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题型练习_第1页
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题型练习_第2页
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题型练习_第3页
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题型练习_第4页
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题型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题型

练习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题型训练

近三年高考小说阅读考点的分布

年份卷别选篇及作者题材主观题考点文体

2021新高考I卷《石门阵》卞之琳人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小说的情节结构意象的含意小说

新高考II卷《放猖》废名儿童的纯真来看待人与事语言艺

术特色小说的主题探究散文化小说

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王小鹰对痛苦和人生的

思考次要人物小说的线索主题散文

全国乙卷《秦琼卖马》谈歌人性的温暖与包容、宽厚与善良理

解内容小说人物心理变化小说

2020全国I卷《越野滑雪》海明威年轻人对生活的激情心理

描写小说的情节小说

全国H卷《书匠》葛亮普通匠的工匠精神和道德的坚守心理

描写概述人物形象特征小说

全国III卷《记忆里的光》蒋子龙普通劳动者对信仰的追求分

析文木脉络标题作用散文化小说

新高考1卷《建水记》于坚城市对传统文明的传承分析文本

艺术特色作者创作意图散文

2019全国I卷《理水》鲁迅中国脊梁的实干精神人物形象塑

造手法体裁特征小说

全国II卷《小步舞》莫泊桑小人物的人世沧桑人物塑造手

法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小说

全国in卷《到梨花屯去》何士光基层干部的责任担情节作

用散文化小说

新教材及近五年高考真题主旨梳理

《百合花》战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

《哦,香雪》乡村生活新变化;青春的纯真和质朴;生命的美

《祝福》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封建社会的官逼民反(反抗精神)

《套中人》讽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惧怕改革

《促织》批判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横征暴敛的罪恶,表现了对

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变形记》对被成功标准同化的忧虑,人成为名利金钱追逐的

奴隶,从而人纯洁善良的一面彻底被抹灭;揭露在现代社会里人对生

活压力的畏惧和逃避;对于命运无力改写的强烈苦恼与愤慨。

《荷花淀》歌颂善良勇敢的抗日军民形象

《小二黑结婚》反对封建思想;歌颂了民主政权的力量,歌颂

了农村社会的长足进步,歌颂了新一代农夫的成长。

《党费》革命的艰辛和革命者对党的热爱与忠诚

《大卫•科波菲尔》赞美人世间的善良、宽厚、仁爱等美德,

同时蕴含对社会批判

《复活》对沙皇统治阶级及当时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老人与海》赞颂“人的灵魂的尊严”、永不言败的精神

《百年孤独》展现拉丁美洲几个世纪生活和奋斗的历程;表现

出马孔多在文明洪流面前受到的巨大冲击;通过一个家族的孤独,隐

喻了现代人所处的困境。

《阿Q正传》批判国民“劣根性”,即麻木、愚昧、自轻自贱等。

《边城》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秦腔》对故乡的一腔深情和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思考

《石门阵》保家卫国才能守护家门;人民群众对日寇的同仇敌

n,对国泰民安的渴望。

《放娼》《莫须有先生教国语》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

欢喜;尊重孩子的天性;遵循规律

《越野滑雪》普通年轻人对运动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

《书匠》普通匠人对职业道德的坚守

《记忆里的光》普通劳动者对信仰的追求

《建水记》普通市井生活的诗意

《大师》普通家庭日常生活中体现的亲情

《理水》赞扬“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实干奋斗精神

《小步舞》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

《到梨花屯去》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农村社会的新变化;批

判官僚主义作风

《有声电影》对公共意识的深入思考

《微纪元》对人类文明延续的思考;宏大与微小的思考

《赵一曼女士》对革命精神的赞扬;革命精神的当下意义

《天嚣》生命意志的顽强;艰苦环境下互助精神的可贵

《窗子以外》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世界的隔膜

《我们的裁缝店》生活的琐碎与幸福;劳动的收获感;超越买

卖利益的人情温暖C

《锄》工业化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冲击

《战争》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战争中人的坚强、人性的美好

《玻璃》法治、诚信、人性欲望的探讨

考点对应真题集锦

一、情节手法(包括叙述手法和结构手法):

【必备知识】小说常见结构技法

悬念、伏笔、双线结构、时空交织、虚实结合、首尾照应、情节

突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线索贯串等。

【情节类考点的题型及变化规律】

2014年1《古渡头》: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

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2017年1《天嚣》: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

