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络的功能与应用申博--------12针灸推拿
经络: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通路。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传输或输注于体表的分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特定的孔隙,既是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治疗的刺激点。内容纲要:经络的功能经络生理功能十二经脉主治规律经络的临床应用传统中医经总结现代西医研究生活保健运用十二经脉主治规律经络功能之经络的临床应用指导临床诊断指导疾病治疗阐述病理变化与病症感传阐述病理变化与病症感传一、由表传里的途径在病理状态下,经络是病邪传递的途径,经脉病可传入内脏;反之,内脏病变亦可累及经络。《素问、皮部论》说“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容于经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府藏也”。可见,经络是病邪传递的途径,经脉病可传入内脏,使某些脏器发生病变;反之,内脏病患的病理反应亦可影响经络。三、脏腑病变相互传遍的途径二、体内病变表现于外的途径当体表某部位经络受病,它可在该经脉运行所过和近主的部位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和体征。正如《灵枢、经脉》说:“是主肺所生病者------臑臂内前廉痛厥”。指导疾病治疗一、指导临床用药
“药物归经”:是指某种药物对某经病证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即将其归属于某经的中药学理论。古代医家重视药物归经的理论,了解药物性味而使其各归其经,则力专用宏,疗效更著。在此基础上,还有医家提出了“引经报使”的理论,就是治疗某经病证时加入有关药物作为引导(或称向导),使整个处方的药力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二、指导针灸推拿气功治疗经络在正常情况下能运行气血和协调阴阳,在疾病情况下则出现气血不和及阴阳偏盛的虚实证候,这时通过适当的穴位和运用适量的刺激方法激发经络本身的功能,能使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当代西医的经络研究现代研究普遍认为经络是中医确认的人体生理综合调控系统。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为生理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经络的调整作用与神经、体液调节息息相关。(1)神经调节:神经的调节是通过反射弧来实现的,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体液调节:(3)血管本身:研究表明刺络放血能够改善微循环,改善血管机能,血液成分,促进新陈代谢,治疗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在明确了经络的组织结构、作用途径及效应后,可以对经络实质作出以下初步推断:经脉是附着于筋膜组织,借助神经、血管、淋巴管,调整人体机能的带状结构;络脉是小血管,借助神经、血管、淋巴管等,调整人体机能的网状结构;筋膜组织和小血管是经络的物质结构,神经、血管、淋巴管等组织是经络作用途径,对人体机能的调整是经络效应表现,这是经络的三大要素,三者缺一不可。灸法穴位按摩穴位注射法穴位敷贴法拔罐法经络学说生活保健中的应用灸法
灸,灼烧的意思。灸法主要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包括艾条灸、艾炷灸和温针灸。防病保健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温经散寒扶正固脱
灸法减肥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旁开一横指,足阳明胃经合穴。天枢穴:位于脐旁两寸,手阳明大肠经募穴。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足太阴脾经穴。按摩以上穴位,能抑制亢进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并促进能量代谢,增加能量消耗,促进脂肪分解。
拔罐法
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腧穴或患处产生刺激,以防止疾病的方法。古称“角法”、“吸筒法”、“火罐气”。温经通络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祛风止寒穴位按摩
又叫穴位按摩、点穴按摩、指针按摩和指针疗法等。它是运用一定手法,作用于经穴,引起应答性反应,达到防治伤病的目的。经穴按摩的治疗法则经穴按摩的治病原理,与其它各科大同小异,就是补虚泻实,扶正祛邪,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祛病的目的。经穴按摩根据病情不同,临床多遵循补法和泻法两种治疗法则。耳穴贴压
用硬而光滑的药物种子、药丸或磁珠等在耳穴表面贴压并用胶布固定治疗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