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地理备考理念和策略_第1页
2025年高考地理备考理念和策略_第2页
2025年高考地理备考理念和策略_第3页
2025年高考地理备考理念和策略_第4页
2025年高考地理备考理念和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间:2025.3.214:00—16:30主题:2025年高考地理备考理念和策略01以系统整体性原理建构地球系统知识目录02以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原理建构地理知识新链接03以系统开放性原理不断更新地理知识系统04以系统自组织原理建构地理知识开放性地图思维系统一、高考命题的分析二、以系统论组织地理高考复习导

入:一道题01高考地理情景空间分布02高考命题的追源03高考命题的高频考点04高考地理命题新趋势00高考命题的背景点滴答案1:冷锋经过,使下垫面(地表)降温;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带来了大量的水汽;暖湿空气流经较冷下垫面时,遇冷凝结,形成雾气;该区域风速小,雾出现时温度低,不易扩散,易形成浓雾;暖湿空气流经较冷地表易形成逆温层,雾不易扩散,形成浓雾。答案2:答案1:夜间较厚的云层,上部云层向上散失热量而降温,下部云层受保温作用而降温慢,导致云层下部暖、上部冷;云层下部暖湿空气因上升运动而冷凝成雾,即云促进了下部雾的形成。答案2:大概念情境选材创设问题组织答案命题的一般流程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一、高考命题的分析√√√√√√√√√√√浙江25年地理高考选科考试√√√√√√√√√√√√√√2022全国乙卷非选择题37题美国海岸线的变化2022全国甲卷非选择题36题瑞士产业2023选择题6-8题地中海北岸水系的变化2023全国甲卷选择题4-5题美国技术进步用水变化2023全国甲卷非选择题36题埃塞俄比亚灌溉农业高考地理情景空间分布2022全国乙卷非选择题36题以色列海水淡化2023全国乙卷选择题6-8题新西兰南阿尔匹斯山脉2023全国乙卷非选择题36题巴西库里蒂巴交通2023全国乙卷非选择题37题夏威夷二氧化碳2023全国新课标卷非选择题37题泰北酸茶2022全国甲卷非选择题37题澳大利亚沙尘暴2022全国甲卷非选择题44题环保美国多氯联苯污染1、世界情境空间点仍选择题分布少,非选择题分多。2、大多是产业、技术、生态或地貌的典型,值得借鉴和研究的空间点。3、发达国家多,与我国经贸联系密切的发展中国家。说明:关注世界,尤其关注对我国影响大的国家或地区。012024全国甲卷选择题6---8题阿拉斯加“冰川老鼠”2024全国甲卷非选择题12题厄瓜多的手编草帽全国卷——世界考查点分布2023全国甲卷非选择题37题青藏高原南部风蚀粗化2023全国甲卷选择题1-3题泉州胡萝卜生产2022全国甲卷非选择题43题旅游安康古梯田2022全国甲卷选择题1-3题浙江空调生产2022选择题4-6题吉林河南秸秆变肉换奶2022选择题9-11题蒙古杭盖草原2022全国乙卷选择题1-3题北上广深人口2022全国乙卷选择题4-6题拉萨当雄牧业2022全国乙卷选择题7-8题桃花峪洪水过程2022全国乙卷选择题9-11题海陆风2022全国乙卷非选择题44题呼伦贝尔草原2022全国乙卷非选择题43题景区观景平台2023全国甲卷选择题9-11题地形与植被2023全国甲卷非选择题43题旅游甘肃平凉养牛2023全国甲卷非选择题44题环保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2023全国乙卷选择题1-3题华南邵东打火机生产2023全国乙卷选择题4-5题贵州龙里豌豆销售2023全国乙卷选择题9-11题东北沿海内陆气候2023全国新课标卷选择题1-3题河北馆陶禽蛋交易2023全国新课标卷选择题4-6题我国平原干线公路2023全国新课标卷选择题4-6题青藏高原草毡层(草甸土层)2023全国新课标卷选择题9-11题广西喀斯特莲花盆形成2023全国新课标卷非选择题37题洪泽湖溶解性有机质1、中国情境选择题空间点分布多,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相对均衡。2、试题情境大多分布于中东部,西部开始重视。3、情境涉及我国产业、人口、生态、特色地貌等,高新信息技术不多。4、旅游、环保有纯地理原理试题。5、设计实验类试题体现新命题趋向2023全国乙卷非选择题43题数字景观旅游2023全国乙卷非选择题44题环保黄河治理2024全国甲卷选择题1---3题苏州工业园2024全国甲卷选择题4---5题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开发2024全国甲卷选择题9---11题青藏高原东部黄河岸边地层2024全国甲卷非选择题13题洞庭湖面积变化2024全国甲卷非选择题12题上海天文馆沉浸式旅游2024全国甲卷非选择题15题我国西北地区灌草种植方式2024全国新课标卷选择题1---3题湖南省永顺县土家族村寨全国卷——中国考查点分布2022非选择题16题中美洲大气洋流海产2022选择题3-4题尼日利亚国家公园2022选择题13-15题亚得里亚海洋流2022非选择题18题大分水岭西侧水系变化1、世界情境空间点原来分布少,开始增多。