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鞍山市普通高中2024一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面对复杂的工作任务和海量高速的信息流,传统的办公方式多少让初入职场的年轻一代感到力不从心。对信奉“时间就是金钱”的Z世代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成了提升效率的利器。根据美国科技巨头谷歌推出的智能办公解决方案“Workplace”在11月25日公布的一项调查,在担任领导职务的青年群体中,约82%的受访者表示会在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其中,93%的Z世代受访者每周会使用两种或以上的人工智能工具。高达98%的受访者预期,在未来5年内,人工智能将对其所在行业乃至整个工作环境产生显著影响。调查显示,年轻领导者们最常借助人工智能来回复电子邮件、润色文案,以此提升工作效率。他们相信,这不仅节省了时间,还能让他们有更多精力专注于更具战略性的任务。印度《新印度快报》发现,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Z世代的职场幸福感,甚至超越了千禧一代。具体来说,人工智能提高了工作效率,使Z世代能够将更多时间投入富有创造性和前瞻性的工作。除了提高工作满意度外,人工智能还锻炼了使用者的工作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人工智能在工作场景中的应用日益频繁,但一些调查也揭示了Z世代对这项技术在职场使用的某些忧虑:根据美国职业技能培训机构GeneralAssembly对美国1180名在职成年人及英国393名高管的调查,62%的受访者担心人工智能在未来10年内可能取代他们的工作。该机构部门负责人卢佩·科兰杰洛在接受美国《财富》杂志采访时指出,Z世代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缺乏深厚的行业经验,因此更容易受到就业市场变化的影响。德勤事务所最近发布的一项针对Z世代和千禧一代员工的调查显示,Z世代更易因人工智能技术的“不确定性”而感到焦虑。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QueryPal首席执行官德夫·纳格告诉美国《新闻周刊》,作为见证技术飞速发展的群体,Z世代更加关注隐私问题和失业风险,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在弊端。印度教育公司upGrad的调查显示,52%的Z世代受访者认为其所在公司缺乏人工智能技术培训,另有54%的人表示企业提供的人工智能使用指导不够明确。“随着人工智能承担更多入门级工作,雇主们负有为员工提供充分培训的重要责任。”科兰杰洛强调。德勤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公司仍有机会通过提供相应的培训,为员工创造更积极的职业发展路径。(《职场人对AI“爱恨交织”》来源:中国青年报)材料二:当美国富尔大学教授达伦克在2022年底第一次读到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写成的论文时,他预感到这只是开始。大约两年后,希克表示,学生对人工智能的使用已经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开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新月异,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助长了校园里的作弊风气。根据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提供的数据,在2023-2024学年期间,英国罗素集团盟校的学生中出现了大量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学术不端行为,其中一些高校的疑似作弊案件数量增长了15倍之多。这种趋势让教师们忧心忡忡:据美国约翰威立国际出版集团今年7月发布的一份报告,68%的受访教师认为人工智能将对学术诚信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为了打击人工智能作弊现象,澳大利亚南澳大学教授克里斯·德拉·韦多瓦尝试恢复口试作为评估手段之一。在这种长达20分钟的对话中,考官会根据课堂内容随机提问,并视学生的回答情况进一步追问,以深入考察他们对概念的理解程度。自2022年开始实施这一改革以来,南澳大学尚未发现新的学术不端行为。韦多瓦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说,这种方法灵活且个性化,有助于教师更准确地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然而,这种方式并非没有挑战。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托比·沃尔什指出,对以英语为第二语言或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测试可能会导致较低的成绩。此外,由于教师资源有限,要对所有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测试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对人工智能作弊问题,不同的院校采取了各异的策略。有的选择“堵”,如南澳大学的做法;更多学校则选择了“疏”。例如,《悉尼先驱晨报》报道称,墨尔本大学对学生使用人工智能不设限,但要求明确标注文本中哪些部分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新南威尔士大学则明确规定每项作业中可接受的人工智能使用范围。