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2019年2《小步舞》: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

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2019年3《到梨花屯去》: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

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2020年1《越野滑雪》:海明威的“火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

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

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

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

2021年新高考2《大师》: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一富有意味

的细节,请分析这里“板凳”的用意。

(1)2014-2017:某情节的作用、效果

(2)2019-2021:情节+环境结合、情节+结构结合、依据评论赏

析情节安排效果

(3)启示:明确把握某情节与另一小说要素之间的关系,依题

作答,不能停留在套路上。

【情节结构艺术典型题型】

【典型题型】情节设置、结构艺术、悬念、线索、伏笔、结尾艺

【答题角度】

①在情节结构上的作用;+②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③在揭

示主题上的作用;+带给读者的阅读感受

例1:【2017年全国1卷《天嚣》】

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答案】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②集中

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例2[2017全国1卷《天嚣》】小说以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迷”

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②故

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

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情节类考点的题型及变化规律】

例3:【2016年全国2卷《战争》】

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

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一个电话将两个人的命运连接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

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②主人公言行要通过电话

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真实;③电话交流

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了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例4:[2015全国1卷《马兰花》】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

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6分)

【参考答案】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

婶母女的还款过程c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

但认可展现他们的品质,丰富了小说的主题;②明暗线索交织,使

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例5:【2014年全国1卷《古渡头》】

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①在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

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在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

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在人物形

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

形象更加丰满;④在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

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答题角度】

①在情节结构上的作用;+②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③在揭

示主题上的作用;+④带给读者的阅读感受。

例6:2020年1《越野滑雪》: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

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

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J本小说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

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

【参考答案】

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

“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解释题干)

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蕴藏着更为丰富

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情节安排)

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带给读者的阅读

感受)

【答题思路】解释题干理论+情节安排(1/8+7/8+1)+读者感受

二、小说人物形象

[归纳1]人物形象类考点的题型及变化规律

[2014年1《古渡头》】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

析。

[2014年2《鞋》】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

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2015年1《马兰花》】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

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2015年2《塾师老汪》】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

全文简要分析。(6分)

【2016年2《战争》】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

分析。(6分)

【2016年3《玻璃》:】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

析。(6分)

[2019年1《理水》】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

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

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

的。(6分)

[2019年2《小步舞》】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

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2018年1《赵一曼女士》】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

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2018年2《有声电影》】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

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6分)

[2019年1《理水》】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

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

是中国的脊梁J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

的。(6分)

[2019年2《小步舞》】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

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2020年2《书匠》】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

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1)2014-2016概括题:人物形象特点

(2)2017-2021:人物形象变化(与情节发展结合)、人物形象

塑造方法(需要结合人物形象)

(3)启示:既要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又要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

方法,同时重视对人物的心理分析。

【答案思路】(人物形象特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人物形象)+人物心理分析

典型题型: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细节)、心理;(必备知识)

【侧面描写】(他人、环境);对比手法(必备知识)

例1:【2019年全国1卷《理水》】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J请谈

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答案】①形象描写:将大禹及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

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②语言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

说话,则刚直有力;③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

其随员,从而凸显其“中国脊梁”形象。

例2:【2019年全国2卷《小步舞》】

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

现手法。

【答案】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

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

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

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

衬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补充】人物的多面性(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三、小说语言艺术

1.语言风格(口语化、生活化、富有地方色彩、人物语言富有个

性化、质朴、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

蓄深沉)

2.三个特色(时代特色、地域特色、语体特色)

3.个性化语言(口语、地方特色、体现人物个性);句式(长短

句、整散句)

4.表达技巧(用词、句式、修辞);词语(叠词、动词形容词、

文言词、成语)

例1【2018年全国2卷《有声电影》】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

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答案】

①借用并改换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

②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

③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

④用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

⑤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

⑥夸张手法,令人忍俊不禁。

【例题2】(2019浙江卷《呼兰河传》)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

特点。(局部考察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

①使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出黄瓜蔓蓬勃的生命活力。

②句式上长短交错,使语言生动活泼。

③每句都用“了”字,反复强调黄瓜生长迅速。

④语调轻快,传达出叙述者的喜悦之情。

四.含义类

1.标题含义

【建模】表达技巧(双关、象征、比喻)+表面义+深层义+主旨

【例题6](2019天津卷《萨丽娃姐姐的春天》)文章的标题具有

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①呼伦贝尔草原大自然的春天;

