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积累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相信你一定能写得既正确又规范。鲁滨逊的船遭到暴风的qīnxí,失去kòngzhì,qīngfù大海。他流落荒岛,生活qīliáng。他没有kǒngjù,而是理智面对。2.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潸潸(shān)温馨(xīng) B.缥缈(miǎo)惆怅(zhàng)C.咔嚓(cā)原谅(liàng) D.消逝(shì)急遽(jù)3.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A.骆驼防御 B.惊皇栅栏C.绽放倒霉 D.摊贩寂寞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光线正无可挽回地____,一派荒凉。②泪水模糊了眼睛,我看不见同学和张先生的____。③“连长,掩护我!”战友郅顺义____地说。A.消逝反映恳切 B.消失反应恳切C.消逝反应恳切 D.消失反映恳切5.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是()A.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天的城市)B.中庭地白树栖鸦(地上的白霜)C.纤纤擢素手(白皙)D.燕山月似钩(鱼钩)6.按要求写句子。(1)走吧,您不是说买点菜回来就走吗?改为陈述句:(2)母亲对我说:“我这是把老阳儿叠起来了。”改为转述句:7.根据平时的积累填空。(1)我的同桌不喜欢学习,我想用《长歌行》中的“,。”这两句诗劝告他。(2)“近水,近山。”告诉我们亲身实践的重要性。8.回忆课文,并填空。(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这句话出自课文《匆匆》,作者是。句子将时间比作和,“吹散了、蒸融了”形象地写出了。(2)于谦的《石灰吟》中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相近的诗句是:“,。”(3)“人固有一死,或,或。”是毛泽东在《》一文中,引用文学家的话。二、阅读理解。阅读一:【材料一】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赤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胀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罢!”于是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到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儿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材料二】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材料三】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18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桑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全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煮来供佛的——18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了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14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18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9.【材料一】中破折号的作用是()。A.表示意思的递进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解释说明10.根据文章内容填空。【材料一】描写八儿对腊八粥的以及迫不及待地想要的样子,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八儿的描写。【材料二】中,作者把腊八粥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11.结合【材料三】,说说腊八粥有哪些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根据材料填写表格。选文相同点不同点材料一都围绕展开叙述。字里行间洋溢着童真童趣,细腻地刻画出腊八粥的变化。材料二通过详细地介绍腊八粥的,把老北京人过腊八节的热闹场景展现在我们眼前。材料三通过叙述“我”和“我的母亲”每年都煮腊八粥的原因,表达了“我”对母亲的之情。阅读二:大山女孩的明灯①“一个女孩坐在山坡上,忧愁地望着远方,身旁放着箩筐和镰刀……”这是张桂梅许多年前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她上前询问得知,女孩才十三四岁,父母为了3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②“哪怕我自己出钱,也一定要让山里女娃读书。”“培养一个女孩,最少可以影响三代人。”作为有着多年教师情怀的张桂梅,爱的本能让她决心在边疆民族地区办一所学校,改变山里女娃的命运!③2008年,张桂梅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十多年来,张桂梅常年坚持家访,行程11万多公里,覆盖学生1300多名,为学校留住了学生,为学生留住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她帮助1800多名女孩圆梦大学校园,办学获得了成功,受到社会关注。其办学秘诀是什么呢?④原来,华坪女高的时间是以分钟计算的:早上5分钟洗漱完毕,10分钟早读到位,出操1分钟站好队,这里的学生出入教学楼、去食堂、回宿舍几乎都是跑着的。每天,张桂梅比学生都起得早,一个人摸黑爬四楼,把走廊的灯全部点亮;学生跑步的时候,她就在队列边紧紧跟随;学生打扫校园时,她第一个来到校门口,拿着扫把和铲子等候。她还总是举着小喇叭喊:“快点儿,快点儿!别掉队!”张桂梅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甚至有些“苛刻”,是因为她知道不“严”就无“勤”。华坪女高的课间操也是有特点的:每天上午10点后的20分钟里,同学们先集体背诵《七绝·为女民兵题照》,再唱跳《红色娘子军》等红色经典歌曲编成的健身舞。除此之外,还有听江姐、刘胡兰、赵一曼等英雄故事,定期举办“重温入党誓词,缅怀伟人功绩”等主题教育活动。把学生在校时间安排得这么满、这么紧,内容设计这么独特,为的是用红色文化引领女娃增强理想信念,培养女娃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她们铭记党恩、刻苦学习,将来回报社会。⑤张桂梅吃穿用非常简朴,对自己近乎“抠门”。一件衣服穿十多年,每天的生活费不超过3元,她把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学生身上。