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电解原理及创新应用2025年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专题化学H课后习题含答案选择题热点练9.电解原理及创新应用(分值:24分)学生用书P267(选择题每小题3分)1.(2024·吉林白山二模)大连理工大学提出了一种低能耗、无阳极氯腐蚀的电解混合海水制氢新技术,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该条件下,N2H4的放电能力强于Cl-B.a极与电源负极连接,发生氧化反应产生O2C.b极反应式为N2H4+4OH--4e-N2↑+4H2OD.逸出2.24L气体1(标准状况)时外电路转移电子数为0.2NA答案:B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无阳极氯腐蚀,故在该条件下,N2H4的放电能力强于Cl-,不是氯离子失电子得氯气,而是N2H4失电子生成N2,A正确;该电解池采用电解制氢新技术,结合A选项中分析,b极失电子为阳极,则a极为阴极,与电源负极连接,气体1为H2,发生还原反应:2H2O+2e-2OH-+H2↑,B错误;b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N2H4失电子生成N2,电极反应式正确,C正确;a极反应式为2H2O+2e-2OH-+H2↑,根据电极反应式知,标准状况下,产生0.1molH2时外电路转移电子数为0.2NA,D正确。2.(2024·安徽安庆二模)电催化氮还原反应法(NRR)是以水和氮气为原料,在常温常压下通过电化学方法催化合成氨气,其工作电极材料是由六亚甲基四胺(HMTA)与三氯化钒合成的二维钒基复合纳米材料(简称V-HMTA),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石墨电极与外接电源正极相连B.工作电极V-HMTA具有较高的表面积,能提高单位时间内氨气的产率C.电路中通过0.06mol电子时,两极共有0.035mol气体逸出D.隔膜为质子交换膜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原理是用电解法将氮气合成氨气,故左侧工作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N2+6e-+6H2O2NH3+6OH-,右侧石墨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由分析可知工作电极为阴极,石墨电极为阳极,则石墨电极与外接电源正极相连,A正确;工作电极V-HMTA具有较高的表面积,能吸附氮气,加快反应速率,从而提高单位时间内氨气的产率,B正确;阴极电极反应式为N2+6e-+6H2O2NH3+6OH-,阳极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电路中通过0.06mol电子时,阴极产生0.02mol气体,阳极产生0.015mol气体,两极共产生0.035mol气体,C正确;结合电极反应式可知隔膜为允许氢氧根离子通过的阴离子交换膜,D错误。3.(2024·贵州六校联盟联考三)实验室模拟工业上用“双极室成对电解法”生产乙醛酸(HOOC—CHO),原理如图所示,该装置中M、N均为惰性电极,两极室均可产生乙醛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铅酸蓄电池作为直流电源进行电解,M极接Pb电极B.阴极区溶液pH下降C.N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HOOC—COOH+2e-+2H+HOOC—CHO+H2OD.若有2molH+通过质子交换膜并完全参与反应,则电解生成的乙醛酸为1mol答案:C解析:M、N均为惰性电极,两极室均可产生乙醛酸,乙二醛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酸,所以M是阳极;乙二酸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乙醛酸,N为阴极。铅酸蓄电池中Pb电极为负极,以铅酸蓄电池作为直流电源进行电解,N极接Pb电极,A错误;N为阴极,阴极发生反应HOOC—COOH+2e-+2H+HOOC—CHO+H2O,消耗氢离子,阴极区溶液pH升高,B错误;N为阴极,乙二酸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乙醛酸,N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HOOC—COOH+2e-+2H+HOOC—CHO+H2O,C正确;M为阳极,阳极反应式为OHC—CHO-2e-+H2OHOOC—CHO+2H+,N为阴极,电极反应式:HOOC—COOH+2e-+2H+HOOC—CHO+H2O,若有2molH+通过质子交换膜并完全参与反应,阴极、阳极各生成1mol乙醛酸,则电解生成的乙醛酸为2mol,D错误。