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中考真题版)
三峡第1篇
I.(2022•安顺)古代诗文阅读。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嗫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墓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我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
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瘠咒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
关西门正对灌濒堆③,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度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滩海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两岸连山,略无阚处宫园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B.仰视天如匹练举您而禽鸟知山林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C.有时朝发白帝邮服衣冠,窥镜(《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D.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半夜时分从亭子里自然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B.虽然乘着马在风中奔跑,也没有走水路快。
C.陆游一路行来,发现圣姥泉上面盖着一块有裂缝的石头。
D.乙文中作者从大溪口出发,进入隈塘峡,经过圣姥泉,到达瞿坊关。
(3)甲文中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写出了山连绵不断的特点,请找出乙文中描写山的句子并概括其
特点。
三峡第2篇
2.(2022•宁夏)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白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奉午夜分,不见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墓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黑,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
三声洱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斯乎其所闻,则其心
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一记》)
注:①洒然:潇洒脱俗的样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略无用处
②奉湍绿潭
③国多趣味
④草树众而泉石易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3)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林寒洞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甲】【乙】两文都写了山,分别说说它们是如何表现山的特点的。
记承天寺夜游•第1篇
3.(2022•贺州)文言文阅读。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羊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
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俱少闲人如
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忆]
苏于口;“客亦知夫水与月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①者如被,而卒英消②与也。盖将自其变者
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苛非吾之所有,虽一亳而荚取。惟江上冬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
不彻是造物者③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前赤壁赋》)
[注释]①盈虚:盈,指月圆;虚,指月跳。②消:消失。③造物者:自然界,原意指“天”。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您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
B.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但是。
D.而卒莫消长也长:增长。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惟江上石清风
A.何丽之有《陋室铭》B.水陆草木书花(《爱莲说》)
C.己而?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D.公与石乘(《曹刿论战》)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如一篇短小的日记,有时间、地点、人物,先叙事,再写景,最后以议论点题。
B.[甲]文苏轼夜深不寐,欲寻人赏月为乐,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一个“遂”字点出了二人趣味相投。
C.[乙]文的“逝者如斯”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甲][乙]两文记述的都是作者与友人「月夜沉浸在赤壁美好的景色之中,阐发一些人生体验,体现了作者对人
生意义的思考。
(4)请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芍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叶共适。
(5)[甲][乙]两文都是苏轼写于贬官黄州时期,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得到启示。
记承天寺夜游•第2篇
4.(2022•齐齐哈尔)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元本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
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
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于自找塘移守胶西,释舟樨之安而服车马之劳,立雕墙之美而应采捺之居,背湖上之观而行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①,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
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变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
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②之计。
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肄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子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秣③酒,渝④脱栗而食之,曰:“乐哉!游
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日''超然",以见于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有删改)
【注】①比:连续,连。登:庄稼成熟。②苟完:大致完备。③秫(shu):黏黄米,可酿酒。泛指有黏性的谷
物。@渝(yue):煮。
(1)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
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①含无与为乐者:②用与步于中庭:
③谀讼充斥:④修园蔬: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乙】文中“乐哉!游乎!”这句话?
(5)请谈谈对【甲】文中“闲人”和【乙】文中“超然”的理解。
答谢中书书•第1篇
5.(2010•济南)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c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晚雾将牛,猿鸟
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仆①去月谢病②,还觅薜萝③.梅溪珍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爱,孤峰限日,幽岫⑤含云,深溪蓄翠。蟀吟
衲味,水响猿啼,英芙⑥相杂,绵绵成的。即素重幽居,遂薛宇⑦其上。丰富菊花,编饶竹实,山谷所密,于斯
已为'。仁智所乐⑧,岂徒⑨语哉?
