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品种-培训课件_第1页
牛的品种-培训课件_第2页
牛的品种-培训课件_第3页
牛的品种-培训课件_第4页
牛的品种-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牛的品种一、国外主要牛品种

(一)肉用牛品种

夏洛莱牛:原产于法国中西部到东南部的夏洛来省和涅夫勒地区,是举世闻名的大型肉牛品种,自育成以来就以其生长快、肉量多、体型大、耐粗放而受到国际市场的广泛欢迎,早巳输往世界许多国家,参与新型肉牛厢妁育成、杂交繁育,或在引人国进行纯种繁殖。夏洛莱牛在生产性能方面表现出的最显著特点是:生长速度快,瘦肉产量高。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6月龄公犊可达250千克,母犊210千克。日增重可达1400克。在良好饲养条件下公牛周岁可达511千克。该牛作为专门化大型肉用牛,产肉性能好,屠宰率一般为60%——70%,胴体瘦肉率为80%——85%。16月龄的育肥母牛胴体重达418千克,屠宰率66.3%。夏洛莱母牛泌乳量较高,一个泌乳期可产奶2000千克,乳脂率为4.0%——4.7%,但该牛纯种繁殖时难产率较高(13.7%)。。夏洛莱牛海福特牛海福特牛:产于英国英格南的海福特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早熟中小型肉牛品种。现在分布在世界许多国家,我国从1964年开始引进。海福特牛体躯宽大,前胸发达,全身肌肉丰满,头短,额宽,颈短粗,颈垂及前后区发达,背腰平直而宽,肋骨张开,四肢端正而短,躯干呈圆筒形,具有典型的肉用牛的长方体型。被毛,除头、颈垂、腹下、四肢下部和尾端为白色外,其他部分均为红棕色。皮肤为橙红色。成年体重,公牛为1000-1100斤,母牛为600-750公斤。屠宰率为60-65%,净肉率达57%。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纤维间沉积脂肪丰富,肉呈大理石状。海福特牛具有体质强壮、较耐粗饲、适于放牧饲养、产肉率高等特点,在我国饲养的效果也很好。

