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高段学生习作创新能力的调研分析报告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习作是非常重要的。习作教学既是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综合应用,又是对想象力、审题能力的综合考察。尤其到了小学高年级,课标的要求已从简单的自我表达逐渐过渡到能重视独特感受,进行创新性的表达。鉴于此,本研究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出习作创新能力的表现指标;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课例分析法及文本分析法,以M小学五年级学生为习作主要调研对象,来调查当前教师对学生习作创新能力的培养。选取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为本研究的教学案例,以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流程为基本维度来剖析教师的习作课堂,同时依据习作创新能力的表现指标,对学生习作成品进行分析。此外,还选择了五名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进行访谈,了解了教师对课标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习作的方式、现阶段的课堂效果和教师评价方式的基本现状。通过对师生双方的现状调查,得出了目前习作课中存在着的三个典型问题,在学生层面表现为习作模板化现象严重,教师教学方面则是评价方式单一、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些问题导致了目前的习作教学并未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习作创新能力;小学生习作现状目录TOC\o"1-3"\h\u25498一、绪论 328960(一)研究背景 3235181.创新能力在习作中的重要性 3153292.小学生习作现状令人担忧 3277923.当前社会和教育部门的重视 35132(二)概念界定 4117531.习作 4144812.习作创新能力 513391(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5165501.研究目的 5258202.研究意义 61207(四)研究综述 618281.小学生语文习作的教学现状 69132.小学生习作创新能力薄弱的原因 7179503.培养小学高段习作创新能力的策略 8200104.对已有文献评述 98538(五)研究方法 1057571.文献法 1063822.访谈法 1087703.课例分析法 10291164.文本分析法 1010396二、习作课与小学生创新思维 107426(一)国家重视发展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1066351.素质教育重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1025941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112906(二)习作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渠道 1121614三、习作创新能力的标准设计 123063(一)习作创新能力指标的设计依据 128314(二)习作创新能力的指标划分 1359611.标题创新能力的具体指标 1394162.内容创新能力的具体指标 14147773.取材创新能力的表现指标 14186994.段落创新能力的表现指标 15238985.语言创新能力的表现指标 165002四、小学高段习作创新能力的现状调查 1710703(一)习作课例基本信息 17179091.教学对象信息 17308032.教学内容分析 1886313.教学实施流程 1895354.课例评价 216139(二)教师访谈的结果呈现 2147331.教师对《课标》的理解现状 2227542.教师教学方法的现状 2327583.教师教学效果的现状 24122154.教师教学评价的现状 2529597(三)学生的习作文本分析 26273071.关于文章题目拟定 26277562.关于习作内容的设计 2725819(四)现状反思 2811046五、小学高段学生习作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83947(一)学生习作的模板化现象严重 2911100(二)教师的评价维度单一 2929373(三)教师的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3010925参考文献 3125757附录 33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1.创新能力在习作中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习作是非常重要的。习作教学既是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综合应用,又是对想象力、审题能力的综合考察。创新是衡量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准。习作中失去了创新,就会变得空洞无物。换句话来说“作文要写好,创新很重要”项燕.创新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读与写,2015(17).。项燕.创新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读与写,2015(17).2.小学生习作现状令人担忧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文字积累和生活阅历,但实际书写出来的作文却存在假、大、空,缺乏真情实感,模板化痕迹比较重的情况。董斓.论小学生作文的“借鉴”与“抄袭”[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5.虽然,学生的习作是慢慢从模仿到创作推进的。但就以我实习学校的高段孩子为例,基本都还只停留在浅层次的模仿阶段,用套用来形容更为贴切。他们写出来的作文有着极强的相似性董斓.论小学生作文的“借鉴”与“抄袭”[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5.3.当前社会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创新这个主题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支撑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强调:“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6(01):1.(二)概念界定1.习作对习作的定义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研究就有具有不同的观点。林语堂认为习作是极具学生个性色彩,能够获得自我满足的精神活动。郑学诗则有不同的看法,她从习作本人的角度出发,认为习作是作者自身语言文字、发生事件、思想感情三者交相融合的过程。最后,语文课标(2011版)中明确指出:不同学段的界定各不相同,如第一学段定义为“写话”,第二、三学段都定义为“习作”,第四学段才定义为“写作”。写作和习作在含义上是不谋而合的,目标上却有所区别,而本研究的对象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按课标分类应定义为“习作”。