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通公路安全防治能力提升工程路线说明S2-11/9第二篇路线说明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技术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3)《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3311-2021);(4)《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2015);(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二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5768.2-2022);(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三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2-2009);(7)《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8)《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2021);(9)《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22);(1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1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1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T3671-2021);(13)《波形梁钢护栏》(GB/T31439-2015);(14)《金属拉伸》(GB/T228-2010);(15)《金属弯曲》(GB/T232-2010);(16)《锌锭》(GB/T470-2008);(17)《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BG/T709-2019);(18)《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头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1231-2006);(19)《冷弯型钢通用技术要求》(GB/T6725-2017);(20)《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GB/T18226-2015)。技术标准根据巫溪县交通局、业主的相关要求,受地形地质、基本农田及建筑物等因素的限制,本项目为拼宽改造,平面、纵断面基本拟合既有道路,仅对局部路段平纵线形进行调整,技术标准维持现状不变。其中K0+000~K3+150段回头曲线处回头曲线半径、纵坡等不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本次设计对部分回头曲线处进行改造,平曲线半径以10m控制,改造后平面线形基本满足四级公路(Ⅱ类)技术标准,但纵坡仍不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设计时通过采取加强交通安全设施的措施来提高行车安全性,如在回头曲线外侧临崖段设置钢筋混凝土护栏,回头曲线处设置线形诱导标、彩色抗滑薄层、减速震荡标线等;K3+150~K11+320为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20Km/h。路基宽度6.5m,在有条件的路段路基宽度采用三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改造,路基宽度采用7.5米,路肩0.5m,局部路段受公路两侧房屋及基本农田限制,路基宽度维持原有宽度不变,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荷载采用公路-Ⅱ级,其余指标应参照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等现行规范的要求。路线总体走向本次设计起点(K0+000)位于庙垭子顺接在建鱼鳞互通连接道,止于鱼鳞乡人民政府附近,顺接省道S502,止点桩号K11+320,路线全长11.32Km。