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用自我诊疗法
不用仪器的诊断法不用药物的治疗法一自然诊法的神妙之处是“神”与“气”的诊察二神与气的望诊方法中医的望诊之妙在于“以神会神”来扑捉神气的信息。这就需要进入一种状态,且妙在善“悟”。相气十法甚:颜色深浓而集中,说明邪气已聚集在一起了,为实证。散:颜色发散,一块块不集中的分布呈散开型,说明病将要痊愈或刚得病。
抟:颜色呈收缩集聚状,甚则鼓起来散不出去,有名显的边界,呈一块一块的集聚,说明病久,或病越来越深聚到某一脏器上。
泽:颜色光润,皮肤细嫩,有光泽。说明气血充旺,生命力旺盛。夭:气灰色蒙蒙的黯淡无光,皮肤干焦,如蒙着一层灰土,说明气血衰虚,生命力很弱,病情趋向恶化,将临死亡。
全息诊、疗法宇宙全息统一律,揭示出了许多令人惊奇的全息相关性,解释了现代科学尚不能解释的许多现象。东方传统文化的宇宙观认为,宇宙和万物最基本的组成和最原始的生发部分都是气物质。所以宇宙是一个统一整体,一切系统都是全息的,每个局部都是整体的缩影(全息胚)。在空间、时间以及时空上,都存在着对应性。每个局部凡是与整体相对应部位,都比非对应部位在组成成分、重演程度、感应程度、脉动频率、经络振荡等特性上,相似程度更大。因此包含的整体信息量更多。根据生物全息律,我们则可运用特定的技术和方法来认识和调整生物体。全息诊断与治疗就是这一原理在医学上的应用。中医学很早就观察到体表的每一部位都是全身的缩影,都可作为反映全身信息的窗口,如面相诊病、耳相、手相、足相、鼻相等等诊法。在本节我们将对这些全息诊、疗法作以全面简介。其中以手部诊疗、耳穴及足疗等作为重点,篇幅较大。因为这些部位信息量较大,且应用方便。
一、手部诊、疗法(一)手的重要地位和诊、疗依据有人说,手是脑的“驻外机构”,是脑外之脑,是“情报中心”,是内脏的“司令台”。因此,对疾病的诊察和治疗,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统一整体,各脏腑之间、内脏与体表之间均有密切联系。身体任何一个局部都可反映全身信息。正如《内经》所说:“有诸内必形诸于外”。经络学说更使人体形成一个整体信息网络。经气流行于人体中,犹如沟渠河流,内联脏腑,外络支节,连通表里,贯穿上下,使之形成了个“一处动而周身无处不动”的有机整体。手足部是各条经络的起止点,经络中的五输穴(井、荥、输、经、合)与经气的出入、汇合、转输最为密切,都位于手(足)及肘膝以下,而手(足)是井穴所在,即经络“能源的井户”,乃是经气的源头。手掌与内脏以经络为能源连接线,也是情报的传送线。因此小儿的指纹诊断,成人的全息脉诊都在手部及手腕。当人们心情紧张时总会“手心冒汗”,这是内脏紧张的一处反映,而当烦躁不安时,会无意识地揉搓手掌,这也是企图松弛内脏的自发动作。可见手与周身器官密切相通,不失为反映内情的窗口,内脏发生的任何细小变化,都逃不出手掌,脏腑一有不调和,手掌会马上发出信号。在中医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北京名中医贺普仁教授经多年研究发现,人的手掌、手指有14条气脉,344个穴,几乎与全身的经穴对等。人体若发现疾病,在手掌或手指的某一经穴给以点刺就能收到明显疗效。掌面联结着人体前部的各个器官,掌背联结着人体后部的各个器官。诊察体表穴位,就可了解内脏情况,并调节脏腑气机,达平衡阴阳,祛病疗疾之效。
西方文化中,也有关于手的诸多论述:法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提出“手是人类外在的脑”,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认为:“手相并不是无缘无故显现出来的,而是自然的感化力与个性的产物。”手相与禀赋、素质、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人类中很难找出完全相同的手纹,可见手相反映了每个人独有的个体特征,可窥视其内在的特殊规律。现代医学的神经系统功能,同样是讲人体各部均与大脑中枢联络相通。手是神经最丰富的部位,布满了神经线网。可将体内各脏腑器官的情报,传递到脑神经中枢。而大脑又可将所有内脏情报原原本本地反映于手上,则手掌便成了一个控制中心。故有“脑外之脑”、“脑的驻外机构”之称。而手诊原理更具说服力的是“全息学说”。“全息”理论认为:每一物质的局部,都含有其整体信息,在生物学中更不例外,如植物的枝、叶,人体的手、脚、耳、鼻、眼等均可称为“全息胚”。全身各脏器与“全息胚”上的对应点之间存在着某些共性的联系。手作为人体的“全息胚”之一,我们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体会到,手部恰似一个倒置的胎儿缩影图,可反映出各脏腑的具体形态、相对位置、大小比例以及病理变化,通过对大量病例反复观察印证,临床符合率很高。可见,手部确是人类生存在时空坐标中的缩影,可记录、储存、感应、释放、反馈许多先天信息和后天信息,更可以披露疾病信息。类似电脑终端的“显示屏”。以手作为观察窗口的优越性在于:最方便、直观、容易定位和辨认
全息手诊的核心有二:即找准“位”,辨清“相”
1.准确定位
1)定位的原理:手诊的定位,如耳穴等其它全息诊断法同样似一个完整倒置的胎儿,各脏器均相应地缩影在手上。因为人在直立时,双手自然下垂呈半握拳状。所以当我们展开手掌时,则呈现为:头在中指根部,会阴在掌根部的脏腑全息分布图。并且有着固定的方位、大小及形态规律,成比例的缩小12倍,定位在手上。但有的脏器比例偏大,如心脏。而有的比例偏心,如肺脏。这与各脏腑在胎儿时期的功能有关(胎儿在母体内,不用肺呼吸)。2)定位的规则:男性看左手,女性看右手。指尖方向为人体上部,手掌为人体五脏六腑,掌根示人体下部,手背正中,为脊柱反映区。无论男、女,大拇指方向均为左侧,小指方向均为右侧。3)各脏腑器官的具体观察位置。食指、小指为胎儿的两个上肢,左右肩关节分别在食指、小指的掌指关节处。左右肘关节分别在食指、小指的第二指关节处。两腕关节,分别在食指、小指未端的指关节处。左右手分别在食指、小指的指端。中指、无名指为胎儿的两下肢,第二指关节处、分别代表双下肢的膝关节,末端关节处分别代表左右踝关节,指端代表左右双足。拇指为胎儿脐带的投影,系母血营养胎儿的通路,与心脏相联。手的背侧面为人体脊柱的反应区(颈、胸、腰、骶、髋)。中指的掌指关节部为颈椎(关节上部顶端为第一颈椎,下部末端为第七颈椎,关节最高点为第四颈椎,其余各椎均依次排列)。从掌指关节的末端至第一腕横纹的距离,平均分成5等份,上3/5处为胸椎,依次为1~12节胸椎,下2/5处为5节腰椎,手背的第一腕横纹至第二腕横纹处,为骶髋部。中指的掌面指掌关节即掌指纹处的中央部为脑干区,如米粒大小,其两侧为左右小脑。中指根部的两侧为左右基底动脉,即脑动脉的内囊处。中指基底节上方为头晕区,其下方为头疼区。左侧带状区为高血压区,右侧为低血压区。中指两侧的中上部带状区为左、右耳反应区。
