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炎黄时代与中国的开端第一节赫赫始祖的业绩第二节北粟南稻的农业第三节古陶神玉的世界第四节从刻画符号到文字发明第五节龙—中国文化奋发精神的象征第一节赫赫始祖的业绩
首先,关于三皇五帝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他的后裔诸神,即最初的三皇及后来的五氏完成了创世需要的任务后,都归神籍。人类迎来了新的时代,因为五氏是创世中最晚出现的神祇(qí),所以人们把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许多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称为“三皇五帝”。皇和氏不再是神话时代遥不可及神祇,而是由真实的部落首领们来任职。这样传说时代的三皇,已不是神话时代最先出现的“三皇”了,而是专指具体部落首领。对于三皇有很多的说法,无从确定;对于五帝,则一般采取《史记·五帝本纪》的说法。皇与帝“皇”的原始意义是神祇,《说文》说“始王天下者”。“帝”,帝王,《说文解字》说“王天下之号也。”秦始皇统一华夏,自认为功过“三皇五帝”,因此将“皇”和“帝”组合发明为“皇帝”这一称号。实际上这个称号同古代部落首领、氏、王等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修饰了词组,优美动听而已。不同时期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三皇有八说,五帝有六说。具体三皇是谁,五帝是谁,存在多种说法。基本上,无论是按照史书的记载,还是神话传说,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大致上,三皇五帝于公元前26世纪~公元前2070三皇《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皇、地皇、泰皇为三皇,且认为泰皇最贵。那么,泰皇是谁?《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春秋纬》提出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的另一种看法,似乎泰皇即人皇。《尚书大传》和《白虎通义》等,则又主张三皇应为燧人、伏羲、神农。《运斗枢》、《元命苞》等纬书,除了认同伏羲、神农外,补上了创造人类的女娲。《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通鉴外纪》又以伏羲、神农、共工为三皇。由此看来,伏羲、神农占了三皇之两席,三皇五帝究竟指谁?对于三皇有很多的说法,无从确定。五帝至于五位古帝,说法也各异。《世本》、《大戴礼记》、《史记·五帝本纪》列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kù)、唐尧、虞舜为五帝。《礼记·月令》以太皞(伏羲)、炎帝(神农)、黄帝、少皞(hào)、颛顼为五帝。《尚书序》、《帝王世纪》则视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此外,又有把五方天神合称为五帝的神话。第一节赫赫始祖的业绩其次,关于炎帝与黄帝
在氏族部落的繁衍过程中,炎帝部落与东南的黎族部落发生冲突,炎帝战败,向黄帝求援。黄帝和炎帝联合,与蚩尤率领的九黎族部落发生“涿(zhuō)
鹿之战”,蚩尤战败,被杀。后来,黄帝与炎帝部落又发生“阪泉之战”(今河北涿鹿东南),炎帝败北,南迁(今长江流域,湖南,湖北等)。黄帝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大片土地,从此成了华夏集团的代表。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炎帝与黄帝为代表的两古族融合发展,沿向四方,后经夏、商、周及其后的发展,使中国境内的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各有特长的氏族部落融合为一个以中原族体为主体,包括四方民族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炎帝与黄帝都被视为华夏民族的始祖。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汉代大史学家司马迁根据《世本》、《大戴礼》的记载,将黄帝列为五帝之首,颛顼为黄帝之孙,帝喾为黄帝的曾孙,唐尧为黄帝的玄孙,虞舜为黄帝的九代孙;夏代开国首领禹也是黄帝的后裔。所以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这是一个符合历史事实的观念。几千年来,炎黄二帝作为中华民族始兴和统一的象征,对于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和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以炎黄子孙为荣,以同源同祖为荣,已成为维护民族大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感情纽带和精神力量。第一节赫赫始祖的业绩一、炎帝的功绩炎帝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chán)
,首辟市场。治麻为布,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
(一)炎帝的最大功绩是发展了原始农业,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第一节赫赫始祖的业绩(二)炎帝还是陶器的发明者
