂上,并且说过还要花两年的时间才能把她的身体调平衡。“那筱老师把我这个有缺陷的人收为徒弟,你……”说这话时,她心里虚虚的。二号学员正色道:“而我永远感激筱老师,是她极力向省淮剧团推荐的我……”二号学员的话还没说完,房门又被人轻轻推开,一个沐着光的身影走了进来。两人定睛一看,来人正是筱兰芳。筱兰芳问:“你俩在这儿嘀咕啥呢?”“师父!”筱兰芳的徒弟一甩水袖,给了筱兰芳一个大大的拥抱。她紧紧地搂着筱兰芳,眼眶里又止不住地溢出了泪花。(选自《小说选刊》,2024年第6期)6.下列对小说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筱兰芳择徒极其严格,认为“戏比天大,怎么能随便降标准呢”,后来三号虽是左撇子,还是降低标准收她为徒,表现出筱兰芳爱才惜才的特点。B.王团长的意外反应与筱兰芳徒弟的最终人选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筱兰芳选徒弟不仅看重表现力,还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考量和标准。C.在小说的结尾,作者借助二号学员和徒弟的对话,揭示出筱兰芳收三号为徒的真相,这种交代方式,使行文曲折有致,让读者恍然大悟。D.小说采用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相同的叙述视角,以全知视角关照人物,既居高临下,又探幽入微,客观的表现了人物的水袖功夫与专业素养。7.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①写筱兰芳表演的精彩引起观众热烈掌声,这种写法与《李凭箜篌引》中“芙蓉泣露香兰笑”有异曲同工之妙。B.②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出王团长对淘汰出局的学员前途无所谓的态度,意在讽刺当下社会一些干部不重视人才的现象。C.③句运用一系列动词,既表现出了学员们技艺的高超,又为下文筱兰芳选中三号的故事情节做好铺垫。D.④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筱兰芳的徒弟受不了舆论压力悲伤哭泣,与上文筱兰芳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8.赏析文中划横线句子。她紧紧地搂着筱兰芳,眼眶里又止不住地溢出了泪花。9.人们评价徐向林的小说“人物有力展现着‘事思敬,执事敬’的伟大传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筱兰芳哪些地方表现出对“事”的“敬”。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者,见终始之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贾谊《过秦论中篇》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秦离战国A而王天下B其道不易C其政D不改E是其所以取之F守之者G无异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革,革制的甲胄,甲,代战争,与《六国论》中“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的“革”意思不同。B.“以振孤独穷困之士”中“振”是“振动”之意,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振之以威怒”的“振”意思相同。C.“而重以无道”中的“而”与《论语·学而》中“敏于事而慎于言”的“而”用法和意义不相同。D.“富有四海”中的“四海”,指四方,天下,与《阿房宫赋》中“六王毕,四海一”的“四海”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指出,秦统一天下后,百姓渴望安定,此时本应抓住时机巩固政权,但秦王却采取了错误的做法。B.作者认为,兼并天下与安定天下策略不同,秦统一天下后,治国方法和策略未改变,最终导致灭亡。C.文中假设秦二世若能任用忠贤,纠正先帝过错,轻徭薄赋,约法省刑,天下就能太平,不会有陈胜起义。D.文章通过对比秦与殷、周的治国方式,突出殷、周善于借鉴历史经验,所以名号显美,功业长久。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2)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14.本文与《过秦论》上篇都论述秦的兴亡,请概述他们的相同之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哀郢二首[1]其一陆游远接商周祚最长[2],北盟齐晋势争强。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离骚未尽灵均恨[3],志士千秋泪满裳。注:(1)哀郢:本是屈原《九章》中的篇名,陆游借以为题。(2)章华:指章华台,春秋时楚灵王所筑,遗址在今湖北。(3)灵均,屈原的号。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楚国,远承商周二代的王业,国统由来久长,在发展鼎盛时期,战略得当,势力强大。B.第二联直抒胸臆,写楚国最终由盛而衰,以至为秦所灭。“章华歌舞终萧瑟”,写的便是这种结局。C.第三联描写的景象凄凉败落,景中寓情。它既是诗人眼前所见之景,又是当年楚国衰亡的象征。D.本诗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眼前景象的描写,运用了对比、用典等多种手法,回荡着爱国激情。16.杨万里评价陆游的诗说“尽拾灵均怨句新”,写出了陆游和屈原在情感表达上的共性。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本诗表达了那些感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演奏开始前蕴涵情感调整琴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阿房宫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宫女们梳头的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穷奢极欲。(3)人人都崇尚英雄,都有一个英雄梦。在唐诗中就有不少表现这种英雄情怀的诗句,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传统节日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春节,无疑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当新春的第一缕曙光洒向大地,大街小巷便热闹起来。