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标的具体要求,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更好的帮助学生突破陈规性思路的限制,对学生大胆的创新与表达教师应给予鼓励与欣赏,对其不足之处给予必要的指导。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习作是一种带有独创意识的精神劳动,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量。不仅可以从中看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从中看出一个孩子的价值观及内心世界。2.习作创新能力张武升认为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分为三点:一是独特性,具体表现在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后,对待事情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学生不再盲目依附他人。二是波浪性,美国著名的创造力研究者托兰斯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测量后发现,创新型思维不是呈直线发展的,在发展过程中是不稳定的,而是如波浪型般发展的。日本学者潼次武夫经过分析,他认为小学中高段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四年级时会有所跌落,而在五年级时恢复上升的良好趋势,再到六年级至初中又一次会下降,然后慢慢恢复平稳递增。三是学科差异性,随着分科教学的完善,小学生创新能力与学科密不可分,小学生在不同学科上展示出的创造力是有极大区别的张武升.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J].人民教育,2007张武升.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J].人民教育,2007(09):2-5.林玉琴从小学生的角度看待,认为习作“创新”不可与专业人士的“创作”混为一谈。小学生的“创新”具体体现在学生在文章立意、选择素材、语言表达等方面实施的局部或微小之处的求新求异林玉琴.习作创新的内涵特征及其教学意义[J].文学教育,2013(12):100.林玉琴.习作创新的内涵特征及其教学意义[J].文学教育,2013(12):100.笔者通过学者对习作创新概念的分析,把习作创新能力界定为习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客观事物,发生的真实事件来表达对事物的理解与态度,最终能独立完成习作成品的能力。(三)研究目的及意义1.研究目的通过文献、访谈、案例分析、文本分析法对小学高段学生习作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供可能的研究方向。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本研究充实了有关小学高段习作创新能力方面的相关理论,丰富了习作研究维度,以创新视角为切入点,为今后研究创新型的习作提供一些理论支持。(2)实践意义有利于增加小学高段习作创新现状的实际数据。本研究深入小学进行实地调研,并对调研后的资料进行分析,以此来总结出结果。整理出来的结果为分析小学高段习作教学提供相关的实证材料。(四)研究综述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大力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教育改革也随之逐渐深入。习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能够综合体现小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和对世界的态度及价值观。也能反映出学生的语言组织、想象力以及审题能力等等。而高年级阶段又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小学到中学的过渡期。所以培养小学高段的习作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必要,通过翻阅文献,我发现学者大多从“小学生语文习作的教学现状、小学生习作创新能力薄弱的原因、以及培养小学生习作创新能力的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1.小学生语文习作的教学现状由于过去教学模式的种种束缚,习作教学始终没有得到真正实质性的进步,习作创新的发展的现状依旧不容乐观。学者郭美玲认为目前学生习作存在着三大问题,分别是写作教学模板化、写作能容功利化以及审题的标准化。习作教学高度统一的模板化教学扼杀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能力、学生的作文缺乏对自我的审视和关注,取而代之的是高谈阔论的胡编乱造。另外她还提到现目前小学习作的要求标准化的令人咋舌,这样严苛的审题要求也相当不利于学生创作郭美玲.关于小学语文创新性习作教学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5.(12).。刘凤霞也提到了作文过于模式化的问题,除此之外还从师生双方的角度出发,认为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他们的习作缺乏真情实感和和脱离生活实际,教师方面则是自身缺乏示范性郭美玲.关于小学语文创新性习作教学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5.(12).刘凤霞.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内蒙古鄂尔多斯:语文教学通讯,2013.(09).隗雪莲.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创新策略[J].才智,2016.(35).2.小学生习作创新能力薄弱的原因(1)受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的影响 来彦认为儒家对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礼仪化、制度化,这种礼仪、制度是具有双面性的,在当今崇尚民主的社会洪流之中,如果学校和家庭用以往那种过于严格的规矩去约束孩子,那会极大束缚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儒家思想过度强调要尊崇教师,但如果过于强调服从老师,容易导致学生对老师言听计从,甚至会盲从,学生会认为“教师即真理”,长此以往学生大都缺乏质疑、探索的精神来彦.义务教育阶段作文模式化问题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7.6.。来彦.义务教育阶段作文模式化问题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7.6.吴茂梅.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J].课外语文,2014(05):119-121.(2)受教师评价模式的影响陈璐认为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刽子手,教师评判作文或打分的时候,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升华”过的文章总能获得高分,停留在事实层面的叙述往往不会得到高分。还有作文要得高分常常要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那些对孩子来说最真挚最富有创新思维的想象的画面,真实的情感,简单的事情,对教师来说都是幼稚之物。另外她还提到教师不认真批改作文的现象,评价方式单一,符合标准的作文,教师仅仅通过一个“A”来评价。