手掌部位为人体内脏的反应区,但器官在手掌上分布定位,由于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掌纹形状位置不一,不能仅仅靠掌纹定位,故我们采取了九分法定位,即把手掌平均分为九等份,标出1~9号区内的脏腑分布,基本与人体解剖位置相对应,但也有不完全相等的,如肝脏,脾脏从人体解剖上讲,肝在右肋下,脾在左助下,而手诊图上,肝在左侧,脾在右侧。这可能是依据祖国医学的脏腑经络原理:肝主升发,脾主运化,依左升右降之理,故肝左而脾右。另外,在手诊上,有些疾病除解剖位置上有气、色、形态的变化外,还有一个相应的疾病反射区,如胆结石的病人,除在胆囊区可找到结石的反应点外,在胆结石反射区更能找到结石的反应点。因此手诊不仅要以脏腑解剖位置为依据,还要结合反应点及手纹的变化等综合判断才能避免误误诊。手掌九分法的划分是将掌面(手指除外)纵向、横向各分为3等份,自尺侧(小指侧)向挠侧(大指侧),先上部,后下部依次标出1~9号区。
1号区内由小指与无名指之间引一条垂直线。上1/2部分为大气管区,大气管下部两侧为左右肺门区。再把小指、无名指各分成3份,两指相邻的内侧1/3区,向下延伸l号区域的下1/3处,为双侧肺区,肺区的中下部又为乳腺区。9号区左上中部为心脏反应区,拇指掌指关节处的小静脉或静脉窦,为冠状动脉的反应区,拇指掌指关节纹的中点偏下一点为窦房结反应区。自拇指顶点至腕横纹的中间连成一条线,把心脏区平均分成左右两部分,再将心区分成上下5等份、上2/5为左、右心房,下3/5为左右心室反应区。房室交接点处为房室结。左下角为浮肿区,靠近心脏左缘的带状区为心律反应区,右下角为风湿反应区。手指上的反应区拇指的尖端指甲下方为直肠及肛门的反射区;食指的第一指节为失眠多梦的反应区;无名指的第一指节左侧1/3处,为便秘的反应区。右侧的1/3处为咳喘病的反应区;小指的第一指节左侧1/3处为泌尿系统疾病的反应区,右侧为生殖系统疾病反应区。4)几点说明(1)由于胎儿身体呈蜷曲状态,所以从投影上来看,胸廓内的心肺两脏器在前,而腹部在后、在内,所以脏器的位置并不绝对是上下相对。当胎儿落生、身体展直时,大鱼际的心区与小指下方的肺区位置才由并拢到分开,又由于胎儿在子宫内双肺还没有张开呼吸空气,所以较小,而心脏在不停跳动,通过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时时在工作着。这就是我们在手诊上见到的心脏区大,而肺部区域小的原因。(2)由于胎儿是蜷曲状,所以会阴部在肾的下方即可通过投影而平视到。故女性阴道在肾的下方,阴道下方为宫颈,宫颈下方为子宫,子宫下方的大小鱼际边缘处,恰似两侧臂部的形状,其中点即为肛门区。这就是与人体直立时解剖位置不同的缘故。
(3)一定要把疾病“反射区“和具体脏腑器官的解剖反应区概念分开。如肛门疾病的反射区在拇指指端,胆结石的反射区在脾的下方,糖尿病的反射区在小鱼际的下1/3区内,与解剖位置的反应区不同,在这些反射区内看不出脏腑器官的具体形态特点。只有疾病的信息反应。
(4)手的全息诊断法,不但要知道脏腑器官定位原理,还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医学解剖如识,把人体各脏腑器官均了解清楚,并把它们的形态成比例地缩小在手上,须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实践,才会观看到各脏腑器官活灵活现的展示在手上。同时还要掌握一些中医的基础理论,这样才能准确地观察出气、色、形态变化与各脏腑相生相克的关系,从而准确无误地判断病情的微妙变化,掌握病变发展的趋向。2.辩清手“相”(包括气、色、形态)手是人体“全息胚”之一,人体的气血运行情况都可反应在手这个“显示屏”上,因此通过观察手掌的神、气、形、色可反应出整个人体的正气(精、气、神)情况,以及病气的阴阳、虚实变化状态。1)气:如前所述“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包括精、气、神三方,这三者均可表现在手上。有气(有神)光泽、红润、充盈(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外在表现),正气足则健康,即使有病也轻浅,易治。无气
晦暗枯槁(精、气、神衰弱,疾病属重症、危症,预后欠佳)。根据年龄、职业、季节、气候的不同,手“相”上有一定差别,要具体分析,不能机械地用同一标准。
2)色:按性质可分常色、病色。常色中又有主色和客色(如上节所述不再重复)。病色可分善色、恶色、善色五色配五脏。五色代表不同性质的病邪。如①白色属肺,肺为病,则胸闷、胀满、咳喘、烦心、咽喉肿痛、肩背痛等;②青绿色属肝、肝为病,则肋胀痛、胸满、呕吐、腹泻、疝气、腰疼、尿闭、痛经、目赤肿痛;青亦为寒凝气滞、经脉瘀阻,如风湿痹证关节痛的患者掌区呈青色;③黄色属脾,脾为病,则感倦怠、困重、纳呆、泄泻、脘腹胀痛;④红色属心,心为病,则心区痛、口渴、厥冷等;⑤黑色属肾,肾为病,则头昏目眩、腰痛、惊恐等。若五色两两出现,呈相生关系则预后较好,如青赤、赤黄、黄白、白黑、黑青均为相生之色;若呈相克关系则病重,预后不良,如青黄、黄黑、黑赤、赤白、白青均为相克之色。恶色为晦暗枯槁无气,或青黄、黑赤等相克之色并见,则预后不良。手诊颜色在西医病症中的反映:白色炎症初起或贫血,表示有慢性疼痛性炎症;若红白相兼,则示炎症较重,病理上有充血、水肿、渗出等改变。青绿色
血液循环不良(血粘度高,酸度高、血管弹性差,心脏传导不良等)或脏器瘀血。
红色
浅红色:低热及脏器功能较差,病理上为炎症的充血阶;暗红色,炎症较重,病理上有充血、水肿、渗出及化脓趋势;棕红色:伤口部位开始愈合,病理上为充血和水肿的吸收阶段;鲜红色:正在活动性出血及严重红肿病变。
黑色危症、癌症(呈深咖啡色或灰黑色),病理上有组织坏死。老年斑色素沉着部位,标志相应的内脏内分泌失调。
