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9.040CCSA21Testmethodforspaceenvironmentsimulationofatomiirradiationandthermalcyclingofspacema2024-10-31发布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发布T/CSTM01323—2024本文件参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和GB/T20001.4—2015《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试验方法标准》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材料与试验标准化委员会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标准化委员会(CSTM/FC04)提出。本文件由中国材料与试验标准化委员会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特种涂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TM/FC04/TC04)归口。2T/CSTM01323—2024空间材料原子氧、紫外辐照和热循环综合环境模拟试验方法重要提示: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本文件规定了空间材料原子氧、紫外辐照和热循环综合环境模拟试验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空间材料的原子氧、紫外辐照和热循环共同作用下的综合效应研究和应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JB2502.1航天器热控涂层试验方法第1部分:总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原子氧通量密度atomicoxygenflux单位时间内入射到单位表面积上的原子氧数量。3.2原子氧累积通量atomicoxygenfluence入射到单位表面积上的原子氧总数量。3.3紫外辐照度ultravioletirradiance单位时间内照射到单位表面积上的紫外光能量。3.4紫外辐照剂量ultravioletirradiationdose照射到单位表面积上的紫外光总能量。3.5原子氧剥蚀率atomicoxygenerosionyield综合作用后每个原子氧撞击到材料表面引起的体积变化。3.6厚度损失thicknessloss综合作用后引起的材料厚度减小量。T/CSTM01323—20244原理将材料置于原子氧、紫外辐照和热循环综合环境模拟试验设备中,进行原子氧、紫外辐照和热循环综合作用。通过观察、测试、分析试验前后材料的外观、微观形貌、质量、电学、光学、热学及力学等性能参数的变化,评价其抗空间原子氧、紫外辐照和热循环综合作用的能力。5试验条件5.1试验室环境条件试验室环境为温度10℃~30℃,相对湿度60%以下。5.2试样温度试样温度按技术文件的规定。5.3试验参数5.3.1原子氧参数原子氧能量、通量密度及累计通量按照技术文件规定执行。5.3.2紫外辐照参数紫外波段200nm~400nm的紫外辐照加速因子不大于5,远紫外波段115nm~200nm的紫外辐照加速因子不大于100。5.3.3热循环参数热循环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a)热循环试验的温度一般为-100℃~+100℃。具体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按有关技术文件规定;b)热循环次数一般为100次(由最高温到最低温再到最高温为一次循环具体循环次数按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c)热循环降温速率、升温速率及保温时间按技术文件要求;保温时间一般不低于5分钟,保温过程中高温区温度变化范围为0℃~4℃,低温区温度变化范围-4℃~0℃。5.3.4其他原子氧累积通量、紫外辐照剂量与热循环次数不能全程同时进行时,应将试验时间少的因素分段与试验时间长的因素共同作用,或按技术要求规定执行。在不进行热循环试验时,试样温度应控制在10℃~40℃范围内,或按技术要求规定执行。~6仪器设备6.1真空系统6.1.1真空室应采用无油抽气系统。6.1.2真空室本底真空度优于1.3×10-3Pa。6.1.3真空室内安装热沉,热沉温度应低于-60℃。6.1.4真空系统连续空载运行24h后,真空室内的有机污染物不超过1×10-7g/cm2。6.2原子氧系统6.2.1原子氧束刻蚀作用面积应大于试样面积。