路线平、纵面线形路线测设主要依据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3311-2021)、《公路勘测规程》(JTGC10-2007)的有关规定执行。主要地段路线布设思考路线设计按照“随弯就势、指标灵活、合理优化、保护环境、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原则,线形指标采用根据沿线不同地形、地质采用不同的技术指标。遵循“安全、环保、和谐、自然”的设计方针,灵活运用技术指标,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节约投资、节约用地的总体设计思路。(1)减少边坡开挖,对于局部低矮的稳定边坡,可结合路基填料、挡防圬工数量适当开挖。但应作好边坡防护设计和环保设计工作。(2)注意技术指标的前后连续、均衡,尽量避免突变,如个别地段,地形特别困难,提高技术指标投资高,易引发边坡失稳或大面积植被破坏,则应加强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工作,保证行车安全。(3)项目地形复杂,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可结合工程局部调整路线,避免产生大量弃方。对高填深挖、不良地质应进行路桥等方案的技术、经济、安全、施工和环保综合比较,确保方案可行、合理。(4)严格按《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控制工程规模,合理选择取、弃土场(保护区附近、农田中取弃土应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防止水土流失和确保施工的顺利实施;管理、服务等设施的位置选择应尽可能与施工临时用地相结合。路线平面线形设计(1)路线设计坚持“地形选线、地质选线、环保选线、安全选线”的原则,根据实际地形、地质、工程量、施工的难易和环境等因素,因地制宜选用技术指标,路线布设顺“势”而为,以曲线去拟合、适应现有道路、地形、地物和绕避不良地质;利用“动”、“珠链”的理念,达到公路与景观的相互协调,避免深切长路堑、高填,保持线形连续、均衡、协调,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协调。(2)平面线形一般由直线、圆曲线、回旋曲线三要素组成。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尽量与前后平面线形指标协调,较长直线的尽头不得设置小半径曲线,以及平纵低指标的重叠。本项目为拼宽改造工程,平面、纵断面基本拟合既有道路,技术标准维持现状不变。本次平面布置如下:①K0+000~K3+150段该路段受结构物影响较小,但由于地形地貌及基本农田限制,本次进行拼宽设计,技术标准维持现状不变,路基宽度6.5m,路线长3.15km。该段为连续下坡,最大纵坡为14.0%,最小平曲线半径不足10m,受地形地质、基本农田等因素限制,局部平纵线形调整优化后,回头曲线指标如下表所示,仍不满足《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3311-2021)》四级公路(Ⅱ类)技术标准(回头曲线半径12m,最大纵坡6%),除回头曲线外,其余段落纵坡也存在超标情况,设计时通过采取加强交通安全设施的措施来提高行车安全性,如在回头曲线外侧临崖段设置钢筋混凝土护栏,回头曲线处设置线形诱导标、彩色抗滑薄层、减速震荡标线等,建议解决土地等限制因素后,尽早对该段平纵线形进行优化调整,以满足规范要求。起止桩号半径纵坡%/mK0+330K0+38010.0-11.0/230K0+790K0+84010.1-14.0/95、-1.7/120K1+280K1+33010.1-6.2/130K1+780K1+82010.8-10.8/275K2+850K2+90010.7-10.3/140K3+050K3+0907.3-3.5/65②K3+150~K11+320(不含加宽受限段)该路段受沿线结构物、地形地貌及基本农田影响相对较小,本次设计采用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拼宽,设计速度20km/h,路基宽度6.5m,路线长2.195km。拼宽路段一览表起讫桩号段落长度(m)K3+620K3+820200K4+200K4+495295K4+585K5+060475K5+110K5+330220K5+550K5+755205K6+280K6+435155K6+735K6+900165K7+220K7+700480合计2195③加宽受限路段该路段受沿线结构物及基本农田影响较大,本次设计中考虑作为加宽受限路段,平面、纵面拟合既有道路,宽度维持原有路基宽度不变,路线长度共计5.975km。