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附含答案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附含答案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附含答案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附含答案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附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附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汇流成溪B.盛夏,冰棒周围出现“白气”C.金秋,阳光照射迷雾散去D.寒冬,双溪水库水面结冰2.解决问题时,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的水舀起来高高扬起再倒回去,使得水温暂时低于水的沸点而停止沸腾;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烧着的木材,使得水无法吸热而停止沸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扬汤止沸”说明水沸腾时温度不需要达到沸点也能沸腾B.“釜底抽薪”说明水沸腾时需要吸热C.“扬汤止沸”是加快水的蒸发,降低水的温度D.“扬汤止沸”是解决表面问题,“釜底抽薪”才是解决根本问题3.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雪的形成B.露珠的形成C.冬天结冰的衣服直接变干D.铁块变成铁水4.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5.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如图所示,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结成无暇的冰 B.草叶上的露珠C.胖雪人逐渐变小 D.树叶上的霜6.下列温度最接近25℃的是()A.健康中学生的正常体温B.教室内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温度C.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D.放入冰箱保鲜室中饮料的温度7.下列关于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是伽利略发明的气体温度计,当环境气温升高时,玻璃管内的液面会升高B.乙图是实验小组自制温度计,若想提高测量精确度,可将图中长细管换成粗一点的长管C.丙图是寒暑表,寒暑表中的测温物质可选用凝固点为-39℃的水银D.丁图所示的温度计是利用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测量体温的8.如图为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所描述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凝固二、填空题9.天气很热,小红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寒暑表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寒暑表示数如图,此时室温为。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是因为打开电风扇加快了人体表面汗液的,也就加快了从人体(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10.周末,小明同家人一起乘坐华山索道上山游玩,如图所示。沿途看到山间云雾缥缈的景观,山腰间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不久缆车玻璃上出现些许水雾,水雾形成在缆车玻璃的(选填“内”或“外”)侧。11.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喷雾剂的主要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装瓶是采用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这一过程需要热量。寒冷的冬天,房间窗子(选填“内”或“外”)侧会起一层“白雾”。

12.厨房中处处有物理现象。请回答:(1)妈妈总是将蔬菜用保鲜膜包起来或者放入冰箱里保鲜,前者是通过来减慢蒸发的,后者是通过来减慢蒸发的;(2)小龙用湿手拿冰箱里的冻肉,结果手一会儿功夫就被粘在冻肉上,因为手上的水放热后发生了(填物态变化);(3)用水壶烧开水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水烧开后离壶嘴较远的地方“白气”比较浓,而靠近壶嘴的地方却没有“白气”(如图乙所示)。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选填“高”或“低”),仍然保持气体状态。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形成“白气”,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后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4)吃火锅时,并不是火越大越旺就煮熟得越快,因为水沸腾时的温度是的,只是加快了水的汽化,浪费了燃料;掀开锅盖时千万别让水蒸气烫伤,的水蒸气烫伤比的开水烫伤更加严重,因为。13.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从水被加热到沸腾前的过程中,会观察到由烧杯底上升的气泡大小逐渐变。图甲为某同学测水沸腾时的温度的情形,由于操作错误,他发现温度计的读数大于100℃,他的错误是。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三、实验题14.如图所示是探究“水的沸腾特点”的实验。(1)如图甲(1)、(2)所示是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在水中上升过程的两种情景,其中图是水在沸腾前的情景;(2)在实验时,当刚把温度计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变得模糊,很难看清温度计的示数,其原因是水蒸气发生了(填一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如图乙所示是实验过程的某一次操作,则该实验存在明显错误的是;(3)纠正错误后,小明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继续进行实验。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时所用的时间过长,其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4)实验所记录的数据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发现,第分钟所记录的数据是错误的,此时水的沸点应是℃;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90929496979899979999(5)小明分别将水装入甲容器和乙试管中,并通过甲容器上端密封盖的孔将乙试管插入到甲容器的水中,密封盖不漏气(如图丁所示)。现给甲容器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甲容器中的水沸腾,则乙试管中的水(选填“会”或“不会”)沸腾。15.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1)发现产生紫红色的气体,这是由于碘发生现象;(2)接着他们利用干冰做了相关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气泡的主要成分是(选填“白气”“二氧化碳气体”或“水蒸气”),水面上的大量“白气”是(选填“水蒸气”“液态水”或“二氧化碳气体”)。四、计算题16.有一支未刻刻度的水银温度计当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当玻璃泡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4cm。(1)当室温为22℃时,水银柱的长度为多少厘米?(2)用这支温度计测某液体温度时,水银柱长度为24.4cm,则该液体的温度是多少?17.有一内径和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的温度为-4℃,放在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显示的温度为104℃,求:(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实际温度为54℃时,它的示数为多少?(2)当显示温度为32℃时,它所测量的实际温度为多少?(3)当实际温度为多少时,它的示数与实际温度相同?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答案AACDCBDC1.A【详解】A.冰雪消融汇流成溪,冰从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故A符合题意;B.冰棒周围出现“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故B不符合题意;C.雾是悬浮在空中的小水珠,太阳出来,小水珠吸收热量汽化而散去,故C不符合题意;D.水面结冰,水从液体变为固态,属于凝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A【详解】A.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故A错误,符合题意;B.“釜底抽薪”,水不再吸收热量,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时需要热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扬汤止沸”是通过增大水的表面积和加快水表面空气流速来加快水的蒸发,降低水的温度,水停止沸腾,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扬汤止沸”是通过加快蒸发降低水温,但是水仍在不断吸热仍可使温度升高,解决表面问题,“釜底抽薪”是停止加热,水无法吸热不能满足沸腾的条件,解决根本问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3.C【详解】A.物质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冬天结冰的衣服直接变干,衣服中的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D.铁块变成铁水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D【详解】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考场内的气温感觉舒适,所以在23℃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水的凝固点在0℃左右,冰箱内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应该高于0℃,在4℃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不可能达到70℃,故C不符合题意;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D符合题意。故选D。5.C【详解】A.结成无暇的冰,是液态水凝固成的固态冰,故A不符合题意;