3)形态:指气色的形态,如凸凹、沉浮、浓淡、疏密等。观色的关键在形。需综合判断才能全面认识。凸表示肿大、病情长久、慢性。若凸起带有尖的淡黄色斑点,中间色重呈点状或周围边缘不清,则要考虑肿瘤,若是咖啡色或暗青色发亮的则更应引起注意,排除恶性肿瘤可能(恶性肿瘤的手诊特征是整个手的气色晦暗,凸起有黑头,边缘不整齐,且周围有黑气)。凹表示脏腑萎缩、下陷或手术后瘢痕。浮气色斑点在皮肤表浅处,似天上白云飘飘逸逸,忽显忽隐,表示症状初起,病较轻、易治,预后良好。沉气色斑点在皮肤深处,固定不移。表示里症,病较重,慢性病。淡气色浅淡,表示身体正气虚。浓气色深浓,表示邪气盛。疏气色斑点疏散,浮淡。表示病较轻或将愈。密气色斑点密集。表示病较重或由轻转重。气、色、形态三者需综合起来观察再作判断。“气色之道精深,不容率意”、“脏腑之情蕴奥,安可粗心”,“熟练习玩,揣摩日久,自能洞秘其妙”。3.注意事项1)观手最好在白天自然光下,光线不宜过强或太暗。2)诊查者须心平、气静、脑无杂念、专心致志。3)就诊者,手需自然舒展,手上的气、色、形方可显露出来(放松状态)。4)分析病症时,需强调人体统一整体。用联系的观点、辨证的观点,综合分析,全面认识。尤对初学者,更不要轻易、武断地下肯定的结论,发现较重大疾病信息,最好再配合其它方法印证,如耳穴、足穴、舌诊等。必要时提示患者及时去医院作实验室检查。以免出现错误,造成不良后果。【各脏腑器官的病理手征】承上所述,手的信息诊断法,是全息的、科学的。从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中证实是非常有应用价值的。本章对各脏腑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手征,按中医藏象学说的气化功能,结合西医的有形病理改变,综合加以论述。1.心的生理及病理手征
中医理论认为心属火,心主赤色,心为君主之官,故其功能不仅主管心脏、血管系统,而且还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功能。这与现代医学研究中,“心脏参与脑的思维活动”的新理论、新观点完全一致。从手上看心脏区也有些微显红色,这是正常的生理常色。色泽太过与不及皆为病相。
1)心脏的病理手征:如前所述,心脏的信息反应区,在手上的大鱼际处。正常的心脏大小如同本人的拳头,在手诊上的定位方法是:令其大鱼际收缩、拇指外展,可见到大鱼际呈现出一个如同心脏外形的隆起部分。此隆起随着人的胖瘦及病情而变化。一般胖人的心脏多呈横位心,而大鱼际的隆起亦呈横位象,而且饱满。瘦人的心脏多呈下垂状,即垂位心,而大鱼际处隆起亦呈下垂状,而且不饱满。当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病时,虽然体形不胖,大鱼际处亦可呈现横位心象,也就是说,如果是男同志左侧大鱼际的隆起处大于右侧,就可能是心脏扩大。反之女同志右侧大鱼际的隆起大于左侧,就可能是心脏扩大。在心脏隆起的平分线,左侧有异常反应为,心悸,心慌征象。若双侧皆有反应,则为心悸、心烦征象。在大鱼际上方,拇指根部与虎口皱壁下的三角区内,若有异常,为胸闷胸痛的征象。其余反应区,如冠状动脉区,左右心房、左右心室,窦房结,房室结,二、三尖瓣等反应区的定位,前面已论述,就不再赘述了,其反应区若出现异常即为相应疾病。
[近视、远视、散光]近视是眼球的前后径加长,光线入眼后,不能在视网膜上聚焦,而成像于视网膜以前,因而视物不清。青少年的假性近视,多是由于学习或工作时光线不足、体位不正或用眼不当,使睫状肌长期处于痉挛状态,而使眼的轴距加长,形成假性近视。远视是眼球前后径较短,当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之后,而视物不清。散光是角膜面曲度异常,光线进入眼睛后,不能在视网膜上聚焦,而成像不清。不论是近视、散光还是远视,它们都要较正常的眼睛消耗能量大些,都要努力集中精力才能看清人或物体,这样就会造成眼球的血液循环量相对不足,所以在手征上,这三种眼病共同点都是整个眼区,呈浅青色或青灰色一片,长期的近视或散光及远视,眼区皮肤色稍黄,轻微下凹。2)耳的病理手征:耳的解剖区在中指第一与第二指节关节处的左右两侧。而耳聋的反射区,在中指的第二指节侧面中点至第三指节侧面中点的区域内。耳的疾病重点介绍中耳炎和耳聋。(1)中耳炎的病理手征中耳炎有急、慢性之分。急性中耳炎又有非化脓性中耳炎与化脓性中耳炎之分。[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病理上以充血、水肿和少许渗出为主,所以在手征上表现为患侧耳区的皮肤轻度潮红,并可见少许浅白色散在的很淡的斑点。严重时可见红白色班点。临床以耳部疼痛,耳内阻塞、压迫感为主要症状。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因感染而致,鼓膜部暗红色,充血、水肿较重,并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或鼓膜穿孔,脓液自穿孔处流出。在手征上表现为耳区皮肤潮红,并且有红白相间的斑点,斑点隆起较明显。临床主要表现为耳的深部锐痛、跳疼、钻疼,当喷嚏、呵欠时疼更甚,伴听力下降等。[慢性中耳炎]病理上以鼓膜内陷、增厚、或粘连为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以鼓膜穿孔或少许化脓性分泌物为主。在手征上,非化脓性的耳区皮肤浅黄或暗黄、皮肤纹理粗厚,或有暗黄班点。化脓性的慢性中耳炎,耳区皮肤仍有轻度潮红但兼见黄色,皮肤纹理粗厚,有很浅的暗黄色斑点,有时兼有浅淡的白点。临床凡是慢性中耳炎,皆有听力下降或耳聋、耳中胀闷、耳鸣等症状。(2)耳聋:耳聋有神经性耳聋及慢性中耳炎引起的耳聋等,原因很多,但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耳聋,在耳聋反射区多可见一条青色的静脉,并在耳区可见皮肤粗糙,色暗黄。临床以耳聋、耳鸣为主要症状。3)鼻的病理手征:鼻的手诊定位是在双目之间的下方,即中指掌指关节线中点偏下方的区域。鼻的主要疾病,有鼻炎、鼻窦炎和鼻窦肿瘤等。(1)鼻炎的病理手征:鼻炎有急、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炎]称“伤风鼻塞”、“感冒”。容易引起咽喉炎、肺炎等,在病理上主要表现为鼻粘膜充血、肿胀及渗出等卡他性炎症,所以手征上,在鼻区皮肤色泽无明显变化或轻度潮红,同时可见浅浮的,淡白色散在的斑点。急性鼻炎较重时则为红白相间的斑点,无明显的凹凸变化,而且多数患者在咽喉部亦有卡他性炎症反应的手征。临床上急性鼻炎主要有,发热、头疼、鼻痒、频发喷嚏及鼻腔堵塞感等症状。