在陶器发明前,人们加工处理食物,只能用火烧烤,有了陶器,人们对食物可以进行蒸煮加工,还可以贮存物品,酿酒,消毒。
陶器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对人类的饮食卫生和医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炎帝的另一个功绩是发明了医药
后人将中药学经典取名为《神农百草》,就是纪念他创造医药的功德。(四)治麻为布,民着衣裳。原始人本无衣裳,仅以树叶,兽皮遮身,神农教民麻桑为布帛后,人们才有了衣裳,这是人类由朦昧社会向文明社会迈出的重大一步。(五)作五弦琴,以乐百姓。据《世本
下篇》载,神农发明了乐器,他削桐为琴,结丝为弦,这种琴后来叫神农琴。神农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宫、商、角、徵zhǐ、羽”。这种琴发出的声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农之和,能使人们娱乐。(六)为了促使人们有规律地生活,按季节栽培农作物,炎帝神农还立历日,立星辰,分昼夜,定日月,月为三十日,十一月为冬至。炎帝管理部落,治理天下很有方法。他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他以德以义,人民无不敬戴。
炎帝还是我国教育的始祖。他教民使用工具,教民播种五谷,教民医药,教民制陶、绘画,教民弓箭、猎兽、健身,教民制琴、教民音乐、舞蹈,还教民智德。
可见,炎帝时期,德、智、体、美得到了全面重视和发展。
对炎帝的评价
炎帝对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炎帝精神,首要的是创业精神,奉献精神,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炎帝精神使中华后裔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斗争中,摆脱愚昧和野蛮,追求先进与文明。这种精神使华夏民族获得了高度的团结和统一。第一节赫赫始祖的业绩(续)二、黄帝的功绩在有关大量的神话传说故事中,本领最大、发明最多的人是黄帝。传说他发明了船、锅、镜子,制造了弩。又传说黄帝让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乐律,大挠制定甲子,岐伯写了医书。黄帝起源地——姬水(陕西中部)
据《史记·五帝本纪》,轩辕黄帝的功绩之一是“艺五种”。“五种”,据郑玄注释,是指“黍(粟、小米)、稷(高粱)、菽[shū](大豆)、麦、稻”五谷。按古史传说神农氏仅能种植黍、稷,而黄帝则能种植多种粮食作物,表明黄帝使当时的原始农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精神文明发明历数、天文、阴阳五行、十二生肖、甲子纪年、文字、图画、著书、音律、乐器、医药、祭祀、婚丧、棺椁guǒ、坟墓、祭鼎、祭坛、祠庙、占卜等。仓颉造字伶伦制乐器大挠作干支指南车精神文明(二)政治文明1、建立古国体制:划野分疆,八家为一井,三井为一邻,三邻为一朋,三朋为一里,五里为一邑,十邑为都,十都为一师,十师为州,全国共分九州;2、设官司职,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设三公、三少、四辅、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120个官位管理国家。政治文明(续)3、对各级官员提出“六禁重”,“重”是过分的意思,即“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要求官员节简朴素,反对奢靡。4、提出以德治国,“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义,尤其是设立“九德之臣”,教养百姓九行,即孝、慈、文、信、言、恭、忠、勇、义,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政治文明(续)5、在使用人才上,访贤、选贤、任能,因才使用。实行以法治国,设“礼文法度”、“治法而不变”,命力墨担任法官、后土担任狱官,对犯罪重者判处流失,罪大罪极者判处斩首等。(三)物质文明1、史书记载,黄帝在农业生产方面有许多创造发明,其中主要有实行田亩制。黄帝之前,田无边际,耕作无数,黄帝以步丈亩,以防争端,将全国土地重新划分,划成“井”字,中间一块为“公亩”,归政府所有,四周八块为“私田”,由八家合种,收获缴政府,还穿土凿井。建造宫室造车嫘léi祖养蚕物质文明物质文明(续)2、对农田实行耕作制,及时播种百谷,发明杵臼,开辟园、圃,种植果木蔬菜,种桑养蚕,饲养兽禽,进行放牧等。缝织方面,发明机杼,进行纺织,制作衣裳、鞋帽、帐幄wò、毡、裘、华盖、盔甲、旗、胄(盔)。物质文明(续)3、制陶方面,制造碗、碟、釜、盘、盂、灶等。4、冶炼方面,炼铜,制造铜鼎、刀、钱币、钲zhēng、铫diào、铜镜、钟、铳chòng。5、建筑方面,建造宫室、銮殿、庭、明堂、观、阁、城堡、楼、门、阶、蚕室、祠庙、玉房宫等。物质文明(续)6、交通方面,制造舟楫、车、指南车、记里鼓车。7、兵械方面,制造刀、枪、弓矢、弩、六纛dào(旗)、旗帜、五方旗、号角、鼙pí(小鼓)、兵符、云梯、楼橹、炮、剑、射御等。物质文明(续)8、日常生活方面,熟食、粥、饭、酒、肉、称尺、斗、规矩、墨砚、几案、毡、旃zhān(赤色曲柄的旗)、印、珠、灯、床、席、蹴踘(足球)等。对黄帝的评价
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黄帝发明衣冠有文明教化的意义。“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设官治民的举措是中国行政制度的肇始。
