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

末试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25分)

莫言: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北京时间10月11日晚7时,全球文学爱好者的目光聚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文学

院会议厅,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

言。由此,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这也打破了过去10

年间这一奖项一直被欧洲作家所垄断的局面。

“并非一个艰难的决定”

评委会介绍,“借助魔幻与现实以及历史与社会视角的混合,莫言创造了一个世界,

所呈现的复杂程度令人联想起威廉•福克纳和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一一福克纳

是美国推理小说作家,代表作之一是《喧哗与骚动》,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马尔克

斯是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之一是《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奖。

恩格隆表示,一周前审议委员会决定选择莫言,”并非一个艰难的决定”。“今年

的获奖者(莫言)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来自一个我们大部分人都接触不到的世界,他生长

在农村,出生在农民家庭,他12岁以前都在地里干活。”对于那些不熟悉莫言的读者而

言,恩格隆推荐大家从1993年出版的《天堂蒜藁之歌》开始。“当你准备好,去面对一

个全新的世界的时候——那里居住着许多你从未遇过的人,那儿能让你用新的眼光审视这

个世界”。

诺贝尔奖委员会授予莫言的颁奖词说道:“(莫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

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魔幻现实主义”成为诺贝尔赋予莫言的一个标签。立足于

东方古老的民族,对魔幻现实主义地借鉴拓宽了中国文学作品在描绘现实时的创作手法和

表现内容,这也许正是本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的真正意义所在。

几百万字的作品,短短的两句话是显然不够的,对于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所授予自己

的这一评价,莫言认为这基本表述出了自己在创作中的一些特质,也可能与自己所讲述的

中国民间故事有关,但如果把自己几百万字的作品全面概括出来,短短的两句话是显然不

够的。批评家严锋称其作品“恣肆汪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都

有强烈的关怀,挖掘很深,很有现代性,堪称世界级”。

有人请莫言推荐他自己的一部作品,莫言推荐了今年在瑞典出版的《生死疲劳》,

“因为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代表了我的写作风格,以及我在小说艺术上所做的一些探索。”

他说,首先,这本书是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其次在本书

中,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小说语言也是比较庞杂的,既有古典的书

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莫言认

为,这些方言土语,写到小说里,完全可以看得懂,而且有非常强的感染力。一个真正的

文学家,就是应该千方百计地丰富本民族的语言。

“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莫言从小喜欢说真话,因而给家里带来了很多的麻烦。笔名为“莫言”,就是告诫自

己要少说话。事实证明,他一句话也没有少说,而且经常在一些特别庄严的场合,说出实

话来。他认为,讲真话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如果一个作家讲假话,不但对社

会无益,也会大大影响文学的品格。因为好的文学作品,肯定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里边,

尤其是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

他曾说过,“我有一种偏见,我觉得文学艺术,它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

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喑面和人性

中恶的部分。所以我的很多小说一旦发表以后,有些读者也不高兴。因为我把有些黑暗暴

露得太彻底。当然我不会迎合这样的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哪怕只剩下一个读

者,我也要这样写”。莫言曾这样描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

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

莫言曾直言:“如果说我不想得诺贝尔奖,那我太装孙子了!但忘掉所有奖项是所

有作家最高的选择。一个作家不可能把自己的写作追求限定在一个什么奖上,也没听说哪

一个作家为了得什么奖调整了自己写作的方向,改变了自己写作的方法。而且,即便你想

改变,变得了吗?该怎么写,还怎么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尽管之前莫言从没有想

到过自己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他认为忠于对人的描写是自己斩获这一大奖的主要原

因:“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民族的东西,同时我的

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我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立足于写人,我想这样的东西超

越了地区和种族”。

(选自2012年10月12日东方网,有删

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莫言打破了过去10年间欧洲作家垄断诺贝尔文学奖的局面,成为了首位获得此项殊荣

的中国籍作家。这证明了中国文学的崛起,欧洲文学的衰退。

B.“魔幻现实主义”是莫言的标签,这正是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的真正意义所在,莫