2、都是与我国联系密切的空间点。3、非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邻国是重点。4、选择题原来少,开始增多,综合题分值较多。5、世界特殊的自然现象,因地制宜的生产或治理成功经验。2023选择题1-2题亚寒带针叶林2023选择题6-7题马德雷湖2023非选择题17题新西兰焚风2024选择题4---5题瑞士小镇制表2024选择题6---7题西印度群岛时间方位2024选择题8--9题孟加拉湾浮游植物、盐度2024选择题10---12题希腊地中海中的火山岛2024非选择题17题澳大利亚艾尔湖山东卷——世界考查点分布2022非选择题17题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2022选择题1-2题城市双核结构2022选择题8-9题黑龙江小型山间盆地2022选择题5-7题嘉峪关市2022选择题10-12题东南沿海服装业出走2022非选择题19题三江平原泥炭地利用2023选择题3-5题我国某地级市人口迁移2023选择题8-10题广东佛山工业设计2023选择题11-13题辽宁抚顺的城市发展2023选择题14-15题十二生肖石像测杆影2023非选择题16题云南滇池开发2023非选择题18题我国西南乡镇发展2023非选择题19题苏北白浆化棕壤治理2024选择题1--3题黑龙江铁力市平贝种植2024选择题13--15题我国新城建设2024非选择题16题江苏冷锋过境2024非选择题17题吉林辽源产业转型2024非选择题19题丹江口水库1、中国情境空间点分布原来多,现在变少,分值高。2、300N长江流域、400N附近黄河流域及东北黑龙江流域以及珠江流域4个流域为重点。3、非选择题,自然地理湿地、小流域,人文地理围绕大的工程、农业土地利用、城镇发展。4、选择题,围绕我国典型地貌、植被等,人文地理围绕人口、工农业、交通及科学考察等新的现象和突出问题。5、中国地理面比较广,偏重于区域学术研究。6、地球运动正常命题。7、开始模仿全国卷命制笼统地点模式题。山东卷——中国考查点分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新课标卷)√√√土家第一村1957年3月,土家族被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双凤村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如今,以双凤村为代表的土家族文化,火出了“圈”。央视曾在此分别拍摄了土家过赶年习俗的电视专题片《土家年夜饭》和反映土家族独特节日文化的《土家族舍巴日》;村里有摆手堂,可常年表演摆手舞、毛古斯、梯玛、过赶年、哭嫁、打溜子、唱土家族山歌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村里有4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关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阅读: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工业园区规划的各功能分区容积率差异为背景的资料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工业用地的可选择空间受到挤压。通过提高工业园区建设用地容积率,实现“工业上楼”,可以缓解城市工业用地紧张的局面。√√√喀斯特最高树素材来源:《科学通报》2024年第69卷论文《中国喀斯特区最高树原生境森林群落的林层结构及物种组成》延伸阅读:全国新课标卷“喀斯特最高树”相关论文√√√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过程素材来源:《地球科学》2021年第51卷论文《泥潭沼泽湿地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与研究简史》延伸阅读:《全国新课标卷“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过程”相关论文》中心城区为多条放射状主干道交会处,交通便利,辐射范围大;中心城区人口密集,消费人口多,市场潜力大;基础设施改善,配套服务水平提高;政府减少了土地利用限制,可获得理想的用地;历史悠久,知名度高,外来商务客流和游客多;购物中心集聚,提升规模效应,增强了吸引力。