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推拿美容学
针灸推拿美容学第一篇绪论主讲闫润虎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临床医学硕士。研究内分泌代谢性疾病E-mail:TEL: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中以独特的经络理论来指导临床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藏象学说密切结合,共同构成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是研究经络的起源、发展,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经络的形成3.体表病理反应物的观察:脏腑有病反映于体表,形成途径的反复推测,确立经络。4.解剖生理知识的积累。5.气功养生术的出现。6.阴阳、五行、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针灸简史(一)经络学说的形成
1.《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2.针灸疗法的发明和经络感传现象的发现是经络学说形成的基础
3.循经症候群的观察和练功过程中的体悟(二)经络学说的确立《黄帝内经》成书是中医学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三海经》《内经》在〈内经〉中就记载了“十二经”“奇经八脉”“腧穴”“九针”这标志着针灸理论的完备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针灸简史(三)经络学说的发展、成熟1.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对古代针灸术做了总结2.唐代在医学教育中设置了:“针科”“针博士”“针助教”3.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4.元朝滑伯仁〈十四经发挥〉5.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是对针灸学术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总结例:手太阴肺经循行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督脉任脉一、经络的概念经络概念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的通路。经络经脉
络脉经络经脉:“经”有路径之意,是上下纵行的主干,多分布于在深部,有一定的数目及循行路线络脉:“络”有网络之意,是从经脉分出的大小支脉,分布于表浅部位经络的现代研究
1.经络与生物电,测出经络的低电阻现象2.经络与脉管3.经络与神经节段4.经络与中枢神经5.第三平衡论6.控制论与经络经络中医的认识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李时珍唯有用自我机能观察(或曰内视、内照)的方法,才能观察和理解。即自我观察方法,亦称内省法经络内容示意图经络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脏腑(内)(外)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
十五别络络脉浮络孙络十二经筋连属外连部分十二皮部内属——五脏六腑经络系统
经络内容示意图十二经脉的名称
(一)命名原则
1、上为手,下为足:行于上肢者为手经,行于下肢者为足经。
2、内为阴,外为阳:四肢内侧前中后依次为太阴、厥阴、少阴;四肢外侧前中后依次为阳明、少阳、太阳。
3、脏为阴,腑为阳:阴经属脏,阳经属腑。(二)具体名称
前手太阴肺经
内侧手三阴经中手厥阴心包经后手少阴心经
前手阳明大肠经
外侧手三阳经中手少阳三焦经后手太阳小肠经
前足太阴脾经
内侧足三阴经中足厥阴肝经后足少阴肾经
前足阳明胃经
外侧足三阳经中足少阳胆经后足太阳膀胱经上肢手下肢足十二经脉的特点—分属十二脏腑十二经脉的特点—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的特点十二经脉的循行交接规律1.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衔接2.阳经与阳经(指同名经)在头面部衔接3.阴经与阴经(即手足三阴经)在胸部交接
2、同名阳经交接于头面部(头为诸阳之会)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3、足、手阴经交接于胸部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
鼻翼旁(迎香)目内眦(睛明)目外眦(瞳子髎)心中胸中肺中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头面部的分布
头为诸阳之会:阳明经分布于面部,其中足阳明经行于额部;少阳经分布于头侧部;手太阳经行于面颊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顶、后头部。
总的来说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分布
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内侧前中后,太阴厥少阴”。但足三阴经在内踝尖上八寸以下的分布,前中后部位依次是厥阴、太阴、少阴。
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面:“外侧前中后,阳明少太阳”。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
手三阴经从胸部走向腋下;
手三阳经循经肩部和肩胛部;
足三阴经行于胸腹部(前);
足三阳经则阳明经在前(胸腹面)、太阳经在后(背面)、少阳经在体侧。分布于胸腹面的经脉,从胸腹正中线(任脉)自内向外依次为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肾经胃经脾经肝经十二经脉的特点—循环运行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食指端
鼻翼旁
足大趾
手太阴肺
手阳明大肠
足阳明胃足太阴脾
心中
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
胸中
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足厥阴肝
肺中肺大胃脾心小胱,肾包焦胆肝还肺奇经八脉特点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1.不同于十二经脉,虽然大部分是纵行,左右对称,但也有横行和分布在躯干的2.它不直接联系脏腑,没有表里相配,不受十二经脉的的制约,是变道奇行的经脉3.具有调节和贮藏气血的作用4.任、督之外的六脉在十二脉之间交叉贯穿,通过十二经脉与内脏间接发生联系,其循行路线多依附于十二经脉,没有专穴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一)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
督脉—“总督诸阳”阳经交会于大椎,称为“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与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足三阴经又接手三阴经,故任脉称为“阴脉之海”);冲脉—通行上下前后,渗灌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之海”;
带脉—约束纵行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二)调节十二经脉气血
除任、督直接参与十四经气血循环外,其他奇经还具有涵蓄和调节十二经气血的功能。(三)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
奇经八脉虽然不似十二经脉那样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但它们在循行分布过程中与脑、髓、女子胞等奇恒之腑以及肾脏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从从而加强了某些脏腑之间的相互沟通。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基本功能
督脉行于人体后正中线;任脉行于人体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胸部、下肢内侧及脊柱前;带脉环行腰腹部;阳跷脉行于下肢外侧、腹部、胸后及肩、头部;阴跷脉行于下肢内侧、腹胸及头目;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部和颈部。
除带脉外,均自下而上行;