(3)鼻及鼻窦良性肿瘤的病理手征:良性肿瘤包括血管瘤、骨瘤、乳头状瘤、纤维瘤及鼻息肉、囊肿等。总起来说,凡是良性肿瘤,色泽一般无恶色,有光泽,多为白或暗青或黄白或暗红色,无黑色,凸起的部分边缘清楚,整个手的气色很好,但血管性肿瘤色多暗青或暗红,凸起的部分质较软。骨瘤、纤维瘤、乳头状瘤,凸起的部分是圆形,或椭圆形,为结节状凸起,触之较硬,边缘清楚,色泽为黄白色或白色。而囊肿及息肉凸起的部分触之较软,色泽多为白色。临床遇到这种手征,要让病人去五官科进一步检查。(4)鼻及鼻窦的恶性肿瘤手征:恶性肿瘤包括外鼻恶性肿瘤、鼻腔内恶性肿瘤、鼻窦恶性肿瘤。但在手诊上,却只是鼻区的一个点。在临床诊断时,一定要结合体征和病理化验、X光检查等,不可轻易下定论。而手诊的重要性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指导患者做进一步检查。恶性肿瘤的手诊特点是:整个手掌的气色不好,晦暗无光泽。鼻区有暗灰色或紫灰色或咖啡色的凸起,边缘不清楚如有根状。①结节型的恶性肿瘤,凸起的斑点触之较硬,隆起明显。②溃疡型的肿瘤,在暗灰色的基底之上,有很浓的白色或灰白相间的斑点,以白色为主。③弥漫浸润型,斑点隆起平坦,边缘弥漫不清,在暗灰色的基底之上,有灰白色斑点。临床上以血性鼻涕和鼻塞为主要症状。4)咽(喉、扁桃腺)的病理手征:咽、喉、扁桃腺,在口腔区的中点,即中指竖直平分线与手掌感情线的交点上方。咽为中点,其上方为鼻咽区,下方为咽喉区,左右为两侧扁桃腺区。咽、喉、扁桃腺的主要疾病为急、慢性炎症和咽喉癌。(1)咽炎的病理手征:咽炎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病理上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咽炎]是以充血、水肿,渗出为主的卡他性炎症。一般多与鼻炎或气管炎同时并存,所以在手征上,不仅咽部可见到白色或花白色的斑点。同时可在鼻咽区,鼻区及气管区也能见到散在的、浅浮的、白色或花白的斑点。临床以“伤风”、“感冒”的症状为主,即咳嗽、咽疼、咽干或低热,鼻塞等症状。[慢性咽炎]虽然也是卡他性炎性反应,但充血、渗出、水肿不严重,主要以增生为主。在手征上咽部轻度隆起,皮肤色暗黄或暗红,纹理较粗,并见较底色稍浓的黄色或暗红色凸起的斑点。慢性咽炎临床以咽部不适,如有异物阻塞感,咽干、咽痒、咽疼等症状为主。从经验上讲,如果咽区呈老茧色,多为很早以前患过较顽固的咽炎现已痊愈。如果咽区皮肤色暗黄,但在暗黄的底色之上又有白色或红白相间的班点,为慢性咽炎的急性发作期。(2)扁桃腺炎的病理手征:扁桃腺炎也是临床常见病,尤以青少年为多。[急性扁桃腺炎]病理改变为扁桃体红肿、充血、渗出、肿大明显,表面可有黄白色脓点。在手征上扁桃腺区皮肤潮红,有轻度隆起,并见较浓的白色或红白相间的斑点。扁桃腺已化脓的患者斑点多为鲜红色,或红白相间,其色泽很浓。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咽痛、吞咽或咳嗽时疼痛加重。[慢性扁桃腺炎]病理改变是增生肥大,轻度充血或有疤痕。在手征上表现为扁桃腺区皮肤稍黄,粗糙,轻度隆起,并可见少许黄色或暗黄色的斑点,临床以咽干、异物感、易引起咳嗽为主要症状牙的疾病主要有龋齿,牙髓炎和牙龈炎。[龋齿]龋齿相应区域内可见形状不规则的白点,如果白点似有似无,而且很小,患者一般没有症状。如果白点较大,而且白中透红,说明龋齿较深,细菌及毒素刺激牙髓,使牙髓产生充血、水肿及渗出等炎性反应,这就是牙髓炎的手征。龋齿及牙髓炎临床以经常或阵发性牙痛为主要症状。[牙龈炎]牙龈炎是包在牙齿外的软组织充血、水肿或有脓性渗出。一般是几个牙或整口牙的牙龈发炎,所以在手征上多呈带状,即多个斑点连成一条弧线。炎症初起多为白色斑点,炎症较重时可有红白相间的或很浓的白点。慢性牙龈炎,病点色泽偏黄,临床以牙疼(不很重)为主要症状。[拔牙后]拔牙以后,局部软组织增生,以填补拔牙后引起的洞。这种软组织生长往往稍超出牙龈,所以从手征上就可以找出一个凸起的黄色斑点。临床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斑点位置,来判断是哪个牙被拔掉了。
7.二阴的生理与病理手征前阴:男同志包括前列腺、睾丸和阴茎;女同志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及尿道。后阴;男女一样,皆指肛门和直肠。前阴的定位:男性的前阴,以手的九分法定位在第八区,将第八区平均分成四份,最下1/4的中线两侧各0.3厘米区域内为前列腺
(左右两叶),下2/4的中线两侧各0.3厘米处为睾丸区,上1/4区为双肾区,上2/4区的中线部为阴茎区。
女性的前阴,以手的九分法定位,也在第八区内,上2/4稍下处为阴道区。上2/4与下2/4的交界区为宫颈区,下2/4的中间区为子宫,子宫的左右边缘在该区的中间部分约占1/2面积。左右输卵管区沿大小鱼际边缘至各自的中点区域,其中点处即为卵巢区。
2)附睾炎的病理手征:附睾炎是男同志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急性期的临床表现为局部肿大、疼痛和体温升高,同时有精索的压疼。慢性期表现为睾丸的下坠感和不定期的肿胀、疼痛、有时合并鞘膜积液。[睾丸炎]在睾丸区,可见皮肤潮红,有白色或红白相间的斑点。[慢性睾丸炎]诊区皮肤粗厚。伴有鞘膜积液者皮肤光亮,并可见浅黄色或棕黄色的斑点。3)阴道炎的病理手征:阴道炎共有三类,最多见的是滴虫性阴道炎,其次是霉菌性阴道炎和老年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病理表现为阴道粘膜充血、水肿及炎性渗出物。临床症状为白带多、色黄、质稀、有嗅味、阴道有虫爬样瘙痒。[霉菌性阴道炎]阴道和小阴唇内侧粘膜被一层膜状分泌物覆盖,除去膜后,可见粘膜轻度充血、水肿,亦可见浅表的溃疡。
手部治疗
在详察手部气色、形态基础上,经综合分析,搞清诊断,辨明虚实后,施以治疗手法是最后表现医疗技术的关键一步。手部治疗主要是用手指(拇指为主)或借助某些工具(可特制也可随手取用如牙签、发夹、洗衣夹、香烟头、吹风机等)对病变相应区穴进行适量刺激,以达调整脏腑功能,恢复阴阳、气血平衡之目的,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内病外治方法。施术时手法要适中,因人而异,据病情虚实施以相应的补泻手法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使病变反应区的异常气色消失、肌肤弹性恢复,压之不再觉疼痛为止。1.补泻手法