数量明显增多,分布范围扩大(密度增大);中心城区增加较少,外围地区增加较多;趋向于沿公路和轨道交通线分布;大致沿交通线呈由中心城区向外围地区扩散的趋势;主要向城市西南部和东北部的外围地区扩散。东京都市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加强了都市圈各区域的交通联系,为大型购物中心向外围地区扩散提供了条件;都市圈形成环状-放射式道路网,城市中心、交通沿线及其交会处交通便利、客流量大,成为大型购物中心的理想分布区域,促使大型购物中心沿交通线形成环状-放射式分布格局。分布特点:多,主要分布在外围地区边缘;靠近交通线。原因:网购物流中心占地广,受政策和用地限制的影响,中心城区用地紧张,外围地区的边缘地带用地空间大,土地成本低;网购物流中心货物运量大,运输需求大,时效性要求高,需靠近交通干线。主办单位: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冯德显,河南省科学院地理所所长,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地域研究与开发》主编。气候寒冷,湿(水)生植物生长慢,有机质积累多;气候寒冷,微生物活动弱,生物残体分解缓慢;蒸发较弱,有助于洼地积水,厌氧环境分解不彻底,有机质合成腐殖质;冻土发育,下渗和淋溶作用弱,有利于泥炭的积累。典型泥炭湿地:水流由四周向中部汇集,生物量较大。雨养型泥炭湿地:水流由中部向四周散开,生物量较小。总体以台地或平原为主,地势平坦,起伏小;中部地势略高于四周。生物量减小,且以贫营养的藓类为主,生物残骸分解提供的营养物质少;水流由中部向四周流动,缺少周边营养物质的汇集,且营养物质向外流失;积水减少,营养物质分解加快;下部泥炭层较厚,营养物质易向下淋失。气温低,地表水分蒸发弱;藓类能够拦截雨水,涵养水源;下部泥炭层较厚,蓄水能力强;冻土广布,蓄水量大;与周边地面高差小,地表径流流速慢,流失水量小。《研究揭示三江平原泥炭地发育的气候驱动机制》发表《科学报告》(ScientificReports)期刊

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区,也是湿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在全球持续变暖和人类活动继续加剧的环境背景下,为保护和恢复受损的沼泽湿地,亟待了解地质历史时期湿地生态系统的长期演化过程及其对过去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针对这一科学问题,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所湿地演化与生态功能学科组以三江平原天然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调查、泥炭柱芯采集和实验分析,并收集整理分析了已有资料。在此基础上,利用频率统计方法确定了三江平原泥炭地发育的历史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三江平原泥炭地的发育时期涵盖了整个全新世,然而80%的沼泽湿地发育于4600yrBP之后的全新世中晚期。根据沉积相的变化发现该地区沼泽湿地大多是在浅湖消亡的基础上发育而来的。已有的研究表明,三江平原气候属东亚季风控制的典型温带季风气候,早中全新世是夏季风相对强盛的季风最大期,而4600yrBP恰处于东亚夏季风衰退的关键期。因此,通过综合对比泥炭地发育频率变化和东亚季风演化的规律,该研究认为三江平原泥炭地的发育主要受控于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变化。在早中全新世东亚夏季风最大期,强盛的夏季风带来充足的降水,使三江平原低洼地貌区域形成水位较深的浅湖环境。而4600yrBP以后,随着夏季风的减弱,早期的湖泊开始逐渐消亡,沼泽湿地在此基础上开始发育。延伸阅读:世界典型湿地保护的相关论文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山东地理)√√√关注:媒体热点报道√√关注:世界经典产品制造√√地球运动五年四考(20周长与日出时间、21广场影子、23十二生肖、24岛屿旅游),均取材于日常生活情境,综合考查时间问题、太阳高度、太阳视运动与昼夜长短变化问题。重视:地球运动意义图示化√√阅读:印度洋洋流等海洋状况研究的论文资料√√√关注:古文明及特色农耕技术相关的论文和资料√√√立足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选取了上海著名“睡城”--南汇新城为背景材料。新城建设问题的思考:新城建设不仅仅是圈地建楼,更重要的是产城融合、生活便利,通过就业空间规划、生活服务设施规划、公共交通规划等使得新城从一个建设空间、居住空间逐渐转为具备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三大功能区的空间。阅读:新城建设的论文资料阅读:特殊天气形成的论文资料阅读:特殊天气形成的论文资料阅读:产业转型的典型城市的论文资料《兰州大学》学报参阅:阪口丰.1983.泥炭地地学.郑哲明,译.北京:科学出版社.参阅:《丹江口水库优化调度方案(2021年度)》获水利部批复