言并不认同这一评价。

C.莫言不把文学作为唱赞歌的工具。他认为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

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部分。

D.莫言说“忘掉所有奖项是所有作家最高的选择”,是指作家不能为获得奖项而写作,

要忘记名利,为理想而写作,这是作家最崇高的境界。

E.以''莫言"为笔名,意在提醒自己少说话,他却一句话也没有少说,这种无法控制自

己的行为也属于作者自己要揭示的人性中恶的部分。

(2)莫言在文学创作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莫言曾这样描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在

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如何理解莫言这句话的内涵?请简要

分析。(6分)

(4)莫言在文学上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你

的观点。(8分)

参考答案:

(1)(1)CD(C得3分,D得2分,B得1分。AE不得分。)

(2)创作手法: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借鉴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手

法,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反映东方古老的民族。作品风格:(1)恣肆汪

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挖掘很深,很有现代性;(2)小说语

言有非常强的感染力,乡土气息浓厚。创作原则:(1)站在人的角度上立足于写人;

(2)勇于讲真话,勇于揭示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正,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和人性中

恶的部分,并坚持自己的创作原则。如:“忘掉所有奖项是所有作家最高的选择”、“哪

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都表明他不为名利写作,不会因为迎合部分读者而牺

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表现内容:(1)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民族的东西;(2)表

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

题土地农民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平时训练时要求学生能归纳出大的方面和小的要点。本

次考试评分不要求答出大的方面,能答出小的要点即可。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

4分,四点6分,每一点要结合文章做一点分析。)

(3)这句话的含义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莫言可以卑微懦弱,忍受委屈,但作为一个作

家一定要有勇气敢说话敢做事,不会有所顾虑和畏惧。①莫言觉得讲真话是一个作家宝贵

的素质。如果一个作家讲假话,对社会无益,也会影响文学的品格。他坚持有一个真实的

东西在文学作品,他要真实地反映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②他不把文学作为唱赞歌的

工具。他认为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

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部分。③坚持自己的创作原则,不会因为迎

合部分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评

分标准:含义2分,简析共4分。简析有三个方面关键词:讲真话、暴露黑喑、坚持原

则。答出两点即可,答出一点2分,两点4分。)

(4)示例一:莫言在文学上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作品具有独

创性,因而赢得国人乃至世界的认可。莫言的作品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独创性。(1)创作

手法:吸收西方文学营养,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立足于东方古老的

民族,对魔幻现实主义地借鉴拓宽了中国文学作品在描绘现实时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内容。

(2)他的小说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能够站在人的角度上立足于写人,揭示人类心灵

深处的阴暗面和人性中恶的部分,这些都超越了地区和种族。(3)他具有自己的写作风

格。勇于讲真话,勇于揭示社会的黑喑与不公正,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和人性中恶

的部分。他曾说“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不会因为迎合部分读者而牺牲

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

示例二:莫言在文学上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始终立足于写自己熟

悉的生活。(1)从作品的内容上看:莫言生长在农村,出生在农民家庭,他12岁以前都

在地里干活。这些都是他的创作源泉,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

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正如批评家严锋评价的那样

“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都有强烈的关怀,挖掘很深,很有现代性,堪称世界级。”(2)

通过写生活的生活,能够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正象恩格隆推荐的那样“那儿能让

你用新的眼光审视这个世界”。(3)他的小说语言更多的来自乡土,这些方言土语,写

到小说里,有非常强的感染力,丰富本民族的语言。(观点明确2分,能够结合文本对观

点进行有条理地、合理地论述,对每个的观点的论述要点有两个方面即可。每个要点3

分,共6分。答出其它方面,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黑体字表明答题的关键之处,如

果这些方面做的不好,酌情扣分。)

(1)

试题分析:B项不全面,“魔幻现实主义”是诺贝尔赋予莫言的一个标签,对于诺贝尔文

学奖委员会所授予自己的评价莫言不完全认同。A.E没有根据。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莫言在文学创作上有哪些特点,可以从创作手法、作品风格、表现内容等角度分析其

作品的特点。答题时先要在把握文意结构的前提下,筛选有用信息,然后分条H括。授予真言的颁奖词中

说道:“(莫言》用魔幻般网1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他自己的评价:“我的文学表现

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民族的东西,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我一

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立足于写人,我想这样的东西超越了地区和种族莫言认为,这些方言土语,写到小

