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24级高一上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语文2025.0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南朝士人普遍追求知识学养的博综以及信仰的多元化,次门士族刘勰尤其如此。《梁书》本传说他从小笃志好学,后来又博通经论,博览多通、弥纶群言,正是刘勰为学的特点。比如他自称是孔子的忠实信徒,崇拜儒家五经,却又精于佛理,不废纬书。他主张写奏者必须“总法家之式,秉儒家之文”,说明他不废法家,有儒法兼综的思想倾向。刘勰熟精《孙子兵法》,对兵家之道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因此他作《文心雕龙》时热衷于谈论军事、武力、征战这类话题。认为文才和武略,可以像左右手那样互相配合,文士也当习武。他在《序言》中提出文学应该为五礼、六典、君臣、军事服务,其中就包括文学应当服务于军事,要求文士参与军事活动,担负起应有的职责。刘勰自将门而出,又受京口尚武风习的陶染,其气质、言行不免濡染劲健刚猛的色彩。从他的文学思想中,我们也能体认出这种风范特质,比如他的“风骨”论。《风骨》篇的主旨是讨论如何克服文章因藻采滥用而导致的“有辞无体”之弊,提倡刚健而有生气的文风。此篇赞语总结说:“情与气偕,辞共体并。”“体”“气”二字是理解“风骨”内涵的关键。关于晋宋以后文学的弊病,刘勰在自序中说得很明白:“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离本弥甚,将遂讹滥。”辞人出于逐奇心理,过分修饰语言,削弱了表意功能,导致文章有“辞”而无“体”,背离了圣人为文的初衷。过于整饰辞藻,追逐奇丽,必然会忽略筋骨脉络的通盘经营,导致文章支离破碎,构不成大体。刘勰的“风骨”论就是针对这种语言困境而提出来的,“若丰藻克赡,风骨不飞”,“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一篇文章只有繁杂的辞采而没有浑然的整体,就是无“骨”。为了力挽“文体解散”的颓势,刘勰反复申明作文应当“体要”。如《风骨》篇说,辞的功能是达意,也就是“体要”,为文者一旦放逐了这个基本功能,也就“习华随侈”,消解了文章的本义。若文能“体要”,也就同时具备了“骨”,有了骨体,当然也就有了“气”,“气”的充盈动荡就生成了“风”,所谓“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因此,刘勰就由论“风”转到了论“气”,他不惜笔墨,援引了曹丕“文气”论的要点——文以气为主,建安文士孔融、徐干、刘桢的文章都是重“气”的,意在说明他所谓的“风骨”其实就是“气骨”。剥落浮藻、具备“气骨”的文章就形成了刚健飞动之美,骨鲠刚健、体气充盈、辉光振耀,这就是刘勰追求的艺术效果。文学上的刚猛之风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冲击力,与武人的气类显然是相通的,刘勰虽然不是纯粹的武人,但他追求文武兼资,内心仍然激荡着将家子的血气,“风骨”论不过是其性情气质在文学思想上的反映。因此,讨论刘勰“风骨”论生成的原因,不能仅仅归结到儒家刚健笃实的气质,还应当顾及兵家的骁猛劲悍之风,甚至法家的壮气,这也是由刘勰学养结构的驳杂性决定的。当然,刘勰倡导“气骨”,其动机绝不止于革除文学之弊而已。实际上,文风的背后关联着人物的性情气质,骨劲气猛的文学本体论和风格论,同时也是对人物风范的要求。刘勰所处的时代,士人的体格和人格都已出现严重的缺陷,高门士族崇尚风流雅致,文弱到极致,转成病态,如此骨柔气弱之人,焉能经纬军国?以兵家的刚猛之气来振拔当代士风,期望造就经世致用的文士阶层,这才是刘勰倡导“风骨”论的终极关怀,一部讨论文学的书,却以讨论文士品行的《程器》篇作结,其用意再明显不过了。(摘编自王术臻《刘勰的“尚武”精神对其“风骨”论的影响》)材料二:一些人认为陶渊明的诗平淡。陈后山嫌它“不文”,颇为说诗者所惊怪。大约欢喜雕绘声色锻炼字句者,在陶诗中找不着雕绘锻炼的痕迹。陶诗的特点在平、淡、枯、质,又在奇、美、腴、绮。这两组恰恰相反的性质如何能调和在一起呢?把他们调和在一起,正是陶诗的奇迹;正如他在性格方面把许多不同的性质调和在一起,是同样的奇迹。把诗文风格分为平与奇、枯与腴、质与绮两种,其实根于一种错误的理论,仿佛说这两种之中有一个中和点,没有到这一点就是平、枯、质,超过了这一点便是奇、腴、绮。诗文实在不能有这种分别,它有一种情感思想,表现于恰到好处的意象语言中,这恰到好处便是“不质不绮”,有过或不及便是毛病。平、枯、质固是“不文”,奇、腴、绮也还是失当,蓬首垢面与涂脂敷粉同样不能达到美。大约诗文作者内外不能一致时,总想借脂粉掩饰,古今无须借脂粉掩饰者实在寥寥。这掩饰有时做过火,可以引向极强烈的反感,于是补偏救弊者不免走到蓬首垢面的另一极端,所以在事实上平、枯、质与奇、腴、绮的这种分别确是存在,而所指的却都是偏弊,不能算是诗文的胜境。