悉尼大学宣布将逐步允许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完成日常作业,但在涉及学位申请的关键节点上,依然禁止使用这项技术。该校副校长亚当·布里奇曼解释道,“学校很难监管学生如何使用人工智能,单方面禁止并不可行。”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学生们需要为未来在职场中使用人工智能做好准备。许多教师抱怨难以有效管理学生的人工智能作弊行为。伦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迈克尔·维尔坦言,依靠流程来避免这一现象并不容易。一些院校正在借助人工智能检测模型判断学生是否在作业中使用了该技术,但目前尚无任何工具能够完全可靠地区分出人工智能创作的内容。处理人工智能作弊的问题增加了教师本就沉重的工作负担,尤其是在信息鱼龙混杂、缺乏指导性法规的情况下。爱尔兰科克大学教授德斯·菲茨杰拉德公开呼吁各国政府重视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并加强监管和立法。“期望各所大学及其教学和支持人员独自解决这个问题显然是不合理的。”菲茨杰拉德强调。(《预防AI作弊,“堵”不如“疏”》来源:中国青年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六成多的受访者担心未来自己的职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而近七成的教师则认为人工智能对学术诚信的负面影响显著。B.材料援引《新印度快报》《泰士高等教育》《悉尼先驱晨报》三家报纸相关内容,意在说明人工智能能提高工作效率。C.人工智能对学生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从尝试恢复口试作为评估手段、借助人工智能检测模型检测作业等即可看出来。D.工作场景中人工智能应用的日益频繁,改变了传统办公方式,而使用人工智能却增加了教师的原本就繁重的工作负担。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运用大量的调查数据,多家媒体的报道,专业人士的发言,使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清晰,语言确切生动。B.材料二引用悉尼大学逐步允许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完成日常作业的事例,说明预防AI作,“疏”也是一个有效办法。C.材料一使用“Z世代”“QueryPal”“upGrad”等词语,表明该文章写作调查充分,依据详实,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D.材料二中希克的预感、布里奇曼的解释、菲茨杰拉德的呼吁,分别对应议论文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依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谷歌在对担任领导职务的青年群体调查时,为了数据的准确,采取具有人工智能的办公解决方案“Workplace”,让调查提高了效率。B.科学家托比·沃尔什认为性格内向的学生口语测试可能会导致较低的成绩,所以他认为一定要使用人工智能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C.某同学利用人工智能软件修改润色了依据课文《百合花》改写的剧本,老师能利用智能APP“豆包”检测出哪部分不是该生自己创作的。D.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对学生学业的影响,同时各国政府也应该重视高等教育阶段人工智能的使用。4.为什么职场人对AI“爱恨交织”,请结合材料一概括原因。5.预防AI作弊,“堵”不如“疏”,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绣花氆氇(节选)①南泽仁一群羊从小草坪奔袭而下,它们在磨坊沟边站成一排,嗖饮清水,不时地仰头发出的叫声,将音布从记忆深处唤醒。水茶树晾干了覆袍子上的水滴,音布取下疆折叠好放在木金里,然后端起木盆离开了池塘。音布赤脚穿过磨坊沟,从后背的腰带上取下布鞋穿上。走过自留地边时,她发现路面上的蹄印被许多新鲜的脚印覆盖了,有的是格子纹、圆圈纹,有的只有脚尖和脚后跟,音布新奇地追随着这些脚印,仿佛追上它们就能实现心中的愿望。音布来到场坝上,迎面看见全村人都围在一起。音布踞起脚尖,从他们身后望去,只见一对出色的年轻男女站在其中,他们身穿长袖戴袍,腰系长彩带,脚穿藏靴。他们在唱一首情歌,一边唱一边深情地对望,女子就把手半遮在脸颊边,做出一朵花将开未开时的持样子。人们出神地看着眼前的表演,也有人不时地望一眼村口,怀疑那歌声是从广播里传来的。唱完,两人向围观的人们瀚躬,人们为他们鼓掌,声音十分响亮,比一把燃烧的新鲜冷杉还要热烈。这时,当中一位年龄稍长的男演员阔步走到人丛中间,他从宽大的袖口里取出一张折叠起来的纸张打开,把右下角的红色章子展示给人们看后,解说:“我们是民族歌舞团的,我是团里的部巴(领头人),我们带着这份聘用合同到村寨牧场义演,有意招收特质突出的原生态歌唱演员。声音一定要特别好,相貌也不能太差。”部巴说完,围观的人们都回头去寻找,最终在人丛后找到了音布。有一个声音说,音布的歌声比布谷鸟唱得还要好听。话出口,人们让出一个豁口,亮出一位端着木盆的姑娘。她清瘦秀丽,一双明亮亮的眼睛充满了好奇。部巴朝音布招手,请她站到中间去。音布低下了头,审视着自己的粗布藏袍和黑布鞋。她多么希望木金里的袍子已经被太阳晒干,这样她就可以穿上它漂亮地走到人们面前歌唱了。部巴说:“请音布姑娘唱一首你最喜欢的歌吧。”他说完,打开手掌,指尖轻轻在音布脚下。指,便将一方坝子留给她作为舞台。