加宽受限路段一览表起讫桩号段落长度(m)K3+150K3+620470K3+820K4+200380K4+495K4+58590K5+060K5+11050K5+330K5+550220K5+755K6+280525K6+435K6+735300K6+900K7+220320K7+700K11+3203620合计5975路线纵断面线形设计(1)纵断面设计结合地形、地物、地质、桥涵、平交、管线、设计洪水位、土石方平衡、路基稳定等诸因素,合理采用坡率、坡长综合设计,力求指标均衡,凸凹曲线设置合理,视觉顺适。(2)纵坡坡度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对于爬坡路段,为争取高程,降低工程整体投资,同时结合本项目为山区改建公路,应充分结合周围建筑物的需要。(3)竖曲线半径的选用,以满足驾驶人员视觉要求和路容美观为宜,尽量选择满足视觉需要的值。安全设施总体设计一般规定(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必须与公路土建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应进行总体设计。(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总体设计应在充分收集项目及所在路网规划、技术规定、设计图纸和交通安全评价结论,以及现场的调研的基础上进行。(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总体设计应包括项目和路网特性分析、设计目标、设置规模、结构设计标准、设计协调与界面划分等内容。项目与路网特性分析与项目相关资料的分析(1)项目在路网中的功能和定位本项目设计起点(K0+000)位于庙垭子顺接在建鱼鳞互通连接道,止于鱼鳞乡人民政府附近,顺接省道S502,止点桩号K11+320,路线全长11.32Km。本项目为鱼鳞乡至鱼鳞互通的连接通道,主要功能为鱼鳞乡和沿线村镇的出行集散功能。(2)项目的直接和间接服务范围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本项目的主要服务范围是鱼鳞乡。(3)项目沿线交通枢纽、旅游景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等重要设施的分布本项目沿线无大型枢纽,项目区域无饮用水源保护区。(4)项目的技术标准、地形条件、交通条件和环境条件本项目K0+000~K3+150段技术标准维持现状不变,K3+150~K11+320段采用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20Km/h。路线全长为11.320Km,项目路线段主要为侵蚀溶蚀丘陵地貌、侵蚀剥蚀丘陵地貌。线路区K0+000~K3+150段地势总体起伏较大,道路沿线多穿过山间沟谷,拟建道路中线海拔高程一般为559.73~829.48m,高差约269.75m,该路段多为陡坎、陡崖。K3+150~K11+320现状道路纵断面地形较为平坦,地面线横坡较陡。项目所在路网之间的关系分析本项目在K3+070、K4+179、K5+960、K6+347、K6+483、K9+083处与省道S502线形成平面交叉,其余与村道等进行搭接。设计调查过程在施工图测量阶段,我们对沿线的地形地貌、设施、村庄、公路、平交路口等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并结合本路的功能,对交通标志和沿线设施进行了设计。施工方法标志(1)基本规定①交通标志的设置应综合考虑、布局合理,防止出现信息不足或过载的现象。信息应连续,重要的信息宜重复显示。②交通标志一般情况下应设置在道路行进方向右侧或车行道上方;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在左侧,或左右两侧同时设置。③为保证视认性,同一地点需要设置两个以上标志时,可安装在一个支撑结构(支撑)上,但最多不应超过四个;分开设置的标志,应先满足禁令、指示和警告标志的设置空间。④原则上要避免不同种类的标志并设。解除限制速度标志、解除禁止超车标志、路口优先通行标志、会车先行标志、会车让行标志、停车让行标志、减速让行标志应单独设置;如条件受限制无法单独设置时,一个支撑结构(支撑)上最多不应超过两种标志。标志板在一个支撑结构(支撑)上并设时,应按禁令、指示、警告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地排列。⑤警告标志不宜多设。同一地点需要设置两个以上警告标志时,原则上只设置其中最需要的一个。(2)设计原则根据现场调查及交通组成情况,以不熟悉本路线以及周围路网体系的司机为使用对象,通过交通标志信息的引导,结合路面标线的使用,合理组织交通流,有效提高公路行车安全,使司机顺利、快捷抵达目的地。