6.2.2原子氧能量范围为3.0eV~10.0eV。6.2.3原子氧通量密度一般为1×1014OAtoms/(cm2·s)~2×1016OAtoms/(cm2·s),原子氧通量密度不均匀度不超过±10%。4T/CSTM01323—20246.2.4原子氧束与试样表面法线方向的夹角不超过±10°。6.2.5标定原子氧通量密度的试样一般采用KaptonH或HN进行(其剥蚀率按3.00×10-24cm3/OAtoms计算),厚度一般为0.05mm,直径不小于10mm的圆形或边长不小于10mm的方形件。6.3紫外辐照系统6.3.1紫外辐照面积应大于试样面积。6.3.2近紫外辐照光源产生的紫外波长为200nm~400nm,辐照度为118W/m2~590W/m2,辐照度不均匀性不超过±10%。6.3.3远紫外辐照光源产生的紫外波长为115nm~200nm,辐照度为0.01W/m2~1W/m2,辐照度不均匀性不超过±15%。6.4热循环系统6.4.1热循环系统的变温台表面配备温度传感器,测温精度优于1℃。6.4.2热循环系统的变温范围满足热循环试验的需求,一般最低温度低于-100℃,最高温度高于100℃。6.4.3热循环系统温度控制精度应优于±2℃。6.5仪器6.5.1天平:推荐使用电子天平,量程0g~40g,感量0.00001g。6.5.2气体流量计:量程0sccm~20sccm,控制精度0.1sccm。6.5.3紫外光源:200nm~400nm紫外光源可采用超高压汞灯、超高压汞氙灯、超高压氙灯等,需滤除其中的可见光和红外光;200nm以下的紫外光源可采用氢灯、氘灯或其它气体放电灯。6.5.4紫外辐照度计:测试精度优于1W/m2。6.5.5氧气瓶:高纯氧,纯度不低于99.9%。7试样7.1试样尺寸应满足性能测试要求。7.2每种试样应至少制备五个,通过外观和性能测试选出三个或三个以上试样参与试验,并分别编号,具体按技术文件要求。有多个试样时,应记录试样安装位置图。7.3试样的其它要求按GJB2502.1中规定进行,对于破坏性测试试样设置参照试样,参照试样与被检试样为同一批材料,并按7.2的要求准备;参照试样测试的性能参数为试验前性能数据。8试验步骤8.1试验前准备8.1.1检查试验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8.1.2检查试验设备是否清洁、无污染,必要时使用无水乙醇进行清洗。8.1.3用已知原子氧剥蚀速率的标准试样KaptonH或HN(剥蚀率为3×10-24cm3/OAtoms)标定原子氧通量密度。在标定过程中通过调节微波源的输出功率来改变原子氧的通量密度。标定完毕后,将试验条件固化。通量密度数值由公式(1)给出。5T/CSTM01323—2024Φ—原子氧通量密度,单位为氧原子每平方厘米每秒(OAtoms/cm2∙sΔmc—标准试样试验前后的质损,单位为克(g);Ac—标准试样的暴露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2ηc—标准试样的原子氧作用系数,单位为平方厘米每氧原子(cm2/OAtoms);pc—标准试样的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KaptonH密度:1.42g/cm3τc—标准试样在原子氧中的暴露时间单位为秒(s)。8.1.4用紫外辐照度计标定紫外辐照度。8.1.5按照7.2进行试样准备。8.1.6按照技术文件要求测试试验前试样性能测试。8.1.7将试样及参照试样放在干燥器皿中24h后,从干燥器皿中取出试样,用天平称量试样质量并记录,非金属材料应在压力低于2.0×10-1Pa的条件下保持48h后,用天平称量质量并记录。8.1.8将试样装入原子氧/紫外辐照/热循环综合试验设备的真空室中,记录各试样名称和试样序号。8.1.9将试样固定在试样台上。8.1.10记录试样在试样台上的位置,对试样进行拍照记录。8.2试验过程8.2.1将试样放置完成后,关闭真空室。8.2.2启动真空机组,使真空室压力优于1.3×10-3Pa。8.2.3打开热沉,开始降温。8.2.4打开气体流量计,将纯度为99.9%的氧气送入真空室中,真空室压力不高于1Pa。8.2.5开启原子氧系统,通量密度按8.1.3标定结果。8.2.6开启紫外辐照系统,辐照度满足6.3中的规定。8.2.7开启热循环系统,热循环试验条件按6.4中的规定。8.2.8进行原子氧、紫外辐照和热循环综合作用,试验过程中保持试验设备参数稳定,并记录开始作用的时间。8.2.9原子氧累积通量、紫外辐照剂量与热循环次数不能全程同时进行时,将试验时间少的因素分段与试验时间长的因素共同作用,或按技术要求规定执行。8.2.10每24小时监测、记录试验下列设备参数,并及时调节相应强度,使之满足试验要求:a)热沉温度和真空室真空度等参数;b)原子氧:靶电压强度、原子氧通量;c)紫外辐照:光源辐射照度、紫外辐照剂量;d)热循环: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热循环次数。8.2.11试验过程中试样的性能测试按技术文件要求。