春节期间,人们的活动______。写春联、贴福字,那喜庆的红色______,大街小巷都被将装点得格外温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欢声笑语,其乐融融。长辈们会给晚辈发红包,寓意着新的一年好运连连。孩子们则穿着新衣,在鞭炮声中嬉笑玩耍,天真烂漫的笑容如春日盛开的花朵般灿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不仅是一个阖家团圆的节日,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它如同一条坚韧的纽带,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让我们在辞旧迎新的时刻,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他们的做法简直就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B.他在学校里可是个“小霸王”,大家都不敢惹他。C.这里的“风景”别具一格,吸引了众多游客。D.老师说:“同学们,明天记得交作业。”20.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黑神话:悟空》作为一款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西游记》题材的国产游戏,A。它不仅唤起了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关注,还通过以现代的数字媒体形式重新讲述了经典故事。借鉴山西文旅“破圈”的经验做法,各地可多开发本地文旅资源,以传统文化与流行游戏相结合的宣讲手段,讲好自己的文旅故事。和游戏“有关系”的景点所在地的文旅部门纷纷出来“认领”自家景点,和游戏没关系但和“悟空”相关的也努力“攀关系”,都没关系的则绞尽脑汁“借东风”。“文旅北京”借助《黑神话:悟空》的热度,制作了关于《西游记》电视剧取景地的宣传片,巧妙地利用了这一文化符号的影响力来吸引游客。北京文旅部门能够让游客通过游戏熟悉这些景点,进而将线上虚拟体验转化为线下的旅游动机。因此,相关部门可以多探索尝试与影视、游戏等文化产业进行跨界合作,B。通过游戏的呈现,C。这些建筑不再是被动等待游客参观的静态文化遗产,而成为了游戏玩家体验和探索的目的地。在社交媒体和游戏社区的传播下,不乏后续有玩家前往游戏中的古建筑所在地进行“打卡”,拍摄和分享与游戏相关的场景。各地相关部门当借此契机,重新审视和包装这些古建筑,将其作为新的旅游资源吸引客流进行推广,为古建筑在新时代的文旅发展中注入新的活力。21.文中画波浪线句子部分有语病,请找出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人如果能坚定自己内心所想,不攀比,不盲从,不被他人影响,一门心思过好自己的日子,就会快乐许多。——莫泊桑材料二:“每天务必做一点你所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是一条最宝贵的准则,它可以使你养成认真尽责职而不以为苦的习惯。”——马克·吐温材料三:有时候,我们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行走在人群中,我们总是感觉有无数穿心惊肺的目光,有很多飞短流长的冷言,最终乱了心神,渐渐被缚于自己编织的一团乱麻中。——白岩松人生在世,内心和外界是无法回避的两种环境。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高三开年检测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5题答案】【答案】1.C2.C3.A4.①器物需先最大程度提供实用性,该物是先民用来烧水、温酒的器物,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②在满足实用性之后,再去考虑器物的审美。图一造型如禽鸟,口部呈鸟喙状,整体形态好似一只昂首挺胸的鸟儿,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5.①材料一从器物审美的角度来看器物的实用性与审美性,强调审美性是基于实用性的。②材料二从器物设计美学的角度来看器物工艺与装饰的适度;强调制造器物时要注重材质与装饰的平衡。(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9题答案】【答案】6.A7.D8.①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徒弟知道真相后对筱兰芳的感激的心情。②使小说情感更加蕴藉,让读者回味不已。9.①严守职业规矩,不降低标准收徒弟。②爱才惜才,把二号推荐给省淮剧团。③恪守职业道德,竞赛过程中不徇私情。④教导有方,重视表演的基本功。调教徒弟的右臂和身体平衡。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14题答案】【答案】10.BCE11.B12.D13.(1)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参照殷、周的历史事迹,来制定和驾驭自己的政策,以后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还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2)即使有奸诈不轨的人,而民众没有背叛主上的心思,那么图谋不轨的臣子就无法掩饰他的奸诈,暴乱的阴谋就可以消除了。14.论述秦的兴亡,都强调要以民为本,重视百姓。(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16题答案】【答案】15.B16.①本诗以楚国昔日的兴盛与其衰落败亡的结局及今日荒芜的景象作对比,抒发作者对历史发展的感叹,并且借楚国的兴衰及屈原的千古遗恨来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抒发了爱国之情。②尾联运用了“灵均恨”的典故,诗人与屈原因经历相似而产生强烈共鸣。“志士千秋泪满裳”,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对收复失地等愿望难以实现的悲愤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题答案】【答案】①.转轴拨弦三两声②.未成曲调先有情③.绿云扰扰④.梳晓鬟也⑤.君不见沙场征战苦⑥.至今犹忆李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10分)【18~20题答案】【答案】18.①丰富多彩②铺天盖地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