(吴均《与顾学书》)
【注】
①仆:自己的谦称。②谢病:托病辞官。③薜(bl)萝:这里指隐土。④梅溪:山名,在吴均的故乡故影。⑤
岫(xiCi):山洞。⑥英英:象声词。这里用来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声。⑦葺宇:修建茅屋。⑧仁智所乐:《论语・
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⑨徒:只,仅仅。
(1)解释卜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晓雾将歌()②惮吟鹤吸()
(2)下而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山谷所资,干斯己办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B.①未复有能与基奇者②复前行,欲穷”林
C.①山川考美,古来共谈②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D.①自康乐以来②扶苏以数谏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描写静景、动景的句子,填入卜面的表格。
《答谢中书书》《与顾章书》
静景______________
动景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的作者在写景的同时,都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谢中书书•第2篇
6.(2012•铁岭)
【甲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c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晚雾将歇,猿鸟
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文】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水落面石山者,占间之日时也。期而往,落而打,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总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
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弃者胜,
觥弟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
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隹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
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1)解释加点字词。
四肢俱备芳去日出而林霏开
野芳?而幽香颓然乎其间者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写景方面,两文都注重时间变换,请分别举例说明。
(4)两文都写到作者与山、水等自然景物的融合,但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试结合下面句子作一下分析。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醉能同其乐。
与朱元思书•第1篇
7.(2021•乐山)文言文阅读。
【甲】与朱元思书(节选)
吴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噢,嘤嘤
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狼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总心;经纶世务者,鹿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估缉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牯鼻潭鼻。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①,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及②然相累而下者,若
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黑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二余怜
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
露,声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
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潜港③之声马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句而得异地者二,
虽古好事之上,或未能至焉。
【注】①偃蹇(yanjid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②歌(qin):形容山石突出。③港港(ying):形容水回
旋流动的声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B.即更取静用/铲刈将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C.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D.即更取器/用铲刈杉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王确的一项是
A.争为奇状者,步不可数殆:儿乎。
B.余恰而售之怜:怜惜,喜爱。
C.以朗兹丘之下效:效仿。
D®势竞上,互相轩邈负:依仗。
(3)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硼的一项是
A.乙文中作者之所以要买下“唐氏之弃地”的小丘,最主要原因是山丘很小,而且价格便宜。
B.乙文第三段描写了修整后的小丘美景尽显,作者置身其间则有心醉神迷的独特感受。
C.两文都写到了山兔,乙文写了山石的奇形怪状,栩栩如生:甲文写了」」峰的高峻挺拔,树木繁茂。
D.甲、乙两文都在写景中抒情,但所抒之情不同:甲文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水美景以及鄙弃世俗名利之情,乙文抒
发了作者发现并买到奇美小丘后欣喜、自得之情。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上文)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与朱元思书•第2篇
8.(2018•德阳)【甲】风烟俱净,天J共邑。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
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是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五泄①水石俱奇绝,别后三日,梦中犹作飞涛声,但恨无青蓬之诗、子瞻之文,描写其高古清簿②之势,
为缺典耳。石壁青削,似绿芙蕖,高百余仞,周回若城,石色如水浣净,插地而生,不容寸土。飞瀑从岩巅挂下,
雷奔海立,声闻数里,大若十围之玉,宇宙间一大奇观也。因忆《会稽赋.》有所谓“五泄争奇于雁荡③''者,果
尔,雁荡之奇,当复如何哉?
能归,各得一诗。余诗先成,石赞次之,挣虚、公里、子公又次之。所目既奇,诗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
不知是何等语。时夜已午,魅呼虎号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袁宏道《表中印随苍•五泄二》
【注】①五泄:位于浙江省诸售市西北世。泄,瀑布。②渣(pen)簿;渣海,冲激,激荡。③雁荡:山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泠泠作响②高百余伊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猛浪若奔②蝉则千转不穷③横杷上蔽④但旭无青莲之诗
⑤为缺典耳⑥石色如水洗净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莺飞戾天者,里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雁荡之奇,当复如何哉?