利木赞牛

利木赞牛:原产于法国中部的利木赞高原,并因此得名。在法国,其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的广大地区,数量仅次于夏洛来牛,育成后于20世纪70年代初,输入欧美各国,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该牛分布,属于专门化的大型肉牛品种。利木赞牛毛色为红色或黄色,口、鼻、眼田周围、四肢内侧及尾帚毛色较浅,角为白色,蹄为红褐色。头较短小,额宽,胸部宽深,体躯较长,后躯肌肉丰满,四肢粗短。平均成年体重:公牛1200千克、母牛600千克;在法国较好饲养条件下,公牛活重可达1200——1500千克,母牛达600——800千克。利木赞牛产肉性能高,屙体质量好,眼肌面积大,前后肢肌肉丰满,出肉率高,在肉牛市场上很有竞争力。集约饲养条件下,犊牛断奶后生长很快,10月龄体重即达408千克,周岁时体重可达480千克左右,哺乳期平均日增重为0.86——1.3千克;因该牛在幼龄期,8月龄小牛就可生产出具有大理石纹的牛肉。因此,是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生产牛肉的主要品种。皮埃蒙特牛原产于意大利北部皮埃蒙特地区皮埃蒙特牛成年公、母体高分别为143厘米、130厘米。犊牛出生重公牛犊41.3公斤,母牛犊38.7公斤。肉用性能十分突出,其育肥平均日增重1500克(1360~1657克),生长速度为肉用品种之首。公牛屠宰适期为550~600公斤活重,一般在15-18月龄即可达到此值。母牛14~15月龄体重可达400~450公斤。肉质细嫩,屠宰率(平均66%)与瘦肉率(84.13%)特别高,比较适合国际牛肉消费市场的需求。胴体瘦肉量高达340公斤,其肉内脂肪含量低,比一般牛肉低30%。皮埃蒙特牛与西门塔尔牛和本地牛的三元杂交组织的后代,在生长速度和肉用体型上都有父本的特征。黑安格斯牛(Angus)黑安格斯牛属于古老的小型肉牛品种。原产于英国的阿伯丁、安格斯和金卡丁等郡,并因地得名安格斯。牛以被毛黑色和无角为其重要特征,故也称其为无角黑牛。该牛体躯低翻、结实、头小而方,额宽,体躯宽深,呈圆筒形,四肢短而直,前后档较宽,全身肌肉丰满,具有现代肉牛的典型体型。安格斯牛成年公牛平均活重700--900千克,母牛500--600千克,犊牛平均初生重25—32千克,成年体高公母牛分别为130.8厘米和118.9厘米。胴体品质高,出肉多。屠宰率一般为60%一65%,哺乳期日增重900—1000克。育肥期日增重(1.5岁以内)平均0.7—0.9千克。肌肉大理石纹很好。该牛适应性强,耐寒抗病。缺点是母牛稍具神经质。红安格斯牛红安格斯牛因产于苏格兰东北部的ANGUS而得名。该牛纯种为黑色,适应能力强,适宜于热带、温带降雨丰富的牧场、山地饲养。红安格斯牛是我国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的首选牛之一。红安格斯牛生长速度快,成牛体重800~900公斤,胴体出肉率高达75%以上。红安格斯牛牛肉肉质鲜美,营养比较全面。一般性食用。红安格斯牛主要以草、马铃薯、谷物、秸秆、氨化饲料等为食物。契安尼娜牛契安尼娜牛是世界上体型最高大的品种,公母牛体格都很高大。公牛1周岁体重达480千克,母牛360千克;1岁半公牛达690千克,母牛达470千克;2周岁公牛达850千克,母牛达550千克。成年公牛体重最大为1780千克,成年母牛体重为800-900千克。此品种牛腿长,全身白色,鼻镜,蹄和尾帚为黑色。犊牛出生时为黄色到褐色,约60天后变成白色。适宜放牧,夏季放牧比较抗晒。繁殖性能:母牛繁殖能力强,一次配种的受胎率可达85%。该牛种骨重平均占胴体的17.10%,肥肉占4.1%,一级肉占52.2%,二级肉占26.6%;一般日增重达1000克以上。适应性强,繁殖力强且很少难产。德国黄牛

原产地德国和奥地利这是与西门塔尔牛血缘非常接近的品种,育种中可能大量用过西门塔尔牛,体型外貌与西门塔尔牛酷似。唯毛色为棕色,从黄棕到红棕色,眼圈的毛色较浅。体躯长,体格大,胸深,背直,四肢短而有力,肌肉强健。母牛乳房大,附着结实。成年牛体重1000~1300公斤,母牛650~800公斤德国黄牛属肉乳兼用牛,其生产性能略低于西门塔尔牛。出生重40.8公斤,断奶重213公斤,平均日增重985克。胴重336公斤时,眼肌面积91.8平方厘米。屠宰率63%,净肉率56%。泌乳期产奶量4650公斤,乳脂率4.15%。去势小牛肥育到18月龄体重达600~700公斤,增重速度快。难产率低。日本和牛原产地日本日本和牛以黑色为主毛色,在乳房和腹壁有白斑。成年母牛体重约620千克、公牛约950千克,犊牛经27月龄育肥,体重达700千克以上,平均日增重1.2千克以上。日本和牛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品质最优秀的良种肉牛,其肉大理石花纹明显,又称"雪花肉"。由于日本和牛的肉多汁细嫩、肌肉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很低,风味独特,肉用价值极高,在日本被视为"国宝",在西欧市场也极其昂贵。南德温牛南德温牛原产于英国,后引人澳大利亚,经过多年选育成为肉用品种。1996年从澳大利亚引人我国,作为改良本地黄牛、提高产肉性能的杂交父本利用。该牛具有生长快、早熟、耐粗饲、适应性强的特点。南德温牛外貌特征,体格大,是英格兰和苏格兰牛品种中体格最大的牛。体躯细长、四肢短,全身肌肉发育良好。有角,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培育无角南德温牛。毛色为深、浅不同的黄色,一般稍带有杂色毛。成年公牛活重超过1000公斤。成年体重,公牛为1000-1120斤,母牛为500-700公斤,公牛体高142cm,母牛体高132cm。一、国外主要牛品种(二)乳用牛品种荷斯坦牛(Holstein)荷斯坦牛,原产于荷兰,风土驯化能力极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均能饲养,并培育出了各具本土特色的荷斯坦牛。中国荷斯坦牛,原名中国黑白花牛,1992年正式更名。外貌特征体格高大,结构匀称,皮薄骨细,皮下脂肪少,乳房特别庞大,乳静脉明显,后躯较前躯发达,侧望呈楔形,具有典型的乳用型外貌。