B.草叶上的露珠,是气态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液态水,故B不符合题意;

C.胖雪人逐渐变小,是固态冰吸热升华成气态水蒸气散失在空气中,故C符合题意;D.树叶上的霜,是气态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固态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D。6.B【详解】健康中学生的正常体温约36.5℃;教室内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温度约25℃;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放入冰箱保鲜室中饮料的温度约5℃。综上最接近25℃的为教室内的舒适温度。故选B。7.D【详解】A.伽利略发明的气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当环境气温升高时,管内上方气体膨胀,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下降,故A错误;B.细管越细,当温度变化时,液柱的变化越明显,测量精确度越高,故B错误;C.由图可以看出寒暑表最低测量温度为-40℃,凝固点为-39℃的水银在-40℃时已经凝固,所以不可以用来做测温物质,故C错误;D.丁图是一个红外线测温仪,是利用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测量体温的,故D正确。故选D。8.C【详解】由图可知字上部:太阳光线;字中部:水气;字下部:大地,说明地面上的水分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了蒸发现象,蒸发属于缓慢的汽化现象。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9.热胀冷缩31℃蒸发吸收不变【详解】[1]寒暑表是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此寒暑表的分度值是1℃,示数为31℃。[3][4][5]电风扇打开只能加快空气流动的速度,其他因素不变时,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加快,蒸发吸收热量,降低人体表面的温度,所以人感到凉爽,但气温不变,所以寒暑表的示数不变。10.液化内【详解】[1]雾是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2]水雾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高处气温温度较低,缆车内气温相对较高,因此是缆车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水雾,出现在缆车玻璃内侧。11.压缩体积放出内【详解】[1][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要在常温下让氯乙烷从气态变为液态,我们可采取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这一过程要放出热量。[3]寒冷的冬天,房子内温度较高,屋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房间窗子,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房间窗子的内侧。12.减小液体表面积降低温度凝固高液化汽化不变见解析【详解】(1)[1][2]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和减慢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都能减慢液体的蒸发。新鲜蔬菜用保鲜膜包起来,这是通过减小液体的表面积来减慢蒸发的;放入冰箱冷藏起来,是通过降低液体温度来减慢蒸发的。(2)[3]用湿手拿冰箱里的冻肉,结果手一会儿功夫就被粘在冻肉上,因为手上的水遇到温度较低的冻肉放热后发生了凝固现象。(3)[4]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高,水蒸气不会液化,仍是气态,所以看不到“白气”。[5][6]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温度降低了,水蒸气液化,形成了小水珠,所以看到了“白气”;“白气”再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液态变成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4)[7]吃火锅时,并不是火越大越旺就煮熟得越快,因为水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是不变的,用大火只能是浪费燃料。[8]的水蒸气烫伤比的开水烫伤更加严重,是因为的水蒸气变成的水要发生液化,液化时放热。13.小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部99【详解】[1]从水被加热到沸腾前的过程中,会观察到由烧杯底上升的气泡大小逐渐变小,沸腾后,会观察到由烧杯底上升的气泡大小逐渐变大。[2]温度计使用时,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此同学使用时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部。[3]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上表面对准了100℃下面一格,即水的沸点是99℃。14.(1)液化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水的质量太大799会【详解】(1)[1]水沸腾的特点为: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沸腾前由于水杯内下面水温高,上面水温低,气泡上升的过程中,气泡内的水蒸气液化导致气泡变小,所以气泡“上小下大”,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在水的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着是剧烈的汽化现象,杯底形成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有周围的水汽化为水蒸气,这些水蒸气汇集在气泡中,使气泡越来越大,导致气泡“上大下小”,其中图(1)是水在沸腾前的情景。(2)[2][3]倒入热水时,水蒸气在温度较低的温度计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温度计壁上,造成很难看清示数;装置中存在的明显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3)[4]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可能是由于水质量大或水的初温低或酒精灯火焰小等原因造成的。(4)[5][6]由表格中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9℃不变,所以沸点为99℃;而第7min温度为97℃低于99℃,所以读数错误。(5)[7]甲容器是密封的,给甲容器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甲容器水面上的气压增大,沸点升高,甲容器中水沸腾时的温度高于试管中水的沸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