1)补法:用于正气虚衰之症。主要用揉按法,力度上轻、慢为补。方向左旋(向拇指方向旋转按压)为补。在对称位上,从两侧同时作向心揉按为补。
2)泻法:用于邪气实和急重之症。
(1)揉按法:力度上重而快。方向为右旋或自对称位同时向两侧作离心揉按为泻。
(2)掐点法:即在相应的位点上进行上、下或左右掐点。力度重为泻、力度稍轻为清。
(3)指压法、揉搓法:多用于手指及井穴。
(4)使用特制的(针、艾灸、仪器等)或借用的工具:(牙签、发夹、香烟头、吹风机等)作强力度的刺激。
临床主要多用泻法与清法。
2、选穴施治原则
1)在手诊病变反应区,直接对发病部位进行手法治疗:按脏腑全息手图定位,对病变脏腑反射区进行手法刺激,补虚、泻实。(气功能力强的可直接用意念发功治疗:以眼睛盯着手诊病区,并用对应侧的手掌,向病区发功10分钟左右,一般症状可明显见效)。2)据五行生克关系行补、泻手法:按形色诊断辨清虚实,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白、黑色多为虚寒;红、黄、青多为实证、热证。如手掌胃区,有红白相间之斑点为胃炎(胃火)属实证,按实则泻其子的方法可对肺区施以清泻法。若为肺虚,则可施补脾之法。
3)手部各指均分别连及不同脏腑,指端井穴更为经络能源的井户,随时刺激手指、指丘及指端井穴可促进内脏机能,活跃经络气血循环。如肺经行于拇指,其甲根下一分的少商穴为肺之井穴可诊疗呼吸系疾病;食指及其甲根下的商阳穴,与大肠经脉联系密切;中指及其指端的中冲穴为心包经穴、区与心脏活动有极密切关系;无名指及关冲穴联通着掌管淋巴循环及激素分泌的三焦经。心经的少冲及小肠经的少泽分别行止于小指的阴侧及阳侧,以上六条经穴均源于手掌,其余六条经则源自脚底,但和手掌也有着极密切的关系。脚拇趾有肝经、脾经各与手掌的中指、拇指相关,位于二趾的胃经与手掌的食指相关。位于四趾的胆经与手掌无名指密切相关。位于五趾的膀胱经与手上小指的小肠经相关,源于足底的肾经与小指的心经有关(均为手、足同名经。故有经气相互流注的紧密关系)。第二掌骨全息诊疗法
1973年张颖清教授首先发现了在第二掌骨侧近心端的腿穴可以有效地治疗腿病。进而又对2074例病人进行了系统测试,结果发现第二掌骨侧存在着一系列的新穴,从而证实了第二掌骨恰似整个人体在这里的缩影。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一种信息对应关系,整体可以划分为无穷的部分。所以第二掌骨对应这些无数部分的穴位也是无数的,他称这些穴位为,第二掌骨侧的全息穴位群"。与耳、鼻、面、手、足等针刺系统不同,第二掌骨是一个普通的肢节,它与第三、四、五节、第一掌骨肢节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差别。所以他认为第二掌骨侧的穴位分布形式不应是独有的。在人体全身的其它节肢,也都应该有着相同的穴位分布规律,经反复测试终于证实了:人体的任何一个节肢都是整个人体的全息缩影。而且每两个相连节肢的结合处,总是对立的两极联在一起的。这便是穴位分布的全息律。每个节肢的穴位分布,均在各节肢的腹侧。临床应用中发现,各节肢上,同一命名的穴位均同样有与第二掌骨侧穴位相同的作用,其压痛与异常反应程度也仅仅稍有不同。这样,在临床上,就可以选择敏感程度最大的作按压治疗,其相应疗效也最好,若同时采取两个节肢的同名穴位作按压其效果会更好。据经验证明,胃以下部分采用下节穴位效果更快些。由于第二掌骨侧穴位应用方便,且最易分区定位,临床上应用最多最广,故作为重点介绍。
1.第二掌骨侧的穴位分布第二掌骨节肢的近心端为足穴,远心端是头穴,头穴与足穴的中点是胃穴,胃穴与头穴的中点为肺心穴,肺穴与头穴连线分为三等份,从头穴端算起,两个分点依次是颈穴和上肢穴、肺心穴与胃穴的中点为肝穴。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六等份,从胃穴端算起,五个分点依次是: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用此穴位图诊、疗简明而实用,图中所标的点,实际上不仅是穴名所指出的部位或器官;而是代表着以该点为中心的一个小区域,包括着与该穴名处于同一横截面及邻近的其他部位或器官。
2.第二掌骨侧速诊法只要从头至足穴依顺序按压一次至数次,根据压痛点的有无和位置就能确定在整体上哪些部位或器官有病或无病。其具体方法简述如下:以测右手第二掌骨为例,测试者与患者相对而立或坐,测试者用右手托着患者右手,令其放松如握鸡卵状,虎口朝上,测试者用左手拇指尖横切在患者右手第二掌骨的拇指侧,顺着其长轴的方向轻轻来回按压,即可觉有一浅凹长槽,第二掌骨侧的诸穴即分布在此长槽内,以拇指尖施力按匝的同时略带顺时针方向旋转(30度角),以使指尖的着力点抵达全息穴位的内脏位置。从头穴到足穴用大小适中且相同压力顺序揉压一遍,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并询问揉压各穴位上的感觉,如果在某穴上有明显的麻、胀、重、酸、痛的感觉,或发生躲闪、抽手、皱眉、例嘴等反应,则此穴即为阳性压痛点,其所对应的器官视为有病变。一般若左手穴位压痛反应较右手同名穴强时,表明左侧病重或病在左边,同样右手相应穴位压痛点较左侧同名穴强,表明右侧病重或病在右边。此外,与压痛穴位密切相关的脏腑、器官
可能也有病变、如肝穴压痛,除说明肝及邻近器官有病外,还可说明眼有病;肾穴压痛说明肾及邻近器官有病外还可推断耳有病等等。如某穴无压痛则与此穴相应的各脏腑器官均无病,若第二掌骨侧各穴均无压痛,则表示全身无病(除用压痛法诊断外还可采用穴位电阻测
定法)。据报道诊断符合率可达96%以上。
3.第二掌骨侧速疗法当用速诊法查出某些疾患时,即可进行相应治疗。治疗部位的选取就是最敏感的压痛点。取穴原则应遵循以下四点:
1)部位对应原则:,即前述表列的部位,哪有病就采用其对应的穴位。注意要在该穴位附近寻找最敏感点位,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2)同侧对应原则:取穴时应与患处同侧,如患部在整体的左侧,即取左手的第二掌骨穴位治疗效果更好、更快。
3)脏腑所主对应原则:即以祖国医学中的脏象学说为指导,将人体视为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如流鼻涕、咳嗽等,按照“肺开窍于鼻”的理论,只要对肺点进行按压即可缓解症状,又因“肺主一身之皮毛”,皮肤病也可按压肺穴,其它脏腑同此类推,诸如:“心主神志”“心开窍于舌”。“肝藏血”、“肝主筋”、“肝开窍于目”。“脾主肌肉”、“脾统血”等等。