②羊羔生长期的春天;萨丽娃事业的春天;

③以萨丽娃为代表的新一代牧民未来生活的春天。

2.赏析

【建模】句子含义手法+关键词+表面义+深层义

【例题7](2019天津卷《萨丽娃姐姐的春天》)“一年只有不足

一百天的无霜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

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

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①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手法)

②突出呼伦贝尔草原无霜期短暂的特点。(表层义)

③生动形象地描绘植物竞相生长的情景,赞美大草原旺盛、顽强

的生命力六(深层义)

五、概括类

L概括人物特点

【第一人称“我”的作用】

①贯穿全文的线索,事件的见证人,增加故事真实性;

②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

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

④推动情节发展。

【例题7】(2019浙江卷《呼兰河传》)结合故事情节,概括“我”

的形象。

【参考答案】

①友善:给冯歪嘴子摘递黄瓜。

②调皮可爱:”故意的不出声”,逗冯歪嘴子说话。

③乖巧:想吃粘糕,又听话。

④矜持:想吃粘糕又呆在那里不说话。

2.概括或者梳理文章行文思路(情节)

【例题1】(2018全国卷3《微纪元》)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

心理变化过程。(梳理文章行文思路题)

【参考答案】

①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幸,

一方面又深知连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

②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

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

③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

【例题2](2021全国乙卷)《秦琼卖马》9.买卖瓷盘的过程中,

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6分)【实则

是对情节的梳理】

①先是无意购买:他看出瓷盘是鹰品,并不说破,以“小本生意”

为由婉拒;②然后是有意相帮:表示再想想,留下王超杰并细心安排吃

住;③最后决意相助:对戏剧的热爱、对世道人生的感悟,让他知假买

假、慷慨解囊。

【例题3](2018年卷H)老舍《有声电影》5.请结合二姐等人

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

心态。

①对待新奇事物,还没亲见就先有说法,“不知为知之”,揭示出

二姐等人傲慢无知的自大;

②听说有声电影真有新奇之处,就想“开开眼”,是一种从众、

趋新的心态;

③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不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探

究,实质上是一种固步自封的心态;

④对有声电影胡乱作出“共识”评价,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对新

奇事物时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

【例题4](2020新课标I)海明威《越野滑雪》8.两人在喝完

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

理。

①两人一再相约,表明他们对此有强烈的望;

②分别之际的一再相约,也表达出依依不舍的心情;

③但已经感觉到这一愿望不会实现,心情有些惘然。

【例题5](2015年卷I)李德霞《马兰花》小说三次写马兰花

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

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

丈夫指责的委屈与隐忍;

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

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

③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

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

释然。

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现了小说“人

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

六、作用类

1.题目带有“什么作用、什么好处、为什么以**为情节”等字眼

或者“探究哪个好”等题型答题模板都是:

①人物上: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衬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命运+

分析

②情节上: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贯穿全文线索、

照应上文+分析

③环境上:交代时间、地点、背景,渲染氛围,奠定基调+分析

④主题上:深化主题+分析

⑤读者角度:开头,设置悬念,激发阅读者兴趣结尾,给读者留

下想象的空间一、情节作用。

2.单一作用的具体表现:

【例题9】(2019全国卷2《小步舞》)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

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

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开头,“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

相遇才有可能,以比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

②贯穿情节始终,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

③结尾,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

挂。

3.开头作用:

【例题10](2017山东高考《七岔椅角的公鹿》)本文以“我”

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读者上: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以两人冲突开篇可以吸引读者,

将读者快速带入文章的具体情境;

②情节上:为下文作铺垫。因为有两人的争吵与冲突,才有了我

拿着父亲的枪打猎的结果。

③人物上:表现了我刚毅不屈的人物形象,同时也突出了特吉好

酒并且与我关系不是很融洽的人物个性。

4.结尾作用:

【例题11】(2017全国卷1《天嚣》)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

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①情节上:以得瓜解渴的“美好的谜”为结尾,使情节翻转,出

人意料,增强小说的戏剧张力。(文本角度)

②读者上:以这个未解的“美好的谜”为结尾,留有想象空间,

引发读者的想象。(作者创作角度)

③主题上:以美好圆满的“美好的谜”为结尾,突出了帮助别人

就是帮助自己的这一温暖主旨,深化了各族人民支持祖国科研工作这

一主题。(读者阅读感受角度)