说里,完全可以看得懂,而且有非常强的感染力。综合以上信息,分条概括。

考点: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作为一个普通人,莫言可以卑微懦弱,但作为一个作

家,一定要敢说话敢做事。分析其敢做事,可以从三方面分析:敢于讲真话、敢于暴露黑

暗、敢于坚持原则。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探究莫言成功的原因,答案不唯一。但都要围绕作品风格、取材、表

现形式等分析。答题时结合文本,答具体即可。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2.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品质

(英)约翰•高尔斯华绥

格斯拉先生的店房朴素安静,橱窗里陈列的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是模范品,只有亲眼

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

格斯拉先生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髯曲的,双颊

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皴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有点僵硬和迟钝,只有蓝灰眼睛含蓄

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人们不时常到他那里去,因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

经穿,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

一个人年纪大了而又荒唐起来以至于赊账的时候,也决不赊格斯拉先生的账;人们走

进他的店堂,不会像走进一般店铺那样怀着“请把我要买的东西拿来,让我走吧”的心

情,而是像走进教堂那样。来客坐在那张仅有的木椅上等候,因为他的店堂里从来没有人

的。过了一会儿,看到他从店堂二楼楼梯口往下边望,随后听到一阵喉音,以及跋拉

着木皮拖鞋踏在窄狭木楼梯的踢踏声;他终于站在来客的面前,没有穿外衣,背有点儿

弯,腰间围着皮围裙,袖子往上卷起,眼睛眨动着一一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我说:

“格斯拉先生,可以给我做一双俄国皮靴吗?”

他一声不响地离开我,退回去,我继续坐在木椅上欣赏皮革的香味。不久,他回来

了,手里拿着一张黄褐色皮革。他盯着皮革对我说:“多么美的一张皮啊!”等我也赞美

一番后,他继续说:“你什么时候要?"我回答说:“啊!你什么时候方便,我就什么时

候要。”于是他说:“半个月以后,好不好?”我含糊地说:“谢谢你,再见吧。”他边

说“再见”,边继续注视手里的皮革。

一天,我对他说:“格斯拉先生,在城里散步时靴子咯吱咯吱地响了。”他看了我一

下,没有做声,蹙蹙眉头,好像在搜寻对那双靴子的回忆。“把靴子送回来!”他说,

“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这双靴子的工钱。”

有一次,我穿着因为急需才在大公司买的靴子,走进他的店铺。他的眼睛在细看我脚

上的次等皮革,他说:“那不是我做的靴子。”为了讲究时髦,我左脚的靴子有一处很不

舒服。他用手在那地方压了一下。“这里痛吧,”他说,“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把一

切垄断了,”他说,“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热爱靴子,但是他们

抢去了生意,我很快就要失业了。"我看看他满是褶皱的面孔,看到了我以前未曾注意到

的东西:惨痛的东西和惨痛的奋斗!我定了许多靴子,这些靴子格外经穿。差不多穿了两

年,我也没想起要到他那里去一趟。

我再去那里的时候,他的店铺外边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了另外一个人的名字,也

是一个靴匠的名字。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

了。

“啊!格斯拉先生!”我结结巴巴地说,“你的靴子实在太结实了!”

“是的,”他说,“人好像不要结实靴子了。”

我定做了几双靴子。过了很久,靴子才送到一一但是这几双靴子比以前的更结实。不

久,我到国外去,过了一年多回到伦敦。我离去时,他是个六十岁的人,回来时,他仿佛

已经七十五岁了,衰老极了,看了叫人难过。

“啊!格斯拉先生,"我说,“你做的靴子好极啦!我差不多一直穿。”他细看我这

双皮靴,把手放在靴面上说:“这里还合脚吗?我记得费了很大劲才把这双靴子做好。”

我向他确切地说明:靴子非常合脚。“你要做靴子吗?”他说,“我很快就做好,现在我

的生意很清淡。"我说:“我急需靴子一一每种靴子都要!”