多年来,张桂梅先后捐出上百万元。就连云南省政府奖励她的30万元,也全部捐献给了一座山区小学用来改建校舍。她还义务担任丽江华坪县儿童福利院的院长,成了130多个孤儿的“妈妈”。她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山区教育事业,献给了深山里的孩子们。⑥张桂梅,以坚韧执着的拼搏和无私奉献的大爱,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她像一束希望之光,照亮孩子们的追梦人生!13.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出词语写在横线里。①不经意的,未经安排的相遇。②能过困苦的生活,也经得起劳累。1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张桂梅老师在云南创建了全国第一所高中,用行动诠释了的初心使命,将自己的一切献给,献给了深山里的孩子们,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15.第①自然段画横线句子描写的情景在文中的作用正确的一项是()。A.设置悬念,引发兴趣 B.承上启下,过渡自然C.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D.总领全文,引出主题16.张桂梅校长为什么“把学生在校时间安排得这么满、这么紧,内容设计这么独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从文章第⑤自然段的一些数字描述的内容中,你读出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联系全文,想一想,张桂梅校长的办学秘诀是什么?(至少写三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对文章题目理解最深刻的一项是()。A.寓意张桂梅是给大山里的女孩指明道路的人B.寓意张桂梅是用知识改变大山女孩命运的人C.寓意张桂梅是为大山里的女孩捐资助学的人三、习作实践。20.题目:记忆中的春节要求:语句通顺,详略得当,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不少于400字。四、附加题。诗歌鉴赏天竺寺①八月十五日夜桂子②[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③。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注释】①天竺寺:位于天竺山山麓。②桂子:特指桂花。③露华新: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21.诗题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点是,时间是,歌咏的事物是。22.诗人将桂花比作什么?看到桂花飘落,诗人联想到什么(用诗中原句回答)?23.由诗中的“嫦娥”你想到了哪个民间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侵袭;控制;倾覆;凄凉;恐惧【解析】【分析】书写时注意,“侵袭”的“袭”是上下结构,偏旁是:“衣”,不要写成“侵习”;“控制”不要写成“控置”;“倾覆”的“覆”部首是:覀,是上下结构,“覆”不要写成“复”;“凄凉”的偏旁都是:冫,都是左右结构;“恐惧”的“恐”是上下结构,偏旁是:心,注意不要写成“孔俱”。故答案为:侵袭、控制、倾覆、凄凉、恐惧【点评】看拼音写汉字是小学语文中的一个基础题目类型,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2.【答案】D【解析】【分析】A.有误,“温馨”的“馨”应读“xīn”,意思是:温暖,馨香,客气,体贴。
B.有误,“惆怅”的“怅”应读“chàng”,意思是:(形)失意,伤感。
C.有误,“咔嚓”的“嚓”应读“chā”,意思是:同“喀嚓”。
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3.【答案】B【解析】【分析】A、C、D正确。B.有误,惊惶:惊慌。故“惊皇”的“皇”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4.【答案】C【解析】【分析】消逝:消失。反映: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反应: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恳切:诚恳而殷切。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可知,依次选“消逝”“反应”“恳切”。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每组词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5.【答案】C【解析】【分析】A.有误。春城无处不飞花: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B.有误。中庭地白树栖鸦: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C.正确。纤纤擢素手: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素:洁白。
D.有误。燕山月似钩: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钩:古代兵器。故答案为:C【点评】考查诗歌词句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练习这一类型的题,需要平时多积累古诗,根据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做题。6.【答案】(1)走吧,您说买点菜回来就走。(2)母亲对我说,她这是把老阳儿叠起来了。【解析】【分析】(1)原句为反问句,可将其改为陈述句,去掉“吗”,问号变句号,删去“不是”
(2)改为转述句的方法:把冒号改为逗号,把引号去掉,把引语中的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她”,即:母亲对我说,她这是把老阳儿叠起来了。故答案为:(1)走吧,您说买点菜回来就走。(2)母亲对我说,她这是把老阳儿叠起来了。【点评】考查了改写句子。作答此类题要求我们掌握各种句式的基本特点,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进行改写。改写句子要看清题干要求,—般情况下只改变句式而不改变句意,需要掌握各种句式的基本特点。7.【答案】(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知鱼性;识鸟音【解析】【分析】(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长歌行》,意思是:年轻的时候整日游手好闲不奋发图强,等你年纪大一点了再来后悔悲伤就没有办法了。