8.2.12当原子氧累积通量、紫外辐照总剂量和热循环次数达到要求后,关闭原子氧、紫外辐照和热循环的电源,并记录停止综合辐照试验的时间。8.2.13待热沉及热循环系统回温到室温后,停机复压,将试样从真空室中取出。8.3试验后试样的检查与测试8.3.1目视检查试样有无龟裂、剥落,起泡和变色等现象。8.3.2试验后试样的测试按技术文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进行。8.4试验中断及处理8.4.1原子氧系统故障真空环境不破坏时,应先将设备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按原试验参数继续试验,直至达到要求。6T/CSTM01323—20248.4.2紫外辐照系统故障真空环境不破坏时,应先将设备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按原试验参数继续试验,直至达到要求。8.4.3热循环系统故障真空环境不破坏时,应先将设备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按原试验参数继续试验,直至达到要求。8.4.4真空系统故障真空系统出现故障或其它意外导致试验停止,辐照室真空度在10Pa内,可在恢复真空度后继续试验,直至达到要求。若辐照室真空度超过10Pa,应更换试样,重新开始试验。9试验结果9.1原子氧通量计算试样承受的原子氧通量按公式(2)计算。式中:(2)(2)F—试样承受的原子氧通量,单位为氧原子每平方厘米(OAtoms/cm2t—试样在原子氧中的暴露时间,单位为秒(s)。9.2原子氧剥蚀率计算按公式(3)计算试验材料的原子氧剥蚀率。式中:Re—试样的剥蚀率,单位为立方厘米每氧原子(cm3/OAtoms);Δm—原子氧/紫外辐照/热循环综合作用下,试样损失的质量,单位为克(gP—试样的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Φ—原子氧通量密度,单位为氧原子每平方厘米每秒(OAtoms/cm2∙s);t—试样在原子氧中的暴露时间,单位为秒(s);A—验试样的暴露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2)。9.3厚度损失计算按公式(4)计算试验材料的厚度损失。ΔX=F×ΔRe······························································(4)式中:ΔX—试样的厚度损失,单位为厘米(cm);e—试样的剥蚀率,单位为立方厘米每氧原子(cm3/OAtomsF—试样承受的原子氧通量,氧原子每平方厘米(OAtoms/cm2)。9.4其它数据根据试验任务书或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计算性能变化值。10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但不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店业财税知识培训课件
- 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制约
- 传播学纲要(第3版)课件 第5、6章 群体与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查房
- 高中地理课件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 西北工业大学《建设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销售管理模块培训课程
- 湖南科技大学《影视话剧表演》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影视经典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湖南省株洲市7校高三第一次调研测生物试题含解析
- Q∕SY 05175-2019 原油管道运行与控制原则
- 汽车收音机天线的参数
- 供配电系统毕业设计
- 《艺术学概论考研》课件艺概绪论
- 工厂致全体员工一份感谢信
- 怎样做一名合格的高校中层领导干部( 54页)
- 中职一年级数学课外活动趣味数学基础知识竞赛课件(必答+选答+风险题含倒计时PPT)
- 工艺评审记录表
- 新加坡观赏鱼国际贸易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 移动式操作平台专项施工方案
- 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感应电机矢量控制及仿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