4.(2024·浙江温州一模)利用电化学富集海水中锂的电化学系统如图所示。该电化学系统的工作步骤如下:①启动电源1,MnO2所在腔室的海水中的Li+进入MnO2结构而形成LixMn2O4;②关闭电源1和海水通道,启动电源2,使LixMn2O4中的Li+脱出进入腔室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启动电源1时,电极1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B.启动电源2时MnO2电极反应式为xLi++2MnO2+xe-LixMn2O4C.电化学系统提高了腔室2中LiOH的浓度D.启动至关闭电源1,转化的n(MnO2)与生成的n(O2)之比为20∶3,可得LixMn2O4中的x=1.2答案:B解析:由题意知,启动电源1,使海水中Li+进入MnO2结构形成LixMn2O4,可知二氧化锰中锰的化合价降低,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MnO2+xLi++xe-LixMn2O4,电极1为阳极,连接电源正极;关闭电源1和海水通道,启动电源2,向电极2上通入空气,使LixMn2O4中的Li+脱出进入腔室2,可知电极2为阴极,电极反应式:2H2O+O2+4e-4OH-,阳极的电极反应式:LixMn2O4-xe-2MnO2+xLi+。由分析知,腔室1中电极1连接电源1的正极,作阳极,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启动电源2时MnO2作阳极,电极反应式:LixMn2O4-xe-2MnO2+xLi+,B错误;电化学系统提高了腔室2中LiOH的浓度,C正确;启动至关闭电源1,转化的n(MnO2)与生成的n(O2)之比为20∶3,可得LixMn2O4中的x=1.2,D正确。5.(2024·湖南岳阳二模)环氧乙烷(,简称EO)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消毒剂。由乙烯经电解制备EO的原理示意图如下。一定条件下,反应物按一定流速通过该装置。电解效率η和选择性S的定义分别为:η(B)=n(生成B所用的电子)n(通过电极的电子)×100%,S(B)=nA.阳极室产生Cl2后发生的反应有Cl2+H2OHClO+HClB.a为KOH和KCl混合溶液C.当乙烯完全消耗时,测得η(EO)=60%,S(EO)=90%,假设没有生成EO的乙烯全部在阳极放电生成CO2,则η(CO2)=30%D.制备环氧乙烷总反应为CH2CH2+H2O+H2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通乙烯的电极区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2Cl--2e-Cl2↑,所以通乙烯的电极为阳极,阴极区水得电子生成氢气,其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阳极室产生Cl2,图中显示Cl2转化为HClO,所以阳极室产生Cl2后发生的反应有Cl2+H2OHClO+HCl,故A正确;阴极区水得电子生成氢气,其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阴极生成氢氧根离子,钾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阴极定向移动,所以a为KOH和KCl混合溶液,故B正确;设生成的EO物质的量为amol,则转化的乙烯的物质的量为a90%mol,C2H4中碳元素化合价为-2价、EO中碳元素化合价为-1价,生成EO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amol,此时转移电子的总物质的量为2a60%mol,转化为二氧化碳的乙烯的物质的量为a90%mol-amol=a9mol,由C2H4~2CO2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2a9mol,C2H4中碳元素化合价为-2价、CO2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价,假设没有生成EO的乙烯全部在阳极放电生成CO2,则η(CO2)=2a9×62a60%×100%=40%,故C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由乙烯电解制备EO时,乙烯转化成EO,水放电生成氢气,所以制备环氧乙烷总反应为6.(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一种清洁、低成本的三步法氯碱工艺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三步中a为直流电源的正极B.第一步生产NaOH的总反应为4Na2.44MnO2+xO2+2xH2O4Na2.44-xMnO2+4xNaOHC.第二步为原电池,正极质量增加,负极质量减少D.