不符合标准的就批上几个字让学生修改。评语也比较的片面。较为重视学生作文的结构来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写作内容这一层面陈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D].武汉陈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1.吴维燕.小学生作文创造意识的培养[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5.(3)教师教学能力、方式及观念方面的影响从教师教学能力这个角度来看,吴维燕指出是因为教师自身具有的双重不利因素:创新意识缺乏和教学方法和观念陈旧,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陈璐和吴茂梅则从教师在习作教学当中的暗示性对学生的影响出发,提到了学生在课堂上会看教师的眼色行事,通过课堂上的各方面训练,很容易的领会了这节作文课应该怎样回答问题,应该写什么样的作文,应该注意哪些细节,应该用哪些语句,最后就写出标准化的、没有任何创新思想的作文来了。3.培养小学高段习作创新能力的策略在习作创新研究的这几十年里,取得了不少成就,学者们也提出了许多优化策略。(1)给予学生多样化的评价陈妙姬提到了有助于小学生建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即观察性评价策略、发展性评价策略、成果性评价策略和水平性评价策略。教师需从不同的角度多样化的评价学生陈妙姬.小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与策略研究[J].课程与教学,2013(04):79-81.。学者李诗群提到了习作评价中的三种缺失表现,分别是评价形式单一、标准过高、次数少。关于评价标准单一这个问题,郭美玲也提到过,认为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容易使学生对习作的公平性产生怀疑,所以教师应该提高习作评价的多元化,可结合学生的努力化程度和课外习作等情况进行评价李诗群.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研究及策略分析[D].陈妙姬.小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与策略研究[J].课程与教学,2013(04):79-81.李诗群.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研究及策略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5.(2)营造良好的环境陈璐和张清会都提到了营造良好环境的重要性。陈璐根据罗杰斯的观点,提出了要在作文课堂上,建立适合创造性发展的环境。除了教室的布置要舒适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教师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促进性态度,这样一种促进性态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有利于创新思维的迸发。郭根福也有与之类似的想法,他认为教师应当采用情境再现、音乐陶怡、角色表演等手段,营造和谐的习作氛围,以此来诱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想要写”,而不是由老师来布置任务郭根福.论小学语文中的创新教育[J].课程.教学郭根福.论小学语文中的创新教育[J].课程.教学.教法,2001(11):29-35.张清会.小学语文创新性习作教学的思考[J].才智,2015(06):113.也有学者从家庭的角度出发,李银银认为对于学生来说,家庭教育是极具重要性的,家长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时间环境,多带自己的孩子去走一走、看一看,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3)不要把学生禁锢在课堂上武志芳认为作文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因此,她建议要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为学生的习作积累素材。使孩子们在生活中汲取写作的动力。活动形式可以是班会、队会活动、各类体育竞赛、朗诵、比赛等等。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活动来开放学生的思维、迸发出真实的感情。郭根福也提出了开展活动的重要性,如:布置动手操作的小实验、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结合课外阅读等等武志芳.武志芳.激发学生情趣,培养作文的创新意识[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1(02).另外,还有学者从其他的角度出发,如廖海蓝和郭美玲的修改习作训练法,张清会和郭根福的创新思维训练法都为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异常宝贵的策略与指导方法。4.对已有文献评述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学者对小学生习作创新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习作创新的现状、薄弱的原因、如何优化的策略等多个方面。这些研究成果能为之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对本研究也极具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笔者发现以创新这一角度为出发点的文献相对较少。并且学者大多站在全体小学生的角度进行创新习作研究,但以某一阶段为对象的相关研究比较少。鉴于此,我将以调查现状为本文的中心,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习作创新能力展开研究。(五)研究方法1.文献法利用中国知网检索有关“小学生习作”的期刊、论文、专著、报纸等,以此来了解课小学生习作目前发展的现状,并对此进行归纳整理。从中提取出对本研究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作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2.访谈法对三所学校的五名老师进行访谈,了解习作在老师心中的重要程度、难度、以及以往教学经历等信息,为论文提供支撑。3.课例分析法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当前小学高段学生习作创新教学方面的现状,我深入M小学五年级习作课堂,对课堂中的真实情况做一个记录,以此为依托来分析现状。4.文本分析法本研究基于创新能力指标对收集而来的学生文本进行研究,分析出学生们目前的能力水平。二、习作课与小学生创新思维(一)国家重视发展小学生的创新思维1.素质教育重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应试教育对其他教育价值具有强烈的排斥性,在这种教育的背景下,应试几乎成了教育的唯一目的,一切为考而教,一切为考而学。考试和应试成了教育活动和人的发展的异己力量,,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成了考试和应试的奴隶。刘朝晖.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性[J].课程.教材.教法,2005.(10).学生也会逐渐形成一种错误且病态的意识—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考高分而努力。