陶诗的特色正在不平不奇、不枯不腴,因为它恰到好处,适得其中;也正因为这个缘故,它一眼看去,却是亦平亦奇、亦枯亦腴。这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摘编自朱光潜《诗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勰在为学上博学多识,兼通儒家、佛家、法家、兵家之道,既受当时南朝士人学识和信仰特点影响,也离不开他自身的笃志好学。B.刘勰认为,晋宋以后的文学存在“有辞无体”的弊病,并指出这是辞人追逐奇丽、过分修饰语言、削弱了语言的表意功能而导致的。C.“无骨”之文缺少浑然的整体,藻饰文采难以弥补“文体解散”的颓势,而文辞达意就有了“骨”,有了“骨”文章就有了“气”。D.陶渊明由于在性格方面调和了许多不同的性质,所以在诗文上也能将“平、枯、质”和“奇、腴、绮”这些相反的性质调和在一起。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刘勰用左手和右手相互配合来解释文才和武略的关系,并提出文士也应当学习武略,体现出刘勰军事重于文学的观念。B.风骨论中刘勰引用曹丕的文气论,意在表明“风骨”即是“气骨”,二者一脉相承,风骨论就是文气论的进一步发展。C.朱光潜认为把诗文风格分为“平枯质”和“奇腴绮”是不正确,指出这是为诗为文的两个弊端,不能算是诗文胜境。D.材料一中所说的“风骨不飞”与材料二中“奇腴绮”的偏弊,都是诗文作者在创作时内外不能一致而补偏救弊的结果。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风骨”观点的一项是()A.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B.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C.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D.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4.刘勰的“尚武”精神在《文心雕龙》中有多处体现,请简要概括。5.朱光潜评价陶渊明的诗“不质不绮”,请以下面《归园田居(其一)》的诗句为例,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理解。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母亲的苦楝树徐刚老屋后门口的宅沟对岸,是一棵苦楝树。少小时,它和我的个儿一般高。母亲说:“这是你父亲种下的。”种树那一年的十一月,母亲生下我,父亲高兴地说:“种苦楝的有福。”我出生不到一百天,父亲病逝。村里有人觉得是苦楝带来的苦命。母亲时常和我说到苦楝树。夏天,她叫我看绿叶。秋阳下,娘俩坐在后门口看黄叶,经霜之后有的成了红叶。天再冷些,我去沟边拾纷纷落地的苦楝果,母亲说:“只能玩,不能吃!”于是,虽说是父亲种下的苦楝树,却觉得是母亲的苦楝树。其实,父亲、母亲在这一棵长着苦果的树上,已合二为一,无分彼此了。我长大,苦楝树也长大。虽然苦楝树生长的速度很缓慢,却因宅沟岸边湿润,又有江南气候环境的滋养,它长得比我快,越来越高大。到我上学的时候,它已经有丈把高了。初小、高小、初中,九年过去,苦楝树已让我“高山仰止”了。每逢周日和寒暑假,我在苦楝树下仰望、玩耍,看它的树叶和小紫花,闻那淡淡的花香,这是植物生命对我最早的启蒙。初中二年级暑假前,教语文的汤老师要同学们在假期写一篇作文,自己出题自由发挥。汤老师特地对我说:“写好文章首先要从观察生活开始,无论一个人,还是一块地、一棵树,要写清楚说明白,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感受。”我便告诉汤老师我家那棵苦楝树的故事。“好题材呵!好好写。”他建议我到学校的小图书馆,去看看有没有苦楝树的资料。图书馆的袁老师帮我找到一本小书《中国的树》,其中一节是写苦楝树的,我印象深刻。我又请教母亲,还专门去问了父亲生前将我“寄名出姓”的村里唯一的读书人、私塾先生徐家寄爷:“苦楝树和乡下常见的杨柳有什么区别?苦楝树有什么特点?”徐家寄爷说:“楝为材也,杨柳不及。”他又取出一本旧书《花镜》,翻开,读给我听:“江南自春至夏,有二十四番花信风,梅花为首,楝花为终。”我有点明白了,梅花开时,春风得意,苦楝花落,夏日开始,梅始楝终也。楝花,花中之微小者,其香浓淡随风,风轻时淡雅,风息时馥郁,浓浓淡淡,高雅脱俗。苦楝花花期极长,大约能飘香一个月。若细细品味那香,还略带隐约的苦意,却因此而更加沁人心脾。我的少小时代不缺芬芳,苦楝花所赐也。不知不觉,二三十年过去了,我家后门宅沟岸边的苦楝树,已经长成了一棵树干粗壮、树冠浓密的大树。我去当兵了,只有它陪着母亲,我去北大读书了,也是它陪着母亲。