我对这几双靴子并不存什么指望,但有一天靴子送到了。我一双双地试穿,不论在式

样或尺寸上,在加工或皮革质量上,这些靴子都是他给我做过的最好的靴子。一星期后,

我想向他说明:他做的新靴子是如何的合脚。走进他的店铺时,店堂里只有一个年轻人。

“格斯拉先生呢?"我问道。

“啊!”他说,“可怜的老头儿是饿死了。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接了定货后,

费好长时间去做,顾客可不愿等待呀。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在伦敦,没有一个人

可以比他做出更好的靴子!他从不登广告,用最好的皮革,还要亲自做,这就是他的下

场。”

“但是饿死一一”“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

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是的,”我说,“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据沈长钺译本,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开始时格斯拉先生鞋店的橱窗里陈列的几双靴子非常美观,后来靴子失去了原有

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这形象地表明格斯拉先生鞋店的境况今非昔比。

B.小说中的“我”多次说格斯拉先生做的靴子“结实”,又说“我对这几双靴子并

不存什么指望”,实则是委婉含蓄地批评格斯拉先生做的靴子式样笨重难看。

C.格斯拉先生有点像皮革制成的人,严肃、僵硬,因此,人们不敢赊他的账,走进

他的店铺就像走进教堂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随意。

D.小说以小见大,通过描写格斯拉先生的悲剧,展现了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

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的残酷现实。

E.小说成功地塑造了靴匠格斯拉先生的形象,寄寓了作者对他的深切同情,也深刻

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无情。

(2)文中的格斯拉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对于格斯拉先生,有人认为小说表现了作者对他的赞赏,也有人认为小说隐含了作

者对他的批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参考答案:

(1)D(3分)A(2分)E(1分)BC不给分

(2)①手艺精湛,认真负责,诚实守信;②热爱本职,坚守理想,至死不渝。(要求能

对人物性格准确概括,并能结合小说略加分析)

(3)①(情节结构)“我”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通过“我”串联起了小说的所有情

节,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②(人物塑造)“我”见证了格斯拉先生的鞋店逐步衰落的过

程,对格斯拉先生的遭遇有关切,有同情,有思考,写“我”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主人公格

斯拉先生的形象;③(主题表达)“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助于揭示作品的主题。

(4)观点一:表现了作者对格斯拉先生的赞赏。①从标题看,“品质”既指他所做的靴

子的品质,也是指他的人品;②从周围人的反应看,人们“决不赊格斯拉先生的账”,人

们走进他的店堂就像走进教堂那样,表现了人们对他技艺和人品的尊重、敬畏;③从细节

描写看,他的“靴子梦”,他对皮革的赞美,都表明了他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对理想的痴

迷。观点二:隐含了作者对格斯拉先生的批评。①从顾客的角度看,他不够热情,而且做

靴子用时太长,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因而失去了所有的顾客;②从时代发展看,他的经

营方式刻板、守旧,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③从小说结局看,他不知变通,在竞争中被人

兼并收购,终至饿死。

(1)试题分析:B“委婉含蓄地批评格斯拉先生做的靴子式样笨重难看"错误;C人们

“走进他的店铺就像走进教堂一样”不是因格斯拉先生为人的严肃、僵硬,而是因为他的

手艺精湛,做的鞋子质量很好,表达的是对他的尊重。E“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

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无情”不对,小说中“我”以及那名年轻人都对格斯拉先生充满关

切、同情。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

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

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

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

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的选项C.B就是文

本内容表述不当。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

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

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试题分析:其实本题是变相的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童信息,并加

以概括.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贿或其它的侧面

描写曲亍分析总结。应该紧紧围绕“格斯拉具有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这一中心问题,即他个人具有的

内在、外在的特点特征。手艺精湛,认真负贵,诚实守信;热爱本职,坚守理想,至死不渝。然后分

条箴括。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

评价Do

【技巧点拨】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

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

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

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

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

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如本题从文本最后部分,格斯拉饿死也不改变靴子的

质量,可见他坚守理想,至死不渝。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小说作用概括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语内

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

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分析时注意和标题文章的开头,文章的主旨的联

系。对小说中“我”这个特定的人物形象的赏析,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情节结构及

线索、人物塑造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主题的某个方面。有一点答一

点,没有也不要牵强附会。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分析作用也首先概括语段所写的内容,分析作用要注意明确小说的文体特

征,联系问题特征进行分析,首先从情节本身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然后分析对人物

的塑造方面的作用,最后分析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方面的作用。分析时注意“我”的作用,