生产性能乳用型荷斯坦牛的产奶量为各奶牛品种之冠。1999年荷兰全国荷斯坦牛平均年产奶量为8016千克,乳脂率为4.4%、乳蛋白率为3.42%;美国2000年登记的荷斯坦牛平均产奶量达9777千克,乳脂率为3.66%、乳蛋白率为3.23%。创世界个体最高记录者,

娟姗牛原产于英吉利海峡南端的娟姗岛。乳脂率较高的乳用型牛。体型小,头小而清秀,额部凹陷,两眼突出,乳房发育良好,毛娟姗牛(5张)色为不同深浅的褐色。成年公牛体高123-130厘米,体重500-700公斤,母牛体高111-120厘米,体重350-450公斤。娟姗牛的毛色从浅灰色、深黄色到接近黑色。该牛的典型特点是面部中间凹陷。一般年平均产奶量为3500升,乳脂率平均为5.5-6%,乳脂色黄而风味好。娟姗牛性成熟早,一般15-16月龄便开始配种,较耐热。

爱尔夏爱尔夏(Ayrshire)牛属于中型乳用品种.原产于英国爱尔夏郡。爱尔夏牛的特点是早熟、耐粗饲.适应性强。我国广西、湖南等省区曾有引进.如今已很少饲养。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角细长.形状优美.角根部向外方凸出.逐向卜弯.尖端稍向后弯.为蜡色.角尖呈黑色体格中等.结构匀称.被毛为红白花.有些牛白色占优势.被毛有小块的红斑或红白纱毛,鼻镜、眼圈浅红色.尾帚白色。乳房发达.发育匀称呈方形.乳头中等大小,乳静脉明显。成年公牛体重800kg.母牛体550kg.体高128cm。犊牛初生重30一40kg。美国爱尔夏牛登记年平均产奶量5448kg.乳脂率3.9%,美国最高个体305d每天2次挤奶产奶量16875kg.乳脂率为4.28%。更赛牛更赛牛属于中型乳用品种,原产于英国的更赛岛头小,额狭,角较大,向上方弯;颈长而薄,体躯较宽深,后躯发育较好,乳房发达,呈方形,但不如娟姗牛的匀称。被毛为浅黄或金黄,也有浅褐个体;腹部、四肢下部和尾帚多为白色,额部常有白星,鼻镜为深黄或肉色。成年公牛体重750千克,母牛体重500千克,体高128厘米。犊牛初生重27—35千克。更赛牛以高乳脂、高乳蛋白以及奶中较高的胡萝卜素含量而著名。1992年美国更赛牛登记牛平均产奶量为6659千克,乳脂率为4.49%,乳蛋白率为3.48%。更赛牛