第三步外电路上每转移4mol电子,电解池中就有4molHCl被电解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第三步中Ag电极的变化是AgCl得到电子转化为Ag,发生还原反应,是阴极,则a为直流电源的负极,A错误;第一步为电解池,阳极反应为Na2.44MnO2-xe-Na2.44-xMnO2+xNa+,阴极反应为O2+4e-+2H2O4OH-,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第一步电解池的总反应为4Na2.44MnO2+xO2+2xH2O4Na2.44-xMnO2+4xNaOH,B正确;第二步为原电池,正极反应为Na2.44-xMnO2+xNa++xe-Na2.44MnO2,负极反应为Ag-e-+Cl-AgCl,生成的AgCl附着在负极表面,故正、负极质量均增加,C错误;第三步的总反应为2AgCl2Ag+Cl2↑,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D错误。7.(2024·辽宁锦州质检)电芬顿工艺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高级氧化技术,通过电解过程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处理酸性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如(苯酚)],其工作原理如图a所示,一段时间内,Fe2+或H2O2电极产生量与电流强度关系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a图bA.Pt电极应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B.HMC-3电极反应有:O2+2e-+2H+H2O2,Fe3++e-Fe2+C.根据图b可判断合适的电流强度约为60mAD.若处理0.1mol,理论上HMC-3电极消耗2.8molO2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HMC-3电极上铁元素、氧元素价态降低得电子,故HMC-3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分别为O2+2e-+2H+H2O2、Fe3++e-Fe2+,后发生反应Fe2++H2O2+H+Fe3++·OH+H2O,·OH氧化苯酚,反应为C6H5OH+28·OH6CO2↑+17H2O,Pt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由分析可知,Pt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A正确;HMC-3电极反应有:O2+2e-+2H+H2O2,Fe3++e-Fe2+,B正确;过量的过氧化氢会氧化亚铁离子,导致生成的羟基自由基减少,使得降解去除废水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效率下降,故据图b可判断合适的电流强度范围为40mA左右,C错误;苯酚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C6H5OH+28·OH6CO2↑+17H2O,由图可知,反应中氧气转化为H2O2,H2O2转化为·OH,转化关系为O2~H2O2~·OH,故而C6H5OH~28O2,若处理0.1mol,则阴极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2.8mol,D正确。8.(2024·湖南长沙一中三模)我国科研团队设计了一种表面锂掺杂的锡纳米粒子催化剂s-SnLi,可提高电催化制甲酸盐的产率,同时释放电能,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图2为使用不同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相对能量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1图2A.放电时,催化电极附近溶液pH升高B.充电时,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C.使用催化剂Sn或s-SnLi均能有效提高甲酸盐的选择性D.放电时,当Zn电极质量减少6.5g时,电解质溶液增重6.5g答案:D解析:放电时,Zn失电子生成[Zn(OH)4]2-,电极反应式为Zn-2e-+4OH-[Zn(OH)4]2-,Zn是负极;正极二氧化碳得电子生成HCOO-,电极反应式为CO2+2e-+H2OHCOO-+OH-;放电时,催化电极上发生反应CO2+2e-+H2OHCOO-+OH-,氢氧根浓度增大,附近溶液pH升高,A正确;充电时,阴极发生反应[Zn(OH)4]2-+2e-Zn+4OH-,阳极发生反应:4OH--4e-O2↑+2H2O,按阴阳极上得失电子数守恒,每转移2mol电子,阴极生成4mol氢氧根离子、阳极消耗2mol氢氧根离子,故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氢氧根浓度增大、pH增大,B正确;由图知,使用催化剂Sn或s-SnLi时,生成CO反应的活化能均高于生成HCOOH反应的活化能,且CO具有的能量比HCOOH具有的能量高,则HCOOH更稳定,因此可以有效减少副产物CO的生成,均能有效提高甲酸盐的选择性,C正确;据分析,放电时,当Zn电极质量减少6.5g时,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正极吸收0.1molCO2,电解质溶液增重6.5g+4.4g=10.9g,D不正确;答案选D。