4)少针、穴准原则:根据张颖清教授提出的泛控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泛控系统,若向这个系统输入较少方向的强信息,就可调动整体对这一信息产生更强的响应,因而有较强的泛控作用,获得较好的疗效。足部诊、疗法
(一)足的重要地位及诊疗依据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脚为人体总的精气之源,是人体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鼻为苗窍之根,耳为神机之根,乳为宗气之根,脚为精气之根”。鼻、耳、乳是人体三个方面的根本,只有脚是人体总的精气之源)在经络学中,脚部有六条正经通过,又有四条奇经由脚经过,故可见是各经络的汇聚之处。《黄帝内经·灵枢》中指出,足部六经时的“根”在四肢末端的井穴,且解释如下:“根者,本也,部位在下,皆经气生发之地,为经气之所出”。在西方,脚被认为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同样视为重要部分。人的双足犹如树根一样重要,神经血管就象树根部的分枝一样,一旦树根受到损害或病变,这棵树就会受到严重威协甚至会枯死,所以要救一棵树就要从根救起。人体也是一样,由脚部的变化既可诊断全身疾病,又可通过适当刺激达到治疗疾病,改善整体生命功能的作用,正所谓:“疾病反射于足底,健康从足底复苏。”
足部诊、疗法的原理,据目前研究,初步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1.“全息”学说“全息”理论认为,每一物质的局部都含有其整体的信息,只不过局部越小,包含的整体信息量越少。可见人的双足,较其它“全息胚”更有优越性:
1)面积最大,包含的信息量最丰富。
2)容易定位和辨认。
3)脚距大脑神经中枢最远,传导路径最长,途经脊柱各节段,而脊髓又与五脏六腑直接相连,因此,脚上可能反映出较多的全身信息,按摩足部也可对全身发生较大影响。
4)操作方便,由于面积大,利于施展,不需借助针具等器具,只以手指即可完成。2.神经反射学说神经反射机制是人体的本能。如上所述,按摩足部穴位,可通过神经反射作用,调整脏腑、改善功能、增强整体活力,使其机能维持平衡。3.经络调整学说中医认为,经络在人体中内联脏腑外络支节,沟通表里,使机体形成一个整体信息网络。经络与双足密切相通,故机体内部器官的病变可在双足反映出来。而按摩足上各反射区亦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脏腑功能等作用。人体内真“气”是生命活力的基础能量,经络是“气”的通道。“气”如果衰弱,只要稍加刺激便能恢复原来状态,而且更具活力。4.促进血液循环通过按摩足部,可消除瘀血,活跃全身气血循环,感到周身发热。循环系统负担着体内精微物质的传输及各种内分泌激素的运送等,故直接关系着机体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发挥。因此,按摩足部对提高机体活力、增强正气、防治疾病、促进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足部诊断法
1.整体望诊法病人取坐位或平卧位,全身放松,舒适为度。依次从足背、足趾、足掌、足跟、足踝包括趾甲均细心查看,不可轻易放过任何变异之处。
1)形态主病:足的形态、大小、胖瘦适中者为正常,形盛则有余,气血旺盛;形瘦则不足,气血亏损(体质弱、精力不充沛)如《望诊遵经》曰:“胫枯脚小者,脾胃之虚······足肿至踝,曰阳虚气结;足肿上胫曰脚气逆冲;身体赢弱,独足肿大者,营卫俱微;足趺壅肿,两膝如斗者,胃气欲绝。”扁平足可引起脊柱生理弯曲度的变化,易患肩背痛、腰痛,还可影响心脏和肝脏的功能(右扁平足表示肝脏、胆囊有障碍;左扁平足代表心脏有异常)。内、外踝骨的损伤和充血与盆腔和胯关节的异常有关。踝部周围的水肿多提示肾脏、心脏病变及循环系统功能不正常。脚部严重砸伤者,引起脚部障碍,易患肾病。俯卧时,左、右两脚尖长短不一者,提示易患感冒和胃病。女性易患痛经。仰卧时,脚尖向前伸得很长,脚尖不能向躯干方向收,只向前伸,提示肺弹性差,易患肺气肿。
两膝向内弯曲,两脚掌不能正常合到一起的女性,提示易患子宫肌瘤,子宫转位、痛经、难产、不孕症等病。足屈为阴病,责之于血;过伸为阳病,责之于气;屈伸均有阻力者为邪盛气实;萎软无力者为形气虚;拘紧者为寒邪;纵缓者为热邪;举而不稳者为气血俱虚;不能屈伸者为筋病;屈伸不利者为肾亏;能屈不能伸者为病在骨;足纵而着地不能平放者为经脉气血空虚所致;足不能着地者为脾气实;足软无力,不能远行者为肝血极亏。足趾部发冷,一般多患头部病变,如头痛、失眠、脑部供血不足等。足跟部发冷时,为肾虚的表现。皮肤状态改变,如起丘疹硬结、鸡眼等,则观察其出现的部位,可推断哪个器官组织或内脏发生了病变。如左足小趾中节附近长了鸡眼提示肩部有损伤,右足第二、三趾中间出现鸡眼,提示右眼有障碍······。
2)趾形、趾甲主病:趾头变形,头部及牙齿将受到影响,可引起头痛、失眠、牙痛、脱齿等病。拇趾外翻,对颈椎和甲状腺的反射区有影响,易患颈椎病及甲状腺病。拇趾趾肚如有网状粗纹,且有针孔状损害者,女性易出现内分泌紊乱、月经不调、性欲减退、不孕等症。男性亦可呈性机能减退、阳痿、早泄、精子发育不全,并向女性化发展(脂肪肥厚、臀大、腹大、皮肤细腻等)。拇趾腹侧若有不自然的凹凸现象;多属于药物积蓄中毒的表现(使用药物种类过多,用量过大,时间过长等)。从侧面看,如果第二、三趾的关节弓起,可能会有胃肠疾病,如溃疡病、慢性胃炎、胃下垂等。若第四趾曲起,易患便秘、神经痛、风湿和感冒。趾甲:正常情况应是粉红色,表面光滑、坚韧、有光泽,压其尖端后,血色立即恢复。甲根部的半月环(也称健康圈)为月白色或粉红色,占指甲整个长度的五分之一。当趾甲上有纵行条纹出现时,表明过度疲劳,生活无规律,或提示机体虚弱,抗病能力差,易患神经及呼吸系统疾病,如失眠、头痛、头晕乏力、腰膝酸软、上呼吸道感染等症。若拇趾的趾甲向上跷起时,常是有眼病的表现,如近视、散光、流泪、眼肌疲劳等,如果五个趾甲都跷起来,表示有神经衰弱心情不畅、有精神压力等。若趾甲平坦,按压后血色不能立即恢复,甲半月部分很小或消失,提示气血虚、贫血或心脏功能障碍,血循环不佳。若趾甲弯曲,提示体内有患肿瘤的可能。若甲半月过高(大于1/5指甲长度),提示可能患高血压、心脏病等。