交通标志的结构、版面设计考虑其视认效果和美学要求,外形力求庄重、大方和美观。本路段标志分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在标志的布设上重点考虑:①及时地给司机提供准确的信息;②有效结合路面标线、其他公路设施及路况布置;③全线各种类型标志统一布局,形成整体系统;④综合考虑路网中道路的分级与功能,对道路信息进行分级;⑤针对“单个急弯”、“连续急弯路段”、“陡坡路段”、“连续下坡路段”、“急弯陡坡路段”、“视距不良路段”、“路侧险要路段”、“平交路口”、其他(如穿越学校、集镇、村庄,路基宽度变化,事故多发路段等)等设置必要的警告、禁令和指示标志,对于急弯不易辨别路线方向的路段设置线形诱导标。(3)技术要求①版面上字符:标志版面上的字符信息采用中文方式,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2022)并结合公路实际情况及需要进行设计。②本项目技术标准维持现状不变,路基宽度6.5米,根据交通局要求,在《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2022)板面尺寸要求的基础上提升一个等级,警告标志采用边长900mm的板面;禁令、指示标志采用外径800mm的板面,字体采用标准交通标志专用字体,字体高度采用35cm。③标志反光材料,考虑其反光性能、老化性能、耐用年限及造价几项指标,结合本工程特点,确定全线范围内的标志版面的汉字采用Ⅳ类反光膜。(4)结构设计及施工要求①支撑形式根据我国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GB5768.2-2022)规定,按重庆市50年一遇风速计算,交通标志结构设计以25.9m/s风速作为设计风速。交通标志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识认性好的柱式支撑形式,并采用了多柱式结构的创新标志型式。a.本工程标志设置采用了单柱式及单悬臂式支撑方式。b.标志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础施工应控制好混凝土标号及钢筋保护层厚度。②材料a.标志立柱和横梁:一般常用热轧无缝钢管,并符合GB8167-2008、GB8163-2008的规定。b.标志立柱柱帽和横梁帽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板。c.交通标志的标志板采用3003铝、滑动槽钢采用2024铝(或其他符合GB5768.2-2022标准)铝合金板材,并符合GB3194-2006“铝及铝合金板材的尺寸及允许偏差”的规定。d.高强螺栓高强连接螺栓,应采用40B或45号钢,并符合GB1231-2006的规定。e.基础混凝土强度应不小于30Mpa,并符合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反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f.反光标识膜采用Ⅳ类反光膜,反光膜颜色的角点坐标和标识色泽耐用期应满足《道路交通反光膜》JT/T18333-2012的要求。③制作a.交通标志的形状、图案、颜色应严格按照GB5768.2-202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标准或设计图的规定执行。为了确保指路标志的视认性,指路标志汉字、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也应符合GB5768.2-2022的规定。b.交通标志的边框外缘应有衬底色。衬底色规定为:警告标志黄色,禁令标志白色。c.标志板与滑动槽钢、卷边加固件连接,在保证连接强度和标志板面平整,不影响贴反光膜的前提下,可采用铆接或点焊。d.考虑到大型指路标志在制造、运输、安装过程中的困难,厂家在制造过程中,根据标志版面设计的具体情况允许采取适当分割的办法来制造,可以分别贴反光膜,分开运输,在安装时再进行拼接。e.标志底板采用3003M型铝合金板制作,标志板厚度为3mm,其力学性能应满足GB/T3880.2的规定。f.警告标志的铝合金板应采用卷边方式进行加固,其他矩形标志板周边采用焊接铝合金角钢的方式进行加固。g.大型标志的板面结构,宜采用挤压成型的铝合金板拼接而成。h.标志安装角度应符合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2022)的有关规定。标志板安装时,应将矩形标志板的顶边(底边)调成水平。标志板应保持平整,不应产生变形。对于因制作、运输、安装等因素造成的标志板面扭曲、变形的,应进行调整或更换。