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问题解决西师大版秋课题名称:问题解决——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3.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步骤。2.教学重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2.合作探究教学: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如骰子、扑克牌等)。2.学具:学生自备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幅画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引入新课。2.课本讲解课本原文内容:问题:小明有5个苹果,妈妈给了他3个,他现在有多少个苹果?分析:这是一个加法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加法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讲解加法概念和运算方法,引导学生计算。3.例题讲解例题:小红有8个橘子,她吃掉了3个,还剩多少个?学生独立完成例题,教师点评。4.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1:小华有12个铅笔,他送给了小明5个,小华还剩多少个铅笔?练习题2:小丽有20个糖果,她吃掉了6个,还剩多少个糖果?5.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想出一个实际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它吗?”学生合作探究,分享成果。6.互动交流讨论环节: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步骤和话术:A:我认为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先明确问题的类型。B:是的,我们还要注意找出问题中的关键信息。C:我们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提问问答:问题1:什么是加法?回答:加法是指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问题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如何找出关键信息?回答:我们要仔细阅读问题,找出与问题相关的数字和符号。六、教材分析: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材设计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七、互动交流: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问问答:通过提问和回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八、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小芳有15个气球,她送给了小丽5个,小芳还剩多少个气球?作业题目2:小刚有20本书,他借给了小明3本,小刚还剩多少本书?答案:作业题目1:10个作业题目2:17本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更多实际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学目标部分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作为教师,我必须确保教学目标明确、具体,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能力。我会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他们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在教案中,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步骤是教学难点,而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则是教学重点。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我会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同时,我会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和应用所学知识,从而强化重点。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我需要确保启发性、合作探究性和案例分析法能够有效地结合。例如,在讲解加法概念和运算方法时,我会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实物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展示加法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理解加法的原理。在教具与学具的准备上,我需要确保所准备的教具和学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比如,我会使用骰子和扑克牌等实物教具,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课本的讲解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我会先展示课本原文内容,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例如,在讲解“小明有5个苹果,妈妈给了他3个,他现在有多少个苹果?”这个问题时,我会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的运算规则,然后通过一步一步的讲解,帮助他们理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随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题目,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我会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在互动交流环节,我会设计讨论环节和提问问答的步骤。讨论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想法。提问问答环节则是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作业设计部分,我会确保作业题目具有代表性和实践性,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例如,我可能会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题目,如“小芳家的鸡蛋卖光了,她需要去超市买多少个鸡蛋?”这样的题目既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又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细节的重要性。我会不断学习和改进,以确保我的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成长为优秀的数学学习者。课题名称:分数的初步认识——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的表示方法。2.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表示的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分数大小的能力。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表示方法。2.教学重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表示,比较分数大小。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分数的运用。3.合作探究教学: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分数模型、图片等。2.学具:学生自备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饼干的图片,提问:“同学们,如果这盒饼干有12块,你们能告诉我有多少块是我吃的吗?”引入新课。2.课本讲解课本原文内容:分数的意义:分数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所取的份数,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分析: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3.例题讲解例题:一个蛋糕被平均分成了8份,吃了其中的3份,请写出这个蛋糕吃了多少?学生独立完成例题,教师点评。4.随堂练习练习题1:将下列情况用分数表示。5个苹果中吃了2个。10本书中借了3本。练习题2:比较下列分数的大小。1/3和2/53/4和4/55.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将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表示?”学生合作探究,分享成果。6.互动交流讨论环节:问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步骤和话术:A:分数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B:分子表示所取的份数,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提问问答:问题1:什么是分数?回答:分数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问题2:如何表示一个蛋糕吃了其中的3份?回答:用分数表示为3/8。七、教材分析:本节课通过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教材设计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八、互动交流:讨论环节和提问问答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分数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九、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有20名女生,请用分数表示女生的人数。作业题目2:比较下列分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2/3和5/63/4和4/5答案:作业题目1:女生人数为20/40,即1/2。作业题目2:2/3<5/6,因为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较小的分数较小。3/4>4/5,因为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较大的分数较大。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分数大小的比较仍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更多实际问题,如计算家庭开支、分配食物等。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分数的运算,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重点和难点解析:1.教学目标的设定:作为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它们不仅是指导教学活动的方向,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我必须确保它们既具体又明确。