10.多平衡体系图像及分析(分值:21分)学生用书P269(选择题每小题3分)1.(2024·浙江温州一模)已知HCOOH水溶液在密封石英管中的分解反应:Ⅰ.HCOOHCO+H2OK1Ⅱ.HCOOHCO2+H2K2T温度下,在密封石英管内完全充满1.0mol·L-1HCOOH水溶液,使HCOOH分解,分解产物均完全溶于水。含碳物种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碳元素的其他存在形式)。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混合体系达平衡后:c(CO2)·c(H2)>c(CO)B.活化能:反应Ⅰ<反应ⅡC.c(CO)浓度变小的原因是CO2的生成导致反应Ⅰ平衡逆向移动D.c(HCOOH)可降为0答案:D解析:根据图像可知混合体系达平衡后,c(CO2)·c(H2)>c(CO),A正确;根据图像可知,CO浓度达到最大值时表明反应Ⅰ达平衡,此时CO2浓度未达最大值,即反应Ⅱ尚未达平衡状态,说明反应Ⅰ的反应速率大于反应Ⅱ,即活化能:反应Ⅰ<反应Ⅱ,B正确;根据图中CO2和CO浓度变化,即反应Ⅰ和Ⅱ可知,c(CO)浓度变小的原因是CO2的生成导致反应Ⅰ平衡逆向移动,C正确;过程Ⅰ和Ⅱ均为可逆过程,则c(HCOOH)不可能降为0,D错误。2.(2024·湖南永州三模)室温下,在P和Q浓度相等的混合溶液中,同时发生反应①P+QX+Z和反应②P+QY+Z,反应①和②的速率方程分别是v1=k1c2(P)、v2=k2c2(P)(k1、k2为速率常数)。反应过程中,Q、X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开始后,体系中X和Y的浓度之比保持不变B.45min时Z的浓度为0.4mol·L-1C.反应①的活化能比反应②的活化能大D.如果反应能进行到底,反应结束时,有40%的P转化为Y答案:D解析:根据①和②的速率方程分别是v1=k1c2(P)、v2=k2c2(P)(k1、k2为速率常数),反应开始后,体系中X和Y的浓度之比为K1K2,保持不变,故A正确;根据反应①P+QX+Z和反应②P+QY+Z方程式,可知每消耗1molQ同时生成1molZ,反应到45min时,Q的浓度降低0.4mol·L-1,则Z的浓度为0.4mol·L-1,故B正确;反应到20min时,Q的浓度降低0.3mol·L-1,反应①中X浓度增大0.12mol·L-1,则反应②中Y浓度增大0.18mol·L-1,反应②的速率大于反应①,所以反应①的活化能比反应②的活化能大,故C正确;反应到20min时,Q的浓度降低0.3mol·L-1,反应①中X浓度增大0.12mol·L-1,则反应②中Y浓度增大0.18mol·L-1,如果反应能进行到底,反应结束时,有60%的P转化为Y,故D3.(2024·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模拟)某温度下,向V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4molX(g),发生反应:①2X(g)Y(g)+4Z(g),②2Z(g)M(g)。反应体系中X、Y、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5min时,生成了3.2molMB.0~10min内,气体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2Vmol·L-1C.该温度下,反应②的平衡常数K=2VD.25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再向体系中通入1molY(g)后,反应②的平衡不移动答案:C解析:反应①不是可逆反应,由图可知,25min时n(X)=0mol,即25min时,4mol气体X反应完全,生成8molZ,据图知此时剩下1.6molZ,因此反应②消耗Δn(Z)=(8-1.6)mol=6.4mol,则生成了12×Δn(Z)=3.2molM,A正确;由图可知,0~10min内v(Y)=ΔnVΔt=1.6molVL×10min=0.16Vmol·L-1·min-1,反应为2X(g)Y(g)+4Z(g),则v(X)=2v(Y)=0.32Vmol·L-1·min-1,B正确;反应达到平衡时n(Y)=2mol,n(Z)=1.6mol,则Δn(Z)=2mol×4-1.6mol=6.4mol,反应②为2Z(g)M(g),所以n(M)=12×Δn(Z)=3.2mol,反应②的平衡常数K=c(M)c2(Z)=3.2V(1.6V)24.