(2)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能听懂林中鸟儿的声音。指长久地接触某种事物之后,就能发现它的特征和规律。故答案为:(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知鱼性、识鸟音【点评】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诗歌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默写时要注意做到书写认真,不写错别字。8.【答案】(1)朱自清;轻烟;薄雾;时光的匆匆易逝(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3)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为人民服务;司马迁【解析】【分析】(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这句话出自课文《匆匆》,作者是朱自清,句子将无形的时间比作“轻烟”和“薄雾”,其中“吹散了”“蒸融了”形象地写出了时间稍纵即逝的特点。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找到与之意思相近含义的诗句即可。诗句为: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为人民服务》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引用文学家司马迁的话。故答案为:(1)朱自清、轻烟、薄雾、时光的匆匆易逝;(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3)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为人民服务、司马迁【点评】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名言警句、句子理解与赏析。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答案】9.B10.猜想;看粥;心理描写;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腊八粥材料丰富的特点11.供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方法;纪念亲人。12.腊八粥;所含的食材;怀念【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9.本题考查破折号的作用。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结合材料—“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可知:破折号前面说“枣子必大了三四倍”,后面说假设的一种可能如果真的(现实中)的枣子也这样大就好啦,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因此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转折。
故答案为:B10.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分析。【材料—】结合材料一中句子”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于是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可知,文段通过八对儿锅中腊八粥食材的猜想,以及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锅中熬煮的食材情况,表现了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以及小孩八几对腊八粥的嘴馋形象。文中画线句“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赤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胀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一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描写的内容是小孩八儿没能看见锅中食材时自己的想像,猜想各种食材的情况。这属于心理描写。【材料二】结合材料二“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可知,腊八粥是由“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等农业食材熬煮而成,因此本句中把“粥”比作“农业展览会”,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腊八粥所用食材非常丰富。
故答案为:猜想、看粥、心理描写、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腊八粥材料丰富的特点1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分析。结合材料三中的句子“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煮来供佛的18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可知,腊八粥的用途分别为:供佛、节约、纪念母亲。
故答案为:供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方法;纪念亲人。12.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分析。结合对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内容的分析可知,三则材料描写内容都是紧紧围绕“腊八粥”展开叙述的。但所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材料二运用想象的比喻着重描写了腊八粥所用的食材。材料三则是通过描写以前一母亲“每年煮腊八粥是为了供佛和节约食材,而如今“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故答案为:腊八粥、所含的食材、怀念【答案】13.偶遇;吃苦耐劳14.免费女子;共产党人;教育事业15.A16.为的是用红色文化引领女娃增强理想信念,培养女娃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她们铭记党恩、刻苦学习,将来回报社会。17.张桂梅老师自身生活简朴,但是却为山区孩子带来了光亮。18.①教师情怀与爱的本能②不辞辛苦,亲力亲为③严格要求,科学指导④坚韧执着,无私奉献,淡泊名利。19.A【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13.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①结合第一自然段中“这是张梅许多年前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可知,偶遇”在文中形容张挂梅在家访途中偶然遇见了一位小女孩。偶:偶然;遇:遇见;“偶遇”的意思:未经安排的相遇。故与意思“不经意的,未经安排的相遇“相应的词语是:偶遇。②结合第四自然段中把学生在校时间安排得这么满、这么紧,内容设计这么独特,为的是用红色文化引领女娃增强理想信念,培养女娃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她们铭记党恩、刻苦学习,将来回报社会,可知,“吃苦耐劳在文中形容张老师培养学校的女孩能经历困苦,也能经得起劳累吃:经受。耐:禁得起“吃苦耐劳”的意思:能经受困苦的生活和劳累的工作,故与意思能过困苦的生活,也经得起劳累相应的词是;吃苦耐劳。