月光在打银音饰草地在织藏袍子天空缝着盖皮帽待嫁的姑娘啊请再起一首山歌子……音布的歌声悠扬地响起,噪音宛如牛奶般纯净清甜。音布端正地站在坝子中间,头微微倾斜,似在凝听从远山传来的音律,一双细长而略微上扬的眼睛拂过眼前的人们。音布看到他们比月亮还要庄重地照着她,就连小孩们都发出星子般微妙的光芒。音布清澈的眼睛着晶莹的泪水,这使她的歌声更加动听了。一首短歌还没有满足人们的欢喜之心时就已经结束了。音布敛走向围观的人们,他们身启放着木金,她担心择山狗会去嗅闻里面的绣花。“再唱一首好不好?”部巴请求的声音很快从音布身后传来。音布停下来,看到自己那急于离开的影子,对身后的挽留感到了惭愧愧。她转过身,对部巴点头莞尔而笑。音布的心里装着许多歌,到底有多少她也不知道,同屋后的藏杏树不知道自己每年会结多少颗杏子是一个道理。音布的短暂思索,被众人的目光注视着,她的内心在轻轻开放,一只脚尖在地面有节奏地点了点,好似已经穿上了清早那双想象中的黑亮皮靴,一首《吉祥鸟》便脱口而出了。歌词讲述了一只凤鸟来到湖边戏水,它轻轻振动着翅膀,湖面展开了满屏的金翠。凤鸟时而昂首,时而低飞。它在创造出清白无瑕的意境,以为是遇见了另一只凤鸟。正午的太阳照耀着村庄,人们忘记了家中的鸡鸣狗,专注地看着音布表演歌唱,美妙的感情在他们心中流动。音布的双手垂在裙袍两边,手指括住袍子,随着歌唱节奏一点点展开,小心地模拟凤鸟临水的模样。音布唱着唱着,感觉自己就是那只湖边的凤鸟,认识自己、照见自己、整自己,而人们则是湖面上弥漫而起的白雾,蒙蔽了远天。音布唱完最后一个词“吉祥”时,她自然地抬起右手,在头顶做出枯花指,这是在对湖面上的凤鸟表达喜爱之情。音布和村庄里的人们并不曾见过真正的风鸟,但他们在音布的歌声中见到了一只来自远古的灵雀,它典雅而高贵。人们的掌声经久不息,惊起了场坝边几棵核桃树上的野雀,它们飞向了远处的花踏坪。站在边上的演员都圈拢过来,有的拉住音布的手,有的去触摸她耳边的干花,使它发出密率的声音,他们的眼光里透着对她的喜爱和赞赏。一直在旁欣赏的部巴也来到了音布身旁,他对音布说:“我们在小镇上听说,七日村庄有个能与白鸟合唱的姑娘,就赶到这里来寻你了。如果你愿意跟我们一起去更远更大的地方唱歌,就在这张纸上签上你的名字。”说话间,部巴从怀中取出那张盖有章子的纸页。音布没有立即接过,她谨小慎微地看着纸页,仿佛看到了一只忽然而至的白鸟,并预感到她伸手的同时,白鸟会受到惊扰而呼嘛一声飞走。当部巴再次将纸页递到音布眼前时,她的手在宽大的袖口里动了动,一双有些粗糙的、微微发红的手从部巴手里接过了纸页。不知是微风还是音布的紧张,让纸页在她手中发出了一对翅膀挣扎的响动,她的手握得更紧了些。人们的声音再次响起:“音布,签字呀。”“音布,跟你阿哥一样走出大山见世面去。”(有删改)【注】①孢是藏族人民手工生产的一种毛织品,可以做衣服、床毯等,举行仪礼时也可作为礼物赠人。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音布新奇地追随着这些脚印,仿佛追上它们就能实现心中的愿望”,刻画了歌舞团来招收演员的事在音布内心激起的波澜。B.音布清瘦秀丽,一双明亮亮的眼睛充满了好奇,但是一双手却有些粗糙的、微微发红,可以看出音布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女孩。C.唱《吉祥鸟》时,音布和观众们都沉醉在了歌声之中,音布把歌词的内涵演绎得畅淋漓,简直就是那只湖边风鸟的化身。D.音布的两首歌深深地打动了歌舞团的演员们,让他们每次都情不自禁围拢过来,表达对音布的喜爱和赞赏。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写各种新鲜的脚印,“有的是格子纹、圆圈纹,有的只有脚尖和脚后跟”,既设置了悬念,又表现出当地特有的风情。B.小说以“绣花氆氇”为题,且文中多次写到“绣花氆氇”,可见“绣花”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的作用。C.“比月亮还要庄重地照着她,就连小孩们都发出星子般微妙的光芒”等内容,直接表现了音布歌声的美妙。D.小说描述了音布被邀请加入歌舞团情景,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具有歌唱天赋的纯真的藏族少女形象。8.小说中画线句是音布第一次演唱时的歌词,结合作品的内容,简要分析这些歌词的在小说中的作用。9.节选部分的最后并没有交代音布是否在那张纸上签字,你觉得接下来的情节音布是不是顺利地签了字?请在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A.音布顺利地签了字。请依据作品说明理由。B.音布没能顺利地签字。作者写道:“仿佛一只手从她手中一把夺过了纸页。”请你从内容和效果的角度解释这种情节设计的合理性可能在哪里。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姚鼐,字姬传,桐城人,刑部尚书文然玄孙。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所得多知名士。四库馆开,充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不仕。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康熙间,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①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于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鼐清约募欲,接人极和蔼,无贵贱皆乐与尽欢,而义所不可,则确乎不易其所守。世言学品兼备,推鼐无异词。尝仿王士祯《五七言古体诗选》为《今体诗选》,论者以为精当云。自告归后,主讲江南紫阳、钟山书院四十余年,以诲迪后进为务。鲁九皋②尝从鼐问古文法,又使其陈用光及门。嘉庆二十年,卒,年八十有五。(节选自《清史稿·姚鼐传》)【注】①世父:大伯父。后用为伯父的通称。②鲁九皋:清代文学家。