(4)两篇文章同为山水小品文,它们在主旨上有何异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1篇
9.(2021秋•仁怀市校级月考)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姿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成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成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日:“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
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
必千爽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
展。大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日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节选自《梁惠王上》)
①梁惠王:魏惠王(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谥号。②亦:这里是“只”的意思。③弑:下杀上,卑杀尊,臣
杀君叫弑。④万乘,千乘,百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季而去之委: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③草为后义而先利苟:
④未有仁而遨其亲者也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3)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一个班集体如何才能发展壮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2篇
10.(2019秋•泸县期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无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邦,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
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
不如人和也。故日:城民不以封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成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比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
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③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容
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
(I)下列对乙文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B.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C.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D.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2)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辿非不深也池:护城河
B.事而去之委:放弃
C.凡治国之道道:道路
D.盘以善为国者是以:所以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气势充沛,有说服力。
B.[甲]文由“人和”进一步推演,指出“域民”“固国”“威天下”不能只靠“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
利”,这就从正面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
C.[乙]文提出了“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政治主张,从老百姓的贫富角度来论述的。
D.两段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以民为本,赢得民心的重要性。
(4)下面是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请用现代汉语翻译。
①嘉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②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
富贵不能淫•第1篇
II.(2021•衡阳)文言文阅读。
【甲】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通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
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住,行天下之
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
【乙】
齐大饥①,黔敖②为食于略,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屣③,贸贸然④而来。黔敖左奉食,方执饮,
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⑤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
日:“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节选自《礼记•檀弓》)
【注】①饥:饥荒。②黔敖:齐国富商。③蒙袂(m6i)辑展(ju):用袖子遮着脸,破拉着鞋。④贸贸然:眼
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⑤从:跟着,追着。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意项是
A.必敬必感(戒:谨慎)
B.威武不能用(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C.以待饿者而自之(食:食物)
D.黔敖左拳食(奉:同“捧二端着)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多顺为正者②?至于斯也③往《女家④曾子闻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3)请把卜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志,与民由之。
②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4)卜列对选文的埋解,有误的一呗是
A.甲文破中有立,孟子首先反驳了景春的观点,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体标准。
B.甲文中孟子的观点为人们广泛认同,后代无数仁人志士,都可视为这一观点的践行者。
C.乙文中曾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到了快要饿死的地步,也可以吃“嗟来之食”。
D.乙文中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可以证明甲文中“贫贱不能移”的观点。
富贵不能淫•第2篇
12.(2021•抚顺)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通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先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
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
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崔杼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戢既①在腹②,剑既在心,维③子图之也。”
吴子日:“劫再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④再以利而伶⑤其君,非义也。曲刃钩之直兵摧之要不革⑥矣。”崔杼将
杀之,或曰:“不可!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⑦教矣。”崔子遂舍之。
(选自《晏子春秋》,有改动)
【注释】①既:即。便。②腹(ddu):颈。③维:语气词,不译。④回:转变,改变。⑤倍:通“背”,背坂。
⑥革:改变。⑦为:算作。算是。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也回的一项
A.崔杼单晏子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B.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C.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D.以顺为正者策之不以其道(韩愈《马说》)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志,与民由之。
②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更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矣
(4)【乙】文中的晏子就是【甲】文孟了所说的“大丈夫”,请结合【乙】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理由。
(5)【甲】文孟子用“”作类比,指出公孙衍和张仪的本质:【乙】
文崔杼释放晏子的主要原因,是有人告诉他晏子是“用文中原句回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1篇
13.(2022•柳州)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舜发于喊亩之中,俾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盘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奥举
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馀其体肤,空乏其身,行狒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俞。△则丞法塞掾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春剧慢土。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谓倩臣日:“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②述③自放纵,病里作,,不可教矣。今中国幸
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津争也。”魏征日:“内外治安,臣不以为
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③遽(拉):迅速。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行棚乱其所为蒙络摇缀,参差披哪(《小石潭记》)
B.曾益其所不能而计其长皆不盈寸(《核舟记》)
C.犹宜将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孤岂欲卿治经为博上邪(《孙权劝学》)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于”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A.宋君令人问之干丁应(《穿井得一人》)B.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大道之行也》)
C.欲报之于陛下应(《出师表))D.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3)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二项是
A.人则无法家拂十/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LR入则无法家拂士/出虬无敌国外/患者国恒广
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D.入则无法家/拂上出贝!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蕴含深刻道理,告诉我们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发展,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颓废死亡。
B.【乙】文唐太宗虽然身处太平盛世,但他能时时保持小心谨慎,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希望能经常听到大臣的谏
言。
C.【曰】【乙】两文都谈及国家治理之道。【甲】文侧重议论,表达孟子鲜明的观点;【乙】文侧重:描写,通过语
言描写表达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D.【甲】文从国家到个人,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最终提出中心论点;【乙】文从治病到治国,表明虽然国家强
大了,但国君仍要居安思危。
(5)【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②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2篇
1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甲)
奔发于喊亩之中,传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胡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
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①之虞,以宸骇左右,而脂膏瀚滥⑦之具,或以不给,
吾是以始而早也。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③,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国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
有群小之馋。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④,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选自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注释)①赫(he)烈:炽烈;猛烈.②瀚凝(xi0suT):这里指淀粉一类烹调用的东西,泛指食物。渝,
淘米水。渡,古时把便菜肴柔滑的作料叫“滑”,齐国人称为“滥工③倚伏:出自《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
兮祸之所伏”,意为祸是福的依托之所,福又是祸的隐藏之所,祸福可以互相转化。④诞漫:奇怪,虚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②行胡乱其所为()③有群小之隼()④吾是以始而簟也(—)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衡于虑,财后作/先帝创业未半画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B.舜发于吠'之中/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入则启去家拂士/思而不学|殆(《论语》)
D.是,中而疑也/敢自号曰醉蠢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用标出文中画波浪线句的两处停顿。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5)回答问题。
①(甲)文中孟子“如何造就人才”的观点是怎样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②(甲)(乙)两文在论述观点上是否有相同之处?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达。
愚公移山•第1篇
15.(2022•遂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寒,出入之迂也,聚空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妾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魅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上石?”