在这种教育中,老师会唯标准论评价学生,不会站在发展的角度看学生。长此以往便会导致学生不敢冒险,不敢“标新立异”,学生求稳而不求创新正是应试教育背景下出现的结果。而如今素质教育把实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学生发展的核心,大力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刘朝晖.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性[J].课程.教材.教法,2005.(10).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习作方面明确的提到了“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习作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渠道习作的性质与写字、阅读教学都不一样,它并非是固定的,也不是全然去分析别人的观念。在写字教学中可以找到唯一相对应的汉字,它是存在标准答案的,只要漏写、多写、错写一个笔画那都是错误的。在阅读教学中也是会提供现成的文本。这两种学习的性质都不要求学生独创。而习作如同画画一样,是一门创新性的艺术,是一个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平台,是一个创造新东西的环节,也是一个将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尽情表达出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标准答案,所以习作创作是自由的、没有限制和束缚的。这给了学生极大的创作空间。正是由于习作自身的艺术性,笔者才认为习作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渠道。习作创新能力的标准设计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习作标准设计,有助于教师从客观的角度评判学生的习作创新水平,能够对习作教学起到检测和诊断作用。本研究依据课标(2011版)及相关理论基础,来进行习作创新能力的标准设计。习作创新能力指标的设计依据课标(2011版)对高段学生的习作有着明确的要求,具体可概括为内容、标题、取材、段落、语言创新五个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表1-1习作创新课程标准内容对应的学习指标习作创新课程标准具体内容学习指标保证文章内容的真实性,避免假话、套话的出现,坚决杜绝抄袭行为的产生。内容创新的能力改进命题的要求,提倡学生自主选题。标题创新的能力教学要抓住取材及段落加工等环节,并且要积极合理地利用生活上的可用资源,丰富习作形式。取材创新的能力段落创新的能力教师要减少束缚,鼓励学生自由且有创意的表达。语言创新的能力根据课标(2011版)对学习结果的划分,笔者认为衡量小学高段学生习作创新能力需从标题、内容、取材、段落和语言这五个标准出发。这五种要素的在习作中的综合水平,即可代表习作者的创新能力水平。(二)习作创新能力的指标划分明确创新能力的结果和相关要素之后,更能清楚地划分出创新的指标。本研究以表格形式来呈现。第一列的“相关要素”是创新指标的具体部分。第二列的“相关要求”是衡量创新能力的总体要求。第三列的“表现指标”是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哪几个部分。第四列的“等级划分”是衡量习作创新能力的完成度的具体等级,笔者将此分为三个等级,习作创新能力水平也能直观的由高至低具体感知。标题创新能力的具体指标标题创新除命题作文外都给了学生极大的自主创作空间,一个好的标题可以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吸引读者有兴趣去阅读你的正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怎么可以做到令人眼前一亮呢?笔者认为首先是可以通过巧用修辞手法,来增强标题的感染力。如:《听,蜗牛不再哭泣》,通过给自然界中蜗牛赋予人的特性,来呼吁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如果把标题换成“保护大自然”之类的,便会显得索然无味。另外,还可以设置悬念。钱本殷.小学作文教学疑难问题解答[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206.如《爸爸去哪儿了》、《智斗奸商》等。如果能引用一些古诗名句等,也是能使标题变得灵动独特的,如:《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个题目便引用了李清照的声声慢,写一个独特的标题不仅需要课下的积累,还要多多思考,不要一拿到习作就马上动笔。钱本殷.小学作文教学疑难问题解答[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206.课标(2011版)对标题创作的要求即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再依据标题创新的要素,笔者将之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标题的“新颖”、标题的“悬念”、标题的“引用”,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等级划分,有助于教师对习作创新的具体评判,如表1-2所示。表1-2标题创新能力的具体指标相关要素相关要求表现指标等级划分标题的创新能考虑“标题”的新颖,可以拟出吸引读者眼球的题目①标题的“新颖”:可以巧妙运用拟修辞手法,为题目注入新鲜“血液”,使题目更加鲜活。②标题的“悬念”:可在标题中设疑,激发读者的兴趣。③标题的“引用”:可以引用古诗名句等极具韵味的标题。一级:标题吸人眼球,能使读者有兴趣去阅读你的文章。二级:标题平淡无奇,但贴合习作内容。三级:标题用词不通顺或不合逻辑。内容创新能力的具体指标内容是习作的主体部分,是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载体,也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有些学生总会把文章写成“流水账”,囫囵吞枣式的记录每一件事,导致全篇无重点、其实学生抓住一件事情去多角度的描写即可。要以事件为中心展开发行性思考,而并非以时间为中心,去记流水账。根据课标(2011版)对习作内容的要求。再根据内容创新的要素,笔者总结出内容的指标,即为叙述的创新。其创新能力指标如下表所示:表1-3内容创新能力的具体指标相关要素相关要求表现指标等级划分内容的创新能在正确表达的基础上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叙述的创新: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记录真实感受,避免流水账。一级:内容符合习作要求,情节跌宕起伏,具有真情实感,且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二级:情节平淡但文章结构完整且能符合习作要求。三级:内容零散、杂乱,情节虚假且不符合习作要求。取材创新能力的表现指标习作的取材是衡量一篇习作是否贴切主题的重要标准,若同一个素材在时间和角度领域的运用不恰当,那便发挥不出它的效果。笔者认为选择新颖的素材首先可以反向思考,选择与习作要求相反的题材来逆向突出主题。学生的常规思维是会从正向角度去选材的,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就会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其次还可以从多角度思考,如:小学生习作当中最爱提到的雷锋叔叔。并不仅仅只适用于帮助奉献类的习作。他的敬业精神、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是我们可以运用到习作中去的。