2.脏腑全息诊法根据“全息学说”的原理,将双足并拢在一起可以看成是一个坐着的人形。脚的拇趾相当于人的头部(包括面部的五官),脚掌的前半部相当于人体的胸部,有肺及心脏(在左侧),脚掌中部相当于人体的腹部,有胃、肠、胰、肝、胆(在右侧),脾(在左侧)及肾等。脚跟部,相当于盆腔,有生殖器官(子宫、卵巢、前列腺等)及膀肮、尿道、(阴道)、肛门等。脚的外侧自上而下是肩、肘、膝等部位。脚的内侧为身体中线,构成足弓的一条线,相当于人的脊椎(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全足虽有62个反射区,但这样顺序记忆,也很容易掌握。需注意的是:颈项以下的组织器官,左边的反射区负责左边的脏腑器官,右侧的反射区负责右边的脏腑器官。但颈项以上的器官却正好相反,是左右交叉的(因为头面部的神经支配就是交叉的)。即眼、耳、鼻、面神经、三叉神经、大脑、小脑、延髓、脑垂体等,均是左足的反射区,负责右侧的器官,右足的反射区负责左边的器官(如右眼病变应取左足的眼反射区)。压在中线上的器官,如胃、胰、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膀胱等左、右足都有反射区。两侧都有的器官,如肺、肾、卵巢、睾丸等。左右脚也都有反射区,而且是对称的。足部全息诊断法包括:望诊法及触诊法(又分有痛诊法及无痛诊法)。足诊法不仅准确率高(据各地报道都在90%以上),而且能够提前发现疾病。国外有人认为:当体内病变程度达10%时,用按摩脚的方法即可发现征兆,而待人体产生自觉症状或仪器检测出来时,病情多已达70%了。因此,足部诊断法具有早期发现,简单易行,迅速、准确等优点。
1)望诊法即仔细观察各反射区皮肤颜色及形态等变化:如拇趾(头、额窦反射区)呈玫瑰色或暗紫色,则提示脑血管可能发生病变。即,发出了脑中风预报(脑出血或血栓)。如在肺、支气管反射区,有脚垫常会有咳嗽、气管或肺部疾患。另如某些内脏作摘除术后,相应反射区内可能有凹陷等表现。
2)触诊法包括有痛诊断及无痛诊断。(1)有痛诊断法:检查者以拇指指腹或按摩棒仔细反复触压各反射区,先轻后重,先查左脚的心脏反射区,依次用轻、中、重手法。若用轻手法即疼痛不能忍受则应放弃有痛诊法。力度须以病人能忍受的强度为宜。如心脏无问题,可从左脚开始,由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按反射区顺序检查。然后,再如法作右脚。记录下对疼觉敏感的符号:以+、++、+++、++++,表示痛觉程度。凡有病变的脏腑器官,其反射区的痛觉敏感程度均明显高于其他正常的部位。一般出现刺疼、锐痛或放射性麻、胀、酸痛者多为实证。而隐痛、钝痛、顶压痛者,多属虚证。
(2)无痛诊断法:如果有下列情况,则需用无痛诊断法(但技术要求较高)。幼童、妇孺、痛觉特别敏感者;大量嗜酒或长期服用镇静药而痛觉迟钝者;脚部皮层过厚、压痛不敏感者;以及精神失常或昏迷者等。都只能采用无痛诊法,这就要求在触诊时更需经心体会指下的感觉。一般可有4种手感:①捻发感或类似气泡状物(似在气球表面搓擦感)时有时无。②颗粒状物。③条索状物。④结节硬块状物,大如拇指指腹、小如黄豆。
以上四种手感,第一种为功能性疾病,其余三种均属器质性病。第二种多为结石或炎症。条索状物一般盾陈旧性疾病。硬块,如为大结节状物,应考虑占位性病变、肿物等。例如:胃肠疾患,在胃、十二指肠、小肠等反射区,可摸到皮下气泡、颗粒或小结节感。十二指肠疾病多属慢性,常摸到条索状物。糖尿病者在胰反射区有压痛并可及结节状物,在小腿坐骨神经内侧糖尿病区也有压痛、结节、条索等。脊椎疾病腰痛症在相应反射区可摸到结节,并有压痛。因意外伤害者在10~24小时后若在某反射区出现瘀血状蓝色斑点,或蛛网状斑纹,提示所对应的脏器可能有损伤。做触诊时需注意修剪指甲,以免损伤皮肤。检查要认真仔细、用力要均匀、适度、避免过轻、过重、防止漏诊或假阳性。凡有脚气或其它足部疾患时可采用工具或仪器检查,用后及时消毒,防止交叉感染。(2)足部反射区治疗
足疗即是在足部各相应反射区施以各种刺激,以达调整机体防治疾病目的。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古代称之为“观趾法”、“足心道”。与传统的针灸医学被视为同根、同源。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然由于封建社会的到来,裸足被视为不雅,足部诊疗,便排斥于正统医学之外。至清朝末期外强入侵,大量文献外流,此疗法也被传到了世界许多国家,得到了西方医学界的接受和重视。改革开放以后,足部反射区疗法又传回祖国,1990年12月在北京正式成立了“中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究会”,在国内再度得到普及和发展。
1.足部治疗的主要方法足部治疗的刺激方法很多,如指压、按摩、针刺、电冲击、磁疗、电针、穴区药物注射、割治、埋线、经络治疗仪、生物全息诊疗仪、声波刺激、激光、气功等等。临床上可根据需要及条件灵活选用。在此介绍几种简便宜行,疗效满意的方法:
1)指压法:医者用左手将患者足部固定。用有手拇指尖端按住选好的反射区穴,断续性均匀用力点按,每分钟100次左右,力达拇指指尖。或用震颤手法。一般每日1~2次,每次5~10分钟。可根据病情需要适当延长或缩短治疗时间。虚证、慢性病患者频率稍慢,用力轻柔,每次治疗时间稍长。反之对急性病,实证则用力猛、点按频率快,每次的治疗时间短。
2)贴压磁豆疗法:磁豆为直径约1~2mm的圆形磁珠,用胶布将其固定在选择好的区穴(可几个区同时使用),固定后揉压3~5分钟即可,磁豆可保持24小时以上,因体积很小,对走路无妨害,足背足侧的可保留时间更长,若患者区穴敏感,疼痛难以忍受可减少行走活动。一般12小时即可取下。贴豆期间,每天揉压2~3次,以痛为期,每次约3~5分钟。可3~5天换一次磁豆。此法比较适合于慢性病及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
2.足部按摩法的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1)禁忌症(1)各种严重出血病患者。因足部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故可能引起更大出血。(2)妇女月经期及妊娠期(以免引起子宫出血过多,或影响胎儿健康)。(3)肺结核活动期。(4)急性心肌梗塞,病情不稳定者。(5)严重肾衰、心衰、肝坏死等危重病人。