山西夏县知县,有惠政。材料二:姚君姬传,甫弱冠而堂已无所不窥,余甚畏之。读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独余之穷如曩时,而学殖①将落,对姬传不能不慨然而叹也。今天既赋姬传以不世之才,而姬传又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②,其射策甲科为显官,不足为姬传道;即其区区以文章名于后世,亦非余之所望于姬传。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以尧舜为不足为,谓之悖天;有能为尧舜之资而自谓不能,谓之漫天。若夫拥旄仗钺,立功青海万里之外,此英雄豪杰之所为,而余以为抑其次也。(节选自刘大櫆《送姚姬传南归序》)【注】①学殖:原指学间的积累增进、后泛指学问。②不朽:《左传》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首先立德以垂范后世,其次立功以恩泽后世,再次立言以真知传于后世。材料三: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10.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改、充:都是有关官职变动的文言词,其中“选”意为选任,一般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授予官职。B.乞养:是古代官员向朝廷请求辞职回家颐养天年的一种方式,与请老、乞身、乞骸骨的含义相同。C.弱冠: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D.戊申晦,五鼓:“戊申”是干支纪日,前一天是丁未。“晦”是月相纪日,为阴历月最后一天。“五鼓”即寅时。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苞、刘大櫆、姚鼐因都是桐城籍,文章风格又都有高雅、简练、深刻、古朴的特点,于是成立了桐城派。B.姚鼐淡泊名利,重视人才培养。《四库全书》编撰成功后乞养还乡,在书院讲学数十年,致力于教诲后辈。C.刘大櫆对姚鼐之才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对他寄予了厚望,勉励他志存高远,努力成为尧舜一样的圣贤。D.孟子认为人人都有成为圣贤的潜质。刘大櫆认为,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豪杰,也无法与圣贤相比。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无贵贱皆乐与尽欢,而义所不可,则确乎不易其所守。(2)读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14.古人作文,常常不着痕迹地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来描绘或塑造形象,请在三则材料中各举例加以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思母宋元·与恭①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②米归。忆母清·倪瑞璿③河广难航莫我过,未知安否近如何?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注】①与恭:宋末元初诗僧。出家后不久,其父故去,唯留老母贫苦独守。②籴:买谷米。③倪瑞璿:清代女诗人,嫁宜兴进士徐启泰为继室。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霜殒芦花”既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也象征着母亲的去世和生命的脆弱。“泪湿衣”表达了诗人悲痛欲绝的情感。B.“去年五月黄梅雨”两句,作者作为僧人,只得典当袈裟来奉养母亲,也让读者联想到母亲独自承受家庭生计的艰辛。C.“河广难航莫我过”表现出母女相隔之远与相见之难,“未知安否近如何”直接表达了对远方亲人近况深切挂念。D.“暗中时滴”写诗人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默默流泪,使思母之情更加含蓄深沉,也抒发了当时女子不得自主探亲的哀怨。16.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思母之情方面的异同,并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认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师说》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通感的手法描写琵琶女拨琵琶时声音凝聚不散、流动不畅,以至于暂时停止不发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诗词中常借“水”这一意象抒发情感。如杜甫《登高》中“不尽长江滚滚来”句以汹涌奔腾的江水渲染大气磅礴的悲壮情怀;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句慨叹世事如水,一去不复返;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_________”句,化抽象为具体,将含蓄的悲愁曲折倾泻。三、语言文学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必有一天,我会听见喊我回去。那时您可以想象一个孩子,他玩累了可他还没玩够呢,心里好些新奇的念头甚至等不及到明天。也可以想象是一个老人,无可置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走得任劳任怨。