鸿雁来往,我有时会问及苦楝花开了没有。母亲让侄子小达写回信,告诉我:“苦楝花香,木已成材。”关于苦楝树名字的起源,我在北大请教林庚先生,他不假思索地告诉我,《尔雅翼》云:“楝叶可以练物,故谓之楝。”楝树全身均可入药,叶子亦然。他还提及《庄子·秋水》,其中写凤凰“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练实即楝实也。大学二年级暑假回到家中,还来不及开后门看楝树,母亲便心有不舍地告诉我:“云丽出嫁,便让昌囝把苦楝树锯了,送给云丽做嫁妆。”云丽是昌囝阿哥的女儿,昌囝阿哥虽只是堂兄,然而我俩从小一起长大,亲如手足,云丽出嫁,这自然是应该的。但,我还是打开后门想再看一眼。只见那苦楝树锯掉后残留的树墩,也在望着我。惋惜之情油然而生。二十米高的青枝绿叶、绿色树冠和小花们没有了,芳香也远去了,留下的是一地惆怅。母亲说,锯树的时候,村里好多人来看,都是见过那绿叶,闻过那花香的乡亲呵,谁都恋恋不舍。一棵树的离去,竟然成为村里的谈资,直到我回家,乡人还在说:“元郎(父亲的小名)有眼光呵,树成材了,儿子到北京做大学生了!”“苦楝树材质好,值不少钱呐!”母亲告诉我,云丽很开心,说要做个梳妆台,千恩万谢的。“给昌囝女儿添点喜气,你父亲也高兴!”父亲早逝,以致我不记其面目,当然可悲,但父亲所留给我的,让我受用一生。娘哺育我长大,如今想来,还让我养成了一些习惯,留给我不少人生警语,如“前半夜想想自家,后半夜想想人家”“做人勿怕穷,就怕没志气”“做生活(意为劳动)做勿死人,做懒汉能丢死人”,等等。母亲还教我怎么拒绝诱惑。儿时有一年快过年了,宅子上有人做糖炒核桃仁,芳香四溢,飘入家门,母亲说:“儿子,关门。”至今我仍习惯于一个人闭门写作,远离喧嚣,远离各种圈子,得到的是内心的宁静,宁静而致远,致远而心境开阔,开阔而尽精微,而风景迭生,而神清气爽,此境界之一乎?还有苦楝树,那是我的绿色启蒙;至于那茅草篱笆墙屋,有多少儿时的梦,有把我送进梦乡的长江的涛声……那是泥土的亲近之地呵!那是母爱的流出之地呵!那是梦想的播种之地呵!那是诗句和诗人的出生之地呵!昌囝阿哥叫我去他家吃饭,喝米酒。阿哥特别高兴,还特地把云丽叫了回来。云丽告诉我:“苦楝树的纹理清晰漂亮,那木材也有香味。”阿哥说:“那树是和你伯伯一起长大的,陪了叔祖母二十多年。我是看着这树栽下的,一边锯一边想到元伯(即我父亲)。”阿哥高兴,多喝了几碗——乡人喝酒用青花饭碗,喝的是自酿米酒。哥哥喝,我得陪着,哥哥说话,我得听着。我竟喝得有了三分醉意,摇摇晃晃地回家。醉眼朦胧中坐在苦楝树的树墩上,找那风,找那云,找那叶,找那花,找那芳香。居然还找到了几粒残留的苦楝果——它们能长出一棵树来吗?(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父亲在作者出生后种下苦楝树,是因为楝树全身可入药,具有药用价值,也饱含了对儿子茁壮成长的期盼,体现浓浓父爱。B.苦楝树让还在上学的作者“高山仰止”,写出了作者对于高大的苦楝树的仰视,表达了作者对苦楝树所蕴含的美德的尊重。C.徐家寄爷是当时村里唯一的读书人、私塾先生,同时也是父亲将作者“寄名出姓”的人,这使作者对徐家寄爷的话深信不疑。D.父亲虽然早逝,但他种下的苦楝树,陪伴作者成长,带给作者启蒙;苦楝树也成了联系父亲和母亲、儿子之间的情感纽带。7.下列对文中有关苦楝树的描写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苦楝树与杨柳进行对比,突出苦楝树能成材的特点,为后文做嫁妆作了铺垫。B.引用古代典籍《尔雅翼》和《庄子·秋水》介绍苦楝树的特点,增加了文化韵味。C.苦楝树墩也在“望”着我,运用拟人,形象地表现出作者与苦楝树的感情深厚。D.作者在描绘苦楝树时,将感情寄托在苦楝树上,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的志趣。8.作者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对苦楝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9.文章以“它们能长出一棵树来吗?”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上从之。春,正月,诏曰:“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于是藩国始分,而子毕侯矣。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余人。遣卫青、李息出云中以西至陇西,击胡之楼烦、白羊王于河南,得胡首虏数千,牛羊百余万,走白羊、楼烦王,遂取河南地。主父偃言:“河南地肥饶,外阻河,蒙恬城之以逐匈奴,内省转输戍漕,广中国,灭胡之本也。”上下公卿议,皆言不便,上竟用偃计,立朔方郡。使平陵侯苏建兴十余万人筑朔方城,复缮故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为固。