下表根据课标(2011版)和取材创新能力的要素来制定。可分为两点,分别是:逆向取材和多角度取材。其创新能力表现如表1-4所示:表1-4取材创新能力的表现指标相关要素相关要求表现指标等级划分取材的创新取材内容新颖、运用不同的角度去使用素材,跳出思维固化。①逆向取材的能力:素材可以突破常规,从主题的反方向出发,运用反例来深化主题。②多角度取材的能力:包括使用不同的素材和同一素材从不同角度使用。一级:素材新颖,切合文章主题。从不同的角度正确使用素材。二级:素材似曾相识,大部分人都会使用的内容或运用的角度。三级:素材缺乏真实性,与习作主题不符。段落创新能力的表现指标段落创新要求学生在习作前计划好整个框架,能做到相似题材,却因段落布局的新颖而出彩,从而达到令人眼前一亮的效果。小学生目前惯用的段落布局方式便是“总分总”仅仅采用开头、中间、结尾,将所要表达的内容填充到固定的框架内,显然是不太明智的做法。笔者认为具有创新性的段落布局可以在组织上多下一点功夫,不要让全文阅读下来毫无层次感,具体来说,首先是可以设置一些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和想象力,让读者带着问题从你的文章中去获得答案。其次也可以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增强文章的层次感,凸显前后感情色彩的变化,老舍的《母鸡》便是运用了这一手法。根据课标(2011版)对段落创新能力的要求,结合段落创新能力的要素相关内容,笔者总结出段落创新的指标如表1-5所示:表1-5段落创新能力的表现指标相关要素相关要求表现指标等级划分段落的创新即使是相同的题材也能通过不同的组织手段和布局方式来进行个性化的表达,而不拘泥于“总分总”的传统结构。①组织手段的创新:可运用一些具有新意的组织手段,例如:悬念式、反转式来增添文章段落结构的新意一级:段落布局别具一格,能根据习作要求选择具有创新性的表现手段。二级:段落布局传统、常规、无新意,但切合习作要求。三级:段落杂乱无章,没有逻辑。5.语言创新能力的表现指标语言表达才是一篇习作的灵魂,选择朗朗上口、富有新意的语言来进行表达,文章自然会别具一番风味。首先可以以细节描写为突破,巴尔扎克曾说过,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李玉勤.小学习作教学的突围与实践[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李玉勤.小学习作教学的突围与实践[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39.课标(2011版)对语言创新能力的要求为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减少束缚。再根据语言创新的要素,笔者总结出两个指标,一是注重细节描写、二是巧用生活语言。其创新能力指标如表1-6所示:表1-6语言创新能力的表现指标相关要素相关要求表现指标等级划分语言的创新选择合适、富有新意的语言来进行表达,增强语言的感染力。①以细节描写为突破,在细节处留心观察,做到细节决定“成败”。②以语言的使用为突破,合理使用“生活语言”或“文学语言”。一级:词汇丰富,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细节刻画入木三分。二级:文章平淡无奇,句式匮乏,修辞手法单一。三级:修辞不当,句式单一,词汇运用错误。设计习作创新能力的各方面指标,是为了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去评判学生习作创新能力的等级,可以对习作教学起到一个诊断作用。四、小学高段习作创新能力的现状调查笔者通过走访M市M小学,去观察该校五年级某班习作授课的案例,通过听课的方式分析一线教师的习作课例,其内容主要为分析教师上课时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多种因素,并在课下与该名老师及时沟通,为了使数据更具多样性,除了该名教师,笔者还通过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共访谈三所不同学校的五名教师,以此作为论文的研究支撑。同时笔者选择和收集了M小学五年级某班的作文共56篇,均是老师修改评价之后呈现的作品,主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选自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一”。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需要学生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求题目自拟,内容不限。笔者共收集56篇作品,将从以下三个大的方面对其作文创新能力进行剖析:(一)习作课例基本信息1.教学对象信息该班的教学对象为M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年龄主要在10~11岁之间,为高年级阶段的孩子,其认知发展正从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过渡,求知欲和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自制力不够。教师如果沿用传统教师本位的教学模式,不仅会因为枯燥的形式消磨学生兴趣,还会因为没有关注到孩子们课堂上的生成性想法,导致学生下次就不再敢说敢想,只敢保守的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最终会降低学生的求知欲,认为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因此,基于小学生高段学生认知发展的基础,在习作中关注他们的个性差异,进行创新型的教育方式,无疑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创新兴趣和热情。2.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习作练习。主题为“那一刻,我长大了”。此次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书写一件成长道路上觉得自己成长了的一件事情,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情节写具体。此次训练的最主要目的是要将学生内心所思所想合理真实地表达出来,使学生懂得习作的主要目的是要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值得一提的是习作要求明确提出了要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题目自拟,给学生留下了极大的可创作空间。3.教学实施流程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出示小孩子的成长影集图片来进行导入,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过程。思考有没有某件事让自己觉得成长了。并在脑海中构思事件的发生、经过以及思想感情,最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在交流完之后,教师开始提问。师:同学们,请大家仔细思考,在你们的成长过程,有没有某个瞬间让你们能够发出“我长大了”这样的感叹。生1:在一次吃完饭之后,我主动洗碗,妈妈表扬了我,我觉得自己长大了,能够为妈妈分担家务活。生2:我在外面上补习班时,老师让我当小班长,能够帮助老师做一些事情,我觉得自己长大了。生3:有一次我用小刀去修理鞋子的时候,不小心把手弄伤了,划了一个很大的口子,但我忍住没有哭,也没有告诉爸爸妈妈,自己就解决了,那一刻我长大了,感觉不再是那个爱哭的小孩了。……在学生分享自己发生的事情之后,教师进行了一番总结性的语言,然后就开始为学生剖析单元习作要求以及带领学生去理清写作思路。