2)注意事项
(1)治疗室要保温、通风,空气新鲜。夏季时,风扇不可直接吹患者双脚。
(2)接受按摩后半小时内,患者要饮用温开水300~500ml。严重疾患,如肾病、水肿等,据病情适当减量(150ml),治疗时间亦相应缩短。
(3)在服药期间接受本法治疗者,若为慢性病,所服用药物为抗生素、止痛、镇静剂类,不服用亦无大妨碍时扩可停药只作足疗;其它情况应按医嘱服药,同时作足疗。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至完全康复后停药。
(4)足部有外伤、疮肿、脓肿时,作按摩应避开患处,可在另一只脚的相同部位,或同侧手的对应部位进行按摩。若因治疗不慎造成皮肤红肿、淤血者,患部可涂红花酒精,并暂停对该处的按摩。
(5)有些人在接受治疗后,可能出现低热、发冷、疲倦、腹泻等全身不适或原有症状加重,这是按摩后出现的正常反应,可继续坚持治疗。数日后,症状自然消失。有人在接受治疗数日后,尿色变深,气味加重,乃由于“毒素”排出所致,不必惊慌,可继续坚持治疗。
(6)长期接受足部按摩,双脚痛觉迟钝是常有现象。此时可用42°C~45°C温盐水浸泡双脚半小时,痛觉敏感度会增强,治疗效果会有明显提高。
(7)治疗时注意避开骨骼突起处,以免挤伤骨膜。
(8)饭后1小时内,不要作足按摩治疗。
(9)老人骨骼脆,关节僵硬;小孩皮薄肉嫩、骨骼柔细。治疗时均不宜用力过度,以免损伤。
(10)刚洗完热水澡半小时之内,不能作足部按摩治疗。
(11)治疗后,术者不宜马上用冷水洗手,更不能用酒精擦洗。应休息几分钟后,用温水冲洗干净。每隔一个月左右用特制药液泡手一次(20分钟),寒冬季节注意保护好手部的关节。
(12)保障良好疗效的六个要素是:双方采取的体位及足都取穴位置须正确。手法操作的力度、均匀度、手形、时间及节奏须适宜(快、慢、轻、重、均需据病情虚实来定补泻)。可见核心有二,即位置与手法。如对严重心、肾病、糖尿病、癫痫病者,手法不宜过重,时间不宜过长,约10~15分钟左右。急性病可在相应区穴内直接按摩10分钟。保健治疗,一般作30~45分钟,每穴不宜超过5分钟,尤为肝脏区等时间不能太长。眼针疗法
此疗法于1974年,由彭静山教授首创。创立眼针疗法的依据是《内经》中眼与经络关系的论述及华伦“观眼识病“的学术观点。人体十二条经脉中有八条在眼部集散,再加之经络间的表里关系,流注关系,故十二经脉均直接、间接与眼相关。经络内联脏腑,故可通过针刺眼周皮表穴位,治疗内在脏腑疾病。按代数分区法(八卦分区法)共设相应的十三个穴位。具体方法如下:
1.穴位的选取
1)眼针的穴位:即按代数分区法,眼部八区中,5个为脏、腑区,因脏和腑各占该区一半,共分十个部分,连同三焦分占3区,每区一穴合称13穴。其穴位均在该区的眼眶外一周,距眼眶边缘2分许。
2)选穴方法有三
(1)循经取穴:根据疾病表现的症状属于哪一经,便取该经所归属脏腑的区穴。如咳嗽属肺经,故取肺区穴。
(2)看眼取穴:不论什么病,只在眼球区血管变化最明显的经区取穴。
(3)三焦取穴:又称病位取穴。如头部、上肢、胸腔疾病取上焦穴;上腹部、胸背部及其相关脏器的疾病取中焦穴;腰部、小腹部、生殖泌尿系统和下肢疾病取下焦穴。
3)找穴方法:一般以针柄钝端在所选的穴区内,平均用力,轻缓按压,使皮肤出现一个凹陷,作为针刺点的标志。
2.针刺方法用32号5分不锈钢针,先以左手压住眼球,严密保护,并使眶部皮肤绷紧,右手持针轻轻刺入。可以直刺,也可在经区内横刺。如针后没有"得气",可以把针稍提出些许,重新调整刺入,一般可留针10~20分钟,起针时以干消毒棉球在穴区加压即可(如对针刺有顾虑或无条件施行针刺者亦可按此原理采用其它刺激方法)。
3.眼针适应症
1)疼症:如头痛、肩疼、胃脘痛、胁痛、腰腿疼等,据报道总有效率可达94%。
2)中风偏瘫患者有人报道眼针治疗一次下肢抬高即刻效应为89%。
3)高血压显效率与治愈率,合为85%。
4)各脏腑及三焦等部的内科杂病,配合使用均有较好疗效。
其他全息诊、疗法
(一)利用“宇宙时空全息律“指导诊断、治疗人和宇宙是息息相关的统一整体。人体实际上即是宇宙的一个缩影,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如春夏秋冬四季;白昼黑夜的时间交替等等都与人的生命活动紧密相关。中医学里的“子午流注“理论就是时空全息在人体的应用,人体气血循行于经脉之中,在一天12个时辰里,阴阳各经,都有着按时间顺序长落盛衰的规律就象潮汐一样有固定时间。子午流注法即是根据脏腑经络与时辰的相关规律,诊断和治疗疾病,临床实践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经络脏腑与时辰的关系为:时辰寅卯辰巳午未时间3时~5时~7时~9时~11时~1时~3时经络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时辰申酉戌亥子丑时间3时~5时~7时~9时~11时~1时~3时经络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即肺经寅时(上午3~5时)气血最旺盛。大肠经在卯时(上午5~7时)最活跃······依此类推。因此呼吸系疾病(肺经)在寅时(卯时)治疗效果最好,心脏病(属火)在一天中,子夜(寒水)症重,易出现危象。午时则较轻。在一年中冬季加重(寒水),夏季较轻。寒喘在三伏天是最好的治疗时机……抓住有利天时施治则可明显提高疗效。
名医岳美中诊疗一位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包装回收合同范例
- 北京合伙合同范本培训
- 中介代办合同范例
- 个人汽车置换合同范本
- 办公住宿出租合同范本
- 出租铺面合同范本
- 三方合伙范本合同范本
- 履约反担保合同范本
- 单位职工租房合同范例
- 医院编制合同范本
- 八段锦口令标准版合集
- JCT414-2017 硅藻土的标准
- 肌肉注射评分标准
- 钢结构主要技术标准和要求
- 新版药品管理法培训完整版本课件
-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四全册课文及翻译(中英文Word)
- 腊八粥 第一课时自学导学单
- 心灵手巧织美好-精美挂件我会编 (教案)-二年级下册劳动浙教版
- IPO项目律师尽职调查查验计划表模版
- 中美关系新时代52张课件
- 医院信息系统HIS知识培训教学课件-HIS的主要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