5.线索作用:

【例题12](2017全国卷1《天嚣》)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

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或者问:小说为什么以“渴”为

中心谋篇?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①情节上:作为线索贯穿情节始终,全文情节围绕“渴”这一中

心。从队员受困受渴,到渴望被救,最后得瓜解渴展开故事。

②人物上:通过队员受困受渴这一事件,塑造出不畏艰险,认真

负责,热心救人的科研工作者形象。

③主题上:围绕受困受渴得瓜解渴这一事件,揭示出帮助别人就

是帮助自己的人生哲理。

6.细节作用:

【例题13](2016江苏卷)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

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

【参考答案】

①情节上:文中多处提到“插军旗”,在情节上起到线索作用,

贯穿全文,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人物上:表现出会明对当初生活的眷恋;

③主题上:从主题上看,凸显主旨。

7.叙述方式作用:

【例题14](2018全国卷1《赵一曼女士》)小说中历史与现实

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主题上: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

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

②人物上: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

象更加立体;

③效果上: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

写更真实。

8.人物作用

①主要人物作用:

【例题15](2012全国卷《马裤先生》老舍)小说开今第一段就

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人物上:勾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

②情节上: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

③读者上: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次要人物作用:

【例题16](2016全国卷3《玻璃》贾平凹)“我”在小说中的

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

②情节上:“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

以发展变化;

③人物上:衬托主要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

的存在而更加鲜明c

9.物象作用:

【例题17】(2016全国卷2战争【美】迈尔尼)小说以“电话”

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①情节上: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有条不紊

地发展。两人通过电话相知相恋到分离。

②环境上:交代战争时期的特殊环境。俩人因为战争不能经常见

面,只能通过电话联络感情。

③主题上:首尾呼应,深化主题,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同时书

写了人性的美好。

④读者上: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情节的发展因为电话的联络而得以层层推进。

⑤人物上:对塑造人物性格有帮助。两个人的性格特点在一次次

通话中得以渐渐丰满起来。

七、小说标题

【标题内涵】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主题)

【标题作用】①表现人物;②环境、背景;③线索,情节;④主

题;⑤手法艺术效果。

例1:【2016年全国1卷《锄》】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

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

①锄作为一种农具,是六安爷的精神寄托;(表层含义)

②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深层含义)

③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

他对土地的告别。(作者表达情感)

例2:【2016年全国2卷《战争》】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

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答案】合适C

①情节: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

础;

②主题: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

与反思;

③手法效果:小故事冠以大题目,以小见大,对比鲜明,强化了

艺术张力。

例3(2019年高考浙江卷《呼兰河传》)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

你会选“磨房里外”还是“冯歪嘴子”?为什么?“冯歪嘴子”。

【理由】

①人物上:他是本文的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

②情节上:本文通过冯歪嘴子这一形象牵出小说其他人物,串联

故事情节。③主题上:寄托了对善良又寂寞的底层劳动者的亲近和同

情。

八、小说的主旨

(一)小说常见主旨指向

1.人性指向:塑造艺术形象,生存现状和心理状态,揭示人性中

的真善美假恶丑;如:《马兰花》《玻璃》

2.社会指向:描绘社会百态,歌颂、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或丑

或美的社会现象及观念;如:《赵一曼女士》《天嚣》《有声电影》

3.哲学指向:虚构一些寓言性的情节,揭示人生中人类命运中的

重大问题或哲理;如:《微纪元》

4.作者指向: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思考关注、警示呼吁。如:

《锄》《战争》

(二)把握小说主旨的方法

1.褒贬评价法:语言上直接的评价、饱含色彩的描写一一《理水》

《赵一曼》《天嚣》《马兰花》;

2.典型代表法:形象上的典型代表性,情节上的隐喻性一一《理

水》《小步舞》《到梨花屯去》《锄》《药》;

3.环境分析法:题材环境的选取、背景的构成等一一《赵一曼》

《天嚣》《锄》;

4.原因分析法:情节上事态的原因、悲喜剧结果的分析一一《锄》

《小步舞》;

九、小说的真实与虚构

①小说是虚构的艺术,虚构是小说的生命。

②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

真实。

③小说在本质上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所呈示出的那个

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

L高考题中的“真实”与"虚构":

[2019全国1卷《理水》】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