故答案为:偶遇、吃苦耐劳1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结合第三自然段中“2008年,张桂梅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第五自然段中“她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山区教育事业,献给了深山里的孩子们”,第六自然段中张桂梅,以坚韧执着的拼搏和无私奉献的大爱,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可知,答案依次为:全免费女子、共产党员、山区教育事业。
故答案为:免费女子、共产党人、教育事业15.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根据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如果一段话位于文章的开头,作用是引起下文,点明主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等。如果一段话位于文章的中间,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果一段话位于文章的结尾,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的主旨,结合第一自然段中的划线句是“一个女孩坐在山坡上,忧愁地望着远方,身旁放着箩筐和镰刀”位于文章的开头,通过一个小女孩的形象引出了下文,作用在于设置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故选:A。
故答案为:A16.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结合第四自然段中把学生在校时间安排得这么满、这么紧,内容设计这么独特,为的是用红色文化引领女娃增强理想信念,培养女娃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她们铭记党恩、刻苦学习,将来回报社会可知,张老师把学生在校时间安排得这么满、这么紧,内容设计这么独特的原因是:她想用红色文化引领女娃增强理想信念,培养女娃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她们铭记党恩、刻苦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故答案为:为的是用红色文化引领女娃增强理想信念,培养女娃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她们铭记党恩、刻苦学习,将来回报社会。17.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第五自然段中每天的生活费不超过3元”说明张桂梅生活非常简朴;“就连云南省政府奖励她的30万元,她也全部捐献给了一座山区小学用来改建校舍”成了130多个孤儿的妈妈”可知,这些数字说明她有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在时间上严格要求学生,亲身督促学生,以身作则;引导她们铭记党恩、刻苦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故答案为:张桂梅老师自身生活简朴,但是却为山区孩子带来了光亮。1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第四自然段,从学生们以分钟计算的时间安排,可以看出张桂梅在时间上严格要求学生;从张桂梅早起点灯、跟随学生跑步等做法可以看出她亲身督促逼生,以身作则;从学生的课间操.听英雄故事、举办主飚教育活动等,可以看出张桂梅引导学生们g记党恩、刻苦学习,将来回报社会。可以得出张桂梅校长的办学秘诀。
故答案为:①教师情怀与爱的本能②不辞辛苦,亲力亲为③严格要求,科学指导④坚韧执着,无私奉献,淡泊名利。1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标题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从张桂梅的事迹可以看出,她犹如一盏明灯,为大山里的女孩指明了人生道路。由此可知,标题大山女孩的明灯指的不仅仅是指明道路和捐资助学。还有对他们人生道路的改变。故选:A。
故答案为:A20.【答案】范文:记忆中的春节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每逢春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灯火通明,十分热闹。记忆中的春节是美好的,快乐的。小时候过年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放炮了。记得我在不会放鞭炮时,每次看到别人放鞭炮时,就会捂上耳朵远远地望着。渐渐地,我便想尝试着放炮,于是便让爸爸给我买了一盒炮。拿到鞭炮的我迫不及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开封大学《思维与逻辑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地质与地貌学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皮装饰制品的消费者行为研究考核试卷
- 电子乐器模块接口设计考核试卷
- 皮革服装制作中的节能环保技术考核试卷
- 游戏开发工具与编程语言考核试卷
- 矿物成因类型与勘查标志考核试卷
- 矿石质量评价与控制考核试卷
- 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考核试卷
- 皮革护理的国际化发展考核试卷
- 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二中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英语试卷含解析
- 冻融侵蚀与冰川侵蚀终稿
- 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模版(2篇)
- 水域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
- 学校两案九制
- 混凝土搅拌站安全操作技术交底
- 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采购、验收、储存管理制度
-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2
- 【农村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优化探究(论文)7600字】
- 耳穴压豆课件
- 自考15040习新时代思想概论高通过率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