一、国外主要牛品种(一)肉乳兼用牛品种西门塔尔牛

西门塔尔牛:原产于瑞士西部的阿尔卑斯山区,主要产地为西门塔尔平原和萨能平原。该牛毛色为黄白花或淡红白花,头、胸、腹下、四肢及尾帚多为白色,皮肢为粉红色,头较长,面宽;角较细而向外上方弯曲,尖端稍向上。颈长中等;体躯长,呈圆筒状,肌肉丰满;前躯较后躯发育好,胸深,尻宽平,四肢结实,大腿肌肉发达;乳房发育好,成年公牛体重乎均为800--1200千克,母牛650——800千克。西门塔尔牛乳、肉用性能均较好,平均产奶量为4070千克,乳脂率3.9%。该牛生长速度较快,均日增重可达1.35-1.45千克以上,生长速度与其他大型肉用品种相近。胴体肉多,脂肪少而分布均匀,公牛育肥后屠宰率可达65%左右。瑞士的褐牛原产于瑞士中部山区,本地牛被毛为褐色,由浅褐、灰褐至深褐色,在鼻镜四周有一浅色或白色带,鼻、舌、角尖、尾帚及蹄为黑色。头宽短,额稍凹陷,颈短粗,垂皮不发达,胸深,背线平直,尻宽而平,四肢粗壮结实,乳房匀称,发育良好。成年公牛体重为1000千克,母牛500~550千克瑞士褐牛年产奶量为2500~3800千克,乳脂率为3.2%~3.9%;18月龄活重可达485千克,屠宰率为50%~60%。美国于1906年将瑞士褐牛育成为乳用品种,1999年美国乳用瑞士褐牛305天平均产奶量达9521千克(成年当量)。瑞士褐牛成熟较晚,一般2岁才配种。丹麦红牛原产于丹麦,由安格勒牛、乳用短角牛与当地牛杂交改良的基础上育成。丹麦红牛体型大,体躯长而深,胸部向前突出,有明显的垂皮,背长稍凹,腹部容积大,乳房发达,发育匀称,乳头长8~10厘米。被毛为红色或深红色,部分牛只腹部和乳房部有白斑,鼻镜为瓦灰色。公牛一般毛色较深。成年公牛体高148厘米,体重1000~1300千克;成年母牛体高132厘米,体重650千克。犊牛初生重为40千克左右。丹麦红牛肉用性能亦好,屠宰率一般为54%。在肥育期,12~16月龄的小公牛,平均日增重达1010克,屠宰率为57%。短角牛

原产地英国乳肉兼用,被毛卷曲,多呈紫红色,红白花其次,沙毛较少,个别全白。大部分都有角,角型外伸,稍向内弯,大小不一,母牛较细,公牛头短而宽,颈短粗厚。胸宽而深,垂皮发达。乳房发育适度,乳头分布较均匀,偏向乳肉兼用型,性情温驯。兼用种成年公牛体重约1000千克,母牛600-750千克。年产乳3000-4000千克,乳脂率3.9%左右。肉用种体短角牛重较大,体质强健,早熟易肥。,肉质肥美,屠宰率可达65%-72%中国黄牛和乳牛品种

(一)中国黄牛品种秦川牛原产于陕西关中地区的八百里秦川,体格高大,骨骼粗壮,肌肉丰满,体质强健。头部方正,肩长而斜。胸部宽深,肋长而开张,背腰平直宽广,长短适中,接合良好,荐骨部多稍隆起,后躯发育稍差。四肢粗壮结实。两前肢相距较宽,有外弧现象,蹄叉紧。公牛头较大,颈短粗,垂皮发达,鬐甲高而宽;母牛头清秀,颈厚薄适中,鬐甲较低而薄,角短而钝,多向外下或向后稍弯。角长:成年公14.8cm,成年母10cm。毛色有紫红,红,黄三种,以紫红和红色者居多,也有黑色,灰色和黑斑点的,蹄壳分红,黑和红黑相间三色。乳房发育尚好。南阳牛原产于河南南阳地区。体格高大,肌肉发达,结构紧凑,体质结实,皮薄毛细,行动迅速。鼻镜宽,口大方正,角形较多,公牛角基较粗,以萝卜角为主,母牛角较细。鬐甲较高,肩部宽厚,肋骨突出,背腰平直,荐尾略高。尾巴较细,四肢端正,筋腱明显,蹄大坚实。公牛头部雄壮方正,额微凹,颈短厚稍呈弓形,颈侧多有皱襞。肩峰隆起8-9cm,肩胛骨斜长,前驱比较发达;母牛一般中、后躯发育良好。毛色分黄、红、草白三种,以深浅不等的黄色为最多,一般牛的面部、腹下和四肢下部毛色较浅,蹄壳以黄蜡色,琥珀色带血筋者较多。鲁西黄牛鲁西黄牛:主要产于山东省西南部的菏泽和济宁两地区,北自黄河,南至黄河故道,东至运河两岸的三角地带。分布于济宁地区的嘉祥、金乡、济宁、汶上和菏泽地区的梁山、郓城、鄄城、菏泽、巨野等县、市。80年代初有40万头,现已发展到100余万头。被毛从浅黄到棕红,以黄色居多,一般前躯毛色较后躯深,公牛毛色较母牛的深。鼻与皮肤均为肉红色,部分有黑色斑点。多数牛具有完全、不完全的三粉特征,即眼圈、口轮、腹下为粉白色,俗称““三粉特征”。18月龄的阉牛平均屠宰率57.2%,净肉率49.0%,骨肉比1:6.0脂肉比1:4.23,眼肌面积89.1平方厘米。成年牛平均屠宰率58.1%,净肉率为50.7%,骨肉比1:6.9,脂肉比1:37,眼肌面积94.2平方厘米。肌纤维细,肉质良好,脂肪分布均匀,大理石状花纹明显。生长发育快、周岁体尺可长到成年的79%,体重相当出生重的10.1倍。