主要从情节发展、人物塑造等角度分析。“我”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通过“我”串联起

了小说的所有情节,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我”见证了格斯拉先生的鞋店逐步衰落的过

程,对格斯拉先生的遭遇有关切,有同情,有思考,写“我”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主人公格

斯拉先生的形象。

(4)试题分析:这样的题目一般顺着原作的意图来答比较稳妥。但小说的情况则复杂一

些,因为小说的主题是通过情节和人物形象表现的,比较含蓄,容易出现把握不准的情

况。不过任何提问都有一定的暗示性,如本题就暗示我们两种观点都是可以成立的,关键

是要能结合相关情节说得有理有据。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注爰】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提,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壬要是对语句

内涵的挖掘,附卜延伸壬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

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曲亍,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苜先此类

题目要先明确观点,然后从人物塑造、情节发展、主旨等角度,结合文本分析.如作者对格昕拉先生

的榜宣。从标题看,“品族”既指他所做的靴子的品质,也是指他的人品;从周围人的反应看,人们“决

不赊格斯拉先生的账”,人们走进他的店堂就像走进教堂那样,表现了人们对他技艺和人品的舜重,地

畏I从细节描写着,他的“靴子梦”,他对皮革的物美,都表明了他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对理想的痴迷。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文学艺术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对于客观世界、心灵世界、理想世界的一种表达

维度。就文艺作品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记录”而言,电影《小时代》无比真切地表

达了思想解放、物质财富迅速积累之后,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虎视眈眈和一往无前的力

量。今天,我们都不必讳言物质创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一旦对于财富的炫耀和追

求,成为一个社会较大人群尤其是已经摆脱贫困的知识分子的终极目标,一个社会先知先

觉阶层的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向世俗和世故下倾,整个社会的思想面目势必“喜言通俗,

恶称大雅”。

②在中国社会物质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文艺作品对于物质和人的关系的探索是必要

的和有价值的,但探索如果仅仅停留在物质创造和物质拥有的层面,把物质本身作为人生

追逐的目标,奉消费主义为圭臬,是“小”了时代,窄了格局,矮了思想。今天,中国许

多知识分子“言必称西”,认为中国文化传统以大化小,是对个性和个体人发展的剥夺和

压迫。但他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常识:强调发展个性、发挥个体人的天赋特长的西方社

会,对于个体的尊重和对于他者即社会大群体的尊重和奉献,通过宗教的层面上升到价值

领域并获得共识、付诸实践。个体的“小”存在于社会历史的“大”之中,工具性的物质

服务于本原性的思想和精神。立功,立言,立人,哪一桩是把个体的价值捆绑在物质的战

车上?

③青春可掠单纯之美,但幼稚是她隐形的伤疤。幼稚之人或有美感,文艺的幼稚和浅

薄阶段则是必须超越的。今天,充斥耳目的如果都是《小时代》们,或者因为票房有利可

图,就无条件地纵容《小时代2》《小时代3》的出现,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引导社会思

潮,小时代、小世界、小格局遮蔽甚至替代大时代、大世界、大格局,个人或者小团体的

资本运作或许成功了,但是一个时代的人文建设和传播却失控了。作家和艺术家作为中国

知识分子的重要类别,是中国社会人文精神的建设者,也是人文精神的传播者。文艺创作

实践是个体性行为,文艺创作的功能却具有公共性,文艺创作无视大的人群,无视创作底

色的世界性、历史性和社会性,是对作家、艺术家自身职责的放弃,也是对时代、历史的

伤害和不公道。

④矫枉过正是我们常常会犯的毛病,走过贫穷和物质短缺年代,进入物质相对丰富的

时代,对于贫穷的恐慌更加强烈,物质占有的欲望更加迫切。“凌空高蹈”之不言已久

矣。普通人或可目光和目标向下倾,作家和艺术家不能不为时代唱大风。作为先知先觉的

人群,作家和艺术家要有勇气、有才华,更要有情怀、有格调。沽名钓誉、追名逐利者请

出列,浑浑噩噩、碌碌无为者也请走开。

(选自2013年7月15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第②段中“'小'了时代”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思想解放、物质财富迅速积累的今天,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虎视眈眈并表现出一