图1-1举例的思路教师在进行具体习作指导时,首先是明确的为学生指出在写作之前要保持思路清晰,必须拟定写作提纲,她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例子来给学生剖析,该例子为跟妈妈学包饺子,先是询问同学如果是这一中心事件可以围绕着哪几个方面去写,抽学生发言之后便在课件上展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思路(如图1-1所示),让学生做笔记把大致的流程记录下来,再一起来剖析刚刚发言的学生代表的案例,如果是他们要把刚刚那件事情表述清楚的话,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写。然后教师结合本单元教材当中的片段为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如:《月是故乡明》中,作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更加真切生动的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接下来老师提出了“关于这片习作你有什么好想法吗?”,并让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最终抽取了几个同学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小组1:我们小组认为添加一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生动形象。小组2:可以用总分总的写作结构,这样结构会比较完整。……最终老师依旧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想法课件,展示给学生。并给学生展示出了习作提纲要求(如图所示)图1-2习作提纲要求然后给出了拟题的思路,如下图所示。图1-3拟题的思路接着,老师给出了几个简单的提纲思路,让学生选择性的誊写在笔记本上,供自己使用,但也提醒了学生不要一味的只抄模板,要把模板用“活”了。最后教师带领大家赏析了一篇例文。完成本次习作课。4.课例评价在此次叙事习作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师生双方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过度的注重预先准备好的目标,而忽视了生成性的目标。教师仍然以传统的模式为主,没有充分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也没有做到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习作创新能力没有达到良好的培养与指导。(二)教师访谈的结果呈现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语文教师,是习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为真实调查出当前教师对习作教学的看法,笔者对五名来自不同学校的五年级语文教师进行了访谈,其基本情况如下:表2-1访谈对象基本信息统计表访谈对象任教学校任教年级教龄职称T1M五年级8二级教师T2M五年级28高级教师T3M五年级16一级教师T4Y五年级18一级教师T5Y五年级3二级教师T6W五年级32高级教师通过表2-1对6名老师的基本信息进行了一个汇总,6名老师分别来自3所不同的小学,M学校和W学校均为市级小学,Y学校乡镇小学。六位五年级的教师教龄参差不齐,有刚进入教师行业的新鲜血液,又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其中最高教龄是32年。表2-2访谈问题的呈现考察维度题号题目对《课标》的理解运用第一题您能说说您对语文课标中小学高段习作教学阶段性目标的理解和在教学中的运用吗?教学方法第二题您一般采取什么方式来引导孩子习作呢?教学效果第三题您认为您当前习作课堂的效果如何?评价方式第四题对于学生习作,您会采用怎样的评价方式?由上表可以看出,笔者是从对《课标》的理解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等四个方面来制定访谈提纲的。目的就是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去了解教师教学的现状。1.教师对《课标》的理解现状《课标》对习作教学既有宏观的总目标,也有微观的阶段性目标。教师对第三学段习作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非常重要,目标为老师的教学提供了方向,脱离目标,教学就会有所偏差,从而失去针对性,不利于学生能力的良性发展。访谈提纲中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调查教师对《课标》的理解运用现状,其内容为:“您能说说您对语文课标中小学高段习作教学阶段性目标的理解和在教学中的运用吗?”回答如下表:表2-3习作阶段目标的运用情况教师学校典型回答T1M这个倒是知道的,但我们每天的工作量太大了,就算花费时间研读了课标,在实际教学当中还是没有那么多精力想着去怎么改变、怎么运用。不过我认为高年级的孩子嘛,就应当是能写出一篇结构完整的作文,语句通顺,便能基本给到及格分。如果在此基础上有拔高性的东西,灵活运用到我上课时所讲过的一些技巧,令作文更加丰满,我便能给到更高的分数。T6W当然是有了解,时代在发展,当然我们老师也不能一直在原地踏步嘛,新课程标准和我们那时的教学大纲不一样了,它更注重学生在作文里面表达出真实的感情,所以我现在一般都会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娃儿们不再像以前那么僵化的听我一个人讲。T5Y我在上大学的时候,老师有将语文课程标准发在班级群里供我们研读,不过当时没太在意,只是大致的囫囵吞枣式的略读了几遍,只是有个大致的印象,上班之后,就没有再去看过了。教师们的回答令笔者十分惊讶,教师们对于《课标》中的习作阶段目标了解程度还是比较乐观的,但运用程度远远不够。虽然都知道课标的存在或者也研读过课标。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就没有太过注重课标的要求,还是根据自己熟悉的讲法,没有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据访谈得知,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工作量比较大。分析:从访谈内容上可以看出五位老师对《课标》中习作要求掌握程度不同。大多数教师没有根据《课标》的阶段性目标要求,来及时调整教学理念。因而笔者认为现阶段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对《课标》运用情况总体来说不够乐观。2.教师教学方法的现状不同的老师会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习作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就另当别论了。针对“您一般采取什么方式来引导孩子习作呢?”这一题,具体观点如表2-4:表2-4教师习作教学方法的情况教师学校典型回答T1M我一般是通过先给学生分析习作要求和重点,再展示一些写作提纲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还会带着学生去欣赏美文,帮助她们寻找思路。T2M我喜欢在课上完成习作,害怕孩子们养成课下的拖延症,同时也是想训练他们的习作速度,去应对考试,我会先给他们讲授大致的一个习作思路,然后把时间交给他们去自由创作。T4Y咱班孩子的基础不太好,所以我大多时候会通过让他们背诵,抄写一些美文文段来作为平时习作的积累,真正到考试时,能有话可说,我就满足了。T6W我会尝试着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比较有趣的活动,如辩论赛、课本剧表演等形式来激发兴趣。分析:一些教龄高的老师,虽然教学经验十分丰富,但观念上还比较陈旧,没有根据时代的进步而及时更新观念,出现了模式化、框架化的情况。