标线(1)设计原则a.道路中心线:用于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当两个方向超车视距均能满足,可跨越对向车行道时,采用单黄虚线(4—6线),当两个方向超车视距均不能满足或在陡坡、急弯、连续下坡路段,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时,采用单黄实线,单黄、虚实线线宽15厘米。b.车行道边缘线:为白色线,用来指示机动车道的边缘,或用来划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分界,除在机动车需要跨越边缘线的地方(例如平交道口处)的车行道边缘线采用虚线外,其他均为实线,线宽15厘米。(2)技术要求a.全线标线涂料均采用热熔型标线涂料,涂料中含≥30%的玻璃珠。b.热熔型涂料的冷膜厚度为2.00毫米±0.20毫米。c.为保证夜间视读性,施工时需撒布玻璃珠于热熔涂料上,撒布时要严格控制时间和用量,撒布要均匀、全面;玻璃珠的撒布量为100厘米×15厘米的面积上撒布20~30克。d.设置于路面的道路交通标线应使用抗滑材料,标线表面的抗滑性能一般不应低于所在路段路面的抗滑性能或45BPN。e.连续设置的实线类标线,应每隔15m左右设置排水缝,其它标线有可能阻水时,应沿排水方向设置排水缝,排水缝宽为3cm~5cm。f.热熔反光型涂料的性能应符合下表规定。热熔型涂料性能要求序号项目性能要求反光型突起型1原材料预混玻璃珠按GB/T24722中有关预混玻璃珠的规定树脂按JT/T280-2022中附录A的规定聚乙烯蜡按JT/T280-2022中附录B的规定2容器中状态打开包装容器,涂料应干燥、无结块、无杂质,搅拌后呈均匀松散状态。3预混玻璃珠预混玻璃珠含量反光型和突起型涂料中预混玻璃珠含量应不低于30%,并符合GB/T24722中预混玻璃珠的有尖规定。预混玻璃珠成圆率反光型和突起型涂料中预混玻璃珠成圆率应不低于GB/T24722中的规定。4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JT/T1326——2020中第4章的规定。5施划性能热熔型涂料在喷涂、刮涂、甩涂、成型时,施划性能应良好。6涂层性能涂层外观干燥后,涂层应无皱纹、斑点、起泡、裂纹、脱落、粘胎等现象,颜色均匀一致。色度性能按JT/T280-2022中5.1.5.2的规定耐水性在水中浸泡24h应无变色、起皱、起泡、开裂等现象。耐碱性在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浸泡24h应无变色、起皱、起泡、开裂等现象。人工加速耐候性按JT/T280-2022中5.1.5.5的规定7密度D(g/cm3)1.8≤D≤2.38软化点ST(℃)100≤ST≤1409不沾胎干燥时间(min)≤510抗压强度(MPa)(23±1)℃≥12.0(60±2)℃≥2.011耐磨性(mg)≤80-12涂层低温抗裂性-10℃保持4小时,室温放置4h为一个循环周期,连续做3个循环周期后应无裂纹13加热稳定性a)在(200±10)℃条件下持续保温4h,无明显泛黄、焦化、结块等现象;
b)加热4h后,涂层色品坐标应符合JT/T280-2022中表2和图1规定的范围,涂层亮度因数变化范围应不大于JT/T280-2022中表2规定的亮度因数的6.25%。14流动性(mm2/g)90±550±515耐热变形性(%)[(60±2)℃,50KPa,1h]≥90.016总有机物含量(%)≥19.017包装按照JT/T280-2022中附录C的规定g.在路面标线涂料划线以前,均匀混入玻璃珠。玻璃珠应为无色松散球状,清洁无明显杂物,显微镜或投影仪下,玻璃珠应为无色透明的球体,光洁圆整,玻璃珠内无明显气泡或杂质,玻璃珠粒径分布应符合表4-2中的相关规定;有缺陷的玻璃珠,如椭圆形珠、不圆的颗粒、失透的、熔融粘连的、有气泡的玻璃珠和杂质等质量应小于玻璃珠总质量的20%,即玻璃珠成圆率不小于80%;玻璃珠的密度应在2.4~4.3g/cm³的范围内;玻璃珠的折射率为1.7≤RI<1.9;在沸腾的水浴中加热后,玻璃珠表面不应呈现发霉现象,中和所用0.01mol/L盐酸应在10ml以下;玻璃珠中磁性颗粒的含量不得大于0.1%;所有玻璃珠应通过漏斗而无停滞现象。玻璃珠的粒径分布玻璃珠粒径S/μm玻璃珠质量百分比/%S>6000300<S≤60050~90150<S≤3005~50S≤1500~5(3)施工要求a.在路面标线施工之前,要求路面干燥、清洁,除净泥砂、灰尘和其他杂物。b.施工时,气温不得低于10℃,如路面温度过低,应采取路面预热措施。c.严格按设计施工,车行道边缘线不应侵占行车道宽度。对于平交道口等特殊位置,应根据道路实际情况现场布置标线位置。d.在路面标线施工之前,要根据道路平曲线要素实地放线,以保证标线位置准确、线形顺畅。