往无前的力量,我们已不必讳言物质创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B.对于财富的炫耀和追求成为知识分子的终极目标,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向世俗和世

故下倾,整个社会的思想面目变得“喜言通俗,恶称大雅”。

C.发展个性、发挥个体人的天赋特长,把对于个体的尊重和对于社会大群体的尊重和

奉献,通过宗教的层面上升到价值领域并获得共识,付诸实践。

D.把个体的“小”存在于社会历史的“大”之中,工具性的物质服务于本原性的思想

和精神。即无沽名钓誉、追名逐利者,也无昏昏噩噩、碌碌无为者。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提出观点,因为文艺作品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记录,所以电影《小时

代》影响了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从而影响了整个社会思想面目。

B.第②段在第①段基础上论述文艺作品的探索停留在物质层面的弊端,然后从中国许

多知识分子认识误区的角度探究其原因,最后表明自己的看法。

C.第③段开头照应第①段,指出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引导社会思潮带来的严重后果,

进而强调了知识分子应具有的重大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D.第④段紧承第③段,从历史和心理的角度分析了当代社会物质化的原因,强烈呼吁

作家和艺术家们要有情怀,要有格调,为时代唱大风,力矫颓俗。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文艺作品对物质和人的关系进行探索,这成为已经摆脱了贫困的知识分子对于财

富的炫耀和追求。

B.中国文化传统以大化小,对个性和个体人发展进行剥夺和压迫,所以中国许多知识

分子“言必称西”。

C.文艺的幼稚和浅薄就在于让个人主义、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引导社会思潮,这个阶

段是必须超越的。

D.作为先知先觉的人群,作家和艺术家要致力于人文精神的建设和传播,普通人目光

向下倾并不为过。

参考答案:

1.(3分)B(A项中“我们已不必讳言物质创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是…小,了时代”的特

征;C项是西方社会的共识和做法,不在题干的讨论范围内;D项表现的是“大时代”的境

界。)

2.(3分)A(强加因果)

3.(3分)D(A.“文艺作品对于物质和人的关系的探索”没有成为“已经摆脱了贫困

的知识分子对于财富的炫耀和追求”;B.把主观看法当成客观事实;C.“就在于”说法绝

对。)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文言文阅读(12分)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邸,太学博士

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向偶见文士十数辈,

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官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

朗诵之,睁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哪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

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邸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

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

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

舍人。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

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

(选自《唐才子传•杜牧》)

【注】薄施尘露:效绵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

14.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属文属:写作

B.初未第第:宅子

C侍郎以峻德伟望峻德:品德高尚

D.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扬眉:眉飞色舞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牧当时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只好流落到京都。

B.主司侍郎崔邸和太学博士吴武陵发现了他的才华,一起举荐他,让他参加正科考试。

C.杜牧因政绩突出,多次升迁,曾担任三个州的刺史。

D.杜牧因诗情豪迈,语言直率惊人,与杜甫风格相似,人称“小杜”。

1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

参考答案:

14.B15.B

16.(1)许多人都说杜牧豪放不羁,不拘小节,然而我尊重你的建议,不敢再改了。

(2)秦始皇喜爱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为什么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分一厘都

不放过,挥霍时却如同泥沙一样不珍惜。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

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

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A项,句意为:擅长写文章。属:写作。加点字解释正确。

B句意为:当初考试没有及第时。第:及第。加点字解释错误。

C句意为:侍郎您凭借着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声望。峻德:品德高尚。加点字解释正确。

D句意为:眉飞色舞,非常高兴地在一起读一卷文书。扬眉:眉飞色舞。加点字解释正

确。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和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在读懂文言文内容的

基础上,理解文言文大意,把握文章主旨,并从文中找出跟选项有关的内容,分析比较,

辨别正误,最后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B项,”主司侍郎崔邸和太学博士吴武陵发现了他的才华,一起推荐他”错误,应是吴武

陵发现了杜牧的才华,并向崔哪推荐了杜牧。

故选Bo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

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

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

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

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

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疏旷”,豪放不

羁;“细行",小节;“易”,改。⑵中“纷奢”,奢侈;“念”,顾念;“锚

铢”,一分一厘。

【点睛】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

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

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参考译文: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擅长写文章。当初考试没有及第时,来到京城,当时的主考