晋南牛原产于山西晋南盆地。体躯高大结实,具有役用牛体型外貌特征。公牛头中等长,额宽,顺风角,颈部粗而短,垂皮比较发达,前胸宽阔,肩峰不明显,臀端较窄;蹄大而圆,质地致密;母牛头部清秀,乳房发育较差,乳头较细小。毛色以枣红为主,鼻镜粉红色,蹄趾亦多呈粉红色。

延边牛原产于吉林体质结实。胸部深宽,骨胳坚实,被毛长而密,皮厚而有弹力。公牛头方额宽,角基粗大,多向外后方伸展成一字形或倒八字角,颈厚而隆起,肌肉发达。母牛头大小适中,角细而长,多为龙门角,乳房发育好。毛色多为呈深浅不同的黄色。鼻镜一般呈淡褐色,带有黑斑点。蒙古牛

蒙古牛头短宽而粗重、角长,向上前方弯曲、呈蜡黄或青紫色,角质致密有光泽,平均角长,母:25cm,公:40cm,角间线短,角间中点向下的枕骨部凹陷有沟。肉垂不发达,鬐甲低下,胸扁而深,背腰平直,后躯短窄,尻部倾斜。乳房基部宽大,结缔组织少,但乳头小。四肢短,蹄质坚实。前躯比后躯发育好。皮肤较厚。毛色分为黑色或黄(红)色,次为狸色,烟熏色渤海黑牛渤海黑牛原称“抓地虎牛”、“无棣黑牛”,主产区在山东省无棣县,是中国罕见的黑毛牛品种,中国良种牛育种委员会将该牛列为中国八大名牛之一。渤海黑牛成年公牛、阉牛体高133厘米左右,体重460公斤左右,母牛体高一般120厘米左右,体重360公斤。渤海黑牛平均屠宰率53.13%,净肉率44.72%,胴体产肉率84.18%,胴体骨肉比1:5.09。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口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被誉为“黑金刚”。郏县红牛

原产于河南。体格中等,蹄质结实,骨骼粗壮,体躯较大,从侧面看呈长方形,具有役肉兼用体型,垂皮较发达,肩峰稍隆起,尻稍斜,四肢粗壮,蹄圆大结实。公牛鬐甲宽厚;母牛乳房发育较好,腹部充实。毛色有红,浅红及紫色三种。红色和浅红牛有暗红色背线及色泽较深的尾帚,部分牛的尾帚中夹有白毛。角形不一,以向前上方弯曲和向两侧平伸着居多,角偏短,质细密,色泽以红色和蜡黄色,尖角呈紫红色者居多。