还可以想象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说“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又互相一次次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可时间毕竞是不早了。我说不好我想不想回去。我说不好是想还是不想,还是无所谓。①我说不好我是像那个孩子,还是像那个老人,还是像一个热恋中的情人。很可能是这样:我同时是他们三个。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闹着要来,他一来一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对一个情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那时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②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③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当然,那不是我。但是,那不是我吗?④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18.下列对语段中画线各句修辞运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运用了排比手法,强化了作者对不同生命阶段的思考,加深了读者对生命多样性的理解,增强了文本节奏感。B.②句运用了双关手法,牵牛花和葬礼的号角代表着生命的开始和结束,增加了选文文本的哲理性和象征意义。C.③向运用了拟人、对比手法,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化的同时,也使日出与日落形成鲜明对照,绘人以深刻印象。D.④句运用了拟人、比喻手法,在赋予了宇宙以情感和意志的同时,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生命的精彩和不朽。19.画波浪线的两句话先是断言,后是质疑,句意上形成了对比。在表达形式上,作者有意让两个句子结构相近,让“那不是我”构成反复,又刻意把句子分作两段来写,这样能达到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说明。(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类对蛇的恐惧,究竟是因为蛇的长相恐怖,还是另有原因?_____①_____。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婴儿对蛇的恐惧并不是因为蛇的外观。这不仅颠覆了我们对蛇的传统认知,也揭示了人类本能深处的秘密。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几个月大的婴儿放置在一个有蛇的环境中。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婴儿在看到蛇的瞬间,表现出了明显的恐惧反应。可是,这些婴儿之前从未见过蛇,更没有听过任何关于蛇的负面信息,这种恐惧从何而来?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这种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远古时代,人类生活在充满危险的环境中,蛇是威胁生命的一大隐患。为了生存,人类必须具备快速识别和躲避危险的能力。于是,_____②_____。这种观点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在另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将一些不具威胁性的动物,如兔子和乌龟,放在婴儿面前。结果婴儿对这些动物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恐惧反应。(这说明,婴儿对蛇的恐惧并不是因为它们长得奇怪或外形独特,而是蛇本身具有威胁性的原因。)这也解释了_____③_____。尽管我们不再生活在野外,蛇的威胁也远没有过去那么大,但这种本能的恐惧依然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深处。就像对黑暗的恐惧一样,恐蛇症也是深植于我们基因中的一种本能反应。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21.文中括号内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并完整地写出改后的句子,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七绝·改诗赠父亲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是毛泽东在1910年离开家乡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时所作,表达了他立志成就一番事业的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的着恋。对于这首诗中所体现的对远大理想与家乡情感的态度,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鞍山市普通高中2024一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质量监测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5题答案】【答案】1.C2.D3.D4.