官是侍郎崔邮,太学博士吴武陵向他报告说:“侍郎您凭借着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声望,

为明智的君主选拔人才,我不敢不效绵薄之力。刚才遇见十几个文人进士,眉飞色舞,非

常高兴地在一起读一卷文书,看他们读的文书,竟然是进士杜牧的《阿房宫赋》。杜牧这

个人,有辅佐君王的才能。”于是拿出文卷朗诵它,崔邸听了大加赞赏。吴武陵说:“请

求您给予这个人状元。”崔哪说:“已经有人了。”吴武陵说:“如果不行,就请求及第

第五名。如果还觉得不行的话,就请求把见到的赋返还。”吴武陵的言辞面容激动严厉。

崔邸说:“读书人中大多说杜牧粗疏旷达,不拘泥于细节,然而我尊敬地依照您所指教

的,不敢再改变。”后来崔那又举荐他为贤良方正科。沈传师上表举荐他做江西团练府巡

官。又做了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被任命为侍御史,多次升迁到左补阙,历任黄、

池、睦三州的刺史,以考功郎中的身份负责起草诏令,升迁为中书舍人。杜牧刚强正直,

有奇异的节操,敢于议论朝廷的大事,指斥弊端尤其严厉。死时五十岁,临死前自己撰写

墓志铭,把自己所写的文章大多焚烧。他的诗作感情豪迈,言语大多惊人。认识他的人把

他和杜甫相比,把他们称作''大杜"、“小杜”来区别他们。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6分)

市隐斋记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

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传,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

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

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

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

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

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

山人①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②之属,胁肩

以入市,叠足以登城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

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

何?”

日:“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

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日:“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

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贾,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日:,子

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

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

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

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祐丙子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山人:山居者,指隐士。②乾没氏:侥幸取利的人。

13、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渠欲得君作记渠:他

B.非特深山之中特:只

C.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诱:欺骗

D.药不二贾贾:出售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君其以我故为之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B.子何疑焉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C.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汝不必以无侣悲

D.乃今为儿女子所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15、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构思别具一格。题为“市隐斋记”,却不对斋的本身作记述描画,而是从

题外作淋漓发挥,以对话的形式,深刻地揭露了那些名为隐士而实为热中于利禄之

徒的丑恶面目。

B.作者从“夫隐,自闭之义也”说起,认为什么地方什么行业都可以作为隐居之

处,以古代隐士的高尚行为与今之“乾没氏”钻营牟利的卑劣行径作对照,鞭笞痛

骂了现实中那帮追名逐利之徒。

C.古人认为“隐”有大小之别,小隐是因为刚刚隐居的人道行不深,为避免见到

引起欲望的东西扰乱内心,所以要躲到山林中去,“大隐”因为道行深,可以不诱

于外物,所以可以隐在闹市。

D.作者最后说起韩伯休的故事,是以韩伯休不求显达的淡泊心性来说明什么才是

真正的隐者,从而说明娄公本是要与世隔绝的,批评姓李的朋友替娄公求取书斋

之记违背了娄公本意。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2分,共8分)

(1)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4)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参考答案:

13.D14.A15.D

16、(每句2分,共8分)

(1)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您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要

点:“于”省略,“见”同“现”错一处扣一分,见四册63页注释(45)

(46))

(2)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要点:

其……其,表选择,是……还是,翻译错误扣1分,大意正确1分,见五册33页

注释(15))

(3)计策没有确定下来,想找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要点:“人

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翻译错误扣1分,大意正确1分,见四册56页注释

(13))

(4)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要点:固定句式“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

“恐怕……吧”,“尔是过”宾语前置,两处翻译错误1处扣1分,见补充教材七

课78页注释(7))

13、D(贾:价)

14、A(A其:还是,B句末语气词/代词“他”,C用/因为,D却/甚至)

15、D(从开头来看,求取书斋之记,是娄公本意,作者说“予意士大夫之爱公者强

为之名耳”,是作者委婉地批评娄公。)

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李生对我说:“我游历长安时,住在娄公家中。娄公,是一位隐者,住在