黄帝时代的发明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到制度文明,对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总之,黄帝时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强了人们摆脱自然以及与自然现象作斗争的能力,增强了部落的整体实力,使整个部落越来越强盛,为后来统一中原各部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黄帝时代农业生产的发展还规定了中国文化后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形成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独特的中华文明。第二节南稻北粟的农业农业的起源农业包括:作物栽培:采集——培植——五谷丰登牲畜养殖:狩猎——驯化——六畜兴旺郑国渠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平原地形特点是西北略高,东南略低。郑国渠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地形,很自然地把干渠分布在灌溉区最高地带,不仅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积,而且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统,可灌田四万余顷。翻车翻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又名龙骨水车,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耧(lóu)也叫“耧车、“耧犁”、“耩子”。一种畜力条播机。西汉赵过作耧,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由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等构成。有一腿耧至七腿耧多种,以两腿耧播种较均匀。可播大麦、小麦、大豆、高粱等。那些不了解西方农业史的人,在得知西方直到公元16世纪还没有条播机时,或许要大吃一惊。西方在使用条播机之前,种子是用手点播的。这是极大浪费,而常常要把当年收成的一半谷物留作翌年播种。用于撒播的种子,发芽后长成植株时,大家聚集在一起,互相争夺水分、阳光和营养,而且还有个不能解决的问题是无法除草。秧马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北宋开始大量使用。操作者坐于船背。如插秧,则用右手将船头上放置的秧苗插入田中,然后以双脚使秧马向后逐渐挪动;如拔秧,则用双手将秧苗拔起,捆缚成匝,置于船后仓中,可提高功效及减轻劳动强度。二、史前农业的特点可以看出:综上,中国生产性经济出现和发展的历史展现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史前农业文化,正是在发展了炎黄时代确立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出现了西周礼乐文明和大一统的秦代制度文明,而周秦文化据以产生的农业经济至少应当溯源至炎黄时代,这充分反映了炎黄时代确实的中华文明的开端。大汶口文化彩陶
彩陶的彩画也采用装饰图案中点、线、面造型的三大要素,经过富有想象力的恰当的组合,生发出气韵生动、节奏多变的富有寓意的图像。
由于陶瓷的物理、化学特性,使得即使是残件也可保留相当完整的制作时的信息。在原始彩陶上,我们可以找到清晰的先民手印。陶瓷的器形和装饰反映了特定的时代礼仪制度、社会风俗、审美观念。陶器与厚葬之风击鼓说唱俑(东汉)唐三彩陶骑马俑(高38cm长52cm)中国陶瓷与东方文化精神
丰富多彩的彩陶纹饰并不是随意地描绘种种自然现象,这类纹样大多是与图腾艺术有关。
不同的纹样反映不同的氏族图腾,史前图腾的存在既是原始宗教的表现,也反映了祖先崇拜的意识,具有促进氏族成员团结的作用。玉文化是东方精神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石之美者,是为玉中国古代文献:一切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既包括今日矿物学上所说的“玉”,也包括部分宝石、半宝石。国际宝石学及矿物学:专指软玉和硬玉,两者均为链状硅酸盐矿物。玉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学学硕士答辩
- 幼儿园医学知识讲座
- 机动车故障排查服务合同
- 校园食堂合同范本
- 定期市场报告合作合同
- 小学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
- 2025年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传统游戏我会玩》说课课件
- 产品采购协议补充协议
- 化学品认知与防护培训
- 阿坝师范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团章考试试题及答案
- 厂房、综合楼工程脚手架专项安全方案
- 企业服饰生产制造单模板
- 10KV配单系统柱上开关培训资料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辅导员考试题库
- 张朋《了凡四训》课件
- 2023年4月全国自学考试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及答案
- 生药学全套课件
- 广东省五年一贯制语文考试题目
- 幼儿园家长进课堂讲课
- 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