上肢没有奇经分布。督脉1、循行部位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龈交穴)。
分支1: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分支2:从小腹内分出,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向上到下颌部,督脉2、基本功能
督,有总督、统率之义。(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2)加强肾和脑、髓的联系。督脉为病,脊强反折,实者脊强,虚者头重任脉1、循行部位
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内侧),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分支:由胞中别出,与冲脉相并,行于脊柱前。任脉2、基本功能任,有担任,妊养之义,通“妊”。
(1)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
(2)任主胞胎:任脉起于胞中,任,含妊养之义。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与女子妊娠有关,为生养之本,故“任主胞胎”。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冲脉1、循行部位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从气街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分支1:从少腹输注于肾下,浅出气街,沿大腿内侧进入腘窝,再沿胫骨内缘,下行到足底。分支2:从内踝后分出,向前斜入足背,进入大趾。分支3:从胞中分出,向后与督脉相通,上行于脊柱内。冲脉2、基本功能冲,有“要冲”的含义。
(1)调节十二经气血: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
(2)与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有关:有“血海”之称。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与妊娠胎育密切相关带脉1、循行部位起于季胁,斜向下行,交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穴,绕身一周,并在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髂骨上缘斜行到少腹。带脉2、基本功能
(1)约束纵行诸经:带脉围腰一周,状如束带,以约束纵行的各条经脉,调节脉气,使纵行诸脉之脉气不下陷。
(2)主司妇女的带下。带之为病,腹满腰融融如坐水中
阴、阳跷脉
1、循行部位
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照海穴,沿内踝后直上下肢内侧,经前阴,沿腹、胸,进入缺盆,出行于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之前,经鼻旁,到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阳跷脉会合。
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经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经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阴跷脉会合,再上行进入发际,向下到达耳后,与足少阳胆经会于项后。阴、阳跷2、基本功能
(1)主司下肢运动
(2)主司眼睑开合交通一身阴阳之气,调节肢体的运动功能且阴跷、阳跷交会于目内眦,入属于脑“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
阴、阳维脉
1、循行部位
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经交会处(足少阴肾经的筑宾穴),沿下肢内侧上行,至腹部,与足太阴脾经同行到胁部,与足厥阴肝经相合,然后上行至咽喉,与任脉相会。
阳维脉起于外踝下,与足少阳胆经并行,沿下肢外侧向上,经躯干部后外侧,从腋后上肩。经颈部、耳后,前行到额部,分布于头侧及项后,与督脉会合。
阴、阳维脉2、基本功能
阳维脉维系联络诸阳经;
阴维脉维系联络诸阴经。起“溢蓄”气血的作用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阳维脉主表证,阴维脉主里证经别、别络、经筋、皮部一、十二经别
1、
概念:经别,即别行的正经。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深入躯体深部,循行于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
2、经别的循行分布特点:“离、入、出、合”。
离: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上部位的十二经脉别出。
入:躯干部深入体腔,联系脏腑,呈向心性循行。
出:颈项部浅出体表,而后上头面部。
合:阴经的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经别,然后一并注入六条阳经(即阳经之经别合于本经,阴经之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六阴六阳经别共有“六合”。十二经别的生理功能:(1)加强十二经脉中互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十二经别进入体腔后,表里两经相并而行,经过相为的脏腑
(2)加强了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联系;(3)加强十二经脉和头面部的联系;(4)加强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5)扩大了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如足太阳膀胱经并不到肛门,但其经别“别入于肛”,所以该经的承山、承筋等穴,可取以治肛门病。
二、十五别络1、概念:即十二经脉各有一条,加上任脉、督脉的络脉和脾之大络。另外,如再加上胃之大络,也可称为十六别络。
2、生理功能:(1)加强十二经脉中表里经脉在体表的联系;(2)统率诸络,加强人体前、后、侧面的联系;(3)灌渗气血以濡养全身。
三、十二经筋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连属的筋肉体系。经筋的主要作用是约束骨骼,有利于关节的屈伸。正如《素问·痿论》所说:“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经络的作用1.生理作用2.病理作用3.诊断作用4.治疗作用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一、经络的生理功能(一)联络沟通作用
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将人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联络作用主要有:1、联络脏腑与体表。2、联络脏腑与官窍。3、加强脏腑联系。4、经脉之间的联系:经别、别络;奇经。
(二)运行渗灌作用
(三)感应传导作用:得气
、行气、
(四)调节作用二、经络学说的应用:病理作用(一)阐释病理变化
1、传递病邪—(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借用林地协议合同范本
- 包装纸盒合同范本
- 北京车辆过户合同范本
- 军事拓展协议合同范本
- 企业价值咨询合同范本
- 动产个人抵押合同范本
- 人工劳务外包合同范本
- 企业绿化合同范本
- 农业机械改装项目合同范例
- 化妆品厂家代工合同范本
- 《锅炉原理》试题库及参考答案(学习资料)
- 防呆防错十大原理及案例分析
- 区块链金融发展的现状、挑战与前景
- 秒的认识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 电工基础(第五版) 课件全套 白乃平 第1-9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磁路与铁芯线圈+附录 常用电工仪表简介
- 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课件
- 苗木采购服务方案以及售后服务方案2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 2021年陕西西安亮丽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试题
- 高中英语-Studying abroad教学课件设计
- 6kvfc真空接触器试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