而年轻教师则会因为自身教学经验不足,以至于未领悟到适合学生发展方法。只有少部分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从总体来看,教师习作教学方法的现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教师教学效果的现状教师的教学效果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教学的理解和吸收情况,因此笔者特意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您认为您当前习作课堂的效果如何?”结果见表2-5:表2-5教师习作效果的现状教师学校典型回答T1M我认为从分数上来看,效果还不错,虽然具有独创性的文章比较少,但大多数作文还是很符合考试的要求。学生们非常不喜欢习作练习课,导致课堂气氛非常沉闷。T3M我觉得真的比较差,很多孩子还有非常多的错别字,只有几个人写的还能看下去。T5Y我觉得真的比较差,很多孩子还有非常多的错别字,只有几个人写的还能看下去。T6W我觉得还是不够好,虽然课堂氛围提上去了,没有那么呆滞,死板。但学生下去完成的作文还是比较千篇一律,缺乏亮点的。分析:通过访谈发现,老师们都还不太满意目前习作的效果。学生的习作效果差,最差的还可以错别字连篇,语句都写不通顺,或是无话可说。稍微好一点的也只能说是可以完成考试任务,不会给语文成绩拖后腿,但是极少看到让人眼前一亮的作文。教师教学评价的现状教师评价作为习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习作整体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好好利用会对学生产生积极作用,如果被忽视或草草完成,会导致长时间消耗学生的热情。针对评价方式一题,教师们的典型回答如表2-6:表2-6教师教学评价的现状教师学校典型回答T1M我一般会着重关注孩子们运用的修辞、描写手法上,我很注重一篇文章是否完整,在批改的时候会运用AB等级来评定T5Y我会先让学生交换评定,先修改错别字和病句,再交上来我复改。T3M会对学生的作文做针对性的批语,为了鼓励学生,我们一般会去发现孩子们习作中写的好的部分,用线勾画出来,再写上不同的批语,最后用优良差三个等级来评定作文水平分析: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教师在习作评价上多用等级性的评价方式。评价具有极强的个人主观色彩。学生只能看到老师给自己评定的等级,并不一定明确自己习作的重点问题,换句话说,教师的评价方式不够具体、缺乏针对性。(三)学生的习作文本分析观察习作课堂的真实案例,笔者发现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缺乏对小学生习作创新能力的培养意识,这成了小学生习作创新能力朝着良好方向发展的拦路虎,同时也极大的消磨了学生们的习作热情。接下来,笔者将通过学生作品当中的真实案例以题目的拟定及内容的设计两部分出发来分析当前小学高段学生习作创新中所存在的问题。1.关于文章题目拟定在主题“那一刻,我长大了”的习作训练中,56名同学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直接使用本次习作的主题。也有小部分同学有轻微的改动,将长大改为成长。但意思还是如出一辙。其余的同学也是大多根据老师所给出的拟题思路来进行直接使用或套用。只有一两位同学是原创的自拟题目。从中可以感受到还是有学生在思考怎么写出创新,写出自己的风格。但整体上说,学生拟题很容易被老师的教学方式所影响,其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很难得到有效的激发与培养。这与新课标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要求是相背离的。通过课下对学生进行交流发现学生这样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不敢冒险,他们认为老师讲过的题目肯定是好的题目,也不会出错。学生们会去揣测老师的喜好,以此来思考“我应该写什么?”而不是“我想表达的是什么?”因为孩子们都想获得习作高分来满足自己。基于此,笔者认为创新习作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来自于学生习作的创新缺乏教师的鼓励,极易受到教师无意识的暗示,根据前文标题创新的指标,具体见表3-1。表3-1标题创新能力的表现指标相关要素相关要求表现指标等级划分标题的创新能考虑“标题”的新颖,可以拟出吸引读者眼球的题目①标题的“新颖”:可以巧妙运用修辞手法,为题目注入新鲜“血液”,使题目更加鲜活。②标题的“悬念”:可在标题中设疑,激发读者的兴趣。③标题的“生活化”:可以拟定极具生活化韵味的标题。一级:标题吸人眼球,能使读者有兴趣去阅读你的文章。二级:标题平淡无奇,但贴合习作内容。三级:标题用词不通顺或不合逻辑。由此可见,学生的标题基本都处于标题创新指标中的二级水平,标题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但能贴合习作内容。2.关于习作内容的设计分析56份学生的习作内容发现,学生涉及的人物基本都是自己的家人或老师,事件发生的地点也是只有家里和学校(包括补习机构)。下文将从学生书写的主要事件来进行分析:主要事件:看到妈妈眼角的皱纹和耳后的白发,感觉到妈妈的辛苦,我逐渐懂事长大。虽然事件有所区别,有帮妈妈做饭、有帮父母做家务的、或是照顾生病的家人,但主要内容都大致相同,写作发生的地点也是在家中。从中可清晰感知到学生大多运用了教师上课时要求誊写的框架,阅读这10几篇作文,越到后面就越发觉得审美疲劳,笔者认为这与教材上所给出的案例以及教师课堂的授课内容有关,本课习作书上所给出的案例便是看见妈妈眼角的皱纹,老师所给出的例子也是我帮妈妈包饺子,不仅课堂上给出了事件经过,还给出了框架结构。可以省时省力,绝大多数小学生抵抗不了这种诱惑,所以会在文本中看到相似事件,甚至相似结构。当然,独创性的文章是存在的,有同学习作的对象不同于其他同学,讲述了自己与兄弟的故事,让他体会到了作为大哥哥的谦让。也有的同学在内容上非常新奇,写的是梦境的启示,通过梦中虚幻的世界警醒自己现实中应该学会珍惜,梦境令自己成长,题目也非常有意思,引用了电影的名字—《寻梦环游记》。根据前文内容创新能力的表现指标,如表3-2所示:表3-2内容创新能力的表现指标相关要素相关要求表现指标等级划分内容的创新能在正确表达的基础上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叙述的创新: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记录真实感受,避免流水账。一级:内容符合习作要求,情节跌宕起伏,具有真情实感,且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二级:情节平淡但文章结构完整且能符合习作要求。三级:内容零散、杂乱,情节虚假且不符合习作要求。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的内容情节平淡,但能基本符合结构完整,所以处于表现等级当中的二级,缺乏跌宕起伏的情节和鲜明的个人特色。(四)现状反思这是笔者在调研期间观察到的真实情况,虽说高段的学生已经经历了写话、习作两个阶段的训练,但要独立完成一篇具有创新意识的佳作,还是一个非常难的挑战,需要依赖教师的指导。但笔者认为习作应当是在学生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加之教师的正确引导来完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而不是千篇一律,直接套用模板的文章,针对前文的案例,笔者认为,小学生的习作创新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老师没有做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前文所提到的创新要素(标题、内容、取材、段落、语言),对照这些要素,去分析教师的课例。