温岭高峰牛温岭高峰牛分布于浙江省温岭市,黄岩、玉环、乐清等邻县有少量分布。温岭高峰牛成年公牛平均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体重分别为:128.2±4.2厘米,113.8厘米,176.5±9.9厘米,18.6±0.7厘米,423.0±63.1公斤,成年母牛分别为:114.2±10.0厘米,111.6厘米,156.3±7.8厘米,15.9±1.1厘米,289.5±42.9公斤。温岭高峰牛是我国南方黄牛中优良的役肉兼用型地方品种之一。具有早熟、繁殖力强、发育匀称、骨胳结实、挽力大、产肉性能好、肉质佳等优良特性,主要缺点为后躯发育不良,臀部肌肉尚欠丰满,腿围小。复州牛

原产于辽宁瓦房店市。复州牛体质健壮,结构匀称,骨胳粗壮。背腰平直,尻部稍倾斜。四肢健壮,蹄质坚实。公牛角短粗,向前上方弯曲,有雄性。母牛角较细多呈龙门角。全身被毛为浅黄或浅红,四肢内侧稍淡,鼻镜多呈肉色。原产于安徽。

皖南牛体型不太一致。总体看,体型偏小,结构较好,四肢较细。按外貌分为粗糙和细致两型。前者头较粗重,额宽平,颈稍短。垂皮发达,公牛肩峰较高,母牛稍具肩峰或有小突起。胸腰较深,背腰平直,双脊背较多,后臀肌肉较丰满。尾细而长。四肢较短,后肢肢势类似水牛。被毛较粗糙。蹄多黑色。质甚坚硬,能经水泡。毛色以褐色、灰褐、黄褐、深褐、黑色等较多,且具背线。后者外型较细致清秀,头较狭长而轻,颈较细而平,垂皮发达。公牛稍有肩峰,但较低,母牛肩峰不明显。毛色以橘黄色、黄红色多。皖南牛独龙牛独龙牛产于云南州贡山县独龙江一带,仅为独龙族人民所驯养,又称“大额牛”,独龙牛体躯高大,骨骼粗壮、结实,结构匀称。耆甲较低平,四肢短劲,关节灵活,蹄壳呈粉红色,蹄小结实。从整个外形看,前四分之一较粗重,肌肉发达、丰满厚实,肌肉沿着肩部隆起、倾斜到背的中央,在末尾急降。独龙牛肉丝细腻味香。

中国的其他牛品种峨边花牛的公牛峨边花牛中心产区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小凉山北坡的峨边峨边花牛县中山地带的彝族聚居区。峨边花牛成年公牛平均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体重分别为:113.3±5.4厘米,127.1±8.0厘米,156.1±11.1厘米,17.4±1.3厘米,318.6±57.2公斤,成年母牛分别为:105.8±5.4厘米,119.2±7.5厘米,144.4±8.7厘米,15.3±1.2厘米,154.5±33.0公斤。峨边花牛具有良好的耐粗放适应性和肉用性能,且有较强的役力。宽大的垂皮,粗长的尾,全身花毛,背、腹白毛,品种特征明显。峨边花牛的母牛云南高峰牛

是一个珍贵的畜种资源。由于它具有耐热、抗寄生虫和某些疾病的特点。近代成为澳、美各国改良乳用和肉用的重要遗传资源。

西藏牛

具有适应高海拔缺氧环境和粗放饲养管理的特点。但体格小和生产性能低。除本品种选育外,可适当引进外种进行杂交改良,提高其提高其产乳和产肉性能。

(二)中国乳用牛品种中国荷斯坦牛1837年引入我国,与黄牛杂交,1985通过品种认定,1992年更名中国黑白花奶牛毛色为黑白相间,花片分明,额部分有白斑,腹低部、四肢膝关节以下及尾端呈白色。有角、多数由两侧向前向内弯曲,角体蜡黄,角尖黑色。三河牛

