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练习 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练习 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练习 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练习 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练习 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898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发动了对西班牙的战争。美国胜利后,根据两国和约,西班牙放弃古巴,将波多黎各和关岛等殖民地割让给美国,将菲律宾的主权以2000万美元转让给美国。这一事件()A.体现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B.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C.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D.确立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2.1910年,英国安吉尔的著作《大幻觉》出版后,该书立即成为畅销书。他主张,在当时各国财政经济相互依存的情况下,胜者和败者同样遭殃,战争成了无利可图的事情。这一观点()A.旨在呼吁人们开展要求和平的运动B.为西欧延缓军事冲突升级提供了借鉴C.未认识到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D.认为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时机尚未成熟3.20世纪初的德国宣称,“我们是所有民族中的精华……最有资格统治其他民族”“要在旧欧洲狭窄的边界之外完成重要任务”。与此同时,俄国也急欲完成“占领海峡,控制君士坦丁堡这样的大斯拉夫主义的‘历史任务’”。据此可知,一战爆发的原因之一是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欧洲狭隘民族主义思潮的泛滥C.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盛行D.列强结盟导致国际局势的紧张4.下图为英国漫画家莱昂纳德·拉温-希尔于1912年10月创作的漫画《沸点》。该漫画意在表明()A.欧洲列强激烈争夺巴尔干B.列强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C.世界大战的危机不可避免D.巴尔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5.引起下表生产量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单位:百万吨)1914年8月1日1917年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生铁222250钢2158煤394331851340A.美国放弃中立,加入协约国集团B.中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C.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同盟国集团D.德国元气大伤,无法维持生产6.一战初期美国实行中立政策,但由于英国控制着海洋,美国实际上单方面成为协约国的仓库和兵工厂,到1917年政府批准给协约国的贷款达23亿美元,而德国只有2700万美元。1917年俄国革命爆发,美国担心协约国战败贷款无法回收。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这表明美国参战()A.出于维护经济利益的需要B.体现了对自由秩序的维护C.是垄断资本家推动的结果D.为了攫取欧洲和世界霸权7.1914年,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爵士如此说道:“全欧洲的灯火就要熄灭,我们有生之年将不会见到它们重新点亮。”他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预见A.世界性经济危机所产生的大萧条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带来毁灭性影响C.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狂潮的大动荡D.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掀起革命浪潮8.1915年4月26日,意大利与英、法、俄签署了《伦敦秘密条约》。该条约签订后,意大利相继对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伦敦秘密条约》的签署表明()A.德意的关系开始恶化B.同盟国集团趋于瓦解C.协约国处于战略优势D.意大利撕毁三国盟约9.1914年,德军利用无线电技术获取情报,重创俄军;1916年,英国在索姆河战役中首次使用坦克,但却未迎来期盼中的“短暂的胜利”。这表明()A.德国的军事技术领先英国B.厌战情绪影响战争进程C.技术进步加剧战争残酷性D.科技成果改变战争方式10.“起初,在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家和帝国之争引发了敌对行动。除了如何瓜分权力和领土之外,欧洲列强之间没有取得任何一致。”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质是()A.意识形态的差异B.权力领土的争夺C.帝国主义的战争D.综合国力的较量11.一战期间妇女开汽车、驾驶运输机、渡伤员;一战后裤子成为可以接受的妇女服装,裙角骤然上升,束身衣和裙撑也永远消失了。这说明当时()A.妇女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地位B.欧洲的性别文化发生改变C.地区间的文化融合日益加强D.文化多样化特征开始显现12.一战结束后,美国认为日本在山东问题上的完全胜利彻底破坏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力量均势。英国在战后遏制日本方面与美国日趋一致,并希望在愈演愈烈的海军竞赛问题上与美国达成妥协。由此可知,英美推动召开华盛顿会议的意图是()A.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B.重建战后的国际秩序C.维护世界的和平安定D.制裁日本的侵略行径13.1919年巴黎和会后,美国国会否决了《凡尔赛条约》。此后,美国召集华盛顿会议,迫使日本将山东权益交还中国。美国意在()A.联合中国以抑制日本扩张B.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C.取代欧洲的世界霸主地位D.维持亚太地区的战略平衡14.《全球通史》说:“1914年以前,欧洲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然而,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这是在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A.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B.导致社会主义运动的广泛兴起C.引发对资本主义制度普遍怀疑D.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15.一战破坏了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使它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耳;法国在战争中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德国战败,陷入经济困境;美国在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日本经济也获得了极大发展。这反映了一战()A.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B.动摇了欧洲的经济优势地位C.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D.彻底瓦解帝国主义殖民体系16.列宁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丘吉尔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这表明凡尔赛体系A.未能使国联成为世界性国际组织B.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隐患C.未能使战败国全面承担战争罪责D.未能使殖民地人民获得独立17.《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主要机构形成决议时,每个会员国包括自治领都拥有平等的投票权和否决权,这一规定()A.调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B.保证了弱小国家的利益C.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D.制约了国联效能的发挥18.一战之前,外国对华投资的年均增长率的变化幅度同英美两国的经济周期一致,表现为英美两国经济扩张则加大对华投资,经济不景气则减少对华投资。一战之后,外国对华投资的年均增长率的变化幅度则只与美国经济周期保持一致。这一变化说明A.西方列强侵华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B.一战对英国经济造成了毁灭性打击C.世界金融中心已从英国转移到美国D.一战后美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增大19.1921年10月21日,美国《纽约时报》载文指出,没有成长到足以获取尊重和显示力量的地步”。这反映出美国的主流媒体()A.对列强的外交规则有清醒认识B.低估了中国人民维护主权的决心和能力C.能够正视中国问题出现的原因D.为美国逃避国际责任的行为做积极辩护20.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其深刻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且实际上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一个事件造成了另一起事件。”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A.经济危机导致欧洲和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B.强权政治下建立的新秩序埋下了冲突祸根C.英法等国推行的绥靖政策加速了战争爆发D.法西斯的侵略导致大战阴霾再次笼罩欧洲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前的1870年至1913年间,恰恰是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时期。这波全球化的动力是英国,其在对外商业扩张的同时,使一大批“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在那一时代崛起,而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日益受到削弱。当时的世界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在英国已越来越无力领导世界的情况下,它还一味维持在海外的大量利益,其正当性已经越来越显薄弱;另一个是“新兴国家”们普遍奉行的乃是国家主义,在全球秩序逐渐陷入瓦解的情况下,世界却缺乏新的领导者来维护基本秩序。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一战发生机理时刻警醒当今世界》(1)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的评论。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久无战争之国,其社会每呈凝滞之态。况近世文明诸国每经一次战争,其社会、其学术进步之速,每一新其面目。”中国“加入欧战”,“出征军人所得之知识及国内因战争所获之学术思想之进步,必可观也”;也是“得财政之援助(若缓赔款、大借款、改正关税、输出军需之类),肃军纪、理财政、兴学奖业”的“千载一时之机会”;更可以借机促使党派“捐弃私愤,互相提携”,军人“患难相依,泯其畛域”,从而消弭“党争逾轨”和军阀混战现象,最终推进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摘编自陈独秀《对德外交》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陈独秀关于中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观点。课时把关练1.C2.C3.A4.A5.A6.A7.B8.D9.C10.C16.B17.D18.D19.B20.B21.(1)原因:经济全球化大发展,一大批新兴国家崛起;英国全球领导地位的削弱;各主要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性;国家主义盛行;世界秩序缺乏有力的领导者来维持,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日益尖锐。(2)说明: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