转漕甚远,自山东咸被其劳,费数十百巨万,府库并虚。夏,募民徙朔方十万口。主父偃说上曰:“茂陵初立,天下豪杰,并兼之家,乱众之民,皆可徙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上从之,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材料二:主父偃之初上书曰:“蒙恬攻胡,辟地千里,以河为境,暴兵露师,死者不可胜计,蜚刍挽粟,百姓靡敝,天下始畔秦。”立论严矣。迨其为郎中,被亲幸,乃言“河南地肥饶,外阻河,蒙恬城之以逐匈奴,广中国,灭胡之本”。遂力请于武帝,排众议,缮蒙恬所为塞,因河为固,漕运山东,民劳国虚。同此一人,同此一事,不数年,而蒙恬之功罪,自相攻背如此其甚。由是言之,辨奸者岂难知哉?听之勿骤,参酌之勿忘,而已曙矣。武帝两听而不疑,其为江充所惑以戕父子之恩,宜矣哉!(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武帝》)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今诸侯或连城①数十②地方③千里④缓则骄奢⑤急则阻其强⑥而合从以逆京师。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稍,逐渐,与《登泰山记》“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的“稍”意思不同。B.侯,封侯,名词作动词,与《赤壁赋》“侣鱼虾而友麋鹿”的“侣”用法不同。C.畔,同“叛”,背叛,与《孟子》“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的“畔”意思相同。D.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与韩愈《师说》“而耻学于师”“而”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父偃劝谏汉武帝不要采用晁错以法令削弱诸侯国势力的办法,可以通过推广恩惠的方式来分割诸侯的封地,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B.当匈奴入侵上谷郡、渔阳郡时,汉武帝派遣卫青和李息率军反击,俘获大量敌人和牛羊,最终打退敌军,并夺取了黄河以南的地区。C.汉武帝派遣苏建修筑朔方城,又修缮了原秦王朝时期蒙恬所建造的要塞,并在夏季招募了十万百姓迁居朔方城,致使钱府粮库空虚。D.王夫之认为国君辨别奸邪之人并不困难,在听到对方意见后不匆忙下结论,要仔细斟酌对方所说的话,这样才可能分辨出奸邪之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下公卿议,皆言不便,上竟用偃计,立朔方郡。(2)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14.材料二中,主父偃两次上书汉武帝时都论及蒙恬,王夫之认为其说法前后“自相攻背”。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连日边报稍稀西斋默坐叶梦得鼓角遥闻出塞声,边风吹雁过高城。疆陲无复戊己尉注,盗贼犹怜壬午兵。岁晚胡床闭深阁,夜长刁斗听连营。便须从此传烽息,要及春农论劝耕。[注]戊己尉:官名,掌管屯田事务。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听觉和视觉相结合,营造出边塞萧瑟苍凉的气氛,奠定全诗感情基调。B.“无复”写边境农事凋敝,“犹怜”写对士兵的怜悯,反映出战争的残酷。C.因为多日以来边境汇报的文书逐日减少,诗人在书房静坐时显得轻松闲适。D.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意象来表现边塞的独特风貌,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16.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蕴含的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师在教学中借助VR技术为同学们提供了沉浸式学习体验,增强了学习效果,正如《劝学》中“______,______”两句说的那样。(2)元旦晚会上,箫管独奏《梁祝》幽怨悱恻的曲调感人至深,这让小慧想起了《赤壁赋》中侧面表现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的两句“______,______”。(3)鹿是一种瑞兽,寄寓着人们美好的祝愿,深受古人青睐,常出现在古代诗歌中,如“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初冬时节,片片落叶为大地铺上地毯。