对于“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题,我的目标是让学生不仅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还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我会通过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和实际操作,来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分数知识。2.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对于“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题,教学难点在于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的理解,而教学重点则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表示,以及比较分数大小。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演示、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我会通过分数模型和图片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分数是如何表示整体的某一部分的。同时,我会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概念。3.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倾向于使用启发式教学,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讲解分数的表示方法时,我会先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如“如何表示一个班级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例?”然后,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自己发现分数的表示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具与学具的准备:教具和学具的选择对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会精心准备各种教具,如分数模型、图片、卡片等,以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视觉和触觉来直观地理解分数。例如,我会使用分数模型来展示分数的实际含义,让学生通过操作这些模型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5.教学过程的细节:导入新课时,我会通过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通过提问“你最喜欢吃哪种水果?”来引入分数的概念。在讲解课本内容时,我会结合实际例子,如将蛋糕、饼干等实物平均分成若干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分数的表示方法。在随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在互动交流环节,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提问和回答来检验他们的理解程度。6.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是巩固学生知识的重要环节。我会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作业题目,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请用分数表示它的长和宽。”这样的题目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分数的概念,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7.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会认真反思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及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会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例如,通过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分数游戏,来提高他们对分数的兴趣和应用能力。课题名称:分数的加减法——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2.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加减法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教学重点: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特别是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分数加减法的应用。3.合作探究教学: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分数加减法练习册、分数模型等。2.学具:学生自备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个苹果,提问:“如果这个苹果被平均分成4份,我吃了其中的2份,还剩下多少?”引入新课。2.课本讲解课本原文内容: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是指把同分母或异分母的分数相加或相减的运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只需将分子相加减,分母保持不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需要先通分,然后再进行加减运算。分析:通过苹果分份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3.例题讲解例题:计算1/4+1/3学生独立完成例题,教师点评。4.随堂练习练习题1: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1/5+1/53/81/8练习题2: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7+1/53/41/65.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学生合作探究,分享成果。6.互动交流讨论环节:问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是什么?步骤和话术:A: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只需将分子相加减,分母保持不变。B:举例说明,如1/4+1/4=2/4。提问问答:问题1:什么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回答: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是指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问题2:如何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回答:先通分,然后再进行加减运算。七、教材分析:本节课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教材设计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八、互动交流:讨论环节和提问问答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分数加减法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九、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3/6+1/65/81/8作业题目2: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5+3/104/71/7答案:作业题目1:3/6+1/6=4/6=2/35/81/8=4/8=1/2作业题目2:2/5+3/10=4/10+3/10=7/104/71/7=3/7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仍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更多实际问题,如计算食物分配、分配任务等。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分数的加减法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如计算购物折扣、计算工程进度等。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和难点解析:1.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作为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对于指导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在“分数的加减法”这一课题中,我的教学目标不仅包括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还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我会通过设计具体的实践活动,如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分数加减法,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2.教学难点的突破:通过直观的教具,如分数模型,展示分数的大小和加减过程,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通分的必要性。设计一系列的例题,从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开始,逐步过渡到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问题,鼓励他们互相交流思路,共同进步。3.教学重点的强化:在讲解过程中,我会详细解释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展示如何正确进行计算。我会设计一系列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练习,并及时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介押金合同范本
- 2025年漳州货运准驾证模拟考试
- 医院器械采购合同范本
- 加工类协议合同范本
- 办公窗帘购销合同范本
- 村级采购合同范本
- 代销铺货合同范本
- 买卖合同和货运合同范本
- 专利转让英文合同范例
- 北京不备案施工合同范本
- 专题13《竹里馆》课件(共28张ppt)
- 团意操作流程详解课件
- SH/T 0356-1996燃料油
- GB/T 9846.4-2004胶合板第4部分:普通胶合板外观分等技术条件
- GB/T 17836-1999通用航空机场设备设施
- GB/T 13012-2008软磁材料直流磁性能的测量方法
- 2023年全国高中生物联赛竞赛试题和答案
-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件(共28张PPT)
- 小学语文中高学段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 《木兰诗》第二课时(公开课)课件
- 核电项目人桥吊车抗震计算书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