通过对2020年至2024年高考命题的深入分析,可以预见2025年高考命题的一些重要趋势和特点。从近五年高考命题内容和方向分析2025年山东高考考向高考命题主要变化:核心素养导向跨学科融合时代背景与社会热点开放性与创新性公平性与差异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命题情境规律:1、真实情境的引入:社会热点问题生活实例历史文化背景2、跨学科融合的情境设计:理综科目文综科目综合实践活动题型

2025年高考命题的研判:1、继续深化核心素养导向:全面考察学生六大核心素养,注重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加强逻辑推理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

2、加大跨学科融合力度:理综和文综科目中的知识点交织将更加紧密,综合性题目比例增加,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紧贴时代背景和社会热点:紧跟时代步伐,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4、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信息科技科目中的编程题目比重增加,其他科目中电子阅卷系统、线上模拟考试等新型教学资源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5、优化公平性与差异化:试题难度分布更加合理,确保所有考生能够在相对平等的条件下参加考试,进一步调整题目难度或形式,避免过难或过易的情况。

6、多样化评价方式:增加开放性问答题、探究性实验题等新题型,鼓励学生展现个性化的解题思路,设置更多选做题模块,体现个性化评价的理念。7、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实验题设计更加灵活多变,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文科类科目引入更多案例分析、模拟决策等新型题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高考地理命题新趋势03高考地理命题新趋势:

新高考命题坚持素养导向,着重考查关键能力,服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

新高考地理命题的特点:开放、跨学科、重视思维品质、重视创新思维、重视地理实践力等特点。一、加强审题:抓关键词语(条件词、中心词、关键修饰词),分析限制条件和隐含条件;审图中隐含重要知识。二、思维模式:认真审题,抓住问题本质——亮观点——挖掘整合有效信息——科学组织语言,规范全面。三、必须注意的某些答题技巧:多答;没有把握的话可适度模糊处理;最重要的内容尽可能放在前面。1、树立跨学科教学的自觉意识,多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备课交流。2、增强学术研究能力,提升跨学科命题能力。跨学科试题的素材,多出自与本学科或跨学科相关的学术刊物,专业性极强,学会将学术文献作为试题素材进行命制。3、优化跨学科讲题策略,有意识地进行跨学科内容的讲解,突破本学科的框架。1、要素综合策略:明确核心概念,理清要素层次;运用循环分析,把握要素的动态变化;注重学科渗透,深刻领悟要素规律。2、时空综合策略:采用多媒体辅助,打破时空对立;运用图文、图图转换,加强时空联系;动静结合,提升时空综合。3、区域综合策略:运用区域地理分析法,有效提取信息;针对区域特色开展案例教学复习。考查地理实践的方法路线、问题设计、信息收集、考察结论,甚至是设计方案或撰写报告等。地理实践力的培养1、系统掌握地理知识。包括地理概念、地理定律、地理事实和地理原理等,较好地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多做地理案例分析。多实践,善于观察,真正掌握地理实践力的相关方法和技巧。5、加强交流和讨论。善于运用理论知识,将实践中所获得的数据和信息与理论知识相结合。4、注重数据和信息的记录和分析。熟悉地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地图符号、比例尺、图例等,正确识别地图所示内容。2、熟悉地理考察、地理实验、调查、地理制作及绘图的方案流程,并能够熟练操作。地理实践力地理实验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浓厚的科学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坚忍不拔的意志等.