e.标线应具有良好的视认性,颜色均匀、边缘整齐、线型规则、线条流畅;标线涂层厚度应均匀(0.7~2.5mm),无明显起泡、皱纹、斑点、开裂、发粘、脱落和泛花等缺陷;面撒玻璃珠应均匀。f.正常使用期间,反光标线的逆反射亮度应满足夜间视认要求,一般情况下,白色反光标线的逆反射亮度系数不应低于80mcd.m-2.lx-1,黄色反光标线的逆反射亮度系数不应低于50mcd.m-2.lx-1;新划标线的初逆反射亮度系数应符合GB/T21383-2008的规定,白色反光标线的逆反射亮度系数不应低于150mcd.m-2.lx-1,黄色反光标线的逆反射亮度系数不应低于100mcd.m-2.lx-1;雨夜标线应具备湿态下的逆反射性能,在雨夜具有良好的视认效果。g.路面应清洁干燥,不得存在松散颗粒、灰尘、沥青渣、油污或其它有害材料;应根据公路横断面的具体尺寸和设计文件的要求确定标线位置和标线宽度、长度,在路面上划出标线位置;正式施划前应进行试划,以检验划线车的行驶速度、线宽、标线厚度等,调试合格后才能开始正式施工;施工时,应按设计要求留出排水孔(间隔15m左右);对施工中存在的缺陷,应及时修整。l.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安全管理,维护标线涂料的正常养护周期,养护期间应阻止车辆及行人在作业区内通行,防止将涂料带出或形成车辙,直至标线充分干燥为止。波形梁护栏(1)护栏的型式起点至K3+150段沿线地形高差大,路基边坡高,大部分路段纵坡陡,危险程度较高,K3+150至K11+320为临河路段,危险程度较高,根据《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要求,在边坡高度大于4米的路段设置路侧C级波形梁护栏,提高行车安全性。4m≤边坡高度<12m的一般危险路段采用Gr-C-4E,边坡高度≥12m或路侧边坡下有房屋、或连续长下坡急弯路段、临江路段采用Gr-C-2E型加强。C级路侧波形梁护栏,由二波型梁板(4320mm×310mm×85mm×2.5mm)、立柱(Φ114mm×2100×4.5mm)和托架等组成,横梁与立柱之间通过托架连接。采用打入式,代号为:Gr-C-4E和Gr-C-2E。(2)材料路侧波形梁护栏所用的各种材料规格、材质均应符合现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波形梁钢护栏》(GB/T31439-2015)及《结构用冷弯空心型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6728)等标准、规范的要求。a.波形梁板、端头、连接件、立柱、柱帽等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Q235),其技术条件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700-2006)的规定。b.拼接波形梁的螺栓和连接栓采用防盗螺栓和防盗压紧螺母,其技术条件应符合《钢结构用拗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BG3632~3633-83)的规定。c.托架采用型钢制造,其技术条件应符合《护栏波形梁用冷弯型钢》(YB/T4081-2007)的规定。d.)镀锌护栏:护栏梁板、端头、立柱、托架、柱帽以及螺栓、螺母、垫圈、垫片等附件均应采用热浸镀锌进行金属表面处理;热浸镀锌应为《锌锭》(BG/T470-2008)中所规定的0号锌或1号锌,镀锌量应符合以下规定:波形梁板、护栏立柱、端头为600g/m2,镀锌厚度为85μm;托架、柱帽、螺栓、螺母、垫圈的镀锌量为350g/m2,镀锌厚度为50μm。(3)施工a.立柱放样①应根据设计文件进行立柱放样,并以涵洞等结构物控制立柱的位置,进行测距定位。②立柱放样时可利用调节板调节间距,并得用分配方法处理间距零头数。③应调查立柱所在处是否存在地下管线、排水管等设施,或构造物顶部埋土不足的情况。b.立柱安装①立柱安装应与设计文件相符,并与公路线形相协调。②立柱采用钻孔法安装,钻孔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保证立柱埋置深度满足设计要求,填隙砂浆采用M10号砂浆,需保证填充饱满密实,有效锚固立柱。一般土路基段可采用先钻孔再打入的方法。采用打入法打入过深时,不得将立柱部分拔出加以矫正,必须将其全部拔出,将基础压实后再重新打入。立柱无法打入到要求深度时,严禁将立柱的地面以上部分焊割、钻孔,不得使用锯短的立柱,详细尺寸及深度要求参照设计图纸。③立柱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得损坏立柱端部。④立柱安装就位后,其水平方和竖直方向应形成平顺的线形。