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

人与环境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择性必修2高中生物学(2019人教版)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011.概念:2.换算(以一个人为例):一、生态足迹又叫___________,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_________(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_________和

。生态占用人口单位生产资源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生态占用)一个人粮食消费量生产粮食所用耕地面积可转换为一个人排出的CO2

吸收CO2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可转换为某一单位人口需要产生资源建设用地林地草地耕地渔业碳足迹交通、住房、工业、水电库区木材、纸浆、薪柴畜牧产品农产品、饲料、橡胶水产品吸收化石燃料排放的CO2所需的森林面积3.内容:废物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生态占用)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______生态足迹①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4、特点:②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因此,为了减小生态压力,应_________生态足迹的值。减小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会________生态足迹。增大增大思考:原因:增加的部分既包括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也包括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林地面积等。原因: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产生的CO2就越多,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就越大。为什么?为什么?

近几十年来,全球人口飞速增长,养活地球人口的压力不断增大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生态占用)阅读课本思考·讨论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生态承载力?2.什么时候出现生态盈余?什么时候出现生态赤字?——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生态盈余: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生态赤字: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生态占用)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0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性生态问题有哪些?1.全球气候变化(1)成因: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以及水泥的生产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盖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2)危害:(3)防治措施:A.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B.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氟氯烃(CFCs)、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2.水资源短缺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少,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3.臭氧层破坏减少使用和排放氟氯烃(CFCs)、哈龙等物质。(1)形成原因:(2)危害: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3)防治措施:节约用水。(1)形成原因:(2)危害:臭氧层变薄意味着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强,会对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极大危害。(3)防治措施: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干旱区、半干旱区等地区的土地退化,甚至完全荒漠化,气候恶化,沙尘暴肆虐。4.土地荒漠化保护草地、植树造林。5.生物多样性丧失(1)形成原因:植被的破坏(草原开垦,过度放牧)。(2)危害:(3)防治措施:(1)形成原因:(2)危害:(3)防治措施:栖息地的破坏和掠夺式开发。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就地保护、易地保护。白犀牛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污染类型污染情况成因危害________污染温室效应酸雨

雾霾臭氧层空洞________污染无机污染有机污染________污染重金属农药污染大量化石燃料燃烧使大气CO2过多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大气中SO2等过多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大气中细颗粒物增多水中富含N、P等无机营养氟氯烃等化合物使用重金属、农药通过植物进入食物链水中富含有机物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危害人类生活,危害植物生长。呼吸道疾病增多,危害人体健康使大气中臭氧含量下降,地表紫外线增强

浮游藻类繁殖,水体缺氧,生物大量死亡异养生物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通过生物富集,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6.环境污染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土壤大气水体减少污染物排放,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治措施: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排水(含化肥、农药等)池塘、湖泊、海洋(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含量增多)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水华或赤潮)有氧呼吸死亡浮游植物遗体需氧微生物分解厌氧微生物H2S、CH4等有毒物质水中溶解氧减少鱼类等水生生物死亡水质恶化,污染加重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水体富营养化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了威胁,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措施:①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②践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人类最终的选择——①概念: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就是指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②国策:我国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采用“素食、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小个人的生态足迹,提高生态承载力。退耕还林、还湖;建立自然保护区、节能减排计划、碳中和与碳达峰、垃圾分类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的破坏。(

)2.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

)3.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4.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

)

√×××[辨正误]【

学以致用

】B1.下列有关生态足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足迹的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小B.当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就会出现生态赤字C.汽车尾气会减小生态足迹,建议人们绿色出行D.与肉类相比,食用蔬菜水果更能增大生态足迹1961年以来,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变化曲线图C2.(2024·福建福清虞阳中学期末)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中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大值。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餐厨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可以减小生态足迹B.改善饮食结构、减少肉食摄取比例可以缩短食物链从而减小生态足迹C.建立沙滩保护区、K值强度的捕捞量等均有利于提高生态承载力D.培育农作物良种、建设生态农业等措施均有利于提高生态承载力【

学以致用

】B3.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入外来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B.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C.温室效应是生物释放的CO2量大于吸收的CO2量导致的D.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森林、草地【

学以致用

】B4.海洋酸化是继“温室效应”之后又一由CO2过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海洋酸化会影响到大多数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与生存,最终可能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海洋酸化既影响生物个体的生存,也影响生物多样性B.增加海洋中消费者或分解者的数量可以缓解海洋酸化C.海洋酸化与人体内CO2过多引起内环境酸度增大的原理相同D.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

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D1.(2024·河北保定月考)下列对生态足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B.生态足迹是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需求的一种衡量指标,反映了区域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 C.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比较可定量判断某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D.植树造林、建立“无废弃物生态农业”可以扩大人类生态足迹和加大对资源的利用随堂检测A2.(2024·河南开封五校联考)生态足迹可以被形象地理解为一只负载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耕地、铁路等的巨“足”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足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足迹随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减小B.生态赤字越大表明该地区越难实现可持续发展C.一般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D.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的分类工作有利于降低生态足迹随堂检测D3.(2024·山西太原期末)通过比较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可定量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B.保护耕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提高生态承载力C.使用清洁能源、绿色出行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