长安市市区三十年了。家中有一个小书斋,称为“市隐”,和他交往的大夫、士人,

很多替它题诗的,他想要您写一篇记,您还是因我的缘故写一篇记吧。”

我说:你懂得隐的含义吗?所谓隐,就是与世隔绝之意。古人隐于农、工、商、

医卜、屠钓,以至于赌徒、卖酒人、守关吏、酒家伙计,无处不在,不只(生活)

在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才算隐者。前人之所以有大隐、小隐的区别,是说那

些最初有智巧变诈之心的人,对道的信仰还不够坚定,不愿意看见自己喜欢的东

西,使自己的心不乱,所以把隐居山林作为小隐。那些既能坚守(操行)又能应付

(世事)的人,不被外物所诱惑,他们或出仕或退隐,喧嚣与寂静全都忘记了,所

以(人们)把隐居于朝廷与市肆的人作为大隐。依我看来,小隐在山林的,或许

有,但在朝廷与市肆中隐居的人未必都是大隐。自从“山人”(李渤)以隐士为名索

要高位以后,欺骗松桂云壑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更何况是居在朝市的人呢?现在那

些投机牟利之人,敛缩肩膀出入市肆,翘着双腿操纵、把持集市,以牟取高利,用

利嘴长爪,争强好胜,谋求功名,以致于与佣夫商人为一点微末小利争得头破血

流。挂羊头,卖狗肉,像盗跖一样行事,(却像)伯夷一样说话,说“我是隐者”,

行吗?我冒昧地问,娄公隐居的原因是什么呢?”

(友人)说:“他卖书来换取食物,求饱罢了,不妨害他的清廉;凭诗酒与各位

士大夫交往,求得融洽罢了,不妨害他的高洁。(追求)清廉与高洁,本来就是古

人隐居的原因,您怀疑什么呢?”

我说:“我知道了,我替你写这篇记。即使如此,我对于这件事还有不满意的地

方。请让我用韩伯休之事来说清我的看法。伯休在都市中卖药,他的药没有两种价

格,一个女子来买药,伯休坚持不肯改变(降低)价格,女子生气地说:‘你是韩

伯休吧?为什么不肯改变价格呢?’于是韩伯休叹息说:,我本来不求名声,现在

(我的名字)却被一个小女子知道了!’他丢了药,径自离开了,至死也没再回

来。娄公本来是隐居的人,可是与外界隔绝的想法,恐怕与伯休不同吧?语言,是

一个人的文饰罢了,自身将要隐居了,哪里还用得着文饰呢?这是追求显扬啊。

(娄公)用这篇记做什么呢?我猜想,是那些喜欢娄公的大夫士人勉强要替他求名

罢了,不是娄公的本意吧。你回去试着用我的话问问他吧。”

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4-7题。

唐休璟,京兆始平人也。少以明经擢第。调露中,单于突厥背叛,都督周道务遣休璟

将兵击破之于独护山,斩获甚众,超拜丰州司马。

永淳中,突厥围丰州,都督崔智辩战殁。朝议欲罢丰州,徙百姓于灵、夏,休璟以为

不可,上书曰:“丰州控河遏贼,实为襟带,自秦、汉已来,列为郡县,田畴良美,尤宜

耕牧。隋季丧乱,不能坚守,乃迁徙百姓就宁、庆二州,致使戎羯交侵。贞观之末,始募

人以实之,西北一隅,方得宁谧。今若废弃,则河傍之地复为贼有,灵、夏等州人不安

业,非国家之利也。”朝廷从其言,丰州复存。

久视元年秋,吐蕃大将麹莽布支率骑数万寇凉州,入自洪源谷,将围昌松县。休璟以

数千人往击之,临阵登高,望见贼衣甲鲜盛,谓麾下曰:“自钦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

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

之。”乃被甲先登,与贼六战六克,大破之。是后休璟入朝,吐蕃亦遣使来请和,因宴屡

觇休璟。则天问其故,对日:“往岁洪源战时,此将军雄猛无比,杀臣将士甚众,故欲识

之。”则天大加叹异。

休璟尤谙练边事,自碣石西逾四镇,绵亘万里,山川要害,皆能记之。长安中,西突

厥乌质勒与诸蕃不和,举兵相持,安西道绝,表奏相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