⑤为满足沿线居民生活需求,出行方便,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居民生产生活通道开口,单段护栏最小长度不应小于28m。⑥护栏立柱外侧保护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25cm,同时护栏安装后各部分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里。c.波形梁安装①护栏板应通过拼接螺栓相互连接成纵向横梁,并由连接螺栓固定于托架上。护栏板拼接方向应与行车方向一致,拼接螺栓必须采用高强螺栓。②立柱间距不规则时,可利用调节板、梁进行调节,不得采用现场切割护栏板的方法。③所有的连接螺栓及拼接螺栓应在护栏的线形达到规定要求时才能拧紧,终拧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波形梁护栏板连接螺栓及拼接螺栓的终拧扭矩规定值螺栓类型螺栓直径(mm)扭矩值(N.m)普通螺栓M1660~68M2095~102M22163~170高强螺栓315~430d.柱帽、托架及端头安装①托架应通过连接螺栓固定于护栏板和立柱之间,在拧紧连接螺栓前应调整托架使其准确就位。②护栏端头应通过拼接螺栓与护栏板牢固连接,拼接螺栓必须采用高强螺栓。e.反光膜的设置在立柱上按照4m间距贴反光膜,所有的端头应贴反光膜,增强夜间行车视线导向。(4)验收(4.1)基本要求a.波形梁钢护栏产品必须符合《波形梁钢护栏》(GB/T31439-2015)的规定。b.为保证护栏的整体强度,护栏立柱的埋深、土基压实度、端部和过度段处理应符合设计规范和设计文件的规定。c.立柱位置、立柱中距、垂直度、横梁中心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d.所有构件不应因运输、施工造成防腐层的损坏。e.直线段护栏不得有明显的凹凸、起伏现象;曲线段护栏应圆滑顺畅,与线形协调一致。f.波形梁板搭接方向应正确,搭接平顺,垫圈齐备,螺栓紧固。g.托架、端头的安装应与设计文件相符,安装到位,不得有明显变形、扭转、倾斜。h.波形梁板和立柱不得现场焊割和钻孔。j.立柱及柱帽安装牢固,其顶部应无明显塌边、变形、开裂等缺陷。k.护栏立柱、波形梁及托架的安装应符合设计和施工的要求。l.基坑的深度、宽度应不小于设计尺寸,基础混凝土的强度必须满足设计标号要求。(4.2)实测项目实测项目应符合《公路波形梁钢护栏》(JT/T281-2007)的规定。(4.3)外观鉴定a.焊接钢管的焊缝应平整,无焊渣、突起。构件镀锌层表面均匀完整、颜色一致,表面具有实用性光滑,不得有流挂、滴瘤或多余结块。镀件表面应不漏镀、露铁、擦痕等缺陷。b.直线段护栏不得有明显的凹凸、起伏现象,曲线段护栏应圆滑顺畅,与线形协调一致。c.波形梁板搭接方向正确,搭接平顺,垫圈齐备,螺栓紧固。d.托架、端头的安装应与设计图相符,安装到位,不得有明显变形、扭转、倾斜。e.波形梁板和立柱不得现场焊割和钻孔。f.立柱及柱帽安装牢固,其顶部应无明显塌边、变形、开裂等缺陷。钢筋混凝土护栏设计考虑在回头弯处设置A级钢筋混凝土护栏。(1)材料1)配制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细集料、粗集料、拌和用水、外加剂以及钢筋等材料,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的规定。2)除设计文件另行规定外,钢管桩应符合现行《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标准中Q235钢的性能要求。(2)施工混凝土护栏的施工除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1)、应根据现场条件确定并核对混凝土护栏的设置位置,确定控制点,检测基础承载力是否达到设计规范或设计文件的要求。2)、现场浇筑混凝土护栏①采用固定模板法施工时,模板宜采用钢模板,钢模板的厚度不应小于4mm。②浇筑混凝土前,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绑扎钢筋及预埋件。钢模板涂脱模剂后,可浇筑混凝土。③混凝土浇筑前的温度应维持在10℃~32℃之间。④采用滑动模板法施工时,滑模机的施工速度应根据旋转搅拌车、混凝土卸载速度以及成型断面的大小决定,可采用0.5~0.7m/min。混凝土振捣由设置在滑模机上的液压振动器完成,振动器应能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无级调速,一边振动一边前进。振动器的数量可根据混凝土护栏断面形状,配置5根左右。⑤两处伸缩缝之间的混凝土护栏必须一次浇筑完成,伸缩缝应与水平面垂直,宽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伸缩缝内不得连浆。