我们可以发现在标题上,教师偏向于给学生在课件上直接展示一些优秀的标题;在内容上,教师引导学生深度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在素材的创新上,教师倾向于直接给出习作素材,导致了学生选材的局限;在段落布局上,也倾向于“总分总”的形式;在语言表达上,教师虽有意识的让学生思考一些修辞手法,这是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初衷,但在学生回答讨论出来之后,教师并未过多的停留和讲解,反而一笔带过,同时未进行过多的细节描写指导。经过总结分析,发现教师的不正确引导是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五、小学高段学生习作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对上述教学案例、教师访谈结果及学生文本分析后得知,教师缺乏对小学生习作创新能力培养的正确引导,阻碍了创新习作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也极大的消磨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导致目前习作创新的现状还不容乐观,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学生习作的模板化现象严重通过分析小学生的习作文本笔者发现,学生缺乏自己的个性与观点,大多按照老师上课所讲的模板直接套用,导致习作出现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的现象。在学生的习作中,内容范围很窄,人物地点也比较相似单一,无论是题目、内容还是所用的素材都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后经任课老师的证实,确实是上课所讲的内容。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应试教育的弊端,客观上严重抑制了其主观意识的发挥。传统固定的习作教学模式和目光短浅的教育目标极易使语文教育失去本质意义,从而进一步导致学生对习作失去兴趣张秀羽.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研究及策略[J].课程教学研究,2017.4.。另外应试教育中作文占据了考试成绩相当大的比重,学生们不敢“标新立异”,只在乎自己能够拿高分,而不在意作文是否有新意。在考试或是日常的练习中,学生不约而同的会按照教师在课堂上给出的高分模板和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的写作技巧来进行书写。长期下去,追求高分数成了习作的张秀羽.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研究及策略[J].课程教学研究,2017.4.教师的评价维度单一作为习作的最后一个环节—评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确的评改才能发挥出习作的目标,提升习作的水平。王美芹.探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2014.7.研究者们倡导在习作、写作教学评价中,应遵循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并不要仅仅局限于教师一个人的评改。习作教学的评价主体有: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但教师是特殊且重要的评价主体,有学者对主体中的教师进一步做了角色定位,认为教师在学生作文评价中应是特殊的读者、平等评价者、指导者。任园园.小学高段语文习作教学的评价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4.教师的影响对孩子们来说相当重要,通过与孩子们的交流我明白了他们十分看重教师对作文的评价,老师的评价态度甚至变成了一部分孩子是否喜欢习作的重要因素。而无论是笔者在实习期间还是调研期间都发现了教师对孩子们的评价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评价的不够用心,纵观全班的评语,老师一般只从语句是否通顺、错别字、内容是否充实这几个方面去提出修改意见,批语也并非是几经斟酌过后真正来帮助学生修改习作的语言,而是万能批语,空泛笼统的写上两句,同一类型的批语直接应用于不一样的孩子身上,甚至有些作文只有一个等级,用“A”“B”来给学生评价,如果一篇习作评价,教师并没有基于习作文本进行,而是流于形式、囿于表面,这样针对性不强的评语并不能说到学生的心坎上,真正引起学生的重视,那么,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就有限。黄有莉.语境领域视域下小学高段习作评语写作案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9.4.同样仅仅只给出等级,没有考虑到发展、情感等多重因素。便很容易打击学生的习作热情,导致学生并不能找到自己习作的症结和不足之处,教师评价的王美芹.探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2014.7.任园园.小学高段语文习作教学的评价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4.黄有莉.语境领域视域下小学高段习作评语写作案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9.4.教师的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来给学生最直观的学习感受。学生以接受教师给予的间接性经验为主,虽是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知识最便捷有效的方法,但它存在许多弊端,如学生学习的学生的求知欲低下、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思维受到阻碍等。通过对该班教师的访谈我了解到,她明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但要一个老师面对如此大的班额,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更何况班级孩子们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还要面临各种方面的教学压力,所以不得不权衡过后选择了把目的放在如何使学生顺利完成一篇习作,并尽可能的拿高分上。只要学生在考试中能够保持卷面整洁,有头有尾,语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协助收购合同范例
- 作家助手签约标准合同范本
- 兼职短期有效合同范本
- 加盟协议英文合同范本
- 单位借款三方协议合同范本
- 剧本买卖合同范本
- 单位超市采购合同范本
- 个人承包劳务合同范本
- 单位厨师劳务合同范本
- 乡村公路开挖合同范本
- SCI期刊的名称缩写与全称对照表
- 人本位医疗培训课件
- 《供应链管理》课程整体设计
- 水利工程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风险管控清单
- 桂西北丹池成矿带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
- 申论范文:社区微治理 共建美好家园
- 高等工程热力学教案课件
- 2023年征信知识竞赛基础题考试复习题库(带答案)
- 汽车机械基础PPT(第3版)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 【招标控制价编制研究文献综述(论文)48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