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与麻醉课件_第1页
骨科手术与麻醉课件_第2页
骨科手术与麻醉课件_第3页
骨科手术与麻醉课件_第4页
骨科手术与麻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骨科手术与麻醉的风险防范一、风险防范要点

·慎于术前

·严于术中

·善于术后

2.X片估计失血量

一侧肋膈角消失500ml

一侧上界达肺门水平500~1000ml

一侧胸腔顶部1500~2000ml

3.实验室检查

Hb↓、HCT↓4%

出血约500ml

4.临床判断

·BP、HR、神意、尿量改变

·病例类型失血量

全髋置换术失血量为500~3000ml

骨盆切除、脊柱大手术和骨移值术失血量

为7000~10000ml

6.术后监测早期发现引流袋出血量,可供再次手术的参考

·术后1h>10ml/kg

·任何1h>500ml

·2h内达400ml

(二)对策

1.及早建立快速通畅的静脉通路

·开放2条静脉通路

·采用大口径的留置针(16G或14G)

20G流量50~60ml/min

18G流量98~100ml/min

16G流量200~210ml/min

14G流量340~360ml/min

2.液体复苏

(1)晶体液

·在血管内半衰期为20~30min

·扩容效果不如胶体液

·乳酸林格液目前常用,用量最大

·成人1~3L,小儿20ml/kg·次

(2)胶体液

·是大分子重量物质、产生的渗透压使溶液主要保存在血管内

·在血管内半衰期为3~6h

·主要适用于

血管容量严重不足者

麻醉期增加血容量

严重低蛋白血症或大量蛋白丢失者

3.输血时机

·开始输血点Hb为60~70g/L(Hcf0.18~0.21)

·围术期Hb的危险水平为40g/L(Hcf0.12)

骨水泥单体毒性问题可渗透入血,高浓度不仅具有心肌抑制毒副作用,而且可破坏血液中的粒细胞、单核细胞等,使之释放蛋白水解酶,发生细胞和组织溶解骨水泥单体被吸收后引起组织凝血酶释放,血小板的活性增加,容易形成血栓给动物注射单体,可出现周围血管扩张,低血压和心动过速,严重者可出现肺水肿和出血髓腔压力变化和肺部脂肪栓塞的关系骨粘合剂填入骨髓腔后,髓腔内压急剧上升,可导致空气、脂肪、骨髓颗粒等物质被挤入静脉而抵达肺循环,可造成肺栓塞采取降低髓腔压力措施,如彻底的髓腔冲洗、采用骨水泥枪以及排气管(孔)等一系列减少髓腔压力增高的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中骨水泥反应综合征的处理

预防性使用升压药,补充血容量,充分吸氧。血容量不足和高血压病人应用骨粘合剂,更易出现低血压植入骨水泥前使用多巴胺、甲泼尼龙或H1、H2受体拮抗剂等,可有效防治心血管反应四、止血带风险止血带下行四肢手术时,视野清楚,并能减少组织损伤及出血。现多采用气囊止血带,止血带应具有一定的宽度。控制压力上肢300mmHg、下肢500mmHg。通常上肢止血带应用1h、下肢应用1.5h后应放松10min,以免组织缺血时间过长。注意事项止血带的部位:上肢置于上臂上1/3处,下肢置于大腿上1/3。气囊之下的衬垫要平整,无皱褶,避免表皮压伤气囊止血带充气前,应抬高患肢并使用驱血带,驱血须彻底。患肢恶性肿瘤及感染性病变,可仅抬高患肢数分钟后充气,禁忌用驱血带。心功能不良者,抬高患肢和驱血均应慎重,因静脉回流突然增加可导致心衰

五、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

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障碍性疾病。好发部位

下肢深静脉,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可分为下肢近端和远端DVT,前者位于腘静脉或以上部位,后者位于腘静脉以下。

下肢近端DVT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在国外对手术病人,特别是大手术以及高危病人防止围

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高度重视,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

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3年):233例大手术病人,术后检查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7.64%,其中3例形成近端深静脉血栓。普通外科发病率9.29%,胸外科54.77%,神经外科53.85%。39例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主要为骨科大手术病人),发生率仍为43.59%。2004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观察了95例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平均年龄60±8.2岁,术前和术后7~10天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显示术后45例出现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47.4%,其中无症状者占57.8%,女性、肥胖和骨水泥的使用使术后DTV形成的风险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年龄大于40岁、妊娠、产后、高脂血症、家族性高凝状态、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症、患有静脉曲张、曾经出现过深静脉血栓、恶性肿瘤、病态肥胖、口服避孕药、骨盆创伤、脊髓损伤、严重感染等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长时间的大手术,尤其是开胸,开腹、下肢骨折、神经外科及泌尿外科手术容易出现术期深静脉血栓。基本预防手术操作精巧、精细,避免损伤静脉内膜规范使用止血带术后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对患者进行预防静脉血栓知识教育,鼓励患者勤翻身、早期功能锻炼、下床活动以及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术中和术后适度补液,避免脱水而增加血液黏度物理(机械)方法让病人尽早活动下肢,如果病人不能够主动活动下肢时,应该抬高下肢,对下肢进行定期的被动活动间歇充气压力泵:够间断充气,分别对踝部、小腿和大腿产生45、30和20mmHg的压力,使下肢血流速度增加,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方法肝素:与抗凝血酶结合后,使抗凝血酶的活性增强,从而阻断凝血级联反应。肝素还可以防止血小板黏附和积聚,增加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和尿激酶的作用,增加纤溶活性,加速血栓溶解。低分子肝素:系从普通肝素经各种化学或酶学方法解聚制备得到,一般只须一天皮下注射一次华法林:华法林结构上类似维生素K1,能够拮抗维生素K1的作用对抗凝药物的反应,个体间差异较大,如果用量不够,仍会有相当比例的病人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使用量过大,会引起术后出血的副作用。深静脉血栓与麻醉研究表明:椎管内麻醉较全麻能降低DVT的发生可能机制:

1.交感神经阻滞,使阻滞平面以下血管扩张,下肢动静脉排空率增加,血流量及血流速度增加,对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

2.降低血液粘滞性,红细胞变形增加。

3.对纤溶的抑制和凝血因子激活明显低于全麻,降低了血液高凝状态。

4.全麻的显著应激和儿茶酚胺增加,促进血小板聚积,加速血液凝固。六、体位风险

·手术区域在心脏平面以上时,可能出现空气栓塞

·骨突起处受压,可引起缺血坏死

·侧卧位时,需在上胸部放置腋垫缓解对腋动静脉压迫,

固定架必须放好,以免影响股静脉回流

·俯卧位时要全方位观察患者各部位:

眼眶周围软组织压迫致视网膜动脉闭塞

呼吸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