欣赏落叶美景时,有心人会发现,一些落叶正面向上,一些落叶却背面朝天,其中蕴藏着植物生理与空气动力学的秘密。叶片的生理特性是影响落叶朝向的因素之一。(甲):叶片正面的栅栏组织,紧实度高,含有较多的叶绿体;叶片背面的海绵组织,细胞形状不规则,含叶绿体较少,排列疏松。当失去水分时,栅栏组织细胞变得更加紧密,难以伸展,叶面卷曲成凹形,而海绵组织易拉伸,(乙)。所以,许多落叶会呈现出向内卷曲的特点。叶片飘离枝头,在重力作用下坠落地面。①有观点认为,②叶片的正面因密度大而更容易朝下着地。③可是根据研究表明,④叶片的下落过程并非简单的直线下落。⑤叶片形状因为并非完全对称,⑥加之空气阻力差异等因素影响,⑦所以叶片以翻滚和旋转的复杂运动形态下落。虽然叶片存在内部结构差异与外在形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叶片的飘落状态,但旋转动能和空气阻力才是决定叶片在下降过程中朝向的主要因素。因此,在静态条件下,叶片也会不停旋转,落地时哪面朝上通常呈随机分布状态。基于上述研究,那些认为落叶更容易正面朝下的观点,难道不是有失偏颇吗?由此可见,落叶朝向是植物生理与物理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你在林间漫步,不妨驻足观察地上的落叶,它们无声地讲述着植物的生存智慧与空气动力学的奥秘。也提醒我们,这一片片落叶,从生命的辉煌顶点缓缓步入终结,却又以另一种形式——化作大地的温床,孕育着未来的盎然生机。18.下列句子中的“才”与文中加点的“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B.你怎么才来就要走?C.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D.这个工厂开办时才几十个工人。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微叹着互答着地说:“唉,天可真凉了——”B.对每一部思想家或者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C.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D.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最终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2.文章第二段结尾处的“难道不是有失偏颇吗?”是个问句,却并不表疑问,它起到了什么作用?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转念”,即转变思路。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情况,“转念”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级高一上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5题答案】【答案】1.D2.C3.B4.①《文心雕龙》中有很多谈论军事、武力、征战的话题;②《序言》提出文学应该为军事服务;③《风骨》篇提倡劲健刚猛的文风,与武人的气类相通;④以《程器》篇作结,用兵家刚猛之气来振拔当代士风。5.①“不质不绮”指陶诗将充沛的情感思想,表现于恰到好处的意象语言中;②诗中用方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乙方商铺租赁合同范本
- 出让合同范本官网
- 个人催债合同范本
- 2025年遵义a2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范例
- 劳务合同范本保密条款
- 东营市劳动合同范本
- 低成本创业合同范本
- 个人室内植物租赁合同范本
- 弃土场土方外运施工方案
- 《大模型原理与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青海省中考生物地理合卷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19译林版高中英语全七册单词总表
- 2024年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苏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单元备课
- 《园林生态学》课件
- 鞍钢鲅鱼圈钢铁项目38m生产线工程设计思想
- 《药剂学》-阿昔洛韦软膏的制备
- 毕业设计-胆囊结石患者的护理计划
- 倒排工期计划表
- 项目承包制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