三河牛是中国培育的乳肉兼用品种,产于内蒙古额尔古纳市三河地区,毛色为红白花,花片分明,头白色或额部有白斑。四肢膝关节下,腹部下方及尾尖呈白色。有角,稍向上向前方弯曲,有少数牛角向上。个体之间差异大。胸窄、尻斜,乳房结构差。三河牛产奶性能好,年平均产奶量为4000千克,乳脂率在4%以上。中国草原红牛原产于吉林白城市、内蒙古赤峰市和河北的张家口市。大部分牛有角。角多伸向前外方,呈倒八字形,略向内弯曲。角呈蜡黄、褐色。全身被毛紫红色或红色。部分牛的腹下或乳房有小片白斑。也有沙毛者。新疆褐牛原产于新疆的伊利市塔城等地区。个体大。角尖稍直,呈深褐色。角大小适中,向侧前上方弯曲呈半椭圆形。毛色呈褐色,深浅不一,顶部、角基口、口轮周围和背线为灰白色或黄白色,眼睑、鼻镜、尾尖、蹄呈深褐色。其他牛种(一)水牛摩拉水牛原产地印度公牛前额广阔略实,耳小薄而下垂,母牛头清秀;角短、向后上内弯曲,呈螺旋形为其特征。公牛颈粗厚,母牛则薄长,无垂皮。无肩峰。乳房发育好,尾长过飞节,尾端4-4.1cm处无尾椎骨。毛色通常黝黑,尾帚白色。蹄黑。尼里—拉菲水牛原产地巴基斯坦脸较长,前额突出,玉石眼(虹膜缺乏色素),角短、基部宽广,角基向后在朝上紧紧卷曲呈螺状。体躯深厚,躯架较低,体格显粗壮。腹垂较大。尾部着生较低,尾端达飞节以下,有的甚至接近地面。乳头特别粗大且长。脸部、鼻端、四肢系部有白斑块。盐津水牛原产于云南昭通地区的盐津、威信两县全身被毛稀短,但下颌下部及胸部毛稍长,特征为内眼角、耳内、嘴唇,四肢腕肘关节以下毛色较淡呈灰白或白色。皮肤除白色牛为粉红色外,其余为灰色。盐津水牛适应性强,役用较好。成年牛体高公牛为123厘米,母牛为121厘米。体重公牛为410公斤,母牛为390公斤。最大挽力公牛为367公斤,阉牛为360公斤;正常挽力公牛、阉牛分别为135公斤和120公斤。公牛性成熟1.5~2龄,配种年龄公牛3龄,母牛2~3龄,繁殖率为53%,犊牛成活率为87%。,福安水牛产于福建省福州、福安等地。体躯高大,四肢粗壮,肌肉丰满结实,皮毛以青黑、青灰为主。该品种耐粗饲,适应性广,抗病力强,四季均可放牧饲养,性情温和,容易调教,一般4岁开始正式使役,5~12岁劳力最强,是福建省土壤粘重区主要役力成年公牛体高为129厘米,母牛为125厘米。公牛体重约520千克,母牛为460千克。役力强而耐久,公牛挽力为145千克,最大挽力为220千克,阉牛分别为158千克和275千克。阉牛屠宰率为55~68%,净肉率为33~37%。泌乳期150~300天,泌乳量为375~600千克,平均日产奶约3千克。公牛初配年龄为2.5~3岁,母牛为3岁,繁殖率为60%,成活率为95%。。滇东南水牛滇东南水牛因主产于云南省滇东南地区,故称“滇东南水牛”滇东南水牛是我国优良地方水牛品种之一,建水县滇东南水牛属沼泽型,素以适应性强、繁殖率高、抗病力强、体躯匀称、肌肉丰满、性情温顺、易于调教、劳役力强、持久性好、耐粗放而出名。其他牛种(二)牦牛九龙牦牛,主要产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县及康定县南部的沙德区,九龙牦牛善爬陡坡,翻山越岭极度耐劳。九龙牦牛每年五六月份剪毛一次。毛的产量因地区间的小气候不同,差别甚大。8头成年阉牦牛的平均屠宰率为54.6%(宰前重471.2kg),净肉率46.1%(净肉重217.4kg),骨肉比1∶5.5,眼肌面积88.6平方厘米,公、母牦牛的屠宰率分别为57.6%和56.2%;净肉率分别为4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