(1)爱:①节省时间,提升效率,让人有更多精力专注于更具战略性任务,投入富有创造性和前瞻性的工作。②提高工作满意度外,提升了Z世代的职场幸福感。③锻炼使用者的工作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2)恨:①职场人的就业前景将受到影响,工作可能会被AI取代。②人工智能技术存在潜在弊端,因其“不确定性”而让职场人感到焦虑。③缺乏人工智能的专业培训,或培训不能满足需要。5.(1)“堵”的局限:①教师资源受限:教师精力有限,难以承担一对一评估那样的繁重任务,也难以大规模推广。②不能保证公平:直接面对面的考核会使以英语为第二语言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处于劣势。③难以根除:在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很难完全禁止学生使用AI作弊;没有政府和司法的参与,单靠学校的力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2)“疏”的优势:①顺应技术发展趋势:学生未来在职场中必然会使用AI,像悉尼大学的做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技术发展。②有利于增强学术诚信:明确规范引导,让学生清楚在何种情况下、何种程度上如何正确使用AI,从而自觉维护学术诚信。③降低监管难度:疏导减少了作弊现象,从而降低了监管难度和成本,提高了监管的效率和效果。(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9题答案】【答案】6.C7.D8.(1)(环境角度)①描绘了藏族的自然风光和生活场景,表现出浓浓的民族风情(或增强了小说的文化氛围)。②为故事的展开营造了美好的意境氛围。(2)(人物角度)①烘托人物形象,使纯真少女音布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②展示了音布的歌唱才能和对音乐的热爱。③隐喻了音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民族传统的尊重。(3)(情节角度)①“待嫁的姑娘啊,请再起一首山歌子”预示了音布即将面临的人生选择。②为后文她是否愿意离开家乡去追求更大的舞台这一矛盾的出现埋下了伏笔。9.选A,音布顺利地签了字,理由如下:①看到各种新鲜的脚印,音布内心的愿望被激活,说明音布对更大的舞台有着渴望,有走出大山的想法。②音布的歌声和表演已经赢得了村民和歌舞团的喜爱和赞赏,这表明她具有成为歌唱演员的天赋和潜力。③部巴的专程邀请为音布提供了实现梦想的机会,歌舞团也将为音布提供专业的成长环境。④音布的阿哥已经走出大山,身边人的影响和村民的鼓励会让音布坚定走出大山的决心。因此,从这些线索来看,音布有很大可能会抓住这个机会,顺利地在那张纸上签字,跟随歌舞团去追求她的歌唱梦想。选B,音布没能顺利地签字,情节设计的合理性如下:(1)内容角度:①音布从未离开过家乡,又是在家乡的传统观念里长大,对于突如其来的离家发展可能感到恐惧不舍,矛盾挣扎,这使得她在签字的瞬间犹豫不决。②在某些民族传统文化中,女性通常被期望留在家庭,而不是走出去追求个人的职业梦想。作为一个藏族姑娘,音布内心可能会受到这种民族文化的压力而不能顺利签字。③音布所唱歌词中隐含着藏族少女普遍的生活理想和生活模式,甚至暗示着音布可能已经有了婚约,或者来自家族和父母的实际约束。(2)效果角度:①为了制造悬念:如果音布没能顺利签字,将使读者对音布的未来和她的选择产生好奇。这种悬念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加故事的吸引力。②为了使人物形象进一步发展:如果音布没能顺利签字,就可以让她在后续的故事中经历更多的挑战和变化,为音布形象的发展完善打开了新的空间。③为了表现更深广的主题思想:这种情节设计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出现实的追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障碍,音布成为了在传统与现代、个人愿望与社会责任之间挣扎的年轻人的真实写照。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10~14题答案】【答案】10.ADH11.B12.A13.(1)无论身份贵贱,(姚鼐)都乐于与他们尽情欢乐,但如果是道义上不允许的事,他就一定不会改变自己的操守(去迎合)。(2)我读他所写的诗赋古文,几乎有赶上和超过我们这辈人(或这些人)的势头,姚鼐(姬传)能够闻名于当世,本来就能够事先预料到。14.(1)材料一,以文学家鲁九皋向姚鼐请教、并使其外甥陈用光师从姚鼐的事实侧面烘托姚鼐学问所达到的高深境界。(2)材料二,“独余之穷如囊时,而学殖将落,对姬传不能不概然而叹也”,刘大认为自己无法和姚鼐相比,以此侧面烘托姚鼐学问渊深的形象。(3)材料三,“半山居雾若带然”“自足下皆云漫”“白若樗蒱数十立者”“而皆若偻”等处,通过描写其他景物,侧面烘托泰山的高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16题答案】【答案】15.D16.(1)在情感表达的内容上:①相同点:两首诗歌都表达了诗人以特殊身份或在特殊处境下对母亲深沉的思念之情。②不同点:《思母》的情感主要集中在对母亲去世的哀悼上,而《忆母》则在思念的基础上,更多体现了对母亲安危的担忧和对母亲可能更加痛苦的反思,情感更有深度和广度。(2)在情感表达的方式上:①相同点:都选择用泪水这一典型意象,用流泪这一典型生活细节来表达思念与哀伤。②不同点:《思母》情感表达相对直接,《忆母》则相对内敛和含蓄。《思母》用“霜殒芦花”的景物描绘烘托哀悼之情,用记忆中“白头倚柴靡”的形象刻画强化失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