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康,箕畚运于劫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
遗男,始既,趺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
日:“法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塔要弱于。虽我之死,有于存焉。于义生孙,孑卜义生乎;子又有子,千又有
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予少时读书,一见钝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②饮酒者游,旬朔③之间,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悔前所为;而聪明⑤衰耗,殆不如囊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
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节选自秦观《〈精的巢〉序》)
【注释】①暗硫:默写。②滑稽:诙谐戏谑。③旬朔:十天一月。④惩文:惩戒。⑤我明:听力和视力。⑥寻绛
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
(1)用给乙文划波浪线句子断句,划两处。
一见辄能诵暗硫之亦不甚失
(2)勾连旧知,找出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面山陋居加常废于善忘
B.然负此自放至于负者歌于途
C.于少时读书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故虽有勤劳之苦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4)请结合愚公移山精神,对乙文中的人物进行劝勉。
愚公移山•第2篇
16.(2022•百色)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愚公移山
人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真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寒,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魅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康,箕春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
遗男,始耻,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
日:“汝心之因,因不可沏,曾不若嫡荽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
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翼之南,汉之阴,无度断焉。
【乙】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①,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口,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宜②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③也。
两小儿笑曰:“驮为汝多知乎?”
【注释】①辩斗:辩论,争论。②盘:圆的盘子。③决:裁决,判断。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期太行、王屋何闻水声,妲呜瑞(环
B.帝感其逆臣越知不如徐公美
C.农冬日中如探汤业*家穿井
D.孰为汝多知乎人帮从太守游而乐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王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列干•汤问》,题目是编者加的,“恐公'’的“公”为敬称,相当十“老人家
氏【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日】文“夸娥氏”,神话中的大力神;【乙】文“孟”,古代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D.【甲】文的“甚矣,汝之不惠”为倒装句:【乙】文的“孔子不能决也”为被动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可见两个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乙】文两小儿辩日,一个从视觉出发,另一个从触觉出发,表现他们善于独立思考。
C.【曰】【乙】两文内容都与自然有关,前者侧重表现改造自然的坚强毅力;后者侧重对自然现象质疑。
D.【甲】【乙】两文都是寓言,语言精辟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给人深刻启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U中时远也。
周亚夫军细柳•第1篇
17.(2021•陕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聃•日:”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企
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不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废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
时命杜充①守建康,金人与成②合蔻乌江,充闭门不出。飞过建请视师,充竞不出。会充已降金,诸将多行
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三年春,召赴行在久江西宣谕刘大中奏:';飞兵有纪律,人恃以告,今赴行在,恐
盗复起。”不果行。秋,人见,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
(节选自《宋史・岳飞列传》)
【注释】①杜充:时任江淮宣抚使,留守建康。②成:李成,两次任南宋官职,后为金将。③行在:古代封建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深入理解备考要素福建事业单位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心态调整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掌握项目执行与控制试题及答案
- 项目沟通渠道的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微生物学原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 招聘辅导员考试中的学科知识与实践结合探讨试题及答案
- 常用花材运用技巧的试题及答案
-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流程与注意事项试题及答案
- 探讨微生物检验实践中的挑战与试题及答案
- 客运站环境保护考核试卷
- 2025年03月四川成都农业科技中心公开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考题
- 全过程工程咨询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GB 1493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
- 辅警考试试题
- 苏科版三年级上册劳动第一课《包书皮》课件(定稿)
- 框架结构柱、梁板模板安装技术交底
- 二年级数学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 简约红色五四青年节活动策划PPT模板
- 年产万吨丙烯酸工艺设计
- 复摆式颚式破碎机结构设计毕业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