⑥混凝土初凝后,严禁振动模板,预埋钢筋不得承受外力。⑦应根据气温和混凝土强度确定拆模时间,一般可在混凝土终凝后3~5天拆除混凝土护栏侧模。拆模时不应损坏混凝土护栏的边角,并应保持模板的完好状况。⑧假缝可在混凝土护栏拆除模板后,按设计文件要求的间距和规格采用切割机切开,并应保证断面光滑、平整。轮廓标(1)设置原则①在路侧波形梁护栏、混凝土护栏及桥梁段设置附着式轮廓标,轮廓标颜色按行车方向左右两侧均为白色。②轮廓标的标准设置高度为70cm,最小设置高度为60cm。③轮廓标反射器的安装角度,应尽可能与驾驶人视线方向垂直。(2)施工工艺①附着式(墙式)轮廓标a.测量放样:在混凝土护栏上,采用量距定位法确定轮廓标位置。b.电钻打眼:人工用冲击电钻在确定的轮廓标位置打眼。c.安装膨胀螺栓d.安装轮廓标:先将轮廓标的插槽或预留孔套入膨胀螺栓,然后拧紧螺母。e.轮廓标颜色均为白色。②附着式(栏式)轮廓标a.测量放样:根据设计文件,在波形梁护栏上,采用量距定位法确定轮廓标位置。b.安装轮廓标:在轮廓标位置的拖架连接螺栓上插入轮廓标,拧紧连接螺栓。c.轮廓标颜色均为白色。(3)注意事项①轮廓标产品应符合《轮廓标》(JT/T388)的规定。②轮廓标的布设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③轮廓标安装牢固,逆反射材料表面与行车方向垂直,色度性能和光度性能应与设计相符。道口标柱道口标柱主要用于主路与支路交叉处,以提示该处为交叉路口。在主路与支路交叉处两侧,各设置2根道口桩,间距为2米。道口标柱中心距土路肩内侧边缘20cm,不应埋设在路基边坡上。道口标注柱体常用材料为柔性TUP柱、钢筋砼、钢管和玻璃钢等材料,本次设计考虑施工方便和耐用性,推荐采用玻璃钢材料制作。彩色抗滑警示层(采用红色)(1)设计原则:陡坡路段与震荡减速标线结合设置,一般在陡坡路段的弯道位置处设置抗滑薄层。(2)材料组成改性环氧薄层抗滑层由胶结料和防滑骨料组成;胶结料由A、B、C三个组分构成,A组分为白色粘稠液体,B组分为淡黄色透明液体,C组分为彩色陶瓷颗粒。A、B、C组分和填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并搅拌,摊铺并撒上耐磨碎石,待其完全固化后即得到薄层抗滑层路面。薄层抗滑层材料的技术要求见下表。产品应执行标准为交通行业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锅炉涡轮发电机设备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铁路车轮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金银珠宝首饰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金属剪刀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速凝剂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逆变电池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进口食品标签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资产完整性管理系统(AIMS)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货盘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谷物装卸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3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事业单位招聘(共500题含答案解析)笔试历年难、易错考点试题含答案附详解
- 尿崩症诊疗规范内科学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 3D打印实训指导书
- 除草机器人简介
- 当代文学第一章1949-1966年的文学思潮
- 抽油井检泵作业课件
- a320飞机空调系统工作原理与使用维护分析
- 施工机具进场检查验收记录
- 《液压与气动技术项目教程》高职配套教学课件
- 2022年七步洗手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过敏性紫癜的护理PPT课件(PPT 33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