一、证明热力环流的存在二、季风成因的实验三、实验验证海陆风的存在四、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五、海陆热力差异六、常见的天气系统课前观察实验七、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八、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对地表有保温作用十、演示昼半球、夜半球和昼夜交替现象十一、测算实验——学校所在地的地理坐标的测定(二)测量当地的经度和太阳高度(三)圭测法观察测量当地的经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十二、探索实验——地球自转的验证十三、地转偏向力十四、水循环十五、密度流十六、水体富营养化十七、褶皱和断层十八、沉积物分选的实验十九、风的搬运作用二十、水土流失二十一、火山喷发二十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理实践力04高考命题的高频考点地球系统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可将地球作为一个巨大的系统——地球系统,将研究地球系统的科学称之为地球系统科学。地球系统又可划分为地球表层系统与地球内部系统。地球表层系统又可划分为地表自然系统与地表人文系统。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表自然系统的核心学科。二、以系统论组织地理高考复习以系统整体性原理建构地球系统知识01构建微专题复习系统河流水系演化地质作用过程地球表层系统知识的表述地球表层网格系统1.对比分析两图,找出冬夏季风向相反的区域,并说明理由?2.澳大利亚气压场如何?124351.锋面气旋是怎样演化的?2.剖面图上锢囚锋的符号画在何处?青藏高原出现冷冻圈退缩,高原植被变绿的现象。高原上本是银装素裹,皑皑的白雪能够反射大量太阳辐射。增强了南亚夏季降水,还进一步加剧了当前发生的东亚夏季降水“南涝北旱”现象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院士团队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栋院士团队研究高原地表变暗对区域冰川与亚洲季风系统的影响。|图片来源:Tangetal.2023低压中心向西南移,夏季风的实际影响范围变小,风力变强。两极视角下的方位地理科学素养1.地理科学知识——地理术语、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空间分布、地理过程、地理因果关系、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科学史2.地理科学能力——(1)空间定位能力;(2)区域差异的比较与概括能力;(3)空间相互作用的分析概括能力;(4)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能力;(5)地理过程的简单预测与合理想象能力。3.地理科学方法——科学研究一般方法,如比较、分类、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地理学科特色的科学方法,如地理观察、地理实地考察或野外调查、区域综合分析、区位比较、地理实验等。4.地理科学品质——地理科学精神、地理科学态度以及对地理科学的兴趣、情感和动机。5.地理科学意识——地理科学观、地理科学技术观以及正确理解和应用地理科学与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系统自组织原理建构地理知识开放性地图思维系统03经度纬度图示地理空间立体思维能力美丽中国建设的地理学使命与人地耦合路径框架图地球动力学理论,史密斯-瓦尔理论,以一定的地球模型为基础,用连续介质力学的方法,以整个地球为对象,统一研究了地球章动、固体潮及地球内波。进动(precession)是指一个自转的刚体受外力作用导致其自转轴绕某一中心的旋转现象,也可称作旋进。章动——在地轴的长期旋进中,在它的平均位置上附加了一种短周期的摆动。岁差是指回归年与恒星年的时间差。海洋内波、地球内波、行星大气内波在水(蓝色)和油(透明)的交界处形成了内波。图片来源:PortlandStateUniversity全球出现内波的地方。图片来源:CornellCivilandEnvironmentalEngineering内波导致等密度面的波动,使声速的大小和方向均发生改变,对声呐的影响极大,有利于潜艇在水下的隐蔽;对海上设施也有破坏作用。利用亲铁亲铜元素在行星核-幔-壳不同圈层之间的分布和演变1)行星核幔分异与增生演化;2)壳幔演化与元素迁移富集相关的前沿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