(2024·湖南长郡九校联考二模)二氧化碳加氢制甲烷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为Ⅰ.CO2(g)+4H2(g)CH4(g)+2H2O(g)ΔH=-164.7kJ·mol-1Ⅱ.CO2(g)+H2(g)CO(g)+H2O(g)ΔH=+41.2kJ·mol-1在密闭容器中,1.01×105Pa、n起始(CO2)∶n起始(H2)=1∶4时,CO2平衡转化率、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所测得的CO2实际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CH4的选择性可表示为n生成(A.反应CO(g)+3H2(g)H2O(g)+CH4(g)的焓变ΔH=-123.5kJ·mol-1B.400℃前CO2实际转化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升高,反应Ⅱ平衡正移C.降低体系温度,CH4的平衡选择性增大D.450℃时,使用更高效催化剂,有可能使CO2平衡转化率达到X点答案:C解析:根据盖斯定律,用反应Ⅰ减去反应Ⅱ,可计算出目标反应的反应热:CO(g)+3H2(g)H2O(g)+CH4(g)ΔH=-205.9kJ·mol-1,A错误;400℃前CO2实际转化率低于对应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结合题给信息“反应相同时间”,判断此时反应未达平衡,不能用平衡移动解释曲线变化,B错误;生成甲烷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体系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H4的平衡选择性增大,C正确;催化剂不改变平衡,故使用更高效催化剂也不可能提高CO2平衡转化率使其达到X点的值,D错误;故选C。5.(2024·湖南长郡中学一模)海带提碘中涉及H2O2氧化I-,存在以下反应:①2I-(aq)+2H+(aq)+H2O2(aq)I2(aq)+2H2O(l)ΔH1=-257.5kJ·mol-1②I-(aq)+I2(aq)I3-(aq)ΔH2=-18.9kJ·mol常温下,固定总碘浓度为0.01mol·L-1,平衡时溶液中的I-、I2、I3-分布系数δ与溶液中初始c(H2O2)关系如图所示。[总碘浓度=各组分折合为I-后的浓度之和,δ(组分)=该组分折合为I-后的浓度总碘浓度,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I-)+c(I2)+c(I3-)=0.01mol·B.根据VSEPR模型,I3C.反应②平衡时,升高温度,其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D.常温下,I-(aq)+I2(aq)I3-(aq)的平衡常数K答案:A解析:由碘原子个数守恒可知,平衡时溶液中c(I-)+2c(I2)+3c(I3-)=0.01mol·L-1,故A错误;I3-写为I·I2-,中心原子I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12(7+1-2×1)=5,故B正确;反应②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但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故C正确;由图可知,溶液中c(I-)=0.01mol·L-1×0.45=4.5×10-3mol·L-1、c(I3-)=0.01mol·L-1×0.45×13=1.5×10-3mol·L-1、c(I2)=0.01mol·L-1×(1-0.45-0.45)×12=5×10-4mol·L-1,则由方程式I-(aq)+I2(aq)I3-6.(2024·湖南衡阳模考)利用环戊二烯()加氢制备环戊烯(),按n(H2①(g)+H2(g)(g)ΔH1<0②2(g)(g)ΔH2<0测得在相同时间内,环戊二烯转化率和环戊烯选择性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已知:选择性=转化为目标产物的反应物在总转化量中的占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60℃时,H2的转化率为72%B.由图可知,反应决速步的活化能①>②C.相同条件下,若增大n(H2D.60℃后,环戊烯选择性降低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剂活性减弱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60℃时,环戊二烯的转化率为90%,环戊烯的选择性为80%,则H2的转化量n(H2)=n(环戊烯)=1mol×90%×8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